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94

青木震雷
首页 > 论文问答 > 通识教育文献选辑起源与制度读后感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熊猫小胖

已采纳
,对于制度的发生与形成得出了这样几点认识:一、仅仅追求个人的动机或以“道德”来评价历史和制度的形成是不贴切的,至少是不完整的因为近代以来,由于对人类理性的力量的过分崇拜,我们如今几乎习惯于将某个后来人认为良好的制度视为一种正当理性的逻辑展开,视为个别人或少数精英清醒意识和追求的产物,把一个制度同后来者构建起来的关于这一制度的理性论证等同起来;我们不仅日益注重制度设计,而且在设计时,也往往注重所谓的制度的“本质关系”;在考察一个制度时,也习惯于从善良愿望出发考察它的纯洁、崇高的起源而一个制度的失败,也往往归结于其先天的理论不足或创制者的道德缺陷然而,制度在发生学上的伟大意义往往是后人回头展望之际构建起来的,在后来者的总体历史观的观照下和理性塑造下才带上了神圣的光环;而这种光环常常使得我们不能或不敢以一种经验性的求知态度来“凝视”(福柯语)它和凝视我们自己二、制度形成的逻辑并不如同后来学者所构建的那样是共时性的,而更多是历时性的制度的发生、形成和确立都是在时间的流逝中完成的,是在无数人的历史活动中形成的三、社会的构成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只依赖某一个制度,而需要的是一套相互制约和补充的制度;这些制度不仅包括成文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的,而且可能更重要的是包括了社会中不断形成、发展、变化的惯例、习惯、道德和风俗这样一些非正式的制度四、制度的形成不是理性设计的或具有偶然性时,但也不完全是随机的,无需任何条件的,而是需要有多种社会的因素,包括有法学家、法律家的职业因素和努力 5、把道德放在社会生活的合适位置——标题已经充分地说明了老师的观点“有过这样的时
353 评论

qq1138566105

图书馆是收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现了图书馆,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图书馆是社会记忆的外存和选择传递机制。图书馆是社会知识、信息、文化的记忆装置、扩散装置。开发信息资源:图书馆收藏着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源,积极地开发,广泛地利用这些文献资源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它也是图书馆承担各种职能的基础。由于当今社会文献的生产数量大、增长快;社会文献的类型复杂、形式多样; 文献的时效性强;文献的传播速度加快;文献的内容交叉重复;文献所用语种在扩大,质量下降等特点,使人们普遍感到利用起来十分不容易。图书馆通过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理、科学分析综合指引,形成有秩序、有规律、源源不断的信息流,进行更加广泛的交流与传递,使读者更好地利用它们。开展社会教育:中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图书馆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目的是要引导和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科学理论的基础,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

354 评论

vivianygefes

同时,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科学主义盛行的时代,专业教育较之通识教育具有强大的势力。教师和学校的声望都来自专业,学生求学的动机也为职业做准备。通识教育课程常被许多人视为广博空疏,不切实际而受到贬低。

168 评论

汤糖躺烫湯

通识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在智力、身心和品格各方面能协调而全面地发展。其中,有基础性的语言、历史、文化、科学等知识的传授,有个性品质的训练,有公民意识的陶冶;有有效思考能力、清晰沟通思想的能力、适当判断的能力等能力的提升,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增强,有生活的意义与价值的丰富等。

