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55

Cathyshenzhen
首页 > 论文问答 > 政治概念的核心内容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品尝滋味real

已采纳
政治,指对社会治理的行为,亦指维护统治的行为。政治是各种团体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尤指对于某一政治实体的统治,例如统治一个国家,也指对于一国内外事务之监督与管制。政治是牵为的社会力量。这个词一般多用来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  政治是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政治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重大影响和作用,这一社会现象很复杂,各时代的政治学家都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重点对它作过各种论述。政治随着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进程而发展,社会成员参与政治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也随之向前发展。政治体制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是管理国家政治事务的规范体系,具体指和国家根本制度相适应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简称政体。[1]   政治包涵两层含义,“政”指的是领导,“治”指的是管理。“政”是方向和主体,“治”是手段和方法,治是围绕着政进行的。从人类社会学来讲,政治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它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个社会现象非常复杂,因而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以及从不同学科角度,不同的学者对他的论述也不相同。而且政治内涵的本身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对政治的阐释也充满了争议,始终没有一个确切公认的定义。  政治学是专门以政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研究政治行为的理论和考察权力的获得与行使。政府、政党、集团或个人在国家事务方面的活动以及治理国家施行的措施。  不同时代对于政治的定义不同!  不少西方语言中的「政治」一词(法语politique、德语Politik、英语politics),都来自希腊语πολι,这个词可以考证出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在《荷马史诗》中,最初的含义是城堡或卫城。古希腊的雅典人将修建在山顶的卫城称为“阿克罗波里”,简称为“波里”,城邦制形成后,“波里”就成为了具有政治意义的城邦的代名词,后同土地、人民及其政治生活结合在一起而被赋予“邦”或“国”的意义。后又衍生出政治、政治制度、政治家等词。因此,“政治”一词一开始就是指城邦中的城邦公民参与统治、管理、参与、斗争等各种公共生活行为的总和。  中国先秦诸子也使用过“政治”一词。《尚书·毕命》有“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周礼·地官·遂人》有“掌其政治禁令”。但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将“政”与“治”分开使用。“政”主要指国家的权力、制度、秩序和法令;“治”则主要指管理人民和教化人民,也指实现安定的状态等。  “政”在中国古代一般表示:  1、朝代的制度和秩序,例如“大乱宋国之政”;  2、一种统治和施政的手段,如“礼乐刑政,其极一也”;  3、符合礼仪的道德和修养,如“政者正也,子帅以政,孰敢不正”;  4、朝廷中君主和大臣们进行的政务活动,如“其在政府,与韩琦同心辅政”。  “治”在中国古代则一般表示:  1、安定祥和的社会状态,如“天下交相爱则治”;  2、统治、治国等治理活动,例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古代的这些“政治”的含义,与西方和古希腊的“政治”含义完全不同,很大程度上政治只是一种君主和大臣们维护统治、治理国家的活动。  中文里现代的“政治”一词,来自于日本人翻译西方语言时用汉字创造的相同的“政治”一词。当英文的Politics从日本传入中国时,人们在汉语中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词。孙中山认为应该使用“政治”来对译,认为“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他的这一说法在当时的中国非常具有影响力。  政治定义  由于人们在不同时代面临的历史任务不同,需要政治发挥作用的侧重点和着力点不同再加上不同历史观的影响,所以在解释政治概念时所强调的内容也就不同,于是就产生了对什么是政治的各种各样回答,形成了众多的关于政治的定义。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认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政治是一种科学,是一种艺术”。这些论述概括反映了政治的本质、属性、基本内容和特征,是研究政治现象和为政治下定义的指导思想。  西方的政治学家为政治下过许多定义,例如:①认为政治是国家的活动,是治理国家,是夺取或保存权力的行为。②认为政治是权力斗争,是人际关系中的权力现象。③认为政治是人们在安排公共事务中表达个人意志和利益的一种活动,政治的目标是制定政策,也就是处理公共事务。④认为政治是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⑤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的利益关系,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治学界对“政治”概念的主要看法有:①政治是各阶级为维护和发展本阶级利益而处理本阶级内部以及与其他阶级、民族、国家的关系所采取的直接的策略、手段和组织形式。②政治是一定阶级或集团为实现其经济要求而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活动,以及实行的对内对外全部政策和策略。③政治是主要由政府推行的、涉及各个生活领域的、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占主要地位的活动。④政治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阶级社会的上层建筑,集中表现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权力斗争、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分配和使用等。  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观点集中概括起来,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1)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3)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中心问题是国家。  (4)活动:是科学、艺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来研究它。  政治特征  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的上层建筑,出现在产生阶级对立和产生国家的时候,并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同国家相联系。政治同各种权力主体的利益密切相关。各种权力主体为获取和维护自身利益,必然发生各种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冲突,从而决定了政治斗争总是为某种利益而进行的基本属性。经济、社会生活、文化方面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利益,权力的追求以及某些心理满足等,对于各种权力主体来说,都是政治运行的基本动力。政治作为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方式,主要表现为以国家权力为依托的各种支配行为和以对国家的制约性权力为依托的各种反支配行为,如统治行为、管理行为、参与行为、斗争行为、领导行为、反政府行为、权威性影响、权力竞争等。这些行为的共同特点是都以利益为中心,具有不同程度的强制性、支配性和相互斗争性。政治作为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上述特定行为的相互作用。如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管理与参与的关系、权威与服从的关系、相互斗争的关系等。这些关系又基本上取决于社会经济关系所具有的必然性。  政治发展  历史上,政治一开始就是围绕国家权力展开的,表现为人们攫取、维护、建设、执行、制约国家权力的全部活动。政治现象产生之后,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已高度成熟。在现代,政治是牵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并支配其行为的巨大社会力量。政治现象还将在人类社会长期存在,只有当人类的政治生活发展到从根本上改变少数人管理多数人的政治模式,实现社会的自我管理时,原来意义上的政治现象才会转化为一般社会现象而最后消亡。  政治古代政治编辑  政治希腊  最古老的民主政治——全民代议的民主政治  源于城邦政治的文化  政治罗马  不同的权力potentia,实在的权力potestas,根据制度设置的职位所具有的权利和权力和谐状态奉公守法自由辩论  政治演变  古希腊  古希腊的政治是城邦政治。年满20岁的公民(不包括妇女、奴隶和外邦人)都参与城邦的管理和统治工作。在古希腊人看来,人是具有德性的,人生活的意义在于实践自己的德行。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因此人也就是天生有德性的动物。人们在公共活动中充分展现他的德行。亚里士多德说:“政治的目标是追求至善。”  城邦公民之间的通过说服来达到政治目的。肯尼斯·米诺格认为,在古希腊,“人与人之间在政治关系上是完全平等的,大家都只是服从自己制定的法律,并轮流做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古罗马  罗马共和国的政体本质上是一种和古希腊一样的城邦政体。这时的政治就是共和国的活动。“共和国”(Res Public)中的publicus(公共)源自populus(人民)。当时这个词的意思是“人民的共同事务”。在古罗马的政治中,对共和国的建立和维持是其核心。  在罗马人看来,王权统治是一种奴役。因此罗马人设立了两名执政官和保民官来维持这种统治。为了维护人民的自由,古罗马发展出了三种不同的权力和两种和谐状态:  不同的权力  potentia,实在的权力  potestas,根据制度设置的职位所具有的权利和权力  权威(auctoritas),在政治活动和制度中对宗教和祖先的崇拜,表现为元老院的承袭体制和对政治的咨询权  和谐状态  奉公守法  自由辩论  西方中世纪  中世纪的欧洲政治是处于古代政治和现代政治的转型期。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城邦体制被破坏,逐渐形成了赏赐和分封体制,政治已经不再是所有公民平等参与的公共活动,而成为了国王和大臣们的活动。政治已经不是为了共同起源、共同信仰而实现正义的活动,而成为了一种利益政治。政治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手段由对话和说服,变成了暴力和战争,成为了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政治的超越意义已经不存在。托马斯·阿奎那把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人依其本性是政治的动物”改成了“人依其本性是社会的动物”。  随着基督教的兴起和发展,宗教信仰成为了人们所追求的人生意义,而不是古代时候的政治。从封建统治下发展出来的这种政治成为了现代政治的起源。  古代中国  中国古代的政治和西方以及古希腊的政治含义有很大不同。中国古代的政治很大意义上是君主和大臣管理和统治国家的活动。这种政治被宣扬为上承天命,因而施行善政才能上合天意,而恶政则违背天道,会受到惩罚。  中国古代的政治贯穿了个人的日常生活,道德是衡量政治活动的标准。在这种政治下,缺乏制度上的规范,政治的运作更多依靠道德规范。  现代政治  现代的政治是从近现代的国家上发展出来的,来自于市民社会的兴起。这形成了一种以私人利益为基础的社会关系,从而经济生活对政治生活产生了控制,政治需要从经济中寻求合法性的支持,政治的职能变成了维护经济利益的展开。因此马克思提出,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以政治权利为核心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对现代政治具有很重要的影响。自此,政治成为了获得、保持、夺取权力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冷战时期,社会主义国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认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反对世界资产阶级而争取解放的无产阶级的关系”等。中国在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把政治转到了为经济建设服务上来。改变了社会主义国家对政治的认识。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大力发展,民主政治的普及,阶级的分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政治的阶级色彩逐渐淡化。因此政治的概念从本质上来描述也许更为确切,即人们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制度、规则和工具手段,确定组织范围内未来社会发展目标并为确保实现该目标而进行的一切社会治理与协调活动。在不同的范围有不同的组织政治,如国际政治和国家政治等。随着社会民主的不断发展,会进一步发展出公司政治、社区政治等等。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越来越小,政治含义也包括国际事务。
191 评论

