• 回答数

    9

  • 浏览数

    191

出格范儿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国粮食经济杂志联络通迅员发言稿

9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幸福、定格

已采纳
大家好,见天我为大家演讲的是节约每一滴水,大家看一看我们平时用水的习惯:有的小朋友洗完手忘关水龙头任凭水哗哗的流走;有的小朋友上完厕所却在厕所里打起了水仗……相信这养的行为一定是大家不认同的,那么让我们一起来节约每一滴水吧!!!!
317 评论

夏天可乐冰

在全国省、市、县级报刊发表文章(包括论文、新闻、诗歌、楹联、文史)400余篇(全国25篇,省104篇、市109篇、县164篇)如加上主编三个会刊,自撰文章250篇,共为600余篇。其中评优秀论文24篇,入选《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选》、《中国改革成果通报》各1篇、《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果荟萃》3篇,《粮食工业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尝试》一文发表于湖南《粮食科技与经济》杂志上,在首届当代领导者管理艺术丛书优秀论文评审大会上荣获二等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库》评优秀论文2篇;四川《粮食问题研究》杂志评优秀论文3篇;《四川商业经济》评优秀论文1篇;市级评优秀论文7篇;县科协评优秀论文5篇。全国性大型文献如《中国经济文库》、《改革纵横谈》、《中国改革经纬录》、《中国当代学者大论文精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库》、《当代领导者管理艺术丛书》、《今日辉煌》、《世界文典》等入编14篇。《一桩历史奇案》被收入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近代中国大案纪实》一书。省、市、县诗、联刊物发表诗歌楹联近百首(副),5次荣获县委宣传部、文化局、文联等单位颁发的文艺创作奖。主编的三会(粮经学会、老年人协会,门球协会)会刊《粮食经济通讯》已出103期,《晚霞通讯》已出27期,《健身通讯》已出6期。自撰文章250余篇,参加江苏江南诗词学会、四川楹联学会,成都吴芳吉研究会、四川诗书画社和蓬山诗词学会、蓬溪楹联学会,遂宁市粮食学会、蓬溪县粮经学会等省、市、县社会团体16个,在9个社团中担任理事,秘书长、副秘书长;被聘为《蓬溪县志》编辑,政协文史研究员、县委政研室研究员、参加编写《蓬溪县志》编辑、《蓬溪县人事志》、《蓬溪县粮食志》、《蓬溪县总工会志》主编。获县市修志先进个人称号。先后获各项奖励80余次。事迹被收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发录》、《中国百科学者傅略》、《中华人物辞海(当代文化卷)》、《世界文化名人辞海、华人卷》、《世界名人录》“99”新版。遂宁市《老有所为精英事迹简介》等。