129 评论

晴天花生

通识教育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前通晓人类各种“基本知识类型”,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指明方向。 所谓人类各种基本知识类型,一般指数、理、化、文、史、哲、天、地、生。这些学科大致相当于我们所称的“基础学科”,英文叫“discip1ines”。哈佛大学通识课程的大类(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艺术、伦理推理、定量推理、自然科学、社会分析)基本按照这些学科来组织,只是最近加强了国际化和全球化的维度,这是因为“disciplines”代表了人类探究知识的基本思维方式类型。对于通识教育而言,思维方式的重要性要远大于具体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这里不敢班门弄斧地妄谈各个基础学科的思维特点。仅从文学艺术和科学两大知识体系的比较上与大家讨论。文学艺术的思维方式倾向于直觉的、发散性的、情感驱动的,因而解决问题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情感交流、相互理解、不断沟通来实现的,所谓以情感人;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逻辑的、讲究经验验证的、理性驱动的,因而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从客观证据出发,强调严密推理,所谓以理服人。显然,这两种思维方式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在学术活动中都是存在的。尤其在社会文化越来越多元、社会交往越来越频繁的今天,理解和运用这两种思维方式越发显得重要。对于一个社会组织或学术团体的领军人物而言更是如此。我们南京大学是否应该以培养这样的社会栋梁之才为己任呢? 通识教育的第二个目标是帮助学生发展远大理想和抱负。一个人只有见过天空才可能想到要飞越太空。如果学生们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前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及其思维方式,就可能在大脑中形成一种独特的知识结构,而这种知识结构通常不同于且超越于为其讲授单独一门课程的老师。这样的知识结构就为创新埋下了种子,将来必然会生长出比教师更宽广的视野、更远大的目标,而且如果衔接良好的话,也会成为后期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 由此可以推论,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非常重要。英语有一个谚语叫吃什么饭长什么身体(You are what you eat);对于学生学习来讲,可以说修什么课程就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也就有什么样的创新潜力。这里不能不提一下哈佛大学的派瑞教授对本校人文社科类本科生的认知发展过程的研究。他发现,学生们从大一到大四一般经过四个发展阶段:1.二元论阶段,认为事物都可以截然分为好与坏、正确与错误两类,因此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找到那个好的或正确的答案。2.多元论阶段,认识到事物不是可以简单地分为好与坏、正确与错误两类,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找到多种解决的办法,因此无所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因而失去前进的方向。3.相对主义阶段,认识到虽然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找到多种解决办法,但在给定的条件下存在一个最佳的办法,因此,判断事物好坏、对错要基于一定的条件、要确立一定的标准,这也就是所谓“批判性思维”的概念。4.付诸行动阶段。这个阶段名称用的是“Commitment”这个词,它含有责任感、奉献的意思。即当学生的人文社会认知水平达到相对主义阶段后,就可能上升到价值观层面,就会根据自己对社会、对事物的理解和判断,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并矢志不移地去追求。在此虽然难以严密论证学生的这些发展与通识教育有必然的联系,但作为通识教育的发源地、实行通识教育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大学而言,其中的联系恐怕是不可忽视的。事实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在六十年前就体现在哈佛大学著名通识教育文献《红皮书》中,今天仍然被美国众多著名大学效仿。相比于哈佛文科学生认知能力的四个发展阶段而言,我们的文科大学生到毕业时大多处于哪个发展阶段呢?我读过不少教育学前沿研究的论文,但这项完成于70年代的研究却让我至今不能平静。那么我们的文科学生究竟缺少什么呢?我个人认为缺少数学和科学思维。当年苏维宜老师教我们高等数学,其中的?着-?啄语言对极限概念的定义之严密程度几乎达到了“超级迂腐”的地步。当时学习它不知道有什么用,但今天想来对我养成重视“概念清楚”的习惯有很大影响。由于没有清楚的概念,文科的讨论经常陷入无谓的争吵之中。再加,所谓“相对主义”的第三阶段,实际上与实验控制的思想是一致的,任何实验结果如果没有一定的控制条件都不能成立。我们文科同学在出国留学的GRE写作部分的考试中往往得不到高分,其中重要原因我认为是没有掌握实验的思想,以至于对一个明显错误的因果关系的陈述不能给予正确识别。这就是缺乏批判性思维的结果。不过,在强调通识教育的同时,应该注意处理好它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红皮书》中写道:“通识教育不仅应该为专业选择提供足够的基础,而且应该成为使专业潜力充分发展的沃土。……专业教育告诉学生可以做什么和怎样做;通识教育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和为什么去做”。“通识教育为专业教育指明了意义和目的。……哈佛学院[相当于我们的匡院]的每门课,无论多么专业化,都要对通识教育目标有可识别的联系和贡献。在这个联系上的失败程度就是在专业教育上的损失程度”。当然,通识与专业之间的平衡是一个永恒的问题,是要根据知识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的。 最后我想以对通识教育课程作出杰出贡献的哈佛大学前教务长罗索夫斯基的话作为结语:“有人认为[通识教育的理想]不切实际。许多大学教授承认,要达到这样的标准,他们自己就很困难。但我认为这是短视的,因为有一个明确陈述的远大理想,其本身就很有价值。”

