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98

爽爽小无敌
首页 > 论文问答 > 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论文格式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kiss小妮妮

已采纳
需要。毕业论文查重查是按照段落查的,摘要、论文正文都是毕业论文查重查的内容。
253 评论

libby131313

学院董事长简介兰思仁,男,畲族,1963年9月出生,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董事长,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森林风景资源评价委员会委员、中国林学会森林公园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副理事长、福建省林学会理事长、福建省人民政府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1983年8月参加工作,曾任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福建省世界银行贷款造林项目办公室副主任,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福州植物园)管理处主任、党委书记(期间挂职任中共龙岩市新罗区委副书记);福建省林业厅产业发展处处长,福建省林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期间挂职任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副司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长期从事林业、园林、森林公园建设和城市景观设计等方面研究,著有《国家森林公园理论与实践》,主编和参编《中国森林旅游学》等科技著作4部,发表论文50多篇,主持多个市级区域林业发展规划和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获部省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运盛青年科技奖”、“福建省青年科技奖”。学院党委书记简介翁善波,男,1953年2月生,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党委书记,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副书记、研究员。1975年10月毕业于福州大学机械制造专业。1984年任福建林学院总务处副处长,1989年任福建林学院林工系党总支副书记兼副主任,1990年9月任福建林学院林工系党总支书记,1995年9月任福建林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兼学工部长,1995年12月任福建林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2000年10月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09年7月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长期致力于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兼任中国高教学会后勤管理分会常务理事、福建省高教学会后勤管理分会理事长,在高校后勤管理研究领域有较深厚的积累。学院院长简介黄一帆,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院长,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福建省重点学科临床兽医学学科带头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兼任中国绿色食品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中国中兽医学分会理事、中国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分会常务理事、华东区中兽医研究会副理事长、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中兽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长期从事动物医学教学及科研工作。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福建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华东地区优秀科技图书奖二等奖1项,获中国畜牧兽医学会表彰的“为我国畜牧兽医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证书。出版著作3部,发表科研论文70多篇。金山学院党委专职副书记林金菊,女,1956年11月生,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常务副书记兼副院长、副研究员。1980年毕业于福建林学院森林采伐与运输机械化专业。先后担任学生政治辅导员、学生处秘书、党总支副书记(主持)、教务处副处长(正处级)等职。长期从事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曾获省“三育人”先进个人、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校“师德标兵”、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多次获得校“学生工作先进个人”。主持或参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获得优秀教学成果奖多项。金山学院常务副院长郭文硕,男,回族,1963年8月生,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常务副院长、金山学院党委副书记(兼)、福建农林大学森林保护研究所所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福建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先后担任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党总支委员、林学院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系主任、林学院资源与环境系主任、福建农林大学教务处副处长、中国农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挂职)等职务。兼任中国林学会森林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林学会森林保护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福建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福建省青年科学家协会理事等。