174 评论

豆豆腐腐点

同学们: 你们一定都看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电视画面上有一个水龙头,正在艰难的往外滴着水,滴水的速度越来越慢,最后水就枯竭了。然后画面上上出现了一双眼睛,从眼中流出了一滴泪水。随之出现的是这样一句话:"如果人类不珍惜水,那么我们能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 水是生命之源,假如地球上没有水,那么地球母亲就不会孕育出我们人类的子孙万代。因为最早的原始生命首先是在海洋中孕育形成,逐渐扩展到陆地上。所以说,水是生命的摇篮。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水。因为我们每天要喝水,粮食的生长离不开水,工业生产离不开水。水还是大自然的"空调器",炎热的夏天,正当人们感到酷暑难耐时,来一场雨该有多痛快呀!走在海边,海风习习,一扫酷热烦躁的情绪;当寒冷的冬季到来时,海水把储存的热量源源不断地送给它周围的陆地……这些都是水的作用。 水,真的不值线吗?节约用水真的不重要吗?全世界的水百分之九十三是咸水,不能喝。淡水只占有百分之七,而能喝的水只有百分之零点八。全世界五十亿人口,就靠饮用这只占百分之零点八的淡水,看,水多可贵呀!我们国家的水资源虽然非常丰富,但可以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并且随着工业的发展,水污染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很多工业废水污染得臭不可闻,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啊!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国都会宣传:大家要爱惜水资源,保护生命之水。其实,不光在这一天,在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应该珍惜每一滴水,用实际行动珍爱生命之水! 水,天上、地下、江湖海里都有。对于节约用水,同学们总觉得不如节约别的东西那么重要。有的同学开水龙头、洗脚、洗毛笔,有同学不喝开水,而是嘴对着水龙头喝自来水,水声哗哗,一点也不心疼。 虽然每人每天有三升水就能维持生活,但实际上城镇居民每人每天做饭、洗衣服、洗菜……样样离不开水,耗水多达几百升。除此之外,种地和工业生产离不开水。如:炼钢、轧刚需要水冷却;纺纱织布车间为了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需要用水调节;建筑施工离不开水;造纸、发电……衣食住行,哪一样能离得开水呢? 人几天不吃饭可以活下去而几天不喝水却不行。人类要生存就离不掉水,可见节约用水是何等的重要。 那我们每天用的自来水是怎么来的呢?是自来水厂的工人叔叔将江河水或地下水引进工厂,把水放在沉淀池,加入药物消毒杀菌,除掉有害万分和杂质,这样道道把关,地下还埋了许多管子。这些管子是一根根结起来的,它是许多水厂工人叔叔日夜辛勤劳动的成果。当我们拧开水龙头的时候,就应该想到,流出来的水里面包含着多少工人叔叔的辛勤劳动啊! 同学们,你们知道节约用水的意义吗?请看一笔帐:一吨水大约可供炼钢150千克,发电每小时一千度,生产化肥500千克,织布220米,磨面粉34袋。"滴水成河",如果人人节约用水,积累起来,就可以派上多在的用处啊! 同学们,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从小就要养成节约用水的好思想、好习惯。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校外,都要注意节约用水。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做一个节约用水的好孩子。

277 评论

雁儿小妞宝

水是生命之源,假如地球上没有水,那么地球母亲就不会孕育出我们人类的子孙万代。因为最早的原始生命首先是在海洋中孕育形成,逐渐扩展到陆地上。所以说,水是生命的摇篮。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水。因为我们每天要喝水,粮食的生长离不开水,工业生产离不开水。水还是大自然的"空调器",炎热的夏天,正当人们感到酷暑难耐时,来一场雨该有多痛快呀!走在海边,海风习习,一扫酷热烦躁的情绪;当寒冷的冬季到来时,海水把储存的热量源源不断地送给它周围的陆地……这些都是水的作用。

