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77

赵大宝宝
首页 > 论文问答 > 色谱分析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izzandwzy

已采纳
学东西都要人代劳啊。以后要是派你去仪器分析岗,不要误事啊
259 评论

头发长很慢

第1章 绪论1 仪器分析分类2 仪器分析发展史3 仪器分析发展趋势参考文献第2章 分子光谱分析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1 概述2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技术4 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5 紫外-可见吸收分光光度计使用注意事项2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1 概述2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3 红外吸收光谱技术及进展4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5 红外分光光度计使用注意事项参考文献第3章 原子光谱分析1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1 概述2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发展历程3 等离子体光谱简介4 1cp发射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5 1cp-aes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及结构6 1cp发射光谱分析实验技术7 原子发射光谱仪控制及数据处理8 原予发射光谱技术研究进展9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10 原子发射光谱仪使用注意事项2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1 概述2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3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技术及进展4 原子吸收光谱实验技术5 原子吸收光谱仪控制及数据处理6 原子吸收光谱技术研究进展7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8 原子吸收光谱仪使用注意事项参考文献第4章 气相色谱分析1 概述1 气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及特点2 气相色谱法的理论基础3 气相色谱分析发展概况2 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及进展1 气相色谱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 气相色谱实验技术3 气相色谱仪的控制及数据处理4 气相色谱分析新技术3 气相色谱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1 在石油分析中的应用2 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3 在农业中的应用4 在医药分析中的应用5 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6 在食品及其安全方面的应用4 气相色谱仪使用注意事项1 气体纯度2 色谱柱的安装使用3 检测器的使用4 日常维护5 毛细管分析常见问题的解决参考文献第5章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1 概述1 高效液相色谱发展概况2 高效液相色谱法基本原理3 高效液相色谱基本类型4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选择及条件优化2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及进展1 仪器结构及原理2 仪器控制及数据处理3 高效液相色谱新技术4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研究进展3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1 在化学工业领域的应用2 在医药科学领域的应用3 在食品科学领域的应用4 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5 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4 高效液相色谱仪使用注意事项1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保养2 高效液相色谱常见故障的判定及解决方法参考文献第6章 质谱及联用技术1 概述1 质谱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历程2 质谱分析法的特点3 质谱仪的分类2 质谱技术及进展1 仪器结构及工作原理2 仪器主要性能指标3 质谱技术进展3 质谱联用技术及进展1 gcms联用技术2 lcms联用技术及进展3 maldi-tof联用技术及进展4 ms-ms联用技术及进展4 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1 在药物分析方面的应用2 在农业与食品方面的应用3 在生命科学方面的应用4 在环境科学方面的应用5 在石油化工方面的应用6 在法庭科学方面的应用5 质谱及联用仪使用注意事项1 gcms使用注意事项2 lcms使用注意事项参考文献第7章 总有机碳分析1 概述2 总有机碳分析技术及进展1 总有机碳分析技术2 总有机碳分析技术新进展3 toc分析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1 燃烧氧化-非色散红外吸收法总有机碳分析仪2 湿法氧化-非色散红外吸收法总有机碳分析仪3 toc的测定方法选择4 附件及其工作原理5 toc分析仅的控制及数据处理4 toc在线分析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1 toc在线分析仪的结构2 j量原理3 toc在线分析仪数据处理系统5 总有机碳分析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1 总有机碳分析在制药行业的应用2 总有机碳分析在石化工业上的应用3 总有机碳分析在环境领域的应用6 总有机碳分析仪使用注意事项第8章 物性分析1 热分析1 概述2 热分析技术发展历程3 热分析技术4 热重分析与差热方法5 差示扫描量热法6 热机械分析技术7 热分析技术研究进展8 热分析仪操作注意事项2 粒度分析1 概述2 粉体的基本知识3 粒度分析技术及进展4 粒度分析结果的影响因素5 粒度分析技术研究进展6 粒度分析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7 粒度分析仪使用注意事项参考文献

