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减排措施是产业低碳化

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减排措施是产业低碳化

发布时间:

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减排措施是产业低碳化

全球低碳化掀起的第四次浪潮正在加速来临。在人类发展进程中,世界文明先后经历了三次浪潮,每次浪潮都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第一次浪潮是农业文明,实现人类农耕文明的兴起,带动农业的辉煌发展;第二次浪潮是工业文明,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带来工业化的飞速发展;第三次浪潮是信息化,引领信息化改革,全球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继工业化、信息化浪潮之后,世界将迎来第四次浪潮,即低碳化浪潮。走向低碳化时代是大势所趋。一直以来,人类对碳基能源的依赖,导致CO2排放过度,带来温室效应,对全球环境、经济,乃至人类社会都产生巨大影响,严重危及人类生存,这比经济危机更为可怕。解决世界气候和环境问题,低碳化是一条根本途径,也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 低碳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出发,努力构建低碳化发展新体系,着重在七个方面实现“低碳化”。 能源低碳化就是要发展对环境、气候影响较小的低碳替代能源。低碳能源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清洁能源,如核电、天然气等;一类是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核能作为新型能源,具有高效、无污染等特点,是一种清洁优质的能源。天然气是低碳能源,燃烧后无废渣、废水产生,具有使用安全、热值高、洁净等优势。可再生能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能源资源,对环境的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远低于化石能源,甚至可以实现零排放。特别是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完全没有碳排放。利用生物质能源中的秸秆燃料发电,农作物可以重新吸收碳排放,具有“碳中和”效应。开发利用可再生新能源是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具有大规模开发的资源条件和技术潜力。要集中力量,大力发展风能、核能、太阳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能源低碳化。 当今交通领域的能源消费比30年前翻了一倍,其排放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占到全社会排放总量的30%。面对不断恶化的气候和环境,交通运输领域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实施交通低碳化是必然趋势。中国在实行交通低碳化中,发展新能源汽车和电气轨道交通现已成为发展交通的新亮点。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交通低碳化的重要途径。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乙醇燃料汽车、生物柴油汽车、天然气汽车、二甲醚汽车等类型。努力发展电气轨道交通是交通低碳化的又一重要途径。电气轨道交通是以电气为动力,以轨道为走行线路的客运交通工具,已成为理想的低碳运输方式。城市电气轨道交通分为城市电气铁道、地下铁道、单轨、导向轨、轻轨、有轨电车等多种形式。 世界各国建筑能耗中排放的CO2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30%—40%。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的第一建设大国,十分重视推广太阳能建筑和节能建筑,积极推进建筑低碳化进程。太阳能建筑主要是利用太阳能代替常规能源,通过太阳能热水器和光伏阳光屋顶等途径,为建筑物和居民提供采暖、热水、空调、照明、通风、动力等一系列功能。太阳能建筑的设计思想是利用太阳能实现“零能耗”,建筑物所需的全部能源供应均来自太阳能,常规能源消耗为零。绿色设计理念对太阳能建筑来说尤为重要,建筑应该从设计开始就将太阳能系统考虑为建筑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将太阳能外露部件与建筑立面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太阳能与建筑材料一体化。建筑节能是在建筑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自然通风采光的设计、新型建筑保温材料的使用、智能控制等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的活动。建筑节能要在设计上引入低碳理念,选用隔热保温的建筑材料、合理设计通风和采光系统、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等等。 中国一直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在实施农业低碳化中主要强调植树造林、节水农业、有机农业等方面。植树造林是农业低碳化最简易、最有效的途径。据科学测定,一亩茂密的森林,一般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碳67公斤,放出氧气49公斤,可供65人一天的需要。要大力植树造林,重视培育林地,特别是营造生物质能源林,在吸碳排污、改善生态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节水农业是提高用水有效性的农业,也是水、土作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系统工程,通过水资源时空调节、充分利用自然降水、高效利用灌溉水,以及提高植物自身水分利用效率等诸多方面,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益。有机农业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农产品生产为主要目的,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减轻农业发展中的碳含量。通过使用粪肥、堆肥或有机肥替代化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采用秸秆还田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保墒条件,提高土壤生产力;利用生物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特别是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量。有机农业已成为新型农业的发展方向。 工业低碳化是建立低碳化发展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全社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业低碳化主要是发展节能工业,重视绿色制造,鼓励循环经济。节能工业包括工业结构节能、工业技术节能和工业管理节能三个方向。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使工业结构朝着节能降碳的方向发展。着力加强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主攻技术节能,研发节能材料,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快速有效地实现工业节能减排目标。绿色制造是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益的现代化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从而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工业低碳化必须发展循环经济。工业循环经济,一要在生产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在各个生产企业和环节之间进行循环、多级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做到污染“零排放”。二要进行“废料”的再利用。充分利用每一个生产环节的废料,把它作为下一个生产环节的或另一部门的原料,以实现物质的循环使用和再利用。三要使产品与服务非物质化。产品与服务的非物质化是指用同样的物质或更少的物质获得更多的产品与服务,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必须走低碳化道路,着力发展绿色服务、低碳物流和智能信息化。绿色服务,是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无污、无害、无毒的、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服务。绿色服务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人类的身心健康,从服务流程的服务设计、服务耗材、服务产品、服务营销、服务消费等各个环节着手节约资源和能源、防污、降排和减污,以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有机统一。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碳排放的大户。低碳物流要实现物流业与低碳经济的互动支持,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施行标准化等实现节能减排,先进的物流方式可以支持低碳经济下的生产方式,低碳经济需要现代物流的支撑。智能信息化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有效的服务低碳化途径。通过服务智能信息化,可以降低服务过程中对有形资源的依赖,将部分有形服务产品,采用智能信息化手段转变为软件等形式,进一步减少服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低碳化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也是一种新型的生活消费方式,实行消费的低碳化。消费低碳化要从绿色消费、绿色包装、回收再利用三个方面进行消费引导。绿色消费也称可持续消费,是一种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要通过绿色消费引导,使消费者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接受消费低碳化,支持循环消费,倡导节约消费,实现消费方式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绿色包装是能够循环再生再利用或者能够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的适度的包装。绿色包装要求包装材料和包装产品在整个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对人类和环境不产生危害,主要包括:适度包装,在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所用材料最少;易于回收和再循环;包装废弃物的处理不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消费环节必须注重回收利用。在消费过程中应当选用可回收、可再利用、对环境友好的产品,包括可降解塑料、再生纸以及采用循环使用零部件的机器等。对消费使用过可回收利用的产品,如汽车、家用电器等,要修旧利废,重复使用和再生利用。

