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科幻世界期刊影响因子

科幻世界期刊影响因子

发布时间:

科幻世界期刊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的计算 在科学界,学术期刊上的文章一般被分成二类,其一是在发表前需经同行评议的所谓“可引用”(citable)文章,它包括原始研究报告和专题评述等;其二是“不可引用”(non-citable)文章,它包括新闻、读者反应和科幻小品等,如我国物理杂志“前沿和动态”(News from the front line)栏目中的短文。遗憾的是,ISI统计程序不能区分“可引用”和“不可引用”,结果在计算期刊IF时会产生很大的误差。让我们举例说明:计算物理杂志1998年度的IF,它等于被引用总频次与刊载论文总篇数的比。不妨假定,比例的分子(1996和1997两年刊载于物理杂志的“可引用”文章在1998年被全国1286种统计源刊引用的总频次)等于78,分母(1996和1997两年刊载于物理杂志的“可引用”文章总篇数)等于312。于是我们得到IF=25。问题在于,如果在上述分子中,不正确地计入了对“不可引用”文章(如“前沿和动态”栏目中的短文)的引用,则会导致IF值的膨胀。一项莱顿大学针对ISI统计数据(注:它的统计源刊来自世界各国,总计约5700种)的研究表明,对于NATURE和SCIENCE这类包含有许多“不可引用”文章的期刊来说,上述问题可能导致其IF值虚增,最高达40%。

以下是我看过的科幻电影中的不错的,向你介绍: 《地球停转一天》:n多年前震撼过我。 《地心游记》:59年版的,20几年前看相当震撼。 《超时空接触(又名 接触未来)》:朱迪福斯特主演。超棒,影史上的经典。 《深渊》:詹姆斯卡梅隆的巨作,极度感人~~ 《深海圆疑》:模仿《深渊》,但没成功。 《星球大战》系列:包括前传一共六集,影史上的巨作。 《终结者》系列:一二三,二最经典,必看。 《回到未来》系列:1、2、3,给人留下无限记忆。 《火星任务》:科幻电影经典,也是影史上的经典。 《红色星球》:也是讲火星的,一个神秘的星球。 《火星人入侵地球》:众星出演,比较搞笑。 《玩转太空船》:也是讲火星的,喜剧爆笑。 《侏罗纪公园》系列:恐龙复活。 《第三类接触》:斯皮尔伯格早期的作品,值得欣赏。 《黑客帝国》帝国系列:共3部——酷呀~~ 《第五元素》:布鲁斯威力的经典科幻。 《ET》:斯皮尔伯格的经典外星人。 《迷失太空》:很不错的科幻电影,大制作。 《时间机器》:时间旅行,竟然到了几十万年后。 《时间线》:也将穿梭时空。 《时空悍将》:丹泽尔华盛顿今年的新片,一般般。 《变种DNA》:巨大昆虫捕食人。 《异形》系列:不用说了,恐怖外星异形。 《异种》系列:外星物种侵犯人类。 《铁血战士》系列:很精彩,但也很血腥。 《异形大战铁血战士》:两个经典系列弄在了一起。。。 《苍蝇人》系列:原作很有想象力,续集恶心人。 《星际之门》:根据电视剧改编。 《世界大战》:斯皮尔伯格导演,靓汤佬主演。 《黑衣人》系列:搞笑比科幻更多。 《变形金刚》:这个不用说了吧。 《X战警》:根据漫画改编,很好看。 《蜘蛛侠》:这个不用介绍了吧 《超人》系列:最新作是超人前传。 《蝙蝠侠》系列:有点没落了。 《再生侠》:就看过一部,没有续作。 《神奇四侠》系列:目前有两集,拍的不错。 《透明人》:网上还有个栏续作不知真假,原作很不错。 《穿墙隐形人》:片子虽老,但很精彩,推荐。 《绿巨人》:李安执导的,忠于漫画改编,还不错。 《金刚》:彼得杰克逊翻拍经典更经典。 《超人集中营》:小制作,轻松幽默。 《机械战警》:都看过吧,没落的系列。。。。 《逃出克隆岛》:克隆人觉醒,出逃。成为真正的人。 《2001太空漫游》 :不用说了经典,就是老了点。 《银河系漫游指南》:去年的片子,根据经典小说改编。 《银翼杀手》:哈里森福特主演,开创了一个科幻片的风格,推荐观看 《X档案:征服未来》:不错,可以看看。 《楚门的世界》:一个人的生活竟然是别人眼中的连续剧 《少数派报告》:又是斯皮尔伯格和阿汤的和作品。 《AI》:又名人工智能。 《蝴蝶效应》:共有两部,续集比较一般。 《独立日》:场面宏大 《天地大冲撞》:彗星撞地球。 《世界末日》:也是彗星撞地球的。 《12猴子》:科幻色彩较弱。 《星河战队》:去外星杀虫子。。。。场面大,剧情弱。 《星际传奇》:前作和续作都精彩,推荐。 《机械公敌》:未来生活到处是机器人,安全吗? 《冲出宁静号》:又名《萤火虫》,枪战科幻片子。 《未来水世界》:未来的世界,不过怎么看怎么落后。 《生化危机》系列:未来世界有僵尸病毒?也算恐怖片 《猿猴星球》:根据经典老片翻拍,没有原作震撼。 《人猿世界》:1968老片,比新的好看。 《过关斩将》:施瓦辛格的老片,还不错! 《宇宙威龙》:也是施瓦辛格老片,还不错。 《亲爱的,我把孩子们变小了》:小制作,很有创意。 《火箭人》:经典科幻老片,背景是二战。 《阿波罗13号》:因为是真实事件,所以更震撼。 《极度深寒》:严格意义上说是怪兽片。 《哥斯拉》:严不严格都是怪兽片,但发生在未来。 《移魂都市》:构思比较精巧的作品。 《钢铁巨人》:虽然是动画片,但成人看也很好看。 《冰冻星球》:动画片,但很好看。 《机器人历险记》:三维动画片,一般。 《变人》:鲁宾斯的科幻片,更多的是伦理。 《黑洞频率》:父子靠着一台神奇的电台联系。。。 《地心抢险记》:一般般吧,但还可以。 《记忆裂痕》:创意比电影好。。。 《坦克女郎》:很多人没看过。 《绝密飞行》:未来战机。 《天空上尉与明日世界》:风格比较古怪,根据名作改编 《最终兵器彼女》:日本的科幻片 《复兴》:法国黑白动画片,拍摄制作技术很NB 《特警判官》:史泰龙的狂野科幻片。 《超时空战警》:也是史泰龙的科幻暴力片。 《时空特警》:尚格云顿的时空追凶片子。 《最终幻想:灵魂深处》:第一部没有真人演出的CG电影 《进化》:外星生物坠落地球,一夜之间进化 《再造战士》系列:更接近枪战片。 《盲区行者》:风格怪异的科幻电影,基努李维斯主演 《地狱男爵》:一个从纳粹打开的异域来到人间的怪物。 《捍卫机密》:基努李维斯早期片子,有点像黑客帝国 《魔宫战士》:一个系列的,这几年没再拍续作。 《魔鬼武器》:系列电影,大创意,小成本。 《后天》:大制作,小创意。 《守夜人》:俄罗斯的恐怖科幻大片。 《入侵脑细胞》:很不错的片子,有想象力。 《毁灭战士》:根据游戏改编的电影。 《怪物》:韩国科幻大片,一般般。 《杀人硬件7》:丹泽尔华盛顿和拉塞尔克罗的大片。 《V字仇杀队》:内容比较晦涩。 《勇敢者的游戏》:轻松幽默搞笑,第二季在太空 《天降奇兵》:隐形人、吸血鬼等等大杂烩。。。。 《黑洞表面》:科幻惊悚片,穿越时空被人遗忘的飞船 《天兆》:麦田里的圈圈。。。外星坏人来啦

