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书法教育论文

书法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

书法教育论文

[内容摘要]:长期以来,书法的教学往往被等同于写字,而忽略了对书法艺术之美的把握。学习书法,应使学生了解书法的丰富内涵,比如汉字的形成演变与历史文化一脉相承,书法涵盖了文字在历史中的表现形式。无论是甲骨文、青铜铭文还是简犊、小篆,都是社会发展的再现,也是审美的演变史。[关键词]:兴趣临摹辅导修养创新循序渐进书法,是我国汉字书写的一种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件瑰宝。它不仅深得我国历代广大人民的喜爱和相传,而且早已远涉重洋、为世界人民所赞赏和相传。我们是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这是责无旁贷的。况且,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美化环境、装饰物品,还是欢庆节日、书写标语等等,都不难发现各种书法的神姿。所以让学生爱上书法,学习书法,让书法走进学生心里,是我们老师不可懈怠的责任。书法不同于文字,文字要求书写整齐看懂即成。而书法的观赏形式是属于绘画角度的,书法的外在气质是流动的线条,即美感神韵,内涵则更近于文学。因此从描红、仿影到临帖,逐步做到写得匀称,纸面要干净。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写字和爱惜写字用具的习惯,不断提高写字课的教学质量。一、学习书法的重要性。(一)、书法教育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观察力、模仿力。小学书法教育主要是毛笔书法教育,在教学形式上小学阶段应以摹写为主,书法理论为辅。在书法教学中摹写与识字有密切的联系。识字是写字的基础,而写字是巩固识字的手段,能促进辨认字形的记忆。识字教学中,有机结合毛笔书法教学对学生掌握字的基本知识帮助很大。书写毛笔字就是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手描画的过程。如:写“法”字,指导学生观察字形是左右结构,笔画有点、横竖等,而左边三点水的三个点也有不同变化;接着回忆所掌握的书写规则,在脑海中形成“法”字的轮廓。然后手在脑的指挥下书写。当写出来的字与理想化有差异时,便及时反馈到大脑,做好动笔方向、力度大小的监视调控。一连贯的动作,综合了视觉、动作、思维的协调反应。所以毛笔书法的书写可促进大脑发育,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模仿力。(二)、书法教育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俗话说“字如其人”,就是能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的学生都有认真的学习态度。相反字写的马虎、潦草,错别字多的学生,态度会散漫,纪律松懈。因此我们要通过毛笔书法教育来磨炼学生的意志,使之形成严谨、踏实、守纪、耐心的性格品质。通过长期毛笔书法训练,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改变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性格品质。如:一位思考能力强,但时时粗心大意的学生。教育指导他通过毛笔书法训练,认真观察、细心思考、用心描画。几个月后这位学生的老毛病改掉了,形成有恒心、有耐心的品性,树立了严谨的自学意识。(三)、书法教学是陶冶学生道德情操、益于身心的重要途径。我国汉字起源历史悠久,有书画同源的说法。它不仅具有主观形势的美,还具有客观的形象美。汉字的结构千姿百态,书法之美不可言状。或飘逸,或雄强,或沉厚,或精细。观之如山河之丽,令人心旷神怡。练字时对身体的积极影响,古人已有认识,如清代的周星莲说过:“作书能养气,也能助气,静坐做楷法数百字,便觉令躁俱平,若行草,意挥洒至痛快淋漓之时,又觉心灵焕发”。毛泽东说:“书法是很好的休息,是积极的消遣娱乐,也是养神健康健身之法”。写字使脑子得到休息,从而使工作学习时更有精神。同时,学习书法可以改造心理结构,启发智慧。有很多心理学家将注意力集中看着是“开启智慧的金钥匙”。许多人特别是青少年好动多于好静,做事往往不认真。坐下来一笔一画的写字,既锻炼人的耐性和定力,又可以培养人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四)、书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中国书法艺术的萌芽与成长,是伴随着汉文字的产生、发展而发生的,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创新,中国独特的艺术形成了蔚为大观的景象:古趣盎然的篆书、宽博精深的隶书、法度森严的楷书、率真流畅的行书和恣情纵意的草书等交相辉映、异彩纷呈。那一幅幅成功的书法作品,艺术本身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同书写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人们带入诗、文的意境。书法艺术通过优美的形象形式,抒情达意,表达审美感情,能够激动人心,悦人心胸,陶冶性情。书法家挥毫运笔,通过点、线、形的组合变化,写成不同的字体,联成整幅,形成抒发感情的意境,创造出千姿百态的书法美。二、谈谈我在农村小学进行书法教学的实践。(一)激发兴趣,培养感情,端正认识,是上好书法的前提。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俄国教育教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如果教师在写字教学中,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一些用笔、运笔、笔画的写法和字形结构等理论知识,空洞而枯燥,只能使学生望而生畏,不敢接近,自然就谈不上喜欢不喜欢了。学习书法是一件很枯燥但又必须持之以恒的事情,而由于小学生性格、心理特点,使他们容易在学习上变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毛病。这时教师就要发挥自己的学识与智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书法的情趣,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喜欢与爱好,端正对书法的认识态度,让学生从书法中吸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利用表扬鼓励机制。在教学中我注意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利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多用鼓励性语言使学生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还注意在班级中表扬写字好的同学作为榜样,在班级中选出几名写字优秀的学生,授予“小书法家”称号,颁发证书和奖品。在校内定期举行书法竞赛活动,对获奖的同学颁发奖品和证书。榜样具有强化作用,有了榜样,班级里就出现了一股写好字的氛围。创设幽雅宜人的环境。在学生练习书法的过程中播放一些轻柔优美的歌曲让学生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心情舒畅地练习,既可以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更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兴趣。3.向学生讲古人习字学书的感人事迹是培养学生兴趣的良方。平时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给学生讲述一些通俗有趣的古今著名书法家勤学苦练,直至成名的故事。如: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三国时钟繇抱犊入山学书的故事,让他们学到了勤奋;岳飞在沙上练字的故事,使他们学到了自强不息,怀素用芭蕉叶练字的故事,文征明临摹《千字文》一天一遍的故事„„书法课上,我就有计划地讲给同学听,使学生在饶有兴趣的故事中,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从而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学习

