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71

小苹果花苑
首页 > 论文问答 > 农业现代化期刊点评怎么写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iamjiaying

已采纳
阅读一篇文章,我们常常看到老师们都习惯给文章写点评,有时老师也组织学生对同学的习作进行互动点评。这时,你是否感到很茫然,不知如何下笔呢?为此,老师就指导你如何给文章写评语,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们点评文章,主要看文章的结构是否完整,语言是否优美,内容是否充实,想象是否丰富,立意是否深刻,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四点:      一、牢记三大文体的一些常见术语      常见的三大文体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记叙文,我们要看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是否交代清楚,故事情节是否完整,是否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起到了什么作用。事件与事件的衔接和过渡是否自然,详略是否恰当。广义的记叙文还包括散文和小说,谈到散文,我们就要想到散文的形散而神聚,散文中的排比铺陈,散文的象征等技巧。谈到小说,我们要分析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人物的描写(与记叙文同);环境既包括社会环境,又包括自然环境;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小小说,还要注意其结尾往往是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从顺序安排来看,有顺序、倒叙、插叙和平叙。   下面我们来说说议论文,第一要看它的三要素:论点是否鲜明,观点是否正确;论点是开门见山还是在文中或文末;论据用的理论论据还是事实论据,还要看它是否新颖,是否贴近时代等选择论据;论证方法多种多样,有立论、驳论和正反论证等。还要看论证结构是否严密等。在议论文中,我们还要看论据是否为论点服务等。   再看说明文。说明文有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之分。事物说明文,其目的是向读者介绍清楚事物的结构和生活习性。事理说明文要在文中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发展等。从写作顺序来看,事理说明文是逻辑顺序,事物说明文是时间、空间和程序顺序。   以上就是我们必须了解的三大文体的一些信息。要想点评到位,必须了解这些基本信息,记住一些术语,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二、必须了解文章评判的标准      作文评判的标准包括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基础等级包括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内容包括题意、中心、内容和感情;表达包括文体、结构、文字和书写;发展等级包括深刻、丰富、有文采和有创意。作文的评分标准共12项,每项又包括四个等级。对这12项四个等级的术语,我们必须了然于心。因为这是我们给作文下评语的依据。      三、必须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点评      点评文章,切忌抛开原文,空洞抽象地说教,那些不着边际的评析是毫无意义的,这是我们给文章写点评的大忌。如2006年黑龙江高考满分作文《“清茶”、“快餐”两相宜》,如果我们将评语写成:“运用修辞手法,语言优美,气势宏大,底蕴深厚,是一篇考场优秀习作。”这就是无效点评,因为读者读后根本不清楚文章好在哪里?所以我们还应该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写点评。如将评语写成:“这篇考场作文很好地理解了作文题中所给的材料,那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读书方式在变。作者能紧紧抓住这个中心话题展开论述,形象地将‘读书’比喻为‘品茶’,生动又贴切,让我们仿佛看到:午后,一杯清茶,一卷泛黄的古书,一个陶醉其中的读者。好不惬意!读书中,人的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作者将网上阅读称作‘读网’,来与‘读书’相对应,恰到好处!作者又将‘读网’比作吃‘快餐’,让我们联想到‘麦当劳’里火爆的生意。那里是年轻人的乐园。是的,‘读网’,大部分不就是年轻人吗?营养学家一再呼吁,说它没有什么营养,但你能否认它不能充饥吗?这就是‘读网’。真是够丰富的想象!令人叫绝。文章多处运用排比和引用等修辞方法,文章气势宏大、底蕴丰富,给人很强的感染力。”这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写点评,使文章的优缺点具体化,给人学习提供了具体的意见,使点评显示出其价值来。   总之,我们应该结合原文的具体内容进行点评,使点评言之有文。      四、点评时应有所侧重点      点评文章,万不可面面俱到,而应该选择自己要评析的侧重点进行,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那样就不能凸现文章的特色。我们或从文章的思想,或从文章的语言表达或从文章的创新角度等入手,选择文章最具特色的亮点进行,使点评能抓住文章的特点,避免避重就轻。   综上所述,掌握了以上四点,我们就可以给文章写点评了。
98 评论