《科幻世界》主管单位是四川省科协,但是在全国发行,其影响力也遍及全国。好像还获过什么国家级的期刊奖。所以应该算是国家级。

你好 《科幻世界》 所属分类: 中国杂志 互动百科媒体联盟 互动百科媒体联盟平面科教类 科幻 科普类媒体 科普读物 摘要:《科幻世界》(Sci-Fi World,缩写SFW),中文月刊,创刊于1979年,是中国乃至世界发行量最大的科幻小说杂志,曾获得“世界科幻协会最佳期刊奖 ”,并入选“中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杂志社总部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成都市。杂志社还衍生出多个面向不同群体的科幻、奇幻类刊物,如: 《科幻世界画刊》 (已停刊),《飞·奇幻世界》,《科幻世界下半月版·译文版》,《惊奇档案》(已停刊),《小牛顿》等。并不定期出版丛刊《星云》(已出至《星云六》),主要刊载国内外原创中短篇科幻小说。提问 编辑摘要 《科幻世界》封面《科幻世界》(Sci-Fi World,缩写SFW),中文月刊,创刊于1979年,是中国乃至世界发行量最大的科幻小说杂志,曾获得“世界科幻协会最佳期刊奖 ”,并入选“中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杂志社总部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成都市。杂志社还衍生出多个面向不同群体的科幻、奇幻类刊物,如: 《科幻世界画刊》 (已停刊),《飞·奇幻世界》,《科幻世界下半月版·译文版》,《惊奇档案》(已停刊),《小牛顿》等。并不定期出版丛刊《星云》(已出至《星云六》),主要刊载国内外原创中短篇科幻小说。其前总编为中国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已离职),现任社长、总编秦莉,主编姚海军。目录 [隐藏] 1 发展历程 2 现编辑管理团队 3 官方说明 4 盈亏历程 5 相关评论 6 相关词条 7 参考资料 《科幻世界》-发展历程 《科幻世界·译文版》封面《科幻世界》创刊于1979年,前身是《奇谈》和《科学文艺》 ,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有数据显示《科幻世界》发行量最少的一期仅七百份,而今天是近四十万;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曾获得“世界科幻协会最佳期刊奖”、“中国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并入选“中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双奖期刊”,曾承办过1991年世界科幻协会年会,是中国科幻期刊中一面历久弥新的金牌。目前发行量已经高达40万《科幻世界》成功举办了97北京国际科幻大会,在国际科幻世界享有盛誉。《科幻世界》入选“全国百种重点社科刊”。是中国期刊界一个响亮的品牌。在科幻小说之外,《科幻世界》亦设立有“图说科幻”、“科幻影视”、“科学美文”、“奇想”等栏目,皆由资深编辑亲自执笔主持,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把握现在,拥抱未来。”这便是《科幻世界》风靡于大中学生、广大青年人和所有科幻爱好者中的真正原因。“把握现在,拥抱未来。”这便是《科幻世界》风靡于大中学生、广大青年人和所有科幻爱好者中的真正原因。 中国银河奖《科幻世界》以发表科幻小说为主,一年一度的“银河奖”是中国科幻业界内代表中国科幻整体水平的最高奖项。国内知名科幻作家,皆在此受到全国科幻读者的瞩目。在科幻小说之外,《科幻世界》亦设立有“科学”、“科幻影视”、“前沿”、“跃迁层”、“科幻写作堂”等栏目,皆由资深编辑、作者执笔主持,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除了《科幻世界》,科幻世界杂志社现在还办有《科幻世界·译文版》(单月科幻、双月奇幻)、《飞·奇幻世界》和《小牛顿》 ;另外曾办过《科幻世界画刊》、《科幻世界·幻想译文版》(现与科幻世界·译文版合并)、《惊奇档案》、《飞》等。并且不定期地推出《星云》,以刊登一些优秀原创中长篇科幻小说;目前, 《星云》已经出版四本,分别为《星云》(天意)、 《星云Ⅱ·球状闪电》 (球状闪电)、 《星云Ⅲ·基因战争》 (基因战争、飞呀飞、回忆苏格拉底)、《星云Ⅳ·深瞳》(去死的漫漫旅途、无名氏、深瞳)、《星云Ⅴ格兰格尔5号》、《星云Ⅵ·掉线》(掉线)。科幻世界杂志社还与多家出版社策划了“世界科幻大师丛书”、“世界奇幻大师丛书”、“世界流行科幻丛书”、“游戏科幻小说”和“美国最佳科幻小说年选”等,为中外科幻文学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科幻世界》-现编辑管理团队 总 编:秦莉 社 长:秦 莉副总编:姚海军 副社长:刘成树主 编:姚海军 编辑部主任:杨枫文学编辑:田子镒 刘维佳 师 博 李克勤 明先林 谭乐乐 白俊霞美术编辑:李益炯 编 务:贺 静 《科幻世界》-官方说明 科幻世界杂志社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专业科幻出版机构,旗下拥有《科幻世界》、《飞·奇幻世界》、《科幻世界·译文版》和《小牛顿》四种深受中国青少年读者欢迎的畅销期刊和幻想类图书项目。科幻世界系列期刊及图书拥有数量庞大的忠实读者,在中国幻想类期刊市场上,特别是在大、中城市的期刊市场上,稳定保持着95%以上的市场占有率。 世界科幻协会(WSF)年会科幻是高科技时代的专属文化语言,科幻类期刊、图书则是畅销书目上的重要部分。作为国内科幻业界的主力军,科幻世界杂志社一直致力于中国科幻文化市场的培育,每年一度的中国科幻银河奖征文催生出大批优秀科幻作家和科幻佳作。1991年,科幻世界杂志社代表中国科幻业界成功主办的世界科幻协会(WSF)年会,被WSF评为“WSF成立以来最隆重最成功的1991年年会”。1997年,科幻世界杂志社遍邀全世界的科幻作家、科学家、宇航员参加’97北京国际科幻大会,其辉煌永载中国科幻史册。随着《哈利·波特》 、 《魔戒》等境外奇幻文化对国内文学出版市场的冲击,科幻世界杂志社创办《飞·奇幻世界》,以此为阵地,擎起国内原创奇幻文学的旗帜;同时以《科幻世界·译文版》为窗口,向国内读者引荐国外幻想文学精品。科幻世界再一次站在了中国奇幻文学的前沿阵地上。 为了让国人的想象跟上时代,为了打造中国科幻图书品牌,科幻世界杂志社与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强强合作,于2003年正式启动了中国科幻“视野工程”。“视野工程”的三大支柱丛书“世界科幻大师丛书”、“中国科幻基石丛书”和“流行科幻丛书”,以专家的视角,广泛运用刊物、网站等专业媒体的宣传攻势,掀起了又一轮科幻热潮。2004年,“科幻大师丛书”更荣获了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国际合作出版促进委员会、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出版参考》杂志社等出版界权威组织颁发的2003年度引进版社科类优秀畅销图书奖。“科幻世界出品”已在国内科幻小说读者群中树立起了鲜明的品牌意识,“科幻世界杂志社编辑”便是科幻图书质量的品质保证,读者认购的风向标!《科幻世界》-盈亏历程 《科幻世界》艰苦多年,到九四年才扭亏为盈,后来经历了一个暴涨期,钱大把的进来,又不知如何管理。当我九八年到《科幻世界》时,杂志社正处在这个时期内。成都的科幻迷组织只要报个活动计划,就能成百上千地从杂志社拿出钱来。装修个办公室也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无预算无计划。他们在上海搞的大型宣传活动花费了两万块钱。九七年那场完全由《科幻世界》一家出资,投入巨大的世界科幻大会更不用说了。公正地说,《科幻世界》那些年搞的活动是中国大陆仅有的科幻活动。没有这些活动,世人更不知科幻为何物了。 作为生意人,杂志社高层在扭亏为盈之后,一直在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在他们看来,中国科幻的市场就这么大,也没什么搞头了。于是把大量资金抽到其它项目上去。颇为讽刺地是,这些项目都赔了钱,个别小公司甚至走到倒闭的边缘。几年来,仍然只有他们从内心深处并不喜欢的科幻给他们带来了利润。并且利润十分巨大,足以把那些亏损冲得无影无踪。后来他们变“扎实”了,只是把从科幻上赚到的钱置换成房地产:住宅房以奖励为名送给“老职工”,另外还有其它一些房地产,置业范围甚至远达成都以外的某郊县。当一个科幻爱好者走进他们那些拥挤的办公室时,很难想象这个杂志社真正的家底。 《科幻世界》-相关评论 阿来1979年,四川省科协创办了一个名叫《奇谈》 (后又更名为‘科学文艺’)的科普杂志,这就是今天《科幻世界》的前身。“四川省科协”这五个字让《科学文艺》在当时广大科幻爱好者心目中已经隐约有了“国家级科幻杂志”的权威性。在当时中国的计划体制下,每个省都要办一家科普刊物,像上海的《科学画报》 、海南的《大科技》等。如果你没有找到你那个省的科普刊物,那就是由于它的发行量太小的原因;《科学文艺》当初就是作为四川省下属的省级科普刊物出台的。 那个时代里,科幻和科普是不分家的。甚至中国科幻作家的全国性组织都被称作“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并延续至今。当时的《科学文艺》上充满了科普文章、科学家传记等内容,当然也有大量科幻小说。而那时许多科普刊物甚至纯文学刊物也都在发科幻小说。《科学文艺》只是更为集中一些。当时与它风格一样的刊物有北京的《科幻海洋》、天津的《智慧树》、黑龙江的《科学时代》和《科幻小说报》,被称为中国科幻的“四刊一报”。 在那个百废待兴的时代里,《科学文艺》轻而易举就达到了二十万册发行量。其它几家科幻报刊也是一样。但是很快,政治和市场的压力双管齐下,其它几家无法抵挡,败下阵来。最后一个倒闭的是天津的《智慧树》,时间是一九八六年。 压力之下,四川省科协让《科学文艺》自负盈亏,这是一个重要的变化。从那以后,这家杂志社慢慢变成了“红帽子企业”:头顶着国家刊物的名义,实际上是股份制的民营企业,它的老板就是杂志社里的几个大股东。它拥有国营出版单位无法拥有的灵活,同时对于市场垄断也拥有一般国营出版单位无法拥有的渴望。 没有婆婆,一方面没有靠山,一方面也没有了束缚。当时不足十人的小杂志社民主选举了自己的社长——杨潇,杨潇当选除了本身确有能力外,前四川省委书记女儿的身份也是重要因素。客观地说,如果不是这个挡箭牌,中国科幻惟一的一脉香火也将不复存在。那么九十年代中国科幻的复兴将因为缺乏核心,会比现在更困难一些。在杨潇的带领下,杂志社举办了世界科幻大会、改变了办刊风格……当时,科幻世界的决策层主要由四人组成:杨潇、谭楷、向际纯、莫树清。向际纯时任美编负责人,也是一个策划人。老读者们一定还知道,九四、九五年那时,《科幻世界》象今天的《科幻大王》一样,一半文字一半卡通。没有这个转轨,《科幻世界》就无法切入中学生市场并获得生机。而整个工作基本是向策划并组织的。当时还有一套畅销的科幻美术卡片也是向际纯的手笔。 人的功劳大了,自然不满足原来的地位。于是决策层中发生了一场1:3的斗争。结果以向际纯离开成都到北京一家出版社任职告终。从那以后,再没有人向杨潇的地位挑战,她是杂志社的绝对权威,整个杂志的行事风格很大程度上是她个性的延伸。只是她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公众并不熟悉她。 当时杂志社的编辑部由来自成都一些文学刊物、剧团的编辑组成,本身对科幻全无理解。一位五十出头的老编辑家里有许多古典文学著作。他说:“下了班以后他就看这些,对科幻全没有兴趣”。至于年轻员工更不用说了,他们基本上是科协老员工的子弟,来《科幻世界》单纯是为了一个饭碗。那时社某领导爱提的一件事就是,他把年轻员工召到一起,让他们每人说出三个科幻作家的名字,无论中外均可,结果成绩最好的说出了两个!后来,杂志社陆续引进了姚海君、文瑾、唐风、刘维佳等人,使《科幻世界》里有了懂科幻的人。在杂志社与作者和读者交流时,这些年轻朋友作了主要的工作。但是你千万别有误解或者多大的期望,因为他们只是打工仔,在大政方针上是完全没有发言权的。 阿来进入杂志社又是另外的问题。九七年我参加北京世界科幻大会时,阿来就随谭楷来到的北京。