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54

内务府大总管
首页 > 论文问答 > 评价郭沫若的论文素材摘抄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沐沐渔的天堂

已采纳
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郭沫若生死本是一条线上的东西,生是奋斗,死是休息,生是活跃,死是睡眠。郭沫若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郭沫若一万个口惠而实不至的泛交,抵不过一个同生死共患难的知心。郭沫若一个人信用中国编辑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郭沫若能读书,才必博;能养气,量必宏,二者不可偏废。郭沫若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郭沫若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郭沫若要得健全幸福的人类,须得有健全幸福的母亲。郭沫若春天没有花,人生没有爱,那还成个什么世界。郭沫若人到连死都不怕的时候,还有什么可怕呢。郭沫若什么是天才!我想,天才就是勤奋的结果。郭沫若环境越是困难,精神越能发奋努力。郭沫若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郭沫若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暴十寒。郭沫若构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就应是勤奋。郭沫若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爱好出勤奋,勤奋出天才。郭沫若爱学出勤奋,勤奋出天才。郭沫若若无松柏志,超越不为高。郭沫若
150 评论

猪猪侠xtt

对曹植的诗歌,解放后的六十年代,学术界曾经进行过一次较大规模的讨论。在这次大讨论中,许多学者对曹诗颇多贬斥之辞,这集中体现在郭沫若、张德钧和廖仲安等先生的著作中。郭沫若先生在《论曹植》1一文中,从批评王通、丁晏等人对曹植的评价入手,对曹植和他的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认真地说,曹子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一大半是封建意识凑成了他,人们要忠君,故痛恨曹操、曹丕,因而也就集同情于失宠的曹植。这一段话,集中反映了郭沫若先生对曹植诗的总的见解。在他看来,曹植的诗并没有什么艺术成就可言,曹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过是封建文人吹嘘所致。郭沫若先生在对曹植大加贬斥的同时,又处处以曹丕作反衬,“曹丕恰恰和他成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对郭沫若先生的这一观点,当时就曾有人著文商榷,表示异议2,但附和者亦不少。廖仲安先生在《关于曹植的几个问题》3一文中,明确表示赞成郭氏观点。他说:我在搜集曹植的传记材料和阅读曹植诗歌的过程中,越来越相信郭沫若的分析。当时,张德钧先生也著文参加了讨论,他在《关于曹植的评价问题》4一文中,也持有和郭沫若先生相似的观点。他明确指出:(曹植的作品)都没有出离曹植个人利益得失的情况,要说已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恐怕结论下得早一点。不可否定,郭沫若等先生在对曹植的具体评论中,当然也有他们的合理成份,但是,笔者认为,他们对曹诗的总体评价实在是有失偏颇,对曹诗还有待于我们今天重新加以认识。曹诗究竟取得了怎样的艺术成就,曹植究竟在建安诗坛和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人们的“封建意识凑成的”,还是他的诗歌创作的实际成就确定的,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作一粗浅的论述,以就教于大方之家。一一个作家的文学成就的高低,首先取决于他的作品的思想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我们评价曹诗的艺术成就,也首先必须以他的诗作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为依据。曹植现在诗篇共八十多首,是建安时期的诗人中给后人留下诗歌最多的一位。把曹植的这些诗歌综合起来考察,不难发现,反映社会动乱,关心民生疾苦,这是曹植诗歌最有价值的主题。希望采纳

149 评论

大铭空调

你是那天边的明星,永远闪耀着最灿烂的光,那光划过历史,流星,也色,月亮也遮不住的光。

240 评论

凯大大!