书法与舞蹈  书法与舞蹈的关系历来被称为姊妹关系。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一书中提出:“中国的绘画、戏剧和中国另一特殊艺术——书法,具有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它们的里面都贯穿着舞蹈的精神,由舞蹈的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  抒情性是舞蹈和书法共有的艺术本质特征。舞蹈利用舞台空间塑造形象,构成不同的时间运动线,从而呈现不同的舞蹈风格;书法则于平面的宣纸上塑造形象,构成不同的时间运动线,从而呈现不同的书法风格。运动线是舞蹈与书法各自抒情性的表现手段之一。如果说舞蹈是对人体动作、姿态的造型美化,那么,书法则是对其点画、姿态造型美化,一个通过人体,一个通过汉字,殊途同归,共同表现思想感情,反映生活美的属性。造型性是舞蹈与书法各自抒情性的表现手段之二。舞蹈家在舞台上翩跹的身影恰似书法家手中飞舞的笔墨,舞蹈家与书法家通过人心、身体协调的内外运动,将种种情感波澜表现在舞动的身姿和飞动的笔墨之中,从而抒发不同的情感,使观赏者进入审美境界。  舞蹈与书法同属视觉艺术,也同属表演艺术。舞蹈的表演是艺术展现的最终目的,它会随演即逝,而书法的表演只是一个过程,最终目的是展现书法作品,书法作品是不会消失的。书法家表演(即创作)的过程,也与舞蹈一样,非常精彩、优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舞蹈是以手势说话的艺术。该论断虽不甚准确,但说明动作是舞蹈的独特表现手段。舞蹈本来就是人体的动作来构成艺术语言。舞蹈中一些公认的手、足、头的姿态都来自于动作过程的一个平衡的瞬间,与书法的横、竖、撇、捺、提、折等具体点画相同。王朝闻先生在《门外舞谈》中认为,中国书法的点画与古典舞蹈的动作存在着“一种形式方面的联系”。他说:“这种联系的事很多。例如‘一’字在用笔方面的特点——下笔与收笔所显示的如意(侧卧着的S),与舞蹈的出手——欲右先左和欲左先右的过程多么接近。”尤其行书和草书的造型变化以及运动迁转,与舞蹈有更多的相似处。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旭的草书《古诗四帖》那“神虬腾霄”的气势、“旋风骤雨”的动态、“夏云出岫”的变幻、“奔蛇走虺”的线条、“回环圆转”的体势,综合起来,立即会使人想到杜甫《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诗中对剑舞的描写:“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传说张旭草书即从公孙大娘剑舞的淋淳顿挫的气势和节奏中以及浓郁豪荡的神韵里汲取灵感,得其神,自此草书长进,传为佳话。今天,公孙大娘的剑舞早已失传,但我们却从张旭的草书中看到了她那优美的舞姿。  韵律和节奏是舞蹈与书法表情性富于变化的基本要素。舞蹈时,演员的全身为了表示韵律和节奏,必须不停运动,并保持动作间的连贯与和谐,这就要求所有固定的平衡姿态不得不随着演员动作的变化而变化,如同书法创作时所有点画的固定写法与形态都必须在运动中根据上下左右的情况,或长或短、或高或低,作各种各样的变化一样。舞蹈演员那行云流水的舞步轨迹,如果用墨线描绘下来,肯定与节奏分明、连绵相属的草书线条别无二致。如果说不同的节奏形成了不同的舞蹈律动与风格,表现不同的感情与思绪,那么,不同的节奏,亦会形成不同的书法流动美与书风,表现不同的情感与审美特征。英国人罗杰·弗莱说:“中国艺术首先引人注目的是在其中占首要地位的线的节奏。我们注意到,这种线的节奏又总是具有流动和连续的特征,这真是一种用手画出来的舞蹈的曲线。”  中国书法艺术与舞蹈虽是两种艺术门类,但它们的审美属性可以说是相通的。20世纪80年代,某些国内外的书法家和舞蹈家曾尝试将书法与舞蹈合为一体,演员的舞蹈动作配合幕布背景上变幻的书法作品,编排了“墨舞”剧目,在美国和国内演出过,受到了一定的好评。舞蹈艺术的动态存在于表演过程中,而书法艺术的流动表现已经凝固在线条中,正如郑诵先生所说:“舞蹈是动态的书法;书法是婀娜多情的舞姿。”  实际上,任何可以称之为艺术的东西或多或少都与书法艺术有某些联系。有的比较明显,有的比较隐晦。除绘画、音乐、舞蹈以外,还有篆刻、建筑、戏曲、文学、雕刻、军事、棋类等都与书法艺术颇有通理之处。如果说西方一切艺术都是趋向音乐的动态,那么在中国,一切艺术都与书法有不解之缘。它们有区别,又有共同之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联系与影响中互相促进,互相借鉴。书法是中国艺术中最高级的表现形式,熊秉明先生把它称之为“艺术中的艺术”一点也不过分。  在推行艺术教育的今天,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学校教育中更加充分地凸现出来。它既是艺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又是推进艺术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切入点。书法教育对于艺术教育的促进,对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其效果虽然不一定在短期内直接地、一一对应地显现出来,但只要在施教时把握好艺术教育的方向和特征,它不仅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全面提高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对书法艺术发展的本身,其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1]沃兴华 著《中国书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2]钟明善 著《书法基础与欣赏》,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 转贴于 中国论

