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04

青帝织锦
首页 > 论文问答 > 西安科技大学自建校以来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要求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北京青年123

已采纳
应用数学是联系数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及管理、金融、经济、社会和人文科学的重要桥梁。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借助计算机、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在科学和工程技术众多领域中取得巨大的成就,对某些新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此外,应用数学也是数学新问题的重要来源。本学科致力于理论研究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将数学计算、计算机技术、信息与控制科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以模式识别与智能计算、工程计算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模糊控制理论与运用、微分方程应用以及优化理论研究等方向为主要特色的专业优势。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具有较扎实的数学功底及运用数学理论和工具进行实际问题的抽象、分析、解决的能力和较强的计算机运用能力。了解学科当前发展的前沿动态并在某些应用方向受到专门的科研训练且掌握教系统的专业知识,能熟练运用VC++、Matlab等软件,具有独立进行理论研究的能力,或运用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现代工程技术,与有关专业人员合作解决某些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在某个应用方向上做出有理论意义或实践价值的结果。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语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交流和写作能力,毕业后能从事与应用数学相关的教学、科研或其它实际工作。本学科已形成一种充满活力的“学术自主、争辩自由”的良好科研氛围,是的人才培养、求是创新的基地。本学科具有较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合理的人才梯队,完善的实验设备及实验条件。在研究生培养中,重视科研能力的培养和理论水平的提高,瞄准应用数学领域的热点及难点问题并结合实际科研任务,带领研究生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进行学术交流,使研究生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质、严谨的治学态度及较强的创新合作精神。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工程计算与软件开发、微分方程及其应用、模式识别与智能计算、决策科学和优化理论。 工程力学是力学与现代工程技术交叉发展的一门力学分支学科,是个工程领域众现代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工程力学体现了多学科交叉发展与相互促进、融合的发展方向与趋势,是力学与工程密切结合的产物。工程力学已在土木、机械、矿山、水利、交通运输、自动化技术、材料与加工、石油化工、环境保护、航空与航天及国防建设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本学科以力学理论为基础,采用计算机技术及实验技术解决在机械、土木和矿业等重大工程领域中与力学相关的各种工程问题,培养具有良好数学和力学理论基础,在特色领域与交叉学科中具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工程力学学科在多年的教学和科学实践中,已逐步形成了一支水平高、结构合理、人员稳定、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科研队伍。工程力学学科拥有教授6人,副教授4人。出版专著和教材10余部,共发表了150余篇各类学术论文,其中3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多项教学和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在转子动力学、结构振动及其控制、结构强度、疲劳断裂和损伤、机械结构优化与可靠度设计;岩土断裂损伤、位移反分析、结构大变形、岩体稳定性预测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努力,已经形成了工程结构动力学与强度、岩土力学与工程、矿山工程力学与实验技术、力学计算方法及工程应用等多个研究方向。所取得的成果在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矿业工程等领域得到了应用,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研究方向:1、工程结构动力学与强度2、岩土力学与工程3、矿山工程力学与实验技术4、力学计算方法及工程应用 固体力学是研究工程结构和材料强度、港督、稳定性及材料本构关系问题的一门科学。本学科理论性强,应用范围广,具有理科和工科的双重特点。固体力学主要致力于工程结构在外界因素下发生的变形、破坏规律及本构关系的理论、方法研究。特别侧重于采用计算机技术求解工程与力学相关的偶合问题,应用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方法对工程结构的损伤与断裂、动力学效应及工程应用等问题进行研究,为工程提供分析和预测手段,具有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的桥梁作用。其理论与应用研究处于固体力学与计算机方法、损伤与断裂力学和岩土力学理论与应用等研究领域的前沿。本学科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8人。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0余项。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努力,在岩土力学数值计算、岩土损伤与断裂理论、机械结构优化与可靠度设计、疲劳断裂与寿命估计、工程稳定性分析及动态仿真技术,以及工程材料柳编、动力、大变形分析、结构稳定预测、预报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所取得的成果在军工、交通、水利水电、城镇、矿业工程等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研究方向:1、固体力学与计算机方法2、损伤与断裂力学3、岩土力学理论与应用4、振动理论与应用 物理电子学学科隶属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该学科发展迅速,不断促进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材料科学、信息与通信系统、光学工程等相关一级学科的发展,成为下一世纪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的重要领域。理学院物理电子学学科设有微型电子器件与技术、光电子信息技术、激光物理与技术、光纤通信与传感技术、薄膜物理与技术、功能材料与器件等研究方向,现已形成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和先进的物理电子学学科实验室,学科团队凝聚力强,科研实力雄厚,在微型传感技术、功能材料与薄膜和光学检测技术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前沿。现拥有副高职称以上人员16人,博士8人,博士后3人,主持省部级以上纵向项目14项。近五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论文50余篇,国内核心多篇,出版著作6本,获批国家专利5项。物理电子学学科将物理电子技术与我校地矿特色紧密结合,以实用技术研发与应用为主要导向,遵循我校未来重点发展地矿特色学科趋势,学科未来发展空间广阔。现主要面向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光学和材料科学与技术专业招生,并欢迎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集成电路与系统、机电设计与一体化、电子信息工程及单片机技术等相关学科的本科生报考。
