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91

爱紫色的射手
首页 > 论文问答 > 贵州省自然旅游资源的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杜拉拉candy

已采纳
贵州省本身就是旅游大省,因地理环境决定了贵州以山、水、石、林为主线的旅游环境,而红军长征更是为贵州旅游增添了不少旅游圣地。古镇、红色旅游、自然融洞、瀑布景观、民族文化等组成了贵州旅游的特色,贵州旅游发展这个做论文,这个课题就太广了,建议会贵州的某一个旅游点上去以小见大吧,多在网上查查资料!
260 评论

派大海绵

贵州省旅游业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黔南师院贵定分院贵定师范学校 自科教研室 贺万荣 551300 内容提要 :贵州是个旅游资源大省,有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在贵州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些制约因素 。针对这些因素提出贵州旅游持续发展的六个方面的基本对策,以保证贵州旅游的待续稳定发展。 贵州的现代旅游业开始于 1979—1980 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贵州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为贵州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贵州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省份之一。然而,贵州旅游收入与贵州旅游资源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贵州旅游必须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立足现在,着眼未来,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贵州旅游健康、持续的发展。 �6�1 贵州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 1980 年,贵州省旅游部门接待了香港师生暑期旅游团,成为贵州现代旅游业开始的标志。 1981 年成立了中国国际旅行社贵阳分社, 1982 年成立了贵州旅游局, 1988 年,贵州省旅游局与贵州省外事办公室正式分署办公,贵州旅游业从此自成系统。 目前,贵州有四星级饭店 1 家,三星级饭店 2 家,两星级饭店 25 家,一星级饭店 9 家,共提供客房 3300 多间,旅游接待能力大大提高。在旅游服务接待方面,现有接待机构 70 家,其中 12 家国际旅行社,有 58 家国内旅行社,配有多个语种的翻译导游人员, 有相当规模的旅游接待车队,旅游接待能力较强。 1980 年,贵州接待国际旅游人数仅 1694 人次; 1990 年上升到 24112 人次; 1995 年为 136459 人次。 贵州的交通运输条件近年来发展迅速。有龙洞堡国际机场一个,还有铜仁机场、黎平机场、兴义机场、安顺机场等四个支线机场。计划建设的还有荔波机场、黄平机场、茅台机场、六盘水机场等。在公路建设方面,已经建成新贵黄公路、贵遵公路、贵新公路、凯麻公路、顶兴公路、水黄公路、贵毕公路等高速公路或高等级公路,镇(宁)胜(境关)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铁路运输方面,继贵昆铁路、黔桂铁路、黔渝铁路、湘黔铁路之后,相继开通了株(州)六(盘水)复线、南昆铁路等。目前贵州的交通已形成了多种运输形式相互补充的立体交通网络,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便利的运输条件。 贵州旅游风景区点多,质高,面广。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8 个(黄果树瀑布、龙宫、织金洞、红枫湖、舞阳河、马岭河峡谷、漳江风景区、赤水四洞沟、十丈洞瀑布); 4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荔波喀斯森林、赤水桫椤保护区、草海自然保护区); 2 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遵义、镇远); 24 个省级风景名胜区; 11 个自然民族村寨。 在短短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贵州的旅游业发展速度较快,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入旅游者行列的人越来越多。在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下,贵州旅游环境、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旅游目的地人口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可以预测贵州旅游的大发展时期将会迅速到来,贵州旅游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6�1 贵州旅游大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入和推进,贵州的旅游业将迎来春天。就目前来看,贵州旅游的大发展将面临一些严峻的考验: �6�1 贵州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差。近些年来,贵州的基础旅游服务设施虽 然得长足的发展,但各项基础设施之间发展不平衡,还不能满足入黔旅游客人快速增长的需求,反过来会制约贵州旅游的大发展; �6�1 贵州旅游可进入性较差。从 80 年代末期我省开始建设首条高等级公路 ——贵黄公路起,我省的交通运输条件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多条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铁路复线、支线机场的相继投入使用,为我省的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已经建成使用的各交通线路来看,很少有直达旅游景点的。也就是说,从市区到各旅游景点的道路交通状况还很恶劣,各景点的可进入性较差。 �6�1 旅游规划管理 体制不顺。由于旅游业的开发是一个多部门多待业共同完成的事业。在规划和管理的过程中,主管部分林立,责权利划分不清,职能相互交叉,多头管理现象严重,出现问题时互相扯皮的现象相当严重,损害了旅游形象,制约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6�1 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旅游目的和动机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原来单纯的观光浏览演化为增长知识、消遣娱乐、探险猎奇、考察研究等,旅游者也从原来的国内客人为主发展到国内国际齐头并进的局面,因而对对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6�1 旅游产品竞争能力不强。