书法教育教学论文

[内容摘要]:长期以来,书法的教学往往被等同于写字,而忽略了对书法艺术之美的把握。学习书法,应使学生了解书法的丰富内涵,比如汉字的形成演变与历史文化一脉相承,书法涵盖了文字在历史中的表现形式。无论是甲骨文、青铜铭文还是简犊、小篆,都是社会发展的再现,也是审美的演变史。[关键词]:兴趣临摹辅导修养创新循序渐进书法,是我国汉字书写的一种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件瑰宝。它不仅深得我国历代广大人民的喜爱和相传,而且早已远涉重洋、为世界人民所赞赏和相传。我们是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这是责无旁贷的。况且,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美化环境、装饰物品,还是欢庆节日、书写标语等等,都不难发现各种书法的神姿。所以让学生爱上书法,学习书法,让书法走进学生心里,是我们老师不可懈怠的责任。书法不同于文字,文字要求书写整齐看懂即成。而书法的观赏形式是属于绘画角度的,书法的外在气质是流动的线条,即美感神韵,内涵则更近于文学。因此从描红、仿影到临帖,逐步做到写得匀称,纸面要干净。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写字和爱惜写字用具的习惯,不断提高写字课的教学质量。一、学习书法的重要性。(一)、书法教育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观察力、模仿力。小学书法教育主要是毛笔书法教育,在教学形式上小学阶段应以摹写为主,书法理论为辅。在书法教学中摹写与识字有密切的联系。识字是写字的基础,而写字是巩固识字的手段,能促进辨认字形的记忆。识字教学中,有机结合毛笔书法教学对学生掌握字的基本知识帮助很大。书写毛笔字就是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手描画的过程。如:写“法”字,指导学生观察字形是左右结构,笔画有点、横竖等,而左边三点水的三个点也有不同变化;接着回忆所掌握的书写规则,在脑海中形成“法”字的轮廓。然后手在脑的指挥下书写。当写出来的字与理想化有差异时,便及时反馈到大脑,做好动笔方向、力度大小的监视调控。一连贯的动作,综合了视觉、动作、思维的协调反应。所以毛笔书法的书写可促进大脑发育,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模仿力。(二)、书法教育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俗话说“字如其人”,就是能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的学生都有认真的学习态度。相反字写的马虎、潦草,错别字多的学生,态度会散漫,纪律松懈。因此我们要通过毛笔书法教育来磨炼学生的意志,使之形成严谨、踏实、守纪、耐心的性格品质。通过长期毛笔书法训练,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改变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性格品质。如:一位思考能力强,但时时粗心大意的学生。教育指导他通过毛笔书法训练,认真观察、细心思考、用心描画。几个月后这位学生的老毛病改掉了,形成有恒心、有耐心的品性,树立了严谨的自学意识。(三)、书法教学是陶冶学生道德情操、益于身心的重要途径。我国汉字起源历史悠久,有书画同源的说法。它不仅具有主观形势的美,还具有客观的形象美。汉字的结构千姿百态,书法之美不可言状。或飘逸,或雄强,或沉厚,或精细。观之如山河之丽,令人心旷神怡。练字时对身体的积极影响,古人已有认识,如清代的周星莲说过:“作书能养气,也能助气,静坐做楷法数百字,便觉令躁俱平,若行草,意挥洒至痛快淋漓之时,又觉心灵焕发”。毛泽东说:“书法是很好的休息,是积极的消遣娱乐,也是养神健康健身之法”。写字使脑子得到休息,从而使工作学习时更有精神。同时,学习书法可以改造心理结构,启发智慧。有很多心理学家将注意力集中看着是“开启智慧的金钥匙”。许多人特别是青少年好动多于好静,做事往往不认真。坐下来一笔一画的写字,既锻炼人的耐性和定力,又可以培养人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四)、书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中国书法艺术的萌芽与成长,是伴随着汉文字的产生、发展而发生的,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创新,中国独特的艺术形成了蔚为大观的景象:古趣盎然的篆书、宽博精深的隶书、法度森严的楷书、率真流畅的行书和恣情纵意的草书等交相辉映、异彩纷呈。那一幅幅成功的书法作品,艺术本身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同书写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人们带入诗、文的意境。书法艺术通过优美的形象形式,抒情达意,表达审美感情,能够激动人心,悦人心胸,陶冶性情。书法家挥毫运笔,通过点、线、形的组合变化,写成不同的字体,联成整幅,形成抒发感情的意境,创造出千姿百态的书法美。二、谈谈我在农村小学进行书法教学的实践。(一)激发兴趣,培养感情,端正认识,是上好书法的前提。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俄国教育教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如果教师在写字教学中,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一些用笔、运笔、笔画的写法和字形结构等理论知识,空洞而枯燥,只能使学生望而生畏,不敢接近,自然就谈不上喜欢不喜欢了。学习书法是一件很枯燥但又必须持之以恒的事情,而由于小学生性格、心理特点,使他们容易在学习上变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毛病。这时教师就要发挥自己的学识与智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书法的情趣,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喜欢与爱好,端正对书法的认识态度,让学生从书法中吸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利用表扬鼓励机制。在教学中我注意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利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多用鼓励性语言使学生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还注意在班级中表扬写字好的同学作为榜样,在班级中选出几名写字优秀的学生,授予“小书法家”称号,颁发证书和奖品。在校内定期举行书法竞赛活动,对获奖的同学颁发奖品和证书。榜样具有强化作用,有了榜样,班级里就出现了一股写好字的氛围。创设幽雅宜人的环境。在学生练习书法的过程中播放一些轻柔优美的歌曲让学生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心情舒畅地练习,既可以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更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兴趣。3.向学生讲古人习字学书的感人事迹是培养学生兴趣的良方。平时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给学生讲述一些通俗有趣的古今著名书法家勤学苦练,直至成名的故事。如: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三国时钟繇抱犊入山学书的故事,让他们学到了勤奋;岳飞在沙上练字的故事,使他们学到了自强不息,怀素用芭蕉叶练字的故事,文征明临摹《千字文》一天一遍的故事„„书法课上,我就有计划地讲给同学听,使学生在饶有兴趣的故事中,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从而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学习