我清楚地记得,当时一位北京“消息灵通人士”远远地指着他说,这个人将是茅盾文学奖的得主。那时我连茅盾文学奖几年一届都不知道,所以根本没想到,这位老兄竟然在“预言”三年以后的事情!当然,《科幻世界》的领导想必更有“预见性”,所以早早地把未来的茅盾文学奖得主聘于账下,等待新闻爆起的那一天。 这种“见好就收”的举动从九八年就开始了,这也是促使我离开杂志社的原因。杂志社的领导都临近了退休年纪,这么作无可非议。而我还是个三十不到的年轻人,坐在一辆日见保守的车上是没有前程的。只不过那时,我没有对任何人讲这个心里话。银河奖(原“中国科幻银河奖”)是中国幻想小说(主要对象为科幻小说,后加入其他相关项目评选)界的最高荣誉奖项,也是中国大陆惟一的科幻小说奖。获奖作品代表着中国大陆科幻创作的最高水平。银河奖最初设立于1986年,为《科学文艺》(现在的《科幻世界》)《智慧树》两家科普刊物联合举办。《智慧树》停刊后,银河奖改由《科幻世界》独家举办。银河奖颁奖大会每年举办一次,成为了每年一度的科幻盛会。2007年,“中国科幻银河奖”正式更名为“银河奖”。在原有的“科幻小说奖”和“年度最受欢迎的外国科幻作家奖”基础上,增设三项大奖,即长篇奇幻小说奖、中短篇奇幻小说奖和科幻美术奖。2009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2009年12月11日,《SFW》编辑部主任杨枫带领编辑奎宁、刘壮,前往位于成都西部的大邑县晋原镇初级中学。这是《SFW》第二次将“科幻进校园”活动开进中学校园,也是第一次主动走进初中。在去之前,我们心中充满忐忑,初中的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科幻吗?老师们对科幻又是什么态度呢? 晋原中学在“5·12汶川大地震”时遭受重创,这个学期才刚刚搬回新建的新校舍。整个学校耗资三千多万,校园宽敞明亮,环境怡人。我们一路走来,在整个大邑县看到的最好的建筑就是这所中学,可见当地政府非常重视教育事业。与前来欢迎的龚老师交谈得知,这所貌似普通的学校竟然建立于1903年,比之前编辑们去过的重庆巴县中学还要历史悠久,不禁让人感慨川渝地区的教育历史悠久。 下午的活动,在晋原镇初级中学老师的热情欢迎下开始。首先是教导主任董主任代领全校语文组的老师和美术老师与《SFW》编辑们座谈,讨论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大力倡导科技创新教育。会上,老师们谈了对科创活动的意见,纷纷表示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后又对现在不少学生沉迷于“玄幻小说”和网络游戏表示了自己的担忧。 编辑部主任杨枫为在座的老师系统介绍了《科幻世界》的发展历程,详述了1999年高考作文题撞车这一“偶然中的必然”事件,强调《科幻世界》一直秉持传播科学,放飞幻想的办刊宗旨,并用从《科幻世界》走出的作者和读者的亲身经历,让老师们知道了一本好的杂志对孩子们成长所起的积极作用。 小编奎宁为老师们解释了什么是科幻,科幻的特点、与其他类型小说的区别。在座的老师听罢恍然大悟似的说:“原来科幻和奇幻是不一样的啊!”奎宁又为老师们介绍了正统幻想类文学与时下网络文学的区分,普及了书刊出版的基本知识。一位语文组的老师翻开面前最新一期的《SFW》说:“我看这篇小文章写得就很好,对学生很有帮助,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个样。今后对《SFW》等课外杂志的观念要更新了。” 畅谈了近一个小时,大家意犹未尽地结束了座谈会。这次座谈给于老师们观念上的改变还是很大的,小编们非常希望以后能与更多的中学老师沟通,希望这些最了解青少年的教育者能给于学生更多的帮助。 接着,编辑们来到晋原中学的一间多媒体教室,准备开始科普讲座。虽然这间教室只能坐得下一个班的学生,但讲座会通过学校的视听网络进行现场直播,所有班级的同学都能收听得到。这让本以为只有一两百人听讲的主讲人奎宁紧张不已。好在他进入角色很快,从一个测试题开始,带领孩子们开始了一场“我的想象力哪去了”的想象之旅。同学们在笑声和惊讶声中度过了45分钟。在讲座开始前,《SFW》还为同学们散发了杂志和具有针对性的调查表,为了解读者需求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夕阳西下,科幻世界杂志社第一次初中科幻行落下了帷幕。老师和编辑们对活动效果都很满意,商量着下一次的活动时间和内容。“科幻进校园”是一项长期的活动,希望通过我们的坚持,能让更多的新读者们都能加入中国科幻的庞大阵营中。2009《科幻世界》校园行之十:重庆科幻行 2009年11月25日早上八点,杂志社编辑杨枫、迟卉、屈畅、刘壮和发行部同事一起赶赴成都火车站,搭乘当天第一班动车组,去重庆举办“科幻进校园”活动。 下午两点半,众编辑放下行囊,乘车前往位于重庆市巴南区鱼洞镇的巴县中学,举办今年首场科幻进中学校园活动。巴县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拥有光辉的历史,学校以“科技教育”为办学特色,提倡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结合,特别重视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创建、参加各种社团。该校除了在学生社团中小有名气的“深空”科幻协会,还有创造发明协会、天文爱好者协会、机器人协会等多个学生社团,参加的同学人数非常可观。一进校园,编辑们就被热情的师生引进了即将举行讲座的会场:巴县中学科技馆。学校科技馆正门口居然停着一架退役的歼-6飞机!一架歼击机为什么停在学校里?原来巴县中学是重庆市唯一的“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 学校领导对此次活动重视程度之高,让编辑们颇感惊喜。学校宽松的学习氛围也让编辑们大开眼界。 讲座开始前,众编辑受邀来到三楼会议室,与学校领导和部分学生社团的辅导老师交流座谈。大家就将来互利互助,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展开了热烈讨论。编辑部主任杨枫向巴县中学教务处马万槐处长介绍《科幻世界》。到场的各学生社团指导老师说,我们学校图书馆是订了《科幻世界》的。报告厅门口是专为同学们组织的专场《科幻世界》书刊展销活动。此时讲座还没有开始,同学们在展台前流连忘返。讲座即将开始,同学们陆续走进报告厅,四百人的报告厅转眼之间就坐满了。在《科学•幻想•快乐》这个讲座中,迟卉用很多实例告诉同学们,“幻想是快乐的”。同时,她还通过游戏的形式告诉大家,创作一个幻想故事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难。等互动环节告一段落,大家走出科技馆才发现,太阳已经下山了。众编辑与学校领导和“深空社”部分同学合影留念。(后面那三位匆匆走下台阶的,是刚才听讲座一直坚持到最后的同学。他们这时又要匆匆赶回教室去上自习。)从巴县中学回来,当晚众人在朝天门一家很有个性的青年旅舍休息。迟卉在写“重庆之旅第一天”的报道。11月26日,感恩节。 上午众编辑考察重庆市中区图书市场(刘壮先回母校打前站),之后应四川外国语学院中文系“原上草”文学社之邀,举办奇幻文学专题讲座和科幻文学沙龙。本次活动得到了川外中文系领导及老师的大力支持。这也是杂志社第一次与高校文学社团共同举办的大型活动。解放碑重庆书城的“科幻小说”专区。令人欣慰的是,科幻世界策划制作的图书在这里品种比较齐全,摆放的位置也不错。下午三点钟,编辑们在川外会合,川外中文系副主任谭代龙老师热情接待了大家。这是活动当天中午,中文系同学现做的两块展板。前期的宣传展板已在学校广场上展出一个星期,海报也在教学楼、图书馆的公告栏贴出,“原上草”同学们的工作热情让人敬佩。屈畅的讲座题目是《西方奇幻文学发展脉络》。除了概述西方奇幻文学发展历史、介绍中译本西方奇幻著作之外,作为《冰与火之歌》的译者,屈畅还结合自身的经验,跟大家介绍了翻译方面的心得。从济济一堂的会场上同学们专注的神情、开心的笑脸看,屈畅的口才和博学非常引人入胜,让大家不知不觉就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台上妙语连珠,台下也是卧虎藏龙:川外科幻协会的会长(你猜是谁?)、重大科幻协会副会长(又是谁?)、川外校园新闻媒体《新一代》杂志主编(你再猜?)……讲座结束,杨枫主任就之前回收的调查问卷中同学们共同关心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 当晚,众编辑出席由中文系主任邓齐平老师主持的晚宴,席间,大家相谈甚欢,并对今后可能开展的一些合作进行了意向性讨论。尤其邓主任和曹老师提了很多与科幻世界开展深入合作的想法,让大家很振奋。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可爱的川外学子们能感受到科幻蓬勃兴起的活力!感谢川外中文系对于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你们有这样一群呵护关心你们的老师,不知道会令多少人羡慕呢。晚餐结束后,编辑们与中文系邓齐平主任及老师、“原上草”文学社社长段瑞雪(后排右一)合影留念。 晚上七点三十分,编辑们参加文学社主持的科幻专题沙龙。有别于以往的读编交流会,当晚的沙龙活动中,同学们非常活跃,大胆提问,编辑们认真答疑解惑,活动一直持续到将近十点钟。直到熄灯在即,大家才依依不舍地分手。总体来说这更像是一场科幻世界推介会,因为会上虽不乏关注钱莉芳刘慈欣的资深幻迷,但不了解科幻的同学更多。如果这两个小时的交流达到了一点扫盲的功效,帮助同学们拓宽了一些视野,编辑们就满足了。沙龙一角可爱的同学们。 11月27日上午,编辑们与 “科幻网”站长杨波和科幻评论人江韬在位于江北区的重庆科技馆会面,大家一边游览科技馆,一边讨论各种科幻话题。科技馆外广场的合影。远处雾中的绿色建筑是重庆歌剧院。傍晚,编辑们与重庆幻迷在解放碑一家咖啡馆玩桌面“不插电”游戏。 11月28日,编辑部重庆行的最后一天。 由于活动定在上午九点半开始,巴县中学距离解放碑有超过四十分钟的车程,当天编辑们起了个大早,一切收拾停当,大家出发前往巴县中学。在巴县中学校门口,编辑们与参加当天读编交流会的部分同学合影留念。 活动正式开始前,同学们先带领编辑参观他们足以引以为豪的巴县中学科技馆。科技馆内的天文馆。展厅内的白球实际上是一些电子秤,可以显示参观者在太阳系各行星上的体重读数。天文馆内图文并茂的展板,向大家展示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深空社”会长大步(右)和副会长(左),后者同时也是巴县中学天文协会会长。科幻交流会正式开始。大家在进行了自我介绍之后,谈及自己是如何接触到《科幻世界》的时候,很多同学都用了一个相同的句式:“我在报摊上/同学手里/图书馆/某某某处——扫了一眼”,相似的经历引得大家不时发出轻笑。交流会十分热烈,话题之丰富广泛大大超出编辑的预想:薛定谔的猫,多维世界,量子纠缠,玛雅预言,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区别,人是否真实存在,科幻电影,炼金术,科学是否是一种宗教……因为今天到场的全部是高一和高二的同学,由此可以感觉到巴县中学多年提倡科技创新理念所取得的巨大收效。科幻世界巴县中学见面会在迟卉临场为大家写的故事诵读中圆满结束。会后,科幻协会会长、有个会五国外语的妈妈的大步送给我们一件非常珍贵的礼物:他委托父亲从新疆油田1979号井下1979米深处钻探上来的一块79厘米高的岩心!这是创刊于1979年的科幻世界在三十岁生日之际收到的最有价值的礼物。见面会进行中。正在发言的同学思维活跃,博览群书,很能代表巴县中学的教育成果。“深空社”会长大步送给《科幻世界》的礼物——新疆油田1979号井下1979米深处1长79厘米的岩心。当日下午四点五十,编辑们登上返回成都的列车,结束了这次为期四天的重庆之旅。 衷心祝愿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科幻早日结出丰硕的果实,有更多的朋友加入科幻世界——我们共同的乐园! 后续报道: 屈畅最近收养了一只流浪猫,出发之前给他的猫准备了四天的干粮,在重庆的这几天一直担心它独自关在屋里会挨饿。回家以后发现,小家伙对待食物似乎不像以前那么热情了——估计是这几天吃太多了……这就是屈畅家的新成员。小家伙第一次为公众所知是在11月25日的科幻微博上;这是第一次放出小家伙的玉照。

