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19

独孤道兵
首页 > 论文问答 > 五邑文化论文题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葛装饰

已采纳
根据201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市级研究中心2个,校级研究中心3个,校级研究院1个,省级调查中心1个,省级研究平台1个。市级研究中心2个:江门市建筑工程勘察与质量监测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门市企业管理研究中心。校级研究中心3个:五邑大学体质健康研究中心,五邑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中心,五邑地方文献与当代文化研究中心。校级研究院1个:五邑大学经济管理研究院。省级调查中心1个:珠三角洲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省级产学研究平台1个:产学研平台。 2006年到2010年,学校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900多篇,被SCI、EI、SITP收录300篇,出版专著和教材等80多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项目80项,横向合作研究项目300项,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6项,通过省级鉴定项目7项。截止到2006年2月,学校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近2000篇,出版专著和教材等100多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多项,省部级研究项目60多项,横向合作研究项目200多项。 图书馆截止到2012年,学校图书馆有馆藏文献6多万册,其中中文图书6万多册,期刊合订本2万多册,外文图书8万多册;中西文纸质期刊总量3900多种,年订阅中外文期刊、报纸1300多种;并拥有电子图书5万册。在网络资源方面,购买了29个中外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国研网,北大法宝、EBSCO、SPRINGER等),拥有自建数据库3个(英语语音学习数据库、华人华侨数据库、随书光盘数据库)。 学术期刊五邑大学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版辟有“五邑侨乡文化研究”、“南粤名人研究”、“粤史钩沉”、“珠三角发展研究”等特色栏目及“理论纵横”、“文学艺术”、“经济与信息”、“语言探究与教学”等综合性栏目。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及其“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评优活动组织委员会”《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五邑大学自然科学版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及其“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评优活动组织委员会”《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94 评论

工长360姜文芳

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应用、涂料与胶粘剂、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参加及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广东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江门市科技攻关及企业委托横向课题等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多项研究成果已在有关企业中应用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先后给本科生、研究生讲授过《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高聚物结构与性能》、《涂料与胶粘剂》、《精细化工概论》、《化工专业英语》等课程,指导过多届学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 2000年荣获广东省优秀教师(南粤教坛新秀)称号。多次荣获五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五邑大学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奖励;指导五邑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系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先后获得广东赛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华南地区首届化工创业设计大赛获铜奖。