320 评论

蝎子豆丁

测控技术与仪器 本专业毕业具备精密仪器设计制造以及测量与控制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该专业既可以进入生产工程自动化企业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检测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在科研单位进行仪器仪表的开发和设计,同时还可以在工程检测领域、计算机应用领域找到适合本专业个人发展的空间。[编辑本段]一、专业基本情况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精密仪器设计制造以及测量与控制方面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精密仪器的光学、机械与电子学基础理论,测量与控制理论和有关测控仪器的设计方法,受到现代测控技术和仪器应用的训练,具有本专业测控技术及仪器系统的应用及设计开发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机械学、电子学、光学、测量与控制、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 掌握光、机、电、计算机相结合的当代测控技术和实验研究能力,具有本专业测控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 ◆ 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 ◆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3、主干学科 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4、主要课程 精密机械与仪器设计、精密机械制造工程、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控制工程基础、信号分析与处理、精密测控与系统、工程光学。 5、实践教学 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6、修业时间 4年。 7、学位情况 工学学士。 8、原专业名 精密仪器、光学技术与光电仪器、检测技术及仪器仪表、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几何量计量测试、热工计量测试。[编辑本段]二、专业综合介绍 测控技术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的测控尝试都是来自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对时间的测控要求使人类有了日晷这一原始的时钟,对空间的测控要求使人类有了点线面的认识。现代社会对测控的要求当然不会停留在这些初级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测控技术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信息科学技术的源头,是光学、精密机械、电子、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多学科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学科。她的专业面广,小到制造车间的检测,大到卫星火箭发射的监控。本专业最令人感兴趣的方向恐怕要数光盘生产了,很多同学认为这属于制造业,实际上由于对精度的严格要求,使她归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开发研制与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考生对本专业存在一个明显的认识误区,以为测控技术就是用三角板、直尺之类的仪器进行吃力劳苦的测量,其实这只是很浅显的认识,也是很浅薄的错误。我们可以听听清华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一位同学的话,他说:“进入大学以前,我认为我将来的工作就是拿着大三角板,到处量量,呵呵,谁知开始上专业课了,才知道原来我们的专业是多么尖端,什么激光啦,纳米啊,都是我们测试的手段。现有的电脑硬件和软件,可以让我轻松地模拟实地环境,不仅学起来轻松省事,更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设计更复杂完备的系统。”可见,一个真正的测控专业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电学方面的知识,他们要掌握基本的电路知识,具有新颖设计思路,并且能运用多种新技术、手段进行工作。 中国工业以前很长时间里在国际市场上没有地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路货太多,质量太差,没有高质量的产品,无法与其他工业强国相争,这又与我国测控专业人才非常缺乏有关。与世界接轨,中国企业要想提高国际竞争力,产品质量是关键,因此,测控专业的人才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专业以光、机、电、计算机一体化为特色,培养具有现代科学创新意识、知识面宽、基础理论扎实、计算机和外语能力强,可从事计算机应用、电子信息、智能仪器、虚拟仪器、测量与控制等多领域的产品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经营管理人才。同时因为他们专业知识面宽广,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广泛的发展空间,也可从事计量、测试、控制工程、智能仪器仪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等高新技术领域的设计、制造、开发和应用等工作,转行比较容易。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代码:080401。[编辑本段]三、专业教育发展状况 科学史上重大的发现往往是由于新的测量技术的发明而获得。在信息科技时代,测控技术与仪表是实现信息获取、存储、处理的必备工具,也是揭示物质运动的必备工具。在现代化建设中,由于仪器仪表对生产工艺和产品的质量的具有的监测作用,人们在技术上对它有着更高层次的要求。 测控技术与仪表是适用于各类不同专业的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如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自动化、检测技术及仪表、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计算机过程控制等等。在当今的大学理工科类院校中,几乎都已开设了此专业。由于该专业在国内设立较早,因此现已处于成熟的阶段。 