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16

我们的2016
首页 > 论文问答 > 地理学术论文范文大全高中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ohn123kong

已采纳
漫谈地球 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在无限的宇宙空间中,地球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它处在永不止息的运动中。 二、 地球的特点 1、 自身构成特点 (1) 内部构造: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层,这就是地球大气层。 (2) 运动周期:地球就像一只陀螺,沿着自转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着。她的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约等于24小时。 同时,地球还围绕太阳公转,她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轨道的半长径达到149,597,870公里。 公转一周要25天,为一年。 2、 普通性与特殊性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1) 普通性 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球在太阳系中并不居显著的地位,但由于人类定居和生活在地球上,因此对它不得不寻求深入的了解。 它是行星地球, 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地球是第3个行星,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496亿千米,这个距离叫做一个天文单位。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与其它行星相比,尤其与类地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按八大行星离太阳的距离来说,地球处于第三位;按质量和体积比较,地球都处于第五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速度,在八大行星中,既不是最快,也不是最慢,其平均密度与其它类地行星也差不多所以,从这些方面看,地球确是一颗普通行星。 (2) 特殊性 自身条件: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但由于地球在太阳系中是唯一具有水圈和生物圈的行星,其大气圈也是独特的。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等,在地球上产生了目前所知道的唯一的高级智慧生命——人类。从这种意义上说,地球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外部环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看,主要有以下两个有利条件:(1)太阳在过去50亿年中没有明显的变化,并还将保持这种状态达50亿年之久,这就使地球有稳定的光照条件,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被中断。(2)太阳系的各大行星和大多数小行星都以近似圆形的轨道围绕太阳运动,不仅公转方向一致,而且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三、 地球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家园 它是美丽的。我们要爱护她,保护她。
210 评论

雪後Sunny

◎《城市史研究的范围与方法——试论历史地理学、古都学及城市史学之关系》,《史林》2009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12期以《历史地理学、古都学及城市史学之关系》为题转载,第73-75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09年第12期全文转载。◎《全球史观与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范围的拓展》,《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9年第9期全文转载,第63-66页;《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2期摘要转载;《北京师范大学校报》2009年5月20日第3版以《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范围的拓展》为题摘要转载;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编委会编《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收录,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第532-537页。◎《中国古都学理论与实践的新探索——〈中国古都学的研究历程〉简介》,《光明日报》2008年11月16日史学版。◎《漆侠先生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方法的运用》(第一作者),《史学理论研究》2008年第3期;以《坚持与发展:漆侠先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方法》为题收入瞿林东等主编《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版。◎《试论先秦巴蜀城市发展的特点与地位》,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编《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新探索与新动向——庆贺朱士光教授七十华秩暨荣休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08年4月版。◎《反思与创新:赵吉惠先生的史学理论贡献》,《赵吉惠纪念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版。◎《先秦城市史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2008年第1期。◎《秦巴蜀郡县城市述论》,《东亚文史论丛》(日本)2007年11月。◎《全球城市史视域中的中国城市史研究——读乔尔·科特金〈全球城市史〉引发的思考》,《史学理论研究》2007年第4期。◎《先秦蜀国王权更替考述》,《史林》2006年第4期。