325 评论

遍地孔方兄

◆演讲稿一 同学们: 你们一定都看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电视画面上有一个水龙头,正在艰难的往外滴着水,滴水的速度越来越慢,最后水就枯竭了。然后画面上上出现了一双眼睛,从眼中流出了一滴泪水。随之出现的是这样一句话:"如果人类不珍惜水,那么我们能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 水是生命之源,假如地球上没有水,那么地球母亲就不会孕育出我们人类的子孙万代。因为最早的原始生命首先是在海洋中孕育形成,逐渐扩展到陆地上。所以说,水是生命的摇篮。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水。因为我们每天要喝水,粮食的生长离不开水,工业生产离不开水。水还是大自然的"空调器",炎热的夏天,正当人们感到酷暑难耐时,来一场雨该有多痛快呀!走在海边,海风习习,一扫酷热烦躁的情绪;当寒冷的冬季到来时,海水把储存的热量源源不断地送给它周围的陆地……这些都是水的作用。 水,真的不值线吗?节约用水真的不重要吗?全世界的水百分之九十三是咸水,不能喝。淡水只占有百分之七,而能喝的水只有百分之零点八。全世界五十亿人口,就靠饮用这只占百分之零点八的淡水,看,水多可贵呀!我们国家的水资源虽然非常丰富,但可以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并且随着工业的发展,水污染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很多工业废水污染得臭不可闻,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啊!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国都会宣传:大家要爱惜水资源,保护生命之水。其实,不光在这一天,在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应该珍惜每一滴水,用实际行动珍爱生命之水! 水,天上、地下、江湖海里都有。对于节约用水,同学们总觉得不如节约别的东西那么重要。有的同学开水龙头、洗脚、洗毛笔,有同学不喝开水,而是嘴对着水龙头喝自来水,水声哗哗,一点也不心疼。 虽然每人每天有三升水就能维持生活,但实际上城镇居民每人每天做饭、洗衣服、洗菜……样样离不开水,耗水多达几百升。除此之外,种地和工业生产离不开水。如:炼钢、轧刚需要水冷却;纺纱织布车间为了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需要用水调节;建筑施工离不开水;造纸、发电……衣食住行,哪一样能离得开水呢? 人几天不吃饭可以活下去而几天不喝水却不行。人类要生存就离不掉水,可见节约用水是何等的重要。 那我们每天用的自来水是怎么来的呢?是自来水厂的工人叔叔将江河水或地下水引进工厂,把水放在沉淀池,加入药物消毒杀菌,除掉有害万分和杂质,这样道道把关,地下还埋了许多管子。这些管子是一根根结起来的,它是许多水厂工人叔叔日夜辛勤劳动的成果。当我们拧开水龙头的时候,就应该想到,流出来的水里面包含着多少工人叔叔的辛勤劳动啊! 同学们,你们知道节约用水的意义吗?请看一笔帐:一吨水大约可供炼钢150千克,发电每小时一千度,生产化肥500千克,织布220米,磨面粉34袋。"滴水成河",如果人人节约用水,积累起来,就可以派上多在的用处啊! 同学们,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从小就要养成节约用水的好思想、好习惯。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校外,都要注意节约用水。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做一个节约用水的好孩子。

