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72

枫小High
首页 > 论文问答 > 沈阳故宫论文发表时间是多少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高小贱大琪琪

已采纳
两个小时左右沈阳故宫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为清朝初期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宫殿,距今近400年历史。武功坊牌楼是进入沈阳故宫的门户,建于清初崇德二年(1637年),是沈阳故宫唯一有历史纪年款识的标志性建筑。景点类型:历史建筑最佳季节:3月--5月、9月--11月游玩最佳。 春天和秋天温度适中,天气适宜;夏天炎热,冬天寒冷,但可以欣赏美丽的雪景。
330 评论

bamanai119

沈阳故宫博物院不仅是以其多民族风格的宫苑建筑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更以其丰富的院藏文物珍宝而享誉中外。其中,尤以明清宫廷文物弥足珍贵,堪称国宝。院藏文物珍宝展是集故宫院藏服饰、珐琅器、书画、雕刻品、漆器、瓷器等门类藏品之精粹。这些文物集中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工艺水准和清代宫廷的艺术风格,反映了中国明清时期生产工艺的水平。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展览采用世界先进陈形形式,充分运用现代设备和陈列手段,同时又保持皇宫的古朴风貌,使您仿佛步入艺术圣殿。清代皇宫外国礼品展沈阳故宫收藏和陈列的明清历史文物、艺术珍品及工艺美术品中,有许多中西文化交流工艺品,如钟表、玻璃器可谓独具特色。自十七世纪以来,西方一些国家把大量的钟表、玻璃器输往广州、由广东海关购置贡进皇宫,海外各国使者也竞相以本国精致的钟表、玻璃器作为贵重礼品赠给大清王朝,用这些巧于构思,精心制作的钟表、玻璃器精美艺术品取悦于皇帝,不仅是帝后怡情赏玩之物,也是宫殿里不可少的一种装饰品。这些技艺精湛的工艺品,充分显示了外国匠师们的创造智慧与艺术才能,同时也是十七、十八世纪,中西方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的历史见证。 据武斌院长介绍,盛京(沈阳)作为清朝迁都北京之后的陪都,本是清朝的“特区”,康熙、乾隆、嘉庆、道光4位皇帝东巡拜谒祖陵期间,每次都要在盛京宫殿临政或驻跸。与此同时,清朝廷将大量皇家珍藏送贮沈阳故宫。其中,清朝皇帝的圣容、行乐图送贮凤凰楼;玉牒送贮敬典阁;满文老档、汉文旧档、历朝实录、圣训送贮崇谟阁;皇帝御用武备、青铜器送贮飞龙阁。鼎盛时期累积已达十几万件之多,使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热河行宫(现承德避暑山庄)一起,成为举世瞩目的清代三大皇家宫廷文物收藏宝库。流失开始——故宫珍宝争相被盗沈阳故宫的珍宝,先后经历几次比较大规模的流失。武斌院长介绍,1900年10月1日,沙俄侵略军开进沈阳城,沈阳故宫也沦为哥萨克屯兵之所。在俄兵占据的二年半期间,沈阳故宫丢失和损坏的藏品多达万余件。1908年7月,张作霖曾派人从东七间楼瓷器库中提出霁红小高瓶等精瓷珍品数件送人;同年,奉天巡抚唐绍仪以专使身份访美,行前也以奉慈禧太后旨意为名,提取奉天宫藏瓷器为赠品。衰败到底——九成珍宝永远离开1914年的流失几乎差点让沈阳故宫成了“空架子”。1913年底,北洋政府决定建立“古物陈列所”。于是由北洋政府下令,征调奉天故宫和热河行宫所藏清代宫廷文物运至京城。1914年初,沈阳故宫的古铜鼎彝、宋元明清书画、内廷玉器、御用武备、明清瓷器等共115199件,全部装箱运到北京。此后,这些宫廷宝藏几经辗转,分处数地,再未入藏沈阳故宫。1948年辽沈战役爆发前,沈阳的国民党军政要员在撤退前,再一次将除文溯阁《四库全书》之外的沈阳故宫瓷器、铜镜、档案和殿版书运到当时的北平。这样,到了解放前夕,沈阳故宫彻底成了空空荡荡的“广寒宫”。全面拯救——全国支援沈阳故宫  尽管沈阳故宫绝大部分的珍宝于建国前流失掉了,但解放以后,重获新生的沈阳故宫立即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援,“解放后,沈阳故宫又陆续从南京、承德、上海、陕西等地调入一批文物。特别是从1954年至1980年,北京故宫先后8次调拨文物给沈阳故宫,使其藏品日渐丰富。流失文物种类:一是供皇帝东巡时帝后宫中陈设的物品,主要是金、银、玉、瓷、珐琅、雕漆、象牙、竹、木、角等各类器皿与工艺品,共2000多件,基本上都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清宫御办处制作的御用文物精品。二是唐至清历朝一百多位书画家的名作,共300多幅,唐朝戴嵩的《斗牛图》、南朝智永的《千字文卷》、五代巨然的《山居图》、宋代苏轼的《治平帖》、李唐的《炙艾图》和元代的《古木竹石图》、《溪山涂秀图》等,全部是价值连城的珍品。三是清帝御笔书画,共300多幅,以及清代内府刊印的书籍、舆图等。四是清代帝王所用的武器,以弓、箭、刀、枪、甲胄、鞍辔为主。五是清内府所刻书籍和墨刻。按照乾隆年间的谕旨,北京宫内武英殿修书处每刻印一种书,都要送一部或若干部到这里收藏,其中经、史、子、集四部都有,至清末总共有1100多部,15000多册。六是瓷器,多数为康、雍、乾三朝官窑烧制,另有几千件明代制品。流失文物下落:这些珍宝离开沈阳故宫后,也是经历坎坷。1914年1月那批被征调到北京的近12万件文物,在日本侵华战争开始后,随北京故宫文物一同开始南迁,除少数去了台湾,大部分则留在了南京博物院。而其他几次流失的文物,则有很多不知去向。即使是留在南京的珍宝,从目前情况看,重返沈阳故宫的可能性也非常渺茫。这是因为,1987年的时候,南京曾初步同意归还一部分沈阳故宫珍宝,但最终还是没有实现。