曾被评为“福建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福建农林大学优秀教师”、“福建农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长期从事“森林病理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福建省科技厅重点科研项目、福建省计委农林水产高科技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研究项目10多项,其中:1、《锥栗疫病的研究》获2002年福建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毛竹叶斑枯病的研究》获2001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完成人);3、《防治马尾松毛虫绿僵菌的研究与应用》获2003年福建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第三完成人);培养博士研究生毕业2人,硕士研究生毕业13人。发表科研论文30多篇。金山学院党委副书记童庆满,男,1974年1月出生。福建清流人,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副书记,助理研究员。1995年毕业于福建农业大学地环系农业土壤与化学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2005年获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1995年7月起在福建农业大学校办秘书科工作,1999年12月任福建农业大学党(校)办秘书科副科长,2003年1月任福建农林大学党(校)办正科级秘书,2007年8月任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 ,2011年9月任现职。金山学院副院长朱朝枝,男,1963年3月生,福建云霄人,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副院长、福建农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福建农林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福建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会秘书长、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承担《现代科学与技术概论》、《农村发展规划》、《农村发展研究法》、《农业现代化专题》、《持续发展与推广学》等本科、硕博士研究生的教学任务。近10年来,每学年均为本科生授课320学时,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学生和同行的好评。被中宣部等14部委联合授予“中国暑期大学生三下乡先进个人”、被团中央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和“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称号, 并先后获得“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福建省新长征突击手”、“福建省优秀教师”、“全国农业推广硕士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07年被授予“福建省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荣誉称号;独立主编全国“十五”、“十一五”统编教材7本,其中《农村发展规划》获全国农业院校“优秀教材奖”;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均排名第一);主持的《现代科学与技术概论》于2006年获福建省精品课程称号,2009年获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负责的《农村区域发展专业》2009年入选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培养博硕士研究生50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推广与农村发展、农业多功能性产业培植等领域研究工作。先后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3 部,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社会科学课题研究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项目设计20余项。金山学院副院长郑国华,男,196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福建农学院园艺系果树专业,历任园艺系园艺教工党支部委员,园艺系园艺场场长,泉州市洛江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现任园艺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园艺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教学承担了果树专题、果树史、园艺产品运销学、果树栽培学、果树生理学、果树生态学、科技论文写作等研究生、本科生课程。科研主要研究方向:园艺植物生理生态与采后处理。近几年承担的科研项目有:“亚热带果蔬保鲜出口的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橄榄优质丰产高效栽培与示范推广”、“枇杷抗冻机理及创新栽培技术推广研究”、“冰核细菌与枇杷冻害关系研究”、“早熟水蜜桃引种及推广研究”、“早熟水蜜桃引种及标准化栽培新技术研究”等。培养硕士研究生毕业7人,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获得奖励或荣誉有: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2009年被福建农林大学评为“本科教学评建工作先进个人”, 2009-2010年度被福建农林大学评为“支持工会工作优秀党政领导”, 2010年度被福州总工会评为“优秀工会积极分子”,2010年度被福建农林大学评为“师德标兵”。金山学院副院长洪涛,男,1976年1月生,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副院长,管理学硕士,助理研究员。1999年7月毕业于福建林学院水土保持专业。先后在福建农林大学学生处、武平县东留乡党委(挂职)、校迎评促建办公室、校教务处、金山学院工作,历任学生处秘书、乡党委副书记(挂职)、学院办公室主任、学院党委秘书、学院工会副主席等职。曾获福州市总工会“先进工会工作者”、校“优秀党务工作者”、校“本科教学评建工作先进个人”。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简介肖知亮,男,1972年5月生,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农业推广硕士,副教授。1997年7月毕业于福建林学院交通系森林工程专业。先后任学生政治辅导员、学院团委副书记、学院党总支秘书、校学生处资助中心副主任、金山学院学生工作部部长等职。长期从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曾多次获校“学生工作先进个人”、“校优秀党务工作者”。主持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项目、福建省计生委项目等课题研究。