271 评论

味增汤君

多年以前,作为我国外交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外援助”这个“关键词”频频出现在报纸上、广播里。对于上点岁数的中国人来说,“外援”一词并不生疏。但是,有关我国“外援”的具体情况及统计数据,恐怕很少有人说得清楚。  随着外交档案不断解密,新中国的“对外援助”也已不再是秘密。在近日向公众开放的、至1960年底的外交档案中,记者发现含有“对外援助”字样的标题竟有200多个。  1 蒙古国最早请求支援劳动力  新中国刚成立,国外请求援助的信函便纷至沓来。  “越南请求中国援助大米事”,“关于老挝要求我国提供经济援助问题”,“关于也门要求援助事”,“几内亚高官要求我经济援助等谈话记录”,“印尼要求我援建纺织厂事及印尼工业部长为此拟访华事”……外交档案显示,某某国“要求中国提供”、“请求中国援助”、“请求我给予”、“要求我援建”、“要求我派”,是上世纪50年代我国一些驻外大使馆来电及外交部上送报告中的常见字句。  向中国要钱要粮要物或援建工厂的要求,不少是国家元首亲口提出的,他们或找我驻外大使,或直接专门致函我国领导人,还有的以国家政府或外交部给我国发照会的方式,商谈和办理“援外”事务;在当时我国外交部和外贸部等政府部门、驻相关国家大使馆的工作中,这一项占有不小的分量和重要地位。  1950年7月,我国首任驻蒙古国大使吉雅泰到任不久,蒙古总理乔巴山就向他提出“要求帮助解决劳动力的问题”。这大概是向我国最早提出的外援请求。当时,中方的答复是:“因为国内解放战争尚未结束,动员工人出国是有困难的,这个问题容后考虑。”  周恩来总理记住了对蒙古国的这一承诺。1954年11月,乌兰夫副总理率中共代表团前往乌兰巴托,临行前,周总理指示外交部电告何英大使:“通知蒙方此次代表团去蒙,除参加蒙党代大会外,并希望了解一下蒙方在劳动力方面有何困难,以及我国可能给予何种帮助的问题。”12月8日,中共中央正式电告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我们当在可能范围内尽量满足你们的要求。”1个月后,蒙古国向我驻蒙使馆提交了总计12250名工人的清单,包括粗细木匠、泥瓦匠、制砖瓦、烧石灰、谷物蔬菜树木花卉种植、家具制造、厨师、裁缝、制靴、印染、桶匠、捕鱼等近40个工种,蒙方同时要求工人自带工具。  对此,外交部给使馆的回电中颇显为难:“此次蒙古所提出的工人种类繁多,要求去蒙的时间又急,并且所涉及的问题甚广……进行动员是有困难的。”“又如去渔工,蒙方有无渔船、渔工?”后来,根据中方建议,双方就此组团商谈。1955年4月底,相关部门在东北三省开始了赴蒙工人的组织工作。当年,首批8200名工人赴蒙。  越南向我国提出援助的时间也很早。在标明1951年5月15日的一份材料上,越方的要求开门见山:“我们正处在青黄不接期间,如无援米必告断炊。……因此,恳切要求你们再帮助我们一千五百吨至二千吨大米,以渡过此难关。”显然,在此之前,我国已支援过越南粮食了。  2 援越物资表里有葡萄干和酒  记者粗略统计,到1960年底,我国提供援助的国家还有:朝鲜、柬埔寨、尼泊尔、缅甸、马里、乌干达、刚果、喀麦隆、伊拉克、叙利亚、埃及、阿富汗等,一共22国。  我国帮助蒙古国建学校、医院、疗养院、专家招待所、热电站、玻璃厂、造纸厂、养鸡场,修桥造路,解决燕麦种子,供应木材,修复古庙等,援建纺织厂的设备国内提供不了,我们就用稀缺的外汇到英国订购。  在《中国和越南关于中国1955年援助越南的议定书》的附件中,中方援越的货物表里,有30000吨大米、300吨面粉、5000公斤葡萄干、180根皮带、1130箱酒及粉条、香烟、中成药、医疗器械等;援建铁路的物资表里,有电炉、轮船、电话机、卡尺、灯泡等物;农业援助项目从农作物栽培、选种、育种、病虫害防治,到建兽医院、家畜防疫药剂制造厂等,还有10个碾米厂、2个汽油库、火柴厂、加固水坝等等。这其中的30000吨大米,是在议定书签订之前5个月,越南劳动党中央致中共中央绝密函中提出的,当时中共中央回电:“虽然国内大米供应也较紧张,但为着援助新解放的兄弟国家,同意照拨。”那时大多数中国人也难以享用葡萄干和高档酒。  在柬埔寨,我们除了援建水泥、纺织、木板、造纸、钢铁等各种厂子外,还帮他们建艺术学校、电台,勘探铁矿煤矿。  1955年9月30日,在援越的越池桥修建工地,因水流湍急,运送钢缆的船倾斜进水,29岁的中国工长、共产党员陈国平为救船上“6名越南同志”掉入水中,第一个为我国的援外事业献出了生命。为报告国内这一不幸事件及善后,使馆先后发回3个篇幅很长的电报。  非洲国家是从1958年底才开始陆续与我国建交的,对他们的援助一般在建交前几个月开始。我们援建他们中小型工业项目和农场,帮助他们找水打井。粮食是这些国家最希望从我国得到的东西,1959年到1960年,我国粮食连续两年减产,但对于非洲国家的要求,仍然慷慨解囊。如1960年,我们援助几内亚10000吨大米,还宣布“向刚果提供5000吨至10000吨小麦或大米”。  