187 评论

大琳琳666

沈阳故宫 简要介绍世界遗产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公元1625年,是清朝入关前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建造的皇宫,又称盛京皇宫。清世祖福临在此即位称帝。沈阳故宫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现存完整的两座宫殿建筑群之一,现已辟为沈阳故宫博物院。北京、沈阳两座故宫构成了中国仅存的两大完整的明清皇宫建筑群。2004年7月1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中国的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它以独特的历史、地理条件和浓郁的满族特色而迥异于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那金龙蟠柱的大政殿、崇政殿,排如雁行的十王亭、万字炕口袋房的清宁宫,古朴典雅的文朔阁,以及凤凰楼等高台建筑,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绝无仅有;那极富满族情调的“宫高殿低”的建筑风格,更是“别无分号”。这座占地6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始建于1625年(后金天命十年),建成于1636年(清崇德元年)。全部建筑90余所,300余间。 沈阳老城内的大街呈“井”字形,故宫就设在“井”字形大街的中心,占地6万平方米,现有古建筑114座。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3个部分: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的大中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关雎宫、衍庆宫、启福宫等;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等。整座皇宫楼阁林立,殿宇巍峨,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沈阳故宫 建筑结构 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式建筑,正门有两根盘龙柱,以示庄严。大政殿用于举行大典,如皇帝即位,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等。十王亭则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事的地方。这种君臣合署在宫殿办事的现象,历史上少见。从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个亭子,不过它的体量较大,装饰比较华丽,因此称为宫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开的10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脱胎于少数民族的帐殿。这11座亭子,就是11座帐篷的化身。帐篷是可以流动迁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来了,显示了满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里程。 崇政殿在中路前院正中,俗称“金銮殿”,是沈阳故宫最重要的建筑。整座大殿全是木结构,五间九檩硬山式,辟有隔扇门,前后出廊,围以石雕的栏杆。殿身的廊柱是方形的,望柱下有吐水的螭首,顶盖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殿柱是圆形的,两柱间用一条雕刻的整龙连接,龙头探出檐外,龙尾直入殿中,实用与装饰完美地结合为一体,增加了殿宇的帝王气魄。此殿是清太宗日常临朝处理要务的地方,公元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大清的大典就在此举行。崇政殿北首的凤凰楼,三层,是当时盛京城内最高的建筑物。 