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45

dragontattoo
首页 > 论文问答 > 探索科学启蒙杂志电子版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米儿土土

已采纳
一.满足幼儿合理需要,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满足幼儿物质需要,保障幼儿身体健康满足幼儿的物质需要是保证幼儿身体健康成长的必要前提。幼儿的物质需要主要包括他们对吃、喝、穿、住的需要,即我们要给幼儿提供富含营养的食品、适宜的饮用水、服装和住房。幼儿的这些需要目前在家庭、在幼儿园基本上能够得到满足。在满足幼儿对物质需要的同时,成人往往比较忽视对幼儿精神需要的满足。  (二)满足幼儿精神需要,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幼儿的精神需要有许多种,其中对游戏的需要、对安全的需要、对求知的需要、对交往的需要、对归属的需要等是其主要表现形式。  1.对游戏的需要。幼儿有强烈的玩游戏的需要,有的幼儿甚至不吃不喝也要游戏。游戏又是幼儿最佳的学习途径,幼儿的所有学习过程都可以通过游戏实现,游戏是幼儿最重要的"工作"。幼儿阶段的游戏有三大类。  (1)练习性游戏,1岁-3岁幼儿表现明显。如幼儿拉着小鸭车在屋里来回走;把小积木块放进盒子,倒出来,又装进去,又倒出来,再装进去,再倒出来;拿着小铲子,在地上"哒哒哒"不停地敲。在练习性游戏中,幼儿熟悉着各种物品的特点、属性,练习着各种动作,体验着距离的远近,空间的里外、上下等。这种游戏与幼儿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急需"了解、熟悉周围事物"有关。  (2)象征性游戏,1岁-6岁幼儿表现明显。这种游戏最明显的特点是假装,一切都是假装的。人物是假装的:我当爸爸,你当妈妈,他当孩子。物品是假装的:半个皮球可能现在是帽子,幼儿把它戴在头上,过一会儿它可能成了家里做饭用的锅,再过一会儿它又可能成了给娃娃洗澡用的澡盆。情节是假装的:在家做饭、到商店买东西、带孩子看病、乘坐公共汽车等。虽然一切都是假装的,但幼儿玩得特别认真、投入。在象征性游戏中,幼儿使用着练习性游戏里学会的各种动作、对各种物品的使用方法以及语言,体会着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各种规则的含义等。这种游戏与幼儿有"不断地与周围的人、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怎样的行为在该环境中才是适宜的"需要有关。它是幼儿阶段最具标志性的游戏类型。这种游戏延续到成人阶段即是戏剧表演。  (3)规则性游戏,幼儿5岁-6岁开始发展起来。幼儿的规则游戏是棋类游戏和户外体育游戏。在这类游戏中幼儿必须遵守游戏的规则,用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使自己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行动。这需要幼儿有一定的规则理解能力,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等。它要求幼儿服从规则,克服自我中心化思维。这种游戏延续到成人是各种体育竞赛。各种游戏对幼儿都有独特的发展价值。幼儿对游戏的需要就象鱼儿对水的需要、人对空气的需要一样。但是,有些成人用成人社会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认为游戏是浪费时间,是不务正业。事实证明,正是由于有些人在幼儿阶段游戏得不充分,导致了他们的发展迟缓或发展障碍。  2.对安全的需要。这里主要是指心理安全。有了安全的心理环境,幼儿才能有学习的愿望和行动。但由于成人对幼儿各方面特点的不了解,他们总是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幼儿,幼儿又做不到成人的标准,造成幼儿经常处于无端地受到各种批评的状态。如幼儿由于自身能力所限,各方面的表现自然会差于成人,有时他们会穿反鞋、有时他们会撒饭、有时不小心可能把杯子摔碎了、画画可能会画得不够象等等,这些本来都是正常现象,但成人经常会拿它当成孩子的缺点进行批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精神时刻处于紧张状态,长此以往,孩子形成紧张、拘谨、刻板的性格。  3.对求知的需要。幼儿天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他们经常会主动学习。幼儿的这一特点往往以探究行为表现出来,而幼儿的探究行为又经常表现为成人眼睛里的"玩",如见到沙子幼儿会主动用手感知沙子,见到水他可能用小棍去打打水,见到剪子可能要拿它去剪剪东西。幼儿的这些探究行为经常在成人的眼睛里被认为是淘气、是捣乱、是不乖。   4.对交往的需要。人是社会性动物,幼儿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学会交往的方法、交往的规则、交往的技巧等。对幼儿来说,横向交往(与同伴之间的交往)比纵向交往(与长辈之间的交往)更为重要、更为需要。家长一定要创造条件让幼儿有更多机会与同辈人、同龄人交往,以利于他入学以后与同学、工作以后与同事的顺利交往。事实证明,成年人的很多心理疾病与其童年时期的交往不充分有直接关系,往往造成成年后的交往障碍,引起自卑感强、自我价值感低等心理状态。如果产生了消极情绪不能及时、有效地宣泄,遇事就容易采取极端化行为,造成犯罪。
224 评论