此时,新中国政府面对的是多年战争后民国政府留下的烂摊子,百废待兴,国力有限,但我国人民仍节衣缩食,克服重重困难,一一满足各国的要求。而且,我们的援助从不附带任何条件。  3 受援国家的要求往往过大、过多、过急  虽说是我国提供外援,我们给人家东西,但与受援国就外援的谈判并不容易,执行中也出现过一些问题。  1955年2月16日,中蒙双方为中国援助蒙古劳动力问题开始谈判。“至4月7日正式签字,共进行了14次会谈。”为什么要谈判这么多次?原来,蒙方提出,中国去的工人“希携家属来蒙,居留期间愈长愈好”,工期“不少于五年”,与蒙古员工同工同酬,而且“所得工资都用在蒙古,不寄回国内”。我谈判代表团给国务院的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在谈判中我们的许多意见都经过多次解释才被接受,如我们提出工人的工期为三年,派遣中国干部带队及在蒙古成立工人事务处,准许工人兑回工资百分之三十的现款养家及把余款存入蒙古银行,列入非贸易账户汇款等问题,均经过多次反复磋商。”  这样的问题似乎不只发生在对个别国家的援助中。1960年的一份档案中说:“从几年来的实际情况看,受援国家提出要求我国帮助建设的不少项目,往往超出他们国内的实际需要和可能条件。”“他们提出要求援助的项目往往过大、过多、过急。同时,按照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的能力也有一定限度。”  由于受援国的要求往往过急,“以致有些项目的建成时间和设备交付时间规定得比较紧迫,给执行协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1958年底,一份总结外援工作的档案列举了一些存在的问题:援蒙的“个别项目规模过大、标准偏高”,“砖瓦厂由于原协定限期太紧,国内的设计和设备制造工作无法如期完成,推迟半年才完工”,“据估计蔬菜农场生产的蔬菜比当地的肉价还要贵。”按协议,1958年我国应向朝鲜供应6万纱锭纺织机械设备,但“由于目前优质钢缺乏,不能尽早满足朝方要求”。  因此,当时外贸部等一些部门提出:“对兄弟国家提供援助……是为了帮助和推动他们自力更生,促进他们在经济上独立自主。”外援要“贯彻执行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细水长流的方针,做到因地制宜,中小为主,多快好省”。  4 11年外援总额:28亿元人民币  “从1950年起至1960年6月底,我国同某些兄弟国家和亚非民族主义国家达成协议由我国提供无偿援助和贷款总额为28亿元人民币,其中援助兄弟国家39亿元(无偿援助79亿元,贷款60亿元),援助民族主义国家89亿元(无偿援助38亿元,贷款51亿元)。在援助总额中,用于提供成套设备的为86亿元,其中对兄弟国家62亿元;对民族主义国家2470万元。”  这是1960年7月1日,时任外贸部副部长的李强向全国外事会议报告的统计数据。他的发言稿题为“几年来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工作”,上面标有“绝密材料会后收回”8个字。46年后,这个发言稿加上了印有档号的封面,向公众亮相。在当时我国的经济总量中,28亿元的外援总额占有多大比重?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这个数字接近1953年到1957年“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基建投资计划4亿元的1/10。  当时,我们的“兄弟国家”是新中国成立后很快与我国建交的苏联、东欧及越南、朝鲜等11个社会主义国家。据外交档案记载,在欧洲的“兄弟国家”中,11年间我国仅少量援助过阿尔巴尼亚和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因此,援助“兄弟国家”的39亿元款项,绝大部分由越南、蒙古、朝鲜三个国家分享。而接受我们援助的“民族主义国家”,则主要是柬埔寨、也门、尼泊尔、阿尔及利亚、苏丹等国。  李强还介绍,我国对外提供成套设备的援助从1955年开始,“到1960年6月底,按照我国同九个国家签订的经济技术协定和议定书的规定,援外的成套项目为182项,其中对‘兄弟国家’165项(朝鲜8项,越南100项,蒙古53项,阿尔巴尼亚3项,捷克1项)。”在其余援助“亚非民族主义国家”的17项中,刚与我国建交两年的柬埔寨得到了8项。“共派出工程技术人员7558人次,建筑工人25566人次。……共接受和培养了外国实习生2864名。”  5 中国还积极参与了人道主义援助  翻阅半个世纪前的援外档案,我们不能不想到当时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直到1960年底,与我国建交的国家仅38个,其中10个还是1958年7月以后才建交的。