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玉米的栽培技术论文

玉米的栽培技术论文

发布时间:

玉米的栽培技术论文

在玉米的种植中,要获得理想的产量和收益,必须要做好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从细节入手,不忽视任何一个管理环节,才能确保玉米的高产,稳产。要玉米高产,就要选择产量较高且抗逆性强的品种,最好选择农大108、登海9号、郑单958、鲁单981等,在播种前一定要精选种子,去除瘪粒、小粒、不合格粒等。选择好种子后,可以在播前15天进行发芽率检验,然后在播前3-5天将种子摊开在干燥向阳处晾晒。种植的时间及温度掌握也十分关键春季气温达到12°C以上时即可播种,平坝、浅丘地区一般在3月中上旬播种,深丘、中低山区以3月下句、4月上旬播种育苗为宜,这样可以缩短麦玉共生期,培育壮苗。 要做到玉米的产量变高,就要为其提供腐殖质含量丰富且疏松透气的沙壤土,再往土壤表面施加腐熟的鸡鸭粪便,然后翻耕一遍土地,使其更为肥沃松软,然后即可将玉米的种子播撒至土壤表面,促进其旺盛生长。玉米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养分,养殖玉米时,需要在植株出苗后,为其追施2-3次氮磷钾复合肥料,使玉米的生长速度加快,并且在玉米结果期间,需要向其叶片上喷洒磷酸二氢钾,使植株的产量提高。玉米喜水,但是不耐水涝,养殖玉米时,需要根据天气状态来调节浇水频次,在雨季时期,需要为玉米挖掘排水沟,及时排出土壤中的积水,以免玉米渍水腐烂,而在环境较为干旱时,需要每隔三天向玉米浇灌一次水分。

(1)选择适宜的作物和品种选择间套作的作物及其品种,首先,要求其对大范围的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在共处期间要大体相同;其次,要求作物形态特征和生育特征要相互适应,以利于互补地利用环境;最后,要求作物搭配形成的组合具有高于单作的经济效益。(2)建立合理的田间配置合理的田间配置有利于解决作物之间及种内的各种矛盾。田间配置主要包括密度、行比、幅宽、间距、行向等。①密度是合理田间配置的核心问题。间作的种植密度要高于任一作物单作的密度,或高于单位面积内各作物分别单作时的密度之和;主作物占的比例应增大,密度要高于或等于单作,副作物的比例应偏小,密度小于单作。②安排好行比和幅宽,发挥边行优势,减少边行劣势。③间距是相邻作物边行之间的距离,各种组合的间距,在生产中一般都容易过小,很少过大。在充分利用土地的前提下,主要应照顾矮位作物,以不过多影响其生长发育为原则。具体确定间距时,一般可根据两种作物行距一半之和进行调整,在肥水和光照条件好时,可适当窄些,反之则适当宽些。(3)作物生长发育调控技术在间作情况下,虽然合理安排了田间结构,但它们之间仍然有争光、争肥、争水的矛盾。为了使间作达到高产高效,在栽培技术上应做到:①适时播种,保证全苗,促苗早发。②适当增施肥料,合理施肥,在共生期间要早间苗、早补苗、早追肥、早除草、早治虫。③施用生长调节剂,控制高层作物生长,促进低层作物生长,协调各作物正常生长发育。④及时综合防治病虫。⑤早熟早收。

发表论文 王国强,蔡一林,王久光,孙海艳10个玉米自交系株型性状的配合力分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7(3):374- 孙海艳,蔡一林,王国强,王久光,樊晋华10个玉米自交系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玉米科学,2006,14(4):61- 王久光,蔡一林,孙海燕,王国强阴雨寡照条件下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28(6):910- 王国强,陈娅,蔡一林,王久光,孙海燕9个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28(6):900- 陈天青,鲜红,蔡一林,王国强,徐德林不同产量水平玉米的性状构成分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32(1):87- 陈俊意,蔡一林,王国强,王久光,孙海燕,刘志斋,吕学高,陈天青,徐德林玉米基因型磷效率的主成分分析玉米科学,2008,16(1):67- 孙海艳,王国强,蔡一林,王久光,潘启兰西南地区常用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及聚类分析玉米科学,2008,16(1):29- 陈俊意,蔡一林,张文龙,王国强,代国丽,覃鸿妮,徐军,况守峰玉米基因型磷效率及其相关生理性状的回归模型和主成分分析西南农业学报,2008,21(2):396- 覃鸿妮,蔡一林,杨春蓉,王国强玉米诱变系的SSR遗传变异分析核农学报,2008,22(6):750- 彭静,蔡一林,徐德林,王国强玉米株型性状多世代联合遗传分析生物数学学报,2009,24(1):149-覃鸿妮,蔡一林,鲜红,王国强,王久光,孙海艳应用聚类分析法划分重庆玉米种植区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4(3):142- 徐德林,蔡一林,王国强,陈天青,吕学高,刘志斋玉米穗扁平性的QTL分析及其与穗粒性状的相关性研究(英文)西南大学学报,2009,31(4):131- 孙海艳,蔡一林,王久光,王国强,徐德林,徐延军玉米株型性状的QTL定位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12):14- 孙海艳,蔡一林,王久光,王国强,代国丽,徐德林,孙敬芳玉米主要营养品质性状的QTL定位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1,19(4):616- 王国强,王久光,孙海艳,刘志斋,蔡一林西大998玉米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作物杂志,2011,(6):107- Hongni Qin Yilin Cai Zhizhai Liu Guoqiang Wang Jiuguang Wang Ying GHui WIdentification of QTL for zinc and iron concentration in maize kernel and Euphytica (2012) 187:345– 王国强,王久光,孙元帅,曾世清,刘朝显,刘志斋,蔡一林玉米新品种中科玉9699的选育及制种技术作物杂志,2013,(1):141- 袁文娟,覃红妮,王旭,王国强,王久光,刘志斋,蔡一林玉米雄穗颜色的QTL分析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3,14(2):289- 代旭峰,王国强,刘志斋,王久光,马宇,蔡一林不同密度下不同行距对玉米光合及产量的影响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3):15-21