测控技术与仪表可以说是一门边缘学科,它和自动控制、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以及计算机专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正是由于测控技术与仪表专业的这种联系,对于该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其就业可以选择的方向十分广泛,既可以进入生产工程自动化企业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检测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在科研单位进行仪器仪表的开发和设计,同时还可以在工程检测领域、计算机应用领域找到适合本专业个人发展的空间。 我国的测试技术与仪表专业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路程,现在已取得了飞快的发展。国内院校中,现开设测试技术与仪表专业,如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等。其中已有许多院校经国家教委批准设立了测试技术与仪表专业硕士点。目前,每年测试技术与仪表专业的招生人数大约在3000人左右,毕业生广泛的就职于工业自动化类企业、仪器仪表行业以及各类科研机构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作。 从今天进入信息科技时代来看,仪器仪表是实现信息的获取、转换、存贮和揭示物质运动的必备工具,是当今普遍称之为时代标志的信息科技的三大支柱(信息获取及处理、信息传输与通信、电子技术及计算机)的必要手段,也是新技术革命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现代化建设中,人们对仪器仪表所能起到的监控作用,在技术上有着高层次的要求,因而仪器仪表工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技术进步,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经济效益,开发与节约能源和材料的先导工业。仪器仪表的装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水平。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测试技术与仪表专业的趋势越来越向智能化转变——智能仪表。智能仪表一出现就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现已成为仪器仪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这不仅在一般的测量仪表中,而且在分析仪表、实验室仪表与生物医学仪表中反映出来。 仪器仪表设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当前仪器仪表正从自动化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无疑这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质量,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此可以看出,测控技术及仪表专业具有非常美好的未来。[编辑本段]四、专业就业状况及趋势 测控技术与仪表是国内理工科院校开设的一项基本的专业,其所学的课程涉及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自动化、仪器仪表、自动检测技术与仪表、自动显示技术与仪表、自动控制、传感器原理、仪表可靠性、计算机应用等等。 测控技术与仪表可以说是一门边缘学科,它和自动控制、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以及计算机专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正是由于测控技术与仪表专业的这种联系,对于该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其就业可以选择的方向十分广泛,既可以进入生产工程自动化企业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检测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在科研单位进行仪器仪表的开发和设计,同时还可以在工程检测领域、计算机应用领域找到适合本专业个人发展的空间。 但是对于测控技术与仪表专业的毕业生来说,也必须认识到就业的艰巨性。近几年来,大学的招生数量逐年增多,相应地该专业的毕业生每年也都呈上升的趋势。但是中国的经济状况使得国内相关行业对毕业生的需求量却始终未呈现出增长势头,尤其是曾经是就业主体的国营企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国企改革正处于关键时刻,许多大型企业在这个过渡阶段非常慎重地处理企业内部员工的问题;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下降,导致其在生产、研究开发方面的能力下降,企业效益滑坡,使其在招收毕业生方面的需求下降。当然了,刚刚毕业的学生在工作经验及社会交往方面的不足也是企业不愿过多的招收毕业生的一个原因。 虽然测控技术与仪表专业的毕业生将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但是他们也不必为此而过分担心。在国企需求下降的时候,却有更多的民营企业为毕业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民营企业的发展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涌现了许多像联想集团、TCL集团等高速成长的民营企业。这些企业的成长主要是建立在高科技知识的基础工业之上的,这使得他们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特别强烈。所以说,只要毕业生们能够认识到就业的形式,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其未来的道路还是一片光明的。 国外的许多优秀企业会进入中国投资建厂,开展经营,其中有许多企业会产生对测控技术与仪表专业人才的需求。届时,中国的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在国外的企业中展现中国人的智慧和才能。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对于测控技术与仪表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未来最具前景的就业方向集中在智能化仪表和检测技术的开发及应用领域。 近几年来,计算机技术及微电子器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智能仪表无论是在测量的准确度、灵敏度、可靠性、自动化程度、运用功能,还是在解决测量技术与控制技术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 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在人工智能向测控技术的移植和应用的过程中,智能仪表将会有更大的发展。测量仪表以智能化为先导,带动了各类仪表的智能化,这是现代仪器仪表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在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将呈现不断的上升势头。 检测技术是自动化技术的四大支柱之一,从检测的定义可以看出,人类在研究未知世界中是离不开检测技术的。检测技术不仅为工业自动化提供正确的信息,而且是科学研究中寻找规律的重要手段。现代检测技术的发展将主要表现在传感器水平的提高、检测方法的推进,比如以计算机为中心的检测系统的发展等方面。 