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00

devilyu2266
首页 > 论文问答 > 关于教育的论文3000字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鲜嫩的小豆芽

已采纳
一:对孩子严格要求,科学管理 我认为从小给孩子制定严格的标准,规范孩子的行为,真正做到明是非,懂道理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让孩子从小养成严格要求、奋发向上、乐观自信、规范行为、明辨是非的好习惯。具体做法如:让孩子知道学校的规定都是有道理的,即使存在缺陷也是在不断完善中,所以作为学生要严格执行学校的规定,做遵守纪律的模范。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作业完不成是一种渎职行为,所以在完不成作业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强制不允许看电视、上网,其实这样时间久了孩子也就习惯了。教育孩子要有感恩的心,让孩子从小感谢社会,感谢老师,感谢家长,感谢同学。我们在制定标准,规范孩子行为的时候,一定要和孩子一起,让孩子参与,这样就会增加其主动遵守的自觉性,和孩子平等就会增强孩子的自觉执行力度。二:家长和孩子的关系 我们知道:孩子是父母理想一定程度上的承载者,父母们把所有的幸福和苦痛交织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父母们十分期待和盼望着孩子有美好的未来。家长可以为孩子快乐而快乐,可以为孩子痛苦而痛苦。孩子一生可能因家长而堕落,也可能因家长而升华。那么,家长和孩子之间到底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我认为有这样几种关系。领导一样的关系:我们知道孩子的品行和未来受到外界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了。因为家长是孩子的领导,有义务把握孩子前进道路上的方向。师生一样的关系: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想这应该是每一个家长都明白的道理。也是第一个教会孩子认识外部世界的老师。严父慈母,这是先辈给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表述得最简单而又最朴素的观点。恨铁不成钢,是可怜天下父母们的心灵写照,但用拔苗助长的方法来教育孩子,是不应该提倡的,那样更多的是伤害孩子,我们应改恨铁不成钢为炼铁成钢。家长作为孩子的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及时,应该适度,应该准确。我想,把握到了这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师生关系就有了保证。 朋友一样的关系:父母既然是孩子的老师,也应该是孩子的益友。朋友的关系是平等而又友爱的,也是相互尊重的。这一点是处理好其他一切关系最基本的条件。孩子心灵的港湾,需要家长和孩子之间这种朋友的关系来予以维护。 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不应该独立的存在,维护和完善了这些关系就维护了家长的尊严的职责,维护了孩子成长的权利和受教育的义务。当你感到你和孩子之间是拥有领导、慈师、朋友的关系的时候,你会成为一名最合格的家长。 三:做孩子成长的真正守护者 我认为教育孩子需要用心,需要技巧,需要心甘情愿的付出。其实只要用心也没什么难的,1-3年级的时候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6年级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初中三年把握孩子走正确的道路,高中做好心理呵护生活保障就行了。具体体会:把握方向:我们的孩子要经历人生中的三个逆反期,青春发育时期,所以家长一定更多的关心孩子,和孩子心平气和的交流,做到交心,同心,理解,引导。帮助孩子成长:要刻意培养孩子独立完成各项工作的能力,改变平时的给你做、替你做;逐步过渡到教你做、看你做、放心你做。发现孩子的特长,因势利导提高兴趣点,增加知识面,注重表扬提高兴趣。牺牲自我:我们要做孩子的样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我们就要不断学习,注意自己知识的更新,虚心学习别人的经验,少打麻将少喝酒,多和孩子交流,好的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的。四:指导孩子学习的几点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效率是最重要的过程,成绩是最后的结果。比如:通过和孩子一起看电视剧三国演义,引导孩子看三国演义原著;通过看电视百家讲坛引导孩子看史记、庄子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书籍,自然就促进了文言文的学习和对历史知识的求知欲; 博览群书精益求精 : 知识是互动的,触类旁通。特别是英语、语文、历史是一个长期积累提高的过程,让孩子看更多的书以增加知识宽度和深度,做到积累提高,先博而后精。心平气和的解决问题:孩子成长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暴跳如雷,甚至打孩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一次考试后不是只看孩子多少分,重要的是和孩子一起回忆做题的过程、思路,找到错题的原因。发挥孩子的特长:我们的孩子都是好孩子,也都会做好学生,只是平时我们要注意发现孩子的特长。只要我们注意发挥优势,重点解决弱项,相信孩子一定会扬起学习的风帆,掌握更多的知识。 总之,教育孩子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讲道理、教方法开始,自己从认知上不断提高,了解孩子,因材施教,发挥孩子自身的学习能动性;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和老师一起帮助孩子成长,向共同的美好目标前进;向行家靠拢,向里手看齐;在交流、总结、探索中不断提高,实现让我们孩子成才的共同理想!
285 评论