沈阳故宫博物院不仅是古代宫殿建筑群,还以丰富的珍贵收藏而著称于海内外,故宫内陈列了大量旧皇宫遗留下来的宫廷文物,如努尔哈赤用过的剑等。 大政殿俗称八角殿,始建于1625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营建的重要宫殿,是盛京皇宫内最庄严最神圣的地方。初称大衙门,1636定名笃恭殿,后改大政殿。八角重檐攒尖式,八面出廊,其下为须弥座台基。殿顶满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中相轮火焰珠顶,宝顶周围有八条铁链各与力士相连。殿前两明柱各有金龙盘柱,殿内为梵文天花和降龙藻井。殿内设有宝座、屏风及熏炉、香亭、鹤式烛台等。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举行重大典礼及重要政治活动的场所。1644年(顺治元年)皇帝福临在此登基继位。 崇政殿俗称金銮殿。前后出廊硬山式,殿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脊饰五彩琉璃龙纹及火焰珠。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内“彻上明造”绘以彩饰。内陈宝座、屏风;两侧有熏炉、香亭、烛台一堂。殿前月台两角,东立日晷,西设嘉量。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陛见臣下,宴请外国使臣以及处理大政的常朝之处,“东巡”诸帝于此举行“展谒山陵礼成”等庆贺典礼。 十王亭位于大政殿两侧八字形依次排列,是满族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的反映,此建筑布局为中国古代宫廷建筑史所仅见。其东侧五亭由北往南依次为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西侧五亭依次为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是清初八旗各主旗贝勒、大臣议政及处理政务之处。 文溯阁建于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专为存放《文溯阁四库全书》而建,另有《古今图书集成》亦存于阁内。阁后是仰熙斋,东西有抄手游廊,是皇帝读书之所。 凤凰楼建造在4米高的青砖台基上,三滴水歇山式围廊,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此楼为盛京最高建筑,故有《盛京八景》之一“凤楼晓日”、“凤楼观塔”等传称。凤凰楼上藏有乾隆御笔亲题的“紫气东来”匾。 380年前的农历三月初三(今年4月11日),努尔哈赤率部众从辽阳迁都沈阳。从此,沈阳城从一个边陲小城发展为一代帝王都城。从此,沈阳城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大变化。今天的中街还保留着当年的格局,故宫依然是沈阳最具吸引力的建筑。 几天前,古老的故宫宣布将恢复戏台和嘉荫堂的原貌,这将是故宫成为世界遗产之后最大规模的古建筑修缮工程。在戏台和嘉荫堂恢复之后,故宫几乎所有的古建筑都将恢复历史的原貌。 沈阳故宫崇政殿 在清朝统治的200多年中,这里发生过太多的事件,也因此产生了许多传说故事。即使在今天,故宫仍然有许多史料中没有记载的谜团。谜团之一 故宫是什么时候修建的?1625年的三月初三上午,努尔哈赤越过浑河进入沈阳城筑城定都。然而,作为都城象征的皇宫是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清朝的史料中都没有记载。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悦解释,这可能是因为修建皇宫是劳民伤财的举动,尤其在当年战乱纷争、百姓生活困难,刚刚定都沈阳就修建皇宫不像是明君所为。所以,史官对建皇宫的大事件采取了回避态度。 有人推测故宫是老罕王迁都之前就已经开始建设。佟悦认为这种说法不太可能。因为努尔哈赤是早上决定迁都,当日下午就动身的。决定没有定下迁都之前不可能开始建宫殿。佟悦说,史料对故宫的最早记载是,1627年正月初一,皇太极在大政殿举行典礼仪式。按照沈阳的天气,说明大政殿在1626年10月之前就应该完工。 据介绍,1621年三月,努尔哈赤率八旗兵横扫辽东,不到十天攻克70余座城池,包括沈阳和辽阳。打下辽阳之后,老罕王手下的大臣都想回抚顺老家,胸怀大略的努尔哈赤力排众议决定从萨尔浒迁居辽阳。