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针灸杂志主编名单电话

中国针灸杂志主编名单电话

发布时间:

中国针灸杂志主编名单电话

《中国针灸》杂志为国家级大型综合性针灸学术期刊,创刊于1981年8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主办,《中国针灸》编辑部编辑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为国际标准大16开,月刊,96页,采用轻涂纸全彩色印刷。

1947年至1948年兼任《中国针灸杂志》主编,1949年兼任华北国医学院教委会副主任委员及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和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任教。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前身)成立前为筹备组工作人员。上世纪80年代起分别担任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院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荣誉首席研究员。

中国针灸杂志主编名单

1962年天津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毕业,丙行天津中医学院副院长兼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成都市锦江人民医院名誉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全国针灸专科医疗中心主任,天津市重点学科针灸学科学术带头人,天津市政协常委。1962年10月~1968年6月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师。1964年9月~1965年9月卫生部针灸研究班学员。1968年9月~1971年4月中国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主治医师。1971年4月至今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1971年被任命为针灸科主任。1979年晋升副主任医师。1981年被任命为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1983年晋升副教授,同年被任命为第一附属医院院长。1987年晋升主任医师。1991年晋升教授,同年被任命为天津中医学院副院长。他先后在国内及国外多个学术组织及学术期刊兼任职务,现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天津针灸学会会长,中国针灸临床研究会副理事长,德国巴伐利亚州中国传统医学研究院第一副院长,欧洲传统中医协会顾问,美国东方医药基金会顾问,美洲中医学院及中医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针灸》杂志编委会副主任,《中西医结合衫临床急救》杂志编委,《中国医院管理杂志》副主编等。2014年10月3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在京举办第二届国医大师表彰大会,授予石学敏等29人“国医大师”荣誉称号,享受省部级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待遇。 自 20 世纪70年代初开始潜心研究世界公认的三大疑难病之一的中风病(脑梗死、脑出血)的针灸治疗,创立“醒脑开窍”针刺法,开辟了中风病治疗新途径,提高了中风病的治愈率,降低了致残率。现在“醒脑开窍” 针刺法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现已达分子基因水平。20世纪80年代初创建的“针刺于法量学”的学术概念,填补了针灸学发展的空白,并广泛应用于多种疑难杂症的治疗中。多年来,巳取得20余项科研成果,发表论文 30 余篇,培养博士研究生20 余名。 先后出版《中医纲目》《石学敏针灸学》等著作 20 余部。“醒脑开窍” 针刺法及“手法量学“己多次入选高等教育教材中。近年来,在“醒脑开窍” 针刺法的理论基础上,创立了“中风单元”疗法,先后发明“脑血栓片”、“丹芪偏瘫胶囊”针药并用,为治疗脑血管病开创了新的思路。石学敏院士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学科学术带头人,从事针灸学和老年医学的临床、科研以及教学工作已愈40余年,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使得他师古而不泥古,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形成了其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石学敏院士始终如一地坚持继承发展和弘扬中国传统医学,坚持“中西结合、融西贯中”、针药并用、形神兼备。