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抗震结构设计论文

抗震结构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

抗震结构设计论文

作者:王社良 主编 ISBN:10位[7562926417] 13位[9787562926412]出版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12-1定价:¥00 元 本书是结合我国最新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编写的抗震结构设计教材。内容包括地震与地震动的基本知识,场地、地基和基础的抗震设计,结构地基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多、高层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房屋、砌体结构房屋、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单层厂房等的抗震设计,以及隔震与消能减震房屋的设计。书中附有计算例题、各章提要及小结、思考题和习题。本书可供大专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及教师的教学使用,亦可供从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科研和施工技术人员参考。 王社良,男,1957年生,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工学博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特聘教授,教学名师,师德标兵,博士生导师,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高层建筑结构抗震与控制、工程结构健康诊断与处理、智能材料结构系统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负责《抗震结构设计》校级、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973科研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3项,厅局级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出版专著和教材12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130余篇,其中50余篇被SCI、EI和ISTP收录。通讯地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邮编:710055 1 绪论本章提要1 地震与地震动1 地震及其成因2 地震波3 地震强度4 地震区划与地震影响5 常用术语2 地震活动性1 世界地震活动性2 我国地震活动性3 近期世界地震活动性3 地震震害1 概述2 工程地质条件对震害的影响4 结构的抗震设防1 抗震设防的目标2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3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本章小结思考题2 场地、地基和基础 本章提要1 场地1 场地土及场地覆盖层厚度2 场地类别2 天然地基与基础的抗震验算1 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抗震验算的建筑2 天然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承载力验算3 液化土与软土地基1 地基土的液化2 液化的判别3 可液化地基的抗震措施4 软土地基的抗震措施4 桩基的抗震设计1 可不进行桩基抗震验算的条件2 桩基的抗震设计本章小结思考题3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本章提要1 概述2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1 计算简图2 运动方程3 自由振动4 强迫振动3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及其反应谱1 水平地震作用的基本公式2 地震反应谱3 标准反应谱4 设计反应谱4 多自由度弹性体系地震反应分析的振型分解法1 计算简图2 运动方程3 自由振动4 振型分解法5 多自由度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1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2 底部剪力法6 结构的地震扭转效应1 刚心与质心2 单层偏心结构的振动3 多层偏心结构的振动4 偏心结构的地震作用7 地基与结构的相互作用1 地基与结构的相互作用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2 考虑地基结构相互作用的抗震设计8 竖向地震作用1 高耸结构和高层建筑2 屋盖结构3 其他结构9 结构地震反应的时程分析法1 概述2 恢复力特性曲线3 结构的计算模型4 地震波的选用5 地震反应的数值分析法10 建筑结构抗震验算1 结构抗震承载力验算2 结构的抗震变形验算本章小结思考题习题4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 