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36

美棉家纺
首页 > 论文问答 > 关于湿地的文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BCDG,43668

已采纳
一、会仙岩溶湿地气候特征会仙岩溶湿地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属于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地处广西多雨地带的桂北暴雨中心南缘,受太阳强热辐射和季风环流影响,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降水量充沛,热量丰富。区内夏日长而潮湿,盛行偏南风,多雨;冬日短而干燥,盛行偏北风,低温少雨;春秋两季气温相当,秋温略高于春温,冬夏季风交替规律明显。由于地形复杂,有时冷空气活动频繁,灾难性天气较多。据桂林市气象局资料,研究区多年平均气温为5℃,最低月平均温度为6℃(1月),最高月平均温度为9℃(7月),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8℃和-3℃;多年平均降雨量(1951~2008年)为4mm,年平均最大降雨量为7mm,年平均最少降雨量为3mm,雨量高峰期在5月,月平均降雨量为4mm,占全年雨量的8%,一日内出现最大降雨量约4mm,全年雨季平均持续130~140d,主要集中在4~9月,尤以5~7月中旬最多,是暴雨多发时期,降雨约占全年的50%,暴雨每年平均6次,常出现涝灾。其主要原因是,随着春夏季节逐步转换,从北方侵入本区域的冷空气较为频繁,与此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渐增强北移,高压后部偏南气流影响华南上空,孟加拉湾高空低槽前的西南气流也常影响南岭上空,偏南气流将南海和孟加拉湾上空水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本区,若遇北部有冷锋,高空槽、低涡南移影响时,往往会发生强对流性降水而形成暴雨,若北方南下冷空气较弱,冷空气首先从湘桂走廊侵入,常与暖空气形成静止锋在研究区附近南北移动,则会出现连续阴雨降雨过程。7月中后期,降雨量明显减少,并出现高温干旱天气。秋季受冬季风影响,中高纬度冷空气开始频繁影响本区,天气晴朗少雨,秋高气爽,气候宜人,是旅游的最佳季节。其中,9月份以后的降水量明显偏少,10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湿地内常出现明显的干旱情况;1~2月为全年最干旱和寒冷的时期,气温多在 1~5℃。会仙年均蒸发量为7 mm,蒸发量最大在7月,达199 mm。无霜期302 d。二、近半个世纪的气候变化会仙岩溶湿地范围内没有发现因大规模的河流自然改道、岩溶塌陷、河道(包括地下河流管道)壅塞等自然条件的改变导致地表(或地下)水文条件改变进而影响湿地生态环境的记录。但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暖、降水量减少在区内反映明显,形成的短尺度多年气候变化对湿地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会仙岩溶湿地内气候有如下的变化规律:1)气温逐年升高。从1962年到2006年,气温总体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变化明显(图5-1)。如1969年的年平均气温为96℃,1991年升高到43℃,到2006年高达56℃,不到40年,年平均温度升高了6℃以上。图5-1 桂林多年年均降水量和多年年均温变化(中间粗线为5年滑动平均)2)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虽然从1962年以来,会仙岩溶湿地的降雨量呈现一种周期性波动变化规律,降水量有微弱减少趋势,但变化并不明显(图5-1),近年来个别年份甚至降水量有所增加,如1969年的年平均降水量约1300mm,1991年为1407mm,1997年为1818mm,到2006年为1934mm。但降水不均匀程度加大,降水主要是以连续大雨、暴雨的形式出现,大雨、暴雨的频率增加,强度明显加大(图5-2),如4~8月份降水量占年降水总量的比重明显增加,尤其是2005~2007年3年的6月份降水量均达到年降水总量的1/4以上。而枯季时间拉长,特别是2007年,湿地降水量为近10年来最低值,但该年6月份的降水量却占年降水总量的1/3(33%)。此外,其他恶劣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如高温干旱、冰冻等的发生频率和维持时间也在增加。这些不利因素对湿地生态过程及演化影响明显,具体表现为涝灾、旱灾、病虫害等强度增加。图5-2 会仙湿地(临桂、雁山气象站)年三、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大致可以归纳成两个方面。干旱缺水,水域面积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湿地生态遭受严重破坏从图5-1可以看出,气候的总体变化趋势是:气温从1984年以来快速升高,而降水量呈现周期性变化,2000年以后总体上逐年减少(1955~1965年和1982~1990年期间也出现降水减少)。降水量的逐年减少最直接的影响是造成湿地水资源补给量的减少。按照5年滑动平均降水量计算,2001年、2003年、2005年(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别按1960mm,1880mm,1660mm计算)湿地流域内(汇水面积按189km2计算)大气降水补给水资源总量分别为7044×108m3,5532×108m3,1374×108m3,2003年比2001年减少水资源总量 1512×104m3,2005年比2001年减少水资源总量5670×104m3,相当于少了一个规模较大的中型水库的库容。