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80

cestlavie88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外著名建筑赏析论文范文大全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胖爱旅游

已采纳
从根本上说,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的不同: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社会功用,使得中国与西方的古典建筑有了不同的“艺术语言”。 不同的语言,表达着不同的思想,流露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建筑,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体现着不同的信念。西方的石制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直指上苍的。这样一来,能否将高密度的石制屋顶擎入云霄,便成为建筑艺术的关键所在,而执行这一任务的柱子也便成了关键中的关键。所以,西方建筑的“基本词汇”是柱子,即那些垂直向上、顶天立地的石头。如果说柱子是西方建筑艺术的“基本词汇”,那么屋顶则是其“主要句式”。屋顶的不同,导致了其风格类型上的差异,如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廷式、格特式、巴洛克式等等。 与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中国古代的木制建筑以斗拱为“基本词汇”。所谓斗拱,是将屋檐托起的交叠的曲木,它可以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拓展,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同西方建筑的屋顶一样,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句式”,飞檐也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不仅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飞檐的设计必须恰到好处才能显得轻灵而不轻佻,朴实而不机械,威严而不呆板。 还有就是中国人对建筑的态度是以新为贵,而外国人则对古老建筑充满尊崇与敬意 还有就是西方建筑充满着宗教神秘主义的情绪,而中国的建筑则是儒家文化的反映。。 另外这里有一篇比较系统的, 或许更清晰一些。 不过大体说起来也就是这么几点,下面的要概括一些。 陈安国:中外城市建筑文化对比 中西建筑形式上的差别,是文化差别的表现,它反映了物质和自然环境的差别,社会结构形态的差别,人的思维方法的差别以及审美境界的差别。 建筑材料的不同,体现了中西方物质文化、哲学理念的差异。从建筑材料来看,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包括属于东方建筑的印度建筑在内,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诸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输水道,中世纪欧洲的教堂……无一不是用石材筑成,无一不是这部“石头史书”中留下的历史见证。唯有我国古典建筑(包括邻近的日本、朝鲜等地区)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因而被誉为“木头的史书”。中西方的建筑对于材料的选择,除由于自然因素不同外,更重要的是由不同文化,不同理念导致的结果,是不同心性在建筑中的普遍反映。西方以狩猎方式为主的原始经济,造就出重物的原始心态。从西方人对石材的肯定,可以看出西方人求智求真的理性精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强调人是世界的主人,人的力量和智慧能够战胜一切。中国以原始农业为主的经济方式,造就了原始文明中重选择,重采集,重储存的活动方式。由此衍生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哲学,所宣扬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人合一”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揭示,自然与人乃息息相通的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环节,中国人将木材选作基本建材,正是重视了它与生命之亲和关系,重视了它的性状与人生关系的结果。 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化、性格特征的区别。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中国无论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几乎都是一个格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中国建筑的美又是一种“集体”的美。例如;北京明清宫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庙即是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构成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各种建筑前后左右有主有宾合乎规律地排列着,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征,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以相近年代建造、扩建的北京故宫和巴黎卢浮宫比较,前者是由数以千计的单个房屋组成的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建筑群体,围绕轴线形成一系列院落,平面铺展异常庞大;后者则采用“体量”的向上扩展和垂直叠加,由巨大而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的整体。而且,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城邦开始,就广泛地使用柱廊、门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这与西方人很早就经常通过海上往来互相交往及社会内部实行奴隶民主制有关。古希腊的外向型性格和科学民主的精神不仅影响了古罗马,还影响了整个西方世界。同时,如果说中国建筑占据着地面,那么西方建筑就占领着空间,譬如罗马可里西姆大斗兽场高为48米,“万神殿”高5米,中世纪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其中央大厅穹窿顶离地达60米。文艺复兴建筑中最辉煌的作品圣彼得大教堂,高137米。这庄严雄的建筑物固然反映西方人崇拜神灵的狂热,更多是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建筑的发展不同,表现了中西方对革新态度的差别。从建筑发展过程看,中国建筑是保守的。据文献资料可知,中国的建筑形式和所用的材料3000年不变。与中国不同,西方建筑经常求变,其结构和材料演变得比较急剧。从希腊雅典卫城上出现的第一批神庙起到今天已经2500余年了,期间整个欧洲古代的建筑形态不断演进、跃变着。从古希腊古典柱式到古罗马的拱券、穹窿顶技术,从哥特建筑的尖券,十字拱和飞扶壁技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无论从形象、比例、装饰和空间布局,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反映了西方人,敢于独辟蹊径,勇于创新的精神。 建筑价值的不同,显现中西方审美观念的异殊。从建筑的价值来看,中国的建筑着眼于信息,西方的建筑着眼于实物体。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不靠计算,不靠定量分析,不用形式逻辑的方法构思,而是靠师傅带徒弟方式,言传手教,靠实践,靠经验。我们对于古代建筑,尤其是唐以前的建筑的认识,多从文献资料上得到信息。历代帝王陵寝和民居皆按风水之说和五行相生相克原理经营。为求得与天地和自然万物和谐,以趋吉避凶,招财纳福,在借山水之势力,聚落建筑座靠大山,面对平川。这种“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古代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首创的几何美学和数学逻辑,亚里士多德奠基的“整一”和“秩序”的理性主义“和谐美论”,对整个西方文明的结构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一切科学和艺术,它们的道路都被这种理念确定了命运。翻开西方的建筑史,不难发现,西方建筑美的构形意识其实就是几何形体;雅典帕提隆神庙的外形“控制线”为两个正方形;从罗马万神庙的穹顶到地面,恰好可以嵌进一个直径3米的圆球;米兰大教堂的“控制线”是一个正三角形,巴黎凯旋门的立面是一个正方形,其中央拱门和“控制线”则是两个整圆。甚至于象园林绿化、花草树木之类的自然物,经过人工剪修,刻意雕饰,也都呈献出整齐有序的几何图案,它以其超脱自然,驾驭自然的“人工美”,同中国园林那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情调,形成鲜明的对照。早在2000年前古罗马奥古斯都时期的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就在他的著名《建筑十书》中提出了“适用、坚固、美观”这一经典性的建筑三要素观点,被后人奉为圭臬,世代相传。17世纪初建筑师亨利·伍登提出优秀建筑物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坚固、实用和欢愉。”西方人把“坚固”和“实用”作为评价优秀建筑物的第一和第二原则。因而当中国古老的建筑物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毁坏或“烟消云散”的时候,西方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的建筑依然完好地保存着,用实物体形象演绎着自己的文化。通过对中西方建筑的比较可见出中西方在观念文化上,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上的不同。
252 评论