电子世界期刊影响因子

SCI是科学引文索引。EI是工程索引。SCI,即《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通过其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来挑选刊源。其检索对象主要是自然科学。EI即《工程索引》, 其不收录基础理论研究文章。系美国工程信息公司出版的一个著名工程技术类综合检索工具。SCI和EI都是刊物中等级较高的刊物,对于论文的收取来说自然是比较严格的,并且这些对于论文的投稿发表对于职称的晋升来说也是有很大帮助的。扩展资料:SCI评价的引入影响:1、不可否认,SCI评价的引入对鼓励科研人员瞄准国际一流,促进我国科研水平有过正面的引导提升作用。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由此带来的负面后果也凸显。2、多而不精,引用率不高现象已经到了非重视不可的地步。一些学校领导习惯于比“SCI”,仿佛有了几篇顶级SCI,学校整体水平就提升了。对推动学术界整体浮躁起到催化剂作用。3、高校行政化管理将评判学者水平的权力交给一些行政人员。行政人员对学术不很了解,常常会把评判简单化、数字化,不会仔细考量某项具体成果在同行当中的切实影响。参考资料:百度百科:SCI  百度百科:EI

刊名:电子世界 Electronics World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中国电子学会、北京思得易咨询中心周期:半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CN:11-2086/TNISSN:1003-0522邮发代号:2-892创刊时间:1979影响因子:未统计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CNKI)全文收录期刊 期刊等级:中科双奖期刊  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你好,经查证《电子世界》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级期刊,但是没有影响因子,一般吧。