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许多资源具有开发价值。但是,贵州旅游资源的资源优势并不等于产品优势,也不等于市场优势。贵州旅游产品的打造、包装、宣传和推销的力度不够,导致贵州旅游的竞争能力不强,养在深闺无人知,最终不能实现资源到经济的转化。 �6�1 贵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第一、理顺旅游业管理体制。在旅游业的管理体制上,要做到“三权”分离,使景区的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分属不同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行业主管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讲,政府主导和行业主管是旅游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条例之一。所谓政府主导,指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对旅游业要正确定位,给旅游业发展予宽松的产业政策和较多的投入。在旅游业发展中作好宏观调控,把旅游管理的权力最大限度地放在旅游管理部门。旅游管理部门则应作好旅游发展的具体规划;协调好旅游行业内部的相互关系;加强对旅游产品的监督和管理力度,把好旅游质量关。 第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贵州比较具有市场竞争力是旅游资源是自然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来源于优美的生态环境。尤其是生态旅游的迅速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更高了。贵州是一个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泛的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旅游的环境容量较小,在大规模开发旅游的过程中,如果不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和管理,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接待人数不断增加,将引起生态环境质量的迅速退化,最终又限制着旅游的发展。因此,要保证贵州旅游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努力做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在旅游发展中打出“生态”牌,在生态环境上大做文章。 第三、提高旅游地居民的综合素质,营造和谐的旅游人文环境。从目前来看,旅游目的地总是在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这些地方一般都是相对比较贫穷落后的地方,当地的居民素质普遍偏低。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旅游者的目的、动机、兴趣爱好等都在发生着变化,旅游者更多的想要了解旅游地的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尤其是国际旅游的发展,旅游者与旅游地居民的交流将更为广泛。因此,客观上要求旅游地居民要具有较高的综合文化素质,才能适应现代旅游尤其是国际旅游的发展趋势。旅游主管部门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旅游地的居民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等进行培训,这也是提高旅游地竞争实力的一种有效措施。 每四、严把导游质量关,提高导游员综合素质。贵州有一批较有影响力的旅游资源,如黄果树瀑布、安顺龙宫、织金洞等,对发展入境旅游有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贵州的导游员乃至全国的导游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对旅游景点的相关科学知识背景了解不多,讲解时往往局限于一些表象的东西,比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景点的外观形象等。对于景区景点的一些内在的科学性的知识知之甚少,不能满足游客的求知需求。今后对导游员的录用考查要注重综合素质的考查。要大力培养能掌握多门语言的导游员,满足国际旅游迅速发展的需要。 第五、加强对贵州旅游资源的整体包装宣传,提升贵州旅游形象。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都很丰富,但长期以来,贵州旅游接待人数与周边省份如云南、广西、湖南等相比差距较大,许多国内国外游客往往经过贵州直达云南而很少在贵州停留。其中有一重要因素就是长期以来对贵州旅游的包装宣传不够,导致贵州的旅游形象较差,人们对贵州的了解不多,认识不深。要保证贵州旅游在今后的发展中稳步前进,政府必须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全方位、多层次地对贵州旅游进行包装宣传。要让国内国外的游客了解贵州的旅游资源优势和特点,知道贵州、向往贵州、走进贵州、怀念贵州。 第六、继续发展贵州交通事业,增加旅游景点的可进入性。良好的交通条件是旅游业得以大发展的前提条件。最近几年,贵州的旅游交通条件的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省会贵阳到各旅游景区的交通时间大大缩短。但是,现在的各种交通条件都主要是从贵阳到各旅游城市,而连接旅游城市与各景点的道路质量还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对吸引回头客非常不利。因此,旅游交通的发展也是未来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旅游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产业,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贵州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形成强大的合力,才能把贵州的旅游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使贵州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成为西部地区的真正的旅游大省。 参考文献: 《旅游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保继刚 楚义芳 彭华 编著 《贵州旅游地理》贵州科技出版社 杨龙 编著 《旅游管理综论》经济管理出版社 张广海 方百寿等 编著 《贵州旅游》 贵州民族出版社 廖善友 编著

