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国内第一本研究旅游学的专业期刊是

国内第一本研究旅游学的专业期刊是

发布时间:

国内第一本研究旅游学的专业期刊是

本刊是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旅游学术研究专业期刊。双月末30日出版,全国邮局发行。《旅游科学》将继续保持严谨的学术内涵和朴实的编辑风格,注重旅游理论与应用研究,力求把握发展脉络,反映业界动态,关注行业焦点,探寻发展。热忱欢迎全国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管理机关、旅游行业的作者赐稿。对于采用实证方法、定量分析方法从事研究取得的成果,对于观点新颖、视角独特、能及时反映国内外旅游研究前沿动态的综述性文章,本刊将优先发表。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知网,万方,维普,龙源收录期刊国外数据库收录:文摘杂志 1 欢迎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生态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视角及研究方法的旅游研究成果。2 设学术论文、新视野、旅游教育、书评等四大板块,以学术论文为主,不定期开设后三个栏目。3 为学术期刊,要求作者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范式进行论文撰写,注重文献综述、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结果、讨论与结论等的表述,论据充分,逻辑紧密,条理清楚。内容为“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对策建议”的咨询研究成果不属于本刊发表范围。4 来稿请用5号字单倍行距排版,通过本刊在线投稿系统上传,并同时发送Word格式电子文本至本刊电子信箱。5 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正文须送专家匿名评审,正文中不得出现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名称,因此作者在提交稿件时需做单独的标题页(含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

国内比较好点的C刊:《旅游学刊》,《旅游科学》等;国外SCI/SSCI:《Tourism management》,《Tourism geographies》,《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等;另外,国内还有一些和旅游相关的地理类杂志,比如《人文地理》、《地理研究》、《地理学报》等也能刊发旅游类文章。

确切的来说,国内非常专业的旅游杂志并不多,其中比较优秀的有《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旅游地理》等。其实知道上早有相关的帖子,网址如下_

电子邮件:dongpo_,QQ:422014187 《中国旅游文化》杂志 电子邮件:qimengjun- 《中国地名·旅游地理》杂志 本刊联系地址: 210016 江苏省南京市龙蟠中路72-10#《中国地名》杂志社华东办事处 《旅游地理》编辑部 邮箱: ; ;; 电话:025-84814228 MSN: QQ:693597415/280506071

中国第一本旅游刊物是

确切的来说,国内非常专业的旅游杂志并不多,其中比较优秀的有《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旅游地理》等。其实知道上早有相关的帖子,网址如下

看过买过这么多的旅游杂志,我最喜欢的还是旅游这一本杂志,首先是明星作为封面,其次是高端的旅游杂志、最后它的内容比较丰富,还会赠送别册。

最好的旅游杂志还是要属《世界》了。不知道你以前看没看过那个,是中国唯一出境旅行生活读本,是坚持时尚与生活相结合的一本杂志。

美国的《国家地理》

中国第一本旅游杂志是

旅游杂志个人认为比较好看的有 《中国旅游》、《时尚旅游》、《地理知识》、《国家地理》、《旅行家》、《新旅行》、《旅行者》。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中国国家地理 中国人文地理 中国美食地理 国家地理周刊 中国西部旅游这些都是国内比较有名气的,中国国家地理是我每月都会抽时间来看。  中国国家地理:价格:月刊 00元/期;详情:是中国大陆著名的有关地理的杂志。因该社隶属中国科学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家学者作为该社顾问,同时还有许多战斗在科考第一线的工作者与杂志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