YXRS游戏人生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发布时间:2020-07-02文/李天扬老师答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是指社会意识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和表述形式,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基础,反映无产阶级的根本经济政治利益的、自觉的、系统化的思想观念体系。内容简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意识形态是指社会意识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和表述形式。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其中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起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哲学思想起指导作用。在阶级社会里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它反映一定阶级利益,为一定阶级服务。代表先进的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代表反动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社会主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巨大促进作用。社会意识形态是对一定的经济基础以及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政治制度的反映,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在意识中的表现。意识形态系统地、自觉地、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观念上层建筑的部分。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集中体现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19世纪初,法国哲学和经济学家D特拉西在《意识形态概论》中首先使用了“意识形态”这个概念,认为意识形态是考察观念的普遍原则和发生规律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把意识形态作为和经济形态相对应的一个历史唯物主义重要范畴。意识形态的内容,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和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映。

276 评论

naerman163

高中政治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86 评论

甜蜜到腻

回答 您好,我这边正在为您查询,请稍等片刻,我这边马上回复您~ 亲,你好: 政治,它指对社会治理的行为,亦指维护统治的行为。政治是各种团体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尤指对于某一政治实体的统治,例如统治一个国家,亦指对于一国内外事务之监督与管制。 政治是牵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并支配其行为的社会力量。 政治包涵两层含义: “政”指的是政府; “治”指的是治理。 “政”是政权主体,“治”是维护政权的方法和手段,治是围绕着政进行的。 政治包括军事,法律,政权机构,政治党派团体,等等方面。 “政”主要是政权,政府,军队,警察,法院,监狱,政治组织,政治机构。 “治”主要是指法律,制度,政策以及依据这些进行的行为,包括军事,法律,行政等方面。 “政”是硬件,“治”是软件。 亲,请问还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对我的回答满意的话,麻烦给个赞哦~ 更多11条 