新中国爱好和平,希望创造有利于国内建设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希望不断扩大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不少档案都提到:“认真做好外援工作,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外援’扩大了我国的影响,对发展我国同各国的友好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正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我国还积极参与了国际上的人道主义救援活动。一次次救援款物的办理经过,也都详细记载在了外交档案中。如1952年5月,日本北海道札榥郡一个主妇会致毛主席信,说当地发生严重地震和海啸,居民受灾严重请求援助,中国红十字会立即电汇过去2亿元人民币(旧币,下同)。1955年7月,在联合国驻阿富汗的技术援助专家名单中,就有我国两位养蚕专家和他们的夫人。1957年7月伊朗地震,我国也迅速提供了救济。  1952年,印度发生灾荒,我国先后以红十字会、全国总工会等4个群众团体的名义,两次各捐款20亿人民币。1953年8月,印度北部洪水泛滥成灾,中央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建议中央,我国援助印度5亿元人民币,当毛泽东主席了解到苏联捐赠了25万卢布(约合人民币17亿)时,批示“款数似应增加至十五亿或廿亿人民币”,相关部门最后定为15亿元。与当时美国给印度捐1万美元、200万磅奶粉,英国捐500英镑,南非捐100镑相比,我们援助的15亿元也是不少的。  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在回忆录中说:邓小平告诉1976年访华的李资政:中国援出了200亿美元,基本上属于无偿性质的。  据中国军事科学院专家曲爱国的研究及越南政治家黄文欢的回忆录:在越南抗法战争期间(后来才有抗美阶段),中国是世界上惟一向越共提供军事援助的国家,在武器、装备和后勤配合方面,是按“要多少给多少”的指示办。毛泽东是这么告诉过胡志明的:“我们是一家子。要人给人,要物给物……”  据李光耀估计,20世纪80年代中国援了10亿美元。  1、援助阿尔巴尼亚:  中国为阿尔巴尼亚援建了大量的企业,后来基本处在停产、半停产的状态,设备早成为了废铁;帮助阿国建设的备战用的堡垒,他们开始用它喂鸡了……  当时的对外联络部部长耿飚透露,1964-1970年代末,中国给了阿国90亿元人民币!(有学者根据货币含金量、购买力测算,它相当于现在的上千亿!它还相当于给当时人口规模为200万的阿国人每人发了4000多元的红包!)  伍修权将军的文章《回忆与怀念》说,阿尔巴尼亚独裁者霍查的女婿、阿外交官马利列,在他的文章《我眼中的中国政要》里讲叙了这么一件事:1962年,他到中国要求粮食援助,找到外贸部部长李强,无果;后来还是找到刘少奇解决了问题。恰巧当时,缺粮食的中国向加拿大进口了大批小麦,几艘载满小麦的中国轮船正在大西洋驶往中国,接到中央的命令后,立即改变航向,调头驶向阿国的港口卸下了全部小麦。马外交官叙说此事时,没有忘记留下一句溢美之词。伍将军心痛地补充了一句:中国人慷慨呀!  2、越南:  对于越南,中国除了经济援助,更多的是无偿的作战和劳务援助。中国军人除了在一线作战之外,还在承担通信、后勤、筑路、扫雪,甚至还承担了为他们的农民挖沟、种地等事情。  另外,中国还援助了枪6万支,大炮4630门,工兵、通讯器材、衣物、大米、药品、汽油、机车……  越南人1978年发起的对华战争中,他们用中国人送去的枪炮作武器,用中国人援助的成袋成袋的大米作支枪的架子和掩体的材料,来射杀中国的军人!……  3、朝鲜:  为朝鲜,中国付出了几十万中华儿女的生命(没有可供引用的、公认的精确数字),支出了63亿元的战争费用,560万吨作战物资……  1996年5月,援朝2万吨粮食;1999年6月,援助15万吨粮食,40万吨炼焦煤;2001年3月,朝在接待曾庆红到访时对我国“提供无偿援助表示感谢”。给的什么,给了多少,不详;2001年9月,朱邦造答记者时说,在中国元首访朝之际,要给朝方提供“粮食及物资援助”,数量不详。……  新加坡《联合早报》2000年6月11日的文章说:中国对朝提供的实质援助,要比公众所了解的多得多:每年提供给朝鲜50万吨粮食,100万吨石油,250万吨煤炭。  4、“非洲兄弟”:  1967年,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访华拉赞助,他在盛赞毛泽东是非洲人最景仰的“老者、勇者、智者”之后,又说了“中国的工作使世界变得有希望”的溢美之词,毛现场办公,拍了板:“这条铁路不过投资一亿英镑,没什么了不起”。此情此境,在座的中国官员都不敢出声。中国负责修路工程的官员对铁路的评估结论是:1800多公里长度,近20亿人民币的投入。最后到底花费了多少,没有资料。不单单是钱的付出,也不单单是10年的艰苦施工。同胞兄弟有78人为此献出了生命,其中最小的年仅26岁。