清末民初,我国旅游业为少数洋商所垄断,在上海登陆的有英国的通济隆、美国的运通和日本的国际观光局等,但他们服务的对象只限于外国人和白领华人。陈光甫留美多年,又酷爱旅游,他之所以决心创办中国第一家旅行社,据原上海银行天津分行经理资耀华(解放后曾任上海银行总经理)口述:“上海银行办的中国旅行社是我国第一家。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的动机,开始时还不是作为一种业务,而是对抗洋人,为国争气。旧中国旅行社都是英、美、日等帝国主义的洋商所办,中国人要出国,办理旅游手续都要经过他们之手。洋商不仅收费高昂,而且态度傲慢无礼,根本看不起中国人。陈光甫时常出国,时常受气。有一次洋商办事的人傲慢无礼,使他实在忍受不住了,同对方争执了几句,对方冷笑着说:‘你不满意,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自己办一个呢?’对陈光甫非常蔑视。陈一怒之下,决心创办中国旅行社。”除了爱国和争回祖国的权利外,陈光甫还认为,为了让国人及各国人士了解中国古老悠久的文化和名胜古迹,也必须建立健全为旅客服务的机构,这是他要创办中国旅行社的又一动因。1923年4月,由陈光甫任总经理的上海银行正式呈文北洋政府交通部,提请代售火车票,办理旅行业务。当时交通部正召开全国铁路联运会议,该案一经交议,立即遭到身居要职的铁路洋员反对。表面理由是英、日、美、法等国在华均有旅行机构,绝无再设的必要,实际上是担心会削减外国在华旅行机构的既得利益。幸好时任交通总长的叶恭绰、路政司司长刘景山及各路华员皆竭力支持,所以经激烈辩论后终获通过。是年8月1日,上海银行旅行部正式宣告成立。这一天,是中国旅游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天。因为按国际惯例,商业性旅行社的产生是一个国家近代旅游业诞生的标志。旅行部成立一个月后,即在杭州设立分部,以后陆续扩大规模,5年间,共设立分部11处。1927年,经上海银行董事会开会研究,决定投资5万元(后增资至50万元),旅行部自立门户,6月1日,正式改名“中国旅行社”,并向国民政府交通部申请注册,经该部核准,于1928年1月拿到了第一号旅行业执照。“顾客至上,服务社会”的办社宗旨 早在创办上海银行时,陈光甫就提出了行训:“服务社会,辅助工商实业,抵制国际经济侵略”。中国旅行社继承了这一口号,以“顾客至上,服务社会”为宗旨,确立了“发扬国光,服务旅行,阐扬名胜,改进食宿,致力货运,推进文化”的二十四字方针,开始了旅行社的创业之路。刚开始,旅行社的业务比较简单,以客运为主,先是代售国内火车及轮船票,复与美、日铁路公司及美、法、英、日等轮船公司洽妥,代售国外铁路、轮船公司客票,待中国航空公司成立后,再代售飞机票。第一任经理朱成章为累积经验,曾多次身穿招待员制服上车站迎送旅客或亲自驾车为旅客购票,提出了一系列便民措施。中国旅行社在设立之初是亏本的,以后也长期不能盈利,因此上海银行内部不少人反对这项生意,但陈光甫始终坚持办理。他曾对大家说:“天地间万物有重于金钱者,好感是也。能得一人之好感远胜于得一人之金钱。今旅行社博得社会人士无数量之好感,其盈余为何好耶?”陈光甫同时认为,经过积累经验,改进经营管理,增加服务项目,这种“有形的亏损”,也是可以转变为“有形的盈余”的。陈光甫终以“人争近利,我图远功,人嫌细微,我宁繁琐”的服务态度和实际行动,赢得了众多顾客的好评,旅行社也在与洋商的竞争中站稳了脚跟,并逐渐扭亏为盈。1936年即盈利60万元。这正如金融史专家、上海市金融学会副会长洪葭管先生所说的:陈光甫最终创造成功奇迹的最重要一条,就是他提出了服务社会的理念。中国旅行社业务大发展 中国旅行社业务发展最迅速的阶段是1931年至1937年,陆续增设的分社和办事处达45所,其拓展有一特点,即与国内新开辟的交通线相同步。中国旅行社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泛,既办客运,又办货运;既办招待所、旅馆、饭店,又代办火车上的餐饮;既组织国内旅游,又组织国外观光;既代办出国手续,又发行旅行支票;既设立旅行社游览团体,又直接投资开发景点;并牢牢抓住大型会议的机会开展业务。组织旅行游览是中国旅行社的主要业务,社内专设游览部,每年春季与铁路局协商特开游杭专列,并适时组织海宁观潮、惠山游湖、超山探梅、富江揽胜及游览各地名胜古迹,其中行程较长的如1933年招待爪哇华侨实业考察团游京沪,1937年组织的赣、闽、湘、桂、粤五省旅行团,都深得社会人士的欢迎。