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文艺家期刊2022年第03期

中国文艺家期刊2022年第03期

发布时间:

中国文艺家期刊2022年第03期

直播平台:爱奇艺、搜狐视频、腾讯微视。主持人有朱迅、任鲁豫、王凯、佟丽娅。“百花迎春”全称为《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春节大联欢》,简称文联春晚,由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承办,各全国文艺家协会、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等协办。“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春节大联欢”是中国文艺界一年一度的文艺盛事,由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承办,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协办。于2003年创办,是中国文艺界规模最大,参与艺术家最多,影响力最大的综合性晚会,是文艺工作者每年春节期间向全国观众奉献出的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大餐。文艺界德高望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各艺术门类知名中青年艺术家们汇聚一堂,同叙情谊,共襄盛举,参与艺术家达2000余人。

难。《中国文艺家》杂志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文联出版社主办的国家级期刊。主要刊发研究古今中外各种文学艺术门类的理论文章,包括:文学艺术的一般理论研究,文学、戏剧、曲艺、影视、音乐、舞蹈、美术、书法、雕塑、摄影等部门艺术理论和创作实践研究,外国文艺理论、文艺思潮、文艺流派的研究等。欢迎各文科院校、艺术院校、文艺团体、演出团体、群艺馆、文化馆、档案馆、图书馆、工会、文化宫、博物馆及各企事业单位宣教科室等从事文艺事业的工作者,刊登学术论文、及其他作品。

《大众文艺》文艺类省级刊物《中国文艺家》国家级刊物《当代电视》《装饰》《美术观察》《音乐创作》《人民音乐》等

中国文艺家期刊2022年第03期目录

时尚》《时尚健康》《中国文艺家》《大都市》《中国服装男士版》《芭莎男士版》

不要去……我当年无意投了一篇稿,竟然获得了三等奖……正当我暗自窃喜时,旁边的一个作文很差的女同学也得了这个冰心作文奖,还是二等奖,气死我了,后来得知,那次投稿的只有我们两个人(晕死~),那张宣传页上登了一幅照片,全是获奖的同学站成几排的照相,还有什么北京一日游~我当时有点动心,想去,但是发现是要钱的,好几千块,我就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寄来的那张获奖喜报上还说不去首都领奖的同学,等颁奖大会落幕之后把奖状和奖杯寄到学校来,2年了……寒风瑟瑟,什么都没寄来,后来又举办了什么“春雨作文大赛”、“黄三作文大赛”,让我知道了只要投稿都有奖……  同学,真的不要为了一些小小的所谓“荣誉”,这个在中考、高考中没有任何帮助,纯粹是有些报社、出版社、社会组织为了宣传、获利而开设的作文比赛,想体现自己的真正文学价值的话就去参加“新概念作文”等公平公正公开的比赛吧。  祝你成功!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加我QQ:410352477,答案:天知道

一、金奖是100,共分5个组,每组600名,合计3000名。各个地方得奖数量不一,各地参加范围不一,有的地方参加多,有的整个省没有参加的。二、已经举办了四届,每届都有报道。不要把往年的一块累积到一年里计算。三、应该没有问题的。有的地方学生获奖,市政府为领奖学生送行。这个消息可以网络查询。四、文学欺能到全国政协礼堂进行,也是大胆了。不大可能。五、冰心老人的女儿、女婿参与,那么大的名人不会祸害知名的尊敬的冰心老人。 仅供参考。

《HOW》1985年创刊于美国俄亥俄州,是美国最专业的视觉传达设计杂志之一。《HOW》提供视觉传达设计所必需的专业资讯,介绍最新的视觉设计流行趋势及理念、新锐设计师作品、详尽展示值得关注并在国际上有专业影响力的最新视觉设计作品,为设计师提供创意源泉。是一个全球性的视觉设计竞赛,也是国际顶尖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奖项之一,迄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竞赛类别有广告设计、海报设计、界面设计、包装设计、字体设计、品牌设计、出版物设计、插画设计等20个视觉传达设计领域。旨在评选出全球最优秀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每一类别中极少数的优胜作品获颁发Merit Award杰出贡献奖,并收录于顶尖设计出版物《The Best of Design》,这本专业书籍展示了当今世界上领先的艺术总监,工作室和创意专业人士的最佳视觉设计作品。