297 评论

一碗人间烟火

同学们: 当你们看着可爱的动画片,玩着迷人的电脑游戏,坐上快速的列车,接听着越洋电话的时候,……你可曾意识到科学的力量,科学不仅改变了这个世界,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翻开20世纪的壮丽篇章,我们发现人类在这百年中不仅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更创造了无数科学奇迹。19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虚构,当时让人不可思议,他所幻想的登月旅行、飞机、远射程炮等,在20世纪都一一成为现实。在21世纪的今天,高科技更是无处不在。 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又该以怎样的姿态去适应新世纪,担起新世纪的重担呢?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科学不只为尖端技术服务,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就需要正处于青少年时代的我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参加科技“五小”比赛、阅读科技书籍,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精密的机器人,不用燃料的汽车,虚拟的足球赛,高科技信息的传送等等,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现象,激起了我探索科学的愿望。 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科学,传播文明,在享受新生活的同时,更要创造新生活,如今,科技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可视电视、电脑上网、心脏起搏器,已经不算新鲜了。从1901年发明的真空吸尘器,到人造地球卫星、载人宇宙飞船,科技在不同领域里显示出了强大的力量。电子产业、通讯技术的日益普及,纳米技术、超导材料的广泛应用,不久的一天,也许就在你的餐桌上,会出现像太空青椒、人造牛排等生物工程食品。学习科学技术,不仅仅是为了成为科学家,也是为了能适应生活,更为了能成为新世纪的主人,担起新世纪,为国家建设,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 同学们,我们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学习科学,让我们从小做起。我们要努力学好各种文化课,因为这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同时,对各种适合我们小学生看的科普书籍、报刊,最好在课余多阅读一些;还应该积极动手搞各种科学小实验、小制作,写科学小论文等,培养对科学的兴趣。长此下去,我们一定能够热爱科学,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 人类的智慧是无限的,无论是美国的挑战者号爆炸,还是全球计算机病毒的升级,从来都不能阻止人类的科技进步。“知识就是力量”,培根这句脍炙人口的格言不知激励了多少渴求知识的人。如今,让我们也用它来勉励自己,做一个热爱科学的新一代,担起新世纪的重任,为我们祖国的明天,谱写出更加辉煌的诗篇