轻松小绿植

1、《东方后现代》(修订版) (专著)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022、《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 (专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3、《卡夫卡与中国文化》 (专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4、《吃的后现代与后现代的吃》 (专著)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75、《20世纪欧美文学热点问题》 (参与撰写)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6、《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 (第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7、《西方文学史》(第三卷) (与刘象愚合著)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38、《比较的世界文学史纲》(第三卷)(第一作者)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49、《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概论》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后现代主义小说辨析》 《东方论坛》2002、 《卡夫卡与中国传统文化》 《文艺研究》2002、 《后现代主义小说论略》 《创作评谭》2002、 《后现代主义诗歌辨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 《卡夫卡与中国传统文学——兼及卡夫卡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 《卡夫卡与中国新时期文学》 《今日文坛》2002、 《女性视角:阅读卡夫卡》 《外国文学动态》2002、 《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特征》 《台州学院学报》2002、 《“耗子王国”的歌手——卡夫卡与犹太文化》 《外国文学评论》2003、 《沃塞克的阴影——卡夫卡与弗洛伊德》 《湘潭大学学报》2003、 《基督教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3、 《告别“崇高”之后——后新时期小说一面观》《河南社会科学》2003、 《卡夫卡研究在中国》 《外国文学研究》2003、 《“既不是死的,又不是活的”——论艾略特的〈荒原〉》《东方论坛》2003、 《价值重估:巴尔扎克与左拉》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 《再论后现代主义小说》 《晋东南师专学报》2003、 《“从摇篮里盗走了别人的孩子”——论卡夫卡创作中的语言问题》 《外国文学评论》2004、 《意识流:从西方“流”到东方》 《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 《女性视角与男性眼光:阅读卡夫卡》 《译林》2004、 《卡夫卡的亲戚们》 《外国文学动态》2004、 《论卡夫卡创作中的后现代特征》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4、 《重构“通天塔”神话——读卡夫卡的〈城徽〉》 《名作欣赏》2004、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基督教文化传统》 《东方论坛》2004、 《论卡夫卡的中国情结》 《中西文化研究》(澳门)2004、 《马克思主义与乌托邦思想》 《东方论坛》2004、 《卡夫卡与中国新时期文学》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 《论卡夫卡及其创作的跨文化特征》 《枣庄师专学报》2004、 《后新时期小说叙述方法的转换与变形》 《山东文学》2004、 《卡夫卡与老庄哲学》 《东方丛刊》2004、 《卡夫卡与聊斋志异》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 《失去了寓意的寓言》 《名作欣赏》2004、 《无家可归的异乡人》 《三峡大学学报》2004、 《论卡夫卡〈判决〉的叙述策略》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 《法门内外——论卡夫卡的〈诉讼〉》 《湘潭大学学报》2004、 《卡夫卡的中国情结》 《德国研究》2004、 《卡夫卡与尼采》 《天津师范大学》2005、 《没有谜底的谜语——〈城堡〉论略》 《名作欣赏》2005、 《论厄尔?