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51

Yun云2870
首页 > 论文问答 > 港口物流文献出处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糯米团子05

已采纳
二、我国海上运输及港口的发展  1.早期我国海上运输业及港口发展  我国海上运输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和越国间就已有战船,水上运输已十分频繁,港口应运而生。当时有渤海沿岸的碣石港(今秦皇岛港)。战国初期古人利用指南针在海上辨别方向,后来经阿拉伯传到西方,对世界航海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汉代的广州港以及徐闻、合浦港,已与国外有频繁的海上通商活动。  唐代时设有“司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并向往来的商船征税。长江沿岸的扬州港,兼有海港与河港的特征。在唐朝已是相当发达的国际贸易港。  宋代设有“船舶司”,专门管理船舶制造等事务。广州、泉州、杭州、明州(今宁波)是宋代4大海港。  明代,郑和率领庞大船队7下西洋,到达30多个国家,足迹遍及南洋各国和非洲,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这一壮举比欧洲航海史要早几个世纪。后来为防止倭寇入侵,施行了海禁政策。  清政府维持了海禁政策,1757年关闭了除广州以外的所有港口,严格管制对外贸易和往来中国的船只,禁止与外国通商。  2.近、现代中国海上运输业及港口概况  19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以炮舰为前驱,以商船作工具,在世界范围内狂热地寻找市场,扩大殖民地。幅员辽阔、物产丰饶的中国成为他们进行海盗式殖民掠夺的重要目标。当时,广州是中国唯一对外开放口岸,经广州海关登记的外国商船逐年增加。但英国商人很快感到贸易形势对他们相当不利,他们没有什么东西来换取中国的货物,仅靠从印度运来数额有限的白银、棉花,难以抵消从中国大量购买茶叶、生丝所需的货款,英国的对华贸易出现了巨额逆差。  于是英国开始大规模向中国倾销鸦片。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长期垄断了我国的海上运输。  在西方列强的武力胁迫下,清政府不得不结束长期以来的广州一口通商的局面,开始开放沿海主要港口,这一开放进程持续了几十年,使沿海海关和港口完全被外国人所控制,内河航行权丧失殆尽。此外,各地为了发展贸易的需要,也自行开放了一些港口。这样,在我国沿海、沿江(长江)和沿边(边疆地带),便形成一批对外开放的商埠。到20世纪20年代,在当地设立海关并在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的海关贸易报告年报上辟有分关报告的开放商埠,已达到四十余个。港口开放大多是在外力的强迫下实现的,是中国丧权辱国的一个体现,然而它客观上促使着中国各区域的现代化和经济外向化。无论是沿海沿江还是沿边的开放商埠,在各区域的经济发展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然而比较重要的仍是分布在沿海沿江的港口。自北向南,主要有东北的安东(今丹东)、大连、牛庄(今海城市西部),华北的天津、烟台、青岛,华中的上海、宁波、温州,华南的福州、厦门、汕头、广州、梧州,台湾的淡水、打狗(今高雄),以及当时英国统治下的香港和葡萄牙统治下的澳门。位于长江上游的重庆、万县,中游的汉口、九江,下游的芜湖、南京、镇江等港,也是重要的开放港口。沿海港口是我国和国外以及我国沿海各地区之间发展交通与贸易联系的主要枢纽。一方面,各港口城市通过密切的海上联系,形成繁荣的埠际贸易,我国的南北区域以及沿海与内地的物资交流更加频繁。另一方面,我国的出口物资通过这些港口输往世界各国,各国的进口物资通过这些港口输入中国。  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海上运输特别是远洋运输处于空白,海上运输没有自己的船队。面对帝国主义的封锁,我国的海上运输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进行。  建国初期,港口淤浅、码头失修,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全国(除台湾省)仅有万吨级泊位60个,码头岸线总长仅2万多米,年总吞吐量只有500多万吨,多数港口处于原始状态,装卸靠人抬肩扛。  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有计划的发展航运业并积极恢复港口。  50多年来,中国的航运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中国国际海运船队拥有船舶2500多艘,3700多万载重吨,居世界海运总运力的第五位。海洋运输的基地是海港,我国海洋运输业的发展是与沿海港口的快速发展分不开的。与此同时,港口随着水运的恢复和发展,也进入繁荣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后,港口发展先后经历了5个不同的时期:  中国港口建设的第一个发展时期是建国初期的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初。由于帝国主义的海上封锁,加上经济发展以内地为主,交通运输主要依靠铁路,海运事业发展缓慢。这一阶段港口的发展主要以技术改造、恢复利用为主。  中国港口建设的第二个发展时期是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对外贸易迅速扩大,外贸海运量猛增,沿海港口货物通过能力不足,周总理于1973年初发出了“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号召,开始了第一次建港高潮。  中国港口建设的第三个发展时期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政府在“六五”(1981-1985年)计划中将港口列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点。港口建设进入第二次建设高潮。  中国港口建设的第四个发展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以及国际航运市场的发展变化,中国开始注重泊位深水化、专业化建设。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水运营运、管理、建设和科研体系。中国港口建设的第五个发展时期是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贸易自由化和国际运输一体化、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使现代物流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成长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并具有无限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兴产业。现代化的港口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货物交换场所,而是国际物流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为适应中国加入WTO后和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各大港口都在积极开展港口发展战略研究,全面提升港口等级。  经过5次大规模的港口建设,目前,在全国初步建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齐全、河海兼顾、内外开放的港口体系。中国港口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专业程度和管理水平上,都迈上了新的台阶。
219 评论

