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古代文明投稿文章格式要求

古代文明投稿文章格式要求

发布时间:

古代文明投稿文章格式要求

1、史料引用的规范问题 前已述及,重视史料的引用是历史论文撰写的重要特点,也是衡量一篇历史学术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史料的引用还存在一个规范问题。这种规范的具体要求是: (1)尽量使用第一手资料,要靠第一手资料说话,少用第二手、第三手资料。这种规范要求,其实也是论文质量的重要保证。因为相对而言,第一手资料比起第二手、第三手资料更具有真实性。当然,对此也要辩证地看,即使是第一手资料,也是前人的研究成果,一样带有主观性,因此也存在一个分析与甄别的问题。 (2)引用的资料必须详细地注明出处。引用资料包括直接引用文献原文和转述文献之意或他人的学术观点两种,无论是哪一种,都必须要详细注明出处。一方面,用有出处的史料作论据,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另一方面,注明出处也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尊重,属于文品、道德问题,同时也可避免抄袭之嫌。切忌通篇文章洋洋洒洒,引用了大量前人和同时代人的观点或具体表述,却一个引号也不打,一个出处也不标。 2、论文表述的规范问题 (1)历史语言问题。中国古代史家普遍主张史文词达意、词达道即可,也就是所谓的简而工。重视文与史的区别,这一点当然是对的,历史语言不能和文学语言那样,随意使用夸张、描写,它一定要尊重史实。但是,对此的理解也不能绝对化。历史叙述是可以采用细节描写的,像司马迁写“鸿门宴”就是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从而使历史文字读来更加生动,人们也决不会认为司马迁在胡编乱造。特别是写历史人物和具体事件,一些事件场景描写、人物心理刻画等,在符合逻辑的前提下是完全可以的,它增强了史文的可读性和影响力。 (2)论文格式问题。总体来说,历史学术论文强调考实,它必须有论有据、有叙有议,也就是史论结合、评述结合。一篇文章如果光有论点,没有论据,或者论据不充分,那么它的论点就支撑不起来。同样,如果提不出论点,没有自己的看法、想法,也不能成其为学术论文。同时,学术论文的文体又是多样的,既有一般性的研究论文,也有札记、笔记、读后感、书评、动态综述等不同形式的论文,对此当然也有一些具体的和不同的规范。例如,札记主要是写出自己的点滴心得或认识,无需长篇大论,但要言之有物;笔记与札记有类似的地方,不过更灵活;书评是要把握原书的基本精神和学术价值、地位,从而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动态综述主要是梳理某一学术问题的发展状况。 (3)符号规范问题。除了基本的文句符号(标点符号)要准确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中数字的标示问题。根据现行出版规范,凡是文中出现表示数量的数字和公元纪年,一般采用阿拉伯数字符号;而对于古代帝王纪年,则必须使用汉字数字符号,同时在紧接其后的括号里注上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相应公元纪年。 (4)参考文献著录问题。学术期刊的参考文献著录,大多依据国家标准,不过有的期刊有自己的文献著录依据,这就要根据投稿期刊的具体要求来进行了。文章转载自 期刊云 ,论坛里面有关于论文格式的详细介绍,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下。