静香陈陈

《今日教育》总体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杂志的进入版,包括卷首语(今日开篇)、新闻速读、教师微博(微话题)、教育时评等栏目。第二部分包括独家关注、管理导视两大版块,主要是从宏观和中观层面对国家、重庆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进行专题策划报道,从教育领导者、管理者的视角对学校改革与发展进行研究等。第三部分资教通鉴是人文版块,主要包括风向标、人物报道、书评、博客、国外教育等方面内容。功能是引领教育的人文关怀、宣传报道教育人物、推介新近出版的好书、激发老师写博客的积极性、介绍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等。第四部分是课程与教学版块,包括教学路径、教林广记两大栏目。教学路径主要刊登课程与教学理论文章;教林广记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全面研究,包括话题讨论、德育、班级建设与管理、教学理论研究、学科教学研究、教育教学随笔故事等内容。以上是《今日教育》大致的版块和栏目构成。近期栏目基本固定,但每期会有一定微调。重点征稿的栏目:教师微博(100~150字一条)、教育时评(1000~1500字每篇)、管理导视(1500或3000字每篇)、资教通鉴(3000字以内)、教育书评(3000字内)、国际教育(1500字)等。教育领域重点热点探讨文章和学校管理方面等特别优秀的稿件可以不受篇幅限制。另外,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文章也是长期重点征稿范围,单篇字数(1500字或3000字)。如果读者朋友有什么好的热点话题,亦可提供给我们,以便于扩大讨论的范围。《今日教育》用稿一向以质取文,不收版面费,审稿周期为三个月。