Pistachio陆

港口经济影响的研究可以追溯到经济学界对港口经济影响的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经济学家很早就已经意识到交通、航海、港口、仓库、公共事业与公共工程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第一部港口经济影响文献是1953年美国特拉华河港口局发表的《每一吨货对地区经济价值》,文章对港口的直接经济影响进行了衡量。此后,港口经济影响的研究文献不断出现,根据笔者统计,从本世纪中叶到2000年,在美国至少有60篇港口贡献的研究报告公布;2000年后,从欧洲的鹿特丹港到美洲的休斯敦港、温哥华港,全世界共有数十篇港口经济贡献报告发布。仅2006年就有休斯敦港、奥克兰港、西雅图港、波特兰港等港口发布港口贡献报告。但相对其他学术问题,港口经济贡献的文献数量偏少,且多以研究报告形式公布,这是由港口经济影响的特点决定的。港口是交通运输的枢纽,便利的运输吸引着金融、仓储、物流、港口工业在港口周边落户。港口经济影响有着影响范围广、涉及产业多的特点。这导致了研究港口经济贡献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进行繁杂的调查和统计,以尽可能的让研究模型贴近实际。以休斯敦港2006年的港口经济贡献报告为例,研究者与港口管理当局合作,调查了1046家依赖于港口的企业,达到了95%以上的覆盖度。因此,一般是由咨询公司(例如Martin Associates)、港口管理机构或其他组织对港口经济贡献进行研究,以研究报告形式公布,这些研究机构的参与者能相对容易的获得数据。学术论文的作者也大多有管理机构的背景,以个人名义发表的论文大多是对现有研究方法的评论和改进的设想,且很少能进行实证研究。(一)港口经济影响研究的初始阶段1953年美国特拉华河港口局发表的《每一吨货对地区经济价值》可以说是世界上研究港口对区域经济贡献的第一篇报告,这标志着港口经济影响研究的开始。报告研究了在费城港口地区,每装卸1吨货物的直接耗费和收入。从那之后,美国许多港口都发表了港口对区域经济贡献研究的研究报告,如1966年纽约港务公司的研究《港口和社区》、1971年西雅图港发表的《西雅图海事商务及其对全县经济的影响》、1978年纽约港务公司发表的《美国产业的经济影响—水运业投入产出分析》等。在研究港口经济贡献的同时,研究者们基于港口经济贡献研究进行港口的规划。在这段期间,关于港口对区域经济贡献研究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缺少标准化方法,研究报告之间没有可比性,而且某些数据容易被怀疑是为了有利于港口争取更多投资而做过处理的。Waters(1977)反对利用港口经济贡献研究进行港口规划的做法,对当时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批评,提出研究方法和调查方法有重大的局限性。批评意见主要集中在两点。首先,就业、收入、工资以及其他与港口有关的服务成本的数据很难获取。Waters列出了需要调查的64项数据,他认为,港口相关企业的服务成本很难确定,几乎不可能完全做到,其结果也是不可信的,也不能反映港口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他认为,现有的方法不能分析港口城市在没有港口的情况下的物价结构,导致进出口对当地消费价格的影响没有得到体现,与进出口有关的工作岗位、工资、收入的影响数额不确定,并且很难确定,而且港口经济贡献研究对于新建设施增加的效益或贡献很难进行衡量;研究方法忽视了进口的影响、忽视了技术变动、假设价格水平不变。Chang(1978)回应了Waters的批评,文章肯定了Waters的大多数观点的同时,为港口贡献研究方法进行了辩护。他指出,Waters的批评与港口经济贡献无关,因为Waters对研究对象有误解。Chang认为,港口经济贡献主要研究在特定时期港口的经济贡献,而非港口新建设施的经济贡献。Waters的文章指出了港口经济贡献研究方法的许多局限性。他提出了一个模型,将港口能力与收益现状、港口利用状况和预计的对港口能力的需求关联的模型,评估对港口建设的需求。Coto-Millán(1986,1988,1988,1993,1995)在他的基础上对港口能力需求预测进行了研究。Davis(1983)也对港口经济贡献研究提出了批评。他认为,港口经济贡献研究还存在问题:没有获得普遍认可港口产业的界定;不能衡量港口服务变化引起的港口贡献变化。Davis提出的问题至今也没有完全解决。您好,如果回答有帮助到您,望采纳。