中国古代上行公文常识 [上书]奏议体之一。亦称“上言”、“上疏”、“上奏”、“奏书”。明徐师曾《文体明辨》:“降及七国,未变古式,言事于王,皆称上书,秦汉以下,虽代有更革,而古制犹存,故往往见于诸集之中。萧统《文选》欲其别于臣下之书也,故自为一类,而以‘上书’称之。”清王兆芳《文体通释》:“上书者,上高也,奏上也,书而高进也。亦谓之献书,献馈食进也,以书奏上若进馈也。主于进达情事,忠言献替。”梁任昉《文章缘起》:“上书,秦丞相李斯《上始皇书》。”自汉以后,渐不多见,宋以下上书、上言皆不用,今惟致之尊长者用之。 [疏]向天子陈事的文书。清王兆芳《文体通释》:“疏,陈言而条析疏通,奏书之属也。汉兼施于王侯,魏晋六朝专上王侯,后世专上天子。今制,陈事曰疏。主于陈事通彻,条理明序。源出汉韩信《上尊号疏》。” [奏疏]上天子之文的通称。亦称奏议、奏书、奏对、奏启、奏状、奏札、奏折、奏策、上书、奏章等。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奏疏者,群臣论谏之总名也。奏御之文,其名不一,故以奏疏括之也。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至于疏、对、启、状、札五者,又皆以‘奏’字冠之,以别于臣下私相对答往来之称。” [奏策]献计进策的奏疏。清王兆芒《文体通释》:“奏策者,策,马棰也,筹策也,谋也。谋若运筹亦如运用棰策而奏进之者也。主于筹算精谋,别中下而要其上。源出汉贾让《奏治河策》,流有隋文中子《奏太平十二策》、唐王忠嗣《上平戒十八策》,宋张齐贤《献开宝十策》。” [谏书]臣下向天子进谏的奏章。《汉书·王式传》:“臣以三百五篇谏,是以亡谏书。”唐岑参《佐郡思旧游》诗:“史笔众推直,谏书人莫窥。”又《寄左省杜拾遗》诗:“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奏]达天子之文,汉蔡邕《独断》:“奏者……所请若罪法劾案,公府送御史台,公卿校尉送谒者台者也。”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昔唐虞之臣,敷奏以言;秦汉之辅,上书称奏。陈政事,献典仪,上急变,劾愆谬,总谓之奏。奏者,进也。言敷于下,情进于上也。夫奏之为笔,固以明允笃诚为本,辨析疏通为首。强志足以成务,博见足以穷理,酌古御今,治繁总要,此其体也。”清王兆芳《文体通释》:“古敷章以言之变也。李善曰:奏以陈情叙事。汉上书四名,二曰奏。主于通达国事,进言持正。”自汉以下奏体渐繁,后世之称奏事、奏记、奏书亦有不尽达天子者。 [表]章奏体之一。明吴讷《文章辨体》:“韵书:‘表,明也,标也,标著事绪使之明白以告乎上也。’三代以前,谓之敷奏。秦改曰表。汉因之。汉晋皆尚散文,盖用陈达情事,若孔明《前后出师》,李令伯《陈情》之类是也。唐宋以后,多尚四六。其用则有庆贺、有辞免、有陈谢、有进书、有贡物,所用既殊,则其辞亦各异焉。”清王兆芳《文体通释》:“唐门下省下通上六书五曰表。尚书省下达上六书一曰表。今制庆贺皇上、皇太后曰表。主于明褐所陈,首以臣某言,终以表闻顿首等语。”梁任昉《文章缘起》:“表,淮南王安《谏伐闽表》。” [让表]对授官虚假谦让的章表。清赵翼《陔余丛考》:“古人授官,例有让表。刘实谓本唐虞禹让稷契皋陶之遗意。《文心雕龙》曰,昔晋文受册,三辞从命,是以汉末让表,以三为断。曹操著令,表不必三让,又勿得浮华,所以魏初表章,指事造实。昔人每授官必作让表,固是难进易退之意,然沿习日久,虚伪成风,浸寻及于唐宋,益袭为故事。在上者既授之以官,必不因其让而收回 成命,在下者亦明知其辞不允,特借一辞以鸣高。观唐宋诸人集中,内外制词,多有批答不允,及断来章不允之诏,上下相接以伪,徒货笔墨,甚可笑也。本朝之制,凡三品以上迁官者,但有谢折,无伪为辞让之事,于以见朝廷尊严,风气敦实。” [劝进表]劝登帝位的章表。魏晋六朝时代,统治阶级内部夺权,或皇统中断,建立新朝的统治者多托词禅让。等让国诏一下,又故作逊让,必使朝臣上劝进表,颂赞其美德,谀之为天命所归,始允受禅。如曹丕代汉,侍中刘昉等率君臣奉表劝进;司马炎代魏,司空郑冲率群臣劝进;东晋司马睿(元帝)逃到江南,刘琨等联名劝进,等等。 [弹事]弹劾官吏的奏疏。亦称“弹文”、“弹章”、“弹墨”、“劾状”、“白简”等。梁刘勰的《文心雕龙·奏启》:“后之弹事,迭相斟酌。”梁任昉《文章缘起》:“弹文,晋冀州刺史王深集《杂弹文》。”清吴曾祺《文体刍言》:“凡按劾有罪则用之。谓之弹文者,如弹丸之加鸟也。《文选》列弹文三篇,皆有一定体例,后亦少变,与他奏事相似矣。”清黄遵宪《人境庐诗草笺·九姓渔船曲》:“敢挈阿娇贮金屋,弹章自骇满朝惊。”《宋史·赵鼎传》:“荐举之人,除名甫下,弹墨已行。”《唐书·崔隐甫传》:“隐甫劾状。” [奏状]状是封建社会的上行公文体,用于陈述事实。冠以奏,就是向皇帝陈述事实的公文。汉代及以后又多成诉状。《后汉书·杨秉传》:“南阳太守张彪……以车驾当至,因傍发调,多以入私,秉闻之,下书责让荆州刺史,以状副言公府。” [万言书]上天子的长篇章奏。宋赵长《朝野类要》:“万言书,上进天子之书也。若上公侯,则名之曰长书。”《宋史·王安石传》:“安石议论高奇,……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 [奏折]奏疏体之一。亦称“折”、“折奏”。因用折本缮写,故名。明制,奏折有题本和奏本之分。题本用于公事,用印;奏本用于私事,不用印。皆经通政司转内阁入奏。清制,关于例行之事用题本,亦送通政司。紧要之事用奏折,奏折初在宫门陈奏,迨军机处成立后,改送军机处转奏。光绪庚子后,废题本概用奏折。奏折页数、行数、每行字数,皆有固定格式。 [封事]奏疏体之一。百官上奏机密事,为防泄露,用皂囊缄呈进,故称封事。亦称“封奏”、“封章”。《汉书·宣帝纪》地节二年:“而今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后汉书·光武纪》:“百僚并上封事,无有隐讳。”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自汉置八仪,密奏阴阳,皂囊封板,故曰封事。晁错受书,还上便宜,后代便宜,多附封事,慎机密也。”清王兆芳《文体通释》:“封事,主于陈事机密,冀君独览。”梁任昉《文章缘起》:“封事,汉魏相《奏霍氏专权封事》。”元明以下封事少见。 [副封]奏章的副本。汉代上天子的奏章有正、副二封,尚书先检查副封,不合者不奏。自魏相为御史大夫后乃废止。《汉书·魏相传》:“故事,诸上书者,皆为二封,署其一曰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相复因许伯,自去副封,以防雍蔽。” [劾}即弹事。亦称“劾状”、“弹”、“奏弹”。明吴讷《文章辨体》:“《汉书》云:‘群臣上奏,若罪法按劾,公府送御史台,卿校送谒者台。’是则按劾之名,其来久矣。”清王兆芳《文体通释》:“劾者,法有罪也,亦谓之弹。弹,行丸也,抨也。以法抨有罪,若行丸也。奏书之属也。唐门下省六书二曰奏弹。主于案举臣罪,议从国法。” [奏札]古代上行皇帝的一种公文体。札用于陈事,奏札则用于向皇帝奏事。唐代奏事,非表非状者称札子。宋人称札子。 [折]明清两代的上行公文。清吴曾棋《文体刍言》:“折,叠也。书所言于纸而叠之,取其便于上进也,故谓之折。”明清以后,始有折。上天子者曰奏折,上长官者曰手折。” [片]清代奏章的附件。清林则徐《密保永昌府知府张亮基片》:“不揣冒昧,谨合词附片密陈。” [奏启]是一种古代公文体,晋代以后才盛行起来,既当表又当奏。在陈述政事时启与奏的作用相同。在让爵谢恩时,又与表的功能相同。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奏启》:“自晋来盛启,用兼表奏。陈政言事,既奏之异条;让爵谢恩,亦表之别干。” [驳议]奏疏体之一。汉蔡邕《独断》:“凡群臣上书于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驳议。……其有疑事,公卿百官会议,若台阁(尚书省)有所正处,而独执异意者曰驳议。”清王兆芳《文体通释》:“驳议者,立议求是,斥人议之不纯也。李善曰:推覆平论有异事,进之曰驳。驳议曰某官某甲议以为如是,下言臣愚赣议异。李充曰:驳不以华藻为先。主于进言指误,胜以纯正。”清吴曾棋《文体刍言》:“驳议,理之是非,不能以一人之言为定,于是有驳。驳之云者,去其不当,以归于当也。主于反复诘难,曲尽事理为要。汉世始立驳议之法,唐以来中书之官兼以主封驳为职责。” [章奏]上奏天子文书的总称。亦称“奏章”、“笺奏”、“章表”。汉蔡邕《独断》:“凡群臣上书于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驳议。”梁刘勰《文心雕龙·章表》:“前汉表谢,遗篇寡存。及后汉察举,必试章奏。”宋欧阳修《太尉文正公神道碑铭》:“其后公薨,史官修《真宗实录》,得内出奏章,乃知朝廷之士,多公所荐者。” [奏议]上天子之文的通称。包括疏、奏、表、上书、封事、札子、对策、弹章、启、笺等。梁任昉《王文宪集序》:“奏议符策,文辞表记。”清《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钞》、《涵芬楼古今文钞》均立“奏议类”。