1935年8月起,中国旅行社还主办了一种旨在营造集体旅游氛围、领略祖国名胜风光的经常性旅游团体——“中旅社旅游团”,凡参加者可以得到各种优惠,并在总社辟有专室供团员聚会、消闲、联络感情,到1937年春,团员人数已从初创时的150人增加到900人。这种团体对稳定和发展客源,增强旅游部门的凝聚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929年杭州举行首届西湖博览会,盛况空前。中国旅行社从香港、南京、天津等地组织团体赴杭参观,在会议期间提供旅舍、租汽车、代雇向导等,还特别编辑《西子湖》一书散发和在通往博览会的沿途竖立指路牌,为外来者提供游览指南,受到人们的普遍赞誉。此后如1933年在青岛举行的华北运动会,1934年在上海举行的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第十二届全国大会,i935年在上海举行的第六届全国运动会等多次重要会议和活动中,都能看到中旅社的身影。甚至1932年因日本侵略东三省而由“国联”(即国际联盟,是一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二战后被联合国取代)派来的“李顿调查团”(因团长英国人李顿爵士而得名,由英、美、法、德、意等5国代表组成,于当时赴中国实地调查“九一八”事变情况)也由中国旅行社这一民间企业负责接待和办理一应事宜,可见其声誉之隆。1926年暮春,中旅社首次办理赴日本观樱团。此后,海外市场不断开拓。从1933年起,每年组织中国伊斯兰教信徒赴麦加朝圣团;1936年中国参加柏林第11届奥运会的代表团及参观团的出国手续、票务及行前指导等亦由中旅社办理。仅1931年春与日本国际观光局合作,中旅社就接待了日本游览团体计20余批,参加者3000余人,他们在我国共消费了20余万元,这在当时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中旅社代办出国手续,深得出国留学生的欢迎。因为从介绍欧美著名大学的章程起,到登记名单、办理留学证书、出国护照、入境证、订舱位、代换外币,直至对方国家派员到码头迎候,再送上火车去应考、留学的学校,这一切都由中国旅行社一手操办。至于中旅社发行的中外旅行支票,不仅为旅客提供了方便,还为上海银行多了一笔活期存款,这在解放前的金融史上也是值得一书的。严格管理与宣传教育 中国旅行社有着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独到的宣传教育方法。陈光甫曾对旅行社人员说:“吾人有必须注意者,吾人经营斯业,宗旨在辅助工商服务社会,平时待人接物宜谦恭有礼,持躬律己宜自强不息,务求旅客之欢心,博社会之好感,庶几无负创业初衷。”他要求对顾客要笑脸相迎,衣着整齐,手面清洁。对员工一律招考录用,通过培训、实习,达到一定水平后才安排工作,工作后先在各部门轮流循环工作,多年后便成为一名旅游业的多面手。至于人员的升降,一律以才能学识为标准,学历仅作参考,但对导游则要求基本上是大学文科毕业生,上岗后先经培训,还择才送英美深造,并经常请外国专家来进行授课。人们一接触到中国旅行社,处处能感受到它的与众不同。工作人员一律穿着标志性制服,到车船码头的接待人员还头戴专门制服帽,帽上的“旅”字标识熠熠生辉,五角星红光闪烁,引人注目。工作人员的服务极为周到,不以貌取人。为广泛宣传旅行对社会人生的意义,中国旅行社于1927年创刊《旅行杂志》,为中国第一本旅行类杂志,初为季刊,后改为月刊,由名家执笔,特约撰稿,内容丰富,每期印有数十幅精美照片,公开发行,并分送中外交通机构及其高级职员,以求加强社会各界对中国旅行社的印象。为加强对国外宣传,1931年中国旅行社通过在美国西雅图所设的通讯社,向美国各界发出招待游华专售邀请信5000封,信笺都经过熏香,富丽精美,赏心悦目,不失为一种极好的宣传。1933年又聘美籍记者斯诺撰写中国风景名胜的英文小册五种,分寄外洋各机关、各轮船公司、各铁路及航空公司。当时许多名人致函中旅,啧啧称道。陈光甫认为:“为社会便利计,又为本行之宣传计,此种宣传力甚大,人人知有中国旅行社,即知有上海银行。”不愧是一位精明的金融企业家。陈光甫首创中国旅行社,以服务社会为理念,悉心经营,开拓发展,使之成为民国史上第一家大型旅游服务企业,并跻身于世界级旅行社之列。作为中国近代第一家正规的旅行社,中旅社自1923年成立直至1953年宣告结束,以其30多年的不凡旅程,为后人留下了服务社会的宝贵理念和丰富经验,值得后人借鉴与仿效。

