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主编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主编

发布时间: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主编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由中华女子学院主办。《中华女子学院学报》坚持“双百方针”,立足学院科研,立足妇女教育,关注妇女研究最新理论动态,反映刊登研究妇女问题的研究成果,突出女性特色。

参编《现代西方哲学教程》,吴锦琴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10月出版。 参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苏宗强等主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6月出版。 参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苏宗强等主编,武汉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 祝平燕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6年9月。 祝平燕主编《市场营销学》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6年10。 参编《社会工作概论》教材中“社会工作中的理论与知识基础”一章,约22,496字,万仁德主编,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祝平燕主编性别社会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9 祝平燕主编女性学导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2 专业学术论文 祝平燕市场经济下知识女性的成就与超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社会主义研究》(武汉)1997年第3期。注:该文获武汉市妇联1997年度调研文章一等奖。(第一作者) 妇女学学科在高校的发展及其前景展望《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4期。注: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妇女研究》1998年第1期全文转载。(第一作者) 高校妇女学课程与女大学生素质教育《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报》(社科版双月刊), 1999年第6期。(第一作者) 论社会转型期知识女性角色冲突的新特点《河南社会科学》 1999年第6期。(第一作者) 成长与焦虑:世纪之交的女大学生的心理困惑与出路《河南教院学报》2001年第1期。(第一作者) 《论妇女学课程对女大学生素质培养的特殊功能》,载于《中国妇女学学科与课程建设的理论探讨》,孙晓梅主编,中国妇女出版社,2001年2月出版。(第一作者) 试论建构妇女学导论课程的基本原则《大连大学学报》(双月刊) 2001年第5期。(第一作者) 建立中国女性学需要社会性别视角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妇女研究论丛》 2001年第6期 (第一作者) 韩国的女性学与妇女运动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第一作者) 中国妇女学学科建设中的两次飞跃及启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妇女研究论丛》 2003年第3期(第一作者) 关注农村老年妇女的情感生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社会》 2003年第11期(第二作者)。 制约韩国妇女参政的原因新探—以全球化的视野和社会性别方法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韩国研究专刊。(第一作者) 全球化视野下的韩国妇女参政问题《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2004年第3期。(第一作者) 妥协与叛逆:当代中国女性的二元生存选择《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第二作者)。 《西方女性学的理论、方法及发展》,载于《女性学学科建设与少数民族妇女问题研究》,杨国才主编,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第一作者) 社会性别视野中的女性发展 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湖北社会科学》 2004年第12期。(第一作者) 从生育行为中的男孩偏好看女性的生存发展状况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第一作者) 社会科学研究在社会实践中的基本互动关系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社会科学家》(双月刊) 2005年第6期。(第一作者) 社会科学创新的四个生长点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求索》 2005年第7期。(第一作者)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与和谐社会的性别公正》,载于《妇女教育与和谐社会》,莫文秀主编,中国妇女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该文荣获2005年10月 “中国妇女研究会妇女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妇女教育’与女性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评选一等奖)。(第一作者) “都市美形男”风潮下的性别气质思考 《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12期(第三作者)。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妇女与艾滋病研究综述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妇女研究》2006年第5期全文转载。(通讯作者) 试论生育率、议价能力与女性劳动参与的关系 国家商业核心期刊《商业时代》2006年第13期(第二作者)。 《社会学视域中的妇女与艾滋病――妇女艾滋病防治策略探讨》,全国艾滋病防治高层论坛论文集11。(第一作者) 《女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体系的构建》,《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7年第2期。(通讯作者) 《女童生活技能培训和艾滋病防治新模式》,载张枫主编《2007广东性学报告》,广州出版社2007。 《受教育程度对妇女政治态度和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基于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分析》中国社会学网“学术讨论” 巡游性的领地探寻性的奥秘――《人的性和性的人――性学高级教程》评介 《华人性研究》创刊号,1(第一作者)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截至2014年3月,中华女子学院有实体科研机构3个,非实体科研机构26个。 实体科研机构: 中国妇女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妇女人权研究中心 中华女子学院女性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 非实体科研机构: 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 社区发展研究中心 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与创业研究中心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 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中华女子学院女子国学教育与发展研究中心 性与性别研究中心 中华女子学院婚姻家庭咨询研究中心 妇女发展与经济研究中心 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行动研究中心 职业形象研究中心 中华女子学院性别与哲学研究中心 女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研究中心 中华女子学院家事法研究中心 女性文学研究中心 中华女子学院翻译研究中心 性别研究信息中心 中华女子学院妇女口述历史研究中心 中国女性教育研究中心 中华女子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 儿童保护研究中心 中华女子学院妇女儿童法律服务与研究中心 性别平等教育研究与推广研究中心 中华女子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数码艺术教学与实践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12月,中华女子学院图书馆馆藏纸本图书总计531336册,各二级学院资料室藏纸本图书65394册。有中外文电子图书437876册、中外文纸本现刊949种、电子期刊12502种、各类型电子数据库54个。 2014年共订购中外文纸本图书26207册, 2011年底依托图书馆特藏资源成立中国女性图书馆。 截至2014年底,中国女性图书馆拥有纸本正式出版物12576余册,非正式纸本出版物(包括研究报告、会议论文、信息资料、妇女口述历史资料等)2189余册、中外文纸本现刊42种、电子图书10650册、期刊论文等电子数据库9个。 学术期刊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是中国第一家以研究和探索妇女问题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由全国妇联主管、中华女子学院主办,创刊于1989年。199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批,开始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2003年被评为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2004年被选入“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2006年和2010年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5—2007年、2008—2010年连续被北京高教学会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评为“北京高校人文社科优秀学报”,2012年入选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2年,该刊编辑部入选为北京市高教文科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  主要栏目有:女性与法律、女性高等教育研究、性别研究、国外妇女研究、女性文学研究、妇女史研究、儿童发展研究等。女性与法律栏目2006年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2003—2004年被北京高教学会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评为“北京高校人文社科学报名栏”,2005—2007年、2008—2010年被评为“北京高校人文社科学报优秀栏目”,2013年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第三批名单。

