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39

就爱装修
首页 > 论文问答 > 李白诗词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鄙视投机者

已采纳
浅谈李白诗歌的特点摘要: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也来的天才诗人,是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关于他的身世、行踪和家庭,异说纷纭,他的思想性格更是非常独特,旷世少有。追求功名、漫游山水和求仙学道,伴随了李白的一生,他的思想抱负、生活情趣和性格气质,在他的山水诗歌里得到了不同侧面的表现。他并不是以山水诗闻名,但是他的山水诗却突破了中国传统山水诗的窠臼,充满着雄奇壮美的色彩和磅礴的气势,想象丰富,具有强烈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达到了浪漫主义的艺术巅峰,使其诗歌具有“惊风雨“,“泣鬼神”的艺术魅力。李白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作为盛唐诗人中艺术个性最鲜明的一位,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270 评论

魔法袋的礼物

专著《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10月出版。本书在分析作家作品和文学体裁时,不仅注意到重要作家作品和文体的分析,而且对过去不被一般文学史家们所重视的文体和作家作品设有专章,加以详细的论述,同时,作者还注意到文学发展演变及其规律的阐述。《诗词赋散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出版《胡国瑞先生90寿辰学术纪念文集》,武汉大学文学院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胡国瑞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收入《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湘珍室诗词稿》两部作品。论文《论宋三家词》,载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编《学荃期刊》第1卷1期,1937年《评<诗人李白>》,载于《光明日报》1955年3月6日《李白诗歌的现实意义》,载于《光明日报》1955年5月1日;后收入《文学遗产选集》第一辑,1956年中华书局出版。《关于<李白诗选>及古典诗歌注释工作的商榷意见》,载于《光明日报》1955年8月14日《李白诗歌的人民性》,收入《文学遗产增刊》第2辑,作家出版社1956年1月出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及艺术特点》,载于《文学遗产增刊》第4辑,1957年3月《谈苏轼的<念奴娇>词》,载于《语文教学》1957年第8期《论温庭筠词的风格》,载于《文学遗产增刊》第6辑,1958年5月《关于蔡琰<胡笳十八拍>的真伪问题》,收入《<胡笳十八拍>讨论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谈辛弃庆的<清平乐>》,载于《湖北日报》1962年7月25日《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载于《武汉大学学报》1978年第5期《李白诗歌与前代的继承关系》,载于《文艺论丛》第九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1月出版。《再论李白诗歌的现实意义》,载于《武汉大学学报》1980年第2期《魏晋南北朝骈文的发展及成就》,载于《武汉大学学报》1980年第5期《忆李达校长》,载于《武汉大学学报》1981年第1期《李白诗歌中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收入《唐代文学论丛》1982年第1期《唐末诗坛鸟瞰》,载于《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3期《李白与杜甫》、《中晚唐诗人的诗》、《唐五代词》,三篇均载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S1期《苏诗内容的评价》,载于《武汉大学学报》1982年第6期《<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补记》,载于《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第3期《唐初诗风平议》,载于《光明日报》1983年4月12日《汉江诗踪——李白在湖北》,载于《艺丛》1983年第4期《试论“风骨”在盛唐诗歌中的体现》,载于《武汉大学学报》1983年第5期《诗词体性辨》,载于《文学评论》1984年第3期《情采缤纷的六朝小赋》(上、下),载于《文史知识》1984年第5、6期《论曹植诗的艺术成就》,收入《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部编《古典文学论丛》第4辑,齐鲁书社1986年2月出版《李白在安陆?序》,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六朝骈文的艺术评价》,载于《文学遗产》1987年第1期《应该重视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载于《辽宁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论稼轩词的卓越成就》,载于《湖北社会科学》1988年第2期,后又在1990年10月举办的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载于《名作欣赏》1989年第1期《李杜目论》,原载于《中国文学研究》1992年第4期,后载于《中国韵文学刊》1998年第1期。《稼轩词中投闲生活的心态》,载于《武汉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论陆机在两晋及南北朝的文学地位》,载于《文学遗产》1994年第1期《漫谈诗词写作》,载于《语文学刊》1994年第1期《李清照及其词的评价》(遗稿),载于《长江学术》第4辑,2003年6月