本章提要1 场地选择1 避开抗震危险地段2 选择有利于抗震的场地2 建筑的平立面布置1 建筑平面布置2 建筑立面布置3 房屋的高度4 房屋的高宽比5 防震缝的合理设置3 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1 结构选型2 结构布置的一般原则4 多道抗震防线1 多道抗震防线的必要性2 第一道防线的构件选择3 利用赘余构件增多抗震防线5 刚度、承载力和延性的匹配刚度与承载力2 刚度与延性3 结构不同部位的延性要求4 改善构件延性的途径6 确保结构的整体性1 结构应具有连续性2 构件间的可靠连接7 非结构部件处理1 考虑填充墙的影响2 外墙板的连接本章小结思考题5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 本章提要1 概述2 抗震设计的一般要求1 结构体系选择2 结构布置3 抗震等级3 框架内力与位移计算1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2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的计算3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4 内力组合5 框架结构位移验算4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构件设计1 框架梁截面设计2 框架柱截面设计3 框架节点抗震设计5 框架结构设计例题本章小结思考题6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本章提要1 概述2 结构方案与结构布置3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计算1 计算简图2 地震作用3 楼层地震剪力在墙体中的分配4 墙体抗震承载力验算4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1 多层砖房构造措施2 多层砌块结构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3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例题5 底部框架一抗震墙房屋的抗震设计要点1 结构方案与结构布置2 底部框架一抗震墙房屋的抗震设计要点3 底部框架一抗震墙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6 内框架房屋的抗震设计要点1 结构方案与结构布置2 内框架砖房的抗震设计要点3 内框架砖房的抗震构造措施本章小结思考题7 高层及多层钢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本章提要1 概述2 高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1 高层钢结构的体系与布置2 高层钢结构的抗震计算3 钢构件的抗震设计与构造措施4 钢结构节点的抗震设计与构件措施3 多层钢结构厂房抗震设计1 多层钢结构房屋的结构体系与布置2 多层钢结构厂房的抗震计算3 多层钢结构厂房的抗震构造措施本章小结思考题8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抗震设计 本章提要1 概述 1 横向地震作用下厂房主体结构的震害2 向地震作用下厂房主体结构的震害2 结构布置的一般原则1 体型与抗震缝2 屋盖体系3 窗架4 柱5 围护墙体3 单层厂房的横向抗震计算1 计算简图和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2 横向自振周期计算3 横向自振周期的调整4 排架地震作用的计算5 窗架的横向水平地震作用6 排架内力分析及组合7 截面抗震验算8 厂房横向抗震验算的其他问题4 单层厂房的纵向抗震计算1 修正刚度法2 拟能量法3 纵向柱列的刚度4 柱间支撑的抗震验算5 厂房纵向抗震计算的其他问题5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构造措施1 无檩屋盖构件钓连接与支撑布置2 有檩屋盖构件的连接与支撑布置3 屋架4 桂5 柱间支撑6 连接节点7 围护墙体本章小结思考题习题9 隔震与耗能减震房屋设计本章提要1 概述2 隔震结构设计1 结构隔震的原理与隔震结构的特点2 隔震系统的组成与类型3 隔震结构的设计要求4 隔震结构的抗震计算5 隔震结构的构造措施3 耗能减震结构设计1 结构耗能减震原理与耗能减震结构特点2 耗能减震装置的类型与性能3 耗能减震结构的设计要求4 耗能减震结构体系的抗震计算分析5 耗能减震结构的连接与构造本章小结思考题10 工程结构防灾减灾 本章提要1 灾害概述1O.1 灾害的含义2 灾害的类型3 灾害的特征4 中国的灾害5 灾害的分级6 减灾系统工程7 防灾减灾对策与措施8 防灾减灾工程学发展简况2 地表变形灾害及防治1 地表变形2 地表变形的常见原因3 地表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4 建筑物抗地表变形措施3 火灾1 火灾与燃烧2 燃烧种类及产物3 火灾分类及灭火原理4 建筑防火设计5 结构抗火设计4 爆炸灾害1 爆炸基础知识2 快速加载下材料性能3 建筑设计中的防爆设计4 结构设计中的防爆设计本章小结思考题附录1 中国地震烈度表附录2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附录3 建筑耐火等级、建筑构件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参考文献