中华女子学院简介 中华女子学院是全国妇联所属、全国唯一一所女子普通高等学校。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慕华任学院名誉院长。 中华女子学院的前身是1949年由宋庆龄、何香凝、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革命前辈亲手创建的新中国妇女职业学校,后更名为全国妇联妇女干部学校。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国妇联管理干部学院,成为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女子成人高校。1987年改名为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1995年迁址、扩建,正式更名为中华女子学院,并于1996年开始招收普高毕业生。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中华女子学院正式转为普通本科高校。 坐落在北京亚运村东,现代化花园式的中华女子学院,占地160亩,建筑面积 70000平方米。中华女子学院图书馆和各系资料室现有图书共2万册,电子图书3万种。 学院目前设有十系一部和两个二级学院,即女性学系、经济管理系、社会工作系、法律系、学前教育系、人力资源管理系、艺术系、外语系、计算机系、金融系,公共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中华高丽学院。学院在山东省济南市设有"山东分院"。 中华女子学院目前有10个本科专业,分别是:社会工作、学前教育、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金融学、英语、艺术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财务管理。 目前在校学生4000余名。数十年来,中华女子学院已经培养了大量的为国家建设发挥重要作用的人才。中华女子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师资队伍精良,办学条件完善。学院的妇女理论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中华女子学院学报是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向国内外发行的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作为全国妇联对外交流的窗口,学院与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往来,与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正以自己的优势努力建设成为妇女教育、妇女理论研究、妇女对外交流、妇女图书资料信息的重要基地。