现代硬笔书法从来就缺少理论方面的研究。至于有人把古代的甲骨文和篆刻都归纳的硬笔书法里来,窃以为还是不妥的,只是给现代硬笔书法贴金而已。写这类文章,最忌讳的就是大标题,因为你缺乏研究素材和参考资料。所以,应该尽量将你的标题缩小范围,这样就容易掌握,也好写了。

硬笔书法教学论文,体会和课例有一份的,很好完成。

书法教育的论文

在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书法艺术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是书法教育的摇篮,目前,小学几乎都开设书法课或书法第二课堂进行书法艺术教育。然而,当代书法教育也面临着新形势、新环境的严峻考验,尤其是电脑的普及,使书法教学显得更加艰难。在此,我作为小学生的书法启蒙老师,试对自己在书法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提出几点相应的解决方案。

书法与舞蹈  书法与舞蹈的关系历来被称为姊妹关系。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一书中提出:“中国的绘画、戏剧和中国另一特殊艺术——书法,具有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它们的里面都贯穿着舞蹈的精神,由舞蹈的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  抒情性是舞蹈和书法共有的艺术本质特征。舞蹈利用舞台空间塑造形象,构成不同的时间运动线,从而呈现不同的舞蹈风格;书法则于平面的宣纸上塑造形象,构成不同的时间运动线,从而呈现不同的书法风格。运动线是舞蹈与书法各自抒情性的表现手段之一。如果说舞蹈是对人体动作、姿态的造型美化,那么,书法则是对其点画、姿态造型美化,一个通过人体,一个通过汉字,殊途同归,共同表现思想感情,反映生活美的属性。造型性是舞蹈与书法各自抒情性的表现手段之二。舞蹈家在舞台上翩跹的身影恰似书法家手中飞舞的笔墨,舞蹈家与书法家通过人心、身体协调的内外运动,将种种情感波澜表现在舞动的身姿和飞动的笔墨之中,从而抒发不同的情感,使观赏者进入审美境界。  舞蹈与书法同属视觉艺术,也同属表演艺术。舞蹈的表演是艺术展现的最终目的,它会随演即逝,而书法的表演只是一个过程,最终目的是展现书法作品,书法作品是不会消失的。书法家表演(即创作)的过程,也与舞蹈一样,非常精彩、优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舞蹈是以手势说话的艺术。该论断虽不甚准确,但说明动作是舞蹈的独特表现手段。舞蹈本来就是人体的动作来构成艺术语言。舞蹈中一些公认的手、足、头的姿态都来自于动作过程的一个平衡的瞬间,与书法的横、竖、撇、捺、提、折等具体点画相同。王朝闻先生在《门外舞谈》中认为,中国书法的点画与古典舞蹈的动作存在着“一种形式方面的联系”。他说:“这种联系的事很多。例如‘一’字在用笔方面的特点——下笔与收笔所显示的如意(侧卧着的S),与舞蹈的出手——欲右先左和欲左先右的过程多么接近。”尤其行书和草书的造型变化以及运动迁转,与舞蹈有更多的相似处。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旭的草书《古诗四帖》那“神虬腾霄”的气势、“旋风骤雨”的动态、“夏云出岫”的变幻、“奔蛇走虺”的线条、“回环圆转”的体势,综合起来,立即会使人想到杜甫《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诗中对剑舞的描写:“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传说张旭草书即从公孙大娘剑舞的淋淳顿挫的气势和节奏中以及浓郁豪荡的神韵里汲取灵感,得其神,自此草书长进,传为佳话。今天,公孙大娘的剑舞早已失传,但我们却从张旭的草书中看到了她那优美的舞姿。  韵律和节奏是舞蹈与书法表情性富于变化的基本要素。舞蹈时,演员的全身为了表示韵律和节奏,必须不停运动,并保持动作间的连贯与和谐,这就要求所有固定的平衡姿态不得不随着演员动作的变化而变化,如同书法创作时所有点画的固定写法与形态都必须在运动中根据上下左右的情况,或长或短、或高或低,作各种各样的变化一样。舞蹈演员那行云流水的舞步轨迹,如果用墨线描绘下来,肯定与节奏分明、连绵相属的草书线条别无二致。如果说不同的节奏形成了不同的舞蹈律动与风格,表现不同的感情与思绪,那么,不同的节奏,亦会形成不同的书法流动美与书风,表现不同的情感与审美特征。英国人罗杰·弗莱说:“中国艺术首先引人注目的是在其中占首要地位的线的节奏。我们注意到,这种线的节奏又总是具有流动和连续的特征,这真是一种用手画出来的舞蹈的曲线。”  中国书法艺术与舞蹈虽是两种艺术门类,但它们的审美属性可以说是相通的。20世纪80年代,某些国内外的书法家和舞蹈家曾尝试将书法与舞蹈合为一体,演员的舞蹈动作配合幕布背景上变幻的书法作品,编排了“墨舞”剧目,在美国和国内演出过,受到了一定的好评。舞蹈艺术的动态存在于表演过程中,而书法艺术的流动表现已经凝固在线条中,正如郑诵先生所说:“舞蹈是动态的书法;书法是婀娜多情的舞姿。”  实际上,任何可以称之为艺术的东西或多或少都与书法艺术有某些联系。有的比较明显,有的比较隐晦。除绘画、音乐、舞蹈以外,还有篆刻、建筑、戏曲、文学、雕刻、军事、棋类等都与书法艺术颇有通理之处。如果说西方一切艺术都是趋向音乐的动态,那么在中国,一切艺术都与书法有不解之缘。它们有区别,又有共同之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联系与影响中互相促进,互相借鉴。书法是中国艺术中最高级的表现形式,熊秉明先生把它称之为“艺术中的艺术”一点也不过分。  在推行艺术教育的今天,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学校教育中更加充分地凸现出来。它既是艺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又是推进艺术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切入点。书法教育对于艺术教育的促进,对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其效果虽然不一定在短期内直接地、一一对应地显现出来,但只要在施教时把握好艺术教育的方向和特征,它不仅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全面提高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对书法艺术发展的本身,其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1]沃兴华 著《中国书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2]钟明善 著《书法基础与欣赏》,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 转贴于 中国论