中国纳米材料产必现状 (此文为调研报告摘要) 一、中国纳米材料产业研发现状 中国纳米材料的研发力f分布 中国政府对纳米材料及纳米技术的研究一直给予高度 重视,国家和各地方通过“国家攻关计划”、“863计划”、 “973计划”的实施,积极投入力量和资金,使中国纳米的 研发水平获得了很大发展。 中国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研究,已初步形成以各具 特色的两大纳米研发中心—北方中心和南方中心为核 心,辐射四周的格局。 北方纳米研究开发中心以北京为中心,包括中科院的 纳米科技中心、化学所、物理所、金属所、化冶所、感光 所、半导体所,以及北大、清华、北京建材科研院、北京 钢铁研究总院、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理工 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等;南方纳米研究 开发中心以上海为中心,包括中科院的冶金所、硅酸盐 所、原子核所、固体物理所、上海技术物理所,以及上海 交大、复旦、同济、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科 大、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单位。除上述两大 中心外,西北的西安、兰州,西南的成都,以及中南的武 汉等,也在该领域有所建树。 北方中心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纳米碳管、纳米磁性 液体材料、纳米半导体、纳米隐身材料、高聚物纳米复合 材料、纳米界面材料、纳米功能涂层、纳米材料的制备技 术、纳米功能薄膜;南方中心则在纳米医学、纳米电子、 纳米微机械、纳米生物、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制备与应用及产业化等领域,具有较强的优势。 从地域分布上分析约80%的纳米研发力量,集中在 经济较发达的华东和华北地区。但表面上相对集中,实际 仍很分散,比如以上海为中心的南方纳米研究开发中心, 有相当一部分的研究力量又分散在合肥、南京等地,尚未 形成规模优势。 从系统分布上分析纳米研发的主要力量,集中在高 等院校和中科院系统,这两部分的科研力量占整个中国纳 米研发力量的90%以上;另外,也有部分企业介入了纳米 材料及技术的研发领域,但力量薄弱(约占5%),而且层 次不高。 从人员结构上分析中国现有纳米材料及纳米技术的 研究人员共有4500余人,其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学历背景 也非常过硬,70%以上的纳米科研人员拥有硕士以上学位, 拥有博士、高级职称的约占30%,拥有硕士、中级职称的 约占40%a 从研究的领域分析现有纳米材料的研究,主要以金 属和无机物非金属纳米材料为主,占80%左右;高分子和 化学合成材料,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但在较低层次的纳米 材料领域,集中了一半以上的研发力量,而在纳米电子、 纳米生物医药方面,则力量薄弱。 从研究的成果分析十年来,中国纳米基础理论的研究 人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共发表有关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 的论文2400篇,其中发表在《自然》和《科学》等世界顶 级学术杂志上的论文共6篇,影响因子在6以上的学术论文 近20篇,影响因子在3以上的引篇,被SCI和EI收录的文章 占整个发表论文的59%a 费大都只在百万数量级,绝大多数高等院校的纳米项目经 费,不超过100万元。 值得欣喜的是,随着企业越来越多的介入,尤其是风 险投资的兴起,中国纳米研究机构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注 意与市场结合,不仅在研究经费支持方面开拓了渠道,也 为科研体制的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一些民营研究所和公 司制运作的研究机构也应运而生。 纳米研发的科技经费来源分析 根据19%年至2000年中国纳米科技的资金投入强度统 计,纳米研发经费呈逐年增长态势,其中,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的资助投入占70%以上,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社会企 业资助投入则增长较快。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纳米基金项目保持平稳增长趋 势,年平均增长率在20-30%, 2000年批准的纳米基金项目 明显增多。本次调研,就课题带有“纳米”字样的项目作 了统计:1990至2000年间、至少有536个题目带有“纳米” 字样的项目;在1999年和2000年中,科学基金新批准和资 助的在研纳米基金项目,总经费达8000万元左右;基础研 究起步较早的领域是纳米材料和纳米化学须域。 根据对20所高等院校和14家科研单位正在研究的纳米 项目的抽样比较分析,绝大多数正在研发的项目,研发时 间仅在一年左右,属启动阶段,而且有颇多重复;科研经 中国纳米材料及技术专利现状 1985年至2000年,中国超细材料、纳米技术领域已公 开的专利数共L024项,其中已授权专刊的465项,占 4%,公开尚未授权的559项,占6%。在所有1024项 超细材料和纳米技术领域的专利中,涉及纳米材料领域已 经公开的专利数共有582项,其中已授权的107项,占 4%,公开尚未授权的475项,占6%e 从申报的数f分析纳米材料和超细材料领域的专利 总数比较相近,但纳米材料已获得授权的专利数,远远低 于超细材料,仅为其1/3;在“已公开尚未授权”的专利 中,纳米材料又远远高于超细材料,超过其65倍。 从申报的时间分析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851990 年为初期介入阶段,这个阶段专利数量少,发展速度缓 慢;1990-1998年是快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专利数量快 速增长,至19971998年达到发展的相对高峰;随后,主 要因为近两年申请的专利尚未到公开期,呈现出骤降现 象。 这与中国纳米材料的发展步伐基本一致:20世纪80年 代中后期,中国纳米材料刚刚起步,199219%年,国家 加大了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研发力度,各研究院校纷纷涉 足纳米领域,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取得长足进展,1997年 以后达到颠峰。 从申报的主体分析在所有涉及纳米材料领域的582 项专利中,由大学及科研院所申报的有366项,占9% 由企业申报的有154项,占5%;由个人申报的有62项, 占6%。在所有1024项超细材料和纳米技术领域专利中, 国外来华申请的专利共166项,占2%,这部分专利以个 人申请为主,其中纳米材料的专利申请远远大于超细材 料,比例约为2:10 可见,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依然是推动中国纳米材料 与纳米技术研究发展的主力军。 从切入的领域分析在所有1024项超细材料和纳米技 术领域专利中,涉及材料的专利数量多达827项,占 8%,居于绝对优势地位;电子类28项,占7%;医药 类41项,占0%;其他128项,占5%。说明对纳米材料 研究的力度较大,而纳米电子学及纳米医药学的研究力量 相当薄弱。涉及超细材料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的专利共 528项,占6%;涉及超细材料与纳米材料制备装置的专 利共241项,占5%,而且主要以超细材料的制备装置为 主;涉及超细材料与纳米材料应用技术的专利共276项, 占9% o 中国纳米科技成果的转化途径 中国纳米科技成果的转化方式主要有技术转让、技术 入股,以及自行生产等,但产业化率普遍较低,不足 20% e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技术成果本身不具 备产业化条件,二是由于信息不通,造成科研成果转化的 渠道不畅通,缺少资金的有力支持。 如果将中国纳米产品的成熟程度按中试、批量生产和 规模化生产划分,明显呈剧烈递减态势。研究开发和规模 化生产的距离较大,大量成果在实验室小试已经完成,大 约只有5%的实验室成果最终能够转化为规模化生产。 根据对上述加所高等院校和14家科研单位较为成熟的 纳米项目的抽样比较分析:这些较成熟项目的平均研发时 间为12年,已成功转让或着手进行转化工作的约为I/3 0 在被抽样统计的54个项目中,希望通过“技术转让” 方式转化的项目约占1/2,希望通过“技术入股”方式转 化的项目约占I/3,而希望“自行组织生产”的项目只有 约10%。但在已成功转让或着手进行转化土作的18个项目 中,实现技术入股的占55%,实现技术转让的占28%,着 手自行组织生产的占17%,显示科研人员的主观愿望与实 际存在一定的差距。 技术入股和技术转让两种方式正好换位,既反映出实 施项目转化的公司一般都希望与科技发明人员形成长久合 作的关系,同时也反映出现在一般企业后续科研力量的ll} 乏。 二、中目纳米材料产业相现状 中国纳米企业的基本概况 从地域分布分析截止2001年5月底,全国现共有纳 米企业323家,其中,以纳米字样注册的企业共57家,社 会投入资金约30亿元,并已形成以北京(包括北京、天 津、东北等地区)、上海(上海、浙江、山东、江苏、安 徽等地区)、深圳(包括深圳、广州、福建等地区)为中 心的三大纳米材料及纳米技术产业带。经济实力雄厚的华 东、华北及华南地区的纳米材料企业,占全国纳米企业的 80%左右。 从企业类型分析主要分为纳米材料应用型企业和纳 米材料生产型企业两类。纳米材料生产型企业主要从事各 种纳米粉体的生产,全国共有这类生产型企业30家,占所 有纳米企业的15%,大都分布于上海、浙江、江苏、广 东、山东等地;由于纳米粉体应用范围很广,主要侧重于 各种纳米粉体应用的纳米应用型企业分布也较为广泛,但 集中在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山东、安徽等地 的有200家,约占整个纳米企业的84%左右。 从成立时间分析目前323家从事纳米材料业务的纳 米企业中,有一半以上成立于1995年以后。许多1995年以 前成立的纳米企业,实际上也是在1998年、1999年前后, 从其它或相关行业转入开始涉足纳米材料的开发生产的; 2000年则是中国纳米材料企业骤增的一年,而且绝大多数 就是为纳米产业而“生”的。 从企业性质分析各种性质的企业对纳米材料及纳米 领域均有所涉足,但主要的还是以有限责任公司形式出 现。值得注意的是,最早涉足纳米材料开发生产领域的, 有不少是民营和私营企业,其中不少还投入了巨资;国有 和集体企业投资纳米,则大都出于将其作为改造传统产业 极好途径的目的;另外,外来资本也开始抢夺中国的纳米 “大蛋糕"。 从人员结构分析就企业员工人数而言,50人以下的 小规模企业占70%;就科研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超过 5%以上的占75%左右。显示中国纳米材料企业大都科技含 量较高,符合高科技公司的特征。 从资产规模分析注册资本在5000万以下的占90%左 右,1000万的占65%,说明大多数纳米企业尚属初创期。 我们对全国各地69家纳米及应用企业(京沪地区13 家,南方地区5家,华东地区23家,东北地区4家,华北地 区10家,中西部地区14家),进行了抽样分析:从1亿元以 上至500万元以下,呈明显递减趋势一总资产超过1亿元占 7%,大都是运用纳米技术对其原有传统产业进行改造的 企业,也有相对成立较早的纳米企业;5-1亿元的占 0%, 3000-5000万元的占4%, 1000-3000万元的占 8%, 500-1000万元的占30%;总资产在500万元以下 的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7%,这些公司大都是近两年 才刚刚成立的,或者是由科研单位与企业合作开发某项技 术或产品,或者是因为获得了某项国家资金的支持。 从产品种类分析目前,中国已建立了纳米材料生产 线30多条,生产的产品大多集中于纳米氧化物、纳米金属 粉末、纳米复合粉体等;纳米半导体、硅、纳米铁酸钡、 钦酸泌、钦酸锯、铁酸钢、铁酸锌等,也相继研制成功, 具备了小批量生产能力;单一粉体的应用已在全国展开。 纳米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有纺织、塑料、陶瓷、涂 料、橡胶等领域,而其主要也是用于产品的表面改性。 从资产效益分析中国近几年纳米材料产业的资金投 入强度逐渐增长,但产出效益并未同步增长。在被抽样比 较的69家纳米及应用企业中,1999年和2000年的主营收入 大都只在5000万元以下一1999年为85%, 2000年为 22%;主营收入逾亿元的企业,大都是老的传统企业, 其主要利润来源也并非来自纳米产品。净利润则大部分处 于100万元以下的微利状态一1999年为62%, 2000年为 39%;经营亏损的企业所占比例也不在少数一1999年为 81 %, 2000年为15%0 涉足纳米领域的上市公司分析 从涉足的时间分析上市公司公布的涉足纳米材料产 业的时间,主要集中在2000年7月之后。据不完全统计, 2000年下半年之前,仅有6家上市公司公布了涉足纳米领 域的相关信息,占现已公告“触纳”上市公司总数的 40%; 2000年下半年,半年内公告投资纳米的上市公司 则骤增了20家,占66%; 2001年上半年,又有22家上市 公司宣布加盟纳米领域,占84%a 从投资力度上分析截止2001年6月巧日,已明确公 告涉足纳米材料领域的上市公司共48家,其中有36家明确 公布了拟投入的资金额,但实际已投入资金的只有22家, 不足公告涉足纳米领域上市公司总数的一半。从投资力度 看,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下、1000-5000万元、5000万元 以上的,分别占11%} 34%, 55%}而从已投资的 力度来看,投资在1000万元以下的占据了相当比重,超过 了54%,投资在5000万从上的(包括涉及纳米概念的相 关投资)则不足64%0 显然,许多上市公司在发展战略上都已开始关注纳 米,但实际投资时则依然带有许多试探和试验的色彩。 从资金的来源分析已公布投资额的36家涉足纳米的 上市公司中,以公司自有资金投入的共有19家,占所有公 布纳米投资额的上市公司总数的78%;利用直接融资获 得的资金投入的16家,占45%,其中,以2000年度公发 上市或配股募集资金投入的8家、以2001年度拟配股或增 发募集资金投入的5家、以改变以前年度募集资金投入的2 家、以拟发行可转换债券募集资金投入的1家,分别占 24%, 88%, 56%和78%;另外,利用国债贴息 资金投入的有1家,占78%0 可见,“触纳”上市公司大都借纳米概念,充分利用 了本身所独具的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功能。 从涉足的领域分析在所有已公告投资纳米的上市公 司中,公告投资纳米材料应用的上市公司22家,占全部公 告家数的84%;公告投资纳米材料制备的上市公司21 家,占75%;公告投资纳米技术应用的上市公司共11 家,占92%。大量投资集中在较低层次的纳米粉体制备 和简单应用等方面,如投入纳米氧化物制备及应用的共24 家,占据了全部公告投资纳米的上市公司的1/2,其中不 乏缺乏认真调研分析一哄而起的现象。 从投资的动因分析上市公司投资纳米项目的基本动 因,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为给自己已有的传统产业,注入 新的高科技含量,以巩固自己的传统产业;也有不少上市 公司想借助新兴的前景广阔的纳米科技,涉足高新技术产 业,寻找公司新印利润增长点;还有少数上市公司则纯粹 是借题发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实际用意是在二 级市场,或者,想借高科技项目之名,顺利通过配股或增 发新股“圈钱”。 涉足纳米材料领域的模式分析 根据对已公告的48家涉足纳米领域的上市公司的初步 分析,可以大致将其涉足纳米领域的方式分为四种模 式— 试探性投资模式采用这一模式的上市公司,大都带 有明显的种子期风险投资的色彩,或者,以下属企业或投 资组建的风险投资公司,试探性地涉足纳米领域;或者, 与专业从事纳米研发生产的科研院所,联合设立纳米研究 所,资助并借以渗入最前沿的纳米技术和产品领域,但这 一方式的投资额一般都不超过500万元。 试验性投资模式采用这一模式的上市公司,要么直 接参股或控股已拥有技术和产品的现有纳米公司,要么与 拥有技术或产品的公司或技术方发起设立新的纳米公司。 这类投资有一些明显特征:一是上市公司的投资额一般在 1000-3000万元之间,带有一定试验性质,二是上市公司 一般都相对控股,有时是几家上市公司联合投资;三是所 涉足或新成立的纳米公司一般都有明确的产品,而且一般 都是按照可在创业板上市的模式进行构建的。 直接投资的模式采用这一模式的上市公司,一般拥 有很强的传统主业,希望通过投资纳米来改造自己的传统 产业。其中,青岛海尔、美菱电器、小鸭电器三家上市公 司在纳米家电领域展开的激烈竞争,尤为引人注目。而一 些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则采用了创建纳米技术园区的办 法,既盘活了存量资产,又借以介入纳米领域;一些投资 纳米获得初步成功的上市公司,也逐步拓展到纳米基地的 创建。 解化嫁接的模式采用这一模式的上市公司,大都是 通过与大股东之问的关联交易,涉足纳米领域并化解风险。 或者,由控股股东先期投入纳米项目,孵化成熟后再转给 上市公司;或者,采用与控股股东联合投资的方式,我中 有你,你中有我。还有不少上市的控股或参股大股东已经 涉足纳米领域,为上市公司涉足纳米提供了诸多便利。 三、存在问题介析及其对策建议 中国纳米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科研缺乏孟点,信息沟通缺乏据调研,中国有一半 以上的省市把“纳米技术及纳米材料”列为地方“十五” 发展重点。一些地方忽视市场因素及当地的客观条件,一 哄而上,结果造成低水平重复和资源浪费。在此次调研回 收的211份调查问卷中,认为制约中国纳米材料产业发展 的主要因素是“市场需求’,的,占23%0 另外,中国从事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研究的人员,分 属不同的行业、部门,条块分割,由于信息交流不畅,从 事纳米科研的人员缺乏相互交流,更缺乏与一线企业的交 流与合作,纳米应用研究力量分散、重复的现象严重;企 业间应用成果壁垒森严,难以推广,也致使不少低水平重 复,重点不突出,阻碍了整体优势的发挥。 科研经费不足专业人才厄乏在此次调研回收的 211份调查问卷中,普遍认为制约中国纳米材料产业发展 的主要因素是“资金支持”,占100%!而中国传统分门别 类教育体制培养的“专业人才”,也远远不能适应拥有多 学科知识复合型纳米研发人才的需要。据测算,为推动中 国纳米材料产业的发展,近期就至少需要10000名复合型 纳米科研人员,人才缺口非常明显,纳米经营管理人才更 是缺乏。 成果先天不足,转化接口不畅与高水平纳米科技论 文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中国的纳米材料产业化并不理想。 虽然已建立了几十条纳米材料和技术的生产线,但产品主 要集中在纳米粉体的制备方面,生产规模一般在年产百吨 左右;另外,纳米科研与产业化的接口并不畅一科研院所 往往认识不到或者力不从心,去独立完成从实验室研制一 直做到实施产业化这一复杂的工程化、系统化工作,往往 是试管烧杯的成果一出来,就匆忙“交货”,没有潜心于 后续的应用开发和技术支持,科研成果成熟度不够,先天 不足,与企业产业化的接口十分靠前;而绝大部分企业都 是生产型的,缺乏持续创新和应用开发能力,只能接受非 常成熟的技术,其接受成果的是产业化链条中十分靠后的 阶段。二者接口的差异,导致纳米技术成果不能顺利实现 转化。 产权意识淡薄,行业标准缺乏中国纳米材料技术近几 年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专利数量也有所增加,但知识产权 意识在科学界尤其是开发应用领域仍然淡薄;另外,纳米 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缺乏,也有少数科研工作者缺乏科学 精神和科技道德,不是真正沉下心来深入地研究和解决科 学难题,只做了很少工作,就开始热衷于炒作纳米概念、 炒自己的“成果”,拿一些低水平“科技成果”甚至只是 一些概念性的东西,就四处合作重复转让,造成初级产品 过剩,浪费了社会整体资源;一些生产微米材料的企业, 在其产品性能、用途完全没变的情况下,贴上纳米标签, 摇身一变成了纳米材料企业,误导纳米概念;甚至还有一 些企业在投入少量资金注册了纳米材料公司或纳米材料应 用公司后,就开始在经营业绩上做文章,蓄意编造是专门 从事纳米科研、生产和应用的实力企业的假象,最终达到 圈资、政策的目的。 发展纳米产业的对策建议 制订发展规划,确定切入盆点坚持“有所为,有所 不为”,国家应对纳米基础研究有整体规划,应根据国家 产业发展战略和“十五”发展目标,制订全国纳米材料产 业的发展规划;按照市场需求,确定国家近、中期纳米材 料技术的开发重点,集中力量优先研究、开发和发展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市场潜力大、技术可行的项目和对未来有 重大影响的关键领域。各省市地区应该结合自身的资源优 势,选择科研院校、企业,根据国内急需的产品,在各自 分散研究的基础上,有系统地进行协调,形成地方特色。 建立创新体系,吸引多元投资国家应鼓励科研单 位、高等院校与生产企业,共建纳米材料技术创新基地、 开放式研究开发中心等,对共性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纳米材料创新体系,加 速纳米材料研究开发与产业化步伐。另外,应重视以政府 政策资金为导向,建立多元投资融资体系,吸引风险投资 及民间投资,使其大规模地介入纳米材料产业并和科技界 融合,同时,鼓励纳米科技型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加 速纳米成果的转化和产业推进。 抓好人才培养。强化专利保护以人为本,把纳米科 技人才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设立纳米科技专业的新课 程,培养拥有多学科背景的纳米人才;采取切实措施,从 国外引进优秀的纳米人才;开展MBA教育,培训技术型 市场策划及营销人员,通过安排项目和基地建设,培养和 锻炼一支具有综合能力、创新能力、懂科技、会经营、善 管理的纳米科技帅才。同时,注重纳米技术的原始创新, 强化专利保护意识,提高知识产权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是不是这/