山东画报杂志2022年第03期

张勋燎、白彬:《中国道教考古》(6卷),北京:线装书局,2006年。张勋燎、白彬编:《川大史学·冯汉骥卷》(中文卷),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张勋燎、白彬编:《川大史学·冯汉骥卷》(英文卷),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即出。 白彬:《四川明万历年间禁止早婚碑初探》,《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1990年4期,81-84页。白彬:《试从考古发现铭刻材料看唐初的二名不偏讳问题》,《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创建三十五周年纪年文集》。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320-329页。白彬:《四川地区与盐业有关的道教遗迹研究》,《宗教学研究》1998年2期,63-69页。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云阳明月坝遗址试掘简报》(执笔:白彬),《四川考古报告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91-111页。白彬:《重庆云阳明月坝遗址出土卜甲的初步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4期,106-110页。黄伟、李永宪、白彬:《三峡库区李家坝遗址发掘获重大成果》,《中国文物报》1999年2月21日第1版。白彬:《南方地区吴晋墓葬出土木刺研究》,《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创建四十周年暨冯汉骥教授百年诞辰纪年文集》。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年,401-410页。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等:《云阳李家坝遗址发掘报告》(执笔:黄伟、白彬、杨勇),《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1998年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299-347页、348-388页。黄伟、白彬:《李家坝巴人寻踪》,经典杂志编著:《三峡记》,台北:经典杂志,2003年,194-199页。黄伟、白彬:《廪君部落——云阳县李家坝遗址》,《文物天地》2003年6期,52-54页。黄伟、白彬:《寻找巴人的足迹——云阳县李家坝遗址的发掘与初步研究》,徐光冀主编:《永不逝落的文明》,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70-76页。张勋燎、白彬:《成都宋墓出土真文石刻与“太上真元大道”》,《考古》2004年9期,65-72页。黄伟、白彬:《三峡库区李家坝遗址发掘结束》,国家文物局主编:《2003中国重要考古发现》,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69-74页。张勋燎、白彬:《前凉建兴二十八年“松人”木牍解复鬼文研究》,《台湾宗教研究》第3卷第2期(2005年),101-123页。姚智辉、孙淑云、邹后曦、方刚、黄伟、白彬、张建华:《峡江地区部分青铜器的成分与金相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第24卷 第2期(2005年),106-118页。白彬:《湖北武昌任家湾东吴初年“道士”郑丑墓再研究》,《江汉考古》2006年4期,58-66页。白彬:《雷神俑考》,《四川文物》2006年6期,66-75页。张勋燎、白彬:《1980年代以来的道教考古研究》,《古代文明研究通讯》第31期(2006年),45-50页。白彬:《江西南昌东晋永和八年雷陔墓道教因素试析》,《南方文物》2007年第1期,78-83页。白彬、代丽鹃:《试从考古材料看〈女青鬼律〉的成书年代和流行地域》,《宗教学研究》2007年第1期,6-17页;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宗教》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白彬、于孟洲:《河南卫辉大司马墓地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中国文物报》2007年3月2日第2版。李英宏、郎俊彦、白彬:《四川广元、绵阳出土汉代画像砖掌印纹的痕检学分析》,《考古与文物》2007年第3期,64-75页。白彬:《四川五代两宋墓葬中的猪首人身俑》,《四川文物》2007年3期,56-60页。白彬:《近年来魏晋南北朝墓葬佛道遗存的发现与研究》,《艺术史研究》第九辑(2007年),471-512页。Bai Bin, Religious Beliefs as seen in the Grave Materials of the Six D John Lagerwey , Rituals, Pantheons, Techniques: A History of Chinese Religion before the Tang, Leiden: Brill Press,