中华女子学院是全国妇联所属、全国唯一一所女子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已有50余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是1949年由宋庆龄、何香凝、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革命前辈亲手创建的新中国妇女职业学校,后更名为全国妇联妇女干部学校。1984年升格为全国妇联管理干部学院,成为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女子成人高校。1995年迁址扩建,更名为中华女子学院。学校于1996年开始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举办普通本科教育。2002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转为普通本科高校。2005年,学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学校坐落在北京亚运村东,毗邻奥运村,是一所具有女性特色的现代化花园式的高校。学校目前设有十系二部和两个二级学院,即女性学系、社会工作系、学前教育系、法律系、人力资源管理系、经济管理系、外语系、艺术系、金融系、计算机系,公共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中华高丽学院。设有13个本科专业,即:女性学、社会工作、学前教育、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金融学、财务管理、英语、艺术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播音与主持艺术、旅游管理。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近5000人。学校师资队伍精良,教学设备先进,图书资料丰富,校园文化独特,办学特色鲜明,妇女理论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中华女子学院学报是面向国内外发行的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不过据我家属在校学习期间我观察,该校的确有男学生,不过只是凤毛鳞角

中华女子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备案的唯一一所本科层次的女子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全国妇联,陈慕华任学院名誉院长。学院座落在北京亚运村姜庄湖畔,占地16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藏书13万册,是一所具有女性特点的现代化的花园式高等学校。学院历史悠久,拥有较强的师资队伍和先进的教学设施。学院设有九系一部两个中心和一个二级学院,即女性学系、社会工作系、法律系、学前管理系、人力资源管理系、经济管理系、外语系、艺术系、计算机系和基础教育部及培训中心、电教中心、中华高丽(职业)学院。学院教学突出女性特点,着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优秀女性人才。学生毕业后,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 具体可到该校网站上看一看 中华女子学院- 咨询电话:010-84659201 祝你好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投稿

本刊稿特妇女理论研究妇女教育女性与法女性与社会国外妇女研究论坛女性文学研究妇女史学

您好 我要代写毕业网 能帮上您

中华女子学报

我国“中”字头的大学不少,如以“中国”起头的: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或以“中央”起头的:中央民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而以“中华”起头的大学却只有一所——中华女子学院。这所大学在首都北京。中华女子学院是一所二本招生的大学,基本上只招女生,当然也招男生,只不过每年很少,1%左右。而且只有一个专业招男生。中华女子学院虽然是一所二本招生的院校,但在安徽、山东、湖南等省份也会招生一部分的本科一批的学生。部分专业也会招收专科学生。这所学校虽然是二本院校,在来头不小,是直属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教育部的院校。是中国第一所本科女子学校。学校低调有实力,创办人是:宋庆龄、何香凝、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老一辈妇女革命家。学校与新中国同龄。一,学校历史学校前身是1949年,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接管的河北省立北平女子职业学校。同年,更名为新中国妇女职业学校。1987年,更名为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开始面向全国社会各界招收女生。1995年,更名为中华女子学院。2002年升为本科。二,优势专业学校有21个本科专业,4个高职专业。学校最厉害的专业是:女性学。这个专业在一本招生,是国内高校中第一个本科层次的女性学专业,且全国排名第1。第二个优势专业是:学前教育。这个专业在二本招生,这个专业在全国排名第6,学前教育专业在排名前十的大学,其他院校清一色是师范类大学。第三个优势专业是:社会工作。这个专业也是在二本招生,全国排名第6,在它前面的是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这三个专业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另外还有一个是旅游管理,排名全国除开这4个专业,法学、审计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也是值得推荐的优势专业。注意,中华女子学院只有播音与支持艺术专业是招男生的,其他的专业全部只招女生。播音与主持艺术在中华女子学院男女生兼收,不设比例限制。4个专科专业是:学前教育、社区管理与服务(高级家政管理)、旅游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方向)、音乐表演(限北京市单考高职)。

