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44

钉子生锈了
首页 > 论文问答 > 热带地貌期刊排名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最爱串串香

已采纳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历史悠久,其前身为1933年创建的勷勤大学博地系,1946年成立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地理系,1952年全国高等院系调整时,南昌大学地理系、湖南大学经济地理专业相继并入,组建华南师范学院地理系,1982年改为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2004年12月成立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曾昭璇、吴壮达、钟功甫、刘南威、吴正、吴郁文、韩渊丰、卓正大、黄少敏、陈敬堂等老一辈地理学家,在丹霞地貌、珠江三角洲发育、历史地理学、华南沿海风沙地貌、古天文航海、农业区划、区域经济开发、城镇规划与布局、中国区域地理等研究领域取得了辉煌成果。地理科学学院的发展倾注了以著名地理学家曾昭璇教授为代表的一大批老一辈学者的心血,他们在诸如“丹霞地貌”概念的提出、珠江三角洲发育的历史过程、华南沿海风沙地貌的发育、珠三角海岸地貌、广东农业区划、中国区域地理等方面的研究取得辉煌的成果。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地理科学学院教师在环境及其演变、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海岸地貌的发育与管理、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植被生态等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研究,发表了大量教学和科研论文与著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国50多年以来,地理科学学院为华南地区特别是广东地区,培养了大量地理教育与科学研究人才,目前已累积毕业各种层次学生5000余人,他们当中大多数目前都在各自战线上成为业务骨干。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在职教工54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1人,副研究员2人,高级工程师1人,副研究馆员1人。教师中获博士学位27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博士生导师5人,省“千百十”重点培养教师2人。1995年以来,学院教师曾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等16项;1人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人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1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人获省、部级先进教师称号,2人获“南粤优秀教师”称号。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20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研究专题)、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霍英东”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等课题30余项,各级横向课题50余项。出版专著及教材40余部,其中《自然地理学》、《中国区域地理》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发表论文800余篇,多篇发表在《Quaternary International》、《Palaeo-geography,Climatology,Ecology》、《The Holocene》、《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地理学报》、《地质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被SCI、EI等世界检索系统收录。在某些领域,如李保生教授、周尚哲教授在华南热带、亚热带风尘堆积环境意义、季风亚洲第四纪古冰川与环境演变等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学院一直贯彻、实行多层次形式办学和人才培养的模式,已经培养了大量各种层次的地理学人才。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现拥有自然地理学专业博士点和自然地理专业、人文地理专业硕士点以及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3个本科专业和房地产经营与土地管理专科专业,同时在继续教育如教育硕士、函授本科、夜大专科等方面,近年来也有较大发展。学院有两门省级重点课程,“自然地理学”长期为广东省重点建设学科。其中,地理科学本科专业2003年获得“广东省名牌专业”称号;2003年“自然地理学”获批广东省重点建设学科。2007年,“自然地理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区域环境分析与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获得“土地规划机构甲级资质”。2008年,《自然地理学》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地理科学(师范)专业主要侧重于培养地理教育人才;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主要培养能在资源、环境、规划、旅游、交通等相关部门、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信息技术企业与软件公司进行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工程、技术开发和决策与土地管理的综合人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主要培养能在资源、环境、国土、经济、旅游、交通、房地产等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从事规划管理、决策咨询、相关政策法规研究工作的综合型人才;房地产经营与土地管理专业主要培养适应城市开发建设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学院现有各类在册学生近千名;拥有激光粒度仪、原子吸收元素分析仪、阴离子分析仪及全站仪、彩喷绘图仪、扫描仪、数字经纬仪等一批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各类中英文藏书12万册,期刊220种。地理科学学院建立有完整的教学和科研组织,确保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现设有三个系:地理科学系、地理信息科学系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另设有热带地貌研究室、旅游研究所、区域和城镇规划研究中心、历史地理研究室、港澳研究室和热带地理研究室等科研机构,以及自然地理、区域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地图遥感函授教学法、地质地貌等5个教研室和导游培训中心。本院主编、出版的专业学术期刊《热带地貌》面向全国发行。地理科学学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专业课程全部达到了合格课程标准。其中中国经济地理、中国自然地理被评为省级重点课程。在科研方面,突出地貌与环境变迁、自然灾害防治对策、GIS研究、城市与区域经济开发、城市生态与生态旅游等方向的研究。在教学方面,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和师德教育,大力改善教学环境,增建新的多媒体教室,全系教学水平有新的提高。在应用地理方面,地理科学学院教师结合广东省实际情况,为社会服务,先后在旅游规划、经济发展战略、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获得了较多的横向科研项目。此外,在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系统、景观生态、区域城市经济开发等方面都有了开创性的研究,已积累了一批研究成果,年轻的学术带头人已在茁壮成长。具有悠久历史的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正焕发着青春,朝着建设国内一流、研究型地理学科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迈进。在未来岁月中,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会更加努力地将地理学教育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地理学人才。我们的目标是:立足广东,面向华南;立足当前,面向未来,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发挥地理科学学院优势,突出地理科学学院特色,把地理科学学院办成国家在华南地区地理教育、科研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成为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的地理教育与科研单位。
110 评论