玉米栽培论文

一、品种选择选用适应性强、抗病、优质、高产且商品价值高的品种。二、隔离种植为保证甜玉米的食用品质,在选地种植时,要与其它普通玉米品种严格隔离,以避免因相互串粉而降低品质。隔离方法生产上采用空间隔离和时间隔离。以空间隔离为好。空间隔离:要求在种植区外围300~400m范围内不栽种其它玉米品种;如有林木、山岗等天然屏障,可适当缩短隔离间距。时间隔离:若不能进行空间隔离,则应采取时间隔离(错开播种期)的方法来避免与其它品种的花期相遇,2个不同品种的播种期间隔时间一般为20~25d。如大面积成片种植甜玉米,可适当降低隔离标准。总之,以不使两类玉米花粉相遇为原则。 三、精细整地由于甜玉米(特别是超甜玉米)种子一般籽粒较瘪、粒小,发芽、拱土,出苗比普通玉米种子困难,所以要精细育苗,在种植时要精细整地,选择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耕翻20~30cm,结合耕翻施足基肥,一般每667㎡施有机肥1000~1500kg、过磷酸钙30~40kg、硫酸钾20kg,硫酸锌1~50kg或玉米专用肥20kg作基肥。四、分期播种种植甜玉米主要是在市场上出售鲜嫩果穗或供应工厂加工罐头食品,这与种植普通玉米完全不同,同时,甜玉米采收后不能久放。因此,种植甜玉米要根据市场的需要量和工厂的加工能力、订单进行分期播种,并且早、中、晚熟品种搭配,以提高经济效益。五、精细播种每穴3~4粒,下种后应及时覆土并精细平整畦面,播种深度比普通玉米略浅,一般覆土4cm左右即可确保全苗。六、合理密植甜玉米完全是一种商品,因此,要注意果穗的产品特性,不能单纯考虑单产。果穗是分级收购的,尤其用于出口或加工用的,要尽可能提高1、2级产品率,要依据商品要求、经济效益的大小来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尽可能在单位面积上有更高的经济收入。在一般中等肥力土壤。以4000株/667m2为宜,早熟品种可密些,晚熟品种可稀些。 七、田间管理间苗、定苗出苗后,应及时查苗补苗。当幼苗3~4片叶时间苗,待4~5片叶时定苗。间定苗的原则是除大、除小、留中间,保证全田幼苗均匀一致。 转贴于 中国论文分期追肥、及时中耕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及早追肥,早施、重施攻穗肥,确保甜玉米植株生长一路青,这是种植鲜食玉米成败的关键,也是与普通玉米种植方式的主要区别。一般每667m2追施尿素30kg,分别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各追施15kg。每次追肥尽量深施,每次施肥应结合松土、培土、清沟,进行中耕除草。抗旱浇水 在苗期和抽穗开花后,如遇天气干旱要及时浇水,雌穗吐花丝后至收获期,是灌水的关键时期,当土地表面干燥时应及时灌水,防止果穗顶端缺粒。辅助授粉一般气候条件下,玉米都可以自然授粉结实,但在特殊气候条件,如连续阴雨或高温,或植株长势弱的情况下,需人工辅助授粉。人工授粉时间一般在上午10时前,授粉方法较简单,只要将花粉轻轻放在花丝上即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杂草防治。通常可结合3~4叶期施苗肥,浅中耕除草;拔节期结合施穗肥。深中耕除草。也可在种前喷洒乙草胺灭草剂除草。病虫害防治。①防治大小斑病用400%克瘟散乳剂500~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悬乳剂500~800倍液叶面喷洒;②防治黏虫用20%速灭杀丁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③防治玉米螟,在大喇叭口期用50%硫磷拌毒砂在田间撒扬;④防治红蜘蛛用73%克螨特乳油1000倍液喷雾。⑤在玉米拔节-抽雄期防治茎腐病,选用甲霜铜或DT按规定量喷雾。喷药时间宜选择晴天上午露水干后或下午4~6时喷雾,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或“三致”作用的药剂。 病害防治。①防治玉米茎腐病 施得乐1000倍喷茎基部,青枯灵或青枯停1000倍灌根。②防治玉米青枯病 金雷多米尔1000倍、康正雷1000倍或盖克1000倍灌根。③防治玉米纹枯病 纳斯津1000倍、达科宁800倍、禾果利1500倍或使百功1000倍喷雾。④防治玉米大斑病 病发前用品润500~600倍,每隔15-20天喷一次,连喷三次;阿米西达1500-2000倍可达预防、治疗和铲除的效果;治疗可用使百克或使百功1500-2000倍、纳斯律1000倍或特富灵5000-7000倍喷雾。⑤ 防治玉米锈病 使百克1000倍、使百功1000倍、禾果利1500倍、三唑酮800倍喷雾。[及时去雄去雄可使植株体内有限的水分、养分集中用于果穗发育。去雄后采收的笋穗色亮、鲜嫩、穗行整齐。适时去雄是技术成功的关键,去雄过早,容易带出顶叶;去雄过晚,营养消耗过多,去雄失去意义。一般采收玉米笋去雄应在雄穗超出顶端未散布花粉时最佳;采收甜玉米嫩穗去雄在雄穗散粉后2~3d最佳。去雄时间以上午8~9时和下午4~5时为宜,有利于伤口愈合。在适期范围内,一般每隔1~2d去雄1次,分2~3次去完。除穗为了生产出高品质、高合格率的果穗,必须除去多余的小穗,即只保留最大穗。甜玉米叶面积较小,为了保证足够的营养面积,分蘖可以保留不去除。 八、适时收获一般在籽粒含水量为66%~71%(乳熟期)采收为宜,生产实践中,甜玉米的收获期对其商品品质和营养品质影响极大,过早收获,籽粒内含物较少,口感不是太好;收获过晚,果皮变硬,失去甜玉米特有的风味。一般来说,适宜的收获期以吐丝后17~23d为宜;若以加工罐头为目的的可早收1~2d;以出售鲜穗为主的可晚收1~2d,采收期6d左右。

