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88

糖仔食糖仔
首页 > 论文问答 > 新潮杂志与新潮社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与食俱进a

已采纳
株式会社新潮社(しんちょうしゃ)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出版社之一。创立于1896年,资本额为1亿5000万日圆。以出版文艺类书籍而闻名,同时也出版周刊杂志和月刊杂志。该社在新宿区矢来町有大量的不动产。
285 评论

暖暖烛光2016

1957年5月,在《东京大学新闻》上发表小说《奇妙的工作》,获该报五月祭奖。8月,在《文学界》杂志发表《死者的奢华》,成为“芥川文学奖”候选作品。 1958年1月,在《文学界》杂志发表《饲育》,获第39界“芥川文学奖”。同年,发表《感化院的少年》。 1960年2月,创作电视歌剧《昏暗的镜子》。同年9月,在《新潮》杂志连载长篇小说《迟到的青年》。 1961年,发表《政治少年之死》。 1964年8月,出版长篇小说《个人的体验》,获新潮文学奖;10月,在《世界》杂志连载长篇随笔《广岛札记》。 1967年1月,在《群像》杂志连载长篇小说《万延元年的足球队》,同年9月讲谈社出版,获第3届“谷崎润一郎奖”;同年,发表《为与冲绳共叹共怒》。 1968年4月,发表《参院选举反映了民意吗——当投票意味着放弃权利的时候》。同年8月,发表《核时代的森林隐遁者》。 1969年8月,在《世界》杂志连载《冲绳札记》 1970年7月,在新潮社出版演讲集《核时代的想象力》1973年,新潮社出版长篇小说《洪水涌上我的灵魂》,获“野间文艺奖” 1974年11月,新潮社出版《文学笔记》 1978年5月,岩波书店出版《小说的方法》 1979年11月,新潮社出版长篇小说《同时代的游戏》 1980年1月,在《文学界》杂志发表《聪明的雨树》 1982年7月,新潮社出版短篇小说集《听雨树的女人们》 1983年,讲谈社出版短篇小说集《新人啊,醒来吧》;4月,在《波》杂志连载随笔《小说的图谋·理性的愉悦》。 1984年1月,在《朝日新闻》发表与作家掘田善卫的通信《核时代的乌托邦》 1985年,发表长篇小说《M/T》序章 1986年,岩波书店出版《M/T与森林里奇异的故事》 1988年,岩波书店出版理论论著《为了新的文学》 1993年,创作长篇三步曲《燃烧的绿树》 1994年,朝日新闻社出版《小说的经验》 1998年,《如何造就小说家如我》(私という小説家の作り方)