230 评论

瘦子你好

液相色谱仪的分析难道不是应该建立在实验之上么

191 评论

小雨012345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经典色谱法的基础上,引用了气相色谱的理论,在技术上,流动相改为高压输送(最高输送压力可达9??107Pa);色谱柱是以特殊的方法用小粒径的填料填充而成,从而使柱效大大高于经典液相色谱(每米塔板数可达几万或几十万);同时柱后连有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可对流出物进行连续检测。 特点 1.高压:液相色谱法以液体为流动相(称为载液),液体流经色谱柱,受到阻力较大,为了迅速地通过色谱柱,必须对载液施加高压。一般可达150~350×105Pa。 高速:流动相在柱内的流速较经典色谱快得多,一般可达1~10ml/min。高效液相色谱法所需的分析时间较之经典液相色谱法少得多,一般少于 1h 。 高效:近来研究出许多新型固定相,使分离效率大大提高。 高灵敏度:高效液相色谱已广泛采用高灵敏度的检测器,进一步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如荧光检测器灵敏度可达10-11g。另外,用样量小,一般几个微升。 适应范围宽:气相色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比较:气相色谱法虽具有分离能力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操作方便等优点,但是受技术条件的限制,沸点太高的物质或热稳定性差的物质都难于应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而高效液相色谱法,只要求试样能制成溶液,而不需要气化,因此不受试样挥发性的限制。对于高沸点、热稳定性差、相对分子量大(大于 400 以上)的有机物(这些物质几乎占有机物总数的 75% ~ 80% )原则上都可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进行分离、分析。 据统计,在已知化合物中,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约占20%,而能用液相色谱分析的约占70~80%。 高效液相色谱按其固定相的性质可分为高效凝胶色谱、疏水性高效液相色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高效离子交换液相色谱、高效亲和液相色谱以及高效聚焦液相色谱等类型。用不同类型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或分析各种化合物的原理基本上与相对应的普通液相层析的原理相似。其不同之处是高效液相色谱灵敏、快速、分辨率高、重复性好,且须在色谱仪中进行。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及其分离原理 根据分离机制的不同,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分为下述几种主要类型: 1 .液 — 液分配色谱法(Liquid-liquid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及化学键合相色谱(Chemically Bonded Phase Chromatography) 流动相和固定相都是液体。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应互不相溶(极性不同,避免固定液流失),有一个明显的分界面。当试样进入色谱柱,溶质在两相间进行分配。达到平衡时,服从于下式: 式中,cs—溶质在固定相中浓度;cm--溶质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Vs—固定相的体积;Vm—流动相的体积。LLPC与GPC有相似之处,即分离的顺序取决于K,K大的组分保留值大;但也有不同之处,GPC中,流动相对K影响不大,LLPC流动相对K影响较大。 正相液 — 液分配色谱法(Normal 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液的极性。 反相液 — 液分配色谱法(Reverse 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液的极性。 液 — 液分配色谱法的缺点:尽管流动相与固定相的极性要求完全不同,但固定液在流动相中仍有微量溶解;流动相通过色谱柱时的机械冲击力,会造成固定液流失。上世纪70年代末发展的化学键合固定相(见后),可克服上述缺点。现在应用很广泛(70~80%)。 2 .液 — 固色谱法 流动相为液体,固定相为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等)。这是根据物质吸附作用的不同来进行分离的。其作用机制是:当试样进入色谱柱时,溶质分子 (X) 和溶剂分子(S)对吸附剂表面活性中心发生竞争吸附(未进样时,所有的吸附剂活性中心吸附的是S),可表示如下: Xm + nSa ====== Xa + nSm 式中:Xm--流动相中的溶质分子;Sa--固定相中的溶剂分子;Xa--固定相中的溶质分子;Sm--流动相中的溶剂分子。 当吸附竞争反应达平衡时: K=[Xa][Sm]/[Xm][Sa] 式中:K为吸附平衡常数。[讨论:K越大,保留值越大。] 3 .离子交换色谱法(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IEC是以离子交换剂作为固定相。IEC是基于离子交换树脂上可电离的离子与流动相中具有相同电荷的溶质离子进行可逆交换,依据这些离子以交换剂具有不同的亲和力而将它们分离。 