学习

百科上搜玉米就可以了都是17的吧?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论文

玉米是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主要的大田作物,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是农业工作者不懈探索的课题之一。 一、品种选择及种子包衣。 1、因地制宜选用良种。根据当地的光热资源和栽培制度选择适宜品种,所选品种要求高产、优质,具有广适性、多抗性,种子质量高。海禾品牌玉米杂交种的质量享誉省内外,是农民朋友的首选种、放心种。海禾系列玉米品种有多种熟期,适于清种、比空、地膜覆盖等多种形式的栽培。 2、地膜覆盖栽培选择品种应比当地裸种玉米生育期长10天―15天为好。 3、种子包衣:种子包衣剂含有杀虫剂、保护剂、抗旱剂、微量元素等,有效地防治苗期地下害虫和丝黑穗病等土传病害,使苗齐苗健,为高产打下基础。 二、精细整地,及时耙压保墒。 土壤精耕细作,达到土壤松软、细碎、平整,通透性好,提高保水保肥性能。整地后及时耙压保墒。 三、适时早播,提高播种质量。 1、 适时早播可以充分利用早春的光热资源,错过病虫大发生时期,错过开花的高温多雨天气,使子粒充分灌浆成熟,增加粒重。 2、提高播种质量是保证苗齐、苗壮的主要措施。做到株行距一致,开沟深浅一致,覆土厚度一致,播后及时镇压。 3、覆膜栽培必须压严实,防大风揭膜。海城覆膜时间在4月中旬,辽北和辽西、吉林南部应于4月20日左右。 四、合理密植,建立良好的群体结构 根据品种特性、生产条件,管理水平,土壤条件、栽培方式等确定适宜密度,使亩穗数、穗粒数、粒重相互协调,发挥群体优势。 如清种海禾1号密度2700-2800株左右为宜;海禾2号2700-2800株/亩;海禾4号2500-2800株/亩,海禾10号2500- 2800株/亩;海禾12号2800-3000株/亩;海禾13号2800-3000株/亩;海禾14号3300株/亩(辽宁)、3500株/亩(天津夏播)、3000株/亩(吉林)。海禾15号2800株/亩左右为宜。覆膜栽培密度参照比空种植。 五、加强田间管理,确保增产增收 (1) 及早间定苗,去弱留强,使群体长势差别小,减少田间非自交株数。 (2) 加强中耕除草,及时铲趟,海禾1、2属高秆大穗品种,做好蹲苗工作,防止中后期倒伏。 (3) 种子配方施肥 根据玉料需肥规律如土壤供肥水平,做到施足底肥,苗肥早、穗肥重,粒肥补;以N、P、K为主配以Zn、Mn微肥。具体做法:足基肥,亩施优质腐熟农肥 1000-1500公斤,尿素10-15公斤,磷酸二铵20-25公斤,硫酸钾15公斤,Zn肥5公斤,Mn肥1公斤。巧追肥提苗肥尿素15-20公斤,穗肥30公斤,粒肥5公斤。 (4) 加强水分管理。做到旱能灌,涝能排。 (5) 人工辅助授粉。盛花期遇大风,高温或连续阴雨天气情况下,可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具体做法:选晴天上午9点以后,露水干后采新鲜花粉,去掉颖壳和花药,用毛笔蘸少许粉授到花丝上,可有效地提高结实率,减少秃尖缺粒的发生,以达到穗满粒饱。 (6) 及时防治病虫害 加强玉米螟、粘虫、穗蚜等的防治,减少病虫所造成的损失。 六、适时收获 全田90%以上植株茎叶变黄,果穗苞叶变枯松散籽粒变硬,显出该品种籽粒色泽时即完熟期,应及时收获。

