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22

新羊年新气象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东北亚文化交流史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martGirl~~

已采纳
1、南北慕容均出自辽东鲜卑。4世纪时慕容涉归,其嫡长子慕容廆继为单于,其后代子孙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建立了前燕、后燕、南燕等一系列割据政权。次子慕容吐谷浑西迁至青海,其后代子孙建立吐谷浑汗国。 2、南燕为刘裕所灭,《资治通鉴》载刘裕灭南燕后,“斩王公以下三千人,没入家口万馀,夷其城隍,送超诣建康,斩之”。也就是说南燕末代皇帝慕容超及其宗室基本被杀绝了,残余的也被卖为奴,不可能有什么安置之说。安置于姑苏燕子坞只是金庸根据历史发挥出来的。 3、吐谷浑于唐贞观九年(AD635年)分裂成东西二部。西吐谷浑居西域鄯善,后来臣伏于吐蕃。东吐谷浑居伏俟城,唐朝封为西平郡王。到了唐龙朔三年(AD663年),东吐谷浑被吐蕃灭国,可汗诺曷钵奔凉州,后率数千帐内附唐。唐徙其部众于灵州(在今天的宁夏吴忠市境内),置安乐州,以诺曷钵为安乐州刺史,子孙世袭青海地号,直至贞元(785~804)时为止。没有安置到长安的说法(自古以来中原王朝都没有将内附的少数民族安置在京城附近的做法,前秦符坚这么做了一次,结果淝水一败,京城各族就造反了)。
337 评论

五月mother

1、《东亚区域意识与和平发展》,(第一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2、《日本十首相?罚ǎ?鞅啵???匠霭嫔纾?001年3、《东北亚传统国际体系的变迁》,(第一作者),《中央研究院东北亚区域研究演讲系列》(第一作者)台北易风格数位快印有限公司,2002年6月初版4《东北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二主编),正中书局,2003年5、《北京大学与韩国三o一独立运动》,(第一作者),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主要论文明治维新与日本近代史学,《世界历史?明治维新的再探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一作者)明治维新前后中国对日本之影响,《日本史研究》,1982年第1期(第一作者)中国对日本倒幕维新运动的影响 ,《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史论丛》,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一作者)明治初年“文明开化”运动中的三大矛盾,《世界历史》1988年第4期倒幕狂飚高衫晋作 ,《日本历史风云人物评传》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11月日本资产阶级革命战争――戊辰战争的日本民族性格 , 《日本学》第1辑,1989年3月试论日本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法制化 ,《外国问题研究》1989年第1期五条誓文若干用语义析,《历史研究》1990年第3期“经纶”考辨,《北大学报》1990年第3期构筑明治维新研究的新框架 ,《日本学刊》1990年第2期关于天武朝历史的标新之作, 《日本学》1990年第2期评《高松冢被葬者考》, 日本《历史研究》1990年第4号福泽谕吉中国观变迁述评,?? 《日本学》1991年第3辑高屋建瓴,涵盖古今――谈《中日文化关系史论》,《北大学报》1992年第2期江户、明治时期武士道异同刍议? 《周一良先生八十生日纪念论文集》,1993年武士道精神与明治时期的日本现代化,《各国现代化进程异同比较》,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月中日民间赐福神异同比较,《中日民俗学国际讨论会论文集》,1993年未雨绸缪:江户时代经世学派对近代日本世界战略的先期探索,《北大史学》第1辑,1993年试论戊辰战争对明治维新的推动作用 《日本学》第4辑,1995年5月渤海国与遣唐使,《日本学》第七辑 1996年1月经济发展与中韩关系,韩国汉阳大学《思考21世纪的东北亚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996年8月21世纪的东北亚国际格局与中日关系,《21世纪的中国与日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21世纪的东北亚国际新秩序与中韩关系的发展 《韩国学论文集》第6辑1997年9月韩国史研究综述,《世界历史》1999年第2期大连港的历史与现状,环日本海研究年报》1999年第3号战后日本首相与中日首脑外交 ,《中日关系史研究》1999年第3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东北亚国际关系格局与加耶国,韩国金海市《第五届加耶史学术会议? 