168 评论

金语佳诚

史记》读后感在中国这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泱泱文明古国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先贤们留给我们浩如烟海的精神财富——古文典籍。其中,满天星辰中,《史记》是最为璀璨,最熠熠生辉的一颗。细细品读完《史记》,可以是人感到3000年前,群雄蜂起,英雄拼搏,帝王称霸的峥嵘岁月。《史记》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了中国第一部,也是最为著名的纪传体通史。《史记》思想深邃、气势开阔、笔力雄放,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通史方法为历代“正史”开创先河。其丰富的艺术价值被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所传承并不断发展。从鲁迅“史学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高度评价中就可看出它对后世的影响。读《史记》,使我认识了四面楚歌中,乌江自刎的项羽;生灵涂炭中,起兵反秦的陈胜吴广;紧急危难中,智勇双全的蔺相如;流亡在外,却终登皇位的重耳……历史风云,世间百态,一次次震撼着我的心灵,其中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最为引人深思。公元前494年,吴国进攻越国,越国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无奈勾践只得屈辱求和,按照吴王的要求。勾践得在吴国服苦役。三年里,他忍辱负重,一心复国。回国后,他又艰苦奋斗,励精图治,与百姓同甘共苦,最终,“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吞掉吴!”勾践卧薪尝胆,雪耻灭吴的佳话至今为人们代代相传,它也为我们这些“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后人多了许思考:生活在当今的竞争大潮中,应居安思危,励精图治,居存思亡,艰苦奋斗;如果不具有忧患意识,不把目光放长远,畏惧困难而贪图安逸,得过且过,那么,他就会被这个社会淘汰,结果只会像吴王一样死路一条!困难与挑战虽往往给人以挫折,却能催人奋进,给人以力量,而安逸与保守虽可以暂时保身,但却可以使人堕落而遭淘汰,所以,遇到挫折,就做一只同暴风雨抗击的海燕吧!只有这样,才能见到雨后的晴天!

201 评论

相关问答

  • 通识教育文献选辑起源与制度读后感

    史记》读后感在中国这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泱泱文明古国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先贤们留给我们浩如烟海的精神财富——古文典籍。其中,满天星辰中,《史记》

    孤星泪新民 5人参与回答 2024-07-03
  • 通识教育文献选辑第一卷起源与制度读后感

    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落下帷幕了,这次大会主要涉及到各个方面的改革,其中有关教育改革尤其引人关注。我们都知道现在我国教育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

    吃是王道呼 3人参与回答 2024-07-05
  • 通识教育文献选辑起源与制度

    壹、前言─由「共同科」到「通识教育」的沿革 「通识教育」一词在国内大学校园普遍出现,还是晚近的事情。谈到「通识教育」的缘起,不能不提到早期的「共

    nana鬼鬼 5人参与回答 2024-07-06
  • 通识教育文献选集起源与制度

    所谓通识教育,起自西方,源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思想。在我国,通识教育又称作通才教育,作为大学教育宗旨和办学思想,最早于清朝末年提出。新中国成立后,受前苏联

    AndyBarrel 5人参与回答 2024-07-05
  • 通识教育文献选辑第一卷起源与制度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首先指的是一种教育理念,面向所有人的教育理念,大学的办学理念,来自各方的人一起学习。

    沈阳宜家装饰 4人参与回答 2024-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