(一)播前准备 1、土地准备 (1)土地耕翻,施足基肥:冬前土地应进行秋翻、冬灌或春灌。耕翻深度要达到25cm以上,要求耕深一致,翻垄均匀;秸秆还田和绿肥地要切茬,翻埋良好。结合耕翻,将全部有机肥料、氮肥的40%~50%及磷肥的70%~80%作基肥全层深施。 (2)播前土壤封闭及整地:整地前用50%乙草胺100~150g、或90%乙草胺(禾耐斯)80~100g、兑水30~40kg,均匀喷洒土壤表面对杂草进行土壤封闭,随后进行耙磨整地,达到“齐、平、松、碎、净、墒”标准的待播状态。 2、种子准备 (1)选用优良杂交种:优良杂交种,具有良好的增产潜力,是玉米取得高产的基础。应结合各地的生态类型,选用适宜的良种。目前新疆玉米生产中主要推广的优良杂交种有三种类型。中晚熟类型:郑单958、先玉335、SC-704、新玉11号、新玉21号;中熟类型:伊单8号、石单3号等;早熟类型:新玉9号、新玉15号、新玉28号、京早8号等。 (2)种子精选:按照精准种子的要求,使用达到国标(GB1-1996)二级良种标准以上的商品种子。纯度96%以上,净度99%以上,发芽率85%以上,水分含量不高于13%。种子色泽光亮,籽粒饱满,大小一致,无虫蛀、无破损,以满足精准播种的要求。 (3)种子处理:播种前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规律选择适当的专用种衣剂包衣种子,或根据需要选用相关的杀虫剂、杀菌剂、微肥等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达到防治病虫害,促进生长的目的。 (4)播种机具的调试:按照精准播种的要求调试好播种机具的传动、排种、追肥等部件。 (二)播种技术 1、适宜的播种期确定 适宜播种期的确定应参考以下三个方面:(1)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2)播种时的土壤墒情;(3)保证能够在生长季节正常成熟(这对无霜期较短地区的玉米制种十分关键)。玉米发芽最低温度为6~7℃,10~12℃为幼芽缓慢生长的温度。因此,在土壤墒情允许的情况下(田间持水量大于60%),新疆春玉米适宜播种期一般掌握在5~10cm地温稳定在10~12℃时播种,出苗较快而整齐,有利于苗期培育壮苗;播种过早,出苗时间延长,出苗不整齐,易烂种。如果考虑土壤墒情及保证无霜期较短的地区玉米能够正常成熟,可在5~10cm地温稳定在10℃左右时适期早播。地膜覆盖玉米可提前至5~10cm地温8~10℃时播种。 2、播种方式 根据收获机械来配置播种方式,目前玉米生产中主要有60cm等行距播种和60+40cm宽窄行两种播种方式。 3、播种量 采用气吸式精量播种机播种,每亩下种8000~10000粒。玉米播种量因种子大小、种植密度、种植方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计算公式为: 亩播种量(kg)= ×5~2 例如:亩计划留苗密度为4500株,种子千粒重为280g,种子发芽率为85%,则亩播量=4500×280×5 ÷(1000×1000×85%)=22kg 4、株距配置 根据计划定苗密度确定株行距。计算公式为: 60cm等行距播种株距(cm )= 60+40cm宽窄行播种株距(cm)= 5、播种深度 适宜的播种深度,是根据土质、土壤墒情和种子大小而定,一般以4~6cm为宜。如果土壤质地粘重,墒情较好,可适当浅些;土壤质地疏松,易于干燥的砂壤土地,可适当深些;大粒种子,可适当深些;但一般不要超过8cm。应当注意,在土壤墒情、肥力较好的土壤播种过浅,会在苗期产生大量的无效分蘖。 6、播种质量要求 按精准播种技术要求,达到行距一致,接行准确,下粒准确均匀、深浅一致,覆土良好、镇压紧实,一播全苗。种子与种肥分别播下,严防种、肥混合。 (三)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随着玉米栽培技术水平的发展和生产条件的改善,特别是紧凑耐密的高产、抗倒玉米杂交种的推广,使新疆玉米产量大幅度增长,合理密植的增产效果已被大量的生产实践所充分证实。 玉米产量由亩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三者构成,三者的乘积就是亩产量,它们的乘积越大,产量就越高。生产中总是希望穗多、穗大(粒多)、粒重。然而在玉米群体内穗数与粒数、粒重既紧密相关,又相互制约,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群体内个体间的矛盾逐渐加大,密度越大,这种矛盾和制约的作用就越大。 根据新疆玉米生产实践和试验结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合理种植密度。 1、根据品种株型确定密度 紧凑型、半紧凑型中晚熟玉米,如SC—704、郑单958、掖单22、农大108、新玉11号等,适宜的种植密度为5000~6000株;平展型中晚熟玉米种植密度为4000~4500株。同类型早熟品种亩增加500~1000株。 2、根据土壤肥力、质地 土壤肥力高的地宜密植,土壤肥力低宜稀植;土壤质地轻、通透性好的土壤宜密,土壤质地粘重、透气透水差的粘土地宜稀。 3、根据管理水平、水肥投入确定。 管理水平高、水肥投入多的地宜密植;反之,管理水平较低,水肥投入达不到的地宜稀植。 (四)施肥技术 玉米是需肥较多的高产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需要吸收大量营养元素,其中氮、磷、钾三元素需要量最多,其次是钙、镁、硫、硼、锌、锰等元素。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和生产实践,玉米施肥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氮肥为主、磷肥为辅;穗肥为主,粒肥为辅。基肥最好是优质腐熟农家肥或翻压绿肥等有机肥。施肥量和施肥方法还要依据产量指标、土壤肥力基础、肥料种类、种植方式以及品种和密度等综合运用。 1、需肥规律 (1)玉米吸收氮、磷、钾元素数量和比例 玉米一生对氮、磷、钾的吸收数量和比例,随产量水平提高而增加外,还因土壤、肥料、气候以及施肥方法不同而有差异。据1989年新疆土壤普查结果表明,新疆土壤含钾比较丰富,而缺氮少磷。根据试验测定,平均每生产100kg籽粒平均需吸收氮素6kg,磷21kg,钾18kg。吸收氮、磷、钾的比例大致为1:46:84,这一数量和比例可供制订施肥方案时参考。 (2)不同生育阶段对氮、磷、钾元素的吸收 玉米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吸收氮、磷、钾的速度和数量,都有显著的差异。一般来说,玉米幼苗时生长较慢,植株小,对氮的吸收量较少,约占总氮量的2%左右;拔节至开花期,进入快速生长,此时正值雌雄穗形成发育时期,吸收营养元素速度快、数量多,是玉米需要营养元素的关键时期,对氮的吸收占总量的50%左右;籽粒灌浆期,吸收速度和数量逐渐缓慢减少,此期对氮的吸收占总量的45%左右。玉米对磷的吸收规律基本上与氮素相同,拔节孕穗至抽雄达到高峰,授粉以后减慢。 而玉米对钾的吸收,在抽穗授粉期吸收50%左右,至灌浆高峰时已吸收全部的钾。