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97

会飞的小马123
首页 > 论文问答 > 佛教中国化的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爱紫色的射手

已采纳
你也许可以这样写!佛教可以分成两部分,创教之始是没错的,释迦摩尼家破人亡后,经受人生大起大落,世间人情冷暖,他创下的教义和经文的确是有大道理,大智慧的。后期传教者的愚昧其实已经更改了教义,甚至被别有企图的人利用。那么这后来的佛教就是可以拿老批判的。例子举不胜举,当然好的也很多。最早佛教就是人生哲理,没有轮回邪说的。“轮回”就是变质的开始!传到中国就被统治者利用,用来愚民。历来大凡长久点的封建王朝建国之初是不倡佛教的,他们的创建者大多来源于现实,知道民间疾苦。所以注重“黄老学说”,所以大凡封建君主的国家矛盾尖锐后,那么佛家的天命论,和轮回说就会被利用起来,然而好景都是不长的,几乎都成为王朝开始衰亡的象征!有趣的是朱元璋小时候是和尚的,他作为开国皇帝,却是信道教的。像武则天、慈禧这样的霍乱者更是推崇佛教思想。更容易愚民,利于统治。当然佛教教人向善,让人平心静气,百忍成金,某些意义上也是右可取之处的!希望对你有帮助,你找找相关材料吧!
108 评论