353 评论

多儿的妈咪

五邑人出洋史可追溯到唐代,唐僖宗乾符六年(公元879),已有新会人随阿拉伯商人往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自此之后,一批又一批的五邑人陆续飘洋过海到海外谋生。江门市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同潮汕和闽南地区并称为全国三大侨乡。据最新的侨情调查统计,江门五邑旅居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300万多人,遍布全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大多数分布在北美洲和中美洲,侨胞在海外繁衍生息,为居住国的繁荣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当中涌现出一大批如加拿大总督伍冰志、美国华盛顿州州长骆家辉等优秀的政治家、外交家、企业家、科学家。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素有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他们修建了学校、医院、敬老院、托儿所、幼儿园、影剧院、图书馆、桥梁、公路、自来水工程、侨联大厦等一大批公益事业。还设立助学、敬老等基金。他们造福乡里,对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近年,五邑地区电商行业发展迅猛,落地阿里巴巴1688·江门产业带、阿里巴巴1688进口货源·江门站两大电商项目,迅猛带动当地企业升级,大力推动电商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增强外商回来投资的信心。江门五邑侨乡成了华侨和外商投资的一片热土。至今,来江门五邑侨乡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25个,其中居前的是香港、澳门、台湾、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法国等,涉及的行业达20多个,产品上千种,主要行业有纺织、化工、机械、电子、通讯设备、塑料及制品、建材、皮革及制品,食品、木器、农业、建筑、交通运输、房地产、饮食、旅游等行业。侨商与外商联合来江门五邑投资增多,产生了连锁效应。一批大财团、大企业、大商社、跨国公司陆续到五邑投资,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3家在江门落户,侨属企业已成为侨乡经济建设中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江门是一个对外交往较多的城市,它和包括美国河滨市在内等多个国家的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每年接待一大批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日本、印尼、澳大利亚、西班牙等世界各地的游客。江门五邑还是一个窗口,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从这里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广大的海外华侨华人也将世界各地优秀的文化、先进的科技带回中国,架筑起中国和外国的友谊之桥、经贸之桥、科技之桥,为中国和居住国的发展,为全世界的和平做出了宏伟的贡献。 新会陈皮、人工虫草、桔普茶、陈皮普洱茶、桑果红酒、恩州奇石茶具、剑花、葵扇、白菜干、广合麻油腐乳、牛大力外海面、开平火蒜、台山虾酱、开平腐乳、荷塘头菜、古劳面豉、陈皮饼 1 起源粤剧是什么时候在这块土地上“安营扎寨”的?到底是100多年前,还是近400年前?没有人能给出明确的答案。几位热心的老戏迷不约而同指点迷津:新会东关路留下五邑唯一的明代石戏台。穿过两条车水马龙的马路,我们来到会城东关路的石戏台,顿时眼前一亮。高高的戏台坐落在民居前,古色古香的屏风刻画着各式各样的戏曲人物,宽敞的“群英台”分“出将”、“入相”两道门,不用细看,这是一个最典型的戏台。石戏台前立下石碑:石戏台建于明代,清代重修,1995年被列入新会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屈指一算,石戏台迄今有400多年。新会地方博物馆副馆长林文斌告诉记者,石戏台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400多年前,这里是会城的中心位置。根据明万历《新会县志》卷二“风俗”条记:“昔云城中尚杂剧,今而乡则盛矣。到明朝,戏剧演出不分上中下户……””杂剧“是金元时期盛行于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的戏曲艺术形式,也是我国最早最成熟的戏曲艺术形态。新会地方文史学家林福杰结合地方史志说,石戏台是关帝庙的附属物(石戏台对面是关帝庙,已被拆),每年“关帝诞”都举办庆贺盛会,往往一连几天请戏班来演戏。由此,用于戏剧表演的石戏台,早在明代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那么,在这个石戏台演出的杂剧是否已包括粤剧?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五邑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日星否定这一说法,“粤剧是清代中叶以后兴起的众多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追溯粤剧的起源,当以开平籍名伶邝新华为粤剧的开山之师,他在广州成立了首个粤剧会馆——八和会馆,标志着广府戏的崛起。接着,辛亥革命时期,‘志士班’告别用‘戏棚官话’演唱的历史,开始了用广州方言演唱,进入粤味浓烈的真正的粤剧时代。然而,很多官方说法则认为,粤剧有300—400年历史。2009年,在粤剧成为世界“非物质遗产项目”后,广州市文化局社会文化处负责人黄斌,在2009年粤剧成功摘取广东首个世界“非物质遗产项目”后,接受记者采访指出:“有近400年历史的粤剧有9大流派……”不管答案是100多年,还是近400年,我们无法去否定的是,粤剧具有一种魔力,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五邑地区,植根在一部分人的生活中。