书法教育教学论文集

书法鉴赏 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的创立,最初都是为了记录语言。但是,纵观大千世界,在流传下来的这么多种文字当中惟有汉字兼具了实用和审美的功效,衍生出了独具魅力的书法艺术。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书法就是传统文化的缩影。 (一)书法展现传统精神 《兰亭阁序》的作者王羲之是我从小就认识的并被灌输为最伟大的书法家,而《兰亭阁序》也成了行书的绝品。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从《晋书》这段文字的记载中,我们大概可以了解王羲之隐逸以后的生活。他和他的朋友们在江南的青山绿水间尽情地享受着生命的欢愉。这也正是数千年文人所推崇的。 王羲之的飘逸自然,张旭的洒脱无拘,颜真卿的钢筋有力。。无一不显出了中国文化的真谛。。 书法的工巧,若汉隶《曹全碑》; 书法的天真,若苏轼《丰乐亭记》; 书法的自然,若《兰亭阁序》; 书法的方正`丰润`紧接`宽博`雄浑。。。 书法的那种精神性,最感染人的就是书写者的那个精神性,在作品里所流露出来的那种激动人心、感人至深,让人千古人同此心的那种东西他们抓住了,我以为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灵魂,那是中国书法艺术最动人的因素。(二)书法在政治上的地位 打开一部部中国书法史书和一卷卷前贤法帖珍品,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发现一些特殊人物的影子。然而这些人物在中国书法史上起的作用却绝不像影子一样无足轻重,他们的力量和影响是其他任何人所不能比拟的,他们就是那些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帝王。 书法是历代帝王在登基之前的必修课,它甚至关乎着一国之君的脸面和尊严。长期的笔墨研习,增长了帝王的书写能力和欣赏能力。即使是那些金戈铁马打下江山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了统治地位的稳固,他们也必须学习接受汉族传统文化。 唐太宗`乾隆都是对书法极度的喜爱。 而书法一直也是封建士大夫的最爱,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无一没为官进爵的。王羲之,右将军。苏轼,丞相。。。 当然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闻名的大奸臣的书法也是同样受人称赞的,可能其中的一部分是想借助书法的手段来达到不轨的目的,这也恰恰说明了书法在政治上的地位。 不断地改朝换代,中国书法艺术仍然能够沿着自己的艺术轨迹继续发展。 帝王和王宫大臣们对于书法的兴趣或轻或重,表现形式千差万别。也许他们有的人是珍爱艺术,有的人是附庸风雅,有的人是出于政治需要,还有的人是出于装点门面。但是作为书法本体来说,帝王的重视与否确是非常重要的。 《三》书法的物质价值 中国子民素来有收集的嗜好,而书法则是其中重要的一项,1000年前的唐太宗就是收集到王羲之的《兰亭阁》,并最终将其带入自己的帝王墓。 除却有特殊层次含义的书法作品,如帝王的作品(其价值含有帝王特色,故具有特殊的收藏价值)其他的名品在现在的价值应该也可以看出书法作品的物质价值。有四个字来形容就一字千金。单就这一点启示就足以说明书法在传统文化的地位。 书法艺术发展到了今天,它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幅幅令我们无限追思和景仰的笔墨宝卷,更重要的是留给了我们一笔沉淀千年的思想和精神财富。站在它的面前,我们应该感到无限的欣慰和幸福,因为每当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我们都可以随时去瞻仰去体会那份古朴优雅和那份博大深邃。无论是勤学苦练的求索,还是心手两忘的抒怀,无论是浪情恣肆的狂放,还是温文尔雅的内敛。中国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已经经过漫长的积淀代代相传,浸透在了民族久远的血液之中。透过那变幻万千的点线形式,我们似乎看到了那种沉浸于笔底,洋溢于案头的生命存在 书法艺术伴随着中华文明史的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程,书法创作成为书家心灵世界的展现,传统文人们自觉地将书法纳入“正人心”的轨道,书法就成了地道的身心修养、人格完善的过程。虽然作为实用性书写工具的毛笔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作为中国艺术瑰宝的书法却保留了下来,它那独具的神韵、百读不厌的气质,至今依然令人倾倒、令人陶醉。千年书法的历史不仅仅是这独一无二的艺术形态的流传史,伴随着文人们的笔墨纸砚流淌千年的毫无疑问应该是那千古不变的翰墨精神。