340 评论

雪梨的天空shelly

从贵州旅游资源的分布、构成、景观质量及特征、开发程度、社会情况等来看,可将其概括为以下10个方面:  1、环境的多样性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的东斜坡地带,恰处于中国地势第二大梯级(西部高原山地)向第一大梯级(东部丘陵平原)的过渡部位。最高海拔2901米,最低148米,全省平均海拔1110米。  贵州位于世界上最大喀斯特区——华南喀斯特区的中心部位,是我国喀斯特最发育的省份之一。喀斯特地貌形态齐全,类型多样,几乎包括了除冰川喀斯特以外的所有类型。贵州在热量带上处于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的位置。由于地质、地貌和生物气候条件的复杂多样,使贵州的土壤类型也极为复杂,从而为生物资源的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条件。  2、景观的独特性  贵州许多地区地学景观都具有独特性,有的景观堪称世界自然奇观,构成旅游资源优势。瀑布群、溶洞群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分布集中,居全国之首。  贵州有世界上惟一的三叠纪奇观(世界上仅有瑞士圣乔治山有部分出露),在这里每走一步,跨越万年,天然造化,自然传承,拥有六项世界之最:全球最壮观的浅海次深海过渡带;全球最好的早三叠纪深水生物遗迹化石群;全球最早、最大的三叠纪管壳石生物礁;全球最完整的三叠纪孤立石灰岩台地——大贵州滩;全球最好的海生爬行类——海百合动物群;全球保存最系统最完好的三叠纪海陆变迁和浅海——次深海“拉锯战”。  贵州三叠纪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美学欣赏价值,具有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与世界地质公园的文化、科技含金量。  3、气候的宜人性  贵州气候总的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降雨适中,且多夜雨,多微风,没有绝大多数大陆性气候所特有的极端温度。  4、资源的丰富性  贵州山川秀美,其旅游资源结构复杂多样、丰富多彩。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既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及近现代革命历史文化遵义纪念馆,还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有多种奇异典型的地质现象、丰富的矿产矿床及动植物群落;有大量高峰绝壁、急流险滩和洞穴可供攀登、漂流探险;众多的高原湖泊为水上运动提供了优良的场所,还有数量和品种多样的矿泉供人闲逸疗养,形成贵州旅游资源组合的丰富多样性。全省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1000多处。  5、民族风情的多彩性  贵州的民族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丰富多样。全国56个少数民族,贵州有49个,其中世居的少数民族有17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85%。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节日、服饰、村舍建筑,构成了贵州旅游资源的一大特点和优势。  6、地域分布的广泛性  全省旅游资源分布极为广泛,除安顺、遵义、贵阳等地区旅游景观久负盛名之外,在黔西北、黔中、黔东北、黔西南、黔东南、黔南等广大地区旅游资源有大量分布,并且相对集中,构成景观集群。全省各市、州、地、县几乎都有风景名胜区、点,并各有特色。  7、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性  在全省,不同的地学景观与各异的动植物景观、气象景观和民族文化、少数民族风情组合,形成风格、特色不同的景区,各类景观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体现出极高的组合性。  8、同纬度上的原生态性  贵州省生物旅游景观极为丰富独特,不少动植物类型观赏价值极高,自然生态系统保存较好,成为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梵净山亚热带生态系统原始而典型,荔波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集旅游奇观、民族风情于一体,是喀斯特科普生态旅游胜地;而位于黔东南的民族生态旅游示范区,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主题,成为贵州一大民族原生态旅游景观。  9、开发潜力的巨大性  贵州省地处祖国西南内陆,旅游资源丰富,但绝大多数未加以开发利用。可利用和挖掘的潜力还很大。例如:雷公山、月亮山、九洞天、威宁草海、乌江画廊、世界三叠纪公园、惠水涟江天生桥群和惠水燕子洞等至今仍处于半开发状态,这些地方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旅游资源,景物神奇壮观,是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全省还有很多举世奇观尚未向广大旅游者展示其风姿,仍处于藏于深山人未知的状况;许多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旅游资源也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度开发,不断补充内涵,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充分挖掘出其潜力。  10、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主要基于以下几点:一是坡度,全省的平均坡度8度,15度以上的陡坡占全省总面积的6%;二是高度带,全省最高点2901米,最低点148米,平均海拔1110米;三是喀斯特,全省喀斯特比重为9%;四是河网密度,全省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不足500米,大大低于周边省份;五是山丘比重大,占到全省5%,山间平坝仅占5%,是全国惟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  总之,贵州是一处藏在深闺不为人识的桃源仙境。明朝宰相刘伯温独具慧眼,赋诗云:“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在400年前,大地理学家、洞穴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专为山水而来,为贵州山水留下了珠玑般的文字。贵州历史并没有留下诸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样的旅游文化品牌形象,但贵州以她实实在在的内涵,正被看好。以上信息参考 :贵州日报 > 经济·旅游 版(2008年7月21日)