盛笑笑shamir

1.《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中华书局4版,7(二版)。2.《华严金师子章校释》,中华书局9版,1987(二版)。3.《慧远及其佛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1版,1987(二版)。4.《佛教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6版,1991(增订本),1997(二版)。5.《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4版,1992(二版)。6.《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发展史》(上下册),中华书局2版,1992(二版)。7.《华严金师子章今译》,巴蜀书社6版。8.《法藏》,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1版。9.《中国哲学研究》,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2版。10.《中国佛教研究》,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3版。11.《法藏评传》,京华出版社9版。《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中华书局1981~1992版。2.《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第二卷),齐鲁书社1980版。3.《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续编》(第一、 二、 三卷), 齐鲁书社1981 ~1982版。4.《中国哲学通史》(第一.二.三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1995版。5.《中华的智慧》,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版。6.《世界十大宗教》,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版(译著)。7.《中国的文化与宗教》,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版(译著)。8.《中学生中外名著选读》(哲学卷),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版。9.《中国文化的基本文献》(哲学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版。10.《佛藏辑要》,巴蜀书社1994版。11.《宗教箴言录》,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4版。12.《佛教大师评传丛书》(智顗、吉藏、玄奘、法藏、宗喀巴),京华出版社9版。13.《佛学精华》(三卷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版。14.《儒学与中国文化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0版。 1.《道安的佛教哲学思想》,《新建设》3。2.《慧远佛教因果报应说批评》,《新建设》8─9。3.《试论慧远的佛教哲学思想》,《哲学研究》5 美国《中国的哲学研究》转载。4.《僧肇的形而上学》,《新建设》8。5.《论竺道生的佛学思想》,《中国社会科学》4。6.《论魏晋时代佛学与玄学的异同》,《哲学研究》10(合作)。7.《慧远评传》,《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第二卷),齐鲁书社1980。8.《僧肇评传》,《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第二卷),齐鲁书社1980。9.《论支遁的佛学思想》,《世界宗教研究》1。10.《论隋唐佛教宗派的形成》,《哲学研究》,8(合作)。11.《梁武帝萧衍与佛教》,《世界宗教研究》4。12.《道安评传》, 《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续编》(第二卷), 齐鲁书社1980。13.《道生评传》, 《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续编》(第二卷), 齐鲁书社1982。14.《论隋唐佛教宗派的特点》,《中国哲学史研究》4(合作)。15.《〈华严金师子章〉评述》,《论中国哲学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16.《中国佛教哲学是中国哲学的一部分》,《中国哲学史研究》1。17.《华严金师子章校释》,《中国哲学史研究》2。18.《佛性评述》,《求索》4。19.《华严宗的佛教理论构架和哲学范畴体系》,《中国哲学范畴集》,人民出版社1985。20.《魏晋南北朝佛教的演变》,《中原文物》特刊,1985。21.《试析华严宗哲学范畴体系》,《哲学研究》7。22.《华严宗哲学范畴体系简论》,日本《中外日报》18;《世界宗教研究》2。23.《试论中国佛教的特点》,《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东方出版社1982;《走向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山西教育出版社1。24.《佛教、佛法、佛学与佛教哲学》,《世界宗教研究》4。25.《中国佛教的特质》,《文史知识》10。26.《三度舍身的梁武帝》,《文史知识》10。27.《佛教与中国伦理》,《五台山研究》1─2。28.《佛教与中国政治》,《社会科学战线》2。29.《佛教与中国哲学》,《晋阳学刊》3。30.《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哲学研究》7,《新华文摘》10转载。31.《佛教与中国哲学的冲突与融合》,日本《中外日报》23;《世界宗教研究》1。32.《略谈华严学与五台山》,《五台山研究》1。33.《古代浙江籍佛教学者与中国文化》,《浙江学刊》8(合作)。34.《近十年来中国佛教研究概述》, 《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东方出版社1987。35.《佛教的人生哲学──兼论佛儒人生哲学之异同》, 《中国哲学史研究》1。36.《中印佛教思维方式之比较》,《哲学研究》3。37.《佛教中国化的历程》,《世界宗教研究》3。38.《禅悟思维方式简论》,《五台山研究》1─2。39.《中国佛教哲学思维方式简论》,《浙江大学学报社科版》1。40.《般若思维简论》,《江淮论坛》5。41.《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天津社会科学》6。42.《儒佛人生价值观之比较》,《中国社会科学》1。43.