水资源量的减少及湿地区域内气温的持续升高、枯水季节时间的拉长,导致空气干燥、地面蒸发持续加剧(图5-3),干、湿气候显现,旱灾频繁出现(频度、强度均有所增强),不利于湿地水分的蓄积,直接造成河流断流、泉水干枯,地表、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和水域面积减少,不仅直接影响湿地地表与地下水文过程和湿地演化进程,而且对湿地生物生长、生存环境(或生物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影响明显。根据文献记载,从宋崇宁四年(1105年)至1949年的845年中,研究区内有49个年份出现较大旱灾,特别是会仙和四塘镇所在区域,因地处气流滑行道的“湘桂走廊”上,暖湿气流难以滞流,成为旱情发生最频繁的地区。主要重大旱情记录如下:1953年6月16日~7月25日,连续40d无雨,大旱;1954年、1955年和1958年均为大旱。1963年8月14日~10月27日连续3个月无降水,为特大干旱年。图5-3 会仙湿地(临桂、雁山气象站)绝对湿度1965年6月20日~7月31日境内降雨仅1mm。1969年8月29日~10月3日境内降雨仅7mm。1974年8月20日~11月30日,降雨量仅8mm,大旱。1976年8月27日~10月6日无降雨,大旱。1980年9月2日~10月16日大旱。1986年8月16日~10月22日,连续68d无降雨,造成特大旱灾。会仙岩溶湿地地下水位一般距地表5~5 m,最枯水季节距地表3 m左右。2007 年出现了10年一遇的旱情后,会仙湿地内大部分岩溶泉(地下河)干枯、河流断流,地下水位下降到3m以下,湖泊水域面积明显减小,湿地湖泊的沼泽化过程和沼泽的退化进程加快,伴随着水生植物生存面积的萎缩和生物栖息地减少,包括中华水韭、普通野稻等在内的部分湿生、水生植物濒临灭绝。由于降水量明显减少,湖泊、河流的水量小,多数河流、湖泊处于静止状态,水质恶化。2007 年10 月,湿地西部太平河由于干旱缺水,导致河水水位降低,加上上游临桂县城污水处理系统不完善,县城生活污水大部分排向太平河,以及部分工业排污、养殖过度等,河水从10月初出现异味,到11 月上旬,河水逐渐发黑,并散发臭味,造成鱼、虾大量死亡,水质明显恶化;到12月,太平河、清水江及相思江等接近枯竭状态(图 5-4至图5-6)。2009年2月20日,位于湿地南部的临桂县南边山乡东山村委崩桥村村民赖以生存的小河由于干旱,河水流量减小,小河边山后3家养鸭场(共养鸭5000只)废水直接排向小河,也造成河水水质恶化(发黑、发臭),对村民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图5-4 干枯的相思江河床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水资源量减少,湿地湖泊的持水深度持续下降,地表水域面积减少。以睦洞湖泊为例,2006年湖水水深平均为8~1m,2008年下降到5~8m。2009年持续干旱,造成莲塘湿地等大多数浅水湖泊或沼泽干枯。昔日水草丰盛,鱼、虾、贝类繁多的鸟类栖息地已成为干枯的荒漠。而湖泊水位下降导致浅水湖泊边沿地带出露地表、大部分沼泽干枯,也为人们围湿造田(地)或开挖养殖场所(鱼塘、养鸭场等)等破坏性开发提供了条件(图5-7)。洪涝灾害频繁由于特殊的水文地质结构,会仙岩溶湿地区原本就是广西的三大内涝区之一。每年雨季均形成大面积内涝,近年来极端天气进一步加剧了区内内涝的程度和范围。从图5-2可以看出,自1997年以来,会仙岩溶湿地的降水曲线变化幅度(降水强度)、频度明显加大,降雨主要是以连续大雨、暴雨的形式出现。短时间内大量雨水向湿地低洼地集中,而湿地东、西两个主要排泄口狭窄,洪水排泄能力有限,加上湿地原有的沼泽、湖泊大面积被人为开发成耕地,使湿地的洪水调蓄功能明显减弱,是造成湿地大范围内涝的根本原因,对湿地生态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公元1105~1949年间有48个年份发生特大洪水灾害;1950年后洪水灾害更加频繁,呈现两年一小灾、五年一大灾的趋势。如1978年5月15~18日会仙降雨量达3mm,造成重大涝灾;2007年6月上半月连降大雨,总降雨量高达约340mm(雁山站),尤其是 6月9 日、13日两天,连续100 mm的暴雨过后,在不到12h内相思江王家大桥水位上涨了2m左右,水位接近海拔0m高程,洪水淹没了会仙峰林平原的大部分地区,使会仙岩溶湿地成为一片汪洋,仅清水江流域湿地和九头山洪泛平原地区,洪水淹没面积就达1000 hm2 以上;2008年6月12~13日,桂林普降暴雨,出现了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使湿地下游水位暴涨至0 m,良丰江洪水淹没了桂阳公路(图5-8右),整个湿地淹没的总面积达5000 hm2 以上。图5-5 清水江湿地全洞地下河口干枯、地面龟裂和鱼类大量死亡图5-6 由于干燥缺水和人类活动导致龙山北湖湖泊沼泽化此外,其他恶劣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如冰冻、冰雹等发生的频率也在增加。如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雍正九年(1731年)二月、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二月十一日、光绪三十年(1904年)正月十六日和1990年4月3日均出现过冰雹成灾的现象。图5-7 被开发的沼泽地(2009年8月)图5-8 2008年6月14日会仙湿地洪水灾害
257 评论