200 评论

樱子2200

贵州旅游资源主要由名山、秀水、奇峰异洞等自然风光和文化遗址、古建筑、革命纪念地等名胜古迹构成。这些旅游景点因其特殊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呈现出多种特征:自然生态的奇特性、文化的原生性、民族历史的厚重性、红色旅游资源的显赫性、气候资源的独特性和宜人性。1)自然生态的奇特性贵州山川秀丽,瀑布景观遍及全省。除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关脚峡多级瀑布、淌水滩—高滩多级瀑布群、银链滩落水洞瀑布等,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广泛分布的岩溶地貌是构成贵州特色旅游资源的基础,岩溶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岩溶分布区,岩溶洞穴处处可见,奇山异石比比皆是。最为著名的溶洞有安顺的龙宫,它与天生洞、犀牛洞、观音洞、仙人洞等十多个各有特色的岩溶洞穴,构成了绮丽壮观的地下宫殿群。这些溶洞,岩溶发育良好,景致优美,不少洞穴厅堂宽大,内有地下河流湖泊,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科学价值。2)多种民族文化的原生性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省,是古代氐羌、苗瑶、百越、百濮四大族系的族群交汇处,居住在贵州的布依族、水族和仡佬族,人口均占国内本民族人口总数的95%以上。各民族在贵州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历史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与文物古迹。包括汉族在内的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风俗和生活习惯。仅从民族节日来看,除了汉族的传统节日之外,还有代代相传的各民族的民间史诗、传说和神话等等,万花纷呈,都显示出民族文化、传统风俗和习惯的奇光异彩。如贵阳苗族的“四月八”,册享布依族的“三月三”,兴义的“查白场”歌节,安顺的“七月半”地戏,侗族的“三月三”歌堂,布依族的“六月六”歌节,苗族的爬山节、龙船节,贵阳的二月苗家“跳场”,布依族的“赶表”等等。3)红色旅游资源的显赫性贵州的革命文物和遗址、会址,构成了不可多得的红色旅游资源,为开展红色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条件。老一辈革命家故居有荔波县的邓恩铭烈士故居、安顺市西秀区的王若飞烈士故居、铜仁市的周逸群烈士故居等。红军长征途径贵州,留下了不少遗迹,最著名的是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的“遵义会议”会址,另有位于遵义的毛泽东、周恩来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住处和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四渡赤水遗址等等,它们都是进行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贵州以长征文化为重点的红色旅游资源特点鲜明。一是知名度高,震撼力强,“红色品牌”突出,有市场号召力;二是传奇性、趣味性、参与性强,便于打造受市场欢迎的旅游产品;三是与贵州绿色生态、少数民族文化等旅游资源分布相伴生,便于整合集中开发,建设成为复合型旅游产品;四是分布面广、带动性强,可以形成全面发展格局,扩大受益面;五是作为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地,贵州以长征文化为重点的红色旅游具有特殊的市场宣传效果。