346 评论

wangwei8689

先说我的理解吧,政治可以包括行政司法立法三方面,立法就是议会,在中国就是人大,专门制定法律,法律代表统治阶级利益,就是政治司法就是法院,专门审理跟法律有关的问题,维护法律尊严,维护立法者也就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这也是政治行政就是政府,是狭义的政治概念,它是执行法律的机构,也代表统治阶级利益,也是政治此外,政治跟经济紧密联系,是经济的上层建筑政治的核心,是解决有争议的事物,常常是有关社会资源的分配。推行政治,需要有权力,需要有权威。政治作为的影响和结果总是涉及许多人。解决争议的方法常常是妥协。“压迫”有时也行得通。无论如何,政治决定一旦做出,即应用于某一特定地域,对该地域的人有强制效应。当然也有所谓“党派政治”一类的提法,但就其广泛理解来说,政治的对象是某一特定地域,在该地域(国家、省、县等)的人在此生活,为历史造成,一般无法选择。离开该地域,是最后手段。政治是对某一特定地域内人们的社会共同生活进行调控的艺术。政治的对象是人们的共同生活,私人生活如无普遍意义,不在政治范畴之内。文革当中,出现一切都上纲上线的做法,自然是错误的。回答政治问题,没有政治以外的真理和标准可言。如果一个问题,已经自然科学方法证明,自然也不必也无法用政治手段解决(如郑重宣布或是坚持地球引力现为5g而不为1g当然是十分可笑的)。政治是艺术而不是科学,因而没有真理。科学,特别是所谓精密科学,要求能通过实验确定某种因果关系(准确地说,是要求有所谓微分因果关系),而且实验要有重演性。政治,同许多社会科学分支一样,无法进行重演性实验,故无法像物理、化学那样发现和证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律。“艺术”也意味着,可能有多种道路能实现喜人的效果; 反过来,东施效颦(照搬人家的)也会产生弄巧成拙的结果。 政治定义的不同表述 由于政治是社会管理,它所涉及到的是社会科学的根本学问,如果我们不是抓住政治即社会管理这个本质,就政治的表现形式给政治下定义,就会有很多很多的定义: 第一,在一个社会内部,有权力的取得方式、权力的存在形态、权力的运用、权力的目的;政府的构架;由于权力的取得方式和运用方式不同,而形成集权政治和民主政治,在集权政治下就有阶级、统治、反抗、斗争、起义、革命、……及各种专制形态;在民主政治下就有议会、选举、集会、集社、党派等; 第二,当社会的区域界定并与其它社会人口群接触的时候,政治就有国家独立、主权,及与之相适应的外交方针、政策、各种条约等; 第三,社会的存在形式是变化的,其管理方式也是变化的; 第四,人自身是发展变化的,人们的认识也是变化的,政治思想也会随着人类自身的变化及认识的变化而变化。 社会规范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前提下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前提下对政治的表述就不同。但是,只要我们抓住政治即社会管理这个实质,对现存的政治的表述就会纲举目张。 政治的不同表述: A、在集权社会主义的建立过程中,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理论框架内,我们把政治概括为四个方面:政治的核心是谁掌握国家政权(权力斗争);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对阶级的统治;政治的目的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是领导艺术。 列宁认为:“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反对世界资产阶级而争取解放的无产阶级的关系。”(《列宁选集》P4-370)--这是(马克思理论)特定条件下对统治与革命的表述。 列宁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广……,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列宁选集》P4-441)--这是针对集权政治经济目的的表述。 列宁认为:“政治就是参预国事,指导国家,确立国家活动的方式、任务和内容。”(《列宁选集》俄文版P21-14)--这是就人民主权的一种形式的表述。 列宁认为:“政治应该是人民的事,应该是无产阶级的事。”(《列宁选集》P4-370)--这是特定条件(马克思理论)下对政治的本质的一种表述。 列宁认为:“政治是一种科学,是一种艺术……”(《列宁选集》P4-42)--这是政治作为一种手段的表述。 毛泽东说:“政治,不论革命的和反革命的,都是阶级对阶级的斗争,不是少数个人的行为。”(《毛泽东选集》P3-868)--这是就集权政治下统治与革命之间的表述。 《辞海》(1978年上海版):“在有阶级的社会里,‘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指阶级斗争,包括阶级内部的关系、阶级间的关系、民族关系和国际关系”。 [苏]罗森塔尔·尤金《简明哲学辞典》:“政治就是参预国事、指导国家,确定国家活动的方式、任务和内容”。 B、孔子说:“政者,正也”(《论语·颜渊》),也就是率领人民走他们所谓的正道。--这是就政治的内涵来说的。 孙中山说,“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这是就政治的本质的表述。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说:政治是实现正义、为民谋利,以达到最高“善业”的行为。——这是就政治的目的来说的。 C、十六至十七世纪初英国专制君主詹姆土一世,认为政治是君王接受天命来统治愚民的。——这是专制政治下的代天牧民思想。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克伦威尔以及法国大革命后复辟帝制的拿破仑,则认为政治是历代英雄耀武扬威,远征近伐的豪举。--这是就个人政治行为一种动机的表述。 D、[英]R·J·劳伦理斯:“政治是这样一种活动,它说服人民组成可以作出集体决定的团体,诱使其成员接受或者反对那种以团体名义实行改革的建议。”——这是政治运用手段的一种表述。 韩非和意大利的马基雅弗里等曾认为政治不过是宦海中纵横捭阖所玩弄的权术。--这是对政治手段的一种表述。 E、还有人如英国的葛德文,俄国的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则诅咒政治是人间的罪恶、肮脏的勾当等等。我国也有人说政治是“厚黑”,政治学是“厚黑学”。——这是对专制政治结果的一种表述。 当代国内外学者中还有许多人认为政治作用在于政党间的互相倾轧和争权夺利:操纵选举,赢得议席和夺取政权。——它是对现代政党政治一种现象的表述。 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山先生等对政治的解释最接近真实,是从政治的自然本源或一般形态出发研究政治的,而其他解释则是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前提或特殊形态出发研究政治的。我们不能说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前提的特殊形态出发研究政治就不科学,但是,我们不能把特殊夸大,以偏概全。 关于政治的表现还有很多很多,如:居民、民族、公民、阶级、阶层、社会集团、民族矛盾和斗争、阶级矛盾和斗争、各社会集团间的矛盾和斗争、国家机器、国体、政体、君主制、共和制、虚君共和制、中央集权制、民主集中制、联邦制、邦联制、资产阶级专政、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资产阶级法西斯专政、无产阶级专政、工农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自治、民族自决、地方自治、民主、资产阶级民主、无产阶级民主、专政、镇压、独裁、专制、平等、压迫、自由、纪律、权利、义务,人权、统治、宪法、法律、法治、法制、立法、司法、社会秩序、政治秩序、社会治安、警察(公安)、议会、议员(人民代表)、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基层政权组织、官员(政府干部)、官僚、政客、政治家、政府首脑、国家元首、阁僚、革命领袖、国家领导人、政党、政治团体、社会团体、人民团体、选举、任命、任期制、终身制、制衡、集权、分权、政治战略和策略、政策、政治方针、路线、法令、政令、行政管理、革命、反革命、复辟、改良、改革、保守、政变、暴乱、内乱、……,等等。从政治的词性看,既是名词,也是动词,还可以与许多许多的词性搭配,如:政治理论、政治问题、政治观点、政治领域、政治原则、政治理性、政治家、政治性、政治科学、政治出版物、政治精神、政治方面、政治会议、政治意义、政治周刊、政治理性、政治倾向、政治力量、政治迷信、政治上的不信、寡头政治、本国政治、政治智慧、政治产业、政治语言、政治地理、政治真理、政治文章、政治因素、政治对象、政治德行、政治自由、政治人、政治历史、政治基础、政治辩论、政治过错、政治小说、政治活动、……、等等。真是举不胜举。政治一词是用得很广泛的一个词汇,但是,过去要给政治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却不是那么容易。因为政治是人类社会共同生活的特有产物,人类社会从诞生开始,发展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运动变化的,认识是变化的,社会管理方式是变化的,政治思想是变化的。当我们总是站在人类社会发展长河的特定的时间去观察考察政治,我们对政治自然就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定义。尤其是在集权社会,政治是政治家的事,百姓休谈政治,政治就成了领导的掌上玩物,领导需要什么,政治就是什么,自然不能从一般形态上考察政治了。