1、工程概况   在该工程的设计过程中,针对该工程平面凹口较深,平面较为狭长及高宽比较大等结构特点,在结构布置、分析计算和构造措施等方面做了一些有效的处理,使整体设计满足规范要求,且经济实用。以下谈谈本人在设计中的一点体会。   该工程地下一层、地上二十八层,总建筑面积:69m2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88m2,建筑物室外地坪至主体结构檐口的高度为:4m。地下室建筑面积:81m2,地下室层高50m:裙房三层。一层层高4m:二、三层层高为5m。主楼四至二十八层,每层层高0m。该楼层四层以上平面南侧凹口深6m,占凹口方向楼板长900m的2%,另还有两处凹口分别占凹口方向楼板长的8%和9%,高宽比为6。   2、地基及基础   1 地基土层结构及特征   据本次勘探揭露,拟建场勘察深度内岩土体可分为l0层:①层冲填土、②层耕填土、③层细砂、④层中砂、⑤层粗砂、⑥层砾砂、⑦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⑧层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2 地下水埋藏条件及砼腐蚀性评价   勘察场区内赋存有上层滞水和潜水。   据场地水质分析报告结果:拟建场地下潜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3 地基方案与基础选型分析评价   根据以上场地地基岩土层条件和拟建建筑物点,经过充分的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决定采用直径分别为Ф800、Ф1000、Ф1200的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以⑧层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做桩端持力层。桩长为22~29m左右,Ф800的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为4200KN;Ф1000的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为6000KN;Ф1200的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为7900KN。因南昌地区中风化泥质粉砂岩中均有多层且无规律的软弱夹层,桩端进持力层取5d。根据最后静荷载试验结果来看,Ф1000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为13500KN,极限状态下桩顶累计沉降量为9mm,质量和经济效果均较好。本工程主楼带地下室、地下室层高5m,底板掺混凝土膨胀剂,桩基承台为梁式承台,因为上部结构为剪力墙,荷载分布较为均匀,因而梁板截面高度不需过大,承台梁高lO00mm,地下室底板除核心筒部分(1500mm)外,其余均为350mm,砼标号为C30;为抵抗混凝土收缩、徐变及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地下室底板采用双层双向满布配筋Ф14@120。地下室外围墙厚300mm,内部剪力墙厚250mm,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板厚为200mm,并采用双层双向Ф 12@150满布配筋。   3、上部结构设计与计算   根据《建筑抗震设防类标准》(GB50223—2008)本工程为丙类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按设防烈度6度计算,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结构的阻尼比为05,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04,基本风压为55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结构体型为4。地震力按X、Y两个方向计算,同时考虑扭转耦联,竖向力按模拟施工加荷方式1计算,风荷载按X、Y两个方向计算,恒、活荷载分开计算,周期折减系数为9,计算取21个振型。连梁刚度的折减系数为7,考虑抹灰粉刷层重量后,混凝土的重度为27KN/m2,地震力的分项系数为3,风荷载分项系数为4,恒荷载分项系数为2,活荷载分项系数为4。墙元细分中,壳元最大控制边长为0m。   该建筑平面有多处凹口,平面较为狭长,再加上楼梯问和电梯间开洞,采用SATWE进行分析。计算结构显示,结构在地震和风荷载作用下位移均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但以扭转振动为主的第三振型周期T3 与侧向振动为主的第一振型周期T1之比为756;以扭转振动为主的第三振型周期T3和以侧向振动为主的第二振型周期T2 之比为865,并且第一振型和第二振型的扭转振动成分偏大,这表明结构扭转效应显著,对建筑结构不利。同时计算结果还表明,凹口周围、楼房东西两端及平面宽度变化处梁、墙等构件内力值较大。在设计时,考虑应将楼、电梯间处核心筒及5-12、5-14轴上剪力墙加强且连成整体,形成受力的主要部位,承担大部分的剪力和弯矩,实际电算时加强或削弱此部分刚度(主要为增加或减短墙长)对位移影响较大,较增加墙厚等方法有效的多。实际电算和分析相同,但由于建筑功能限制,5-G轴上,5-9轴和5-1l轴间;5-15轴和5-17轴间、还有5-l2轴和5-14轴间无法布置剪力墙,只有设置宽扁梁,加强刚度,实际效果较好,剪力墙成筒布置,在筒与筒之间将板厚加厚为120mm,实际电算时所有凹口处按未设连梁电算,在位移等满足要求规范要求,施工图则按所有凹口处增设250×400连梁处理,更加安全。在平面宽度变化处,剪力墙本工程剪力墙布置既满足了规范要求,经济效益又较好。为消除混凝土收缩、温差可能引起的裂缝,将屋面板配置了双层双向钢筋。   除平面不规则以外,该房屋的平均高宽比为6也较大,因而验算结构底部外围构件在侧向力最不利组合情况下的轴压比,并控制轴压比在6内;验算桩基在侧向力最不利组合下的抗压能力以及桩身是否会出现拉力,并通过调整桩的布置,使其符合要求。   在抗震构造措施方面,建筑物底部四层为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对墙体布置有变化处增设暗柱,加强其配筋。采取增大两端剪力墙的长度、调整其它部位剪力墙长度等措施,使用SATWE软件分析计算可知,凹口处及其周围剪力墙和连梁,以及建筑物两端转角、山墙处剪力墙和连梁基本上没有出现超筋现象,构件的截面和配筋设计符合规范要求。周期T1~T3 及其比值、结构位移值、基底剪重比、地震力倾覆弯矩等均在规范要求范围内,具体结果如下:   上述计算分析结果表明,T3 /T1远小于9,结构平面布置扭转影响较小;楼层最大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要求,且由Y向风荷载控制;底层剪重比接近于8%,结构刚度适合,受力体系经济合理,抗震性能良好。   4、结语   本工程在省抗震设计施工图检查中,经过省抗震专家评审,得到了专家的认可。专家肯定了我们对于本工程结构体系的选择、抗震设计参数的取值及对于平面不规则采取的构造加强措施。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论文