《中国城市旅游》杂志(China City Travel)是中国第一本城市旅游文化主流期刊,一个覆盖国内外的高端旅游媒体平台,在旅游领域拥有广泛的影响力,被业界视为旅游媒体中的新锐。

中国第一本旅游刊物是哪一年

1923年8月1日,陈光甫创办的旅行社宣告成立,这就是上海银行旅行部。有意思的是,作为中国第一家旅行社,它并不是独立机构而是设在了银行下面。而从时间上看,这已经是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在1845年创立世界第一家旅行社之后近80年的事了。开办之初亏本也要坚持说来也是机缘巧合。正当陈光甫摩拳擦掌、打算开办自己的旅行社时,报上刊发了一则消息,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九次会议将于1922年10月22日在云南昆明举行,届时各省代表将先至上海集中,然后由香港转越南,再乘滇越铁路前往昆明。看到这则消息后,陈光甫立刻意识到,教育代表们所行路线与自己曾经历的旅行路线完全吻合,而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遭遇恐怕也会在教育代表上再次发生。于是,陈光甫便给上海银行总行拍发电报,让相关人员与全国教育会会务人员取得联系,并表示,各省代表齐集上海后,从上海到昆明的一切舟车食宿事项,均可由上海银行派人员陪同料理。这一提议很快便得到教育会负责人黄炎培先生的首肯,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尔后,上海银行的周到服务也受到了教育代表们的一致好评。中国旅行社发行的旅行便利券陈光甫之举,当然不仅仅是因为热心于教育。事实上,他还有另一层用意,那就是以此验证开办旅游社的可行性,而本次由上海银行提供的服务实际上也相当于一次练兵。在此成功经验的鼓舞下,陈光甫加快了创办旅行社的步伐。1923年4月,交通部召开全国铁路联运会议,上海银行代售火车票的业务得到批准。当年8月1日,上海银行旅行部正式宣告成立,这也标志着中国近代旅游业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刚开始营业时,上海银行旅行部人员不多,业务也比较简单,其主要以代售国内外火车及轮船票为主。后来,因为前来办理购票、接洽事宜的人越来越多,旅行部遂于1924年1月迁至四川路,以扩大发展。1927年6月1日,经上海银行董事会批准,旅行部从银行独立出来,并正式更名为“中国旅行社”。1928年1月,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核准了中国旅行社的“元号旅行业执照”,这也是国内第一家拿到旅行业执照的旅行社。值得一提的是,初创时期的旅行部及中国旅行社虽然业务繁忙,但其实都是亏本的,而且一时半会也看不出有盈利的前景。所以,银行内部有不少人否决这项生意,一些同仁好友也纷纷劝其停办,但陈光甫始终不为所动,他表示:“旅行社虽说年年亏本,但为国家挽回了不少的利权,不然又得多送外国许多钱了!”作为一项新事业,要想博得顾客的好感也不是一件容易事。为此,陈光甫为中国旅行社制定了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独到的宣传方法。他曾对旅行社工作人员说:“吾人有必须注意者,吾人经营斯业,宗旨在辅助工商服务社会,平时待人接物宜谦恭有礼,持躬律己宜自强不息,务求旅客之欢心,博社会之好感,庶几无负创业初衷。”在其的严格要求下,中国旅行社的表现也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当时,只要与中国旅行社稍作接触,就能处处感受到其的与众不同:社里的工作人员一律穿制服,到车站码头接待的人员还头戴专门的帽子,帽上的“旅”字标识熠熠生辉,五角星红光闪烁,十分引人注目;工作人员的服务也极为妥帖周到,绝不以貌取人、以财取人。在陈光甫与社里同仁的群策群力之下,中国旅行社不但在与外国旅行社的竞争中立稳了脚跟,同时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其发展势头非常可喜,并逐步扭亏为盈,如1936年即盈利60万元。业务拓展与创新服务陈光甫是平民子弟出身,他对平民的旅游需求及相应的市场潜力当然是十分清楚的。为此,中国旅行社有一项重大创举,那就是在各大城市、各风景名胜区建立了很多平价招待所,以满足游客的基本食宿需求。中国旅行社的招待所并不奢华固然是事实,但并不意味着服务也会随之缩水。