迈纳的比较诗学体系》 《东方论坛》2005、 《城堡研究综述》 《外国语言文学》2005、 《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小说辨析》 《外国文学》2006、 《后现代主义戏剧辨析》 《河南社会科学》2006、 《跨文化视野中的卡夫卡及其创作》 《东方论坛》2006、 《为何变形?——卡夫卡〈变形记〉解析》 《名作欣赏》2006、 《跨文化语境中的外国文学教学研究》 《外国文学研究》2006、 《跨文化语境中的万里长城——论卡夫卡的《中国长城建造时》 《中西文化研究》2006、 《敞开心扉直至超越极限——卡夫卡<饥饿艺术家>解读》 《名作欣赏》2006、 《吃的后现代与后现代的吃》 《中国图书评论》2006、 《跨文化语境中的语文教学和研究》 《语文教学通讯》2006、7- 《来自古老中国的手稿——论卡夫卡的〈往事一页〉》 《中西文化研究》2007、 《谁爱上了卡夫卡》 《中国图书评论》2007、 《“文化”是什么》 《世界文化》2007, 《作为“他者”的西方文化》 《世界文化》2007、 跨文化的“万里长城”——卡夫卡的《中国长城建造时》解析  《名作欣赏》2007、 《卡夫卡与陀斯妥耶夫斯基》 《东方论坛》2007、 《跨文化语境中的西方文学经典》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 《学术研究的困惑和悲哀——卡夫卡〈乡村教师〉的启示》 《名作欣赏》2008、 《外国文学学科的困境与出路》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8、 《卡夫卡在中国:1930~1980》 《中国文学研究》2008、 《托斯妥耶夫斯基与卡夫卡》 《俄罗斯文艺》2008、1 1、《后现代主义小说辨析》全文转载于 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2、12 主要内容被摘入《高校学报文摘》2002、62、《沃塞克的阴影——卡夫卡与弗洛伊德》全文转载于 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3、63、《“耗子王国”的歌手——卡夫卡与犹太文化》部分内容转载于 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3、84、《“我既不是活的,也未曾死”——论艾略特的〈荒原〉》全文转载于 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3、115、《“从摇篮里盗走了别人的孩子”——论卡夫卡创作中的语言问题》全文转载于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4、56、《论卡夫卡创作中的后现代特征》 主要内容被摘入《高校学报文摘》2004、47、《卡夫卡与尼采》全文转载于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5、9

112 评论

无敌沈阳人

苏州博物馆 世界上很出名 还是中国的 百度百科一下 出来的就是论文 删减一下 就是一篇很优秀的论文 加油!

260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外著名建筑赏析论文范文大全

    苏州博物馆 世界上很出名 还是中国的 百度百科一下 出来的就是论文 删减一下 就是一篇很优秀的论文 加油!

    百变珠珠侠may 3人参与回答 2024-07-07
  • 中外著名建筑赏析论文范文

    从根本上说,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的不同: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

    车厘子妈妈 2人参与回答 2024-07-07
  • 中外著名建筑赏析论文题目大全

    【世纪末的中国建筑史研究 】论文摘要: 自70 年代末国门打开以来,战后西方已流行2O一3O年乃至晚近的10、2O年的各种哲学方法论和思潮流派蜂拥而人。其中以二

    小脸欠捏 3人参与回答 2024-07-05
  • 中外著名建筑赏析论文

    盲目了,不知如何来入手,那就我来浅谈中外建筑史论文3200字

    乐趣小鱼 3人参与回答 2024-07-08
  • 中外著名建筑赏析论文范文高中

    自由女神像鉴赏 有人说建筑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艺术水平。的确,一个国家一个民 族的建筑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的人文特征,甚至是经济等综合 国力。提起美国往往人们最

    社会大学i 2人参与回答 2024-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