世界期刊影响因子2022

可能会。影响因子是科睿唯安的期刊引证报告(JCR)中的一项数据,一般在每年得6月底发布最新数据,直接关系影响因子的一共有两个指标,一个是前两年文章在当年文章的被引量,一个是前两年的发文数量。所以影响因子每年都是会浮动的,有可能降也有可以涨,至于今年的影响因子普遍上涨行为,是因为去年11月24日,科睿唯安公布了影响因子的新计算方法,引入“earlyaccess”。即在计算分母不变的情况下,分子中扩大了2020年的文章范围,导致影响因子普遍增长,同样,2022年的影响因子也会普遍下跌。

JIBS被评为商业和管理领域最优质的期刊之一,2020年2年影响因子:382,5年影响因子:555在《商学院协会学术期刊指南》(AssociationofBusinessSchools’AcademicJournalGuide)中被评为4*“世界精英”期刊,是英国《金融时报》用来确定商学院排名的50种期刊之一,也是UTD期刊矩阵进行全球商学院学术水平排名所参考的24种期刊之一

电子世界期刊的影响因子

《电子世界》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电子学会国家级期刊,杂志于1979年创刊,半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0522,国内统一刊号:CN 11-2086/TN,邮发代号:2-892。

电子期刊不可以评职称。部分电子期刊可以评职称,但是必须符合自己单位评职称的要求。说白了一句话,单位认可的电子期刊就能评职称。扩展资料:电子期刊(Electronic Journal),有的称为电子出版物、网上出版物。就广义而言,任何以电子形式存在的期刊皆可称为电子期刊,涵盖通过联机网络可检索到的期刊和以CD-ROM形式发行的期刊。和电子杂志一样,以Html5为主要载体独立于网站存在。电子期刊是一种非常好的媒体表现形式,它兼具了平面与互联网两者的特点,电子期刊延展性强,未来可移植到PDA、MOBILE、MP4、PSP及 TV(数字电视、机顶盒)等多种个人终端进行阅读。