197 评论

骆驼非洲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论文  本文来自: 中科软件园() 详细出处参考: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论文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走访和询问,对广东地区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不足和学校负债严重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主与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论文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走访和询问,对广东地区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不足和学校负债严重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这不但是问题而且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  (教育欢迎您投稿)  一、 乡村学校负债累累  由于农村学生的学费难收齐,而教师的办公经费又不足,很多农村学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维持校的正常运作。有的学校为达到"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建设施,等到新学年开始就从学杂费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债务。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花费巨额的招费。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有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造成很农村少年儿童"望学兴叹",以致不得不离开学校。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 杂费和书费让学生家长难以承受  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政府在财政支出吃紧,教师工资难以发放的情况下,就通过增加学杂费,从中提取一部分发放给教师,以弥补财政亏空。有的学校为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辅导材料"强行要学生购买;一些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如美术、音乐、手工等因没有师资和条件完成教学如同虚设,但这些书还得学生购买,这些书除了增加他们的负担还有什么用?而农村还有一种怪现象就是摊派多,修路筑桥建戏台等,都要他们出钱,农民靠种几亩地如何能应付这么沉重的负担?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根据规定要转正参加培训考试得花一笔不少的钱,由于地方财政支出有限,教师工资又难发齐,这给教师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很多乡村任教的教师还要承担一些摊派,如修建公路、地方报纸的征订,这些费用全都直接从教师工资中扣除,这些摊派根本就不同教师商量,犹如强盗拦路抢劫,这些做法直接损害了教师的利益。一方面当地专科师范毕业生回乡任教,但政府由于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无力接收,另一方面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四、 资源分配不公平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政府、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农村中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块荒田,实验室的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相反在城镇的小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为什么?是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五、改变教育问题的策略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费。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最后是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当地政府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  分析目前国内高校教育与就业问题  在当前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环境下,我们对高校毕业生进行走访,普遍可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我们不禁要问:难道真的是大学生人才饱和,市场消化不良吗? 不是,而是当前的高校教育缺乏现代市场营销意识在动态环境下,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调整高校教育结构,适应市场经济需求提升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创新与实践技能  材料一: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0%。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人,较2001年增加了1万人,增幅达1%。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比2001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2003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212万,比2002年又增长67万人,增幅达2%,到6月20日为止,大学生毕业生中签约率只有50%,2004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为280万人 ,05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338万,比2004年增加了58万人,增幅达71%。况且,和他们一起求职的还有70万去年毕业的大学生  材料二: 深圳市“05年院校毕业生春季双向选择暨专业人才交流大会”,用人单位提供6000职位,共吸引了超过8万人次的大学毕业生进场角逐。80000∶6000的比例,出现人才饱和吗?与此截然相反,深圳技能人才3年后缺口将高达38万。两相对比,耐人寻味。  从上述两材料可反映:一方面,毕业群体大幅度增加,但近五年学生就业率基本上低于70%,就业率低下;另一方面,人才消费市场技能人才紧缺,市场供应不足,那么为何会出现市场供需不对称,人才假饱和现象呢?我们可以从几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产业结构快速转变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整体发生快速转变,并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增长的加速而日益发展和不断完善。经济增长和结构转换加速,第一产业发展在持续减弱,第二产业依然增强,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增长,产业的升级与教育体制及结构的转变是密切相关的,教育对人才的培养需要针对产业的发展需求,在动态环境变化中,进行持续的教育改革,培养切合实际需求的人才  其次高校教育市场观念,体制及结构有待改善  一方面,市场意识薄弱目前的高校教育依然是公办教育为主体,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公办教育的投资主体是国家出资,高校依然是传统教育方式,它只管生产,只管计划式大量招生, 对学生的教育是填鸭式的理论培养,理论脱离实践,至于生产出的产品在市场上是否符合市场客户的需求,产品的质量能否得到保证,则是置身其外比如:学计算专业的学生,在理论方面对计算机硬件结构非常清楚,倒背如流,可是到毕业时,尚不知道内存条的实际模样这样的产品能得到客户的满意吗?  另一方面,教育结构需与市场同步 在学生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相同的科目,相同的老师讲的还是以前的东西,甚至讲义一字不变,只是听的学生不同罢了,这样的静态教育,学校如果卖个录音机岂不是更省成本吗?市场在不断变化, 产业在持续升级,相应的学生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同步发展,甚至超越发展!  还有:人才市场消费环境日趋理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模式发生改变,由原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人才的消费由市场经济杠杆进行调节,企业的用人方式讲成本,求实效,讲投资与回报,人才的需求是希望帮助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拿来主义”,不仅仅是期望人才的综合素质,还需具备实践技能,拿来就可上岗实用比如:人才交流市场的应届毕业生常听到的词语是”有工作经验吗” ,其实质内涵是学生是否具备实践操作技能  通过上述分析,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出具体调整呢?  首先:高校定位要清晰  高校也是企业方式的一种,不同的是其生产的产品特殊是企业就要有清晰的市场定位根据现代市场营销理念,以市场为中心,选择清晰的市场定位策略  其一:产品策略根据行业的需求,针对性的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其二:品牌策略:打造市场知名品牌,拥有高技术,高素质,高质量的产品;其三:差异化策略:比如同中求异,避免同质化现象过于严重,打造局部优势,建立区域性强势品牌院校,突出个性化塑造,建立专长突出院校,树立成本优势,为市场提供低成本,又实用人才等。  