气候变化和低碳转型的核心内容是控制CO²的排放,

低碳消费是人性的彰显马克思、恩格斯很早就提到:“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他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他强调在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中要“合理”、避免盲目性,同时认为这种物质变换的前提条件是要适合于人类的本性因为人是社会人,更是自然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以自然为依托,以生态良好环境优雅为保证,任何人都不能脱离自然界而独立存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是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应该向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自然,在索取的同时更要注意保护低碳消费需要的满足充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人性的复归”,反映了人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是人类本性的彰显 低碳消费是应对气候变化危机的现实要求有统计显示,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48℃,上升速度之快令人担忧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4-8℃全球气候变暖将直接导致海平面上升、水域面积增大、沿海城市消失、农业减产、生态系统破坏等不良后果,同时还将间接造成一些目前科学家无法预测到的危害全球气候变暖固然有太阳活动变化等非人为因素的推动,但温室气体的增多却是罪魁祸首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人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 为了应对危机,各国都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积极实施节能减排2009年12月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是各国通力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危机的见证中国政府也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刺激低碳消费需求,倡导低碳消费方式对各国实施节能减排以应对气候变化危机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低碳消费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动力需要的满足要通过消费得以实现,而消费则是生产的最终目的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原理告诉我们,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生产者生产的产品只有被消费者购买才能够获得利润另外,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作为需要、作为动力和目的……,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低碳消费需要是人们在消费过程逐渐形成的新的消费需要,它必然要求生产者不断调整经营方向,生产出新的低碳产品来适应消费者新的需求,才能够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在与同类企业竞争的过程中处于有利地位低碳产品和服务的生产,需要生产者采用新的低碳技术和低碳工艺,建立低碳经营管理机制,发展低碳产业集群,形成具有规模的低碳产业体系,而这些对于改变我国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现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另外,发展低碳产业必将对资金、技术以及劳动力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低碳消费是人性的彰显马克思、恩格斯很早就提到:“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他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他强调在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中要“合理”、避免盲目性,同时认为这种物质变换的前提条件是要适合于人类的本性因为人是社会人,更是自然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以自然为依托,以生态良好环境优雅为保证,任何人都不能脱离自然界而独立存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是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应该向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自然,在索取的同时更要注意保护低碳消费需要的满足充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人性的复归”,反映了人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是人类本性的彰显 低碳消费是应对气候变化危机的现实要求有统计显示,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48℃,上升速度之快令人担忧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4-8℃全球气候变暖将直接导致海平面上升、水域面积增大、沿海城市消失、农业减产、生态系统破坏等不良后果,同时还将间接造成一些目前科学家无法预测到的危害全球气候变暖固然有太阳活动变化等非人为因素的推动,但温室气体的增多却是罪魁祸首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人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 为了应对危机,各国都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积极实施节能减排2009年12月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是各国通力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危机的见证中国政府也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刺激低碳消费需求,倡导低碳消费方式对各国实施节能减排以应对气候变化危机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低碳消费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动力需要的满足要通过消费得以实现,而消费则是生产的最终目的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原理告诉我们,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生产者生产的产品只有被消费者购买才能够获得利润另外,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作为需要、作为动力和目的……,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低碳消费需要是人们在消费过程逐渐形成的新的消费需要,它必然要求生产者不断调整经营方向,生产出新的低碳产品来适应消费者新的需求,才能够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在与同类企业竞争的过程中处于有利地位低碳产品和服务的生产,需要生产者采用新的低碳技术和低碳工艺,建立低碳经营管理机制,发展低碳产业集群,形成具有规模的低碳产业体系,而这些对于改变我国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现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另外,发展低碳产业必将对资金、技术以及劳动力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减排措施是