他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了显著疗效,创造了世界医学史上的神话。他率先提出针刺手法量学理论,并开展相关研究,对捻转补泻手法确定了新定义和量化操作,使传统针刺手法向规范化、量化发展,极大的推动了中医现代化进程。依据四十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独特的学术思想,开发了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三类新药“丹芪偏瘫胶囊”,本品临床疗效显著,充分体现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精髓,已顺利取得新药证书,并投入市场。 1、创立醒脑开窍针法,开辟中风治疗新途径:70年代末,石学敏提出中风病根本病机在于“肝风挟痰浊、瘀血上蒙脑窍,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的创新性认识,创立醒脑开窍法则及针刺方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确立了从脑论治中风、以取阴经穴为主的治疗体系,并在针刺手法上制定了明确的量学规范,一改以往以取经穴为主、针刺缺乏明确量学规范的传统选穴原则及针刺方法。经过对4005例脑血管病临床各期住院患者采用国际公认的诊断标准和爱丁堡斯堪地那维亚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系统严格的对照观察,临床治愈率、治愈加显效率分别为:急性期为48%及83%,恢复期为42%及62%,先兆期为67%及90%,显著优于传统针法及中西药物疗法。对于针刺作用的机制,他先后从脑血流、血液流变、脑神经递质代谢、脑血管功能、形态及脑代谢、细胞内钙离子超载以至基因水平开展了深入系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揭示了该针法治疗中风病的主要机制。研究结果证实,该针法对于脑梗塞所出现的上述方面的异常改变及有关危险因素具有多方面的良性调节作用,特别是针刺可调节血管功能,促进缺血区代偿血管开放,改善脑代谢,提高自由基清除酶活性,调节兴奋性氨基酸代谢亢进,抑制细胞内钙离子超负荷,改善脑细胞及超微结构损伤,并可促进热体会克蛋白合成及调节c-fos基因在不同脑区的表达,从而把针刺治疗中风的研究提高到现代科学水平。由他设计、实施和主持完成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于95年通过天津市科委成果鉴定,并获得199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系目前中辚针灸研究所获得的最高科技奖励,现已作为9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在全国推广应用。2、确立“针刺手法量学”新概念,开辟针刺手法研究新领域:针刺手法的实施是针刺治疗疾病的关键环节,历代针刺手法在刺激量的计量方面概念模糊,缺乏规范量化操作,使得医生难以掌握,并影响了临床疗效的提高。他在针刺治疗中风病的量化手法研究基础上总结了9种疾病的针刺手法量学规律,并通过严谨的实验研究,率先提出针刺作用力方向、大小、施术时间及两次针刺间隔时间作为针刺手法量学的四大要素,使传统的针刺手法向规范化、量化发展。此外,他对最常用的捻转补泻手法,根据捻转的频率、幅度、作用力方向提出了量化的补泻定义及规范操作,即捻转幅度小于90度角频率快(大于200转/分钟)为补法;相反捻转幅度大于180度角、频率慢(小于60转/分钟)为泻法,更新了“大拇指向前捻转为补,向后捻转为泻”的传统定义及操作。他主持完成的“针刺手法量学研究”成果获86年度全国(部级)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乙级奖。 3、对针灸学基本理论的完善和发展他在针灸学基本理论—腧穴功效和经络病侯学方面的研究有较深造诣。在腧穴学方面,历代文献对于腧穴功效主治的认识只是罗列了一些病症,而缺乏用中医理论对穴位的功效进行高度地归纳和总结从而确立其主治证侯。石学敏教授根据历代文献并结合现代临床实践,首次对14经脉361个穴位的功效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完善了腧穴学的理论体系。在经络学中,成书于2000年以前的《灵枢经脉》篇是经络理论的基础,12条经脉搏的主治病侯是其中的重点内容,是指导针灸临床实践的重要依据。然而由于古代汉语深奥难懂,历代对于病侯的诠释和阐发多“以字解字”,使学习者很能难领会其实质。石学敏院士结合现代临床实践,对每一条经脉搏的病侯群进行了剖析、划分,并与现代相关疾病进行了对照研究,科学地对12经脉搏的病侯体系进行了破译和阐发。