107 评论

大睿2010

老师,同学,叔叔阿姨们,大家好,我叫XXX,来自那大中心学校。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珍惜资源,节约用水,从你我做起。》 我们的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水球,为水所覆盖;但其中大部分是咸水,无法直接饮用,我们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并不多。有人比喻说,在地球这个大水缸里,可以用的水只有一汤勺。目前,世界上有半数以上的国家约15亿人口面临淡水不足,其中29个国家的5亿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状态中。“水贵如油”这四个字是个比喻,但在世界上很多地方,却成了无可辩驳的现实。 早在1977年联合国就召开水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正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把水看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时代已经过去,把水当成宝贵资源的时代已经到来。我国人均占有量仅居世界第84位,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我国有300个城市缺水,近50个城市严重缺水,18个沿海城市中14个缺水。中国也正面临着一场严重的水危机,并且有不少地方出现过水荒。请听听这些数字:1988年夏天,武汉市居民强行开启50个消防栓,取水使用。1989年,曾有“八水绕长安”之誉的西安市,断水面积达27平方公里,根据相关部分的水资源报告,水资源相对丰富的云南省昆明市地下水水位正在以年均水位降幅11米~31米的速度下降。这一个个可怕的事实,这一个个惊人的数字,难道还不能引起我们的重视吗? 可是在我们身边,却还存在着各种浪费资源的现象,有一次我们学校的几个大哥哥,打开了供同学们洗手用的水龙头,用水打水仗,水龙头的水正哗哗地往下流,看到这,我赶紧上前把水龙头关上,可是,几个哥哥都一把把我推开,说:“关你什么事,走开!”。据我的观察,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发生类似的现象:大白天,办公室的灯开着;在较为凉快的秋天,空调、风扇在转着;公用水龙头的水也时常滴着。这些现象什么时候才能消失呢?难道要等到水资源缺乏、枯竭的时候我们才回过头来谈节约吗? “节约用水”并不是限制人用水,更不是不让用水。其实,节约水是让人合理地用水,高效率地用水。节约用水并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人人有珍惜资源、纠正他人浪费水之义务。那种认为“只要我交了水费,就可以随意挥霍,浪费水是我自己的事,别人管不着”的观点是错误的,那种认为“水只有7角钱,很便宜,多用一点无关紧要”的观点更是有害的。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我国《水法》指出,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世界各国也都规定,水是公共财产。因此,人人都应当具有公水意识。电资源也是十分珍贵的,凝聚着许多人的辛勤劳动。人人都应爱护水,节约用水,反对污染水,浪费水。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持家,勤俭立校,这是一种公德,也是一种美德。 同学们,叔叔阿姨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珍惜资源,为共建一个节约型社会而努力。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

147 评论

奕彩彩绘

同学们: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现在,中国的科技发达了,我们人人都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但你们知道吗?5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很被别人瞧不起的国家,它没有伟大的科学成就,科技也得不到发展。然而,一些留学知识分子的回国,使中国的命运得到了根本的转折,正是他们,挺直了中国的脊梁。 邓稼先就是这些留学生之一,当时他听说中国的科技状况,放弃了博士学位,决心回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中国的儿女,是炎黄的子孙! 他回到中国,参加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邓稼先不怕困难,经常带领工作人员到前线工作。他亲自到黄沙满天的戈壁取样本,还冒着被辐射到的危险监制原子弹。终于,在他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了!随后,邓稼先又以惊人的速度研制成功了氢弹、东方红卫星。邓小平爷爷提到邓稼先,说:“两弹是他的勋章,中国为他骄傲!” 这些知识分子中,还有很多默默无闻的人废寝忘食地工作在第一线。他们这么刻苦努力的工作,是为了什么呢? 中国有那么美丽的河山,那么悠久的历史,那么灿烂的文化,他们就是为了不让祖国受到外国人的侮辱和嘲笑。 故宫、长城,哪个不是规模宏大、气势辉煌? 泰山、黄山,哪个不是风景秀丽、雄伟壮观? 造纸、火药,哪个不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当鲜红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们都会想起那些爱国的知识分子。正是这句话,成为了他们的动力——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 行么?

342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粮食经济杂志联络通迅员发言稿

    同学们: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现在,中国的科技发达了,我们人人都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但你们知道吗?5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很被别人瞧不起的国家

    冰比冰水冰1025 8人参与回答 2024-07-01
  • 中国粮食经济杂志

    粮库柜居民民房在多少米为标准?

    屠夫糖糖 2人参与回答 2024-06-29
  • 中国粮食经济杂志社

    对不起不知道 去邮局查查。

    飞云纵览 2人参与回答 2024-06-30
  • 中国粮食经济杂志社员工刘博文简历

    粮库柜居民民房在多少米为标准?

    adamjackjason 4人参与回答 2024-06-30
  • 粮食经济论文引言

    珍惜粮食的意义议论文历史一粒粮食,从春播到夏长,再到秋收,都浸透了农民叔叔的汗水。为了尊重农民叔叔的劳动成果,我们必须珍惜食物。节约食物的重要性"节俭是道德的

    lucy一只鱼 4人参与回答 2024-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