1625年,努尔哈赤再次提出迁都沈阳,努尔哈赤认为,沈阳进可攻明朝和蒙古,退可一日回到萨尔浒老家,离开重镇辽阳还可以避开明朝的风头。 三月三日(农历)上午决定出发,下午数十万八旗子弟开始启程,当晚到达沈阳辽阳交界的虎皮驿。四日清晨,努尔哈赤越过浑河进入沈阳。定都沈阳后,努尔哈赤加固明朝城墙,建造八门,改城内十字形大街为井字形格局,并在城北建造罕王宫居住。谜团之二 皇太极王府就是故宫?定都沈阳之后,亲王们都在城内兴建王府。康熙年间成图的《盛京城阙图》上记载了当时十一个亲王的王府,地位远不如四大贝勒的亲王府邸都有记载,而当时权倾一时的皇太极等四大贝勒只有代善的府邸有记载。佟悦分析,这是因为四大贝勒中,除代善和皇太极外,另两个贝勒后来都犯下大罪,按照清朝的制度,他们的府邸自然不被记录在案。 专家们认为,皇太极的王府没有记载恰恰说明了故宫是在他的王府基础上建造的。故宫的大政殿在过去不属于皇宫的一部分,佟悦介绍,大政殿在解放前还是没有围墙的开放状态,它与故宫中路居住宫殿之间是一条公共道路,大政殿广场就像现在的市府广场一样,大政殿也是重大事件的集会场所。建国后,为保护故宫古建筑,在大政殿和十王亭周边砌上了围墙。所以,现在故宫中路的建筑才是传统意义的皇宫。专家们推测,这里原来应该是皇太极的王府,皇太极登基之后,没有入住努尔哈赤位于城北的罕王宫,而是利用自己的王府修建了皇宫。没有新修王宫也是担心劳民伤财,而且简单的扩建也持续了很长时间,一直到1632年主体建筑才完工。谜团之三 庄妃招降洪承畴?庄妃即孝庄皇太后在清朝历史上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帮助年仅六岁的福临战胜多尔衮等强大对手登上帝位,又帮助康熙消灭了鳌拜。在清朝入关之前,庄妃最具传奇的传说就是她劝降了曾誓死不降的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 松锦战役失败被俘后,洪承畴被关押在故宫里边的三关庙内,皇太极多次派人劝降,洪承畴不予理睬,甚至绝食求死。后来降清的汉官范文程前去劝降,他发现洪承畴几次将落在衣服上的灰尘掸去,于是他回去告诉皇太极,说洪承畴“必不死”,美女劝降的计划开始展开。在夜深人静之时,洪承畴卧在床上,这时一个楚楚动人的少妇走到面前,轻声软语地叫声“大人”,然后表示了对洪承畴誓死如归气节的仰慕。洪承畴立刻感觉到被人关心的温暖,世上竟有这样了解他的美女,不禁想到自己统率千军万马的威风和家中的娇妻美妾,求死之心立即动摇。美女见机送上一杯香茶,多日未进食的洪承畴喝下后立刻精神了许多。美女走后,洪承畴觉得人间美好,决定降清。 传说中,这位美女就是庄妃。佟悦介绍,这些都是野史中的传说,没有文字作证。历史资料记载,皇太极亲自到三关庙看望洪承畴,并亲手将貂皮大衣披在洪承畴身上,洪承畴于是跪地称臣。佟悦分析,在皇太极劝降之前,可能已经有美女做好了招降的前期工作,庄妃劝降也有可能。沈阳故宫暗藏四大未解之谜 谜团之一,罕王仓促迁都只为保江山龙脉? 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大军以锐不可挡之势挺进辽东,并将都城从赫图阿拉迁至辽东重镇辽阳,大兴土木,修筑宫室。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1625年三月初三早朝时,努尔哈赤突然召集众臣和贝勒议事,提出要迁都盛京(今沈阳),诸亲王、臣子当即强烈反对,但努尔哈赤坚持自己的主张。 努尔哈赤为何如此“仓促迁都”?民间一直流传:努尔哈赤深信“传统风水”,按照风水先生的指点,他在当时的东京城西南角修建娘娘庙;在东门里修建弥陀寺;在风岭山下修建千佛寺,想用三座庙把神龙压住,以保龙脉王气。 但是,三座庙宇只压住了龙头、龙爪和龙尾,城里的龙脊梁并没被压住。于是龙一拱腰,就要飞腾而去,一直向北飞到浑河北岸。罕王以为龙是奉天旨意,命他在龙潜之地再修造城池,于是一座新城便拔地而起,并将此命名为“奉天”。又因为浑河古称沈水,而河的北岸为阳(风水中有关阴阳的规定为:山的南面为阳、北面为阴,水的南边为阴、北边为阳),所以又称“沈阳”。 当然,传说似乎过于神奇,但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李治亭教授和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悦表示,历来建都建城,风水都是放首位的。沈阳在浑河之阳,上通辽河,辽河又通大海,可谓是一块“风水宝地”。 但是两位专家同时又指出,努尔哈赤迁都沈阳,更主要的目的应该是出于战略进取上的考虑。