古代文明投稿文章格式

推荐你看复旦大学出版社的《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本书侧重于文明史的视角,以活泼生动的形式叙述了世界古代诸文明及欧洲中世文明的兴衰历程,并揭示其主要特征。作者在充分占有原始文献并吸收海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执教和研究心得,对世界古代中世纪史进行了系统而简明的阐述。是一般读者了解和研究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的入门读物。

中国古代书信基本格式书信要注意事项:地位、抬头、分行、称谓、结尾。所谓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称谓写于起首顶头第一行。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笺的二分之一以下。抬头是指旧式书信,对年长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分行是为避免杂乱无章而采用的分段陈述。每段开始前空二个字,述及不同内容时分几段书写。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语。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慈鉴;对于老师要用函丈、坛席……等。现时,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等也未尝不可。信写好以后,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有如“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礼”,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 在社交上用“专颂台安”。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书信”当作一个复合词来用,而古代“书”和“信”是有区别的,“书”指信件;“信”指使者,即传达信仆之人。汉乐府《古诗为船冲卿妻作》刘兰芝请母亲埘绝县令派米的媒人:“自可断米信,徐徐更谓之。”来信,就是来说媒的使者。《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建安十六年:“(马)超等屯消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请和,公不许。”这里的“信”,亦指使者。“信”的这一意义,常见于汉魏六朝的文献,不能误解为后起义的“书信”。但在《晋书•陆机传》内,“书”和“信”已经结合成词,店人诗亦多见“书信”,而且有了单单以“信”指函札信件的川法。如王昌龄《寄穆侍御出幽州》:“典逆蓟门书信少,雁飞犹得到衡阳”;贾岛《寄韩潮州愈》:“隔岭篇章球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元稹《酬乐天叹穷愁见寄》:“老去心情随日减,远来书信隔年闻”;俱以“书信”连言。如果认为此三诗中之“信”仍指送“书”之人,那么下而这首诗卫的“信”却无须丑疑其为“书”的同义语。元稹《书乐天纸》:“金銮殿里书残纸,乞与荆州元判司。不忍拈将等闲用,半封京信半题诗。”京信加封,显然指物,意思非常明确。可见“信”的函札之义虽系后起,并不很晚。而以“书”指信件的古义,一直沿用至今。写“惠书奉悉”,作为“收到来信”的文言,是常见的。

