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66

海上花的故事
首页 > 论文问答 > 警务模式发展与变革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壹秒钟变rabbiT

已采纳
一、将工作深入到辖区的每一个角落,熟悉社区各项情况。 1、适应新的警务模式。我们的警务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革,以前所称的户籍警如今有了一个更贴切的名字叫“社区民警”,每一位社区民警都自己的责任田。作为一个辖区民警,除值班和在所处理问题等原因外,一般都要围绕自己的责任田去工作,不管有事、没事都必须经常性地到自己的辖区走访了解,检查本辖区所有的企业、私房出租户、娱乐场所、特种行业等公复场所以及社区居民委,每周不少于两天在社区警务室接待群众,并将社区警务室作为自己工作的根据地,即可以在警务室内接待群众,又可以在警务室内调解矛盾纠纷,既接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又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并把每周的发案情况、纠纷情况、以及治安警示及时通报给社区居委会干部和治保积极分子,使社区群众能及时了解派出所的工作、社区民警也能掌握社区的各种动态。 2、要多走、多听、多交流。严格按照大走访、十上门的要求经常性深入基层与广大群众面对面交谈,听听他们对各种问题的看法,通过与群众的接触交谈,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信息,特别是当前拆迁、下岗失业等不安定因素,有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要求业主安装各种技防设备。同时对社区各种行业、私房出租户的走访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意见,消除各类隐患。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与走访有利于社区民警熟悉社区的环境为现实斗争服务。 二、将心沉入社区之中,会做群众工作 1、沉下心,认识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群众工作是衡量一个民警工作水平好坏的关键,公安机关的工作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我们党一贯以来的路线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离开了群众工作,离开群众的参与,公安机关就会陷入孤军作战,公安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寸步难行。公安派出所是最基层的单位,社区民警首先要广泛深入群众,从思想感情上与群众缩短距离,平时对待群众要象对待亲人朋友一样,不要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在一般群众面前,不要就执法而执法,就管理而管理,将管理向服务转变,尽量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帮助解决一些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多为群众办一些实事。 2、心要细,做群众工作要细致。社区民警平时工作之余,多到社区基层走访、座谈,倾听一下他们对社会、对辖区的一些建议和牢骚,不能就交流而交流,要善于捕捉我们所需要的东西,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在与群众交谈中要讲究语言艺术和方式方法,特别是对待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话讲千万不要太硬、太重。要善于观察了解各种人的性格、特点,针对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人,说话要用不同的语言方式。 三、 掌握事件苗头,及时化解处理矛盾纠纷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拆迁、金融危机的影响,各类矛盾纠纷不断凸现,上访事件不断出现。矛盾纠纷发生后,不但占据了辖区民警大量的精力,而且事件的处理要非常妥当,在处置过程中稍有不当,就会转变为信访案件。
315 评论