首先,沈阳乃四通八达之处,其地理位置对当时的满族而言非常有利,北征蒙古,西征明朝,南征朝鲜,进退自如。其次,原先的都城辽阳满汉民族矛盾冲突严重,而沈阳当时还只是个中等城市,人口少,便于管理,这样可以避免满汉矛盾的激化。 谜团之二,沈阳故宫究竟何年开始建造? 由于史料没有任何明文记载,沈阳故宫究竟何年开始建造,一直是历史上的一大悬案,也是历史学家们争论的一个焦点。 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悦说,这可能是因为修建皇宫是件劳民伤财的举动,清代统治者认为不值得提倡,而且修建宫殿本身也就是为皇帝建个家,没必要将具体建造年份写进史书。然而几年前,鞍山市文物站的一位工作人员在当地发现了一本《侯氏宗谱》,其中关于修建辽阳东京城和沈阳盛京城的记载非常详细。据《侯氏宗谱》记载,负责为沈阳故宫烧制琉璃瓦的侯振举家族是“于天命九年间迁至沈阳,复创作宫殿龙楼凤阙以及三陵各工等用”。有专家据此推断,沈阳故宫应该是在天命九年,也就是1624年开始建造的。 2003年1月15日,沈阳晚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沈阳故宫到底建在哪一年?》的文章,经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清前史专家支运亭研究员多年研究,认定沈阳故宫的始建年代应为1624年(天命九年)。 但佟主任却不赞同这一说法,他认为,《侯氏宗谱》中所说的“天命九年”指的是侯振举一家迁居沈阳的时间,而不是说侯振举搬到沈阳后就立即开始建造故宫。佟悦认为,沈阳故宫应该是从1625年开始建造的,理由有二:首先,1624年,东京城还没有建好,许多贝勒、大臣都还在忙着建自己的住所,努尔哈赤在没有下达迁都命令之前,不可能在沈阳建造故宫;其次,努尔哈赤居住在位于城北的罕王宫,而不是故宫里。如果沈阳故宫1624年就开始修建的话,那么努尔哈赤为什么不住在故宫里反而要在故宫城旁居住? 谜团之三,谁才是沈阳故宫的“总工程师”? 这些清代宫殿建筑到底是谁设计的?又是由谁建造的?这一次,同样是《侯氏宗谱》掀开了冰山一角。 宗谱中记录了这么一段文字:“大清高皇帝兴师吊伐以得辽阳,即建都东京,于天命七年修造八角金殿,需用琉璃龙砖彩瓦,即命余曾祖振举公董督其事,特授夫千总之职。后于天命九年间迁至沈阳,复创作宫殿龙楼凤阙以及三陵各工等用。又赐予壮丁六百余名以应运夫差役驱使之用也。余曾祖公竭力报效,大工于是乎兴。选择一十七名匠役,皆竭力报效。……” 佟悦认为,这段文字说明,侯振举这个人与沈阳皇宫的营造关系很大。从以上文字可以判断,侯振举应该是建造故宫的负责人之一,但是考虑到沈阳故宫中有许多建筑是满蒙风格,侯振举作为一个汉人,不可能设计出来,所以除了侯振举之外,应该还有其他的设计者和建造者。 对此,也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有专家认为,侯振举只是“烧制琉璃瓦的管窖人”,而不是沈阳故宫的“工程师”,因为侯振举是从海城迁至沈阳的,根据《海城县志》载:“城东南三十五里,在岩山山麓有黄瓦窖,制黄琉璃瓦。清时工部派五品官监制黄瓦。以备陵寝宫殿之用。”其卷2《民族》中有这样的记载:“侯氏,原籍山西明福县,后徙本境。清初隶汉军旗,世袭盛京五品官,监制黄瓦,族繁户众,世居城东南析木城。”该县志又在《重修缸窖岭伯灵庙碑记并序》中说:“清初修理陵寝宫殿,需用龙砖彩瓦,因赏侯振举盛京工部五品官……” 所以,究竟是几个人一同修筑了这座清代宫殿,还是由某位大师具体设计,这个问题也一直是未解之谜。 谜团之四,努尔哈赤是否修建了部分故宫? 努尔哈赤在位期间,是否修建了部分故宫?这在史学界同样存在很大争议。李治亭教授认为,努尔哈赤在沈阳时一直都居住在故宫北门旁边,而不是居住在沈阳故宫里,这说明当时故宫肯定还没建完。而且建造宫殿是一项耗资巨大工程,前期准备工作纷繁复杂,而努尔哈赤率部迁都沈阳18个月后便猝然离世。在这么短时间里,根本没有足够时间能将复杂的宫殿建造得如此之快。 而佟主任则认为,一年半时间也不算太短,在辽阳城建造宫殿时也只用了2年多时间,努尔哈赤在位期间完全有时间修建宫殿。而根据史料最早记载,1627年正月初一,皇太极在大政殿举行典礼仪式。按照沈阳的天气,说明大政殿在1626年10月之前就应该完工。也就是说,在努尔哈赤时期,大政殿和与之成组的建筑十王亭时应该已经建好。当然,关于沈阳故宫的未解之谜还有很多。但李教授强调,只要能从文化角度来分析解读故宫,那么这就是皇家宫殿留给后人最重要的一笔文化遗产。 沈阳故宫地址:

174 评论

rememeber24

天命十年(1625),努尔哈赤率部众从辽阳迁都沈阳。作为都城象征的皇宫,也就是被称为盛京宫阙的沈阳故宫是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清朝的史料中都没有记载。关于这一问题,目前学界各执一词,俱言之凿凿,令人无法判断。天命十年(1625)三月初三,努尔哈赤率部众越过浑河从辽阳迁都沈阳。从此,沈阳城从一个边陲小城发展为一代帝王都城。在清朝统治的二百多年中,这里发生过太多的事件,也因此产生了许多传说故事。即使在今天,故宫里仍然有众多史料中没有记载的谜团。沈阳故宫沈阳地处东北之要冲,是关东之枢纽与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戍守之城。汉时属辽东郡,称为“侯城”,因屯兵而筑土城;金代因战火硝烟而土城被焚;元时被称为沈阳路;明为中卫城,仍以戍守为主。沈阳的地理位置优于辽阳,它“源钟长白、秀结巫闾、沧海南回,混同北注”。如果以松辽平原为腹地,它既控制东北诸邦之民,又跨驭关外六合之众,其优越的战略地位是辽阳无法比拟的。正如书中所载,沈阳为“辽东根本之地,依山负海、其险足恃,地实要冲,东北一都会”。如此的战略优势,对于誓与明朝争分天下的后金来说,是个能攻能守,进退两宜之地。因此,努尔哈赤毅然进入沈阳城筑城定都。然而,作为都城象征的皇宫,也就是被称为盛京宫阙的沈阳故宫是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清朝的史料中都没有记载。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悦解释,这可能是因为修建皇宫是劳民伤财的举动,尤其在当年战乱纷争、百姓生活困难的时候,刚刚定都沈阳就修建皇宫不像是明君所为。所以,史官对建皇宫这样劳民伤财的大事采取了回避态度。学者们一般认为应将努尔哈赤突然决定弃辽阳新城而迁都沈阳的时间,定为沈阳盛京皇宫的始建年代。《清太祖武皇帝实录》4卷第6页载:“帝聚诸王臣议欲迁都沈阳。诸王臣谏曰,‘东京城新筑,宫廓方成,民之居室未备,今欲迁移,恐食用不足,力役繁兴,民不堪苦矣!’帝不允……曰‘吾筹虑已定,故欲迁都,汝等何故不从?’乃于(天命十年三月)初三日出东京,宿虎皮驿(今沈阳以南的十里河),初四日至沈阳”。从明史和朝鲜李朝实录的情况证实,这一记载也是准确无误的。既然努尔哈赤于天命十年(1625)迁都盛京,那么盛京皇宫的建造年代就无疑应该是在天命十年(1625)了。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佟悦认为:因为努尔哈赤是早上决定迁都,当日下午就动身的,这决定了没有定下迁都之前不可能开始建宫殿。目前出版的关于沈阳故宫的书籍无一不是采用这样的说法。1957年出版的《沈阳故宫博物馆展览内容简介》(甲)故宫建筑:“1621年定都辽阳。1625年又迁至沈阳”,“这时候的宫室仅是草创”。1973年出版的《沈阳故宫简介》:“沈阳故宫是除北京故宫外,全国仅存的比较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开始修建,清崇德元年(1626)基本建成”。