帮助作者考虑文章全篇逻辑构成的写作设计图。其优点在于,使作者易于掌握论文结构的全局,层次清楚,重点明确,简明扼要,一目了然。[2]  第二,有利于论文前后呼应。有一个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在检验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间是否有逻辑联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与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称,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和谐,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为全局所需要,是否都丝丝入扣、相互配合,成为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都能为论题服务。经过这样的考虑和编写,论文的结构才能统一而完整,很好地为表达论文的内容服务。  第三,有利于及时调整,避免大返工。在毕业论文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作者的思维活动是非常活跃的,一些不起眼的材料,从表面看来不相关的材料,经过熟悉和深思,常常会产生新的联想或新的观点,如果不认真编写提纲,动起笔来就会被这种现象所干扰,不得不停下笔来重新思考,甚至推翻已写的从头来过;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会极大地影响写作情绪。毕业论文提纲犹如工程的蓝图,只要动笔前把提纲考虑得周到严谨,多花点时间和力气,搞得扎实一些,就能形成一个层次清楚、逻辑严密的论文框架,从而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返工。另外,初写论文的学生,如果把自己的思路先写成提纲,再去请教他人,人家一看能懂,较易提出一些修改补充的意见,便于自己得到有效的指导。

摘要:结合实际工程,笔者就建设工程全过程质量管理这一话题,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在具体工程实际操作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可供参考。/html/Constructs/20091126/html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论文

摘要:结合实际工程,笔者就建设工程全过程质量管理这一话题,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在具体工程实际操作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可供参考。/html/Constructs/20091126/html

工程结构的抗震能力是社会抗震防灾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建筑物的倒塌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建筑物在地震中的破坏程度,大体决定了震害的严重程度。因为是论文所以我只截取了一段,全部可到九品论文网查看。 因此,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特别是抗地震倒塌能力,是地震区抗震防灾能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文中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介绍了提高建筑结构整体抗震能力的设计思想,结合汶川地震中建筑震害的教训,重点针对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讨论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建筑结构系统的安全储备分为基本安全储备、整体安全储备与意外安全储备三个层次。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和抗地震倒塌能力取决于整体安全储备和意外安全储备,意外安全储备不足是汶川地震建筑结构震害严重的主要原因。结构系统的意外安全储备主要来自其鲁棒性、整体稳定性和整体牢固性。目前对于结构系统的整体安全储备和意外安全储备的研究很不够,结构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论文3000字

帮助作者考虑文章全篇逻辑构成的写作设计图。其优点在于,使作者易于掌握论文结构的全局,层次清楚,重点明确,简明扼要,一目了然。[2]  第二,有利于论文前后呼应。有一个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在检验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间是否有逻辑联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与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称,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和谐,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为全局所需要,是否都丝丝入扣、相互配合,成为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都能为论题服务。经过这样的考虑和编写,论文的结构才能统一而完整,很好地为表达论文的内容服务。  第三,有利于及时调整,避免大返工。在毕业论文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作者的思维活动是非常活跃的,一些不起眼的材料,从表面看来不相关的材料,经过熟悉和深思,常常会产生新的联想或新的观点,如果不认真编写提纲,动起笔来就会被这种现象所干扰,不得不停下笔来重新思考,甚至推翻已写的从头来过;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会极大地影响写作情绪。毕业论文提纲犹如工程的蓝图,只要动笔前把提纲考虑得周到严谨,多花点时间和力气,搞得扎实一些,就能形成一个层次清楚、逻辑严密的论文框架,从而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返工。另外,初写论文的学生,如果把自己的思路先写成提纲,再去请教他人,人家一看能懂,较易提出一些修改补充的意见,便于自己得到有效的指导。

摘要:结合实际工程,笔者就建设工程全过程质量管理这一话题,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在具体工程实际操作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可供参考。/html/Constructs/20091126/html

结构抗震论文

几千字? 没问题,加上沟通

6楼的,钢结构怎么样?

求一个框架结构、结构耐久性或者结构抗震相关的 比较,分析

工程结构的抗震能力是社会抗震防灾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建筑物的倒塌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建筑物在地震中的破坏程度,大体决定了震害的严重程度。因为是论文所以我只截取了一段,全部可到九品论文网查看。 因此,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特别是抗地震倒塌能力,是地震区抗震防灾能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文中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介绍了提高建筑结构整体抗震能力的设计思想,结合汶川地震中建筑震害的教训,重点针对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讨论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建筑结构系统的安全储备分为基本安全储备、整体安全储备与意外安全储备三个层次。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和抗地震倒塌能力取决于整体安全储备和意外安全储备,意外安全储备不足是汶川地震建筑结构震害严重的主要原因。结构系统的意外安全储备主要来自其鲁棒性、整体稳定性和整体牢固性。目前对于结构系统的整体安全储备和意外安全储备的研究很不够,结构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 索引序列
  • 抗震结构设计论文
  •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论文
  •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论文
  •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论文3000字
  • 结构抗震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