黄飞鸿不错的。证据,李连杰版本电影 黄飞鸿 。仅供参考。 !

李妍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运用针灸治疗脑血管病及其后遗症,颇有专长,尤其在中医针灸治疗高血压、消化系统疾患,运动神经系统疾患等,疗效显著。

你是说的现代呢还是古代?

中国针灸杂志主编名单电子版

《中国针灸》杂志为国家级大型综合性针灸学术期刊,创刊于1981年8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主办,《中国针灸》编辑部编辑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为国际标准大16开,月刊,96页,采用轻涂纸全彩色印刷。

报道、特种针法、腧穴应用、灸法集萃、刺法聚英、实验研究、文献综述等,并可根据广大读者需要随时增设栏目。为从事中医临床、针灸临床及科研、教学人员及中医针灸学员、广大中医针灸临床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实用刊物。

朋友你好,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中国针灸》杂志为国家级大型综合性针灸学术期刊,创刊于1981年8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主办,《中国针灸》编辑部编辑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为国际标准大16开,月刊,96页,采用轻涂纸全彩色印刷。是月刊,每月一本。不知道是否解答了您的问题?

中国针灸杂志主编名字

好像很难挂上他的号

个人简介:首都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天健医院特聘专家,出身中医世家,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近五十年。擅长察色切脉诊病,针药并用治愈疑难重病。在创建中医色诊学、诊法客观化、完善辨证体系、还原构建经络系统、体表-内脏多层次对应相关等方面多有建树,取得了公认的学术成绩,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研究成果为中外学术界广泛关注。 社会任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生物医学特征辨识学会副主席,中国针灸学会经络研究分会委员,《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副总编,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中国老年保健学会养生专家。擅长治疗:察颜观色诊未病,针药并用治疗癌症、心脑血管病、损容性疾病等疑难危重病。擅长治疗高血压,低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动脉狭窄,心脏供血不足,冠心病,脑动脉供血不足,脑溢血,脑栓塞,偏瘫等心脑血管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带状疱疹;可及时发现癌症早期征兆,早诊、早防、早治疗鳞状细胞癌、食道癌、肺癌、肝癌,胰腺癌,胃癌、结肠癌、乳腺癌、骨癌、脑癌等多种恶性肿瘤。擅长治疗痤疮,色斑,暗沉等损容性疾病,疗效显著。 出诊时间: 北京天健医院:周五上午 荣誉成就:在创建中医色诊学、诊法客观化、完善辨证体系、还原构建经络系统、体表-内脏多层次对应相关等方面多有建树,取得了公认的学术成绩,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研究成果为中外学术界广泛关注。 学术著作:出版学术著作20多部,主编出版大学教材3部,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国家科技部重点公关项目、中华医学会-巴黎欧莱雅合作项目等研究。获得科研成果多项,研制发明诊断仪器两种,国家专利一种。专著《中华经络学》,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养生专著《察颜观色》,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优秀图书奖;《王鸿谟自诊祛病法》;《看病有病没病看脸色早知道》等。 王鸿谟电视科教节目:中国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百家讲坛》、北京电视台《养生堂》主讲嘉宾、中国教育电视台《东方名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月度讲座》、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辽宁电视台《健康一身轻》、湖南电视台《百科全说》、江苏电视台《万家灯火》《名医》、天津电视台《天天养生》、湖北电视台《新本草纲目》、广东电视台《健康来了》、MicrosoftcMSN中文网站《名医论坛》等几十家电视和网络媒体特邀养生专家。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师从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陈可冀院士,于俄罗斯皮尔姆国立医学院获博士学位。近三十年中医临床、教学、研究经验。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师从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陈可冀院士,于俄罗斯皮尔姆国立医学院获博士学位。近三十年中医临床、教学、研究经验。擅长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肺心病、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溃疡病、慢性胃炎、结肠炎、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病、老年痴呆、老年抑郁症、失眠、神经衰弱、高脂血症、脂肪肝、尿路感染、肾炎、各类肿瘤、妇科疾病、皮肤病、红斑狼疮及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1947年至1948年兼任《中国针灸杂志》主编,1949年兼任华北国医学院教委会副主任委员及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和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任教。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前身)成立前为筹备组工作人员。上世纪80年代起分别担任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院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荣誉首席研究员。

中国针灸杂志主编

《中国针灸》已经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医学专业核心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并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及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日本科学技术文献数据库(JST)、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数据库收录。