liuruojing

1 从农业生态经济观点看我国农村人口问题 《社会学通讯》1983年第3期2 粮食生产专业户和多种经营专业户要并行发展 《农业经济问题》1983年第4期3 农业生态经济与农村人口战略 《人口研究》1983年第6期4 农业规模经济初探 《经济研究》1984年第8期5 控制人口与生态平衡 《农村辩证法》1984年第1期6 社会主义农产品价值决定和价格形成 《农业经济论丛》1985年第6期7 农村工业化必须与农业集约化同步发展 《农业经济问题》1985年第8期8 对我国粮食问题的重新思考 《农村经济丛刊》1986年第4期9 一条通向共同富裕的捷径――兼论“温州模式”的分配方式 《经济研究》1986年第8期10 变革中的温州农业 《农村信息报》1986年8月2日11 对温州模式的重新思考 《浙江经济》1986年第8期12 对我国粮食问题的重新认识 《农业经济问题》1986年第10期13 浙江创汇农业问题及对策 《浙江经济》1986年第13期14 对农村合作制的重新认识 《浙江农业经济》1987年第1期15 发展创汇农业的几点对策  《福建论坛》1987年第2期16 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浙江经济》1987年第2期17 八年农村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浙江经济》1987年第10期18 推进农村合作制的对策思路 《合作经济研究》1988年第1期19 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 《浙江经济》1988年第4期20 浙江省沿海地区发展创汇农业的调查与思考 《合作经济研究》1988年第4期21 我省外向型农业工程建设的基本思路 《浙江经济》1988年第4期22 推进农村合作制的对策思路 《浙江经济研究》1988年第5期23 建设高产高效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 《探索杂志》1988年第6期24 浅论现阶段我国食品供给与农业投入的双重短缺 《中国农村经济》1988年第8期25 浙江省建立农业发展基金的调查与思考 《求是》1988年第12期26 温州农村改革十年的回顾与展望 《乡镇经济研究》1989年第1期27 农村民营商品经济新体制的成长――对10年农村改革的系统思考  《合作经济研究》1989年第2期28 如何认识农村形势  《学习与思考》1989年第2期29 对乡镇企业――小城镇道路的历史评判 《农业经济问题》1989年第3期30 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民市民化 《经济研究》1989年第3期31 振兴农业的一条新路子――我省民营农业企业崛起的调查与思考 《学习与思考》1989年第5期32 老区经济开发的主攻方向 《浙江经济研究》1989年第8期33 浙江省民营农业企业崛起的原因与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经济》1989年第7期34 稳定、完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制 《学习与思考》1990年第2期35 海洋渔业经营体制调查与思考 《浙江经济》1990年第5期36 我省科技兴农战略目标选择探讨 《浙江经济》1990年第6期37 依靠科技进步 建设高产出农业――兼论中国农业的根本出路  《中国农村经济》1990年第7期38 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农产品流通体制途径和对策 《农村经济文稿》1991年第5期39 浙江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的对策研究 《农业现代化研究》1991年第12期40 浙江农业工程发展现状和规划设想 《农业工程学报》1991年第6期4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民股份合作企业初探 《中国农村经济》1991年第9期42 农民跨国大行动 《农村经济导刊》1993年第1期43 “户口大拍卖”狂潮之迷 《农村经济导刊》1993年第2期44 “下海”交响曲 《农村经济导刊》1993年第3期45 农业,你又怎么啦?(上篇) 《农村经济导刊》1993年第5期46 农村经济学科的新任务新课题 《浙江社会科学》1993年第6期47 农业实现产量、品种、质量、效益同上新台阶的探讨 《中国农村经济》1993年第6期48 私营经济隐形现象透视 《农村经济导刊》1993年第8期49 农民胜利大迁移 《农村经济导刊》1993年第11期50 积极推行股份合作制培育农村经济新机制 《理论学习》1993年第11期51 欲说粮价好困惑 《农村经济导刊》1994年第3期52 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结构大调整――兼论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战略转变 《浙江社会科学》1994年第3期53 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前景预测和战略选择 《中国农村经济》1994年第3期54 传统农业向现代市场农业的移位 《农村经济导刊》1994年第5期55 今日谁当领头雁――对当今乡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思考 《农村经济导刊》1994年第7期56 以温饱向小康社会的跃迁 《农村经济导刊》1994年增刊57 突破农村第三产业瓶颈制制约的对策 《农村经济导刊》1995年第1期58 稳粮:热点 重点 难点 《农村经济导刊》1995年第2期59 突破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瓶颈”的研究  《农业经济问题》1995年第3期60 股份合作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浙江学刊》1995年第5期61 农村集体经济再创辉煌的必由之路――对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综合改革的思考  《农村经济导刊》1995年第6期62 农业,你又怎么啦?