写下文字

浅论公安管理应以人文为本 摘要: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就是要在管理中关怀人文。关怀人文是公安管理的深层主线,是现代警务革命的核心内容和价值目标追求。与群众路线和公安工作的宗旨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关怀人文既应重塑内在的深层次的管理理念,也应改革外在层面上的管理制度和方法。 关键词:公安 管理 关心 人文 公安管理是社会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管理的基本要求对是要国家、社会和人民负责。在我国,国家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但在具体实施中,要想通过公安管理保持这种一致性,必须首先做到时时事事处处对人民负责。而要对人民负责就应该而且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关怀人文的管理理念。这既是公安管理应该关注的也是现代管理科学所重点强调的。由此观点出发、本文出发拟就公安管理为何和如何以人为本谈点粗浅认识。 一、人文关怀应该是公安管理的深层主线 公安管理是社会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管理主体——公安民警和做为管理对象重要范畴之一的民众都是社会重要的最具灵性的最根本的组成细胞。虽然从表面看来,管理做为一种协调、组织、指挥活动最根本的目的是服务服从于社会秩序的有序发展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因而显得其与社会和国家之间具有某种天然的亲密联系。然而应该而且必须看到,这种特殊管理与个体之间却存在着直接的必然联系,甚至管理活动终极目的的实现也是通过与个体之间的联系得以发轫发展的。因而公安管理作为一种制度、规范、组织、建构始终都应以个体为核心展开。具体说就是应以个体的人性需求、个体的日常生活,个体的时空发展维度等内容构成的物质和精神两维世界为坐标体系并对之进行引导、疏通、限制、鼓励。由此,可以认为公安管理既是在个体基础之上形成的一种管理机制,构成了个体生存、发展的时空范围,是个体必需的生存环境和保障条件,同时也是个体生存、发展的基础。 二、关注人文是现代警务的核心内容,符合世界警务改革潮流。 世界范围内的警务革命已进行过三次,从其历程来看,尽管“革命”的内容在各国各个时期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的走向是不断扩充警务管理的职能、权限、增加警员的数量,提高警队装备的现代化水平。然而在面临社会变化速度加快,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治安形势依然严峻的当今时代,人们突然发现、上述措施仍难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而且警队内的腐败有不断升级的迹向。警务革命到底向何处去?在通过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后,一场全新的世界警务革命又启动了。目前的这场警务革命(或叫做第四次警务革命)波及范围更广,影响更大。其突出特点是以无增长改善论(指警队数量质量方面)和再造社会凝聚力(指警务与社会、公众关系方面)为理论基础,着重通过提高警员素质以增强警力,提高现代化装备水平与改善警民关系,警员职业修养以改善快速反应能力,强化主动提前式工作模式以治理治安根本,以科学综合指标体系取代单一评价体系来衡量警务工作水平,以多种巡逻守候取代单一快速的机械化巡逻。这种警务改革的核心实际上贯穿了以人为本的警务管理理念,一方面表现为警队要最大限度地挖掘警员的人本资源、提高其人文素质法,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将社区中的公民切实做为警察的最可信赖和依靠的盟友,也就是更加注重和强调了警务工作的社会属性,明确指出警员是服务者,公众是服务对象。要求警员“如果你没有为顾客服务,最好先找到你的服务对象。”警员要为顾客提供“绝对质量服务”(《二十一世纪世界警务发展战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4月版P219页)。这种带有极强商业性管理理念色彩的工作要求已经成为世界警务改革的潮流。因此,公安管理中关怀人、理解人、尊重人、保护人是一种世界潮流,不可逆转,不应忽视。 四、公安管理关怀人文与贯彻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本质具有统一性。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致胜法宝,是党一贯倡导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工作路线。贯彻群众路线就必然要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克服关门主义,神秘主义,官僚主义。这一理念体现在工作中就是要坚持公安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警队和警员要为人民管人汉安,而不能为治安管人民;要为人民谋利而不能与人民争利,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养活培育了警察,警察自然应为人民服务。也就是说公安管理必须以人文关怀为本,为此:第一,管理的指导思想必须向服务型转变。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管理中贯穿服务思想。要加强对警队和警员的严格管理与教育,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为此作为警队和警员要切实消除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的冷、横、硬现象,消除霸气、牛气等霸王遗风,不能把生活工作条件的艰苦,超负荷的工作量和角色痛苦作为“三难”“四冷”的理由。而应该通过进千家门、听百家言、解民众忧等方式凝聚人气增强双方的亲和感,赢得民心。应该说当警民关系不再是油水关系而真正成为鱼水关系时人文关怀才会具备基本的条件。周恩来同志在我国警察概念中冠以“人民”二字,就是为了体现我国警察关怀人民的本质属性。如再溯之长远,从警察的起源看这一职业也无不涵盖着人文关怀的深切意蕴。古人去:“警者敬言提醒,警钟长鸣”,察者:“祭祖察宗,究竟何风”。其中“敬言”就是尊敬群众,给群众言明有关事项。给群众“敬言提醒”在前,使群众“警钟长鸣”随后,体现了民为本,民在先的民本思想和关怀观念,古人尚且如此明确警民之关系,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能理解之,实践之呢?第三大力推行警务公开、简化办事程序,改革管理制度,提供便捷服务。警务公开是警务民主化的重要标志,没有警务公开就没有警务民主。公开的程度有多大,民主的成份就有多高。而且只有公开才能达到公正,也才能将纸上的监督变为现实的监督,防止腐败。而民主,公正恰恰是人文关怀中重要的具有较高层次的内容。所以缺乏公开的暗操做式的警务管理无法消弥与公众的隔阂,它更多关怀的可能是权力。而无法监督的权力除了极易走向专制,腐败之外,也不可真正关怀人文。简化办事程序是现代行政管理高效原则的必然要求。程序繁杂,办事拖拉,甚至在不给好处该办的不办给了好处不该办的乱办式的按油水关系为标志的办案理念指导下的工作,从根本上就是与关怀人文相悖的。必须摒弃。只有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效率,民众才会觉得公安机关可亲可爱可信,才会将不满厌恶,憎恨降到最低程度。同时对现有的警务管理制度要适时立、废、改。应以社会发展需求和个体权利、自由的最大满足为出发点、对户籍制度、交通管理制度、出入境管理制度等等进行改革,使其一方面解对社会变迁(如加快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促进社会资源发挥效能,加快经济发展等)有益,另一方面能保障个人发挥才能,充分行使权利,自由。要千方百计地为民众个体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便其在公安机关和警员之中得到一个纳税人应有的尊重,为此,公安管理应该切实实践为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克服目前普遍存在的对各级行政首长和名类考核指标体系负责的误区。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极易导致利益驱动,导致与民众的对立,警察不能对指标负责,只能以人为本,为人民负责。 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正在快速发展,警务管理理念和模式应该而且必须适时做出反应,公安管理的业务范围已往显现出越来越宽泛的趋势,民众对公安工作和人民警察的依赖性比以往更强甚至会越来越强。与此相适应,警察服务于民众的领域也更为广阔,意义也更为重要。先进的公安管理模式和理念应该是最大限度地调动民警的积极性,创造性,而不是被动性反应,警务工作只有关怀人文,以人为本,才会有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才会得到民众的支持。终取得相得益彰的双赢局面。 资料来源:

107 评论

美食侦探01

一、公安信息化建设(一)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概念信息、物质与能量是构成客观世界的三大基本要素,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知识源泉,信息化则侧重于信息技术的应用。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它是现代信息技术助力社会发展的新产物和新需求。公安信息化作为社会信息化的组成部分,应紧紧围绕公安需求进行相关设计,并贴近警务实际,突出专业化的特征,更加注重安全性、稳定性和针对性。公安信息化的定义可概括为:公安机关为提升整体效能,在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中占据信息主导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对现有的警务组织、机制、模式、装备等警务实践进行信息化改造的过程。(二)公安信息化建设提出背景著名犯罪学家艾黎克森指出,在信息社会中,警察与犯罪的较量更多地体现在对现代科技手段和情报信息的掌握和运用上,在警务工作中,只有更多更快更准地占用情报信息,才能抢占制高点,把握主动权。公安信息化建设是情报信息掌握的途径和方式,可较快地辅助公安机关了解案件事实,提供警务帮助。从某种程度上说,公安信息化建设代表着公安工作的现代化和成熟化。当前社会组成要素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激增,在社会生产力日益提升的背景下逐步使犯罪活动呈现出复杂化、动态化、智能化的特征,传统的警务模式须紧跟甚至领先犯罪类型多变的现状,才能有效应对新型化犯罪活动,如“徐玉玉电信案”、“信用卡撞库”等各种新型网络电信犯罪均是犯罪分子利用电信网络的漏洞实施的新型网络犯罪,多类型、多渠道的犯罪模式倒逼公安机关进行信息化建设,流动人口的加剧也亟待对重点人口、非精神正常人口的管理实现全国数据共享。二、公安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挑战(一)重建设轻应用,信息化警务思想滞后于信息化警务发展公安信息化建设具有渐进性和阶段性,一方面其与当前警务模式存在互相适应、相互反馈的特征,另一方面,就息化建设的使用主体而言,其与公安民警的信息化思想须保持一致。[1] 在当前的信息化应用中,不少民警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存在误区,简单认为公安信息化就是使用网络进行办公,未将信息化提升至技术应用的高度。公安信息化建设是与公安业务相互促进,相互反馈的动态过程,不能因建设期间出现的问题而否定其积极意义,更不能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停留在形式上、口头上。(二)重建设轻反思,信息化警务工作机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对传统警务产生了颠覆性的、深刻的变革,信息化警务模式的有效运转,一方面取决于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等体系的建设,另一方面还应具有与信息体系相配套的、健全的工作体制和管理机制。在信息化建设初期,公安机关推进公安信息资源与网络建设、硬件配备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与信息化建设初期目标相一致,但在各项信息化项目软硬件逐步趋于成熟后,仅有技术优势而缺乏相应的维护机制,信息化建设中的数据标准、业务流程和实际应用等缺乏统一规定和管理,公安信息化易被束之高阁。此外,信息平台的数据整合、系统加固、信息安全等问题,也需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置机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2](三)重建设轻管理,各类软硬件设备缺乏管理和维护公安信息化建设项目种类多,设计部门广,除公安机关内部协调外,还涉及基础设施、政府采购、企业支持等其他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部门,因此,在项目管理、资金使用、项目推进等方面,须纳入社会整体效能的视野中进行通盘考虑。一方面,当前信息化建设中的某些诸如警务通、公安网计算机等硬件配置标准较低,而后期缺乏相应的管理维护人员,致使这些硬件设施造成浪费,甚至损坏、报废;另一方面,某些软件平台建设出现了共享度高,但是平台数量少的现象,远没有形成“一个入口,多种解决方案”的目标,软硬件建设与实际工作相脱节现象普遍。

353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