以阴离子交换剂为例,其交换过程可表示如下: X-(溶剂中) + (树脂-R4N+Cl-)=== (树脂-R4N+ X-) + Cl- (溶剂中) 当交换达平衡时: KX=[-R4N+ X-][ Cl-]/[-R4N+Cl-][ X-] 分配系数为: DX=[-R4N+ X-]/[X-]= KX [-R4N+Cl-]/[Cl-] [讨论:DX与保留值的关系] 凡是在溶剂中能够电离的物质通常都可以用离子交换色谱法来进行分离。 4 .离子对色谱法(Ion Pair Chromatography) 离子对色谱法是将一种 ( 或多种 ) 与溶质分子电荷相反的离子 ( 称为对离子或反离子 ) 加到流动相或固定相中,使其与溶质离子结合形成疏水型离子对化合物,从而控制溶质离子的保留行为。其原理可用下式表示: X+水相 + Y-水相 === X+Y-有机相 式中:X+水相--流动相中待分离的有机离子(也可是阳离子);Y-水相--流动相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对(如氢氧化四丁基铵、氢氧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等);X+Y---形成的离子对化合物。 当达平衡时: KXY = [X+Y-]有机相/[ X+]水相[Y-]水相 根据定义,分配系数为: DX= [X+Y-]有机相/[ X+]水相= KXY [Y-]水相 [讨论:DX与保留值的关系] 离子对色谱法(特别是反相)发解决了以往难以分离的混合物的分离问题,诸如酸、碱和离子、非离子混合物,特别是一些生化试样如核酸、核苷、生物碱以及药物等分离。 5 .离子色谱法(Ion Chromatography) 用离子交换树脂为固定相,电解质溶液为流动相。以电导检测器为通用检测器,为消除流动相中强电解质背景离子对电导检测器的干扰,设置了抑制柱。试样组分在分离柱和抑制柱上的反应原理与离子交换色谱法相同。 以阴离子交换树脂(R-OH)作固定相,分离阴离子(如Br-)为例。当待测阴离子Br-随流动相(NaOH)进入色谱柱时,发生如下交换反应(洗脱反应为交换反应的逆过程): 抑制柱上发生的反应: R-H+ + Na+OH- === R-Na+ + H2O R-H+ + Na+Br- === R-Na+ + H+Br- 可见,通过抑制柱将洗脱液转变成了电导值很小的水,消除了本底电导的影响;试样阴离子Br-则被转化成了相应的酸H+Br-,可用电导法灵敏的检测。 离子色谱法是溶液中阴离子分析的最佳方法。也可用于阳离子分析。 6 .空间排阻色谱法(Steric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空间排阻色谱法以凝胶 (gel) 为固定相。它类似于分子筛的作用,但凝胶的孔径比分子筛要大得多,一般为数纳米到数百纳米。溶质在两相之间不是靠其相互作用力的不同来进行分离,而是按分子大小进行分离。分离只与凝胶的孔径分布和溶质的流动力学体积或分子大小有关。试样进入色谱柱后,随流动相在凝胶外部间隙以及孔穴旁流过。在试样中一些太大的分子不能进入胶孔而受到排阻,因此就直接通过柱子,首先在色谱图上出现,一些很小的分子可以进入所有胶孔并渗透到颗粒中,这些组分在柱上的保留值最大,在色谱图上最后出现。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 简称GC)是色谱法的一种。色谱法中有两个相,一个相是流动相,另一个相是固定相。如果用液体作流动相,就叫液相色谱,用气体作流动相,就叫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法由于所用的固定相不同,可以分为两种,用固体吸附剂作固定相的叫气固色谱,用涂有固定液的担体作固定相的叫气液色谱。  按色谱分离原理来分,气相色谱法亦可分为吸附色谱和分配色谱两类,在气固色谱中,固定相为吸附剂,气固色谱属于吸附色谱,气液色谱属于分配色谱。  按色谱操作形式来分,气相色谱属于柱色谱,根据所使用的色谱柱粗细不同,可分为一般填充柱和毛细管柱两类。一般填充柱是将固定相装在一根玻璃或金属的管中,管内径为2~6mm。毛细管柱则又可分为空心毛细管柱和填充毛细管柱两种。空心毛细管柱是将固定液直接涂在内径只有1~5mm的玻璃或金属毛细管的内壁上,填充毛细管柱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它是将某些多孔性固体颗粒装入厚壁玻管中,然后加热拉制成毛细管,一般内径为25~5mm。

233 评论

相关问答

  • 色谱分析论文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经典色谱法的基础上,引用了气相色谱的理论,在技术上,流动相改为高压输送(最高输送压力可达9??107Pa);色谱柱是以特殊的方法用小粒径的填料

    巨匠智能家居 3人参与回答 2024-07-02
  • 离子色谱分析论文

    色谱法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重定向自色谱)跳转到: 导航, 搜索本条目是新条目推荐候选之一,如果您认为它有资格列入首页的“你知道吗?”单元,让更多读者注意到

    cocoabread 3人参与回答 2024-06-30
  • 液相色谱分析论文

    液相色谱仪的分析难道不是应该建立在实验之上么

    脂肪君绝缘体 3人参与回答 2024-06-29
  • 色谱分析综述性论文

    学东西都要人代劳啊。以后要是派你去仪器分析岗,不要误事啊

    君和家人 3人参与回答 2024-06-30
  • 液相色谱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液相色谱仪的分析难道不是应该建立在实验之上么

    纳木错dolphin 3人参与回答 2024-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