事实上,陈光甫对社里自办招待所的要求很高,员工除了制服整齐、手面清洁、笑脸迎客三点之外,其他四项也务必要保质保量地完成,那就是:一要保持幽静,严禁喧哗,让游客能安心休息;二是所有被褥、枕套、毛巾等用品要卫生整洁,及时换洗;三要保证热水供应,让游客能洗个热水澡,解除旅途上的疲乏;四是要供应简便卫生的膳食,以解游客之饥。就此而言,中国旅行社实际上是确定了行业的基本准则,后来的宾馆也无不以此为服务规范。对于近代中国的旅游业和宾馆服务业来说,这无疑是个高起点,开了一个好头。此后,如陈光甫所预料的,中国旅行社的招待所很快便声名鹊起,它不仅成为金字招牌,也成为上海银行最好的活广告,大大提升了后者的知名度和社会美誉度。如1934年建成的青岛招待所,其楼下为上海银行青岛分行以及中国旅行社青岛分社,二、三、四楼为招待所,两者“捆绑”在一起,无疑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作为旅行社,组织旅行团观光游览自是其主要业务,中国旅行社也不例外。为此,社内专设游览部,其每年与铁路局协商特开游杭专列、海宁观潮、惠山游湖、超山探梅、富江揽胜等旅游项目,后来还组织有赣、闽、湘、桂、粤五省旅行团等。1929年杭州举行首届西湖博览会时,中国旅行社从香港、南京、天津等地组织团体赴杭参观,并在会议期间提供客店、汽车、导游等服务,由此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赞誉。此后,再如1933年华北运动会(青岛)、1934年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第十二届全国大会(上海)、1935年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上海)等重要会议与活动中,中国旅行社都极其活跃,会场内外,其服务人员的身影随处可见。就连1932年国际联盟派出的“李顿调查团”,也由中国旅行社负责接待,可见其声誉之隆。除了国内旅游之外,中国旅行社也在大力争取国外游客并拓展国外游。如1933年爪哇华侨实业考察团来华考察,即由中国旅行社全程招待;1926年,中国旅行社组织了赴日本观樱团,之后又与日本国际观光局合作,共接待了20余批日本游览团计3000余人。1936年柏林第11届奥运会期间,中国体育代表团及参观团的出国事宜也都由中国旅行社提供服务。除了常规工作之外,中国旅行社还有颇多创新。如1935年创立的“中旅社旅游团”,实际上有些类似于当下的旅游团购。“中旅社旅游团”是一种经常性质的游览团体,团部设于中国旅行社上海总社楼上。其中,团员分为普通、特别、永久三种,普通团员年纳团费二元,特别团员十元,永久团员一次性缴纳二十五元即可。这种做法有些类似于年费,对于出游次数较多的人来说具有一定诱惑力。“中旅社旅游团”提倡集体旅游,团员有颇多福利,如下榻本社招待所及购买本社刊物等,均可享受优待折扣。此外,总社二楼还设有康乐室,供团员业余集会及消闲之用,另在外还租有网球场、游泳池、足球场、篮球场多处,供团员锻炼身体之用。据统计,至1937年冬,各类团员数已接近1000人。1931年,上海银行与中国旅行社率先推出了国内旅行支票,其中票面分为10 元、20 元、50 元、100 元四种,中、英文两种版本同时发行。这些支票,在国内诸名胜地和各大城市及部分国外城市均可随时兑换成现金。有意思的是,为了更好地推广旅行支票,当时凡购买者均可获赠一只漂亮的皮夹子,这一促销点子果然有效,旅行支票也很快便打开了销路。此外,旅游刊物也是中国旅行社首创的。1927年,中国旅行社创办的《旅行杂志》正式发行(初为季刊,次年改为月刊),因编辑新颖、图文并茂而广受读者欢迎。为了旅游业的长远发展,中国旅行社还持续不断地编辑出版各种中英文旅游手册,以向国内外游客推介各地的名胜古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旅行社在抗战时期的表现极为卓越。当时,苏联援华物资从新疆到甘肃、陕西、四川,接运人员的沿途食宿均由中国旅行社负责管理。为此,中国旅行社在西安兰州公路上设立有彬县、平凉、华家岭和兰州四处招待所,川陕公路上设有宝鸡、庙台子、褒城、汉中、广元五处招待所,在宝鸡天水线上设有天水招待所,加上西安西京招待所、临潼华清池管理处、兰州西北大厦、兰州思危斋招待所、迪化花园招待所等,组成了中旅社在西北的服务网络。这些贡献,无疑应该记入史册。在陈光甫的不懈努力下,中国旅行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其分支机构一度曾达到100多处,并在香港、新加坡、美国、菲律宾等地设立了海外分支机构,堪称国内旅游业的航母舰队。自1923年创立到1953年宣告结束,中国旅行社以其30年的不凡经历,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与理念。