新疆土壤一般富钾,一般不考虑钾肥的施用。 2、施肥技术 合理施肥主要是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土壤肥力、肥料类型以及施肥时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措施,确定适宜的施肥量、养分配比、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玉米高产施肥技术分为基肥、种肥、追肥和根外喷肥。 (1)深施基肥 基肥是播种前施用的肥料,也称底肥,通常应该以优质有机肥料为主,化肥为辅。其重要作用是培肥地力,疏松土壤,缓慢释放养分,供给玉米苗期和后期生长发育的需要。 目前兵团团场有机肥料肥源紧张,基肥基本上以腐熟的油渣、有机复合肥、秸秆还田、绿肥和化肥为主。一般结合秋耕将所有有机肥、氮肥总量的40%~50%、磷肥总量的70%~80%全层深施。 (2)用好种肥 种肥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所需,以速效性化肥为主。由于化肥,特别是氮素化肥会引起烂种,因此要与种子分开施入,深度8~10cm。种肥数量:氮肥总量的10%左右及施基肥后剩余的全部磷肥,加入腐熟过的油渣或羊粪20~30kg。 (3)分次追肥 ①提苗肥:没有施用种肥的地块,结合第二次中耕追施提苗肥,数量与种肥相当,加入腐熟过的油渣或羊粪20~30kg。 ② 孕穗肥:玉米拔节至抽雄是施肥最大效应时期,此期正值雌穗小穗分化盛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是决定果穗大小和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需要较多的养分和水分。孕穗肥宜采用速效氮素化肥,数量占氮肥总量40%左右,结合开沟培土施入,灌水后可迅速发挥肥效。 ③花粒肥:玉米已完全进入生殖生长阶段,籽粒中干物质产量90%以上来自叶片的光合作用产物,此时保持叶片青绿,延长叶片功能期,是增加粒重,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由于这个时期玉米植株高大,无法进行田间机械作业,使用滴灌或自压软管灌溉的地块,可随水滴施5~10kg喷滴灌专用肥或其它速效氮肥。或在开沟追肥施加入一定数量高效涂层尿素,控制并延缓速效氮肥的释放速度,延长尿素的肥效期。 ④叶面喷肥:叶面喷肥操作比较简便,营养元素运转快,起效快,是根外追肥的一种补充,特别是对玉米缺素症的防治有良好的效果。叶面肥的种类主要有微量元素叶面肥,稀土微肥,有机化合物叶面肥及部分生物调控剂等。一般结合打药等措施一起使用。 3、施肥量的确定 精准施肥就是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与肥料效应,提供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等适宜的用量和比例,实现经济合理施肥。目前主要按产量目标测土配方施肥,常用的有养分平衡法、地力差减法、氮磷钾比例法等方法。 根据目前兵团玉米生产水平,一般玉米大田亩施肥量在50~60kg,氮磷比在1:4~5之间。丰产田及制种田应根据目标产量增加施肥量。 (五)节水灌溉 玉米植株根深叶茂,而且其生长期多处在高温条件下,属需水较多的作物。玉米不同的生育期对水分的需要不同,必须依据玉米的需水规律,结合当地气候情况,进行科学灌溉,以满足玉米各个生育对水分的需求,保证高产稳产,达到高效节水的目的。 1、需水规律 (1)田间需水量 玉米田间需水量,指整个生育期由于生理活动、叶面蒸腾和地面蒸发所消耗的灌水、降水及地下水的总量。它因品种、气候、土壤、栽培条件和产量水平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幅。一般在正常的气候和合理栽培技术措施下,玉米的需水量随着产量提高而提高。 (2)玉米需水规律 玉米生长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同生育阶段,植株蒸腾面积及根系量都在发展,环境条也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所以其阶段需水量存在较大差异。 ①出苗~拔节:苗期需水量较少,日耗水28方/亩,占全生育期总量的13%。 ②拔节~抽雄:需水量显著增多,日耗水87方/亩,占全生育期总量的6%。 ③抽雄~乳熟:需水量达到高峰,日耗水41方/亩,占全生育期总量的35%。 ④乳熟~成熟:需水量开始下降,日耗水74方/亩,占全生育期总量的4%。 从玉米生育期需水规律看,需水量呈单峰曲线,苗期需水较少,孕穗(拔节~抽雄)增多,灌溉期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少。 (3)玉米各生育阶段对水分状况的反应 实践和研究证明:玉米对水分状况的反应总的趋势是苗期比较耐旱,从拔节以后对水分亏缺越来越敏感,抽丝期最敏感,此后敏感性下降。 出苗至展开5叶期,因植株生长缓慢,个体少,耗水少,一般土壤水分就可维持根系的正常生长。 展开5叶至拔节,雄穗正在发育,雌穗开始生长,这一阶段末期开始对水分敏感,但正常情况仍不需要灌水。 拔节至抽雄这一阶段是茎叶生长最快,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阶段,也是玉米对水分较敏感时期。大喇叭口期是雌穗小花分化发育的关键时期,进入玉米需水临界期,开始灌水。 抽雄散粉至抽丝是玉米对水分最敏感时期。如水分供应不足,会抑制花丝伸长,推迟抽丝,使雌穗不能正常受精结实;若此期植株连续萎蔫8天,减产可达40%;抽丝至籽粒形成期,对水分的敏感仅次于抽丝期,这个时期如植株萎蔫4~8天,一般籽粒减产可达30%左右。 2、灌溉方式 目前新疆玉米灌溉方式主要有细流沟灌、自压软管灌和滴灌等方式。 (1) 细流沟灌:是目前新疆玉米灌溉使用最多的方法,操作简便,对土地要求不严,较大田漫灌和畦灌省工,省水。 (2)自压软管灌: 是近年兵团推广的一项新的节水灌溉技术,投入不大,节水效果良好。但要求土地平整,坡降均匀,坡度在1‰~3‰。 (3)滴灌:对土地要求不严,节水效果好,但成本略高。 3、灌溉时间 根据玉米需水规律进行灌溉,可以节约用水,提高水分的利用率。目前主要是依据玉米生长状况的形态指标、土壤含水量及玉米生理指标来确定。 (1)玉米生长形态指标 玉米叶片在中午出现萎蔫现象,黄昏前又恢复,即为轻度缺水,可以开始灌溉。 (2)土壤含水量指标 从播种到出苗要求土壤田间持水量60%~80%;苗期55%~60%;拔节期70%;抽雄、抽丝期80%;乳熟至蜡熟期75%,低于上述指标就应灌溉。 4、灌溉次数及灌溉量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新疆中晚熟春玉米一般灌水4~5次。第一水后根据玉米生长及气候情况每间隔12~15天灌一次水,总灌量320~400方。早熟玉米一般灌3~4水。 (1)中晚熟玉米展开10~12叶时(大喇叭口期),就应开沟灌第一水,亩灌量90~100方,要求渗透均匀,不淹不漏。 (2)第一水后,玉米迅速生长,田间蒸腾不断加大,抗旱能力下降,应及时赶浇第二水,间隔以不超过15天为宜,亩灌量80方左右。