其次:建立市场调研,跟踪,反馈机制  一方面,把握市场消费需求与用人单位互动,了解消费需求,培养适合市场消费的人才;一方面  提升教育质量从素质,理论,实践等多方面入手培养;还要以市场为中心引导教育方向根据市场需求,建立就业营销中心,营造消费需求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需加快  适应市场经济社会需求步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创新与实践,以有利于改善学生就业问题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走访和询问,对广东地区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不足和学校负债严重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这不但是问题而且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  一、 乡村学校负债累累  由于农村学生的学费难收齐,而教师的办公经费又不足,很多农村学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维持校的正常运作。有的学校为达到"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建设施,等到新学年开始就从学杂费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债务。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花费巨额的招费。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有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造成很农村少年儿童"望学兴叹",以致不得不离开学校。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 杂费和书费让学生家长难以承受  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政府在财政支出吃紧,教师工资难以发放的情况下,就通过增加学杂费,从中提取一部分发放给教师,以弥补财政亏空。有的学校为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辅导材料"强行要学生购买;一些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如美术、音乐、手工等因没有师资和条件完成教学如同虚设,但这些书还得学生购买,这些书除了增加他们的负担还有什么用?而农村还有一种怪现象就是摊派多,修路筑桥建戏台等,都要他们出钱,农民靠种几亩地如何能应付这么沉重的负担?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根据规定要转正参加培训考试得花一笔不少的钱,由于地方财政支出有限,教师工资又难发齐,这给教师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很多乡村任教的教师还要承担一些摊派,如修建公路、地方报纸的征订,这些费用全都直接从教师工资中扣除,这些摊派根本就不同教师商量,犹如强盗拦路抢劫,这些做法直接损害了教师的利益。一方面当地专科师范毕业生回乡任教,但政府由于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无力接收,另一方面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四、 资源分配不公平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政府、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农村中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块荒田,实验室的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相反在城镇的小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为什么?是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五、改变教育问题的策略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费。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最后是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当地政府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  分析目前国内高校教育与就业问题  在当前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环境下,我们对高校毕业生进行走访,普遍可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我们不禁要问:难道真的是大学生人才饱和,市场消化不良吗? 不是,而是当前的高校教育缺乏现代市场营销意识在动态环境下,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调整高校教育结构,适应市场经济需求提升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创新与实践技能  材料一: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0%。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人,较2001年增加了1万人,增幅达1%。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比2001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2003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212万,比2002年又增长67万人,增幅达2%,到6月20日为止,大学生毕业生中签约率只有50%,2004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为280万人 ,05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338万,比2004年增加了58万人,增幅达71%。况且,和他们一起求职的还有70万去年毕业的大学生  材料二: 深圳市“05年院校毕业生春季双向选择暨专业人才交流大会”,用人单位提供6000职位,共吸引了超过8万人次的大学毕业生进场角逐。80000∶6000的比例,出现人才饱和吗?与此截然相反,深圳技能人才3年后缺口将高达38万。两相对比,耐人寻味。  从上述两材料可反映:一方面,毕业群体大幅度增加,但近五年学生就业率基本上低于70%,就业率低下;另一方面,人才消费市场技能人才紧缺,市场供应不足,那么为何会出现市场供需不对称,人才假饱和现象呢?我们可以从几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产业结构快速转变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整体发生快速转变,并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增长的加速而日益发展和不断完善。经济增长和结构转换加速,第一产业发展在持续减弱,第二产业依然增强,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增长,产业的升级与教育体制及结构的转变是密切相关的,教育对人才的培养需要针对产业的发展需求,在动态环境变化中,进行持续的教育改革,培养切合实际需求的人才  其次高校教育市场观念,体制及结构有待改善  一方面,市场意识薄弱目前的高校教育依然是公办教育为主体,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公办教育的投资主体是国家出资,高校依然是传统教育方式,它只管生产,只管计划式大量招生, 对学生的教育是填鸭式的理论培养,理论脱离实践,至于生产出的产品在市场上是否符合市场客户的需求,产品的质量能否得到保证,则是置身其外比如:学计算专业的学生,在理论方面对计算机硬件结构非常清楚,倒背如流,可是到毕业时,尚不知道内存条的实际模样这样的产品能得到客户的满意吗?  另一方面,教育结构需与市场同步 在学生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相同的科目,相同的老师讲的还是以前的东西,甚至讲义一字不变,只是听的学生不同罢了,这样的静态教育,学校如果卖个录音机岂不是更省成本吗?市场在不断变化, 产业在持续升级,相应的学生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同步发展,甚至超越发展!  还有:人才市场消费环境日趋理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模式发生改变,由原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人才的消费由市场经济杠杆进行调节,企业的用人方式讲成本,求实效,讲投资与回报,人才的需求是希望帮助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拿来主义”,不仅仅是期望人才的综合素质,还需具备实践技能,拿来就可上岗实用比如:人才交流市场的应届毕业生常听到的词语是”有工作经验吗” ,其实质内涵是学生是否具备实践操作技能  通过上述分析,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出具体调整呢?  首先:高校定位要清晰  高校也是企业方式的一种,不同的是其生产的产品特殊是企业就要有清晰的市场定位根据现代市场营销理念,以市场为中心,选择清晰的市场定位策略  其一:产品策略根据行业的需求,针对性的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其二:品牌策略:打造市场知名品牌,拥有高技术,高素质,高质量的产品;其三:差异化策略:比如同中求异,避免同质化现象过于严重,打造局部优势,建立区域性强势品牌院校,突出个性化塑造,建立专长突出院校,树立成本优势,为市场提供低成本,又实用人才等。  (教育欢迎您投稿)  其次:建立市场调研,跟踪,反馈机制  一方面,把握市场消费需求与用人单位互动,了解消费需求,培养适合市场消费的人才;一方面  提升教育质量从素质,理论,实践等多方面入手培养;还要以市场为中心引导教育方向根据市场需求,建立就业营销中心,营造消费需求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需加快  适应市场经济社会需求步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创新与实践,以有利于改善学生就业问题  本文来自: 中科软件园() 详细出处参考:  希望对你有用。。