由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办,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承办,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小儿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及西安中医脑病医院等单位协办的“2006(北京)脑性瘫痪诊疗理论与技术新进展国际研讨会”将于2006年10月27日至10月29日在北京举行。届时将有来自世界各地和国内的著名脑瘫专家出席,并做专题报告和技术演示。参加本次研讨会者可获得国家Ⅰ类继续教育学分10分。参会论文经评审后汇编成论文集,并择优推荐给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中国针灸》杂志等正式发表,颁发优秀论文证书,并予以相应奖励。  会后将于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中日友好医院举办第2期“脑性瘫痪显微神经外科治疗新进展” 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学习班,介绍脑瘫外科治疗、脑瘫的早期诊断、周围神经应用解剖学、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SPR术)、周围神经显微缩小术、改良Foerster-Dandy术治疗痉挛性斜颈、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新进展等内容,并安排显微手术观摩,参加者可获国家Ⅰ类继续教育学分6分。  名誉主席:邓良月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  大会主席:李晓捷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常务理事  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张玉琪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总干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主任  天坛医院小儿神经外科主任  大会副主席:于炎冰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脑瘫治疗中心副主任  宋虎杰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副秘书长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专业委员会理事、中西医结合学组副组长  西安中医脑病医院院长  刘炜宏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学术部主任  《世界针灸杂志》社长  《中国针灸》杂志主编  大会秘书长:张 黎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脑瘫治疗中心  大会副秘书长:卫元斌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国际合作部主任  世针针灸交流中心国际合作部主任  大会主题: 脑性瘫痪的诊疗暨康复新技术新进展  会议内容:脑性瘫痪流行病学、病因学、预防、早期诊断、药物治疗、康复理疗、针灸推拿、中医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外科治疗、手术麻醉、护理等方面新近展的研讨。会后将由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脑瘫治疗中心举办“脑性瘫痪显微神经外科治疗新进展”学习班,并进行手术演示。  会议形式:本次大会对参会代表的论文全文或摘要进行汇编,并有中外专家专题演讲、大会发言、讨论交流、手术演示、康复观摩等。  参会人员:来自国内外从事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康复、理疗、针灸、推拿、骨伤科、儿科、妇产科、中西医结合、手术麻醉、中医、中药、护理工作的临床医护人员。  会议日期:2006年10月27日-29日研讨会,30日-11月1日“脑性瘫痪显微神经外科治疗新进展”学习班,27日9:00-20:00大会报到。  大会地点:中国 北京 中日友好医院讲学厅  征文要求:论文全文(含中英文摘要)3000字以内,请用word格式,简体中文11号宋体字,A4纸打印并附软盘或光盘,以信件或E-mail投稿。写作要求请参照《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中国针灸》等杂志稿约;投稿截止日期:2006年9月6日,请在信封或E-mail主题上注明脑瘫会议投稿字样;凡大会录用的论文将编入大会论文集,颁发会议论文证书,并参加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予以奖励并在相应杂志推荐发表,论文发表版面费自理。  大会报到:中国北京市朝阳区樱花东路 惠桥宾馆 (中日友好医院对面)  会 务 费:会议注册费国内代表980元人民币,国外代表1200元人民币;学习班报名费00;食宿由大会统一安排,费用自理。一并参加会后“脑性瘫痪显微神经外科治疗新进展”学习班者学习费用减半。  会务筹备: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脑瘫治疗中心  北京针联传统医学开发有限公司  联 系 人:卫元斌 010-64064402 13911599808  E-mail:   徐晓利 010-84205032 13331139446  E-mail:   通讯地址:中国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世界针联522室  邮 编:100700  传 真:010-64064402  网 站:  银行汇款:开户行:中国银行北京金台路支行  户 名:北京针联传统医学开发有限公司  账 号: 8175 1616 4708 0910 01  邮政汇款:地址: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世界针联522室  收款人:卫元斌  (请在附言中注明会务费)  邮编:100700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秘书处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 科分会小儿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

  • 索引序列
  • 中国针灸杂志主编名单电话
  • 中国针灸杂志主编名单
  • 中国针灸杂志主编名单电子版
  • 中国针灸杂志主编名字
  • 中国针灸杂志主编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