如第二水时间无保证,宁可推迟第一水。 (3)第三水间隔12~15天,正是玉米抽雄前后的需水高峰,应及时补给,亩灌量70~80方。 (4)第四水在玉米抽丝后,籽粒形成灌浆初期,要适时适量满足用水要求,以保证穗大粒多。亩灌量60~80方。 (5)第五水一般群体较大或玉米高产田,耗水量大,于乳熟中后期适量灌水,以延长叶片功能,增加粒重,亩灌量60~70方。 (六)玉米的田间管理 玉米的田间管理是根据玉米的生长发育规律,针对各个生长发育时期的特点和要求,做好田间定苗,中耕除草,追肥灌水,防治病虫害等一系列田间管理工作,对保证玉米健壮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是玉米高产、稳产、高效、低成本的综合措施。 玉米的田间管理,主要分苗期、穗期和花粒期三个阶段。虽然各个生育阶段均有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解决玉米生长与环境条件的矛盾途径也有不同,但在整个田间管理中,前后措施要衔接、配套,注意整体性效益。 1、苗期管理(出苗~拔节) (1)生育特点 这个阶段是生长分化根、茎、叶的时期,地上部分生长缓慢,以根系建成为中心,各项措施要为保苗、促根、促壮苗服务。 (2)主攻目标 苗全、苗齐、苗匀、苗壮、根多、根深。 (3)丰产长相 出苗整齐,均匀,无空行,无断条。幼苗叶色深绿,根系发达,植株墩实,生长整齐一致。 (4)管理措施 ①保证全苗 全苗是高产的基础,在精准种子和精准播种的基础上,达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②现行中耕 中耕是玉米田间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中耕的作用在于疏松土壤,流通空气,破除板结,提高地温,消灭杂草及病虫害,减少水分养分的消耗,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要求。苗期中耕,一般可进行2~3次。第一次玉米现行就可进行,深度10~12cm,要避免压苗、埋苗。第二、三次中耕,苗旁宜浅,行间宜深,中耕深度可达16~18cm。 ③适时定苗 适时定苗,可以避免幼苗拥挤,相互遮光,节省土壤养分、水分,以利于培养壮苗。一般4~5叶时定苗,注意留苗要均匀,去弱留强,去小留大,去病留健,定苗结合株间松土,消灭杂草。若遇缺株,两侧可留双苗。 定苗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管理水平、目标产量,确定合理的留苗密度。考虑到病虫害的危害、田间机械作业等因素,定苗时比计划留苗密度多10%。 ④苗期追肥 未带种肥的地块,结合的第二次中耕,追施提苗肥,数量与种肥相当。 ⑤蹲苗促壮 蹲苗是根据苗期生长发育的特点,以促进根系发育为主要目的,使根系下扎深,分布广,增强抗旱抗倒伏能力。其措施主要有中耕松土,控制水分。蹲苗的玉米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高,保水力强,对玉米植株增强抗旱、耐旱能力,具有一定作用。 蹲苗要根据当时的苗情、土壤水分、肥力等情况区别对待。当苗色深绿,长势旺,地力肥,墒情好时应进行蹲苗;地力瘦,幼苗生长不良,不宜蹲苗;一般沙性重,保水、保肥性差,盐碱重的地不宜蹲苗。 ⑥防治病虫害 玉米苗期主要有地下害虫、蚜虫、红蜘蛛、叶蝉等,应及早防治。 2、穗期管理(拔节~抽雄) (1)生育特点 穗期的生育特点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生长中心由根系转向茎叶,雄穗、雌穗已先后开始分化,植株进入快速生长期。这个阶段根、茎、叶的生长与穗分化之间争夺养分、水分的矛盾突出,正是追肥灌水的关键时期。 (2)主攻目标 控秆、促穗、植株健壮,为穗大粒多奠定基础。 (3)丰产长相 植株墩实粗壮,根系发达,气生根多,基部节间短,叶片宽厚、叶色浓绿,上部叶片生长集中,迅速形成大喇叭口,雌雄穗发育良好。 (4)管理措施 ①去除分蘖 玉米拔节前,由于品种、土壤养分、水分、播种深度等影响,会长出许多无效分蘖,应尽快去除,避免消耗水分、养分。 ②开沟培土 开沟培土可以翻压杂草、提高地温,增厚玉米根部土层,有利于气生根生成和伸展,防止玉米倒伏,有利于灌水、排水。 ③适期追肥、灌水 此期处在玉米需水肥的临界期,是形成穗大、粒多的关键时期,要重施氮肥。结合开沟,重施氮肥总量的40%左右,追肥深度8~10cm,防止化肥漏入喇叭口,烧伤叶片。开沟追肥结束后,应根据天气、土壤墒情和玉米长相及时灌头水。第一水要灌足灌匀,间隔12~15天及时灌第二水。 ④防止病虫害 玉米穗期主要害虫是玉米螟、棉铃虫、红蜘蛛、蚜虫、叶蝉等。 3、花粒期管理(抽穗开花~成熟) (1)生育特点 玉米抽穗开花时,根、茎、叶生长基本结束,植株进入以开花授粉,受精结实和籽粒生长建成为主的生殖生长阶段。 (2)主攻目标 防止茎叶早衰,保持秆青叶绿,促进籽粒灌浆,争取粒多粒重。 (3)丰产长相 单株健壮,群体整齐,植株青绿,穗大粒多,籽粒饱满,后期叶片保绿好。成熟中后期叶面积系数应维持在3~4左右。 (4)管理措施 ①灌水 玉米开花到成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的50%~55%,特别是抽穗开花期对水分反应敏感,土壤水分以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5%~80%为宜。此阶段玉米生理活动旺盛,干物质积累最多、最快,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分、养分。这时适时灌水,不但可以促进开花受精,减少秃顶缺粒,又可以促进大量气生根的生成,对提高玉米叶片光和强度,增加粒数、粒重,增强玉米抗倒伏能力,防止后期早衰都有重要作用,因此,要灌好第三、四、五水。灌水既要满足生长需要,又要谨防过量。后期不能停水过早,只要植株青绿,就要保持田间湿润。 ②补施花粒肥 花粒肥能够防止玉米脱肥早衰,保持叶片功能旺盛。根据玉米生长情况,如后期脱肥,可采用人工补施速效氮肥5~10kg;采用滴灌和自压软管灌的地块可随水追施喷滴灌专用肥5~10kg。 ③防止后期早衰 玉米后期早衰与品种、气候、栽培管理、病虫害等密切相关。近年来,新疆南北疆玉米种植区普遍发生,应根据具体情况,如合理运用水肥,防治病虫害等措施,尽力防止早衰,延长玉米后期叶片功能期,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④防止倒伏:倒伏多由密度太大,光照、根系发育不良,品种抗倒性差,水肥管理不当,病虫害危害等原因造成。中后期倒伏对产量影响较大,应尽量避免或减轻。防止玉米倒伏主要有采用抗倒品种,合理密植,优化水肥管理,开沟培土,化控处理等措施。 4、适时晚收 玉米的成熟期可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三个时期。完熟期籽粒达到生理成熟,体积最大,干重最高。此时适时收获,可以获得最高的经济产量。 收获的果穗经晾晒后脱粒清选入库。一般籽粒水分要低于16%才可安全贮藏。贮藏库房应干燥通风,并经常检查,防止虫蛀、鼠害和霉变。

