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90

我最牛牛
首页 > 论文问答 > 资源与人居环境杂志版面费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爱我家2小宝

已采纳
l 将城市人居环境在地域层次上划分为近接居住环境(微观城市人居环境)、社区环境(中观城市人居环境)和城市环境(宏观城市人居环境)。其中以住宅为核心的近接居住环境又分为两个部分:住宅和邻里环境;社区环境为居民社会活动的主要环境,其地域范围相当于一个居住区;城市环境相当于整个城市系统环境。在地域层次划分的基础上,以城市人居环境的住宅、邻里、社区绿化、社区空间、社区服务、风景名胜保护、生态环境、服务应急能力8个方面为评价对象,充分考虑到评价指标选择的代表性、不可替代性和多层次性,选择29项指标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表8-4)。表8-4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类别 指标 类别 指标     近接居住环境 住宅 宽适度 社区环境 社区绿化 公园、学校的绿化 给排水情况 街头绿化         日照通风条件 该地区的绿化状况         生活垃圾收集情况 去公园的便利程度         邻里 安静程度 周围的水域环境       交流或接触程度 与水域的接近程度         绿化 社区空间 公共空间的大小       城市环境 风景名胜保护 自然风景的保护 街景的美化程度     历史古迹的保护 社区服务 购物       历史的气氛 娱乐         生态环境 城市的噪音 医疗       城市的空气质量 银行、邮局         服务应急能力 公共交通的便利程度 小孩的教育环境       防灾抗灾能力 文化环境           治安状况         l l 将城市人居环境划分为两部分:人居硬环境和人居软环境。所谓人居硬环境是指一切服务于城市居民并为居民所利用,以居民行为活动为载体的各种物质设施的总和。包括居住条件、生态环境以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三项内容。人居软环境是指人居社会环境,指的是居民在利用和发挥硬环境系统功能中形成的一切非物质形态的总和,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如生活情趣、生活方便舒适程度、信息交流与沟通、社会秩序、安全和归属感等。两者之间存在如下关系:硬环境是软环境的载体,而软环境的可居性是硬环境的价值取向。人居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呼应程度,即以各类居民的行为活动轨迹与其所属的软、硬环境是衡量人居环境优劣和环境、社会、经济三种效益统一程度的标尺。限于工作重点,目前只讨论了硬环境的评价指标(表8-5)。表8-5大都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类别 指标 类别 指标 类别 指标 居住条件 人均居住面积 生态环境质量 TSP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业设施 基础设施投资占GDP比重 住宅成套率 SO2 人均道路面积       职工住宅比重 城市污水处理率 每万人拥有的公交车辆       家用煤气普及率 工业废水处理率 每万人拥有商业伙食服务业网点       住宅竣工面积 绿化覆盖率         住宅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       环保投资占GDP比重 各级学校的建筑面积         人口密度           表8-6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 一级准则 单项指标         建筑质量 房型设计通风状况结构健全贮藏充足 容易维修电力稳定楼层高度防火材料 隔音设施充足光线内置橱柜绝缘防护 室温控制管道良好卫生设施方便厨房 不相互干扰的通道 环境安全 空气质量饮水水质 噪声污染洪水淹没 交通要道垃圾堆场 化学工厂污染水体 易燃易爆 景观规划 风景院落住区小品 建筑密度自然景色 户外保持建筑保持 住宅间距绿化草坪 休闲广场建筑样式 公共服务 商业网点医疗保健 蔬菜市场供电系统 电信服务给水系统 排水系统各类学校 公共停车场所文化娱乐设施 社区文化环境 邻里和谐社区治安 住宅特色住区荣誉 紧邻亲朋紧邻高校 流动人口远离棚户 市民广场心理归属 (另有单项指标的权重和满意度的统计特征表格,在此略去)l l 引入满意度评价:如前所述,城市人居环境既包括硬件设施,也包括心理层次上的软环境,故而具有其复杂性和不可度量性,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与一般评价也大不相同,因此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定上并不一味追求定量化——以定量化为先决条件进行城市人居环境的评价要求所选指标均可进行某种形式的定量计算,会导致评价结果仅仅反映城市环境的硬件设施和总体环境,而不能准确反映人居环境的方方面面。出于此初衷引入满意度评价并在评价方法上选择公众问卷调查以克服定量化问题。遵循全面性、层次性、针对性和可比性四个原则,选择5个准则、56个因素作为调查与评价因子(表8-6)。l l 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依据以人为本、层次性、区域性、可操作性以及稳定性与动态性的原则,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一个三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包括三类:聚居条件、聚居建设和可持续性。聚居条件包括人口、资源与人工构筑等,体现舒适的居住条件、适宜的人口密度和良好的资源配置等内容。聚居建设包括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从侧面反映了城市的环境质量、生活、生产的方便程度和服务水平。可持续性包括社会秩序稳定、智力能力和经济能力三方面,反映了城市各项人类活动与社会、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协调能力和发展潜力(表8-7)。表8-7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类别 指标 类别 指标     聚居条件 居住条件 人口密度 聚居条件 资源配置 人均生活年用电量 人均居住面积 人均生活日用水量         建筑密度 家用燃气普及率         一二类居住用地比重 电话机普及率         聚居建设 城市生态环境 绿地覆盖率 可持续性 社会稳定度 就业率 人均公共绿地 刑事案件发生率         地表水综合评价指数 劳保福利占工资比重         噪声达标区覆盖率 平均期望寿命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智力能力 千人拥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人数       城市污水处理率 千人拥有藏书量         大气环境综合评价指数 经济能力 人均GDP       公共服务设施 人均公路面积 住宅投资占GDP比重       人均道路面积 环保投资占GDP比重         千人拥有商业饮食业网点数 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投资占GDP比重         千人拥有医院床位数 科技投入占GDP比重
134 评论