刊名:电子世界 Electronics World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中国电子学会、北京思得易咨询中心周期:半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CN:11-2086/TNISSN:1003-0522邮发代号:2-892创刊时间:1979影响因子:未统计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CNKI)全文收录期刊 期刊等级:中科双奖期刊  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中国纳米材料产必现状 (此文为调研报告摘要) 一、中国纳米材料产业研发现状 中国纳米材料的研发力f分布 中国政府对纳米材料及纳米技术的研究一直给予高度 重视,国家和各地方通过“国家攻关计划”、“863计划”、 “973计划”的实施,积极投入力量和资金,使中国纳米的 研发水平获得了很大发展。 中国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研究,已初步形成以各具 特色的两大纳米研发中心—北方中心和南方中心为核 心,辐射四周的格局。 北方纳米研究开发中心以北京为中心,包括中科院的 纳米科技中心、化学所、物理所、金属所、化冶所、感光 所、半导体所,以及北大、清华、北京建材科研院、北京 钢铁研究总院、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理工 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等;南方纳米研究 开发中心以上海为中心,包括中科院的冶金所、硅酸盐 所、原子核所、固体物理所、上海技术物理所,以及上海 交大、复旦、同济、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科 大、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单位。除上述两大 中心外,西北的西安、兰州,西南的成都,以及中南的武 汉等,也在该领域有所建树。 北方中心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纳米碳管、纳米磁性 液体材料、纳米半导体、纳米隐身材料、高聚物纳米复合 材料、纳米界面材料、纳米功能涂层、纳米材料的制备技 术、纳米功能薄膜;南方中心则在纳米医学、纳米电子、 纳米微机械、纳米生物、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制备与应用及产业化等领域,具有较强的优势。 从地域分布上分析约80%的纳米研发力量,集中在 经济较发达的华东和华北地区。但表面上相对集中,实际 仍很分散,比如以上海为中心的南方纳米研究开发中心, 有相当一部分的研究力量又分散在合肥、南京等地,尚未 形成规模优势。 从系统分布上分析纳米研发的主要力量,集中在高 等院校和中科院系统,这两部分的科研力量占整个中国纳 米研发力量的90%以上;另外,也有部分企业介入了纳米 材料及技术的研发领域,但力量薄弱(约占5%),而且层 次不高。 从人员结构上分析中国现有纳米材料及纳米技术的 研究人员共有4500余人,其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学历背景 也非常过硬,70%以上的纳米科研人员拥有硕士以上学位, 拥有博士、高级职称的约占30%,拥有硕士、中级职称的 约占40%a 从研究的领域分析现有纳米材料的研究,主要以金 属和无机物非金属纳米材料为主,占80%左右;高分子和 化学合成材料,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但在较低层次的纳米 材料领域,集中了一半以上的研发力量,而在纳米电子、 纳米生物医药方面,则力量薄弱。 从研究的成果分析十年来,中国纳米基础理论的研究 人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共发表有关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 的论文2400篇,其中发表在《自然》和《科学》等世界顶 级学术杂志上的论文共6篇,影响因子在6以上的学术论文 近20篇,影响因子在3以上的引篇,被SCI和EI收录的文章 占整个发表论文的59%a 费大都只在百万数量级,绝大多数高等院校的纳米项目经 费,不超过100万元。 值得欣喜的是,随着企业越来越多的介入,尤其是风 险投资的兴起,中国纳米研究机构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注 意与市场结合,不仅在研究经费支持方面开拓了渠道,也 为科研体制的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一些民营研究所和公 司制运作的研究机构也应运而生。 纳米研发的科技经费来源分析 根据19%年至2000年中国纳米科技的资金投入强度统 计,纳米研发经费呈逐年增长态势,其中,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的资助投入占70%以上,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社会企 业资助投入则增长较快。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纳米基金项目保持平稳增长趋 势,年平均增长率在20-30%, 2000年批准的纳米基金项目 明显增多。本次调研,就课题带有“纳米”字样的项目作 了统计:1990至2000年间、至少有536个题目带有“纳米” 字样的项目;在1999年和2000年中,科学基金新批准和资 助的在研纳米基金项目,总经费达8000万元左右;基础研 究起步较早的领域是纳米材料和纳米化学须域。 根据对20所高等院校和14家科研单位正在研究的纳米 项目的抽样比较分析,绝大多数正在研发的项目,研发时 间仅在一年左右,属启动阶段,而且有颇多重复;科研经 中国纳米材料及技术专利现状 1985年至2000年,中国超细材料、纳米技术领域已公 开的专利数共L024项,其中已授权专刊的465项,占 4%,公开尚未授权的559项,占6%。在所有1024项 超细材料和纳米技术领域的专利中,涉及纳米材料领域已 经公开的专利数共有582项,其中已授权的107项,占 4%,公开尚未授权的475项,占6%e 从申报的数f分析纳米材料和超细材料领域的专利 总数比较相近,但纳米材料已获得授权的专利数,远远低 于超细材料,仅为其1/3;在“已公开尚未授权”的专利 中,纳米材料又远远高于超细材料,超过其65倍。 从申报的时间分析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851990 年为初期介入阶段,这个阶段专利数量少,发展速度缓 慢;1990-1998年是快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专利数量快 速增长,至19971998年达到发展的相对高峰;随后,主 要因为近两年申请的专利尚未到公开期,呈现出骤降现 象。 这与中国纳米材料的发展步伐基本一致:20世纪80年 代中后期,中国纳米材料刚刚起步,199219%年,国家 加大了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研发力度,各研究院校纷纷涉 足纳米领域,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取得长足进展,1997年 以后达到颠峰。 从申报的主体分析在所有涉及纳米材料领域的582 项专利中,由大学及科研院所申报的有366项,占9% 由企业申报的有154项,占5%;由个人申报的有62项, 占6%。在所有1024项超细材料和纳米技术领域专利中, 国外来华申请的专利共166项,占2%,这部分专利以个 人申请为主,其中纳米材料的专利申请远远大于超细材 料,比例约为2:10 可见,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依然是推动中国纳米材料 与纳米技术研究发展的主力军。 从切入的领域分析在所有1024项超细材料和纳米技 术领域专利中,涉及材料的专利数量多达827项,占 8%,居于绝对优势地位;电子类28项,占7%;医药 类41项,占0%;其他128项,占5%。说明对纳米材料 研究的力度较大,而纳米电子学及纳米医药学的研究力量 相当薄弱。涉及超细材料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的专利共 528项,占6%;涉及超细材料与纳米材料制备装置的专 利共241项,占5%,而且主要以超细材料的制备装置为 主;涉及超细材料与纳米材料应用技术的专利共276项, 占9% o 中国纳米科技成果的转化途径 中国纳米科技成果的转化方式主要有技术转让、技术 入股,以及自行生产等,但产业化率普遍较低,不足 20% e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技术成果本身不具 备产业化条件,二是由于信息不通,造成科研成果转化的 渠道不畅通,缺少资金的有力支持。 如果将中国纳米产品的成熟程度按中试、批量生产和 规模化生产划分,明显呈剧烈递减态势。研究开发和规模 化生产的距离较大,大量成果在实验室小试已经完成,大 约只有5%的实验室成果最终能够转化为规模化生产。 根据对上述加所高等院校和14家科研单位较为成熟的 纳米项目的抽样比较分析:这些较成熟项目的平均研发时 间为12年,已成功转让或着手进行转化工作的约为I/3 0 在被抽样统计的54个项目中,希望通过“技术转让” 方式转化的项目约占1/2,希望通过“技术入股”方式转 化的项目约占I/3,而希望“自行组织生产”的项目只有 约10%。但在已成功转让或着手进行转化土作的18个项目 中,实现技术入股的占55%,实现技术转让的占28%,着 手自行组织生产的占17%,显示科研人员的主观愿望与实 际存在一定的差距。 技术入股和技术转让两种方式正好换位,既反映出实 施项目转化的公司一般都希望与科技发明人员形成长久合 作的关系,同时也反映出现在一般企业后续科研力量的ll} 乏。 二、中目纳米材料产业相现状 中国纳米企业的基本概况 从地域分布分析截止2001年5月底,全国现共有纳 米企业323家,其中,以纳米字样注册的企业共57家,社 会投入资金约30亿元,并已形成以北京(包括北京、天 津、东北等地区)、上海(上海、浙江、山东、江苏、安 徽等地区)、深圳(包括深圳、广州、福建等地区)为中 心的三大纳米材料及纳米技术产业带。经济实力雄厚的华 东、华北及华南地区的纳米材料企业,占全国纳米企业的 80%左右。 从企业类型分析主要分为纳米材料应用型企业和纳 米材料生产型企业两类。纳米材料生产型企业主要从事各 种纳米粉体的生产,全国共有这类生产型企业30家,占所 有纳米企业的15%,大都分布于上海、浙江、江苏、广 东、山东等地;由于纳米粉体应用范围很广,主要侧重于 各种纳米粉体应用的纳米应用型企业分布也较为广泛,但 集中在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山东、安徽等地 的有200家,约占整个纳米企业的84%左右。 从成立时间分析目前323家从事纳米材料业务的纳 米企业中,有一半以上成立于1995年以后。许多1995年以 前成立的纳米企业,实际上也是在1998年、1999年前后, 从其它或相关行业转入开始涉足纳米材料的开发生产的; 2000年则是中国纳米材料企业骤增的一年,而且绝大多数 就是为纳米产业而“生”的。 从企业性质分析各种性质的企业对纳米材料及纳米 领域均有所涉足,但主要的还是以有限责任公司形式出 现。值得注意的是,最早涉足纳米材料开发生产领域的, 有不少是民营和私营企业,其中不少还投入了巨资;国有 和集体企业投资纳米,则大都出于将其作为改造传统产业 极好途径的目的;另外,外来资本也开始抢夺中国的纳米 “大蛋糕"。 从人员结构分析就企业员工人数而言,50人以下的 小规模企业占70%;就科研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超过 5%以上的占75%左右。显示中国纳米材料企业大都科技含 量较高,符合高科技公司的特征。 从资产规模分析注册资本在5000万以下的占90%左 右,1000万的占65%,说明大多数纳米企业尚属初创期。 