2 崛起一幕幕历史烟云已经过去,留下了一个谜一样的话题:为什么五邑人能在粤剧舞台上独树一帜?因为是珍贵的文物,石戏台只有在节假日才能进场演唱。很显然,往日喧哗早已随风而去,站在金碧辉煌的屏风下,四周如此平静,耳畔回响起那悠扬的粤韵,绵绵不绝,由近及远。遥想100年前,广东的戏曲正酝酿着一场破冰之局,领头人正是开平水口镇泮村人邝新华。史书记载,清代同治年间,因李文茂率伶人响应太平天国起义,粤剧正处于长达10多年的禁足。伶人为了生存,正寻找突围之路。同治七年,两广总督瑞麟为其母大局祝寿,广东班武生邝新华和花旦勾鼻章以一部《太白和番》大戏大受嘉宾赞赏,邝新华和勾鼻章借机向瑞麟提出解禁之请,经瑞麟向朝廷奏请,获得准许。邝新华振臂一呼,伶人纷纷响应,几年后,粤剧会馆——八和会馆,在广州成立。辛亥革命后,粤剧逐步走向鼎盛发展时期。五邑各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落成。根据《五邑戏曲概览》一书介绍,公元1911—1925年,五邑各地全年演出不断,1913年,江门建起专演粤剧的大同戏院,会城建起普庆戏院,台山阮氏华侨,在端芬镇建起大同戏院,在斗山建起联华戏院。开平的赤坎、三埠先后建起七八间戏院,这些戏院,成为省港名班的演出场所。丰富的戏剧土壤和舞台,造就了一批批伶人。继邝新华后,五邑名伶粤剧名宿陈非侬(外海)、20世纪30年代粤剧“四大名旦”谭兰卿(新会双水)、粤剧“四大名丑”廖怀侠(荷塘)、叶弗弱(台山),唱响舞台,成为名角。恩平籍芳艳芬独创“芳腔”,在粤剧界备受推崇,风头一时。省内大小戏班里的文武生、乐手、花旦,来自五邑地区的更是难以统计。由清至民国初年,“每一戏班都少不了四邑人”、“没有四邑人就不成戏班”的定律为粤剧戏行内所公认。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出自梨园世家,开平籍红线女演过近百出粤剧,拍过90多部电影,成功地塑造了古今中外各类妇女的艺术形象。她独创“红腔”,唱红半个世纪,成为蜚声中外的粤剧泰斗。一幕幕历史烟云过去,留下一个谜一样的话题:为什么五邑人能在粤剧舞台上独树一帜?对此,李日星认为,一方面,五邑地区曲艺文化底蕴深厚。粤剧使用广州话演唱以后,将大量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粤曲如木鱼、龙舟、粤讴、南音等吸收到粤剧里来,使粤剧真正成为充满南粤文化气息的粤语粤韵的地方大戏。此后,粤剧中的精美唱段在流传过程中又从粤剧中独立出来,为群众广为传唱,私伙局由此而兴,蔚然成风。另一方面,在过去,五邑地区生存条件恶劣,生活艰难,在当时,以艺谋生,唱戏为业,算是一个向阳出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江门剧协副主席司徒沛告诉记者,五邑人思想开放包容,有着开拓进取的精神,对本身具有开放兼容的粤剧这种戏曲,非常容易接受;与此同时,五邑是水乡,民歌、曲艺群众基础雄厚,自古用“红船”作为交通工具在各地巡回演出。两位专家不约而同提到同一个原因——曲艺文化底蕴深厚。2002年,台山、开平和新会,被中国曲协授予“中国曲艺之乡”。3 走向如果剧团继续锐减,一代观众老去,将来,粤剧会消失吗?入夜,华灯初上,石戏台陷入了沉寂,但城市各地的广场上却热闹起来。五邑各地的粤剧、曲艺团体正投身于各大社区的创文演出。五邑最大的粤剧团——江门粤剧团连续几天进社区演出,所到之处,皆被围得水泄不通。国家一级演员,江门粤剧当家花旦余阳丽显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场面,台上处变不惊,一腔一调、一招一式、句句传情。一曲既终,余音袅袅。面对场外人山人海的观众,余阳丽并不认为现在的粤剧市场回到从前。“看热闹,看过瘾的,有很多人,但真正愿意为此掏钱进场看戏的,没有多少人。昔日一票难求的市场已经一去不复返,粤剧已遭到各方面的冲击,市场的路子越来越窄。多年来,我们剧团主要是靠一些大老板请我们去做戏来维持,很苦也很难。有时跑跑港澳、珠三角其他城市才能撑下去。”一个不争的数据足可以证明余阳丽的担忧:根据江门市曲协提供的数字,解放后到现在,五邑地区专业粤剧团先后出现70多个,业余剧团曾有120多个,目前在市场上活动的剧团锐减成10多个。如果剧团继续锐减,一代观众老去,将来,粤剧会消失吗?“不会。粤剧是广府民系所创造粤方言戏曲 艺术,只要粤语存在,粤剧就不会消失。不过,随着现代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它将与影视、网络越来越紧密地结合起来,编剧、表演、传播的形式都可能发生变化,或许新的粤剧艺术形式也会应运而生。”李日星说。“不会消失,中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老人的身体结构特点显示,他们喜欢节奏慢的音乐,粤剧是人心底最柔软的文化。”做戏40年,新会粤剧团副团长李天龙说。往事如烟,随着时代的变迁,褪下华美外衣的“粤剧”,像夜色一样,渐变沉寂。然而,江门五邑各地的私伙局却不甘寂寞,遍地开花,多达200多个。第二天清晨,我们上班路过的公园一角,依然又听到那牵动人心的小曲,整个城市恢复一天的色彩。是的,一批又一批的五邑人正延续着对粤剧的热爱,粤剧将继续滋养着这片名伶辈出的热土。

200 评论

相关问答

  • 五邑文化论文题目

    122

    宝妮Angela 3人参与回答 2024-06-29
  • 五邑文化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格式在学校的官网就可以查到的,直接登录学校官网找到教务系统,在教务系统里就可以查找相应的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小小小小野 4人参与回答 2024-06-28
  • 五邑文化论文

    五邑人出洋史可追溯到唐代,唐僖宗乾符六年(公元879),已有新会人随阿拉伯商人往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自此之后,一批又一批的五邑人陆续飘洋过海到海外谋生。江门市是

    一吉一吉 6人参与回答 2024-07-01
  • 五邑文化论文范文

    大学毕业论文格式就是这个格式 基本上跟我们平常写作文的格式一样

    snowmemory098 5人参与回答 2024-07-01
  • 五邑演艺文化论文

    五邑大学毕业论文,当然严格。只有努力付出过,才会有收获。

    喵星的哚朵 3人参与回答 2024-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