一、让学生喜欢迷恋书法艺术。要引导学生了解“写字”和“书法”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它们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可以说,汉字人人都会写,只要掌握每个字的形、音、义,不少撇少捺,不缺边旁部首,字的结构正确就算过关;而书法则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是大学问、高修养、纯技术、真性情的综合素养积淀,讲究用笔用墨的多彩变化,追求情感个性的表达。大文豪鲁迅先生就非常喜欢书法,他说过:“书法是东方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只有中国的方块文字,才能创造出如此美妙的艺术。作为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喜欢、珍爱这门书法艺术,立志学好书法,每天定时定量,坚持不懈,磨炼意志,修炼品格。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毫无疑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兴趣引导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求,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二、营造幽雅的书法学习氛围。书法学习要求学书者要心静,教师可在课前播放舒缓的古筝曲、钢琴曲,以优美的乐曲陶冶学生的写字情趣;也可在学生练习疲惫时播放一段轻音乐,从而使学生浮躁的心宁静下来,倾情投入到书法的练习中,心无旁骛,潜心练字。班级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和书法艺术融为一体,营造幽雅的学习书法的外部环境,也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可开辟书画苑,围廊挂名人字画、师生优秀书画作品及书法发展史,校园花坛的花岗岩、风景石上刻上各种书体书写的名言警句。此外,办公室、教室、楼道等都悬挂有各种形式的书法作品,使学生沉浸在学习书法的艺术氛围中,耳濡目染,提高了学生浓厚的学书意识,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三、探究汉字结构、演变史。首先,了解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这六种造字方法都有独特的意念。以象形字为例,它属于独体造字法,如“月”字像一轮明月的形状,“鱼”字就是一条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这些象形字依靠线条或笔画具体地勾画出所要表述的物体的外部特征。其次,要了解汉字演变史。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从古至今,书体形式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的演变。让学生了解汉字书体演变发展的历史,了解同一汉字不同的书体形式,不仅可以了解到汉字的造字原理,还能体验不同书体的书写技巧和方法。掌握了汉字形体特征,提高了学习书法的兴趣,也就避免了书写一种字体的枯燥感。四、掌握汉字书写的多变形式。中国的书法充满了哲学色彩,一个汉字,读音和意义也许是唯一的,写法却可以丰富多彩。如“寿”字的篆体,多达百种,民间称百寿图。这样的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交际性,不仅可作为工艺品进行装饰,还可作为礼物送给朋友。多变的汉字,可帮助学生在不同的文字上进行书写训练,在反复的提按和行笔过程中体会书体特点、提高书写兴趣。五、借助彩色变化,增强视觉效果。为了增强书法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老师可对传统的书法学习方法进行创新。传统的书法主要是指用墨汁在白色宣纸上书写,也可考虑使用多种颜色进行书法学习和练习。如练习“花”的写法,我们就可以用各种颜色写出五彩缤纷的“花”字,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彩色颜料,根据自己对汉字形、音、义的理解进行书写和创作,以增强惊艳的视觉感受力,提高多元审美情趣。六、艺术融合法。书法本身有很大的包容性,一个书法家就是一个综合素养极高的文化人,他们可填词,可赋诗,可绘画,可写联,可舞剑,可打拳,是生活的多面手。因此,可以将书法艺术跟音乐、剪纸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七、名作欣赏。在中国书法的海洋中涌现出众多书法家作品,老师带领学生欣赏、品味名家名作,可以使学生从中发现书法的整体韵味,体会其中的笔墨情趣及篇章结构。在感受、欣赏名家名作的同时,老师还可以讲述书法家的奇闻趣事。名作的欣赏不仅可以在课内进行,同时可在课外进行,如参观博物馆、参观书法展览,在活动中体验中华文化,体验书法魅力,增强学习者对书法作品的鉴别能力。八、因地制宜法。书法作品不仅是笔和纸的艺术,学生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自然环境学习书法。如:用水在黑板上、地面上或在纸上书写,甚至利用工具在沙滩上、雪地里书写。这样的书法学习不但重复性强、成本低,而且贴近生活、亲近自然,对学生们来说更容易参与其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总之,历史悠久的书法文化,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三者进行有效的结合,可培养学生们对书法的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们学习书法的积极性。