(1) 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 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加强国际合作与科学研究;健全气候变化的相关法律法 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能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清洁生产法》等。(2) 继续实施绿色战略。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成功实施了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沿 海防护林体系、太行山绿化、农田防护林体系和黄河中游防护林体系等十大林业生态工程;相应减少了 对能源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为减缓全球变化作出了贡献。(3) 继续实施人口计划生育政策。(4) 采取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效应的清洁能源政策。

不对不对。。。咱考试不就是考的这个啊。我们卷子有原题。。我写的全对。哈哈。。 不给你打了,费劲

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经济体系和能源结构尚未完成根本性的转型,经济增长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要实现上述目标,中国必须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不断强化减排努力并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低温室气体排放发展的新路,通过强化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倒逼发展方式、能源系统和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探索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同步实现温室气体低排放的发展路径,在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和满足人民对于提升生活质量的内在需求。温馨提示:以上解释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应答时间:2021-03-0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应对气候变化的减排措施中什么是核心措施

不对不对。。。咱考试不就是考的这个啊。我们卷子有原题。。我写的全对。哈哈。。 不给你打了,费劲

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采取的措施包括:1、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2、加大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力度。3、努力争取实现碳中和。4、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5、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等等。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采取的措施      全球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不仅关系到我国的持续发展,还关乎全人类前途命运。      碳中和是指人类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形式实现正负相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于2020年9月22日提出,我国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与碳中和并称为“双碳”的是碳达峰,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我国承诺在203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

通过阅读科普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气候变化与我们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气候变暖,人类大量炭排放是主要因素。人类之所以会制造大量炭排放,其根本原因是能源利用,人类从自然界获取有机物质,从而获取能量,用于生存和生活,以各种方式释放二氧化炭。同时,由于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荒地、过渡放牧等活动造成地球生态失去平衡,使得绿色植物无力完成人类产生二氧化炭的转换。所以,该问题,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内容: 1、顺应自然规律,改善地球环境。让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地球,她能够将我们产生的二氧化炭及时转化成有机物质,释放出氧气。关键活动是植树造林。 2、开发清洁能源、减少炭排放。目前可利用的清洁能源有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能、地热能等,从而减少对有机物质燃烧造成的炭排放。

应对气候变化的减排措施中什么是核心措施?