我的观点谈不上必然性。近代旅行社产生我认为生从客栈形成的。

答:中国三大旅行社为中国旅行社、中国国际旅行社和中国青年旅行社。其中,中国旅行社始建于1949年11月,中国国际旅行社成立于1954年,中国青年旅行社成立于1980年。扩展内容:中国旅行社中国旅行社始于1949年11月建立的厦门华侨服务社(即后来厦门中国旅行社),是新中国的第一家旅行社。后在北京成立中国旅行社总社。中国旅行社总社作为全国中旅社的龙头企业,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由一家以接待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同胞、台湾同胞为主的旅行社,发展成为入境游、出境游、国内游三业并举,每年接待数十万中外游客的国际旅行社。品牌荣誉中国旅行社总社是中国最大的旅行社之一,创写了中国旅游行业的多项第一:首家接待外国旅游者,首家接待台湾同胞,首家经营中国公民出境游。“CTS中旅”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2002年度荣获中国十大公众认知商标,《中国旅游报》中国旅游知名品牌等殊荣。中国旅行社总社还曾于2002年、2004年荣获Travel Weekly旅讯“中国最佳出境游旅行社”称号。2005年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深得消费者的信赖。

中国国家地理 中国人文地理 中国美食地理 国家地理周刊 中国西部旅游这些都是国内比较有名气的,中国国家地理是我每月都会抽时间来看。  中国国家地理:价格:月刊 00元/期;详情:是中国大陆著名的有关地理的杂志。因该社隶属中国科学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家学者作为该社顾问,同时还有许多战斗在科考第一线的工作者与杂志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

我国第一本关于旅游的杂志是哪一本

没有这么一评 相关的地理杂志都有说明的你提到的这两本都比较好

可以下载一个旅游攻略,个人觉得还不错

《华夏地理》

中国国家地理不算是旅游杂志,但杂志将枯燥的地理知识娱乐化,月发行量约九十万份,中国国家地理很好

  • 索引序列
  • 国内第一本研究旅游学的专业期刊是
  • 中国第一本旅游刊物是
  • 中国第一本旅游杂志是
  • 中国第一本旅游刊物是哪一年
  • 我国第一本关于旅游的杂志是哪一本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