颜真卿(公元709——785),祖籍琅琊临沂孝悌里(今山东省费县方城诸满村),字清臣,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政治家、军事家,历事四帝,官到吏部尚书、太子太师,曾与从兄颜杲卿联合起兵抗击安禄山叛乱,功勋卓著;后被叛将李希烈所杀,壮烈殉国。生前以功业节操获封“鲁郡开国公”,身后被追封为“司徒”,谥号“文忠”,世称“颜鲁公”。是继“书圣”王羲之之后又一位伟大的书法家,是唐代新书体“颜体”的创造者,世称“亚圣”。在书学史上“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苏轼曾有“诗止于杜子美,书止于鲁公”一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勾如曲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节有态,笔力雄强,沉着端庄”是其书法的独特风格,其墨迹有200多种,虽经千年沧桑,至今仍有大量流传。他那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千年来深为海内外华人和汉学友人所共仰,其墨迹成为后人学书的典范样本,是祖国传统文化宝库中光辉灿烂的瑰宝。  为弘扬历史文化,继承颜真卿的爱国思想和书法艺术遗产,费县下大力气挖掘、征集、整理了费县琅琊颜氏发祥地、琅琊颜氏始祖和颜真卿的大量有关史料,县委、县政府于1994年2月成立了“费县颜真卿研究会”,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研究和对外联络活动。先后筹资在县城建塑了颜真卿大型汉白玉雕像,举办了两次颜真卿故里书画展,整理出版了《唐鲁郡颜文忠公新庙记》碑帖,修复了《唐鲁郡颜文忠公新庙记》碑,修复了颜林、诸满“孝悌里”牌坊和“双忠桥”。1997年,费县又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颜真卿学术研讨会,会后编辑出版了论文集《翰墨忠烈颜真卿》,编辑出版了中国第一部《颜真卿志》。自书告身  《自书告身》楷书墨迹,传为颜真卿自书,是颜真卿晚年的名作。共386字。有人疑为伪托。今藏日本中村不折氏书道博物馆。   其书法苍劲谨严,沉稳厚重,字里行间可体会出颜书行笔的气韵和结体的微妙变化,。詹景风称此书:“书法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而体合天成。其使转真如北人用马,南人用舟,虽一笔之内,时富三转。”董其昌谓:“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绝少。” 争座位帖  《争座位帖》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唐广德二年(公元764)颜真卿写给仆射郭英又的书信手稿。行草书,传有七纸,约64行古时。“乡里上齿,宗庙上爵,朝廷上位,皆有等”。然而郭英又为了献媚宦官鱼朝恩,在菩提寺行及兴道之会,两次把鱼朝恩排于尚书之前,抬高宦官的座次。为此颜真卿引历代及唐代成规抗争之,写下此长信。此稿系颜真卿因不满权奸的骄横跋扈而奋笔直书的作品,故通篇刚烈之气跃然纸上。许多字与行还写得豪宕尽兴,姿态飞动,虎虎有生气。似乎也显示了他刚强耿直而朴实敦厚的性格。宋代米芾在《书史》中说:“此帖在颜最为杰思,想其忠义愤发,顿挫郁屈,意不在字,天真罄露在于此书。”此帖本是一篇草稿,作者凝思于词句间,本不着意于笔墨,却写得满纸郁勃之气横溢,成为书法史上的名作,入行草最佳范本之列,后世以此帖与《兰亭序》合称“双壁”。苏轼曾于安氏处见真迹赞曰:“此比公他书犹为奇特,信手自书,动有姿态。” 颜家庙碑  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右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楷书,颜真卿撰文并书。唐建中元年(公元780)七月立,碑存西安碑林。 碑四面环刻,碑阳24行,行47字。碑阴同两侧各6行,行52字。额篆书“颜氏家庙之碑”六字,为李阳冰书。是颜真卿为其父颜惟贞所立,记载家族世系情况。  此碑是颜氏七十二岁时作,笔力雄健、结体庄密。隋代与初唐的楷书,多以运指为长、结字左紧右舒,呈欹侧之势。颜书则加强了腕力的作用,巧妙运用藏锋和中锋,形成力透纸背的效果。又横轻竖重,似有立体感觉。颜真卿正书,横画端平,左右竖笔略呈向内的弧形,这不仅造成庄重感,而且使整个结构圆紧浑厚,富有强大的内在力量。这一切都是突破旧格局的创新。《颜家庙碑》是“颜体”的典型之作,也是他传世碑刻中最后的巨作。

书法教育论文摘要

在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书法艺术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是书法教育的摇篮,目前,小学几乎都开设书法课或书法第二课堂进行书法艺术教育。然而,当代书法教育也面临着新形势、新环境的严峻考验,尤其是电脑的普及,使书法教学显得更加艰难。在此,我作为小学生的书法启蒙老师,试对自己在书法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提出几点相应的解决方案。

书法鉴赏 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的创立,最初都是为了记录语言。但是,纵观大千世界,在流传下来的这么多种文字当中惟有汉字兼具了实用和审美的功效,衍生出了独具魅力的书法艺术。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书法就是传统文化的缩影。 (一)书法展现传统精神 《兰亭阁序》的作者王羲之是我从小就认识的并被灌输为最伟大的书法家,而《兰亭阁序》也成了行书的绝品。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从《晋书》这段文字的记载中,我们大概可以了解王羲之隐逸以后的生活。他和他的朋友们在江南的青山绿水间尽情地享受着生命的欢愉。这也正是数千年文人所推崇的。 王羲之的飘逸自然,张旭的洒脱无拘,颜真卿的钢筋有力。。无一不显出了中国文化的真谛。。 书法的工巧,若汉隶《曹全碑》; 书法的天真,若苏轼《丰乐亭记》; 书法的自然,若《兰亭阁序》; 书法的方正`丰润`紧接`宽博`雄浑。。。 书法的那种精神性,最感染人的就是书写者的那个精神性,在作品里所流露出来的那种激动人心、感人至深,让人千古人同此心的那种东西他们抓住了,我以为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灵魂,那是中国书法艺术最动人的因素。(二)书法在政治上的地位 打开一部部中国书法史书和一卷卷前贤法帖珍品,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发现一些特殊人物的影子。然而这些人物在中国书法史上起的作用却绝不像影子一样无足轻重,他们的力量和影响是其他任何人所不能比拟的,他们就是那些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帝王。 书法是历代帝王在登基之前的必修课,它甚至关乎着一国之君的脸面和尊严。长期的笔墨研习,增长了帝王的书写能力和欣赏能力。即使是那些金戈铁马打下江山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了统治地位的稳固,他们也必须学习接受汉族传统文化。 唐太宗`乾隆都是对书法极度的喜爱。 而书法一直也是封建士大夫的最爱,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无一没为官进爵的。王羲之,右将军。苏轼,丞相。。。 当然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闻名的大奸臣的书法也是同样受人称赞的,可能其中的一部分是想借助书法的手段来达到不轨的目的,这也恰恰说明了书法在政治上的地位。 不断地改朝换代,中国书法艺术仍然能够沿着自己的艺术轨迹继续发展。 帝王和王宫大臣们对于书法的兴趣或轻或重,表现形式千差万别。也许他们有的人是珍爱艺术,有的人是附庸风雅,有的人是出于政治需要,还有的人是出于装点门面。但是作为书法本体来说,帝王的重视与否确是非常重要的。 《三》书法的物质价值 中国子民素来有收集的嗜好,而书法则是其中重要的一项,1000年前的唐太宗就是收集到王羲之的《兰亭阁》,并最终将其带入自己的帝王墓。 除却有特殊层次含义的书法作品,如帝王的作品(其价值含有帝王特色,故具有特殊的收藏价值)其他的名品在现在的价值应该也可以看出书法作品的物质价值。有四个字来形容就一字千金。单就这一点启示就足以说明书法在传统文化的地位。 书法艺术发展到了今天,它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幅幅令我们无限追思和景仰的笔墨宝卷,更重要的是留给了我们一笔沉淀千年的思想和精神财富。站在它的面前,我们应该感到无限的欣慰和幸福,因为每当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我们都可以随时去瞻仰去体会那份古朴优雅和那份博大深邃。无论是勤学苦练的求索,还是心手两忘的抒怀,无论是浪情恣肆的狂放,还是温文尔雅的内敛。中国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已经经过漫长的积淀代代相传,浸透在了民族久远的血液之中。透过那变幻万千的点线形式,我们似乎看到了那种沉浸于笔底,洋溢于案头的生命存在 书法艺术伴随着中华文明史的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程,书法创作成为书家心灵世界的展现,传统文人们自觉地将书法纳入“正人心”的轨道,书法就成了地道的身心修养、人格完善的过程。虽然作为实用性书写工具的毛笔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作为中国艺术瑰宝的书法却保留了下来,它那独具的神韵、百读不厌的气质,至今依然令人倾倒、令人陶醉。千年书法的历史不仅仅是这独一无二的艺术形态的流传史,伴随着文人们的笔墨纸砚流淌千年的毫无疑问应该是那千古不变的翰墨精神。