《佛教文化体系结构的核心是什么?》,香港《菩提》12。44.《论佛教文化体系结构与核心》,《佛教文化》2。45.《论中国佛教哲学的形成》,《中国社会科学》6。46.《佛教与汉地习俗》,《现代中国》1147.《中国佛教哲学思维方式的类型和特点》,《中国思维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48.《论佛教文化体系》,《中华文化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中华书局成立80周年纪念论文集》 , 中华书局4。49.《中国佛教哲学的历史演变》,《历史研究》3。50.《中国佛教哲学体系》,《哲学研究》10。51.《中国佛教心性论哲学范畴网络》,《中国哲学史》创刊号,1992。52.《天台宗心性论述评》,《佛学研究》第1期,1992。53.《心性论──佛教哲学与中国固有哲学的主要契合点》,《社会科学战线》1,《新华摘》3转载。54.《南北朝时代佛教三大心性论思潮》,《国故新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诠释》,北京大学出版社8。55.《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论》,《中国文化》第7期,1993,《书摘》 3。56.《中国佛教的神不灭论》,《世界宗教研究》2。57.《中国佛教文化漫述》,《中华文化》创刊号1993。58.《洪州宗心性论述评》,《中国社会科学》2。59.《谈谈佛教与中国民俗》,《华夏文化》创刊号1994。60.《临济宗心性论思想述评》,《北京社会科学》2。61.《〈坛经〉心性论述评》,《哲学研究》5,《智慧的探索──中国哲学1995年》,上海出版社1996。62.《如何全面认识玄奘的形象与思想》,《玄奘研究》创刊号,1994。63.《真性与自觉──达摩、慧可、僧璨心性论》,《少林禅苑》1。64.《融合: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双向选择》, 《炎黄文化研究》增刊号,1994。65.《略论我国的弥勒信仰》,《佛学研究》第2期,1993。66.《华严宗心性论述评》,《中华文化论坛》4。67.《禅宗精神》,《哲学研究》3。68.《弥勒信仰在中国》,深圳大学《文化与传播》7。69.《心性论──禅宗的理论要旨》,《中国文化研究》冬季号,1995。70.《石头宗心性论思想述评》,北京大学《国学研究》第3卷,1995。71.《略论佛教对道教心性论思想的影响》,《世界宗教研究》3。72.《〈法华经〉导读》,台湾《文化与哲学》,10。73.《禅与道》,《道家文化研究》第6辑,上海古籍出版社6。74.《儒佛互动互补──以心性论为中心》,《炎黄文化研究》增刊号第2期,1995。75.《中国佛教伦理思想论纲》,《中国社会科学》2。76.《印度佛教心性论思想述评》,《佛学研究》第4期,1995。77.《佛教伦理中国化的方式与特色》,《哲学研究》6。78.《灵知心体说──菏泽宗心性思想略论》,《禅学研究》第2期, 11。79.《印度佛教人生理想论简说》,《长白论丛》4。80.《慧远的政教离即论》,《文史哲》5。81.《简论中国佛教的涅盘思想》,《闽南佛学院学报》2。82.《从对“如何是佛”的回答看禅宗的核心思想》,《中国文化研究》冬季号,1996。83.《中国佛教人生理想论》, 《亚文》第1、2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1997。84.《从中国佛教净土思想的演变看传统与现代的转变》,《传统文化与现代化》6。85.《道佛互动互补──以心性论为中心》,《炎黄文化研究》1996。86.《中国佛教的宇宙结构论》,《宗教学研究》1。87.《印度佛教本体论简述》,《哲学研究》988.《中国佛教本无说的兴起与终结》,《中国文化研究》冬季号,1997。89.《中国佛教的气本原说和道体说》,《宗教学研究》4。90.《中国佛教“理”思想的拓展与演进》,北京大学《国学研究》第5卷,1998。91.《〈法华经〉与一念三千》,日本《中外日报》25;《世界宗教研究》2。92.《略论中国佛教的佛身观》,《五台山研究》2。93.《华严宗的现象圆融论》,《文史哲》5。94.《中国佛教的过去与未来──为纪念中国佛教二千年而作》,《中国宗教》4。95.《天台宗的现象即本质论──“诸法即实相论”述评》,《浙江社会科学》6。96.《镇澄对僧肇〈物不迁论〉的批评》,《哲学研究》11。97.《从中国固有本体论的特色看中国佛教本体论的形成》,《佛学研究》第7期,1998。98.《从地论师与摄论师的心识本原之辨到天台、华严心本说的阐发》,《人海灯》4。99.《中国佛教的心论》,《天心与人心──中西艺术与体验》,台湾立绪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100.《中国佛教心本原说的创立与发展》,《文史》1999第2辑,中华书局。101.《汉晋禅法略述》,《闽南佛学院学报》1102.《禅、禅定、禅悟》,《中国文化研究》秋季号1999。103.《从达摩到慧能:禅法的演变》,《正法研究》1999创刊号,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104.《论南顿北渐》,《世界宗教研究》1。105.《印度佛教真理观略论》,《人海灯》1。106.《儒佛以心性论为中心的互动互补》,《中国哲学史》2。107.《围绕佛教真理观的一场历史性论争──佛教三论系与成论系在二谛问题上的歧异》,《哲学研究》6108.《南北朝禅学》,《宗教学研究》2。109.《如来禅与祖师禅》,《中国社会科学》5 1.《论我国古代唯物主义者和自然科学家的联盟》,《光明日报》212.《贾思勰的朴素唯物主义真理观》,《哲学研究》43.《评“四人帮”在中国哲学史方法上的实用主义》,《中国哲学史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94.《我国古代对立统一规律思想简论》,《哲学研究》105.《法制、是非、宗教──读刘禹锡〈天论〉》,《光明日报》206.《论我国古代唯物主义者的真理观》,《教学与研究》37.《再论墨子“三表”说的性质问题》,《教学与研究》18.《汉代经学与魏晋玄学》,《哲学研究》39.《略论汉代经学衰亡的历史必然性》,《中国哲学》第3辑,198010.《桓谭评传》,《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第2卷),齐鲁书社198011.《中国哲学史中的佛学影响》,《百科知识》512.《评唯心主义在社会史上的作用》,《人民日报》1713.《评唯心主义在社会史上的作用》,《中国哲学史研究》114.《王充的战斗精神》,《人民日报》2215.《〈白虎通义〉与封建等级制》,《学术月刊》416.《中国古代哲学的性情范畴》,《中国哲学史研究》117.《关于魏晋玄学的范畴、主题和分期》,《文史哲》418.《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历史观的合理因素》,《中国哲学史研究》219.《中国古代形神论二题》,《天府新论》620.《中国古代唯心主义者历史观的基本错误和合理因素》,《中国哲学史研究》121.《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哲学》,《自修大学》122.