加耶的对外交涉论文集》1999年10月试论日本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法制化,《外国问题研究》,1989年第1期;《日本学论坛》,1989年第1期韩国“三一”独立运动的再评价,《中韩抗日爱国运动研究论文集》1999年10月自主性与旧韩末近代化改革述论,《韩国学论文集》第7辑1998年9月中国第二代日本史研究者的探索与贡献——沈仁安著《日本史研究序说》序,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日本史研究综述,《世界历史》2000年第1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日人才培养体制比较研究 《大阪女子大学与北京大学学术交流报告集》2003年3月东北亚学的兴起与学者的责任 日本大阪法经大学《东亚研究》2000年第6号古代东北亚国际体系概论,《日本海论丛》2000年4月北大师生与韩国“三一独立运动”,《韩国学论文集》2001年第9辑中国的韩国史研究综述,《韩国学论文集》2001年第9辑怀周一良先生,香港《明报》月刊,2001年第12期“九一八”事变30周年祭,日本《赤旗报》(AKAHATA)2001年9月20日中日韩三国关系与东亚区域意识,《东亚区域意识与和平发展》2001年10月中日关系正常化30年评述,《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第6期朝鲜宣布核计划的意图,韩国《中央日报》2002年10月18日韩国临时政府在中国,《北京日报》2002年11月28日朝鲜核危机评述,韩国《中央日报》2003年1月3日中国共产党与韩人抗日武装斗争,《韩国学论文集》2002年第10辑(03年2月)朝鲜半岛核危机的由来与发展,《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3年第2期这样的时势造就了金大中,《世界知识》2003年第3期明治初期武士阶级改造述论,《“东北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正中书局股份有限公司,03年5月日本德川时代史研究丛书序言,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北京大学东北亚史研究丛书序,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0月关于大院君改革再评价的几点宏观思考,《东北亚历史的诸问题――洪钟铋退休纪念论文集》,白山出版社,2003年10月西学、兰学与北学的演化及其历史影响,《韩国学论文集》第11辑,03·12东北亚国际格局:“中韩日三国三足鼎立论”,《亚太研究论丛》,2004年3月中韩日三国三足鼎立论视野下的中韩联合抗日斗争,《“民族统一战线与中韩联合抗日斗争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4年4月韩末诸改革外力的介入与韩国君臣的对应――以光武改革为中心,《韩国学论文集》第12集,2004年5月论联合政府――有关新中国建设理论的全面表述,《抗战建国理想与东北亚国家的改革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8月恩仇分明的民族/狂热与理智并存,《世界知识》,2004年第7期《朝美修好通商条约》与《中朝商民水路贸易章程》的订立及其异同比较,《韩国学论文集》第13辑,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5年20世纪90年代东北亚国家的海洋开发圈构想的回顾,《第11届中华经济协作系统国际研讨会资料集CSCE XI:东亚区域的经济整合》,日本东亚经济论坛、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学,2005年12月构筑面向未来的中日关系的几点思考,《东亚》(日),2005年11月号从性别角度研究日本侵略战争,《光明日报》,2005年8月4日战后日韩经济开发进程与“奥林匹克现象”,《韩国学论文集》第14辑,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年南开园里 躬耕不已——读《躬耕集》,《日本学》第13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关于新世纪东北亚国家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几点思考,《抗战传统、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06年8月福泽谕吉文明论视角下的对华观及其影响,《亚太研究论丛》第3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文明视角下的中日关系》,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年6月历史悠久的中韩(朝)文化交流(东北亚部分),何芳川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年6月日本――固执岛国的动感文化,《中华遗产》第18期,2007年4月21世纪东北亚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框架,《驹泽史学》第68号,2007年3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东北亚国家与佛教的传播――接受异质文化的特征,(日本)铃木靖民编:《古代日本的异文化交流》,勉诚出版社,2008年2月近世东北亚国家的政治文化与朱子学,《日本学》第14辑,2008年4月