138 评论

我爱微辣

回答 政治,它指对社会治理的行为,亦指维护统治的行为。“政”指的是正确的领导, “治”指的是正确的管理。 政治是各种团体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尤指对于某一政治实体的统治,例如统治一个国家,亦指对于一国内外事务之监督与管制。 政治是牵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并支配其行为的社会力量。这个词一般多用来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 更多1条 

336 评论

燕yan燕yan

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政治就是国家制定的条条框框,还有各种国家大事。为了给政治找一个标准,我们遇到了语言学一个常见难题————即对于政治的定义常陷入一系列抽象或具体的实例举证。这种教条的定义,仅余一个宗旨:即验证或反驳某一行为是否属于政治行为。(国内政治学教材的常用定义:政治是对公共资源和权力的权威性分配活动,举这个反例方便理解…)这种对政治的定义终究是化身为普遍性的个人(或集体的)偏好。不但原地打转,而且带有误导性。“政治”是一个内涵很小、外延很大的概念,它和它的延伸概念广泛分布于我们的语言体系中,并且政治的边界在历史进程中也在灵活地变动。于是我们的定义活动常常陷入车轮战。为了避免陷入大小权威之间互相攻讦的定义战,上世纪以罗尔斯为代表的部分学者干脆放弃了对政治一词的界定。我们大可以沿用这种态度。或者流氓而务实地回答:政治就是政治。有一个很通俗易懂的解释,让人瞬间明白并且把“政治”定义为这个含义后,放在哪里都适用。政治:就是权力的集中和分配。那政治家就是在获取权力和分配权力上很有研究很有思想的人。政治局:就是党内权力最集中的,并且有权分配权力的单位。政治敏感性:对于权力集中在哪里,谁分配的多一些比较敏感。进而做出理性的决定。办公室政治:在办公室里争夺权力,包括话语权、决定权、领导权。要讲政治:就是告诉你,你要清楚,你的权力是谁给你的,谁有权力把你现有的权力拿走。政治斗争:很明白了……只要有两个人就会有政治。政治体制:每个人都有最基本的一些权力如自由呀、健康呀等等,还想要有一些超出基本权力的权力,比如想有话语权呀,别人得听我的啊等等。 那政治体制就是流通、分配和集中一个国家这么多人这么多权力的制度,一个顶层设计。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政治就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我们要懂得政治,懂得法律。

193 评论

相关问答

  • 政治概念的核心内容

    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政治就是国家制定的条条框框,还有各种国家大事。为了给政治找一个标准,我们遇到了语言学一个常见难题————即对于政治的定义常陷入一系列抽象或具体

    Charles2Lillian 6人参与回答 2024-06-28
  • 政治学核心概念

    概念是我们思考、批判、争论、解释和分析所必需的工具。毫无疑问,政治概念是整个政治理论的基石,但与此同时,也因其多变和自相矛盾,而声名狼藉。实际上,政治争论就是关

    香蕉2015 2人参与回答 2024-06-30
  • 《政治学核心概念》

    教材的话经典的很多,北大版梁守德的《国际政治理论》,人大版陈岳的《国际政治学概论》,复旦版倪世雄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李少军的《国际政治学概

    森海淼淼 2人参与回答 2024-06-28
  • 政治学的核心概念是

    概念是我们思考、批判、争论、解释和分析所必需的工具。毫无疑问,政治概念是整个政治理论的基石,但与此同时,也因其多变和自相矛盾,而声名狼藉。实际上,政治争论就是关

    赵西法119 2人参与回答 2024-06-30
  • 是政治学的核心概念

    “政治”概念,是“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这门课程的核心概念,表明这门课程的特质,即是“政治”的制度,而非其他制度。 政治概念,定义繁复,各家理解殊异,如以其根本内涵

    雪野在宁 2人参与回答 2024-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