《隋唐时代的哲学》,《自修大学》223.《欲与理》,《哲学范畴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024.《儒学与佛学》,《文史知识》625.《儒家人生哲学简论》,《百科知识》626.《柳宗元、刘禹锡的天人论》,《人与自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27.《早期儒家人格观及其现代意义》,《南京社会科学》228.《弘扬陈亮的精粹思想──在全国首届陈亮学术讨论会上的主题发言》,《中国哲学史》129.《儒道的人格价值观及其会通》, 《长白论丛》2 ,《新华文摘》7转载30.《传统人生价值观与现代化》,《人民日报海外报》531.《儒道佛人生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中国哲学史》(1─2)199632.《中国哲学与唯物辩证思想》,《教学与研究》 6 ,《新华文摘》2转载33.《先秦哲学:中国古代睿智之光》,《高校理论战线》1036.《先秦哲学与人类生存智慧》,《光明日报》19,《教育报》20,《新华文摘》6转载37.《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价值观》,《光明日报》22,《新华文摘》 1。 1.《读〈汉唐中国佛教思想论集〉》,《哲学研究》22.《对中国佛教思想的研究与批判》,《人民日报》293.《文贵深沉──再评〈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人民日报》84.《良好的开端──介绍〈中国哲学史研究〉创刊号》,《光明日报》55.《第一部中国哲学范畴史──评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人民日报》216.《一部有学术生命力的著作──再评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中国哲学史研究》37.《在民盟中央召开的中年知识分子座谈会上的发言--发挥中坚和桥梁作用》,《群言》68.《佛教与中国文化》(访谈录),《光明日报》6。119.《佛教与中国社会》(访谈录),《社会科学评论》1210.《在五台山研究会首届学术思想讨论会上的发言》,《五台山研究》211.《中国宗教古迹一览·序》,《哈尔滨地图出版社》912.《把握自我,勤奋开拓--治学漫谈》,《文史哲》4,《学者谈艺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13.《积极投身于开创当代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化书院学报》第1期,114.《禅者的思考·序》,中国青年出版社1015.《中国宗教十年》,香港《法言》9,《世界宗教研究》216.《了解、改造、创新 ──张岱年、丁守和、方立天谈传统文化》, 《光明日报》 217.《积极开展宗教学研究》,《中国文化书院学报》第2期,118.《向读者推荐十本人文科学的书籍》,《中国图书评论》519.《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学术月刊》120.《历史的回响──评“太虚诞生一百周年国际会议”》,香港《法言》421.《超凡世界·序》,中国文史出版社622.《我与佛教研究》,《文史知识》723.《澳门文化起儒风》,《澳门日报》、《华侨报》3024.《重德、自强、宽容、爱国》(访谈录),《天津日报》2325.《刚健自强──谈中华民族精神》,天津《学术信息》第6期,199126.《民族精神的界定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哲学研究》5,《新华摘》7转载27.《〈文化:宗教与人系列论丛〉总序》,吉林文史出版社428.《深刻的反思科学的总结──评〈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光明日报》2129.《国情、开发、创新》,《中华文化论坛》创刊号,130.《孙中山文化观述评》,《学术研究》131.《中国传统文化的寻踪与阐扬》,《中国人民大学学报》6(合作)32.《佛学研究的现代化与佛教中国化》,《瞭望》7─833.《宝岛台湾归来话佛教》,《法音》534.《宝岛台湾归来话佛教》(二),《法音》935.《佛藏辑要·序》,巴蜀书社1994(合作)36.《佛门大师评传丛书·序》,京华出版社937.《使人类向善,使世界光明──〈佛门大师评传丛书〉之缘起》,《佛教文化》138.《人生真相与生命意义的探求──〈禅心人〉序》团结出版社539.《一部富有开创性的力作──江灿腾〈台湾佛教百年史之研究〉(1895 ─1995)》,《法音》7(合作)40.《宗教与未来社会》,《21世纪中国战略大策划,大国方略》,红旗出版社941.《宗教·生活·文化》(访谈录),《哲学动态》1042.《人文科学课题中的应有之义──重视开展宗教研究》,《高校社会科学研究与理论教学》643.《不立文字,见性成佛》(访谈录),马来西亚《星洲日报》1644.《祝贺〈藏外佛教文献〉第一辑出版》,《世界宗教研究》145.《〈张岱年全集〉五人谈》(之一),《光明日报》2646.《对当今世界宗教发展趋势的看法》,《中国宗教》247.《认真研究中国道教文化──〈中国道教史〉笔谈》, 《光明日报》948.《在普陀山佛学院的讲话》(摘要),中国佛教协会《研究动态》149.《宗教美学的新开拓》,《中国高等教育》450.《北大魂》,《青春的北大》,北京大学出版社451.《宗教与宗教学》,《慧泉》252.《融合互补:未来的文化走向》,《中华文化论坛》353.《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切入点是什么?》,《人民论坛》654. 《中国佛教2000 年──谈中国佛教的发展》(访谈录), 《科学时报》2855.《跬步记述》,《哲人忆往》,中国青年出版社156.《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审美意识──在大型画册〈传世画藏〉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中华读书报》257.《石峻与中国哲学研究》,《光明日报》18(合作)58.《深切怀念周叔迦先生》,《佛教文化》459.《“元神不灭论”:愚弄人的邪说》,《人民日报》1060.《我和中国佛学及哲学研究》,《学林春秋》三编上册第197─214页,朝华出版社1261.《宣扬‘世界末日’就是反人类》,《高校理论战线》2。62.《我和中国佛学研究》,《佛学研究》8,1999年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63.《弘法利生:当代佛教的主旋律──“佛教在21世纪的使命”演讲比赛评述》《法音》5。64.《我与中国佛学》,《世界宗教文化》265. 《一代觉者, 百世师范──深切悼念赵朴老》, 《佛教文化》3\4。66.《我与中国佛学及哲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4。67.《〈佛教与儒、道的冲突与融合──以汉魏两晋时期为中心〉序》,《中国哲学史》3。