一、著作1.《历史主义思潮的历史命运》(7万字)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4年 3月出版,1995年 8月重印;《读书》杂志1994年9期刊登何祚榕的长篇书评文章;《史学理论研究》1995年2期刊登丁守和的长篇书评文章,此篇书评《新华文摘》1995年9期作为要文转载;《文史哲》1994年4期刊登孟祥才的书评文章;《历史学年鉴·1995》专门介绍、评价此书;《文汇读书周报》刊登本书出版消息。2.《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史学主潮》(1万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1998年6月重印,2000年第二版第三次重印;《史学理论研究》1997年2期刊登长篇书评;《20世纪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在正文中三处介绍评价此书;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0期载文认为此书对一些问题的“探讨极为精湛”;中山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博士点将此书列为论述20世纪学术史的五本必读书之一;《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在封二介绍此书;《学术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新书集锦”栏目介绍此书;《历史学年鉴·1997》专门介绍、评价此书;众多学者在他们的专著、论文中称引此书。3.《史学概论教学大纲》(原国家教委高教司编,主要撰稿人之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4.《〈隋书〉选译》(20万字)济南出版社1993年8月出版。5.《翦伯赞学术思想评传》(4万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年2月出版。6.《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4万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2000年9月重印。中华书局2011年1月出增订本;《全国新书目》杂志2000年10期在“特别推荐”栏目中推荐此书,并给予高度评价; 《文汇读书周报》2000年12月9日刊发专文评论此书;《文汇读书周报》2000年12月16日刊发专文评论此书;《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10月17日刊发专文评论此书;《书摘》杂志2000年12期对此书作了长篇摘录;《作家文摘》杂志2001年1月19日对此书作了专版摘录;《文汇报》2001年4月2日对此书作了专版摘录;《文摘报》2001年4月6日对此书作了专版摘录;《两本关于顾颉刚的新书》,《书品》2001年第3期对此书作了评介;《好书告诉你》(罗志田),《中华读书报》2001年11月21日向读者推荐此书;《史学理论研究》2002年2期刊发长篇书评;《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1期刊发长篇书评。7.《20世纪中国史学评论》(32万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中华读书报》2002年8月7日刊发专文评论此书,此篇书评又被人民网、学术批评网等各大学术网站转载;《中国学术》2003年3期发表专门评论文章。《述往知来——历史学的过去、现状与前瞻》(30万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9.《史学引论》(主编,41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此书出版后立即被全国20多家大学历史系采用为史学理论课教材。10.《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思想史上的新启蒙时代》,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12.《唯物史观与伦理史观的冲突》合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13、《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史论》,编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新史学与新汉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15、《良史的命运》,三联书店,2013年 《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商务印书馆,2014 二、论文 Jian Bozan’Theoretical Contribution to China’Historical Science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June Historiography Trends in New Period,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Spring Historiography in China in the Last Fifty Years,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Autumn 4.《新时期史学思潮的演变》《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2期;《新华文摘》1994年6期全文转载;《历史学》1994年6期转载;《历史学年鉴·1995》摘要评价;《文摘报》1994年4月10日摘要报道。5.《翦伯赞与中国历史科学的理论建设》《历史研究》1990年3期。《中国现代史》1990年7期转载。《近五十年的中国历史学》《历史研究》2004年1期(纪念《历史研究》创刊50周年专号);《新华文摘》2004年8期主体转载;《历史研究》2004年4期发表《对〈近五十年的中国历史学〉一文的几点看法》的文章,回应此文;《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年3期节要转载此文。7.