学习

在玉米的种植中,要获得理想的产量和收益,必须要做好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从细节入手,不忽视任何一个管理环节,才能确保玉米的高产,稳产。要玉米高产,就要选择产量较高且抗逆性强的品种,最好选择农大108、登海9号、郑单958、鲁单981等,在播种前一定要精选种子,去除瘪粒、小粒、不合格粒等。选择好种子后,可以在播前15天进行发芽率检验,然后在播前3-5天将种子摊开在干燥向阳处晾晒。种植的时间及温度掌握也十分关键春季气温达到12°C以上时即可播种,平坝、浅丘地区一般在3月中上旬播种,深丘、中低山区以3月下句、4月上旬播种育苗为宜,这样可以缩短麦玉共生期,培育壮苗。 要做到玉米的产量变高,就要为其提供腐殖质含量丰富且疏松透气的沙壤土,再往土壤表面施加腐熟的鸡鸭粪便,然后翻耕一遍土地,使其更为肥沃松软,然后即可将玉米的种子播撒至土壤表面,促进其旺盛生长。玉米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养分,养殖玉米时,需要在植株出苗后,为其追施2-3次氮磷钾复合肥料,使玉米的生长速度加快,并且在玉米结果期间,需要向其叶片上喷洒磷酸二氢钾,使植株的产量提高。玉米喜水,但是不耐水涝,养殖玉米时,需要根据天气状态来调节浇水频次,在雨季时期,需要为玉米挖掘排水沟,及时排出土壤中的积水,以免玉米渍水腐烂,而在环境较为干旱时,需要每隔三天向玉米浇灌一次水分。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课程论文

在玉米的种植中,要获得理想的产量和收益,必须要做好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从细节入手,不忽视任何一个管理环节,才能确保玉米的高产,稳产。要玉米高产,就要选择产量较高且抗逆性强的品种,最好选择农大108、登海9号、郑单958、鲁单981等,在播种前一定要精选种子,去除瘪粒、小粒、不合格粒等。选择好种子后,可以在播前15天进行发芽率检验,然后在播前3-5天将种子摊开在干燥向阳处晾晒。种植的时间及温度掌握也十分关键春季气温达到12°C以上时即可播种,平坝、浅丘地区一般在3月中上旬播种,深丘、中低山区以3月下句、4月上旬播种育苗为宜,这样可以缩短麦玉共生期,培育壮苗。 要做到玉米的产量变高,就要为其提供腐殖质含量丰富且疏松透气的沙壤土,再往土壤表面施加腐熟的鸡鸭粪便,然后翻耕一遍土地,使其更为肥沃松软,然后即可将玉米的种子播撒至土壤表面,促进其旺盛生长。玉米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养分,养殖玉米时,需要在植株出苗后,为其追施2-3次氮磷钾复合肥料,使玉米的生长速度加快,并且在玉米结果期间,需要向其叶片上喷洒磷酸二氢钾,使植株的产量提高。玉米喜水,但是不耐水涝,养殖玉米时,需要根据天气状态来调节浇水频次,在雨季时期,需要为玉米挖掘排水沟,及时排出土壤中的积水,以免玉米渍水腐烂,而在环境较为干旱时,需要每隔三天向玉米浇灌一次水分。

整地播种:选择灌排条件较好、土壤肥力较高、交通便利的地块播种;精细整地,清除杂草,然后翻耕土壤15~20cm,施有机肥45t/hm2,施磷90~120kg/hm2作为基肥。青贮玉米铁研53,春播夏播都可以,适宜播种量为2~3kg/亩,一般株行距为20cm×50cm,每亩种植密度为4000~6000株。合理灌溉:青贮玉米需水较多,拔节与授粉时遇干旱应及时灌水;雨水过多时及时排涝。这次种的禾佳源的青贮玉米也比较耐旱,收割的时候也比别的好,青贮玉米收割一般在抽雄后30天为最佳收割期,此时玉米正处于乳熟末期、蜡熟初期。

一、选用优良杂交种。试验证明,在同样条件下,与平展叶玉米品种相比,竖叶型玉米品种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力强,同化率高,增产潜力较大,一般比平展叶玉米品种增产25%以上。 二、合理密植。河南省除小麦外,大多数农作物在种植密度上存在着偏稀的问题,特别是玉米,所以种植密度偏稀是河南省玉米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实践证明,亩产玉米超过500公斤的地块,竖叶型玉米品种的种植密度应掌握在每亩4500~6000株,平展叶玉米品种的种植密度应掌握在每亩3500~4000株。不同玉米品种的种植密度要根据其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而定。 三、提早播种期。玉米对温度的反应很敏感,灌浆期最适宜的日平均温度应在23℃左右,而河南省9月中旬的日平均温度已降到20℃左右,对灌浆不利。为满足玉米各生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必须使其提前进入灌浆期,可在麦收前7~10天将玉米套种在麦垄中,提早播种期,以减轻后期低温危害。 四、浇好增产水。每生产1公斤玉米籽粒需消耗1公斤左右的水,玉米一生中每亩所需的水量为500立方米左右,而各生育阶段对水分的需要又不同,特别是抽雄开花期是玉米需水的临界期,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时,要及时浇水。 五、科学施肥。经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证明,每生产50公斤玉米籽粒,需要纯氮5公斤、纯磷6公斤、纯钾75公斤。夏玉米大面积追肥一般提倡两次施肥,第一次是在苗期,将l/3的氮肥和全部的磷肥、钾肥、微肥、有机肥施入,越早效果越好,施肥时最好开沟深施,严禁地表撒施;第二次是在大喇叭口期,重施剩余的氮肥。对高产攻关田来说,大喇叭口期的这次追肥还不能满足玉米高产需肥要求,应提倡三次追肥法,即在开花期补施氮肥,提高玉米千粒重。 六、防治病虫害。河南省玉米的病虫害主要有地老虎、玉米螟、红蜘蛛、黑穗病等。对地老虎可用90%的晶体敌百虫制成毒饵,于傍晚时分撒到玉米田间,连撒两个晚上;玉米螟的防治应掌握在心叶末期,用辛硫磷制成颗粒剂丢心;防治红蜘蛛可喷施三氯杀螨醇药液。此外,如发现田间有发生黑穗病的植株应及时拔除。