华尔街学徒工

谈谈地球的外衣——大气层,广东广播资料4辑,1957年。雷州半岛海岸地貌类型,华南师院院刊,1960年。防城至高雪隘间地形考察报告,华南师院院刊。珠江三角洲自然地理区区划问题(与曾昭璇),华南师院学报,1960年5期。对雷州半岛地貌类型划分问题的意见(与张杰人),1961年地貌学术会议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64年。论自然区划中等级单位的若干问题(与曾昭璇、李国珍、周祜生),1962年自然区划讨论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64年。自然地理区划理论与方法问题(与曾昭璇、李国珍、周祜生),华南师院科学研究论文集,1964年。十万大山自然地理(与曾昭璇),广东师院(原华南师院)学报,1974年1期。我国的南海诸岛,广东师院学报,1975年1期。我国古代的航海天文(与李竞、李启斌等),北京天文台台刊,1997年;华南师院学报,1978年1期。我国热带界线问题的商榷(与曾昭璇、李国珍、周祜生),地理学报,1980年1期。我国民间的航天文,天津航海,1981年3期。我国古籍记载和民间导航星名考释,华南师院学报,1982年2期。西沙、南沙群岛地貌与琼人俗名,热带地貌,1982年1期。我国古代航海天文资料辑录(与李竞、李启斌、吴钟琤、王祚奇等),科技史文集(10集),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年。漫话春夏秋冬,中学生之友,1983年3月。南极和北极,中学生之友,1983年9月。南海诸岛古地名初探,岭南文史,1984年3月。南海诸岛,百科知识,1989年3月。日本近海的海流,地理译极,1984年1期。日本的六季天气,地理知识,1984年11期。黑潮,对马暖流和亲潮,天津航海,1984年2期。南海诸岛琼人俗名考,华南师大学报,1985年2期。南国师资大熔炉,地理知识,1986年12月。日本的主要气象灾害,天津航海,1986年。过洋牵星图(与李启斌、李竞),中国古代天文文物论集,文物出版社,1990年。从历史文献看中国热带地区范围(与曾昭璇),热带地理,1991年3期。盲年不宣结婚吗(与林创家),澳门日报,1990年2月11日。地球的左邻和右舍,澳门日报,1991年4月30日。地球概论课程奠基人——怀念金祖孟教授,金祖孟教授学术思想及生平,华东师大,1991年。华南师大自然地理40年,华南师大地理系科研成果总览,华南师大学报杂志社,1991年10月。中国古代对南沙群岛的命名,南沙群岛历史地理研究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台湾自然地理》序,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3年。《曾昭璇传略》序,中华文化研究会,1993年。广东省地理研究简史,历史自然地理研究,1994年1辑;广东省·地理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中国古代航海天文发展阶段,贵州师大学报,1994年增刊。中国古代对南海诸岛的命名,地理科学,1994年1期。《世界环境问题》序,湖南科技出版社,1994年。THE NOMENCLTUR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SLANDSIN ANCIENT CHINA, 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1995年1期。搞好课堂教学,提高地理教学质量,陕西师大学报,1995年增刊。《我国南海诸岛部分标准地名》中采用渔民习用地名意义,历史自然地理研究,华南师大学报杂志社,1996年2辑。南海诸岛地名审定,南海诸岛地名论稿,科学出版社,1996年。《城市生态环境学》序,科学出版社,1996年。现行南海诸岛地名中的琼人俗名,中国地名,1996年4期。《南沙群岛自然地理》述评,热带地理,1997年1期。兼容并蓄,拓展科学(与曾昭璇、徐君亮),热带地理,1998年1期。《人类环境学》序,科学出版社,1998年。中国的北回归线地理标志,澳门日报,1998年2月15日;北回归线专辑,台湾嘉义北回文教基金会,1998年10月。广东的北回归线地理标志,北回归线专辑,台湾嘉义北回文教基金会,1998年10月,《北回归线与广西资源优势》序,北回归线专辑,台湾嘉义北回文教基金会,1998年10月。台湾嘉义北回归线标志,中学地理参考,1999年3月。中国的北回归线标志(与郑宗清),天文爱好者,1999年3期。台湾花莲的北回归线标志,地理教学,1999年6期;澳门《华侨报》,1999年6月2日。广东省北回归线标志兴建的历史回顾,中国地理学90年发展回顾录,学苑出版社,1999年。桂平北回归线标志,地理教育,2002年2期。广西桂平北回归线标志,地理教学,2002年10月。广东北回归线标志纪念封(与黄就顺)澳门日报,2002年6月23日。厄瓜多尔的赤道标志,澳门教育,2002年3期;地理教学,2002年11月。厄瓜多尔的基多赤道纪念碑,天文爱好者,2003年3月。广东地理界对北回归线标志兴建和研究的贡献,地理学在广东发展的回顾,中国评论文化有限公司,2002年11月。广东高校的自然地理学教材建设,地理学在广东发展的回顾,中国评论文化有限公司,2003年11月。综合自然地理学在广东,地理学在广东发展的回顾,中国评论文化有限公司,2003年11月。澳门自然环境的考察和研究(与卓正大),地理学在广东发展的回顾,中国评论文化有限公司,2003年11月。华南师大地理系地名学研究大事记(与张加恭),地理学在广东发展的回顾,中国评论文化有限公司,2003年。碧海丹心赴永兴(与吴郁文),地理学在广东发展的回顾,中国评论文化有限公司,2003年。现行南海诸岛地名中的渔民习用地名,热带地理,2005年2期。记载郑和下西洋使用牵星术的海图(与李竞、李启斌),地理科学,2005年6期。《郑和航海图》中的导航星名考释,经济地理,2005年增刊。纪念广州北回归线标志落成20周年,天文爱好者,2006年8期;《澳门日报》,2006年7月2日。勤奋耕耘,善于创新,成就显著——缅怀曾昭璇教授,热带地理,2008年3期。搞好课堂讲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热带地貌,2008年2期。嘉义北回归线标志100周年,中国国家天文,2008年10月。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领土主权属于中国的土地名依据,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4期。纪念广东省建成北回归线标志25周年,热带地理,2011年5期。