301 评论

山水平川

①,东亚洲文化与文学关系研究时间:1980年以来项目来源:自设经费:无成果:著作2部《中日古代文学关系史稿》(全国比较文学优秀著作一等奖)、《中国文学在日本》并论文数十篇(北京大学第1届、第2届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奖)。②,日本藏汉籍善本调查与整理时间:1985年 —— 2001年项目来源:国家新闻出版署教育部全国高校古委会经费:高校古委会提供(人民币)10万元成果:著作3部:《汉籍在日本流布的研究》、《日本藏宋人文善本钩成》、《日藏汉籍善本书录》(中华书局出版中),并论文数十篇。③,中日文化关系研究时间:1992年 —— 1996年项目来源:中日民间学者合作经费:日本民间基金(日圆)1000万圆成果:著作10卷,其中本人成果2卷:《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思想卷》、《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文学卷》(APPA学术类图书金奖)并论文数十篇。④,编撰《中华文化通志》时间:1993年 —— 1998年项目来源:萧 克将军经费:每卷2万元效果:著作100卷,本人完成1卷:《中国与东北亚文化关系志》(获国家第4届图书评审最高奖—荣誉奖)并论文数十篇。⑤,日本文学的发生学研究时间:1997年 —— 1999年项目来源:教育部博士点学科建设经费:教育部提供1万8千元效果:论文十篇。⑥,东亚比较文学史时间:1995年 —— 2002年项目来源: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经费:日本提供每卷200万日圆(全三卷)效果:本人承担第1卷中方主编,撰写中。⑦,20世纪国际汉学(中国学)研究系统工程时间:1999年 —— 2005年项目来源:北京大学“985”人文学术项目经费:“985”工程200万元成果:工程总主编全体规模为文本40卷、学说史10卷、辞典1部。2、指导研究生一览表 1986年 — 1989年 国际汉学(日本中国学)方向刘 萍 获文学硕士 现北大副教授1987年 — 1990年 国际汉学(日本中国学)方向王 青 获文学硕士 现日本一桥大学博士1990年 — 1994年 东亚文学与文化关系方向高桥香(日本籍)获文学硕士 现日本中央大学副教授1990年 — 1993年 东亚文学与文化关系方向吉令旭 获文学硕士 现美国芝加哥大学读博士1991年 — 1994年 东亚文学与文化关系方向朱 非 获文学硕士 现北大昌平学区副主任1993年 — 1996年 东亚文学与文化关系方向周 阅 获文学硕士 现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讲师1993年 — 1996年 东亚文学与文化关系方向贺 雷 获文学硕士 现北大出版社编辑1995年 — 1998年 东亚文学与文化关系方向蒋宏生 获文学硕士 现北京外国语大学外研社1996年 — 1999年 东亚文学与文化关系方向林光江(日本籍) 获文学硕士 现读北大社会学博士②培养博士学位生:1995年 — 1998年 东亚文学与文化关系方向张哲俊 获文学博士 现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1995年 — 1999年 东亚文学与文化关系方向大野香织(日本籍) 获文学博士 现日本爱知大学讲师1996年 — 2000年 东亚文学与文化关系方向于荣胜 2000年7月答辩 (北大日语系教授 系主任)1997年 — 2000年钱婉约 2000年7月答辩 (武汉大学历史系讲师)李京美(韩国籍) 2000年7月答辩1996年 — 2001年 东亚文学与文化关系方向刘 萍 (北大中文系副教授)刘元满 (北大对外汉语中心讲师)1997年 — 2001年 东亚文学与文化关系方向中田妙叶(日本籍)1999年 ——东亚文学与文化关系方向李 强 (北大日语系副教授)王益鸣 (中山大学外语系讲师) ①,历史文化论本课程自1972年起开设,讲授关于“历史文化”传递与继承过程的理论问题。对象:原先以古典文献专业本科高年级为主,后来成为研究生课程。②,日本中国学史本课程自1986年起开设,讲授日本近代中国学形成的历史过程、流派与学者评价等。本课程在1988年被摄制成36个小时的录象教学片,在全国相关大学中作为课程放映。③,东亚文化史研究本课程自1990年开设,对象为从事东亚文化研究的中文系与其他系的研究生。主要讲述东亚文化中的“神道观念”、“两性观念”和“儒学文化观念”等专题。本课程在日本大学中用日本语讲授两学期。④,中日文学关系史研究本课程自1991年开设,对象是比较文学研究所的研究生,听课者中也有东语系和其他系的研究生,日本留学生聚多。主要以“文化传递的变异”概念为基础,以文学样式为对象,讲述中日两国文学关系的古代历史。⑤,东亚神话研究本课程是1992年在日本宫城女子大学专门为本科三、四年级学生开设的课程,日本语教学,内容一年。主要讲述以中国(汉族为主)、日本(大和族为主)和朝鲜神话的诸问题,例如神话的保存、形态、类型、年代的测定、图腾等。后来在日本发表过公开讲演,并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生课程中继续讲授。⑥,日本五山汉文学研究本课程于1992年在日本宫城女子大学专门为本科三、四年级学生开设,日本语教学,学制一年。主要讲述日本五山文化的基本特征,贵族儒学佛学的衰微与禅学的发达,五山汉文学的流派,并阅读五山作品等。⑦,比较文化史论本课程自1995年起为比较文学研究所的研究生,主要是为博士生开设的专门性研究课程。主要以比较文化研究中的体验,及其成功与不成功的文本为对象,阐述“文化本体的特征”与“文化传递的特征”,力图寻找文化研究表述中属于学术的理性立场。⑧,日本文学的发生学本课程自1997年以来开设,它是在教育部博士点人文学术研究项目的基础上建立的,其宗旨是把“中日文学关系”从一般性的双边文学关系中提升为通过对“文化语境”的考察而成为“发生学”研究,使理论阐发与文本实证相互观照,从而力图把对双边文化的研究从“方法论”的立场推进为“观念论”的范畴。本课程对我国大学中通行的“日本文学史”,提出了具有文本实证又有理论支持的一系列的疑问。本课程的听课者应该具备比较好的中国与日本的文学与文化修养。⑨,其他1970年到1971年,在当时的“北大江西分校”主讲过“四种文体写作”1971年到1975年,在当时的北大“新闻专业”主讲过“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1971年到1976年,在当时的中文系主讲过“中共党史”;1972年到1974年,在当时的“古典文献专业”主讲过“古文选读”1982年到1990年,在当时的“古典文献专业”主持过“中国文化史”。

330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