小羊囡囡

好奇号杂志没有电子版。《好奇号》由少年先锋报社出版,这是国内最老牌的少儿类出版机构之一,没有电子版。《好奇号》杂志每期拥有128页超大容量,包含“科学前沿”、“考古少年”、“世界故事”三大板块。通过主题化和互动化的内容设置,深度融入启发式和探索式的教育理念,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和探索。此外,《好奇号》杂志每期加赠一本32页中英双语读物(源自旗舰儿童文学杂志Cricket),帮助孩子从小融入美式英语语境,更好学习英语,提升竞争力。

117 评论

百合妖妖1990

有《爱科学》,《小学生发明与创造》,等等。《课堂内外》,《少年百科知识报》、《少年科普报》,《科学启蒙》好一些!还可以看《少儿科学知识画报》,也可以上上网,查一下吗!一定要看哦!《小博士报》、《小龙人报》都很好!

150 评论

吴晗晓美眉

一.满足幼儿合理需要,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满足幼儿物质需要,保障幼儿身体健康满足幼儿的物质需要是保证幼儿身体健康成长的必要前提。幼儿的物质需要主要包括他们对吃、喝、穿、住的需要,即我们要给幼儿提供富含营养的食品、适宜的饮用水、服装和住房。幼儿的这些需要目前在家庭、在幼儿园基本上能够得到满足。在满足幼儿对物质需要的同时,成人往往比较忽视对幼儿精神需要的满足。  (二)满足幼儿精神需要,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幼儿的精神需要有许多种,其中对游戏的需要、对安全的需要、对求知的需要、对交往的需要、对归属的需要等是其主要表现形式。  1.对游戏的需要。幼儿有强烈的玩游戏的需要,有的幼儿甚至不吃不喝也要游戏。游戏又是幼儿最佳的学习途径,幼儿的所有学习过程都可以通过游戏实现,游戏是幼儿最重要的"工作"。幼儿阶段的游戏有三大类。  (1)练习性游戏,1岁-3岁幼儿表现明显。如幼儿拉着小鸭车在屋里来回走;把小积木块放进盒子,倒出来,又装进去,又倒出来,再装进去,再倒出来;拿着小铲子,在地上"哒哒哒"不停地敲。在练习性游戏中,幼儿熟悉着各种物品的特点、属性,练习着各种动作,体验着距离的远近,空间的里外、上下等。这种游戏与幼儿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急需"了解、熟悉周围事物"有关。  (2)象征性游戏,1岁-6岁幼儿表现明显。这种游戏最明显的特点是假装,一切都是假装的。人物是假装的:我当爸爸,你当妈妈,他当孩子。物品是假装的:半个皮球可能现在是帽子,幼儿把它戴在头上,过一会儿它可能成了家里做饭用的锅,再过一会儿它又可能成了给娃娃洗澡用的澡盆。情节是假装的:在家做饭、到商店买东西、带孩子看病、乘坐公共汽车等。虽然一切都是假装的,但幼儿玩得特别认真、投入。在象征性游戏中,幼儿使用着练习性游戏里学会的各种动作、对各种物品的使用方法以及语言,体会着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各种规则的含义等。这种游戏与幼儿有"不断地与周围的人、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怎样的行为在该环境中才是适宜的"需要有关。它是幼儿阶段最具标志性的游戏类型。这种游戏延续到成人阶段即是戏剧表演。  (3)规则性游戏,幼儿5岁-6岁开始发展起来。幼儿的规则游戏是棋类游戏和户外体育游戏。在这类游戏中幼儿必须遵守游戏的规则,用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使自己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行动。这需要幼儿有一定的规则理解能力,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

247 评论

晓晓小同学

《科学启蒙》好一点,还有〈小爱迪生〉可以开发你妹妹的想象力,适当时你也可以让你妹妹上网看看!