中华女子学院是二本学校。  中华女子学院坐落于我国首都北京市,直属于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这是我国第一所公办全日制本科女子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不仅是中国女子高等院校联盟高校,同时还是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高校。  根据公开信息可知:中华女子学院在北京是本科批次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认为中华女子学院是本科大学。(注:自2019年开始,北京本科一批、二批合并为本科批)。      学校前身是1949年创建的新中国妇女职业学校,1995年更名为中华女子学院,2002年正式转制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首先教育部门并没有将大学划分为一本二本,毕业证上只有本科和专科之分,是几本只是民间的说法(某大学在某省是第一批次招生的话,就说该大学是一本大学,在第二批次招生的话,就说该大学是二本大学)。根据公开信息可知:中华女子学院在北京是本科批次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认为中华女子学院是本科大学。(注:自2019年开始,北京本科一批、二批合并为本科批)如果你不是北京考生,中华女子学院在你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二批招生的话,你也可以说中华女子学院是二本大学。  中华女子学院共建有校本部、北校区、汇佳校区和房山校区,开设了性别与社会发展学院、法学院、管理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艺术学院、计算机系、外语系、金融系、汉语国际教育系、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体育部等6个学院、4个系和2个部,开办了21个本科专业和4个高职专业。

中华女子学院是二本高校。中华女子学院是全国妇联所属,教育部批准备案的全国第一所公办全日制本科女子普通高等学校。学校设有1个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点,24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工学7个学科门类。学前教育、法学2个专业为北京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社会工作、学前教育、女性学3个专业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学前教育和女性学2个专业是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有教职工总数546人,有专任教师304人,其中正高职称3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副高职称8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中级职称15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7%,在聘荣誉教授48名,特聘教授11名,讲座教授5名;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高等学校继续教育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以上内容参考 中华女子学院——学校简介

简  介] 中华女子学院是全国妇联所属,由国家教育部备案、国家财政部全额拨款的全国唯一的一所兼有普高、成高和高职的女子普通高等学府,学校办学性质为公办院校。她的前身是1949年由宋庆龄、何香凝、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革命前辈亲手创建的新中国女子职业学校,后更名为全国妇联妇女干部学校。198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成人高校,更名为全国妇联管理干部学院。1987年再次更名为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为进一步加强党和政府对女性人才和女干部的培养教育、促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为迎接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在原全国人大副委员 查看详情 中华女子学院是全国妇联所属,由国家教育部备案、国家财政部全额拨款的全国唯一的一所兼有普高、成高和高职的女子普通高等学府,学校办学性质为公办院校。她的前身是1949年由宋庆龄、何香凝、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革命前辈亲手创建的新中国女子职业学校,后更名为全国妇联妇女干部学校。198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成人高校,更名为全国妇联管理干部学院。1987年再次更名为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为进一步加强党和政府对女性人才和女干部的培养教育、促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为迎接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在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慕华的倡导下,全国妇联从1990年春节开始酝酿,希望在原有的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的基础上,实行迁址、扩建,提高办学层次,扩大办学规模,筹建一所新型的、综合性的女子大学。这就是1995年的中华女子学院,当时全国妇联的设想是:这所大学的性质属于普通女子高校,在专业设置上,突出女性特色和女子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同时兼有成人高等教育职能,通过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培养高层次女性管理人才和高级专门人才。这一设想很快得到了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中直管理局、北京市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包括海内外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 1977 粉碎四人帮后,高等教育百废待兴,停办了10年的高考也恢复了。1984年5月26日北京市计委和成人教育局致函全国妇联:“同意成立中华全国妇联管理干部学院,并建议教育部和国家计委准予备案。”全国妇联收到北京市的批复件后当即给教育部和国家计委写信并送上北京市的批件和有关报表,正式申请备案。7月7日,教育部下达的[1984]教字133号文件中,正式认可了全国妇联管理干部学院,并同意其招收二年制大专生。我院于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始了成人学历教育,二十五年来我院为国家培养了几千名妇女人才,其中部分毕业生已经走上了一些各业的领导岗位。中华女子学院通过10年的成人高等教育的探索与积累,于1996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招收普高本科学生。在全国妇联和教育部领导的关注下,中华女子学院在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的新形式下,抓主机遇,稳步发展。特别是通过三年的扩招(1999—2001),我院的普高招生规模扩大了,学院的工作重点由成人高等教育转向普通高等教育,明确了办学思路,“求特不求全,求精不求大”,实行‘三个为主’(学历教育以本科教育为主;非学历教育以中高级女性人才培训为主;学科建设以女性学及特色专业为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版面费