《关于历史创造者问题的讨论》《文史哲》1988年1期《人民日报》1988年2月22日摘要介绍;《人民日报·海外版》1988年2月26日摘要介绍;《解放军报》1988年3月18日摘要介绍;《文汇报》1988年3月6日摘要介绍;《文摘报》1988年2月11日摘要介绍;《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88年3期摘要介绍;《历史学》1988年3期转载;《文史哲》1988年 3期发表黎澍的回应文章;《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黎澍著)一书收录此文。《世纪回望》(20世纪重要论文选编,张岱年主编)一书收录此文。《阶级观点再认识》《史学理论》1988年2期。《文摘报》1998年8月3日摘要介绍;《中国史研究动态》1988年10期摘要介绍;《中国历史学年鉴·1989》摘要介绍;《新华文摘》1988年10期作为要文转载;《历史学》1988年8期转载;《史学理论》1988年4期发表学者沈立邦的回应文章;《东岳论丛》1990年1期发表学者孟庆仁的回应文章;《中国改革备忘录》一书认为此文的基本论点“是1988年史学界理论研究的一大突破”。9.《实证追求与阐释取向之间的百年史学》《文史哲》1997年6期;《新华文摘》1998年3期作为要文转载。10.《翦伯赞:整合两大学术谱系的史坛巨子》《北京大学学报·北大百年校庆纪念特刊》1998年2期。《从偏重方法到史论并重——四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历史科学的变动之一》《文史哲》1991年3期;《历史学》1991年9期转载。12.《历史研究的致用寓于求真之中》《文史哲》1993年6期;《历史学》1994年3期转载。13.《关于建立“史学社会学”的初步设想》《文史哲》1995年3期;《新华文摘》1995年9期摘要刊载。14.《中国当代史学思想基本走向:就〈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史学主潮〉答客问》《文史哲》》1996年6期。15.《德才学识兼具的一代良史翦伯赞》《文史哲》1997年1期。16.《全国史学理论讨论会在天津召开》《文史哲》1986年6期。《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历史”与“科学”》《文史哲》2000年3期;《新华文摘》2000年9期全文转载。《80年代的“新启蒙”与黎澍》《文史哲》2002年2期。《探索中国当代史学思潮的变迁——王学典教授访谈录》(邓京力采访)《文史哲》2001年3期。《人文前沿·特约评论人语》《文史哲》2004年4期。《人文前沿·特约评论人语》《文史哲》2004年6期。《放逐“现实” 回避“问题”:90年代学风的致命伤》《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8期;《新华文摘》2004年21期作为要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5期转载。《〈“历史与现实”关系问题的再检讨(笔谈)〉编者按》《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8期;《新华文摘》2004年21期转载。《“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知识论命题》《史学月刊》2003年1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1期转载;《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110周年论文集》一书收录此文。25.《历史科学的基本观念在变动》《近代史研究》1993年1期。26.《翦伯赞与中国当代史学界的历史主义思潮》《史学理论》1987年2期。《史学情报》l988年1期摘要介绍;《历史学》1987年5期转载。27.《史学,危机何在》《史学理论》1988年3期。28.《从强调一般到注重特殊——四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历史科学的变动之一》《史学理论研究》1992年4期;《历史学》1993年2期转载。29.《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上的一部“掘井”之作》《史学理论研究》1993年2期。30.《历史研究的民间取向值得倡导》《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3期《史学新书评·1999年》一书收录此文;《1997——1999年史学评论状况评析》(《史学月刊》2001年2期)重点评析了此文。31.《向内转:市场经济背景下历史的应有选择》《史学理论研究》1994年2期《从追求致用到向往求真——四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历史科学的动向之一》《史学月刊》1999年1期。33.《史学界的思想解放应向纵深发展》(合作)《回顾与展望》国家教委社科中心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34.《新时期十年史学思潮演变》(香港)《法言》1989年3期。35.《五十年代初期的史界传统学人》《读书》1995年5期。《流年岁影》(张中行著)一书充分肯定此文的学术价值;《中国现代学术文化随笔》一书收录此文;《重读大师》一书收录此文。何兆武在《读书》1995年10期著《若干回忆》回应此文。36.《良史的命运:翦伯赞之死的文化意味》《读书》1998年12期;美国《华夏文摘》(“全球首家中文电脑期刊”)全文转载;《精神的光芒:一代人的心灵历史》一书收录此文。37.《斯大林地理环境观评析》《山东大学学报》1988年4期;《马克思主义研究》1989年3期转载。38.《发掘乡村:21世纪初叶中国历史知识的增长点》《山东大学学报》1999年3期。《历史学》1999年11期转载。39.《征服与同化是既定历史条件下民族交往的基本形式》《东岳论丛》1989年1期;《文摘报》1989年2月25日摘要介绍;《历史学》1990年3期转载。40.《偶然性、可能性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东岳论丛》1992年4期;《历史学》1992年11期转载。41.《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中的历史主义学派论略》《东岳论丛》1995年1期;《新华文摘》1995年5期摘要刊载;《历史学》1995年3期转载。《〈中国历史学反思专栏〉编者按》《山东社会科学》1988年3期。43.《建国后农民战争史研究的反思》《山东社会科学》1988年3期;《光明日报》1988年8月报道。