戏说小默

湿地还是孕育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逐水草而居”,在与湿地相互依存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人类文明。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湿地以其特有的美学、教育、文化、精神等功能,产生了宗教、民俗、音乐等独特文化。许多湖泊是少数民族群众的“圣湖”和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中国四大名楼都位于湿地或其周边地区,成就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  我国47%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但湿地健康状况仍不容乐观  记者:湿地如此重要,我国在保护湿地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还存在哪些不足?  贾治邦:没有健康的湿地,就没有健康的人类。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认为,湿地具有的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支持功能和文化功能,都与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支撑着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党中央、国务院对湿地保护工作十分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成立了湿地保护机构和中国履行湿地公约国家委员会,编制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用于湿地保护的总投资达到265亿元。  在各地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短短几年内,我国湿地保护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全国已建立国家湿地公园18处,面积27万公顷;建立470多处湿地自然保护区,其中国际重要湿地36处,使1700多万公顷、47%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一批退化湿地的生态功能正在恢复;湿地可持续利用的示范模式正在形成。我国湿地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我国政府先后获得“献给地球的礼物”特别奖、“全球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杰出成就奖”、“湿地保护科学奖”、“自然保护杰出领导奖”等国际荣誉。  但是,我国湿地健康状况仍不容乐观,过度获取生物资源造成湿地生物多样性逐步减少,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导致湿地水质碱化和湿地面积萎缩,水源受到污染导致湿地生态功能显著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江河湖泊泥沙淤积严重,制约湿地保护工作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  力争到2010年,使我国50%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湿地面积萎缩和功能退化的趋势得到遏制和初步扭转  记者:国家林业局等有关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好湿地?  贾治邦:我国湿地类型众多,生物多样性丰富。单块面积大于100公顷的湿地总面积为3848万公顷,居世界第四位、亚洲第一位。做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责任十分重大。作为湿地保护管理牵头部门,我们将坚持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湿地保护现状,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努力推进湿地保护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前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对湿地保护管理的组织领导。从法规制度、政策措施、资金投入、管理体系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二是推进国家湿地保护工程建设。按照《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及其《实施规划》的要求,抓好总体布局、重点项目和政策措施的落实,确保工程实施成效。  三是做好湿地保护的立法工作。在继续做好国家层面立法工作的同时,抓紧推进地方性湿地保护法规制订工作,尽快建立起我国湿地保护管理的法规体系。  四是强化湿地保护管理的科技支撑。着手组建国家层面的湿地科学技术委员会,加强科技研究和推广,提高科技对湿地保护的贡献率。开展湿地与气候变化、水资源安全、生物安全等关系的重大课题研究,准确全面地认识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和价值。  五是建立湿地保护的长效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尽快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湿地转变用途的资金补偿和面积补偿机制、湿地生态用水补偿机制和湿地污染的生态功能恢复机制。  六是认真履行国际公约,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履行好湿地公约常委会成员国和亚洲地区代表的责任和义务,不断提升履行公约的能力。建立健全国际重要湿地监管机制,完善多部门协作的湿地保护管理机制,形成合力共同保护湿地。  七是广泛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建设好中国湿地博物馆和全国五大区域湿地宣传教育培训中心,着力抓好几个湿地保护的精品项目,并以正在建设的18个国家湿地公园为基点,形成较为完善的宣教网络。  记者:我国湿地保护的目标是什么?  贾治邦:我们要通过一系列措施,力争到2010年,使我国50%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湿地面积萎缩和功能退化的趋势得到遏制和初步扭转,基本形成自然湿地保护网络体系。到2030年,使我国湿地自然保护区达到713个,国际重要湿地达到80个,90%以上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形成较为完整的湿地保护和管理体系。----------------------------------------------------------------------------------------------------------------------你随便选几段结合自己的语言就好了,别人的东西终归不是自己的。你举例一些湿地的好处,再举例一些破环湿地的例子,最后得出感悟(你应该怎么怎么做等等)标题可以是 湿地——城市的“绿肺” 等等祝你写出出好文章