转自李胜洪微博开头语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接获手书,快慰莫名。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谕书敬读,不胜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得书之喜,旷若复面。 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 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钦佩语奉读大示,向往尤深。 喜接教诲,真解蒙矣。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谨蒙悔语,用祛尘惑。 大作拜读,敬佩之至。 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久钦鸿才,时怀渴想。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思念语分手多日,别来无恙?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一别累月,思何可支? 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别后萦思,愁肠日转。离别情怀,今犹耿耿。 别来良久,甚以为怀。 近况如何,念念。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问候语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 时欲入夏,愿自珍重。赤日炎炎,万请珍重。 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入秋顿凉,幸自摄卫。 汗暑无常,伏维珍重自爱。--------------------------------------------------------------------------------自术语敝寓均安,可释远念。 阖寓无恙,请释悬念。 贱体初安,承问极感。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 微恙已愈,顽健如往日,免念。--------------------------------------------------------------------------------祝贺语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 谨以至诚,恭贺你们喜闻 ,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诚表贺意。--------------------------------------------------------------------------------致歉语惠书敬悉,甚感盛意,迟复为歉。 音问久疏,抱歉良深。 久未通函,甚歉。结束语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匆此先复,余后再禀。 特此致候,不胜依依。临书仓卒,不尽欲言。 谨申数字,用展寸诚。 书不尽意,余言后续。诸不具陈。谨申微意。 请长纸短,不尽依依。 言不尽思,再祈珍重。日来事忙,恕不多谈。 专此奉复辟。 手此奉复。 敬候回谕。1)书信的格式和用语中国是礼仪之邦,文化历史悠久,人们相互通信来往,一向注重格式和用语。通信既要讲究修辞、文法,又要讲究文明礼节、礼貌。如果能够熟练使用书信的格式、用语,自然显得高雅、生动、鲜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书信的格式一般要注意地位、抬头、分行、称谓、结尾。所谓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称谓写于起首顶头第一行。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笺的二分之一以下。抬头是指旧式书信,对年长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目前已不太用了。但和一些老先生的来往书信还是十分讲究的。分行是在信中为避免杂乱无章而采用的分段陈述。每段开始前空一到二个字,述及不同内容时,分几段书写。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的用语。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签、慈鉴;对于老师要用函丈、坛席等等。现时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也都未尝不可。当你写好信以后,应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有如“即问近好”、“敬颂钧安”、“敬祝健康”,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在社交上用 “专颂台安”。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用于祝福问安的有“顺颂大安”、“专此祝好”、“即问近棋”、 “此请召绥”等。请教用语有“乞复候教”、“仁候明教”、“盼中赐教”、“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结尾语要根据书信内容,运用自如。按书信用语的不同用意,可分以下类别:开头语喜接来函,不胜欢慰。顷接手示,甚欣甚慰。顷接手示,如见故人。得书之喜,旷若复面。久不通函,至以为念。前上一函,谅已入鉴。顷奉惠函,谨悉一切。惠书敬悉,情意拳拳。昨得手书,反复读之,拳拳盛意,感莫能言。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棒读惠书,欣慰无量。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不日前曾奉一函,意其已抵左右。顷接手教,敬悉一切。接奉大札,敬悉种切。思念语分手多日,别来无恙?别后月余,殊深驰系。一别累月,思何可支?久疏通问,渴望殊深。别后萦思,愁肠日转。离情别怀,今犹耿耿。故园念切,梦寐神驰。心路咫尺,瞻言甚慨。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鸿雁传书,千里咫尺。海天在望,不尽依依。相距尚远,不能聚首。转托文墨,时通消息。别来良久,甚以为怀。何日重逢,登高延企。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近况若何,念念。握别以来,深感寂寞。久疏问候,多多见谅。何时获得晤叙机会,不胜企望之至。久疏问候,想必一切佳胜?多日末晤,系念殊殷。久仰大名,时深景慕。钦佩语奉读大示,向往尤深。大示拜读,心折殊深。大作拜读,敬佩之至。久钦鸿才,时怀渴想。德宏才羡,屡屡怀慕。喜接诲教,真解蒙矣。谨蒙诲语,用祛尘惑。顷读惠书,如闻金玉良言。蒙惠书并赐大着,拜服之至。问候语春寒料峭,善自珍重,春雨霏霏,思绪绵绵,近况如何?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怕!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游?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时欲入夏,愿自保重。赤日炎炎,万请珍重。炎暑日蒸,千万珍爱。兹际炎暑,好自为之。盛暑之后,继以炎秋,务望珍摄为盼。入秋顿凉,幸自摄卫。秋色宜人,望养志和神。秋高气爽,希善自为乐。秋雨绵绵,万请自爱。秋风萧萧,至祈摄卫。秋风多厉,为国珍摄。近日天寒,谅已早自卫摄。渐入严寒,伏维自爱。日来寒威愈烈,伏维福恙躬无。严风极冷,请厚自珍爱。近来寒暑不常,恳祈珍重自爱。气候多变,希自珍卫。近来天气变化无常,请多珍重。值此盛夏之际,未知起居如何,请对身体多加珍重。