1983年出版的《沈阳故宫》:“一六二一年,后金攻下了辽阳和沈阳,并且迁都辽阳,筑东京城,建宫殿。一六二五年三月,又迁沈阳,并且开始修筑沈阳故宫”。持以上观点的主要是认为努尔哈赤决定弃辽阳东京迁都沈阳的决定比较突然,不可能事先建都,还有的认为由于当时经济状况,沈阳盛京城的八角殿是拆辽阳八角殿而移建的等等,因此自然也就把沈阳盛京城的始建年代定在了天命十年(1625)。但是对于这一观点,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支运亭持反对态度。他认为持上述观点的依据只是一种推测,而并非是真实的历史。根据史籍多方佐证,沈阳故宫的始建年代应该早于努尔哈赤迁都盛京。理由如下:一、努尔哈赤弃辽阳新东京城迁都沈阳的时间是天命十年(1625)三月初,也就是公历的四月初,这时沈阳时令正值春寒料峭。事先如果没有初具规模的新都城,是无法安顿朝野上下人等的,更不用说处理朝政诸事。另据阎崇年所著《天命汗》一书中载:“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居住在一座二进式宫院里,其前有宫门三楹,门内为一进院,院里正中突起高台,上有穿堂”。尔后,为二进院,中为正殿三楹。均为悬山夹脊前后廊式建筑(《盛京城阙图》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这组建筑俗称汗王宫。努尔哈赤因为典礼与议政的需要同时兴建了大政殿十王亭。这就说明努尔哈赤在迁都沈阳之前就已经修建了有非常规范的辽金以来的帐殿式建筑群。同时他的后宫是与前殿截然分开的。非常符合赫图阿拉与东京城的建筑布局。二、努尔哈赤突然决定从辽阳新东京城迁都沈阳的决定,究其原因主要趋于两个方面:一是内部民族矛盾不断加深;二是明王朝不断增兵与其作战。他为了缓解民族矛盾,集中全力与明抗衡,必须选择一个进退都非常有利的战略根据地。历史证明这也是努尔哈赤英明和成功之举。不幸的是他在全力与明军作战中,未能速战速决,积于忧愤身得大病,于1626年就故去了。因此,在迁都沈阳后,面对严重的战时环境,不可能拿出时间和精力、财力来建筑宫殿,因此,宫殿的兴建应在迁都沈阳之前。三、新近发现的《侯氏宗谱》进一步证实了这种说法。辽阳东京城和沈阳的盛京城都是由山西迁居来的侯氏家族负责设计、施工兴建的。在该书中,关于修建辽阳东京城与沈阳盛京城的记载非常详细,原文是:“余侯氏居于晋地,历来科甲。及我大清长白发祥,而创业于东土,即升于始祖时,虎公以为辽东宁卫都指挥使,特授骠骑将军。是以余曾祖振举公随任辽东,以同辅弼太祖高皇帝。兴师讨伐,以得辽阳,即建新都东京。东京于天命七年造八角殿,需用琉璃龙砖彩瓦,即命余曾祖振举公,董都其事,特授夫千总之职。后于天命九年间迁至沈阳,复创作宫殿,龙楼凤阙……又赐于壮丁六百余名……曾祖振举公竭力报效,夙夜经营其事”。这可以算是证明沈阳故宫兴建于天命九年的最为直接的证据。根据以上三点,支运亭认为沈阳故宫的始建年代应为天命九年(1624)。显然,传统的天命十年说与支运亭的天命九年说都有其道理,因此,关于沈阳故宫的始建年代之谜尚有待于新的档案资料的发掘,以及更为令人信服的考证。