245 评论

LIZHIPINGZHAOBOWEI

煤矿山排出的废水和煤矸石渗出液,含硫量较高。根据大峪沟矿区的实际情况,即使采用综合一体化处理方法,出水的除硫效果并不明显,水中SO2-4仍高达21~06mg/L。虽然现有的《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对SO2-4的排放浓度没有明确限制,但高硫酸盐水对大峪沟的地下水和凉水泉水库的水质仍有严重影响。目前,去除水中SO2-4的方法主要有中和法、反渗透膜法、生物化学处理法和湿地法。前几种运行费用高,效果不一,有的还存在二次污染或技术不够完善等问题,更多地采用廉价、清洁的处理方法,即利用湿地除硫。一般而言,煤矿开采尤其是井工开采都需疏排地下水,在地表形成小溪或小河进入洼地,形成湿地。湿地具有显著的生态功能,能够起到净化水质,调节空气湿度、温度,繁衍各种湿生-水生植物,改善人居环境的作用。据调研,目前煤矿山湿地生态功能常常被忽视,要么弃置不用要么受损严重。本次研究的目的是试图利用矿区排水形成的湿地解决终端外排水的去硫问题,使之资源化,可以说是前述综合一体化处理方案的最终一个环节,同时也是解决煤矿山湿地生态修复和湿地生态利用的专门性课题。利用人工湿地去除水中硫酸根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人工湿地属于人工构筑物的范畴,通常的做法是建几个处理池,池内铺盖底泥并种植植物,依靠植物、底泥等要素的作用达到去硫效果;煤矿山湿地显然不属于上述的人工湿地,有关煤矿山湿地的生态功能、除污能力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见。据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人工湿地脱硫效果相差较大,有的可以达9%,有的为53%,甚至有的去除率几乎为零。究其原因,主要是湿地规模、水质、气候、底泥和水生植被的差异。所以在对煤矿山湿地进行研究时,必须查明生态地质的基本条件。人工湿地是人对自然湿地系统的模拟,利用生态的方法来去除污染物,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它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三者的协同作用,通过过滤、吸附、共沉、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彭超英等,2000)。实践表明,与其他处理污水的方法相比,人工湿地系统具有高效率、低投资、低运行费、低维护技术、基本不耗电即“一高三低一不”的特点(丁疆华等,2000)。自1974年第一个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在西德建成以来,因其优越的性能,使它获得较快的发展(刘自莲等,2005)。20世纪80年代从欧洲到美洲、澳洲等地区和国家都广泛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在美国有600多处人工湿地工程用于处理市政、工业和农业废水;在丹麦、德国、英国等国至少有200处人工湿地(主要为地下潜流湿地)系统在运行,新西兰也有80多处人工湿地系统投入使用(李丽等,2007)。而且大量的监测表明,湿地净化污水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例如,Knight(2000)等对1300多条已报道的数据进行分析,人工湿地对饲养家畜排放水的净化效率平均为:BOD5,65%;TSS,53%;NH4—N,48%;TN,42%和TP,42%。来自美国环保机构的数据库资料显示出了更高的处理效率,BOD5,TSS,TN,NH4—N,NO3—N和TP分别高达95%、88%、67%、61%、72%和76%(Braskerud等,2002)。我国的湿地研究起步较晚。从“七五”时期开始试验,取得了人工湿地工艺特征、技术要点和工程参数等研究成果(胡康萍等,1991)。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人工湿地的研究发现灯心草、香蒲等植物在人工湿地中净化污水能达到国家二、三级地面水标准,人工湿地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农业水处理、雨水处理等。在研究利用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去除水体中藻类方面,说明人工湿地系统在污水深度处理或减少水体富营养化、抑制藻类生长等方面也具有特色。全国数十个城市开展人工湿地研究,很多已投入生产;已有不少城市建立了芦苇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这些系统运行以来,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我国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广东韶关市铅锌矿废水治理,在人工湿地中种植香蒲的研究表明(阳承胜等,2000),利用香蒲净化含铅、锌工业废水的效果非常好,COD、SS、Pb、Zn、Cu和Cd的去除率分别为19%、62%、98%、02%、87%和39%,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主要污染物TSS、Pb、Zn、Cu和Cd等均达到排放标准。