246 评论

Cindy森小蝶

1919年11月,傅斯年去英国留学,新潮社的组织发生一些变更。在第2届职员中,只设编辑1人,由罗家伦担任。设经理1人,由孟寿椿担任。另外,由顾颉刚负责代派赠阅交换,高尚德负责广告,王星汉、宗锡均、李小峰负责记录与校对。到了1920年罗家伦也要出国留学,新潮社的组织又做了一次调整,他们恢复旧制,重设编辑和干事两部,周作人任主任编辑,毛子水,顾颉刚,陈达材,孙伏园任编辑,孟寿椿任主任干事,王星汉、孙伏园、高尚德、宗锡均、李小峰、郭绍虞等人任干事。按照新潮社最初的计划,《新潮》是每年1卷10期的定期月刊;前5期基本上如期出刊,后面的则常有拖延,时断时续,第2卷第5期,直到1920年9月1日才出完。第3卷总共只出了2期。第1期发行于1921年10月,第2期发行于1922年3月,中间整整相隔了5个月,而这,也是《新潮》向历史奉献的最后一期杂志了。刊物之所以不能按期正常出版,除了“五四”运动的短暂耽搁外,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稿源方面的,社团成员总共40余人,竟有30多人出国在外,忙碌的留学生活使很多社员无暇写稿;而部分留在国内的一些社员,如叶绍钧、朱自清、孙伏园、郭绍虞等人,又分心于文学研究会上的事情,稿源之不济,可想而知;二是经济方面的,虽然《新潮》的销路很好,但回款并不及时,兼之,从1920年开始,新潮社又开始书籍出版,无形中分流了一部分出版资金,经济上不凑巧时,杂志出版就只能向后延期了。《新潮》一共出版了12期,历时2年零5个月,最终无疾而终。新潮社出版图书,在其成立之初,就有这方面的打算。作为社团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傅斯年,一开始就认为,新潮社的结合,是个学会的雏形。1919年11月19日,新潮社举行全体社员大会,决议将该社从杂志社改变为学会,并正式启动丛书的出版。经过短期的筹备,《新潮丛书》的第一种王星拱编著的《科学方法论》(《科学概论》第一卷),于1920年4月出版。第二本陈大齐(百年)著的《迷信与心理》,于同年5月出版。第三本周作人翻译的外国近代名家短篇小说集《点滴》(上、下册),于同年8月出版。第四本蔡元培的《蔡孑民先生言行录》(上、下册),于同年10月出版。后因资金周转问题,丛书出版时间缓慢下来,丛书第五本陶孟和著的《现代心理学》,拖至1922年2月才告出版。第六本李小峰、潘梓年译的《疯狂心理》,到了1923年4月才印行。而原计划作为丛书第七本出版的罗家伦译的《思想自由史》,和第八本的陈达材著的《政治原理》,只好不能兑现了。《文艺丛书》在出版时间上大致与《新潮丛书》相衔接。丛书第一种是冰心的诗集《春水》,1923年5月出版;第二种是鲁迅译的爱罗先珂童话剧《桃色的云》,1923年7月出版;第三种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1923年8月出版;第四种是川岛的散文集《月夜》;第五种是CF女士译的法国孟代的童话集《纺轮的故事》,第六种是孙福熙的散文集《山野掇拾》,第七种是李小峰译的丹麦爱华耳特的童话集《两条腿》,第八种是周作人译的诗歌和小品作品集《陀螺》,第九种是冯文炳的短篇小说集《竹林的故事》,第十种是李金发的诗集《微雨》,以上作品均出版于1925年。第十一种也是李金发的诗集《食客与凶年》,于1927年5月出版。新潮社从创办到结束,一共出版了1种期刊2套丛书,从出版物数量上说,自然不能言其多,但相比于同时期的其他文化社团来说,像这样的出版成绩,已是相当的突出的了。而新潮社作为一个以学生为主的社团,在资助无多,经验不足,学生又一茬茬毕业,人员变换频繁的情况下,能把出版做到如此地步,应该说,更是十分的难得。《新潮》杂志一直站在时代变革的最前沿,提倡白话文学,翻译西洋文字,介绍国外思潮,批评国内问题,为文学革命呐喊助威,为思想革命鸣锣开道。它是《新青年》最坚实的同盟军,与《新青年》一道,共同擎起了新文化运动的大旗,扩大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而继《新潮》杂志之后的《新潮丛书》和《文艺丛书》,虽然出版形式上与《新潮》有别,但在出版理念和出版精神上却是前后统贯,一脉相承。

94 评论

相关问答

  • 新潮杂志与新潮社

    1919年11月,傅斯年去英国留学,新潮社的组织发生一些变更。在第2届职员中,只设编辑1人,由罗家伦担任。设经理1人,由孟寿椿担任。另外,由顾颉刚负责代派赠阅交

    最後放縦 2人参与回答 2024-06-29
  • 设计新潮杂志社

    兼容并包,学术繁荣,既是儒家传统文化的熏陶地,又是西方文化最早的传播地,两种文化强烈碰撞,不同的思想者各抒己见,自然北大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陌o惜妍 6人参与回答 2024-06-27
  • 新潮杂志社与五四运动

    背景 西方思想在晚清尤其甲午战争之后大量传入中国并影响年轻一族,而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展,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影

    小蝎子七七 6人参与回答 2024-06-28
  • 国民杂志社和新潮社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

    刀刀吹雪 4人参与回答 2024-06-28
  • 新潮流杂志202105

    yoho真的不贵。这个价位还贵的话,没有杂志便宜了。个人推荐yoho潮流志。milk新潮流。vogue。东touch,还有些日本代购的时尚杂志。 请采纳或追问。

    小剑2016 4人参与回答 202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