(上篇) 《农村经济导刊》1995年第5期63 农业,你又怎么啦?(下篇) 《农村经济导刊》1995年第7期64 再创农村集体经济新辉煌的战略举措 《农民日报》1995年9月13日65 日本农业考察报告 《农村经济导刊》1995年第12期66 民间借贷利弊谈 《学习与思考》1996年第3期67 建立发达农业的必由之路――兼论农业集约化、产业化战略 《农村经济导刊》1996年第4期68 探索跨世纪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农村经济导刊》1996年第5期69 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与慈溪农业发展战略 《农村经济导刊》1996年第10期70 乡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研究 《浙江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71 建立发达农业的必由之路 《农村经济导刊》1997年第3期72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浙江经济报》1997年4月7日73 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名牌战略 《农村经济导刊》1997年第5期74 造就跨世纪的人才 《中国农村》1997年第5期75 农产品也要创名牌 《浙江日报》1997年6月17日76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农村经济导刊》1997年第6期77 农产品名牌战略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1998年第3期78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若干问题 《浙江经济》1998年第8期79 从乡土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历史跨越 《浙江经济》1998年第10期80 积极探索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新路子 《浙江经济》1998年11月81 农业跨世纪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创新 《农业合作经济经营管理》1998年第12期82 沿海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农村改革与发展》1999年4月83 以改革促发展的成功探索——浙江乡镇企业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求是》1999年第5期84 率先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农村工作通讯》1999年第10期85 城市化在要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步推进 《浙江日报》1999年10月26日86 “新农村运动”应扩充内涵,择优启动 《中国农村》2000年第2期87 西部大开发接轨东部大市场——对新世纪中国东西部合作开发的战略思考 《求是》2000年第5期88 选准对策 未雨绸缪 《改革日报》2000年第5期89 以“三个代表”为指针,努力实现农村现代化 《上海农村经济》2000年第10期90 关于农村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几点意见 《浙江社会科学》1986年第2期91 用“三个代表”思想解决“三农”问题 《中国城郊经济》2001年第5期9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合作制 《论苑集萃》杭州大学出版社93 弘扬浙江精神,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94 对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践的理论思考 中国农业出版社《迈向21世纪的中国农业》95 浙江从乡土经济向市场经济历史跨越 河北科技出版社《中国农村改革20年》96 浙江农村城市化道路研究报告 河北人民出版社《失衡的中国》97 建立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农产品流通体制的现实途径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中国九十年代农村问题》98 从浙江看农业现代化 中国农业出版社《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99 浙江农村向市场经济跨越 浙江人民出版社《历史的转折伟大的实践》100 以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为基础推进全省现代化 浙江人民出版社《纪念新中国五十周年文集》