此外,人工湿地在处理铁矿酸性废水的试验结果表明(唐述虞,1996),酸水pH值由6升高到1;铜离子、铁离子和锰离子去除率分别为7%、8%、9%。在利用湿地去除废水中常见的硫酸根离子方面,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发现,前人的研究尚不充分,而且在不多的文献报道中,脱硫效果相差很大。研究资料表明,经生化预处理的纺织废水在经过湿地前后SO2-4由1235mg/L变为1244mg/L,去除率几乎为零(尹军等,2004);美国佛罗里达州的Hidden River雨水湿地处理系统的SO2-4去除率达到53%(王世和等,2007);另有研究表明,畜禽舍污水经过湿地后,硫化物的降解率可达3%(汪植三等,1995);在对湿地净化养猪场猪粪水的研究时发现,SO2-4去除率达到9%(刘开容等,1997);国外学者研究认为,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中无机硫的去除率可达95%(Buisma 等,1990)。在湿地设计方面,国外学者通过示踪剂实验发现,在同样的湿地面积下,填料深度为45m的湿地系统的BOD去除效果比深度为3m的湿地系统去除效果稍好(George,2000)。美国环保局在关于构建湿地处理市政废水的手册中认为,潜流湿地进水区域水深一般为4m,基质深度应比水深深1m,即系统总体深度为5m(USEPA,2000)。国内有学者研究了20cm、40cm、60cm三个水深条件下COD的去除率,发现水深为60cm时,即使运行的水力负荷较高(3cm/d),COD的去除率仍然可达9%(王世和等,2003)。另有研究发现,进水负荷的增大引起水力停留时间和出水速率的下降,不利于污水的净化处理。但另一方面,进水负荷太小又不能充分发挥湿地的净化潜力,因此湿地系统都存在一个较佳的进水负荷(吴振斌等,2001)。研究表明,低流速和高水力停留时间(HRT)对有机物和TSS(总悬浮固体)有较好的去除作用,过高的HRT会增加人工湿地水分的蒸腾作用。鉴于湿地植物在处理废水中有机物和重金属的重要作用,目前国外对人工湿地的植物选择研究不断深入,总的来看一般有三种植物较为常用,为风车草、芦苇和香蒲(Ciria等,2005; Karathanasis 等,2003)。国外有学者研究了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中八种植物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发现香蒲的去除能力最强(Klomjek,2005)。国内人工湿地系统植物的应用情况和国外基本相同,在研究香蒲、美人蕉、灯心草、芦苇、营蒲、茭白和黄花莺尾这七种武汉地区常见湿地植物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时,发现其中香蒲、美人蕉、黄花莺尾、茭白和营蒲的处理效果相对较好(鲁敏等,2004)。风车草、香根草、香蒲、芦苇和灯心草是国内人工湿地应用比较多的植物(靖元孝等,2002;廖新梯,2002;成水平等,1997;王全金等,2004)。通过以上总结,可以发现,目前针对湿地处理废水的研究和应用在国内外均是一个热点问题,取得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但是,由于湿地作为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加之废水类型的复杂多样,具体的情况千差万别,所以,在利用湿地净化废水特别是煤矿山废水方面,还有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可以说还在“摸着石头过河”。目前国内外对于湿地净化污染物能力的评估,多是根据溶质平衡的原理,将湿地进水口与出水口的溶质量相减,认为其结果就是湿地的净化能力。这种评价方法有许多弊端,一是必须依赖于长期、大量的监测数据作为基础,二是不能给出较为准确的单位面积的净化效率数据,三是只能在湿地建成后进行评估,而想要更科学地进行湿地设计,在建设之前就必须对湿地净化能力进行合理的预测。目前,国内外的湿地设计往往多着眼于水力学参数和化学指标,对于影响净化效果的关键因素例如植物、底泥等涉及较少,特别是缺少对湿地各要素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现有的很多研究,实际上,或是将湿地看做是常有植物,铺有底泥的“反应釜”,或是仅从植物、化学等单一学科角度出发来研究湿地净化这种多学科问题。另外,国内外的研究虽已证明了湿地处理废水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然而多数研究都注重于湿地对废水中氮、磷、pH值和金属离子去除的研究,很少有针对酸性废水中含量相当高的硫酸根离子去除情况的研究。高硫废水是工业生产特别是煤矿开采中大量产生的一类污染,在利用湿地来去除水中的硫酸根离子方面,国内外研究不多,并且所得的结论也是差异较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前人所研究的各个湿地的环境,包括气候、底泥、面积、植物种类、数量等,以及所排放废水的性质包括水量、pH值、硫酸根浓度、COD、BOD5等都差异较大。因此,在对具体某处湿地进行研究时,应该实地展开调查取样,来评价该处湿地对SO2-4的去除作用。从根本上说,正是由于对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生态地质学研究不够,才导致了湿地净化废水研究方面的欠缺,使其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92 评论