中华女子学院是全国妇联所属、全国唯一一所女子普通高等学校。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慕华任学院名誉院长。 中华女子学院的前身是1949年由宋庆龄、何香凝、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革命前辈亲手创建的新中国妇女职业学校,后更名为全国妇联妇女干部学校。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国妇联管理干部学院,成为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女子成人高校。1987年改名为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1995年迁址、扩建,正式更名为中华女子学院,并于1996年开始招收普高毕业生。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中华女子学院正式转为普通本科高校。 坐落在北京亚运村东,现代化花园式的中华女子学院,占地160亩,建筑面积 70000平方米。中华女子学院图书馆和各系资料室现有图书共2万册,电子图书3万种。 学院目前设有十系一部和两个二级学院,即女性学系、经济管理系、社会工作系、法律系、学前教育系、人力资源管理系、艺术系、外语系、计算机系、金融系,公共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中华高丽学院。学院在山东省济南市设有"山东分院"。 中华女子学院目前有10个本科专业,分别是:社会工作、学前教育、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金融学、英语、艺术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财务管理。 目前在校学生4000余名。数十年来,中华女子学院已经培养了大量的为国家建设发挥重要作用的人才。中华女子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师资队伍精良,办学条件完善。学院的妇女理论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中华女子学院学报是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向国内外发行的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作为全国妇联对外交流的窗口,学院与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往来,与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正以自己的优势努力建设成为妇女教育、妇女理论研究、妇女对外交流、妇女图书资料信息的重要基地。

截至2014年3月,中华女子学院有实体科研机构3个,非实体科研机构26个。 实体科研机构: 中国妇女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妇女人权研究中心 中华女子学院女性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 非实体科研机构: 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 社区发展研究中心 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与创业研究中心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 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中华女子学院女子国学教育与发展研究中心 性与性别研究中心 中华女子学院婚姻家庭咨询研究中心 妇女发展与经济研究中心 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行动研究中心 职业形象研究中心 中华女子学院性别与哲学研究中心 女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研究中心 中华女子学院家事法研究中心 女性文学研究中心 中华女子学院翻译研究中心 性别研究信息中心 中华女子学院妇女口述历史研究中心 中国女性教育研究中心 中华女子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 儿童保护研究中心 中华女子学院妇女儿童法律服务与研究中心 性别平等教育研究与推广研究中心 中华女子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数码艺术教学与实践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12月,中华女子学院图书馆馆藏纸本图书总计531336册,各二级学院资料室藏纸本图书65394册。有中外文电子图书437876册、中外文纸本现刊949种、电子期刊12502种、各类型电子数据库54个。 2014年共订购中外文纸本图书26207册, 2011年底依托图书馆特藏资源成立中国女性图书馆。 截至2014年底,中国女性图书馆拥有纸本正式出版物12576余册,非正式纸本出版物(包括研究报告、会议论文、信息资料、妇女口述历史资料等)2189余册、中外文纸本现刊42种、电子图书10650册、期刊论文等电子数据库9个。 学术期刊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是中国第一家以研究和探索妇女问题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由全国妇联主管、中华女子学院主办,创刊于1989年。199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批,开始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2003年被评为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2004年被选入“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2006年和2010年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5—2007年、2008—2010年连续被北京高教学会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评为“北京高校人文社科优秀学报”,2012年入选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2年,该刊编辑部入选为北京市高教文科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  主要栏目有:女性与法律、女性高等教育研究、性别研究、国外妇女研究、女性文学研究、妇女史研究、儿童发展研究等。女性与法律栏目2006年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2003—2004年被北京高教学会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评为“北京高校人文社科学报名栏”,2005—2007年、2008—2010年被评为“北京高校人文社科学报优秀栏目”,2013年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第三批名单。

  • 索引序列
  •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主编
  •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投稿
  • 中华女子学报
  •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版面费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