216 评论

BOBO薄荷

参考一下反贫困视角下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摘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农村社会保障成为一个深入研究的现实课题。当前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设存在一系列问题。文章以贫困理论、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社会保障理论为基础,从反贫困的视角对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解决该问题,要转变思路,加强制度建设,寻求突破。 [关键词]反贫困视角;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作者简介]许驰,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5级社会学硕士研究生,福建农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发展社会学,福建福州,350000 [中图分类号] C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8)03-0052-000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在新时期推动农村建设的战略选择,是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应把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作为主要矛盾,把生活宽裕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随着农业税的全面取消和其他惠农政策的实施,农业生产发展问题已得到解决。而生活宽裕是农民一直向往但尚未得到彻底解决的问题。 2004年末,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610万人,有4977万低收入人口只能勉强解决温饱问题,说明我国农村居民还有相当一部分生活较为困难,这是其一。其二,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试点中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仅覆盖约20%的人,而且筹资水平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比例较高。其三,目前我国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8000多万,占农业人口的10% 以上,根据国际通行的标准,我国农村已进入老龄型社会。而农村家庭结构的小型化趋势日益明显,核心家庭增多,家庭养老负担沉重,影响了脱贫致富的实现。 一、社会保障在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中的积极效应 社会保障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解决农村贫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能够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降低生活成本,增加收入,提高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增加农民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最终形成可持续提高农村人力资源质量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 其次,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首要任务是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能满足农民对公共产品的基本需求,维护农民应享有的生存权利。建立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能保证农民在遇到各种外界原因而导致生活困难难以应付时,依然可以保持其最基本生活水平,维持自己生存及后代发展,这有利于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再生产,实现富裕。 第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另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是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我国的养老保险目前实施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模式。根据有关研究,当个人得到的养老金额不变时,减少个人账户的比例而增加社会统筹账户的份额,会减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在农村没有社会保障、个人账户又相对不足的现实情况下,农民只有采用家庭保障模式,将原本用于家庭保障的资源改为用在下一代身上,比如一些农民宁可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甚至被罚款也要超生多生“养儿防老”;一些农民只将有限的收入供养成绩好的孩子或男孩上学,其他的子女则辍学。这影响了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而较低的人力资本投资必然导致较低智力素质的人力资本,带来较低的个人收入,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对脱贫极其不利。 此外,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必须重视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在当今的农村,存在看不起病、吃不起药、住不起院的现象。2005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划定的标准,我国农村居民生活也已达到小康水平,但现实情况却只是“低水平、不平衡、不全面”的小康。由于日益上升的生存成本,大多数农民没有太多的收入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许多农民仍处于刚刚满足生存这样一个低层次的温饱水平,无力追求处于较高层次的自我人力资本投资的需要。导致这种现象的因素很多,一个最显著的原因就是“看病贵”。只有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为农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才能有助于解决农民看不起病、看病难的问题。 总之,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使广大农民解除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后顾之忧,农民的支出结构才会产生变化,他们可以将更多的消费支出用于教育投资,比如可拿出更多的钱用来参加培训,学习技术,还可以将更多的钱用于子女的教育投资,让子女接受较高质量的教育。这对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彻底解决贫困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按照社会保障理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项目体系一般应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四部分。 目前,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从总体上处于过渡阶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农村社会救济。主要是国家针对灾害的突发性特点,采取应急措施。在对待贫困户方面,国家通过设立扶贫基金,帮助发展生产。同时,为解决贫困者的生活问题,部分地区开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点工作。但是,目前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严重依赖于土地。据统计,我国有2610万农村人口年人均收入不足668元,4977万农村人口年人均收入不足 924元,他们处于绝对贫困线与相对贫困线水平。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尚未全面建立,特困户生活救助不规范、范围窄。截至2005年底,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省份有13个,主要是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加上其他省份的部分县市,全国共有1504个县(市、区)实施农村低保。在尚未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地区,虽然正在建立特困户生活救助制度,但一些地区没有理顺资金渠道。由于补助面不宽、补助金额有限,对特别困难的农村家庭只能是杯水车薪。 二是五保供养制度,这是农村社会保障的一项基本制度,是以《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予以法规确认的制度。我国农村尚未实现“应保尽保”。据民政部门统计,截至2005年底,全国实际供养的五保供养对象5万人,尚有242万符合条件的农村村民没有纳人供养范围,供养对象年供养水平989元,远低于法规所要求的农民平均生活水平。 三是养老保险为主,医疗保险为辅的保险制度。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5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05年末,全国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仅为5442万人,仅占全国农业人口的6%。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资金筹集采取以农民个人缴纳为主、集体为辅、国家投入为补充的形式。这使国家和集体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过小,不仅造成了资金来源的不足 ,而且降低了保障标准。 农村医疗保险方面, 2005年12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全国有7%的人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基本上靠自费看病。一些地区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居民占贫困人口的2/3。目前农村正从传统合作医疗到新型合作医疗的改革中转变。