188 评论

相关问答

  • 沈阳故宫论文发表时间是多少

    天命十年(1625),努尔哈赤率部众从辽阳迁都沈阳。作为都城象征的皇宫,也就是被称为盛京宫阙的沈阳故宫是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清朝的史料中都没有记载。关于这一问题

    栗子酱89 3人参与回答 2024-08-01
  • 沈阳故宫论文发表时间是

    天命十年(1625),努尔哈赤率部众从辽阳迁都沈阳。作为都城象征的皇宫,也就是被称为盛京宫阙的沈阳故宫是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清朝的史料中都没有记载。关于这一问题

    橘子汽水2046 3人参与回答 2024-08-03
  • 沈阳故宫论文发表时间

    论文发表一般需要的时间如下:1、普刊即省级国家级一般安排周期是1到3个月;2、本科学报的安排周期一般为2到4个月;3、北大核心以上级别期刊的安排周期一般为6到8

    春天里的流星 7人参与回答 2024-07-31
  • 沈阳故宫论文发表时间和地点

    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沈阳故宫占地面积六万多平方米,有古建筑114座,500多间,至今保存完好,是一处包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遗址。在宫

    秋风泡泡 6人参与回答 2024-08-03
  • 沈阳故宫论文发表价格是多少

    门票:票价每人60元。(一)6周岁(含6周岁)以下或身高3米(含3米)以下儿童免票;6周岁(不含6周岁)--18周岁(含18周岁)未成年人半票。(二)全日制大学

    好吃的深海鱼 6人参与回答 2024-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