170 评论

猫猫猫啊哩

按照尼泊尔专家的考证,佛教本身就是中国的,因为尼泊尔历来属于中国。所以不存在佛教中国化的问题。以下是这篇文章:最近尼泊尔著名学者阿木汉松经过多年研究后,发表长篇论文,得出重大历史结论:释迦牟尼不是印度人,而是地地道道的华夏中国人。所谓国际学术界的释迦牟尼是“印度国籍”这一延续了千百年的错误说法,不应该再谬传下去!阿木汉松还强烈谴责,当今的印度政府和部分学者无耻的行径,指出尼泊尔人自古以来都属于华夏民族神农族成员的一部分,和现代印度人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人种!美国著名学者卡明斯基和日本学者井松根一认为阿木汉松的研究结论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足以说明为什么中国自古以来是最重要最庞大最持久最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的国度!!阿木汉松提供了十大证据,证明释迦牟尼是华夏中国人,尼泊尔在上古时代属于华夏民族统治的区域之一,是中国人在上古史前时代,在印度洋上进行大航海贸易最重要的物资中转运站之一!第一,释迦牟尼出生在今之尼泊尔境内,尼泊尔在上古时代是属于华夏民族的领土之一,其祖籍是在中国,是神农族的后裔。我们从人种学和文献学的视角,进行了全面的考证和研究。第二,从华夏文化圈和佛教文化圈的视角进行全面的考证,证实我们的立论是正确的。第三,绝对不能把释迦牟尼的传教地当作“国籍”。第四,古代的印度不是国家的名称,而是同一个文化的名称。古代印度和今天的印度完全是两个概念!尼泊尔发现的最早的释迦牟尼雕像是黄种人造型,注意鼻子被毁坏!第五,尼泊尔是华夏封建帝国时代最后一个“特别行政区”,曾经几千年一直与华夏民族长期血脉相连。即使在明朝和清朝时期,尼泊尔还属于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明朝和清朝政府常年在尼泊尔地区驻守士兵,进行保护。明朝永乐、万历、崇祯三朝,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皇帝曾经多次亲自御批下令指出:佛祖释迦牟尼的故乡尼比尔,毫无疑问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于典于史于迹有据,释迦牟尼是中国人,任何胆敢入侵这一地区的外来势力,都将遭受毁灭性打击。尼泊尔地区脱离中国统治是由于近代西方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的,特别是华夏中国的民国时代造成的。即使到现在,大部分尼泊尔人还依旧认为自己是华夏民族中国人的一部分,强烈要求政府回归中国。但尼泊尔政府目前慑于印度政府方面的压力,而没有进行明确表态。第六,从大量最古老佛经中的文献记载看佛陀的故土情结。佛经记载的华夏中原文化,正好验证了佛陀与华夏民族的至深血脉关系。第七,现代印度的主流社会都将佛教视为外来文化,对佛教采取极端排斥的态度!第八,可以肯定佛教文化是华夏中原文化与古南亚土著文化大碰撞的智慧火花,并且古南亚土著文化也不属于现代印度文化。尼泊尔境内释迦牟尼像都是黄种人造型第九,从大量考古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考证,证实我们的立论具有文化和物质基础。第十,佛之中国与中国之佛,主要阐述佛经中记载的“中国”与先秦五经之“中国”,两者之论述异曲同工。因此,无论从家族血缘还是文化血缘的视角来考证所得出的结论,释迦牟尼都不是现代印度人,而是地地道道的华夏中国人,是华夏民族最杰出的圣人之一,彩云之南是我们佛陀的故乡!阿木汉松指出,只有正视这一历史事实,才能进一步发扬光大释迦牟尼所创立的佛教文化!