44.《在反封建的文化背景下更深入地研究胡适》《山东社会科学》1989年 1期。45.《新时期十年的历史学评估》(合作)《山东社会科学》1989年 1期;《历史学》1989年3期转载。46.《〈毛泽东的历史理论再认识专栏〉编者按》《山东社会科学》1989年3期。47.《毛泽东关于农民战争论述的理论意义》《山东社会科学》1990年2期。48.《评〈政治与科学之间的历史编撰〉》(合作)《山东社会科学》1992年1期;《历史学》1992年3期转载。49.《史学的新世纪:走学科整合之路》《山东社会科学》1993年1期。50.《论翦伯赞关于历史学社会作用的理论》《历史教学问题》1989年5期;《历史学》1989年 12期转载。51.《为创造历史而研究历史》《历史教学问题》1991年1期。52.《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评翦伯赞〈历史哲学教程〉》《社会科学学报》1990年(总7期)。《唯物史观派史学的合法性危机及其克服》《山东大学报》1999年1月6日。54.《从“五四”到“抗战”:唯物史观派历史观念的重要变动》《齐鲁学刊》2000年3期。55.《“假问题”与“真学术”:中国社会形态问题讨论的一点思考》《东岳论丛》2000年4期。《语境、政治与历史:义和团运动评价50年》《史学月刊》2001年3期;《中国近代史》2001年7期转载;《义和团研究一百年》一书收录此文。《历史是怎样被叙述的——论历史知识的人文主义属性》《我的人文观》,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中国学者心目中的科学与人文(人文卷)》,云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58.《五朵金花:意识形态语境中的学术论战》《文史知识》2002年1期;《北京日报》理论版2002年6月3日转载;《文汇读书周报》2002年1月25日摘要推荐此文。59.《思想史上的“80年代”:新时期黎澍侧记》《学术界》2002年1期。60.《近20年间中国大陆史学的几种主要趋势》《山东社会科学》2002年1期。61.《20世纪唯物史观派史学的学术史意义》(合作)《东岳论丛》2002年2期;《新华文摘》2002年8期摘要刊载。《华岗与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传统的形成》,《光明日报》2003年6月3日A3版。《论历史研究的客观性问题》《东岳论丛》2004年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学术文摘》2004年2期转载。《〈名家主持:后现代主义与历史学〉编者按》《东岳论丛》2004年1期《十九世纪的自然科学与历史学:塑造、同化与区别》《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2期;《科学技术哲学》2004年4期转载。《现代学术史上的唯物史观——论作为“学术”的马克思主义》《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11期。《中国智慧与西方文明的对话与交流是可能的——卫礼贤〈中国心灵〉及其〈中国经济心理〉读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6期《东西方之间——中外学者论卫礼贤》一书收录此文; 《卫礼贤:两个世界的使者》(德文版,2003年,主编克劳斯·黑尔舍)收录此文。《从排斥政治到兼容政治——评〈中国政治通史〉》《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4期。《大学校史与学术史的关联——读〈青岛海洋大学大事记〉》《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4年6期。《一份正在崛起的学术期刊:评〈山东社会科学〉》《光明日报》2004年10月28日C1版。71、《学术著作是活历史》《中国青年报》2004年10月9日《青春中华首届中国青少年读书周特刊》。72、《特约评论人语》,《文史哲》2005年4期73、《从“历史理论”到“史学理论”——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6期陈启能等主编《消解历史的秩序》(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收录此文74、《意识形态与历史:近50年来农战史研究之检讨》,《史学月刊》2005年7期75、《特约评论人语》,《文史哲》2006年2期76、《从“战士”到“学者”——访老辈史学家赵俪生先生》,《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3期77、《在创造历史中研究历史》,《史学理论研究》2006年4期78、《选择一种更符合学术本性的论文注释体例》,《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 6期79、《欧洲汉学与美国中国学对峙下的民国史学界》,《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 5期80、《唯物史观派史学的学术重塑》,《历史研究》2007年 1期81、《治学的功力与见识》,《文史知识》2007年6期82、《“二十世纪中国史学”是如何被叙述的——对学术史书写客观性的一种探讨》,《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年2期。83、《新史学和新汉学:中国现代史学的两种形态及其起伏》,《史学月刊》2008年6期84.《当代史研究的开展刻不容缓》,《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11期85.《“80年代”是怎样被“重构”的?》,《开放时代》2009年第6期86.《六十年来中国史学之变迁》,《文史知识》2009年第8期87.《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顾颉刚——写在《顾颉刚全集》出版之际》,《光明日报》2011年1月11日第13版88.《华岗: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范式的构建者》,《文史哲》2011年第5期《“红楼梦研究”大批判缘起揭秘——两个“小人物”致函〈文艺报〉的事是否存在?》,《中华读书报》2011年9月21日第5版90.《学术与意识形态的高度绾合——山东大学1950年代文科辉煌的由来》,《山东大学报》“110周年校庆特刊”2011年10月11日。91.《〈尚书〉学:从顾颉刚到刘起釪》,《文汇报》2011年4月4日第7版