150 评论

唐小七7

如何点评他人的文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1、看标题: 标题如同文章的“彩头”,能迅速抓住读者的欲望,让人产生立睹为快的兴趣;2、看首尾:开头要精简,有新颖性,能瞬间抓住读者眼球。结尾不要太仓促,首尾要圆和,要做主题升华;3、看内容:是否围绕主题展开,内容有没写偏,前后是否连贯;4、从表达方式看:详略是否得当,细节是否过于琐碎,重要的细节有没有铺开。我们要把重要的内容详细写,不重要的简单写或一笔带过;5、段落层次是否分明,段与段之间衔接是否自然;6、有无错别字。从侧面体现写作者对于写作认真严谨的态度;7、标点符号是否运用得当。标点符号是文学语言的组成部分,写作者一定要注意正确运用。很多人喜欢“一逗到底”,给人说话不换气的感觉。不同类型文章有各自的特点,点评技巧不一样:1、哲理类文章,贵在新颖与独特。观点要明确,表达清晰有条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不能干巴巴讲一堆大家都知道的道理。2、散文要“形散神聚”,打开思维扩散,但切记面面俱到,收不住。散文的遣词造句不要过于花哨,朴实无华的文字更能打动人心。3、故事类的文章,要“以小见大”。选材必须是生活中的一件具有典型意义的小事件。虽是小事但必须蕴含深刻的意义,让人读了有所启发。4、小说类,情节必须跌宕起伏。人物性格刻画形象生动,具有鲜活感,心理活动描写细致,否则无法吸引人。不存在完美的文章。哪怕大作家的文章都要经过反复修改,更何况我们普通写作者。我们点评他人的文章实质上是在剖析自己。不能只说优点,更要“狠心”点,对别人“仁慈”就是对自己不“严厉”。学会直言不讳,才能帮助他人快速成长,让自己更快提升。

310 评论

a宝贝洁洁

根据杂志的内容进行相关点评,合理即可。 杂志(Magazine),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它根据一定的编辑方针,将众多作者的作品汇集成册出版,定期出版的,又称期刊。“杂志”的形成来源于罢工、罢课或战争中的宣传小册子。这种类似于注重时效的报纸的手册,兼顾了更加详尽的评论,一种新的媒体也就因这样特殊的原因而产生了。最早出版的一本杂志是于1665年1月在阿姆斯特丹由法国人萨罗出版的《学者杂志》。我国最早的中医杂志——《吴医汇讲》,创刊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停刊于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前后历时10年,共刊出11卷,每卷均合订为一本,是类似年刊性质的中医杂志。它的稿件是当时江南一带的名医所供给的,故名《吴医汇讲》。任何一种杂志以自己的“ISS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进行出版。