我们对全国各地69家纳米及应用企业(京沪地区13 家,南方地区5家,华东地区23家,东北地区4家,华北地 区10家,中西部地区14家),进行了抽样分析:从1亿元以 上至500万元以下,呈明显递减趋势一总资产超过1亿元占 7%,大都是运用纳米技术对其原有传统产业进行改造的 企业,也有相对成立较早的纳米企业;5-1亿元的占 0%, 3000-5000万元的占4%, 1000-3000万元的占 8%, 500-1000万元的占30%;总资产在500万元以下 的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7%,这些公司大都是近两年 才刚刚成立的,或者是由科研单位与企业合作开发某项技 术或产品,或者是因为获得了某项国家资金的支持。 从产品种类分析目前,中国已建立了纳米材料生产 线30多条,生产的产品大多集中于纳米氧化物、纳米金属 粉末、纳米复合粉体等;纳米半导体、硅、纳米铁酸钡、 钦酸泌、钦酸锯、铁酸钢、铁酸锌等,也相继研制成功, 具备了小批量生产能力;单一粉体的应用已在全国展开。 纳米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有纺织、塑料、陶瓷、涂 料、橡胶等领域,而其主要也是用于产品的表面改性。 从资产效益分析中国近几年纳米材料产业的资金投 入强度逐渐增长,但产出效益并未同步增长。在被抽样比 较的69家纳米及应用企业中,1999年和2000年的主营收入 大都只在5000万元以下一1999年为85%, 2000年为 22%;主营收入逾亿元的企业,大都是老的传统企业, 其主要利润来源也并非来自纳米产品。净利润则大部分处 于100万元以下的微利状态一1999年为62%, 2000年为 39%;经营亏损的企业所占比例也不在少数一1999年为 81 %, 2000年为15%0 涉足纳米领域的上市公司分析 从涉足的时间分析上市公司公布的涉足纳米材料产 业的时间,主要集中在2000年7月之后。据不完全统计, 2000年下半年之前,仅有6家上市公司公布了涉足纳米领 域的相关信息,占现已公告“触纳”上市公司总数的 40%; 2000年下半年,半年内公告投资纳米的上市公司 则骤增了20家,占66%; 2001年上半年,又有22家上市 公司宣布加盟纳米领域,占84%a 从投资力度上分析截止2001年6月巧日,已明确公 告涉足纳米材料领域的上市公司共48家,其中有36家明确 公布了拟投入的资金额,但实际已投入资金的只有22家, 不足公告涉足纳米领域上市公司总数的一半。从投资力度 看,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下、1000-5000万元、5000万元 以上的,分别占11%} 34%, 55%}而从已投资的 力度来看,投资在1000万元以下的占据了相当比重,超过 了54%,投资在5000万从上的(包括涉及纳米概念的相 关投资)则不足64%0 显然,许多上市公司在发展战略上都已开始关注纳 米,但实际投资时则依然带有许多试探和试验的色彩。 从资金的来源分析已公布投资额的36家涉足纳米的 上市公司中,以公司自有资金投入的共有19家,占所有公 布纳米投资额的上市公司总数的78%;利用直接融资获 得的资金投入的16家,占45%,其中,以2000年度公发 上市或配股募集资金投入的8家、以2001年度拟配股或增 发募集资金投入的5家、以改变以前年度募集资金投入的2 家、以拟发行可转换债券募集资金投入的1家,分别占 24%, 88%, 56%和78%;另外,利用国债贴息 资金投入的有1家,占78%0 可见,“触纳”上市公司大都借纳米概念,充分利用 了本身所独具的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功能。 从涉足的领域分析在所有已公告投资纳米的上市公 司中,公告投资纳米材料应用的上市公司22家,占全部公 告家数的84%;公告投资纳米材料制备的上市公司21 家,占75%;公告投资纳米技术应用的上市公司共11 家,占92%。大量投资集中在较低层次的纳米粉体制备 和简单应用等方面,如投入纳米氧化物制备及应用的共24 家,占据了全部公告投资纳米的上市公司的1/2,其中不 乏缺乏认真调研分析一哄而起的现象。 从投资的动因分析上市公司投资纳米项目的基本动 因,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为给自己已有的传统产业,注入 新的高科技含量,以巩固自己的传统产业;也有不少上市 公司想借助新兴的前景广阔的纳米科技,涉足高新技术产 业,寻找公司新印利润增长点;还有少数上市公司则纯粹 是借题发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实际用意是在二 级市场,或者,想借高科技项目之名,顺利通过配股或增 发新股“圈钱”。 涉足纳米材料领域的模式分析 根据对已公告的48家涉足纳米领域的上市公司的初步 分析,可以大致将其涉足纳米领域的方式分为四种模 式— 试探性投资模式采用这一模式的上市公司,大都带 有明显的种子期风险投资的色彩,或者,以下属企业或投 资组建的风险投资公司,试探性地涉足纳米领域;或者, 与专业从事纳米研发生产的科研院所,联合设立纳米研究 所,资助并借以渗入最前沿的纳米技术和产品领域,但这 一方式的投资额一般都不超过500万元。 试验性投资模式采用这一模式的上市公司,要么直 接参股或控股已拥有技术和产品的现有纳米公司,要么与 拥有技术或产品的公司或技术方发起设立新的纳米公司。 这类投资有一些明显特征:一是上市公司的投资额一般在 1000-3000万元之间,带有一定试验性质,二是上市公司 一般都相对控股,有时是几家上市公司联合投资;三是所 涉足或新成立的纳米公司一般都有明确的产品,而且一般 都是按照可在创业板上市的模式进行构建的。 直接投资的模式采用这一模式的上市公司,一般拥 有很强的传统主业,希望通过投资纳米来改造自己的传统 产业。其中,青岛海尔、美菱电器、小鸭电器三家上市公 司在纳米家电领域展开的激烈竞争,尤为引人注目。而一 些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则采用了创建纳米技术园区的办 法,既盘活了存量资产,又借以介入纳米领域;一些投资 纳米获得初步成功的上市公司,也逐步拓展到纳米基地的 创建。 解化嫁接的模式采用这一模式的上市公司,大都是 通过与大股东之问的关联交易,涉足纳米领域并化解风险。 或者,由控股股东先期投入纳米项目,孵化成熟后再转给 上市公司;或者,采用与控股股东联合投资的方式,我中 有你,你中有我。还有不少上市的控股或参股大股东已经 涉足纳米领域,为上市公司涉足纳米提供了诸多便利。 三、存在问题介析及其对策建议 中国纳米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科研缺乏孟点,信息沟通缺乏据调研,中国有一半 以上的省市把“纳米技术及纳米材料”列为地方“十五” 发展重点。一些地方忽视市场因素及当地的客观条件,一 哄而上,结果造成低水平重复和资源浪费。在此次调研回 收的211份调查问卷中,认为制约中国纳米材料产业发展 的主要因素是“市场需求’,的,占23%0 另外,中国从事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研究的人员,分 属不同的行业、部门,条块分割,由于信息交流不畅,从 事纳米科研的人员缺乏相互交流,更缺乏与一线企业的交 流与合作,纳米应用研究力量分散、重复的现象严重;企 业间应用成果壁垒森严,难以推广,也致使不少低水平重 复,重点不突出,阻碍了整体优势的发挥。 科研经费不足专业人才厄乏在此次调研回收的 211份调查问卷中,普遍认为制约中国纳米材料产业发展 的主要因素是“资金支持”,占100%!而中国传统分门别 类教育体制培养的“专业人才”,也远远不能适应拥有多 学科知识复合型纳米研发人才的需要。据测算,为推动中 国纳米材料产业的发展,近期就至少需要10000名复合型 纳米科研人员,人才缺口非常明显,纳米经营管理人才更 是缺乏。 成果先天不足,转化接口不畅与高水平纳米科技论 文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中国的纳米材料产业化并不理想。 虽然已建立了几十条纳米材料和技术的生产线,但产品主 要集中在纳米粉体的制备方面,生产规模一般在年产百吨 左右;另外,纳米科研与产业化的接口并不畅一科研院所 往往认识不到或者力不从心,去独立完成从实验室研制一 直做到实施产业化这一复杂的工程化、系统化工作,往往 是试管烧杯的成果一出来,就匆忙“交货”,没有潜心于 后续的应用开发和技术支持,科研成果成熟度不够,先天 不足,与企业产业化的接口十分靠前;而绝大部分企业都 是生产型的,缺乏持续创新和应用开发能力,只能接受非 常成熟的技术,其接受成果的是产业化链条中十分靠后的 阶段。二者接口的差异,导致纳米技术成果不能顺利实现 转化。 产权意识淡薄,行业标准缺乏中国纳米材料技术近几 年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专利数量也有所增加,但知识产权 意识在科学界尤其是开发应用领域仍然淡薄;另外,纳米 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缺乏,也有少数科研工作者缺乏科学 精神和科技道德,不是真正沉下心来深入地研究和解决科 学难题,只做了很少工作,就开始热衷于炒作纳米概念、 炒自己的“成果”,拿一些低水平“科技成果”甚至只是 一些概念性的东西,就四处合作重复转让,造成初级产品 过剩,浪费了社会整体资源;一些生产微米材料的企业, 在其产品性能、用途完全没变的情况下,贴上纳米标签, 摇身一变成了纳米材料企业,误导纳米概念;甚至还有一 些企业在投入少量资金注册了纳米材料公司或纳米材料应 用公司后,就开始在经营业绩上做文章,蓄意编造是专门 从事纳米科研、生产和应用的实力企业的假象,最终达到 圈资、政策的目的。 发展纳米产业的对策建议 制订发展规划,确定切入盆点坚持“有所为,有所 不为”,国家应对纳米基础研究有整体规划,应根据国家 产业发展战略和“十五”发展目标,制订全国纳米材料产 业的发展规划;按照市场需求,确定国家近、中期纳米材 料技术的开发重点,集中力量优先研究、开发和发展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市场潜力大、技术可行的项目和对未来有 重大影响的关键领域。各省市地区应该结合自身的资源优 势,选择科研院校、企业,根据国内急需的产品,在各自 分散研究的基础上,有系统地进行协调,形成地方特色。 建立创新体系,吸引多元投资国家应鼓励科研单 位、高等院校与生产企业,共建纳米材料技术创新基地、 开放式研究开发中心等,对共性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纳米材料创新体系,加 速纳米材料研究开发与产业化步伐。另外,应重视以政府 政策资金为导向,建立多元投资融资体系,吸引风险投资 及民间投资,使其大规模地介入纳米材料产业并和科技界 融合,同时,鼓励纳米科技型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加 速纳米成果的转化和产业推进。 抓好人才培养。强化专利保护以人为本,把纳米科 技人才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设立纳米科技专业的新课 程,培养拥有多学科背景的纳米人才;采取切实措施,从 国外引进优秀的纳米人才;开展MBA教育,培训技术型 市场策划及营销人员,通过安排项目和基地建设,培养和 锻炼一支具有综合能力、创新能力、懂科技、会经营、善 管理的纳米科技帅才。同时,注重纳米技术的原始创新, 强化专利保护意识,提高知识产权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是不是这/

世界期刊影响因子2022级

JIBS被评为商业和管理领域最优质的期刊之一,2020年2年影响因子:382,5年影响因子:555在《商学院协会学术期刊指南》(AssociationofBusinessSchools’AcademicJournalGuide)中被评为4*“世界精英”期刊,是英国《金融时报》用来确定商学院排名的50种期刊之一,也是UTD期刊矩阵进行全球商学院学术水平排名所参考的24种期刊之一

542。InternationalJournalofMolecularSciences2021-2022年的影响因子为542。InternationalJournalofMolecularSciences最新影响因子IF。IJMS是经过同行评议、开放获取的国际学术期刊,为生物化学、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物理学、分子医学和化学相关的分子研究提供专业的出版平台。IJMS5年平均影响因子为132。

  • 索引序列
  • 科幻世界期刊影响因子
  • 电子世界期刊影响因子
  • 世界期刊影响因子2022
  • 电子世界期刊的影响因子
  • 世界期刊影响因子2022级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