近日天气渐渐寒冷,希望你多加保重。问病语大示细读,尊蒜极念。闻君欠安,甚为悬念。闻病甚念,务请安心静养。顷闻您卧病数日,心甚念之。闻您抱恙,不胜悬念。知尊恙复发,甚念甚念。尊恙已有起色,甚以为慰。尊恙愈否?念念。尊蒜大愈否?望珍摄自重。贵体新痊,诸唯珍重。前遇来函,知尊恙已痊可。重病新愈,望多休息。欣闻贵体康复,至为慰藉。自述语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合家老小安好如常,请勿念为要。幸寓中均平善,勿念可也。阖寓无恙,请释悬念。惟寓中均平善,可请勿念。我微恙已愈,现顽健仍如往日,免念。偶然微恙,幸近已痊愈,希勿念为幸。日前患病,现已复原。贱体初安,承问极感。大示读悉,奖饰过分,实不敢当。祝贺语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谨以至诚,恭贺你们……。”欣闻……,匆致上函,诚表贺意。喜闻……,由衷快慰,遥祝前程似锦。谨具刀笔书遏,恭贺嘉事吉礼。顷闻喜讯,再祝鸿图大展。祝新婚忽鸣燕贺;且祝新僖。顷闻吉音,欣逢嘉礼。附呈微物,聊佐喜仪,勿弃是幸。欣闻足下花烛筵开,奉呈薄礼。谨呈不腆之仪,聊以志喜。得悉你俩有情终成眷属,至为快慰。欣闻你们喜结良缘,无限欣慰。喜闻足下燕尔新婚,特申祝贺。顷悉你合卺之喜,谨祝幸福,白头偕老。恭贺你们喜结百年之好。祝生育弄璋之喜,可庆可贺。弄瓦之庆,遥以致贺。闻育祥麟,谨此恭贺。弄璋之喜,符君宿愿,谨以为祝。闻尊夫妇喜添千金,热忱致贺。谨祝母子平安无盖,望代致拳拳。祝寿遥祝寿比南山,福如东海。恭贺延年寿千秋。心祷口祝,皆贺高寿。谨祝寿比南山,健康长寿。喜贸福寿双全,恭祝合家安好,寿星高照。致谢语承蒙关注,特此感谢。承蒙关照,不胜感激。请接受我的谢忱。费神之处,不胜感激,来示读悉;十分感谢。厚情盛意,应接不遑,切谢切谢。劳神为谢。费神之处,泥首以谢。感荷高情,非言语所能鸣谢。承赐忠言,心感何极。承蒙谆谆忠告,铭感铭感。承蒙见教,获益甚多。承示诚挚之言,佩其感甚。顷得惠函并照片种种,感谢之至。备荷关照,铭五内。承蒙惠赠,忠心感谢。前承馈赠……,倾感不胜。承蒙存问,不胜感谢;如此厚赠,实深惶涑。日前既荷盛钱,复蒙躬送,感谢无既。致歉语惠书敬悉,甚感盛意,迟复为歉。惠书已悉,因为琐务,未即奉答为歉。久未通信,甚以为歉。久稽回答,幸原谅之。奉读惠书,久未作复,甚以为歉;数奉台函,未暇修复,抱歉良深。音问久疏,实深歉疚。惠书早日收到,因事纷繁,迟至今日奉复,甚歉。所询之事,目前尚难奉复。关于……之事,一时无以奉闻,歉甚。托付之事,未能尽如人意,尚请多多包涵。前言……,因事繁忘却,歉甚愧甚。杂务缠身,故托付之事延误至今方作复,歉甚。疏失之处,请少垂宽恕之情。前事有负雅意,十分抱歉,尚希恕之。前事有逆尊意,不胜惭愧,万望海涵。致哀语惊悉××不幸逝世,不胜哀悼。顷接仆告,不胜伤悼。惊闻××作古,家失柱石,悲痛万分。尊×逝世,深致哀悼,尚望节哀顺变。前接×日信,知令×逝去,为之惨然。××逝去,实足哀伤。良友云逝,伤感自多,尚望珍重。闻悉××逝世,大出意外,望节哀释念。接××长逝之耗,凡在相好,无不同深惋惜。惊承讣告,悲悼不已,专函致唁,并慰哀衷。近闻××逝世,甚哀悼之。死者已矣,生者恳请多多保重。请托语冒昧干请,惟望幸许。拜托之处,乞费神代办,不胜感荷。谨布区区,尚希鉴察,费神相助。所恳之事,若蒙慨允,将不胜感激之至。特沥寸函布达,祈勿他言推诿。值此情形,望您能尽力相助。兹有……,谨祈代为转交,费神感荷。倘蒙照佛,铭感无已。如承俯允,无任感荷。承诺语但有见示,愿效犬马。有何要求,请尽早示知,切勿客气。凡有可效劳之处,自当尽力而为。承嘱各事,皆一一照办,尽请放心。所言之事,当为设法,请释念。托付之事,时刻不敢忘怀。有蒙见托,敢不尽心尽力。为君效力,由衷所愿,岂有二话?婉辞语托付之事,因……,不便应命,祈获谅解。能力所及,仅此而已。无法奉命,尚希鉴谅。因…,故无法遵命,尚乞海涵。所托之事,实非绵力所能及。区区苦衷,尚祈鉴有。盛意心领,然非不为也,实不能耳。前信所言,实爱莫能助,容日后再行设法,请谅。无以为之,实非得已,伏乞谅鉴为幸。我情况不明,亦无主张,请自行酌定为盼。所言之事,问题非小,一时殊难决定。所需之款,本当尽力筹借,唯我亦有困难,无以为助,殊深抱歉。蒙惠赠厚物,感谢之至,然实难拜受,尚祈原谅。请教语倘蒙见教,没齿不忘。如何之处,敬候卓裁。风雨同舟,愿闻明教。倘承不吝赐教,幸甚幸甚。得暇望时赐教言为祷!倘有所闻,尚祈见告,恽资改进,不胜盼祷! 如有所得,祈随时赐示为盼。上述种种,尊意以为如何,请告。所言之事,尚希拨冗见示为幸。今冒昧呈上拙作,若蒙赐以修正,不胜感激。拙作幼稚,恳请大加斧正。尊处若有此类资料,希一查见示为感。商讨语厚蒙雅爱,沥胆直谏。叨在契末,斗胆直陈,伏维良照,不尽缕衷。种种尚须斟酌之处,尊意如何?吾敬先生,尤重真理,故直陈,希谅。微末之言,幸无见阔,不胜大愿。相见以城,请恕不谦。肺俯之语,请恕直言。赠物语寄上薄物若干,尚望笑纳为幸。略表贺意,请笑纳。微物两包,聊供途中之需,即乞笑纳。兹奉上……,聊表祝意,幸祈笑纳。所奉礼品虽微不足道,望勿嫌弃。千里鹅毛,聊表寸心。邀约语何日来此,愿得晤谈为幸。祈望一会,共叙友情。敬请光临,若蒙光临寒舍,当不胜荣幸之至。偶得一佳作,愿与君共赏,恳请光临。催促语立盼速复。请速示知。万望从速赐复为要。有暇希即函复为盼。如蒙速复,不胜感激。奉恳之事,乞速复为荷。余不尽言,唯乞速复为盼、上述之事,唯希从速示复。尊意如何,请即示知。结束语专此奉复。手此奉复。敬候回谕。匆此先复,余容后凛。临书仓卒,不尽欲言。书不尽意,余言后续。情长纸短,不尽依依。日来事忙,恕不多谈。草率书此,祈恕不恭。特此致候,不胜依依。谨申数字,用展寸诚。诸不具陈,谨申微意。言不尽思,再祈珍重。匆杂书复,见谅。附言语 ××附笔致意。不另。××嘱代笔问候。夫人小女均此请安。顺询合家安好,不一。(2)书信祝颂问安语同志之间通信,结尾常用“此致敬礼”四字,这样的用语虽简明、朴素,但稍嫌简单。不同界别人士之间的书信,其祝颂问安语应有所区别,可分为以下各类:1.给尊长的书信祝颂问安语有:敬叩金安,(“金”,贵也)、敬请福安(父母)、谨祝荣寿、恭祝健康长寿(亦可视寿)、敬祝安好、敬祝健康、敬请康安、恭请示安、顺叩崇祺(“祺”,系吉祥之意)、虔请崇安、敬请钩安(“钧”,重,古制三十斤为钧)、恭请颐安(“颐”,保养)、恭请福绥、(以下对女长辈)恭叩慈安、恭请懿安、敬请坤安、敬请淑安。2.给平辈的书信祝颂问安语有:祝你进步、祝你健康、祝你愉快、祝你成功、祝你安好、祝工作顺利;敬颂大安、顺颂时绥、即颂时祉、此颂近祺、敬候佳祉、即候日祉、顺候起居;顺祝曼福不尽、顺询起居健吉、顺询兴居安吉、此询康健精进、顺贺行止佳胜、此祝晨祺百益、此间鹏程万里、顺祝万事如意;敬候坤棋、并颂妆安(女辈);顺颂侍安、并颂侍福(为兄、友父母寿致兄、友用)。3.给晚辈的书信祝颂问候语有:祝幸福、祝愉快、祝进步、祝健康、祝工作好、望努力学习、顺询近祉、此询近佳、即问近好、即问日佳。4.给知识界的书信祝颂问安语有:敬请道安、并询文安;对教师常用即颂教安、恭请教祺;对写作者,常用顺候着安、敬请着福、敬颂撰安、敬请撰祺、即颂着祺、敬请文安、敬请文祺;对编辑,常用肃请编安、即颂编祺;对学生,常用并询学安、敬问学祺。5.给军商界的书信祝颂问安语有:谨请勋祺、即颂勋祉(“祉”,意为幸福)、敬问戎安、即颂戎绥;顺颂筹安、敬候筹绥、并颂财安、顺询筹祉。6.给旅行旅居者的书信祝颂问安语有:敬请旅安、顺请客安、并颂旅祺、顺候旅社、此祝行安、谨问游安;此贺旅居多福、此问鹏程万里。7.贺婚的书信祝颂语有:祝俪安、敬候俪安、即颂俪祉、恭贺燕喜、顺贺大喜、祝新婚幸福快乐。8.贺年的书信祝颂语有:恭贺新喜、敬贺岁祺、敬贺年僖、顺贺新祺、并颂春禧,祝新年快乐。9.有关唁丧问病的书信问候语有:敬请礼安、即请卫安、顺候痊安、祝早日康复。10.对全家的书信祝颂问安语有:恭请阖府康福、祝全家安好。11。四季适用的书信祝颂问安语有:敬颂春祺、敬颂春安;肃请夏祺、即请夏安、敬候暑安、顺候夏祉;谨颂秋安、顺问秋祺;敬请冬安、敬颂冬绥。12。对领导的书信祝颂问安语有:请复示、请指正、请指示、请教正、妥否请批复。(3)书信末的启禀语对尊长:叩、叩上、叩禀、谨上、敬禀、拜上、百拜、再拜。对平辈:谨启、手肃、上言、上书、鞠躬、鞠启、脱帽、敬上、顿首、谨肃、谨复、敬启、亲笔、谨献(礼信用)。对晚辈:示、字、白、谕、手白、手偷、手泐。庆贺类:叩贺、拜贺、敬贺、恭贺、谨贺、同贺(多人)、序贺。不见面的礼仪:书信