183 评论

花小卷2010

今天这个题目,如果由一个研究比我做得更好的人来讲可能更有好处。但是现在来讲这样题目的人太少了,所以我愿意来把一些不是很成熟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也非常感谢大家来听我的讲座。我今天讲座的题目是《现实·理论·证据》,这三个词摆放的位置基本上概括了今天晚上所有要讲的东西。如果你们听完之后明白了我为什么这样摆放三个词的位置,我想你们就听明白我所讲的意思了。我这样安排今天要说的内容:首先简单讲一下关于如何做研究;然后具体讲写论文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穿插一些例子。 一、如何做研究选 题(topic) ▶做研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是选题。我们首先要区分选题和问题的差异。经常会有学生来问我怎样做一个研究,我就问他想要研究什么问题?同学就会列出一些关键词,比如教育、农业等等。这些关键词严格说来不是你要研究的问题。关键词只是你研究的话题(topic),距离你研究的具体问题(question)还非常远。走完了topic到question的距离,你才迈出了研究的第一步,可以真正地开始一项研究了。选题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你对什么感兴趣。如果对一个问题不感兴趣,你很难做出出色的研究。曾有一个硕士生跟我说,“陆老师,您有很多想法,随便给我一个我来做。”我对他说,我没有办法帮你,在你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之前,你是做不好的。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对某些问题感兴趣。有的时候你会有这样的体验,看到一篇文章时有激动的感觉,有时则不会,这就是兴趣的差别。一个人的兴趣与他的积累、阅读和个人经历都有关系。 来的路上王永钦老师跟我讲了一句话,我非常赞同:“大爱才能有大智慧。”怎么理解这句话?你在做一项研究的时候,一定要去论证自己的研究是重要的。怎么去论证研究的问题的重要性?就是这个问题的研究能改进人类社会、能为人类带来福利。接着问下去,这样的问题从何而来?那就要看我们能不能超越个人的喜乐、得失去关注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这就是兴趣的来源。一个好的经济学家应该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好的研究的起点是好的问题,这是成功的一大半。从这个意义上讲,做人和做学问是一致的。如果你不去关注对社会大众重要的问题,你十有八九做不成出色的学问;如果每天都想着争名夺利,就做不成出色的研究,因为你关注的问题对大多数人不重要。 第二,你要对这个问题有所理解,去选取你觉得重要的方面。数学不能告诉你什么是重要的,什么重要取决于你自己的理解。确定研究的方向后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关注更小的方面。比如在涉及三农问题的方方面面里,如果你觉得土地问题是最关键的,你已经往前走了一步。再接下来,你又认为关注“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后,怎样使他们失去土地而获得社会保障”是重要的研究课题。如果你从三农问题出发,缩小到土地问题,再缩小到“如何用土地换保障”的时候,你已经从topic过渡到question了。 我举这个例子是特别想说明,中国的很多问题是现有的经济学理论无法告诉你的。比如,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居民失去土地,这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国家都有社会保障体制的背景下发生的。所以中国不可能像西方的圈地运动一样,圈走农民的土地,把农民往城里赶就不管了。从国家的现代化和政治文明来讲,都不可能这样做了。这就牵涉到“土地换社会保障”的问题。那么土地如何作价?农民拥有的土地权力是什么权力?价格制定好后,多少钱是现金支付,多少钱放到社会保障体系里?现成的经济学理论没有告诉我们。美国和西欧在历史上走过这个阶段时,这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是社会、政治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新的理论去思考中国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过程。第三,你关心的问题为什么重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理论上的重要和实践上的重要。最好的研究是两者兼有。我不能排除有些杰出的文章,是在理论上重要而实践上不重要,或者实践上重要但理论上不重要的研究,特别是经济学里那些在方法论上有开创性工作的研究,往往有学术和理论的价值,而没有直接的社会实践意义。 以上三方面,在你做一个研究或写一篇论文时需要一一加以说明。我们很多同学把做研究理解为构建一个数学或计量模型,非常不重视“写”。你把数学的工作完成了,计量工作完成了,我要提醒你,可能你的研究工作只完成了百分之三十,至多百分之三十。因为你还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重要。 现在的社会科学分工,特别是经济学的分工,是非常非常细的。所以你拿到一百篇文章你可能对九十九篇的内容根本不了解,那么这剩下的九十九篇你看哪些呢?我们在平时看文章时先看摘要,它会告诉你他研究了些什么东西,做出了什么贡献,然后再看引言(introduction),比较详细地回答前面的问题。最后看结论,看这个研究得到什么有创见的内容。最后才看文章的主体部分,理论和实证的模型。如果你的摘要和引言写得不好,别人看到五百字的时候,就不看你的文章了。如果你不重视这些,你的研究可能就产生不了它应该有的社会价值,所以一定要重视,甚至可能需要70%的时间来写引言。

231 评论

相关问答

  • 农业现代化期刊点评怎么写

    今天这个题目,如果由一个研究比我做得更好的人来讲可能更有好处。但是现在来讲这样题目的人太少了,所以我愿意来把一些不是很成熟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也非常感谢大家来听我

    大馄饨小馄饨 4人参与回答 2024-06-29
  • 现代化农业期刊点评稿怎么写

    《现代化农业》杂志是由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主办的综合性农业技术期刊,包括农业、农机、畜牧、种子、林业、水利及农产品产后处理。,大,。

    天使宝贝的 2人参与回答 2024-06-29
  • 现代化农业期刊点评模板怎么写

    应从以下三个时间段来实施: 一、学前评价,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不一定要学了才有评价的依据,他们在进入学习过程之前的表现也可以作为学前评价的标准。课前评价的主

    小宇宙可劲儿造 5人参与回答 2024-06-30
  • 农业现代化研究期刊点评怎么写

    农业现代化研究期刊是中文核心。核心期刊, JST , CSCD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

    亲亲E宝贝 2人参与回答 2024-06-27
  • 农业现代化研究期刊点评稿怎么写

    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以内,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最好并译成英文。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

    123老吃客 3人参与回答 2024-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