气候变化和低碳转型的核心内容是控制CO²的排放,

不对不对。。。咱考试不就是考的这个啊。我们卷子有原题。。我写的全对。哈哈。。 不给你打了,费劲

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措施是

国家方案,应对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问题是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正确处理社会经济发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为了切实加强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指导,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颁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以下简称“国家方案”)。为什么要出台国家方案 第一,编制国家方案是我国政府履行国际义务的需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要求所有缔约方制定、执行、公布并经常更新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 第二,制定国家方案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低、气候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是最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之一。同时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近年来由于能源消费量的大幅上升,造成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迅速增加,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成效的目标,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第三,国家方案是我国第一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性文件,也是发展中国家颁布的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颁布实施国家方案,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态度,将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也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新的贡献。国家方案要解决什么问题 我国气象灾害频发,其灾域之广、灾种之多、灾情之重、受灾人口之众,在世界上都是少见的。气候变化对我国影响体现在农业、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等领域。 国家方案指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着七大挑战: 一是发展模式。随着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必然要持续增长,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将使我国面临开创新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挑战。 二是能源结构。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燃料的国家。与石油、天然气燃料相比,单位热量燃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高出约36%和61%。 三是能源技术自主创新。我国能源生产和利用技术落后是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较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四是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保护林地、湿地的任务加重,压力加大。 五是农业。我国是世界上农业气象灾害多发地区,人均耕地资源少、农业经济不发达、适应能力非常有限。如何在气候变化的情况下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对我国农业领域提高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和抵御气候灾害能力提出了长期的挑战。 六是水资源开发和保护。如何在气候变化的情况下,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确保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切实保护好河流生态系统,对我国水资源开发和保护领域提高气候变化适应能力提出了长期的挑战。 七是未来我国沿海由于海平面上升引起的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河口海水倒灌等问题,对沿海地区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挑战。 为此,国家方案提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目标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明显成效,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不断增强,气候变化相关的科技与研究水平取得新的进展,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得到较大提高,气候变化领域的机构和体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国家方案同时提出了到2010年的主要任务:一是通过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在一次能源供应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到10%左右等目标,努力减缓二氧化碳排放。二是通过实现新增改良草地2400万公顷、治理退化、沙化和碱化草地5200万公顷等目标,不断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国家方案提出的政策措施 一是提出了一系列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措施。国家方案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全面落实国务院确定的各项节能降耗措施,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科技进步、加强依法管理、完善激励政策和动员全民参与,大力推进节能降耗。逐步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继续开展植树造林工作,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资源保护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发展煤层气产业,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浪费和甲烷排放,加强农村沼气建设和城市垃圾填埋气回收利用。继续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二是提出了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政策措施。国家方案要求,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布局,选育抗逆品种,治理草原退化和土地荒漠化。加强对森林资源和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水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大节水力度,建设大江大河防洪工程体系,提高农田抗旱标准。加强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监测能力、海洋灾害应急能力建设,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提高沿海地区抵御海洋灾害的能力。加强对各类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监测、预警、预报,科学防范和应对极端天气与气候灾害事件。 三是提出了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政策措施。国家方案指出,要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作用,加大对气候变化相关科技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投入力度,加快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领域重大技术的研发、示范和推广。加强气候观测系统建设,开发全球气候变化监测预测预警技术、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和气候变化适应技术等。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战略和方案研究,加强气候变化科技领域的人才培养。 四是提出了提高气候变化公众意识的政策措施。国家方案认为,应逐步建立一支具有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的干部队伍。充分利用媒体,加强对社会各阶层公众进行气候变化方面的宣传和教育活动,鼓励和倡导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建立公众和企业界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机制和渠道,发挥企业参与和公众监督的作用。完善气候变化信息发布的渠道和制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借鉴国际上好的做法。 五是提出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机构建设的具体方案。国家方案提出,为切实加强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领导,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本地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抓紧制定本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另外,国家方案还阐明了我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一些基本立场。例如,国家方案指出:各缔约方均应切实履行其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下的各项承诺,发达国家应切实履行其率先采取减排温室气体行动,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转让技术的承诺。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国家,将认真履行其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下的义务。 (编辑:王谦)

气候变化和低碳转型的核心内容是控制CO²的排放,

  • 索引序列
  • 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减排措施是产业低碳化
  • 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减排措施是
  • 应对气候变化的减排措施中什么是核心措施
  • 应对气候变化的减排措施中什么是核心措施?
  • 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措施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