若你是初次投稿,别选择那些名刊,否则屡投不中,会挫伤您的投稿积极性。建议找些门槛低的省级期刊投稿,这类杂志有故事汇、故事世界、幽默与笑话。另外知识窗杂志你也可去试试。投稿时,你还要注意投稿格式,电子邮件投稿注意事项。在这里顺便给你介绍一些注意事项,以提高你命中率:稿子后,要有完备的联系方式:作者名字、署名、地址、电话、邮箱,QQ什么的都要详细,以便编辑联系你啊!要是没有这些,发了你文章,难找你拿稿酬啊!还有,详细的联系方式是编辑鉴定作者是不是抄袭稿子的一个重要依据。用电子邮件投稿,得注明投什么栏目,写上你名字和稿子名字。写稿子要积累,写稿前,你要多了解、研究你投稿杂志。包括杂志定位,板块情况、目标人群、栏目的风格、栏目设置、字数等。做到有的放矢。

古代文明投稿文章要求

很多啊,比如有《作品》、《星星》、《诗歌月刊》、《绿风》、《诗林》、《诗选刊》、《谢桥风采》、《爆炸》、《西部风》、《人大诗报》、《珠江诗报》、《新诗大观》、《自由诗篇》:  建议:两种诗歌期刊《诗刊》《星星》  下面有一个搞笑版的诗歌论坛峰会纪要 :  《诗选刊》:谁不拍俺马屁不喊俺老师不夸俺美女帅哥,哪怕你再活跃写的诗再多,你也别想上《诗选刊》。  《星星》:谁买了俺的个人诗集,俺就发谁的稿件。不要笑俺不喜欢网络,因为网络养不了家。  《诗刊》:我们选稿条件比较宽:一、你是领导或名家。二、你花600块成为我们的“诗歌培训班”会员。  《诗歌报》:谁掏钱参加俺们组织的笔会,谁就是著名诗人!谁敢骂俺,俺就封谁的ID,然后再写诗骂他,他还回复不了。  《新诗大观》:俺发行量大俺就NB,谁对俺不尊重,俺就不发表他的诗歌,排好版也得撤下来。  《自由诗篇》:谁让俺不高兴了,就把谁哄走俺们连自己的站长都哄走了,还怕谁?  《北京评论》:下半身只在裤裆里垃圾,俺们满世界垃圾,所以俺们比下半身更接近“诗艺”。  《唐》:俺虽然没写过好诗歌也可著名这嘞,真嘞!你想出名的话就来骂俺吧,你越骂俺说明俺越背受关注,别说俺犯贱,俺从小就是俺自个的爹!  《一行》:俺们印刷2百余本,还没刊号,却号称是美国的诗刊,只要你上了《一行》就是在国际上发表诗歌了。  《情诗》:虽是假冒伪劣的刊号毕竟也是香港的,香港的脚香嘛,只要你冲俺发“情”,俺们就发表你的诗。  最近发情的太多了,我们不得不计划下期出<女诗人专号>谁让我是男人来着?  《诗江湖》:只要你敢脱,脱的越早就越出头。你只要亮出自己的私处,俺们就承认你是诗人。  《他们》:名人就是一面“旗”,不和你交流固步自封,俺照样假装的火火红红。  《女子诗报》:俺不发男人的诗歌,但俺离不开男人,俺一直保持着“处女”的姿态啊。你们别这样看俺,讨厌!  《扬子鳄》:都来骂俺吧,你骂的再出名也没俺出名,嘿嘿,只是借你的肩膀站一站嘛。  《诗歌月刊》:俺的诗歌都是约来的,不过,还是谢谢您的投稿,也只能谢谢啦,谢谢嗷!  《诗生活》:你只要在俺这里玩过,等你出息了俺就对别人说是俺把你培养出来的。  《魔鬼诗典》:别看俺短小的可怜,分行的文字就是诗歌。挎着篮子卖豆荔,也算果木行的人!  《短歌行》:没有人气,俺也是全国"唯一的"一家"最大的"短诗专业论坛。嘿嘿。  《扬子江》:俺只是告诉诗人们一下,俺存在着,但俺不直接网络选稿,这可是向《诗刊》学的。  《诗歌蓝本》:俺只想重点推荐本地的作者,外地诗人的作品么先请俺吃过饭再说了。  《中华论坛》:别看俺们论坛小,俺的名字多牛啊!顺便透漏一下,俺们计划再改名字叫”地球论坛”

那天,赛场内外的中国观众无比失落,大家没能看到中国小伙刘翔风驰电掣般的身影,也没能看到男子110米跨栏的篇章重新被铸写。人们焦急的心情顿时落空,他退赛的消息宣布以后,场内外地观众叹息声一片。顿时,关于刘翔退赛的消息如潮水般充斥着整个世界。在新闻发布会上,刘翔的教练失声痛哭的样子,我们全体中国人不禁为刘翔而感到担心,为他的病情,为他的退赛而给他带来的压力。我还清楚的记得,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的情景,刘翔以闪电般的速度,跨越了一个个的栏架,跨越了终点线,跨越了黄种人在田径赛场上不可夺冠的定论。那时,国人无不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是,国人的猜疑心和自尊心,足以将他淹死在各种评论,在过去的比赛中,李宁在奥运会上失利后曾收到国人寄来打刀片,国人的举动给运动员无所适从的压力。然而,在网上网友们对刘翔退赛的消息发出的评论后,除了少数的质疑,而大多的网友都表达了对刘翔的关心、理解和支持。没有攻击和侮辱,只有祝福与掌声。在决赛当天,罗伯斯毫无悬念的夺得冠军,现场的每一个中国人,虽心有遗憾,却依旧鼓掌,为胜利者喝彩。眼前的一切,无不体现了中国人的宽容,大度与文明。理解早已取代了谩骂。在北京奥运会上,刘翔没能成功跨越栏架,冲过终点。但这件事却使得我们国人跨越了一个文明的标杆,使一个民族跨越了成败之间的是非荣辱。刘翔的跨越让我们自豪,他的退赛让我们遗憾,也让我们成长。跨越成败,我懂得看轻结果,关心他人,跨越成败,我看到了一个民族无限团结的力量,我身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人,在跨越中成长,国,在跨越中进步。

我写白诗诗词,百拾首首吧,想投投搞搞。不知知道怎么联系?