颜真卿(公元709——785),祖籍琅琊临沂孝悌里(今山东省费县方城诸满村),字清臣,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政治家、军事家,历事四帝,官到吏部尚书、太子太师,曾与从兄颜杲卿联合起兵抗击安禄山叛乱,功勋卓著;后被叛将李希烈所杀,壮烈殉国。生前以功业节操获封“鲁郡开国公”,身后被追封为“司徒”,谥号“文忠”,世称“颜鲁公”。是继“书圣”王羲之之后又一位伟大的书法家,是唐代新书体“颜体”的创造者,世称“亚圣”。在书学史上“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苏轼曾有“诗止于杜子美,书止于鲁公”一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勾如曲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节有态,笔力雄强,沉着端庄”是其书法的独特风格,其墨迹有200多种,虽经千年沧桑,至今仍有大量流传。他那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千年来深为海内外华人和汉学友人所共仰,其墨迹成为后人学书的典范样本,是祖国传统文化宝库中光辉灿烂的瑰宝。  为弘扬历史文化,继承颜真卿的爱国思想和书法艺术遗产,费县下大力气挖掘、征集、整理了费县琅琊颜氏发祥地、琅琊颜氏始祖和颜真卿的大量有关史料,县委、县政府于1994年2月成立了“费县颜真卿研究会”,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研究和对外联络活动。先后筹资在县城建塑了颜真卿大型汉白玉雕像,举办了两次颜真卿故里书画展,整理出版了《唐鲁郡颜文忠公新庙记》碑帖,修复了《唐鲁郡颜文忠公新庙记》碑,修复了颜林、诸满“孝悌里”牌坊和“双忠桥”。1997年,费县又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颜真卿学术研讨会,会后编辑出版了论文集《翰墨忠烈颜真卿》,编辑出版了中国第一部《颜真卿志》。自书告身  《自书告身》楷书墨迹,传为颜真卿自书,是颜真卿晚年的名作。共386字。有人疑为伪托。今藏日本中村不折氏书道博物馆。   其书法苍劲谨严,沉稳厚重,字里行间可体会出颜书行笔的气韵和结体的微妙变化,。詹景风称此书:“书法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而体合天成。其使转真如北人用马,南人用舟,虽一笔之内,时富三转。”董其昌谓:“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绝少。” 争座位帖  《争座位帖》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唐广德二年(公元764)颜真卿写给仆射郭英又的书信手稿。行草书,传有七纸,约64行古时。“乡里上齿,宗庙上爵,朝廷上位,皆有等”。然而郭英又为了献媚宦官鱼朝恩,在菩提寺行及兴道之会,两次把鱼朝恩排于尚书之前,抬高宦官的座次。为此颜真卿引历代及唐代成规抗争之,写下此长信。此稿系颜真卿因不满权奸的骄横跋扈而奋笔直书的作品,故通篇刚烈之气跃然纸上。许多字与行还写得豪宕尽兴,姿态飞动,虎虎有生气。似乎也显示了他刚强耿直而朴实敦厚的性格。宋代米芾在《书史》中说:“此帖在颜最为杰思,想其忠义愤发,顿挫郁屈,意不在字,天真罄露在于此书。”此帖本是一篇草稿,作者凝思于词句间,本不着意于笔墨,却写得满纸郁勃之气横溢,成为书法史上的名作,入行草最佳范本之列,后世以此帖与《兰亭序》合称“双壁”。苏轼曾于安氏处见真迹赞曰:“此比公他书犹为奇特,信手自书,动有姿态。” 颜家庙碑  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右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楷书,颜真卿撰文并书。唐建中元年(公元780)七月立,碑存西安碑林。 碑四面环刻,碑阳24行,行47字。碑阴同两侧各6行,行52字。额篆书“颜氏家庙之碑”六字,为李阳冰书。是颜真卿为其父颜惟贞所立,记载家族世系情况。  此碑是颜氏七十二岁时作,笔力雄健、结体庄密。隋代与初唐的楷书,多以运指为长、结字左紧右舒,呈欹侧之势。颜书则加强了腕力的作用,巧妙运用藏锋和中锋,形成力透纸背的效果。又横轻竖重,似有立体感觉。颜真卿正书,横画端平,左右竖笔略呈向内的弧形,这不仅造成庄重感,而且使整个结构圆紧浑厚,富有强大的内在力量。这一切都是突破旧格局的创新。《颜家庙碑》是“颜体”的典型之作,也是他传世碑刻中最后的巨作。

  • 索引序列
  • 书法教育论文
  • 书法教育教学论文
  • 书法教育的论文
  • 书法教育教学论文集
  • 书法教育论文摘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