综上所述,对于学习以及准备学习测控技术与仪表的学生来说,必须充分认识到该专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个人的工作方向,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努力学习,才能在新世纪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自己的理想。 需要测量的行业是很多的,可以到国家机关、研究院(所)、设计院、教育系统和各类大中型企业工作。 研发工程师——从事新仪器仪表的研究开发工作; 测量工程师——从事各种机械的专业检测以及仪器维护工作; 维修工程师——从事各种专业机构的仪器仪表维护和校准工作。 分布院校: 【北京市】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天津市】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学院、天津科技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电力学院 【重庆市】重庆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学院 【河北省】河北工业大学、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华北电力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燕山大学、河北理工学院、河北大学、河北建筑科技学院、石家庄铁道学院、河北农业大学 【山西省】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科技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 【辽宁省】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沈阳工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大连交通大学、沈阳工业学院、沈阳化工学院、辽宁工业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科技大学 【吉林省】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东北电力学院、长春工业大学、吉林化工学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大庆石油学院 【江苏省】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邮电学院、南京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通大学、常州工学院、华东船舶工业学院、淮阴工学院、南京林业大学 【浙江省】浙江大学、中国计量学院、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程学院 【安徽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福建省】厦门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 【江西省】南昌航空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南昌大学、东华理工大学 【山东省】山东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烟台大学、山东理工大学 【河南省】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科技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中原工学院、南阳理工学院 【湖北省】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化工学院、湖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江汉大学、武汉科技学院 【湖南省】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 【广东省】广东工业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工学院 【四川省】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西华大学、四川理工学院 【贵州省】贵州大学 【云南省】昆明理工大学 【陕西省】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学院、西安石油大学、西安工程科技学院、陕西理工学院、西安邮电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学院 【甘肃省】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 【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 [编辑本段]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天津大学 A+ 13 长春理工大学 A 25 北京理工大学 A 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14 西安交通大学 A 26 四川大学 A 3 清华大学 A+ 15 华中科技大学 A 27 西安理工大学 A 4 东南大学 A+ 16 浙江大学 A 28 厦门大学 A 5 中北大学 A+ 17 上海大学 A 29 湖南大学 A 6 上海交通大学 A+ 18 燕山大学 A 30 山东科技大学 A 7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1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31 哈尔滨工程大学 A 8 合肥工业大学 A+ 20 南京理工大学 A 32 兰州理工大学 A 9 重庆大学 A+ 21 西北工业大学 A 33 湖北工业大学 A 10 哈尔滨理工大学 A 22 吉林大学 A 34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 11 电子科技大学 A 23 大连理工大学 A1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 24 中国计量学院 AB+等 (52个):武汉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上海电力学院、武汉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大庆石油学院、东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江苏大学、南京邮电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工学院、华东理工大学、西安邮电学院、淮阴工学院、山东理工大学、华侨大学、南昌大学、沈阳化工学院、郑州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贵州大学、安徽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兰州交通大学、西安石油大学、南华大学、河南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南昌航空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烟台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吉林化工学院、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B等 (51个):北华大学、茂名学院、北京邮电大学、邵阳学院、南京林业大学、中南大学、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安徽理工大学、天津农学院、苏州大学、长江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唐山学院、广西工学院、南京工程学院、中原工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四川理工学院、辽宁大学、安徽大学、辽宁工业大学、湘潭大学、华北电力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南通大学、河北理工大学、华东交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西华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河北工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攀枝花学院、江汉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长沙理工大学

302 评论

王小若1127

学校隶属关系:陕西省 电话:029-85583187学校所在地: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路中段58号 传真:029-85583187邮政编码:710054 网址:http:///yuanxi/htm一、地质类专业设置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工程系的前身是地质系。1957年院系调整时,由原西北工学院采矿系地质组与原西安动力学院及西北农学院水利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教研组合并组建了西安交通大学地质系。1958年,以西安交通大学采矿系和地质系为主成立了西安矿业学院(现名为西安科技大学)。1999年更名为地质与环境工程系。地质与环境工程系现设地质工程和环境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具有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和环境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地质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矿山环境工程(矿业工程一级学科自主设置)博士学位授予权。地质工程本科专业涵盖了1958年开办的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和1988年开办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目前,该专业主要设资源勘查工程和勘查技术与工程两个专业方向。环境工程本科专业是1998年在原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的基础上申办的新专业,2003年第一届87名学生毕业。“煤田、油气地质勘探”学科1984年获得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将其调整为“地质工程”;在矿业工程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的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矿山环境工程”于2002年获得教育部批准;2003年,“地质工程”学科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时,“矿产普查与勘探”和“环境工程”学科获得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二、教师队伍现状及队伍建设地质与环境工程系现有专任教师40人(兼职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兼职3人),教授16人(40%),副教授11人(5%),讲师6人(15%),助教7人(5%)。教师学历结构是:博士后3人(5%),博士7人(5%),硕士22人(55%),学士8人(20%),现有12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教师年龄结构:35岁的10人(25%),36~45岁的 21人(5%),46岁的9人(5%)。近年来,师资队伍的建设主要采用了外聘、引进和在职攻读学位等方式,使师资队伍结构渐趋合理,整体水平有较大提高。三、人才培养我系面向全国招生,生源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到目前为止,已培养地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2200余人,硕士研究生100余人,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87人。毕业生主要分布在煤炭、铁路、公路、油田、环境保护等部门。现有在校本科生614人,硕士研究生80人。四、办学优势与特色我系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7年,经过46年的建设与发展,在煤田地质与矿井地质、矿区地质环境评价与灾害防治、工程岩土体稳定性评价、地学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等研究方向上,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五、学科建设我系十分重视学科建设工作,并取得了较大成绩。2002年以来,新增博、硕士点各2个,与矿业工程学科共建的西部矿井开采与灾害防治实验室2004年被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六、实验室建设经过多年建设,现拥有地质工程实验中心、环境工程实验中心和地质博物馆。地质工程实验中心下设10个实验、实习室:普地构造实习室、岩矿鉴定室、地层古生物实习室、工程地质实验室、普通水文地质实验室、物探实验室、遥感图像处理室、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实验室、油气地质实验室、矿产勘查实习室。环境工程实验中心下设5个实验室:环境分析室、环境监测室、环境微生物室、水污染控制室、大气污染控制室。实验室面积达到1541 m2,仪器设备总价值达到500 余万元。另外,还建立了7 个本科教学实习基地,较好地满足了我系实践教学的需要。七、科研概况近五年来,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参与完成“973”项目1项,承担和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省部级一般项目4项,省教育厅专项与重点基金9项,各种横向课题40多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年均科研经费150多万元。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被SCI、EI收录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9部,教材5部。目前,正在参与进行的“97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八、国际交流与合作我系历来重视国内外学术交流。已与荷兰、美国、加拿大、英国、冰岛等国家的大学、科研机构及有关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互访、项目合作、学术交流、互派留学生等合作关系。(撰稿:侯恩科)

163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