◎《从考古发现看杜宇时期蜀国城市的发展》,《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一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版。◎《费孝通:学术之树常青——读〈费孝通九十新语〉有感》,《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7期。◎《关于城市起源和形成的理论探讨》,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编《史念海教授纪念文集》,三秦出版社2006年6月版。◎《先秦蜀国城市史论略》,段渝主编《巴蜀文化研究》第三辑,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6年5月版。◎《论中国城市早期发展的阶段与特点》,《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17期以《城与市双轨并进是中国城市演进的独特道路》为题论点摘编;《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4期摘要转载(学术卡片)。◎《城市史学与中国古代城市研究》,《史学理论研究》2006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巴国城市发展及其特点初论》,《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先秦巴蜀城市研究述论》,《中华文化论坛》2005年第1期。◎《试论城市的起源和形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05年第1期论点摘要。◎《史前城址与文明起源关系略论》,《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人地关系及其特点》,《人文地理》2002年第4期;《中国地理科学文摘》2003年第2期摘要转载。◎《历史文化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旧石器时代可纳入历史地理学研究范围》,《四川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光明日报》2002年7月23日理论版论点摘编;《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年第4期转载。◎《中国传说时代洪水问题新探》,《山东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区划述论》,《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年第1期。◎《黄土高原地区沙漠治理刍议》(第一作者),《黄土高原地区历史环境与治理对策国际会议论文集》,《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年专刊。◎《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格局的历史影响》,《文博》2001年第5期。◎《地理环境影响文化发展的理论思考》,《唐都学刊》2001年第3期。◎《地理学思想史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一作者),《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年第3期。◎《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年第2期。◎《历史认识的检验与真理标准的历史内涵》(第一作者),《西安联合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顾颉刚“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观的现代意义》(第二作者),《史学理论研究》1999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1999年第7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9年第5期转载。◎《研究中国思想文化的一家之言——赵吉惠著〈国学沉思〉读后》,《孔子研究》1999年第1期。◎《〈晏子春秋〉的成书时间与思想特征》(第一作者),《人文杂志》1997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1998年第2期全文转载。◎《元代历史地理研究的重大收获》,《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3期。◎《谈谈史学论著的可读性》,《西安日报》1997年8月5日。◎《自然环境与三秦文化的地域特征》,《唐都学刊》1997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1997年第10期全文转载;《文摘报》1997年9月14日论点摘要;《西安年鉴:1998》(西安出版社1998年6月版)以《经济类型的更新与三秦文化之振兴》为题论点摘编;李炳武总主编、朱士光分卷主编《长安学丛书?历史地理卷》收录,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三秦出版社2009年9月版。◎《司马迁史学地位论辩》,《史记与司马迁研究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论历史研究中史学家的情感因素》,《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孔子——中国史学、东方史学之父》,《汉中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1996年第12期全文转载。◎《对地域文化研究的反思》,《华夏文化》1995年第4期。◎《试论创造性思维——兼及科学研究中的思维方法》,《东疆学刊》1995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逻辑》1995年第7期全文转载。◎《论司马迁史学的继承性》,《唐都学刊》1994年第6期;陈正奇主编《唐都学刊·汉唐研究·史学卷》收录,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版。◎《历史学家与历史认识主体》,《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4年第5期全文转载。◎《“榆钱”的由来》,《陕西地方志》1993年第5、6期。◎《司马迁撰著〈史记〉的动机与目的》(第一作者),《唐都学刊》1993年第1期。◎《乾嘉考据史学与中国考据史学》,《江西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1992年第7期全文转载。◎《心理史学及其应用的方法论原则》,《唐都学刊》1992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新兴学科》1992年第2期全文转载。

