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18

麻球小子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世界汉语教学期刊可以在哪查找论文资料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冒火得很000

已采纳
汉语的魅力 从夏商时期的甲骨文,到秦汉时期的隶书;从魏晋时期的行书,到隋唐时期的楷书。借助这些文字载体,我们时刻感受到汉语五千多年历史的不朽和辉煌。 毫无疑问,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中国的语言也具有悠久的历史。沧海桑田,汉语为何得以流传?是因为中华民族祈求统一、和平、强大的精神动力使然。五千多年来,无论是改朝换代,还是外族侵略,中华民族始终守护着自己的精神财富,更重要的是守护着自己的文明和灵魂,这是世界上最伟大最长久守护。《世界通史》中说过:如果一个生活在汉朝时期的人在唐朝时期复活的话,他会发现,人们的语言依然不变。如果一个生活在古罗马时期的人在几百年后复活的话,他会听到人们的语言与自己的语言大不相同。汉语的魅力由此略见一斑。 汉语简洁,语言结构简单;记载语言的文字音型结合、易懂易记,因而汉语的特点也得以延伸。汉语中的成语就是典型的例子。成语可以精炼概括一种现象,四字的成语等于用十几字甚至更多字描述出来的一种现象。而近十字的成语,说起来却十分顺口易记易理解。中国古代寓言中,常用成语为标题生动地说明这则寓言蕴含的哲理;而古希腊的寓言,在标题上则是用名词直叙地表白故事的片面。如中国的寓言《亡羊补牢》、《掩耳盗铃》和《伊索寓言》中的《狗和倒影》、《农夫和蛇》。这说明,汉语表面生动形象,实际上它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还有汉语中的俗语、谚语、歇后语十分形象,通俗易懂,上至高官,下至草根百姓,都能使用。俗语、谚语、歇后语的运用,使汉语的表现形式更丰富多彩。 汉语,因为它历史的悠久和使用的人口众多而走向全世界,成了世界地位最高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官方语言之一。在世界的许多国家都有说汉语学汉语的人,汉语是沟通中国和世界的桥梁。汉语使中国走向世界;汉语使世界了解中国。每一声问候、每一声祝福都传递着和谐、和平的信息。 汉语,这一种古老的语言,正在向世界散发出青春的魅力。
344 评论

赵13先生

1《谓词充当结果补语的语义限制》,载《汉语学习》1993年第4期。  2《动结式述补结构配价研究》,载《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3《“别V了”的意义是什么——兼论句子格式意义的概括》,载《汉语学习》1996年第4期,转载于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7年第1期。  4《论〈马氏文通〉“字类假借”理论产生的原因》,载《语文新论》(《语文研究》创刊15周年纪念文集),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5《论语义指向分析产生的原因》,载《山东师大学报》1997年第1期。  6《汉语“规范过度”现象产生的认识根源》,载《语文建设》1998年第11期。  7《动趋式述补结构配价研究》,载《语言研究》1999年第1期,又载《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2),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动词的特征与“别V了1”的歧义指数》,载《语文研究》1999年第3期。  9《动结式述补结构在“把”字句和重动句中的分布》,载《语文研究》2001年第1期。  10《粘合补语和组合补语表达差异的认知分析》(与郭继懋合作),载《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2期。  11《语义特征及其分析的客观基础》,《汉语学习》2002年第6期。  12《“把”字句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语文研究》2003年第2期。  13《关于若干语法理论问题的思考》(与马庆株合作),《南开语言学刊》第3期,2004年,又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4年第5期。  14《框架及其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语言研究》2004年第1期,又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4年第7期。  15《功能语法指称分类之我见》,载《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第2期。  16《名称名词的句法表现》,载2005年第一期《对外汉语研究》,又载《刘叔新先生七十华诞纪念文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  17《非指称成分产生的原因和基础》,《汉语学习》2006年第1期,又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6年第5期。  18《指称不确定性产生的条件》,《语文研究》2006年第3期,又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6年第12期。  19《施受歧义产生的条件》,《语言研究》2006年第4期。  20《论无指成分》,《语言学论丛》(第35辑),2007年,商务印书馆。  21《“当作”与“看作”》,《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第1期。  22 在《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主持“网络语言”笔谈,并与张薇合写其中的《网络语言是一种社会方言》。  23《“是”字句的话语功能》,《语文研究》2010年第3期。  24《“指称”的含义》,《汉语学习》2011年第6期。  25《不定指成分出现的语境条件》,《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第1期。  奖励  1.1997年12月获山东省第12次社会科学论文二等奖。  2.2000年12月获山东省第15次社会科学论文二等奖。  3.2000年12月获山东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  项目  2003年度天津市社科项目“现代汉语非指称成分研究”(已结项)  2006年度南开大学创新基金项目“现代汉语指称研究”(已结项)  200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现代汉语指称研究” (已结项)  2007年度天津市社科项目“现代汉语指称研究”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句法中的指称问题”

189 评论

小肥羊洋阳

语法我就知道索绪尔和维特根斯坦,他们的书你可以看看。

269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