友好环境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创办于1992年,由“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联合主办,于2009年改为月刊。刊物立足于长江流域,面向国内外,围绕长江流域的资源开发与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河流流域综合管理、湖泊富营养化、湿地恢复与保护、自然灾害等重大问题,报道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相关工作的科研人员、决策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等。《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杂志现有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3种不同的载体形式。编辑部以《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杂志作为文献信息交流平台,自建有相关科学文献数据库和专题信息网站,免费向读者提供服务。此外,编辑部还承接相关学科软课题研究项目、受理读者的信息咨询、接受本领域研究的文献捐赠进而充实相关科学文献的收藏,以期为读者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文献信息服务。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杂志2008年影响因子为032,另外,据“2008年中国科技期刊CSCD影响因子300名排行表”,《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排87名。目前《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杂志被国际重要检索系统收录情况如下:俄罗斯文摘杂志(PЖ)、美国化学文摘(CA)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 、日本科学技术文献数据库(JICST) 、英国动物学记录(ZR) 等。同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杂志被国内5家权威检索系统收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此外,中国国土资源文摘、中国地理科学文摘、中国地质文摘、中国林业文摘、中国农业文摘、中国水产文摘、环境科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文摘(英文版)等都收录了本刊。

132 评论

草本Jing樺

30元,学生票半价15元

351 评论

设计监理

1、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统筹考虑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利用、处理,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有条件的地区要推行适合农村特点的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方式。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重点整治垃圾山、垃圾围村、垃圾围坝、工业污染“上山下乡”。2、开展厕所粪污治理合理选择改厕模式,推进厕所革命。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以及其他环境容量较小地区村庄,加快推进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治理。其他地区要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引导农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人口规模较大村庄配套建设公共厕所。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3、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根据农村不同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鼓励采用生态处理工艺。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4、提升村容村貌加快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因地制宜选择路面材料。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大力提升农村建筑风貌,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弘扬传统农耕文化,提升田园风光品质。推进村庄绿化,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组织开展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活动,建设绿色生态村庄。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推进卫生县城、卫生乡镇等卫生创建工作。5、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全面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与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等充分衔接,鼓励推行多规合一。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做到农房建设有规划管理、行政村有村庄整治安排、生产生活空间合理分离。优化村庄功能布局,实现村庄规划管理基本覆盖。推行政府组织领导、村委会发挥主体作用、技术单位指导的村庄规划编制机制。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应纳入村规民约。加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建立健全违法用地和建设查处机制。6、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明确地方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运行管理单位责任,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鼓励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城乡垃圾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推行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制度,健全服务绩效评价考核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支持村级组织和农村“工匠”带头人等承接村内环境整治、村内道路、植树造林等小型涉农工程项目。组织开展专业化培训,把当地村民培养成为村内公益性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的重要力量。简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审批和招投标程序,降低建设成本,确保工程质量

271 评论

相关问答

  • 资源与人居环境杂志版面费

    1、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统筹考虑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利用、处理,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有条件的地区要推行适合农村特点的垃圾就

    奔跑吧笑笑 3人参与回答 2024-06-28
  • 资源与人居环境杂志

    时尚巴莎

    mirandamly 5人参与回答 2024-06-30
  • 人口资源与环境版面费

    我也1800多,才6页,感觉太贵了。没办法,只能交了。

    青木震雷 4人参与回答 2024-06-30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版面费

    你给杂志社问问吧,一般现在发文章的话,不会给稿费了,今年很多期刊版面费都涨价了,并且取消稿费。你的版面费的价格看就是增刊,感觉增刊没有必要发,发了用处不大,不过

    燕郊美心木门 4人参与回答 2024-06-30
  • 资源与人居环境杂志影响力

    自然环境影响了衣:南方有些地区 四季皆夏 穿衣戴帽怎会同于东北人食:南方食物辛辣或者很甜住:因为纬度不同 热量降水都分布不均 所以北方的房屋为平顶且红白相间居多

    DD大小姐 2人参与回答 2024-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