有人问你鸡怎么杀? 你说先抓鸡,抓其翅 ,拔其颈毛,其下放一空碗,用 刀割起拔毛处 ,尽其血入碗 。 又有人问你你怎么当上公务员?你答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考上好的大学,学政治系,了解学习相关知识,学成,报考公务员 还有人问你?康熙怎么当上皇位的?你查阅质料得 ,你说你看了电视剧《康熙王朝》着就是答案 。 请问你 淝水之战 北方何以战败?你看了这个成语典故说如何如何? 就这么简单 。你若解答了上面的问题。你就知道历史论文怎么写。就是论文有个题目,你去解答它,把你怎么想的思路怎么变化而得到答案的思考过程 写上就行。当然 你完全可以查阅摘抄有关资料。

古代文明投稿文章格式模板

推荐你看复旦大学出版社的《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本书侧重于文明史的视角,以活泼生动的形式叙述了世界古代诸文明及欧洲中世文明的兴衰历程,并揭示其主要特征。作者在充分占有原始文献并吸收海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执教和研究心得,对世界古代中世纪史进行了系统而简明的阐述。是一般读者了解和研究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的入门读物。

回答 亲,您好!您的问题我这边已经看到了,正在努力整理答案,稍后五分钟给您回复,请您稍等一下~ 你好投稿信,是个人或集体(写作集体)向报刊、电台或电视台投送稿件时写的专用书信。它一般随稿件同时寄发。投稿信,主要是介绍作者自己和稿件的有关情况,给对方考虑是否采用稿件时作参考。 2.投稿信的写作格式 投稿信的写作格式与一般书信相同,只是内容侧重点不同,所写事项更明确、更单一。 (1)第一行顶格写对方的称呼,如“《××× ×》杂志编辑部"、“编辑同志”、或“×× ×编辑同志"。 (2)开头。另起一行,空两格写问候语,如“你好”、“您好"或“你们好"。 (3)正文。正文的内容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写,主要是介绍自己稿件的有关情况。一般应反映出以下几方面内容: ①表示对对方刊物、栏目的关注之情,并作出诚挚、中肯的评价,切忌措辞唐突或过分溢美之词。 ②如实介绍自己的有关情况。 ③写明投稿的缘由和稿件的有关情况。 ④希望对方对稿件提出宝贵意见。 ⑤希望对方采用稿件,并适当表达谢意。 ⑥希望对方及时复信,表明是否采用稿件的明确态度。 (4)结尾。另起一行,写祝敬语,如“顺问编安"之类。 (5)署名和日期。

中国,一个以五千年文明为积淀,以百余年磨难为基点,以五十余年发展为基石,多少荣辱悲欢,多少兴衰成败,成就了中国这只浴火重生的凤凰!说起中国的传统文化,那可真是数不计数。如:中国陶瓷、文房四宝、四大发明、皮影、乐器等等。今天,我就着重说一说元杂剧和文房四宝。元杂剧第一人是关汉卿,这位中国第一位戏剧作家一生写了60多种杂剧,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他的部分剧作700年来一直上演不衰。关汉卿的剧作有描写社会矛盾、歌颂人们斗争的《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等。文房四宝就是人们说的笔墨、纸、砚。笔因王羲之的缘故,李渡毛笔名声大振。墨:具有“落纸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纸: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铅山造纸状况,对连四纸作了说明,并给予很高评价。砚:星子的金星砚和婺源的龙尾砚都具有1000多年历史。是啊,中国的传统文化可真是历史悠久呀!篇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开放的世界里,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大力弘扬华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才能更加地充满生机和活力。小时候,每当大年三十晚,村里便鼓声四起,霎时间村当街便挤满了人,有敲锣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跷的,有玩龙的,村里好不热闹。小孩子穿着棉袄在街上你追我赶的,不时地放着炮,老人们聚成一堆儿聊天,年轻小伙儿,俊俏姑娘则在给人们表演节目。而清明节,人们总会把嫩绿的柳枝插在门上;端午时,奶奶总会给我们系五线绳,煮鸡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节呢,我们一家老小坐在院子里,举头望明月,低头吃月饼,真是人间一大乐事。可现在呢,“洋节”来袭,西方的情人节代替了我们的七夕节。洋节风靡而传统节日却逐渐被人们淡忘,身为一名中国人,你难道不应为此做些什么吗?现在,每当过年时人们总是出去大吃一顿,守在电视机旁看春晚,有许多人在叹气,说:“怎么一点年儿都没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这些文化习俗正在挥手向我们告别。清明节人们哪还会在自家门前插一枝嫩柳呢?仅仅去坟里扫扫墓,仅此而已。端午节,还有谁会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圆之夜,又有谁会和家人们惬意地坐在院子里手拿月饼,抬头赏月呢?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慢慢被人们所淡忘。传统佳节在现在社会里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担忧?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呢?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无形财富,传统佳节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这些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能倡议大家为弘扬传统文化而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属于这个民族,它更属于这个世界。我们要尽全力把我们的传统佳节推广到世界上,让世界变得更加炫彩多姿。保卫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你还等什么?快行动吧!篇三:发挥科技优势 弘扬传统文化当书信被电子邮件取代,当脚力被各种交通工具代劳,当传统文化在濒临灭绝的边缘苦苦挣扎:处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又该何去何从?科技为上,传统靠边?还是传统为要,科技为辅?在如今纷繁芜杂的大环境下,科技与传统文化不可偏废。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让人享受舒适生活:积极发挥科技优势,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已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便对西方现代科技有一种盲目的恐惧或崇拜,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国门,打碎了天朝上国的美梦,也在国人心中种下了恐惧而又歆羡的种子。科技强国也被无数国家奉为圭臬。科技霸权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现代科技的优势展露无遗。但我们就该为此放弃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讲究仁义礼智信,中国文化具有兼容并包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伟大的中国文化是我们传承千年,历久不衰的法宝,也是我们走向复兴,开创未来的根本保障。虽然,传统文化不乏糟粕,虚荣、麻木等劣根性便是糟粕的体现。但,我们不能否认传统文化的精髓让我们经久不衰,绵延不绝。文化的包容维持着中华民族的和谐与稳定,也为民族大家庭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使其焕发生机。五千年的积淀造就的是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激烈碰撞,逐步融合,而在这碰撞与融合中,各自焕发出新的的生机。科技赋予传统文化科学特性和创造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而科技发展中形成的科技精神,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念等,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传统文化。在科技条件下,传统优秀文化经过现代科技的陶冶和兼容,具有了新的创造活力,它既蕴含了现代科技的新成果,又指导着现代科技条件下的民族文化不断创新和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发挥科技优势,改造传统文化,是保持传统文化生机的不二法门。同时,传统文化的道德原则、和谐理念也指引着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走向。先进科技的发展为人们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现代建筑的发展并随着邻里人情的冷漠,交通工具的进步伴随着健康的,电子文档的的发明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书写能力的退化。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也只能依靠传统文化。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令举世深思的论点:“挽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而七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在巴黎宣布,解决21世纪人类的生存问题,必须去2000多年前的孔子学说中汲取智慧。弘扬传统文化,解决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也指引着科技的发展。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在碰撞交融中永葆生机与活力!篇四: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传统文化又一个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不热闹,反而有点凄凉。革命先烈们,你们牺牲了多少啊!这几天,我看了电影,他们很勇敢,在无数战争硝烟的洗礼中,留下了那感人的故事。他们在布满了硝烟的战场上为八路军们通风报信;在充满危