1、选好地: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也强,它对土壤种类的要求不严格,但是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它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所以一般我们都要选择地势较平坦,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力较好的地块,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我们云峰除了部份冷浸田外,其余大部份田块都适合于种植玉米。2、选用好良种,现在我们所种植的玉米种子都是杂交种子,通俗的说法就是一年种(不能留种),主要是利用它的杂种优势,来提高玉米的产量、品质以及它的抗病性和抗逆性,近年来在全市主推的玉米杂交品种主要以豫玉22号,3202、会单4号为主,搭配长城799、联合3号,这几年这些品种田间表现还是较为稳定,都适合于我们本地种植,各户在品种可以自行选择以上品种来种植,选种不要选择隔年种,主要是发芽低3、施足基肥,配方施肥:基肥的作用主要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疏松土壤,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及时供应苗期的养份,促进根系发育,为培育壮苗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玉米的施肥原则就是:施足基肥,早施苗肥(播种后30—35天,叶片在6-7片叶的时候),重施拔节肥(播种后60-65天,叶片数在11-12片叶)。玉米每亩施肥量一般是:农家肥1000-1500公斤,普钙30公斤,尿素40公斤,钾肥10公斤,锌肥2公斤。各个时期的施肥方法是:一是施足基肥:基肥主要以迟效肥料与速效肥料配合施,(说的迟速肥料就是我们的农家肥,速效肥指的就是普钙、尿素、钾肥和锌肥),1000-1500公斤的有机肥、30公斤的普钙、40公斤尿素的15%也就是6公斤尿素和2公斤的锌肥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田块(以条施效果较好,当然我们这里都是以条施为主)。二是早施苗肥,叶片在6-7片叶的时候,将40公斤尿素的25%,也就是10公斤尿素以圈施的方法追施在玉米植株上,施的时候尿素要离植株3-4公分,不能正正的施在植株上,施的时间最好选在雨天过后,如果天气太干,最好在追肥以后要浇点水。三是重施拔节肥,施拔节肥一般在播种后两个月进行施肥,如果记不住播种时间,也可以数一下玉米的叶片数,一般在玉米的叶片数在11-12片的时候就可施,这回施肥就是要将40公斤尿素的60%,也就是40公斤尿素在施基肥和苗肥后剩下的24公斤和10公斤的钾肥一次性施用。施肥方法跟上面追施苗肥的方法一样,要圈施,必要的时候要加点施肥水。4、适时播种,合理密植:1适时播种,我们这里由于受大蒜要早上市,才可以卖好价钱的冲出,玉米播种都一般在2月中、下旬就开始播种,3月底基本上就播种完毕,这段时间的气温也基本稳定在10-12度,都还是适宜于玉米播种,但我们这里2、3月份的霜降多多少少还是对玉米苗期造成一定的影响。2合理密植,玉米最佳的播种密度在每亩4500-5500株左右,如果密度过低或过高玉米的产量都上不去。玉米的栽种实行双行播种,以2米开墒,株距在25-30公分左右。5、加强田间管理1玉米苗期管理,主要是查苗补苗、间苗定苗。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主要是为了防止幼苗相互拥挤,争光争肥,浪费养分和水分,一般玉米长到3-4叶的时就要必须分次间苗,间苗应当间密留稀,间小留大,间病株留壮苗,基本上叶片数在4-5叶的时候就把整个田块的苗定好。如果要补苗,一般采取两种方法,一是补播种,就必须在浸种催芽后播种;二是移苗补栽(移植的苗一般都要求在3叶期内,如果移栽的苗过大,成活率低),移栽后要浇足定根水,总的来说无论是补播种或移苗都必须在3叶期前完成,补苗后施水肥1-2次。苗期的虫害主要是地老虎,地老虎的危害主要是咬断幼苗近地面的茎部,使植株死亡,造成缺塘断垄,地老虎的防治可用50%巴丹可湿性粉剂拌炒香的米糠或麦麸以1:50撒于玉米地中诱杀幼虫。2玉米中耕管理:玉米的中耕管理一般结合苗期和拔节期追肥来进行,5-7片叶时结合追肥进行小培土,11-12片叶时,结合追施拔节肥进行大培土。

玉米的施肥技术论文

玉米如何施肥?从玉米的需肥规律出发,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玉米如何施肥?从玉米的需肥规律出发,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可以我来给你发一些资料

一、原则。在施肥上应掌握好氮、磷、钾及微量元素配合施用,平衡施肥,肥料深施,分期追肥,水肥结合,提高肥效。在施肥量上,应根据玉米的吸肥规律、产量水平、土壤供肥能力,肥料养分含量和利用率等各种因素全面考虑。二、基肥。播种前施用的肥料称基肥。一般将有机肥、复合肥或部分氮肥及钾肥、微肥混和后集中沟施。如来不及施用可作苗肥一次施入。三、种肥。播种时,在种子旁边或随同种子一起施下的肥料为种肥。它可以满足玉米生长初期对养分的需要,有促进根系发育、幼苗生长健壮的作用。一般每亩用磷酸二铵或复合肥、尿素3公斤,应做列肥,种肥隔离,防止伤苗。四、追肥。在玉米生育期施用的肥料为追肥。追肥时期、次数和数量,应根据玉米吸肥规律、产量水平、地理基础、需求达高峰期。此时若养分供应不足会出现落花落果。营养不良,还会影响到花器官及果实的正常发育,如出现花粉小、花柱细长不均,致使不能正常授粉而脱落。

  • 索引序列
  • 玉米的栽培技术论文
  • 玉米栽培论文
  •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论文
  •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课程论文
  • 玉米的施肥技术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