266 评论

七月紫梦

你要写这篇论文,需要多少时间写完?你打算写多少字?佛教的根本是佛法。佛法要通过修才能证得。也就是依据佛法修行,就可以证得佛法智慧。论文,要论述此事。我是学物理的,用科学的方法来证实,社会人人才会认可你的论点。人们才能知道你说的确实很正确。科学的论证,那就是先设立设想,然后,依据种种论据,来说明,最后,来证明设想成立或不成立。比如说,你设想佛教所说不能成立。如果你证实了,说明你的设想就是对的。或者,拟设立佛法是正确的,然后以论据证明假设不成立。你批判佛教可以成立。比如在佛教里认为,这个世间的规律就是因果。因果理论这是佛法里面的基本。例如,佛法例举这样的例子。种子在地里,只要有适当的温度,湿度,以及相应的养分,就会发芽长出来。那么,你拿个种子,不需要任何条件,甚至于不需要种子这个因,就可以出现苗。你用充足的证据,实验数据等,能够得出结果成立,你就推翻了因果的原理。如果你真的能证明了这一点,你可以改变这个世界。如果当今的法律,就是先找罪状,根据罪状这个因,来判刑-果。这也是因果。医生看病,要先查原因,才能做出病人是什么病的结论。这也是因果规律。。。。我们的周围充满了因果。包括你现在,也是因为什么(因),才想到写这个题目的论文(果)。我很期待你能推翻因果。提出一个新的理论来。我也想了很多,但是,凭我的智慧,也只能停留在因果范围以内。没有办法。真的希望你能找到超脱因果的概念,我想即使是释迦牟尼他本人,也会感激你,崇拜你。愿你能有结果。

112 评论

mercury211

哈哈,既然不知道如何写,却硬要动笔,岂不可笑。若佛教真有缺点,可以平常心撰文指出,谈不上什么批判的论文。楼主心态貌似没有摆正,这可不是做学问该有的态度。人在做,天在看。在这个世风日下的社会里,人们普遍信仰缺失,所以还是请楼主珍惜佛教对于社会风气的净化作用,不要恶意打击他人的信仰。不知道佛教是如何得罪楼主了?希望楼主不要以偏概全,比如一个中国人犯法了,你就不能说中国人都喜欢违法,佛教可不能背那个黑锅。莫非楼主信仰其他宗教?不同信仰者大可不必如此。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08 评论

相关问答

  • 佛教中国化的论文

    哈哈,既然不知道如何写,却硬要动笔,岂不可笑。若佛教真有缺点,可以平常心撰文指出,谈不上什么批判的论文。楼主心态貌似没有摆正,这可不是做学问该有的态度。人在做,

    多肉小西瓜 4人参与回答 2024-07-11
  • 中国佛教文化论文

    1、对传统社会道德的影响,规范和充实了传统道德的具体内容。2、佛教文化的传播,也推动了道德文化的传播。将传统道德规范纳入信徒的日常规范中。3、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

    条野太浪 9人参与回答 2024-07-13
  • 佛教与中国文化论文

    穷鬼无神论臭鬼无神论酸鬼无神论丑鬼无神论饿鬼无神论恶鬼无神论脏鬼无神论傻鬼无神论色鬼无神论骚鬼无神论淫鬼无神论魔鬼无神论 贱鬼无神论老鬼无神论病鬼无神论死鬼无神

    芊芊寻2013 5人参与回答 2024-07-12
  • 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论文

    佛教影响了中国文化?从唐代几位诗人,留下的诗文中就可以看出

    智慧女神美美 3人参与回答 2024-07-10
  •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论文

    一、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浩瀚的佛教经典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故事为文学作品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像文殊问疾,

    晓布丁2011 3人参与回答 2024-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