256 评论

相关问答

  • 热带地貌期刊排名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历史悠久,其前身为1933年创建的勷勤大学博地系,1946年成立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地理系,1952年全国高等院系调整时,南昌大学地理系、湖

    珍珍zero 1人参与回答 2024-06-26
  • 热带地貌期刊排名前十

    您好,海洋类核心期刊在08年为核心期刊,目前已经不是了。目前这些是海洋学核心期刊的名称海洋学报 海洋与湖沼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热带海洋学报 海洋科学进展

    hanshiyingxue 1人参与回答 2024-06-24
  • 热带地貌期刊排名第一

    曾昭璇,出生于1921年12月,1943年获中山大学地理学学士,1946年获中山大学人类学硕士。曾担任广东省立文理学院教授、代主任,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主任,中山

    Incana1992 3人参与回答 2024-06-25
  • 热带地貌期刊排名第一名

    回答 海南的景点有:大小洞天、三亚蓝山文化旅游区、分界洲岛景区、甘什岭槟榔谷景区、呀诺达雨林风景区、亚龙湾、天涯海角、南湾猴岛。 1、大小洞天

    出走的熊猫 3人参与回答 2024-06-24
  • 热带地貌期刊排名前十名

    您好,海洋类核心期刊在08年为核心期刊,目前已经不是了。目前这些是海洋学核心期刊的名称海洋学报 海洋与湖沼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热带海洋学报 海洋科学进展

    成都蜀道装饰 2人参与回答 202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