"近读余英时所著《钱穆与中国文化》 (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年12月初版),才知道郭老治学上的实用态度还可上溯到四十年代,余书中收入一篇五十年代所写的《〈十批判书〉与〈先秦诸子系年〉互校记》。文章逐段比较了钱穆三十年代所著《先秦诸子系年》和郭沫若四十年代所著《十批判书》之有关部分,说明'《十批判书》中至少有五批判(儒家八派的批判,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名辩思潮的批判,前秦法家的批判,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是基本上根据《系年》的论旨和资料而立论的,其他各篇虽然没有这样的严重,但抄袭的痕迹也处处可见。上举抄袭,不仅是资料性的,而且还是见解的;不仅是部分的、偶然的,而且还是全面的、根本的'。余英时认为,'本来《十批判书》和《系年》是性质完全不同的著作。《批判》的用意在解释思想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企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说明先秦诸子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变动。《系年》则以建立年代学为主,对先秦诸子进行了全面的考订。因此《十批判书》作者本可以坦坦荡荡明引《系年》,承认自己的解释是部分地根据钱先生的考证。这样做完全无损于《批判》的价值--如果真有价值的话。但他不此之图,竟出之于攘窃,这样一来,我们便不能不对他的一切学术论著都保持怀疑的态度了。'郭沫若与钱穆的历史观不同,郭对钱的研究成果,或肯定,或否定,或反其意而用之,均无不可。问题在于,一边袭用对方的成果而不宣,一边又蔑称对方'实在是薄弱得可笑',这就有悖于起码的学术道德了。近年中国学界强调重建学术规范,要点之一就是先说明所论专题的人有什么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再谈自己的独到发现。这些规则对郭老来说,本属ABC,小儿科,是无须讨论的常识。但不知是政治需要先于学术规范,还是浪漫性格使然,郭老连这点规矩都不讲究了。这种失误,在鲁迅先生身上是绝对找不到的。" 我当时看了,颇感惊讶,因为《批判》和《系年》二书,我都看过,却从来没有"抄袭"的印象。这两本书都是研究先秦的名著,通读过它们的人想必不少,却也从未听说过有谁--包括那些与郭分处不同政治阵营的人--揭发抄袭。郭沫若对先秦诸子的研究,主要收集在两本文集中:《批判》是侧重于评论的,《青铜时代》是侧重于考据的,而《系年》则不出考据(更确切地说是"考订")的范围。要指控郭在研究诸子时抄袭了钱,拿同属考据的《青铜时代》和《系年》互校更近情理。余氏明知《批判》和《系年》是性质完全不同的著作,却偏偏以之互校,就未免不按常理出牌了。《批判》既然是侧重评论而不重考据,在评论时就难免要综述诸子的生平,综述则又难免要大体根据定论或前人的说法,那么要从中找出与《系年》的相同之处,也并不困难。余氏如此作为,就不能不让人怀疑是否也有所谓的"实用态度"了。再考虑到以下几点,我的疑心更炽:余氏文章写于五十年代,当时国共对抗正激烈,郭固然是共产党这方的学术权威,钱、余却也是国民党阵营中的红人,其中有多少政治宣传的成分在?余氏是钱的门生,郭、钱当时都号称是史学大家且针锋相对,其中又有多少门派的意气之争的成分在?而且,笔者在海外多年,看过许多余氏辩论、议论文章,觉得他政治偏见很深(笔者幸好身处海外,否则余氏大概也要像封那些与之辩论的国内学人一样,封我为"大陆官方宣传人员"),论证又蛮横无理,对他的文风实在不敢恭维,也可以说,是"不能不对他的一切学术论著都保持怀疑的态度"的。 所以,当时与人谈起此事时,我的意见是:"《批判》或许在具体的资料上有借用《系年》之处,但若说有全面的、根本的抄袭,则我无法相信。"但毕竟没有看过余氏是如何论证的,只好存疑。最近有机会借到了余英时著《钱穆与中国文化》(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1996年4月第2次印刷。以下凡摘引余文均出自此书),跳过那些歌功颂德的文字,直接看《〈十批判书〉与〈先秦诸子系年〉互校记》和两篇跋语,看完的感想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143 评论