143 评论

I小蘑菇I

港口物流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结论建议 (一)结论 通过建立VAR模型的分析,得出河北省的对外贸易和港口物流的发展之间关系密切,是相互促进的,实证分析更加清晰地刻画了两者之间的互动效应。首先,无论给哪一方一个增量,对另一方均有正向的提升影响;其次,港口物流的发展对对外贸易的即时作用明显,而对外贸易对港口物流的即时作用不明显,但是彼此之间的长期促进作用都非常明显;最后,就两者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来说,目前,港口物流的发展对外贸的依赖程度要远远大于外贸对港口物流的依赖程度。这表明,河北对外贸易总额随港口物流发展而增长,河北物流业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繁荣具有推动作用;同理,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对推动港口物流增长具有积极作用。 (二)几点建议 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方式,推进港口物流标准化体系,提高港口设施的现代化水平。现代港口应有强大的标准化作业能力,集装箱运输是各国采用的标准化运输方式,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不仅反映了港口转运货物能力,还直接反映了港口作为一个物流系统节点的现代化发展水平。再者,适应未来海运港口深水化、船舶大型化、设施标准化的趋势,要大力发展高效、便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集装箱运输。 上述材料分析表明,河北省有相当一部分由于进出口贸易形成的物流服务贸易被其他港口货物流企业分享,从而表现为进出口业务对港口物流的拉动作用还不显著,甚至由于国际贸易结构升级,物流服务要求内涵提升,对传统港口物流企业带来冲击,短期形成货源外流的现实。河北省作为北方地区港口大省,但代表港口现代化水平、具有强大产业聚集效应和经济社会大动作用的港口集装箱运输始终在低位徘徊。早在1984年秦皇岛港就开始了集装箱运输,但目前港口集装箱发展仍较为滞后。尽管自2005年以来,河北省沿海集装箱吞吐量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但总量规模仍在低位徘徊。2010年全省主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万TEU,占全国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48%,环渤海港口群的75%,与天津、山东、辽宁等环渤海其他港口亿吨左右的集装箱吞吐量相比差距很大,与对外贸易在全国第10位的外贸发展总体水平不匹配。 采取措施加快加工贸易的发展,促进河北省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加工贸易是近年来我国外贸增长最快的部分,占据了进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河北省加工贸易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尽管近几年发展迅速,但从全国外贸的发展势头看,河北省的对外贸易还处于中等水平。究其原因是河北省出口的主要是一些附加值低的加工产品,因此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和对港口物流的拉动作用较弱。一是要充分利用秦皇岛、唐山出口加工区优势承接加工贸易的优惠政策和功能,引导大进大出的企业向区内集中,扩大加工贸易出口规模,尤其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的出口;二是利用环京津的区位优势,吸引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到河北安家落户,引进和

116 评论

相关问答

  • 港口物流文献出处

    港口物流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结论建议 (一)结论 通过建立VAR模型的分析,得出河北省的对外贸易和港口物流的发展之间关系密切,是相互促进的,实证分析更加

    小可爱vivi 2人参与回答 2024-07-07
  • 港口物流文献

    到知网用关键词:港口、物流、仓储搜 研究生论文

    天使禁猎区0 2人参与回答 2024-07-07
  • 港口物流文献综述

    自己写

    水瓶座小小猪 4人参与回答 2024-07-08
  • 港口物流文献资料

    当前我们这个打开浏览器,搜索百度学术进入官网。然后在搜索框里面输入港口物流网络,在检索出的文章下方点击批量引用。点击之后会记录在左侧的一个蓝色的小圆圈中。我们点

    苏州小诸葛 2人参与回答 2024-07-09
  • 港口物流参考文献

    基于汽车供应链战略的第三方物流模式研究【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愈演愈烈和合作竞争时代的到来,竞争无国界与企业相互渗透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市场竞争实质上已不是单个企

    我躲在墙角哭 2人参与回答 2024-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