古代文明投稿文章格式图片

文明之间的战争,贸易,文化,经济等。

文明交流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暴力冲突,二是和平交往。暴力冲突主要表现为战争,特别是侵略战争。如: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它给亚洲特别是西亚带来战争灾难的同时也传播了希腊文化,同时也把西亚文明带到了欧洲。和平交往主要表现为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如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马可波罗东游、阿拉伯数字西传、中国四大发明西传等。  和平交往对文明的发展更有利。暴力冲突虽然在客观上起到了传播文化、扩展文明的作用,但是它对社会和人类生命财产所造成的破坏和损失很大。  和平是人们在自身生存实践中所发出的一种基于本能的精神向往,是人们在历史实践活动中所逐渐建立起来并为大多数人所普遍接受的价值取向。血腥的暴力冲突所导致的伤亡、痛苦、仇恨及物质上的巨大损失,在一般情况下是人们所不愿看到和不能承受的,而和平往来的直接效果却是物质财富的互通有无、精神文化的交汇更新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在生活质量上的提高与内容上的丰富。无论从时问还是空问角度上看,人类的和平交往活动都占绝大部分比重。  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强权独霸不是人类和平之策。赢者通吃、零和博弈不是人类发展之路。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

有人问你鸡怎么杀? 你说先抓鸡,抓其翅 ,拔其颈毛,其下放一空碗,用 刀割起拔毛处 ,尽其血入碗 。 又有人问你你怎么当上公务员?你答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考上好的大学,学政治系,了解学习相关知识,学成,报考公务员 还有人问你?康熙怎么当上皇位的?你查阅质料得 ,你说你看了电视剧《康熙王朝》着就是答案 。 请问你 淝水之战 北方何以战败?你看了这个成语典故说如何如何? 就这么简单 。你若解答了上面的问题。你就知道历史论文怎么写。就是论文有个题目,你去解答它,把你怎么想的思路怎么变化而得到答案的思考过程 写上就行。当然 你完全可以查阅摘抄有关资料。

1、史料引用的规范问题 前已述及,重视史料的引用是历史论文撰写的重要特点,也是衡量一篇历史学术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史料的引用还存在一个规范问题。这种规范的具体要求是: (1)尽量使用第一手资料,要靠第一手资料说话,少用第二手、第三手资料。这种规范要求,其实也是论文质量的重要保证。因为相对而言,第一手资料比起第二手、第三手资料更具有真实性。当然,对此也要辩证地看,即使是第一手资料,也是前人的研究成果,一样带有主观性,因此也存在一个分析与甄别的问题。 (2)引用的资料必须详细地注明出处。引用资料包括直接引用文献原文和转述文献之意或他人的学术观点两种,无论是哪一种,都必须要详细注明出处。一方面,用有出处的史料作论据,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另一方面,注明出处也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尊重,属于文品、道德问题,同时也可避免抄袭之嫌。切忌通篇文章洋洋洒洒,引用了大量前人和同时代人的观点或具体表述,却一个引号也不打,一个出处也不标。 2、论文表述的规范问题 (1)历史语言问题。中国古代史家普遍主张史文词达意、词达道即可,也就是所谓的简而工。重视文与史的区别,这一点当然是对的,历史语言不能和文学语言那样,随意使用夸张、描写,它一定要尊重史实。但是,对此的理解也不能绝对化。历史叙述是可以采用细节描写的,像司马迁写“鸿门宴”就是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从而使历史文字读来更加生动,人们也决不会认为司马迁在胡编乱造。特别是写历史人物和具体事件,一些事件场景描写、人物心理刻画等,在符合逻辑的前提下是完全可以的,它增强了史文的可读性和影响力。 (2)论文格式问题。总体来说,历史学术论文强调考实,它必须有论有据、有叙有议,也就是史论结合、评述结合。一篇文章如果光有论点,没有论据,或者论据不充分,那么它的论点就支撑不起来。同样,如果提不出论点,没有自己的看法、想法,也不能成其为学术论文。同时,学术论文的文体又是多样的,既有一般性的研究论文,也有札记、笔记、读后感、书评、动态综述等不同形式的论文,对此当然也有一些具体的和不同的规范。例如,札记主要是写出自己的点滴心得或认识,无需长篇大论,但要言之有物;笔记与札记有类似的地方,不过更灵活;书评是要把握原书的基本精神和学术价值、地位,从而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动态综述主要是梳理某一学术问题的发展状况。 (3)符号规范问题。除了基本的文句符号(标点符号)要准确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中数字的标示问题。根据现行出版规范,凡是文中出现表示数量的数字和公元纪年,一般采用阿拉伯数字符号;而对于古代帝王纪年,则必须使用汉字数字符号,同时在紧接其后的括号里注上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相应公元纪年。 (4)参考文献著录问题。学术期刊的参考文献著录,大多依据国家标准,不过有的期刊有自己的文献著录依据,这就要根据投稿期刊的具体要求来进行了。文章转载自 期刊云 ,论坛里面有关于论文格式的详细介绍,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下。

  • 索引序列
  • 古代文明投稿文章格式要求
  • 古代文明投稿文章格式
  • 古代文明投稿文章要求
  • 古代文明投稿文章格式模板
  • 古代文明投稿文章格式图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