让我爱你

能忘记曾bai经,你就能自由。du你就能重生。传说,凤凰涅槃,浴火重生zhi。给人dao的感觉是火焰是凤凰的养料, 500年一次,当凤凰的生命快结束时,便会集梧桐枝于自焚,在烈火中新生,其羽更丰,其音更清,其神更髓。但给我的感觉就是:它的重生,是建立在濒死的境地上。也就是说,如果弄不好,它就会坠入万劫不复之地。所以我不禁疑问:凤凰涅磐,是重生还是死亡?你曾经有过短暂的让人耳晕目眩的幸福感。有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那时,那刻,都是刻骨铭心的,都是随时想来就好比刚发生在你身边一样。所有人,所有事,都无比清晰。同样的,经过高峰之后不可避免的走向了使你身心都消沉的深谷。他离开了你,而他又再一次的伤害了你,那种感觉,简直不啻于凤凰的生命之火即将熄灭。更准确的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深渊。它使你原本快乐的心变得怯懦,使你坚强的神经变得软弱,使你学会了逃避,学会了消沉、放纵自己。你就像一个濒死的凤凰一样,可悲而可叹。哀莫大于心死,这句话,在你的身上体现得是如此的完美。不要再哀悼那段过去了的感情。我是一个固执的寻找真爱的人。我对自己说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幸福,不管等多久也要等一个自己深爱的人,不能的话就一直这样生活下去。或许前生注定,一见到你,我霎时领悟到,我就对自己说,或许这就是我要找的那个人,我为之苦苦寻觅、苦苦守候了二十多年的那个人。温柔、恬静却又不失活泼,淡雅、甜美却又不失娇媚,清纯如月、温婉如玉,叩动我的心弦,激起我心灵共鸣的那个人。你恨我、怨我、气我;你想我、疼我、爱我!也许这是你对我最好的馈赠,是‘爱’我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在我眼里,拥有的东西才是最好的、得不到的就是应该失去的!你就是我可以为爱沧海桑田,为爱可以凤凰涅磐,只为和你,共拥匆匆几十载的天长地久的人。我会用一生来争取你,争取我的幸福,不要再悲伤,不再有那些蚀心焚骨的回忆,让我们在这里涅磐……没有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也没有人的感情世界是一成不变的,凤凰尚能涅槃,我们一样能做到。人都是在经历过坎柯之后,才会变得越来越坚强的。

283 评论

相关问答

  • 评价郭沫若的论文素材摘抄

    能忘记曾bai经,你就能自由。du你就能重生。传说,凤凰涅槃,浴火重生zhi。给人dao的感觉是火焰是凤凰的养料, 500年一次,当凤凰的生命快结束时,便会集梧

    哇靠哇塞 4人参与回答 2024-08-25
  • 评价郭沫若的论文素材摘录

    "近读余英时所著《钱穆与中国文化》 (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年12月初版),才知道郭老治学上的实用态度还可上溯到四十年代,余书中收入一篇五十年代所写的《〈十批判

    bluelove1995 4人参与回答 2024-08-24
  • 评价郭沫若的论文素材

    郭沫若可能在生活作风上不是特别好,多次离婚结婚,被大家所诟病。但是他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他对中国的文化历史贡献也是不能被埋没的。

    小涛涛偶巴 5人参与回答 2024-08-26
  • 评价郭沫若的论文素材高中

    郭沫若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且看鲁迅、胡适及他亲儿子的评价!颠覆历史2017年08月16日说起郭沫若,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如今到达我国的很多历史古迹都有郭沫若先生

    oicqdaniel 7人参与回答 2024-08-26
  • 郭沫若议论文素材

    1、东汉王充,自幼好学,因家贫无钱买书。他每天在洛阳书店里站着读书,年复一年苦学不辍,把《汉书艺文志》上所列的六艺、诸子、诗赋、生命书、术数、方技等6类书,共一

    h071232003 3人参与回答 202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