174 评论

Leven小万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作用越来越广,影响程度越来越深,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也日益增强。同时,环境的反作用已使全球的环境问题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此,大家要行动起来,为解决环境问题尽一份责任。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以来,科学水平迅速提高,人口数量急剧膨胀,经济实力空前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氧层的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的燃烧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向大气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由此增强的温室效应会加剧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随着气温加速上升,预计到2100年,一些沿岸低地和沿海大城市以及一些岛国将面临被淹没的威胁,海平面上升还会家具暴潮和洪涝灾害,造成城市排污系统失效;海水倒灌则导致土地和农田盐渍化。*过多地适用氯氟烃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氯氟烃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1930年由美国的杜邦公司投入生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进入60年以后,开始大量使用,主要作用气溶胶、制冷剂、发泡剂、化工溶剂等。另外,哈龙类物质(用于灭火器)、氮氧化物也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臭氧层被破坏造成地球紫外线增加,紫外线会破坏包括DNA早内的生物分子增加罹患皮肤癌、白内障的几率、而且和许多免疫系统疾病有关。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受致命的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受破坏,作物减产,加强温室效应。*大气污染主要与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煤炭燃烧产生的硫氧化物、烟尘等有关。由大气污染引起的酸雨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环境问题。工厂排放的含硫污染物进入大气层后,与水汽结合形成亚硫酸和硫酸,从而使降水呈现出较强的酸性,落到底面即为酸雨。酸雨毁坏森林,使湖水酸化;腐蚀建筑物、塑料和金属设施;使土壤酸化,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减产。我国长江以南重庆、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江苏、江西、浙江等省市受酸雨污染严重。这一时期,环境问题上升成为从根本上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危及整个人类的生存,人地矛盾迅速激化。为解决这一问题,谋求人地关系协调,必须坚持之路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三项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坚持可持续发展也就是创建一种心的生产方式、新的消费方式、新的社会行为规则和新的发展方式。这需要我们转变观念,调整行为,加强国际间的合作。需要转变的观念包括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伦理道德观和消费观等※续发展的发展观认为,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一部分, 用经济增长代替发展是片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追求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包括环境质量的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的精神修养的提高、社会风尚的改善,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等。※续发展的价值观要求人类重新认识和评价自然界对人的价值,并在经济核算系统中加以考虑。※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达到就有可持续意义的经济增长,必须重视能源和原料的适用方法,以求减少损失,杜绝浪费,并尽量不让废物进入环境,以减轻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可持续的观点看,处理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关系的伦理道德也是必需的。人类必须和其他生物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关系,如果这种关系被破坏,人类所处的食物链将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传统的消费观念是形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可持续发展呼吁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要求人们在生产时尽可能少投入,多产出,在消费时尽可能多利用、少排放。 调整行为主要是指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 政府行为的调整主要包括:落实环境保护有关法律;防污染为主,控污染发生;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计算某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完善各种环境税费的征收;加强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加强对产品的环境监督管理;树立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等。 市场行为的调整主要包括:变末端治理为全过程的清洁生产;实行科学管理;行业经营目标兼顾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目标;策划企业发展战略;具体可行的环境行为标准融入员工的考评、奖惩机制;减少流通领域的浪费等。 公众行为的调整包括;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用环保产品;少过度包装,倡导简朴生活;普及环保知识;实行垃圾分装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要从现在运行的传统模式转换到一个变化很大的新模式中去,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转变。同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建立真正的全球合作伙伴关系《21世纪议程》明确了世界各国对于保护地球“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变革,它的成败关系到人类这个物种的生存或者灭绝。我们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改变着地球环境。因此,我们倡议: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对废品进行回收利用;绿色消费,选购环保产品;珍爱生灵,万物共存。要做到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要了解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知道这些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而理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原创哈~~~~· 24 回答者: 节约水资源 地球上水的体积大约有 1 360 000 000 立方公里。海洋占了1 320 000 000立方公里(约2%);冰川和冰盖占了25 000 000立方公里(约8%);地下水占了13 000 000立方公里(约9%);湖泊、内陆海,和河里的淡水占了250 000 立方公里(约02%);大气中的水蒸气在任何已知的时候都占了13 000立方公里(约001%),也就是说,真正可以被利用的水源不到1%。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目前世界已知的矿产有1600多种,其中80多种应用较广泛。环境保护 沙化: 干地(定义为降水量低且降水通常由雨量小、不稳定、时间短、强度大的风暴造成的那些地区)覆盖了全球40%的陆地面积,供养着世界上1/5的人口。这些干地的沙漠化是由于植被和可利用的水减少、作物产量下降以及土壤侵蚀引起的土地退化,它起因于人口增长、人类需求增加或者政治、经济压力(例如,需要经济作物来增加外汇)造成的过度土地利用,通常由自然发生的干旱启动或加剧。目前,沙漠化的速率是每年6万平方千米或每年1%的总干地面积。这对于70%的干地(全球陆地面积的25%)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259 评论

相关问答

  • 地理学术论文范文大全高中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作用越来越广,影响程度越来越深,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也日益增强。同时,环

    许文强的爷 2人参与回答 2024-09-05
  • 地理学术论文范文大全高一

    学好地理,建设祖国(论全球水资源)当今全球淡水危机的警钟已敲响,“如何应对水的威胁”已摆现在各国人民面前。西亚国家以色列开源节流,技术用水,使水资源得以充分合理

    馋猫爱鱼鱼 2人参与回答 2024-09-04
  • 地理科学论文范文大全高中

    1 地图信息度量方法及其应用分析2 会讯3 GIS环境下中文命令的规则匹配与语义解析4 空时K-匿名数据的关联规则挖掘研究5 基于SIFT算法的图像匹配剔点方法

    张祝君1 2人参与回答 2024-09-07
  • 护理学术论文范文大全高中

    初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 本站分析:初中生是由童年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年龄大约为12—16岁,发展心理学认为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容易产生反抗情绪,被称为“第二反抗期”。

    fenny80231 2人参与回答 2024-09-04
  • 地理学术论文范文大全

    学好地理,建设祖国(论全球水资源)当今全球淡水危机的警钟已敲响,“如何应对水的威胁”已摆现在各国人民面前。西亚国家以色列开源节流,技术用水,使水资源得以充分合理

    luanqiqing 2人参与回答 202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