夏天天夏天

在网上找!主要分析湿地旅游的优点和缺点,应提出在发展旅游,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保护好湿地资源,避免短视和短期行为对湿地的破坏。

310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湿地的文献

    在网上找!主要分析湿地旅游的优点和缺点,应提出在发展旅游,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保护好湿地资源,避免短视和短期行为对湿地的破坏。

    龙宝宝lovyle 3人参与回答 2024-09-04
  • 关于湿地的论文

    免费论文,内容包括黄河湿地湿地保护维持黄河健康生命黄河湿地维持健康内容包括黄河湿地湿地保护维持黄河健康生命黄河湿地维持健康健康生命/html/shuili

    雾都下的吃货 3人参与回答 2024-09-03
  • 关于湿地的论文摘要

    湿地用处 湿地定义 湿地环保措施 湿地功能 结尾

    兔兔水桶腰 3人参与回答 2024-09-05
  • 关于保护湿地的论文

    引用cn#afpQVkfLuV的回答:m'mo默默无闻

    夏天天夏天 3人参与回答 2024-09-06
  • 关于湿地的论文题目

    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常见毛病是:过于笼统,题不扣文。如:'金属疲劳强度的研究'过于笼统,若改为针对研究的具体对象来命题。

    小花花cat 3人参与回答 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