345 评论

米莱vicky

浅谈李白的诗文风格 孙荣念摘要:我是一名中学教师,由于教学的关系,对古诗词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对李白的诗更有一种痴迷。本文从李白的生平及思想品格、创作风格、艺术成就及影响三方面进行了浅述:一、 李白的生平。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也来的天才诗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关于他的身世、行踪和家庭,异说纷纭,他的思想性格更是非常独特,旷世少有。李白的思想性格。追求功名、漫游山水和求仙学道,伴随了李白的一生,他的思想抱负、生活情趣和性格气质,在这些方面得到了不同侧面的表现。二、 李白的创作风格可以从他的绝句、乐府、歌行三种体裁来体现。其抒情方式最具鲜明的特点,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如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三、 在盛唐诗人中,李白是艺术个性最为鲜明的一位,体现在他诗歌创作的各个方面,其艺术成就也是多方面的。关键词:生平 、思想品格 、创作风格 、意象 、影响正文:众所周知,李白是盛唐时期最为著名的诗人。研究李白的创作风格和身世遭遇有助于我们了解盛唐诗歌创作的基本面貌。而在古诗教学中要使学生对离现实语言较远的诗文产生兴趣,对优美的诗句领悟内涵,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及思想品格,从而领会其创作风格,领悟诗的意境和蕴含的美好思想。基于此,我阅读了李白的诗集和一些相关资料,对李白的创作风格和身世际遇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一、 李白的生平及思想品格 我觉得,李白的一生由两条主线所贯穿:一是他的仕途生涯,二

83 评论

今生无悔瓶

桃花潭在今安徽省泾县,据记载它“深不可测”。李白游桃花潭时,曾受到当地乡民汪伦的款待,临离开时汪伦又赶到潭边相送,李白便即兴书写此诗赠给汪伦。我们现在用“情深似海”之类的词,已不觉新鲜了,但在唐代,李白即兴指潭水喻深情,则是个创新,因而令后人赞赏。问题是:李白是名动天下的大诗人,而据说汪伦只不过是一介乡村青年,且只是在李白游桃花潭时偶尔结识,那么,李白对汪伦如此深情热烈的赞颂是否有足够的感情内蕴呢?“深不可测”的桃花潭犹不及“汪伦送我情”该不会是诗仙虚与委蛇的应酬夸张吧?其实不然。细揣诗意,李白是把汪伦对自己的毫无私利之心的纯洁的友谊同世态炎凉相对比,是有着丰厚的现实生活感受作为基础的。李白这人,有大志,也有大才,诗名早就响震天下。但因他禀性兀傲,不愿阿附权贵,低眉俯首,因而长期遭受排斥,很不得志,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有着深切的体验。这次,他游桃花潭一带,自然会结识许多当地人士,但在离开时,却只有汪伦组织了一队人唱着歌,用脚踏着节拍前来热烈送行。这自然使潦倒失意的李白深为感动。当然,作为一首短小的绝句,他只能如此含蓄地写,因此,只有细加品味,才能体会到。“李白乘舟将欲行”,写诗人登舟时有所期待,而又惘然若失。句首直呼己名,含有一种深沉的感叹意味,犹如说:李白呀李白呀!“将欲”这两个字读起来是很感滞重的,似乎连招呼船家起程这样简单的事还得狠狠心才行。他为什么心情这样沉重呢?可以想见的起码有这样几个方面:其一,“舟”为小船,当不会有许多人同行。“行”有“往”义,但不象“前往某地”那样有明确的目的地;有“去(离开)”义,但也不强调离开某地。这样看来,诗人用“行”字是为了表现一种欲行不行的矛盾心态。为什么呢?试想,诗人将要乘一叶孤舟继续他的漫游,在漫长的旅途中,其孤独可想而知。此时,他回望桃花潭岸边,这些天来所见之美景怎会不使他恋恋不舍?但终究是要离开了。这就会令人深深感叹。其二,诗人性格豪放,喜结交天下豪杰。此时,若有好友相送,金樽清酒,一饮“三百杯”,无论是放歌还是悲吟,总能渲泄胸中郁郁之情。可现在,孤零零地悄然离去,心中自然深感失望和怅惘。总之,第一句写诗人欲行不行时的怅惘,为下一句蓄足了情势。

325 评论

相关问答

  • 李白诗词论文

    桃花潭在今安徽省泾县,据记载它“深不可测”。李白游桃花潭时,曾受到当地乡民汪伦的款待,临离开时汪伦又赶到潭边相送,李白便即兴书写此诗赠给汪伦。我们现在用“情深似

    咣脚奔跑的釹孩 3人参与回答 2024-07-02
  • 李白诗词论文选题

    李白浪漫主义诗歌及其价值探究 在唐诗及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中,李白的课题的评论资料和专著的相对匮乏。典型一点的就胡震亨的《李诗通》,杨其贤、萧士赟及王琦三家分别为《

    甜甜的今天 3人参与回答 2024-07-02
  • 李白诗词论文1000字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

    他们的快乐 4人参与回答 2024-07-04
  • 李白诗词论文题目

    把酒话诗仙

    幽香雨草 3人参与回答 2024-07-04
  • 李白诗词鉴赏论文

    李白浪漫主义诗歌及其价值探究 在唐诗及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中,李白的课题的评论资料和专著的相对匮乏。典型一点的就胡震亨的《李诗通》,杨其贤、萧士赟及王琦三家分别为《

    紫色的花瓶 6人参与回答 2024-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