截至2005年6月底,全国有641个县(市、区)开展了试点工作,覆盖25亿农民,全国共补偿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19亿人次,补偿资金支出38亿元,平均每人次34元。可以看出至少还有5亿多的农民没有医疗保障。 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地方政府拥有雄厚的财力来安排养老及医疗保险,农民也有较多的机会获得就业等,因此收入状况比较理想。但在广大的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很多地方是吃饭财政,即使是略有余额,地方政府在安排财政资金时也首选见效快的投资领域,吸引外来资金,而不是将财政资金投入到社会保障。 总之,目前全国绝大多数乡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十分不完善。在广大的农村,农民的社会保障依然是以国家救济和乡村集体福利事业为重点,以家庭保障为主体,除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进行了改革试点以外,其他保险项目基本上没有建立起来。 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思考 (一)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我国农村传统的和现行的保障方式主要是依据高度集中统一的行政管理系统,依据相关政策的实施,缺乏法律的刚性规定。法律制度的欠缺给农村社会保障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许多农民群众对参加农村社会保障有抵触情绪,私自改变国家给予他们的保障补贴的用途。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社会保障也应该成为法制化的保障。社会保障立法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形式,又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力依据。虽然我国经颁布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农村五保户供养工程条例》、《劳动保险条例》、《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等法律和法规,但是,这些法律和法规由于其原则性强操作性不足等原因,都无法完全解决农村社会保障问题。 目前,迫切需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尽快制订《农村社会保险法》、 《农村社会福利法》、《农村社会救济法》等法律法规,尽早把农村社会保障的基本框架、管理机制、保障方式、保障范围和方式以立法的形式明确确定下来,完善包括农民养老保险、农民医疗保险、农村工伤保险、农村灾害救济保险等方面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村社会保障的运行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使农村社会保障做到有法可依,增强制度刚性,明确有关主体的责任,最终实现规范化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考虑在国家立法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积极鼓励和倡导省级人大或政府根据所在地实际情况,先颁布有关条例,为全国性的立法提供经验。 (二)扩大农村社会保障筹资渠道 农村社会保障应该在国家、地方两个层次上积极稳健地建立、完善社会保障资金的筹资模式,为社会基本保障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这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来说,必须保证由中央负责全国范围内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的费用支出以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各地方依据自身的发展实际和个人缴费的多少予以补充。 在实际操作中,应该坚持国家部分投入,个人交费为主,集体补助和社会筹资为辅的原则,在一定范围内推行强制性养老保险和养老储蓄,依靠农民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保障,除国家拨款、土地收益外,也可以考虑采取农民交纳社会保险资金的方式筹集资金。可采取储备积累,个人积累以货币为形式,个人能交多少集体补多少,建立个人账户,农民个人缴费和集体补助全部记在个人名下,属于个人所有。这样,个人领取养老金的多少取决于个人缴费的多少以及积累时间的长短,可较好地调动农民投保的积极性。此外,还可以争取各种慈善机构和城市扶贫筹资等方式进行资金的筹集,丰富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渠道。通过探索,建立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家庭自主保障和群众互助保障相结合的新型的社会主义农村保障模式。 (三)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监督制度 在全国各地,民政部门、计生委、基金会、寿险公司等不少机构均与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有关,而且在一些地方出现了相互扯皮、推卸责任、挪用、委托不当或基金保值增值混乱的状况。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 首先,可以将资金交由专业投资公司进行市场投资,通过资本运营使资金保值增值,如存入银行生息、购买国家债券、委托国家金融机构贷款、投资等等。其经济收入部分可作农村社会保障金来源,提高其增值率,必须由政府职能部门代表国家进行监督,主要监督资金的收缴、支出、投资等方面,对其投资的方向及组合进行指导和监管,保证资金运作安全。 其次,必须由国家审计机关定期对社会保障经办机构的财务收入及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并向社会及时公布审计结果。农村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应定期向农村社会保障委员会和社会公众汇报及公布基金的具体使用和收支情况,保证农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确保农村社会保障的财务安全。 此外,要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干部和一般工作人员的培训,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在岗人员实行轮训,努力提高干部和一般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这些工作人员应该熟识农村状况,了解农民的需求和呼声,以适应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保障涉及面广,政策性、技术性强和管理水平高的特点。 [参考文献] [1]窦玉沛重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探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左敏,朱德云,李森社会保障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3]陈佳贵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1997~2001) [Z]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金丽馥,石宏伟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5]张立荣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现状分析与对策构想[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6)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学习参考[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7]刘群从新型合作医疗试点成效初显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困境的突破[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 [8]翟秀海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0) [9]李宏,单学勇农村养老保障:从“家庭”到“社会”[J]经济与管理,2004,(9) [10]周琳琅统筹城乡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1]任冲,陈忠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实选择[J]北方经济,2005,(2)

331 评论

相关问答

  • 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论文格式

    参考一下反贫困视角下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摘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农村社会保障成为一个深入研究的现实课题。当前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设存在一

    janesmonkey 2人参与回答 2024-06-27
  • 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论文格式要求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竹子研究汇刊 中国森林病虫 林业资源管理 浙江林业科技 林业实用技术 S8 畜牧、动物医学:中国草地学报

    fenny80231 4人参与回答 2024-06-26
  • 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论文格式字体

    繁体字毛体。

    大鹏村长 4人参与回答 2024-06-27
  • 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论文格式规范

    /view/html论文写起来真复杂、你可以参考一下这个范文、只要把你需要的知识点套写进去就可以了。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十米之上 2人参与回答 2024-06-27
  • 福建农林大学论文格式

    我可以辅导你的,有什么问题找我帮忙。技巧—:依据学术方向进行选题。论文写作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够解决特定行业的特定问题,特别是在学术方面的论文更是如此。因此,论文

    DoughnutTOP 2人参与回答 202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