346 评论

电冰箱5

回答 踏着晨曦去劳动,不管睡眼惺忪,不管挥汗如雨;忍着酸痛去劳动,不管灰尘弥漫,不管气喘吁吁。从楼梯扫到走廊,从墙壁擦到玻璃,一周的劳动课,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苦中有乐,酸中有甜,留下不尽思索。劳动创造了美,它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完美结合。在我们的汗水浇灌下,一栋教学楼里里外外焕然一新—从垃圾散乱到窗明几净,这凝聚了我们的无尽心血。劳动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前的我,是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太阳”。在家懒懒散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初上劳动课,感到新鲜。上完一天,腰酸背疼。第二天清晨,迟迟不愿起床,结果误了时间,造成恶性循环。经过几天的磨练,我已有所改变了,变得不怕脏,不怕累,俨然一个劳动者了。劳动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次劳动课,我和三个女生负责打扫教学区的清洁卫生,可谓人少任务重。我们统筹兼顾、各负其责、配合默契、互帮互助,逐渐缩短劳动时 间,提高劳动效率,提高劳动质量。劳动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劳动如此,学习如此,工作也如此只有认定目标,脚踏实地,才能“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我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发扬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正视一切挫折,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劳动培养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它使我认识到:课本知识是不够的,应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经风雨,见世面,丰富人生阅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劳动还培养了我们的责任心,使我们树立了要回报社会,回报人民的人生观。它使我们认识到: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努力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一周的劳动如白驹过隙,但它使我的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它促使我早日摒弃那些“小太阳”的思想,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将会在漫漫人生路上勇挑重担,锐意进取,不畏艰险,奋发有为!谢谢你,劳动课!学校把社会作为实践的场所,让我们参与社会,在公益劳动的实践中有所启示。通过小组为单位的社区志愿服务,启发了我们在公益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在敬老院中,我们小组的同学毫不嫌脏。耐心、仔细地帮助老人们洗脚、剪指甲。 这些都让我们体会到了老一辈的孤独、我们的幸福和自私。我们在那里尽可能地多和老人聊天、谈心,竭尽所能使老人感到温暖。我们还帮助敬老院的职工一起打扫敬老院。虽然我们满头大汗,但我们很高兴,因为我们心里都有一股自豪感。而这种自豪感不是在学校里能够体会到的。公益劳动是不记报酬、不谋私利、不斤斤计较的;公益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这些都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另一个雷峰。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待一些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而这次的集体公益劳动,使我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和自己的不足。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这些都促进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错误,正确认识自己。而现在,由于一切向钱看的思想的影响,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装满了金钱的利益,干什么事都讲钱,干活不讲报酬认为是傻瓜,甚至有的“公益劳动”也变相要钱。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有意识地组织了我们去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对于抵制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腐蚀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穿早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们轻视劳动和不劳而获的思想的侵蚀,避免了我们形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公益劳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公益劳动同样培养了我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学校这次组织的公益劳动让我懂得了公益劳动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而我们也该为了公共利益而自觉自愿地参加劳动,因为那是我们中学生的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不记报酬也是我们中学生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我们讲的公益劳动,就是以不记报酬为前提的;那是根据以公共利益而劳动;我们必须为公共利益而劳动,自觉要求进行劳动。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社区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了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186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教育的论文3000字

    回答 踏着晨曦去劳动,不管睡眼惺忪,不管挥汗如雨;忍着酸痛去劳动,不管灰尘弥漫,不管气喘吁吁。从楼梯扫到走廊,从墙壁擦到玻璃,一周的劳动课,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吕鹤是谁 3人参与回答 2024-06-30
  • 关于教育学的论文3000字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论文  本文来自: 中科软件园() 详细出处参考: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论文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

    快乐齐分享yeah 4人参与回答 2024-06-30
  • 关于语文教育的论文3000字

    一、写作要求一、关于“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内涵关于“人文”与“人文精神”的话题的讨论由来已久,许多专家学者都曾对此做出过阐述。《辞海》上说:人文“旧指

    陌茉默墨 3人参与回答 2024-06-30
  • 关于健康教育的论文3000字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进程。特别是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素质教育,特别是心

    jarvinia奈奈 2人参与回答 2024-07-02
  • 关于教育方面的论文3000字

    教育实习1896年盛宣怀创办南阳公学时就有了教育实习,并设置四院,,作为师范生进行教育实习的场所。张念宏先生在《中国教育百科全书》中提到:教育实习是师范学校教学

    猪猪爱吃草 3人参与回答 2024-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