95 评论

蓝SE妖蝶

家长篇:3-6岁的孩子对外界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正是受这份好奇心的驱使,孩子们有着积极的求知欲和探索欲。那么问题来了,如何保护和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呢?1、妥善解决孩子每一次提问不可敷衍不答或是给孩子错误的信息,如果自己不会应该坦诚相告,并和孩子一起找寻答案。2、让孩子体会知识的作用譬如:当孩子学会一种新知识,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用新本领解决问题。3、从孩子的爱好入手如果孩子迷恋恐龙,就多带他到自然博物馆参观;如果孩子喜欢摆弄瓶瓶罐罐,就准备些科学操作材料,让孩子一边玩一边学习科学知识。4、玩是途径,学是目的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玩,但不能盲目的玩,瞎玩。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在游戏中、在体验中学到本领。真正的科学启蒙不是生硬的将知识灌输给孩子,更不是揠苗助长的填鸭式教育。而是让孩子在充满乐趣的操作中,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自主的求知和探索,主动积极的构建知识。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提升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教师篇:前  言科学实验活动是儿童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科学实验活动其操作性强的特点,能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通过内容新颖、形式丰富的科学实验活动,让幼儿在观察、比较、分析中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和知识;从探索、思考中发现事物的内部联系;从实验结果中对预测和猜想进行验证。科学实验活动不仅能帮助幼儿认知和理解科学知识,培养幼儿兴趣,更能促进幼儿手部小肌肉的发育,发展精细动作,提高动手能力。课程环节介绍由于培训班每节课的孩子都可能发生变化。点名问好环节不仅能让幼儿相互认识,增进人际互动,更是让幼儿认识自我,锻炼幼儿敢于在集体面前表现自我的能力。(每4节课1种形式)二、音乐律动通过听音乐玩游戏可以活跃上课前的活动气氛,把孩子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老师这里。音乐律动能帮助幼儿稳定情绪,锻炼身体协调能力,长期的音乐律动练习可以培养幼儿较强的乐感和节奏感知能力。(每4节课1种形式)三、主题活动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判断,探索思考总结获取直接经验。培养探索精神,加强创作能力、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每节课1种形式)四、互动游戏通过互动游戏促进幼儿大运动的发展,增强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感,培养幼儿竞争与合作的意识。(每节课1种形式)五、告别环节在愉悦的氛围中结束活动,培养孩子离开时要和他人打招呼的好习惯。(每4节课1种形式)六、家庭延伸通过家庭延伸,可以让孩子将活动中学到的、感受到的知识和生活中的经验进行联系和融合形成自己知识经验和技能,真正实现家园合作、家园共育。(每节课1种形式)授课方式建议:1、若作为幼儿园基础课程(每次课程25-30分钟),教师可只教授主题活动部分,将家庭延伸作为家庭作业,让孩子和家长在家完成。2、若作为特色课程或兴趣班(每次课程45-60分钟),课程各个环节逐一进行。

157 评论

相关问答

  • 探索科学启蒙杂志电子版

    家长篇:3-6岁的孩子对外界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正是受这份好奇心的驱使,孩子们有着积极的求知欲和探索欲。那么问题来了,如何保护和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呢?1

    龙井12345 7人参与回答 2024-06-24
  • 探索科学启蒙杂志

    《十万个为什么》,当时买不起,其它的没连续看过,零零散散的。

    刘小淼淼淼 3人参与回答 2024-06-26
  • 探索科学启蒙杂志官网

    1、《环球探索杂志青少年版》 适合6-14岁《环球探索》(青少年版)是美国探索频道(Discovery)独家授权、中国科学院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推荐和中国邮政发行畅

    天晴小卷XJ 7人参与回答 2024-06-25
  • 探索科学启蒙杂志在线阅读

    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科普书籍有:1、《小学生爱读本—生活馆》:是2009年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学习型中国·读书工程教研中心。本套书集中解答了许多小朋友都会

    柠檬朱古力 7人参与回答 2024-06-24
  • 科学启蒙杂志在线看电子版

    Science AmericanPhysics

    上善若水maggie 6人参与回答 202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