4)气候资源的独特性和宜人性随着贵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贵州的气候优势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贵阳市已荣获“中华避暑之都”的称号。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斜坡,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属亚热带温湿气候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丰沛的降雨优势。其气候特征可概括为:立体气候明显,气候温暖湿润,无霜期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素有“金不换气候”的美誉,省会城市贵阳则有中国“第二春城”之称。冷热适度的“天然空调”气温,是贵州发展旅游业的重要环境条件,也是贵州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5)旅游商品包括工艺美术品、名优土特产品及各种名菜小吃等。工艺美术品如 贵州的安顺蜡染、玉屏箫笛、大方漆器、布依地毯、贵州芦笙、苗族刺绣、挑花,名药材(贵州天麻、杜仲、黔党参)、名特产(贵州威宁火腿、独山盐酸菜、绥阳空心面、竹荪、香菇、木耳和毕节麻核桃等,木耳、银耳、冬笋等等)、名水果(贵州刺梨、猕猴桃、夏橙,等)、名菜小吃(如贵州肠旺面、恋爱豆腐果、花江狗肉、遵义羊肉粉等等)。贵州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雄浑秀丽的自然景观、高大奇绝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异彩纷呈的人文景观、色彩缤纷的民俗风情,使贵州旅游资源具有兼容性、多样性、独特性,其旅游资源结构具有复杂多样性、景观的独特性、气候的宜人性、资源的丰富性、民族风情的多彩性、地域分布的广泛性、自然人文的融合性、同纬度上的原生态性。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既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及近现代革命历史文化遵义纪念馆;也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还有多种奇异典型的地质现象、丰富的矿产矿床及动植物群落;有大量高峰绝壁、急流险滩和洞穴可供攀登、漂流探险,从而形成贵州旅游资源组合的丰富多彩性。

135 评论

小虫超人HC

必须有优势,你可以在网上买一本《贵州省情》看看,我原来有一本,学校发的,毕业了就消失了

207 评论

相关问答

  • 贵州省自然旅游资源的论文

    我会

    张先生899547 7人参与回答 2024-06-29
  • 贵州的旅游资源论文

    贵州省本身就是旅游大身,因地理环境决定了贵州以山、水、石、林为主线的旅游环境,而红军长征更是为贵州旅游增添了不少旅游圣地。古镇、红色旅游、自然融洞、瀑布景观、民

    水水香蓝草 5人参与回答 2024-06-27
  • 贵州的旅游资源论文范文

    保护旅游资源其实就是相当于保护生态环境嘛,因为中国和这个地球都是需要保护的。

    bluefiresky0 7人参与回答 2024-06-27
  • 贵州的旅游资源论文题目

    6

    zhangzhangdd 2人参与回答 2024-06-27
  • 论贵州的特色旅游资源论文

    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从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

    豆丫丫星 5人参与回答 2024-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