《中国文艺家》杂志2022年第1期目录

难。《中国文艺家》杂志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文联出版社主办的国家级期刊。主要刊发研究古今中外各种文学艺术门类的理论文章,包括:文学艺术的一般理论研究,文学、戏剧、曲艺、影视、音乐、舞蹈、美术、书法、雕塑、摄影等部门艺术理论和创作实践研究,外国文艺理论、文艺思潮、文艺流派的研究等。欢迎各文科院校、艺术院校、文艺团体、演出团体、群艺馆、文化馆、档案馆、图书馆、工会、文化宫、博物馆及各企事业单位宣教科室等从事文艺事业的工作者,刊登学术论文、及其他作品。

好像没有中国文艺家基本信息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单位: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单位:中国文艺家杂志社社长/主编:许松林常务副社长:李知临副 社 长:李爱国执行主编:张芬之广告发行:李洪庆

文艺评论期刊2022年第一期

主管单位: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内刊号:11-1581/J  国际刊号:1002-9583 该刊每逢单月24日出版,全年6期。每期定价人民币00元,全年00元。请向全国各地邮局订阅,境外读者请向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订阅。读者也可直接从杂志社邮购(不另加邮费)。

6  作品《阳光·老人》参加黑龙江省文化厅、省文联、省美协主办的黑龙江省首届水彩粉画展,获三等奖;1994  作品《驿站》发表于《美术大观》第四期;11  作品《废墟之二·黄光》参加“庆祝建国四十五周年”黑龙江省第八届美术作品展;黑龙江省文化厅、省文联、省美协主办12 作品参加中国·辽宁省作家协会与马来西亚西马美术学院联合举办南北十七人画展出国展出;美术作品展  作品《风暴前的阳光》参加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2   作品《寂静的郊外》参加黑龙江省美协主办的黑龙江省第二届水彩粉画展获一等奖;3  作品参加黑龙江省文化厅、省文联、省美协主办的第八届黑龙江省美术作品展览获二等奖;5   作品《疾风暴雨后》参加黑龙江省美协主办的“金街杯”黑龙江省青年美术书法大奖赛暨“第四届黑龙江省青年美术书法作品展览”获银奖;12 作品《云封万里》参加黑龙江省美协主办的“北国杯”文艺系列活动美术展览获银奖;4   作品《雪封万里》参加第三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中国美协主办4   作品《远方》参加黑龙江省美协主办的黑龙江省第三届水彩粉画展获一等奖6   作品《风暴前的阳光》参加黑龙江省教育厅和省美协主办的黑龙江省教师美术书法作品展获二等奖;10 漆画《红色果实》参加《96漆艺邀请展》;中国漆画研究会主办10 作品《天有流动云》参加中国首届水彩画艺术展;中国美协主办11 作品参加“鲁艺杯”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美术专业教师作品大赛获银奖;6   作品《天宇观象-大地》参加黑龙江省文联、省地质矿产厅、省美协主办的黑龙江省庆祝香港回归祖国艺术系列展“地矿杯”获二等奖;7  作品三幅发表于《中国北方水彩画精品集》;11 作品《静观苍宇》参加97中国青年水彩画大展,并为水彩画艺委会收藏;中国美协主办2   作品发表于《美术》1998年第2期;5   作品发表于《中国水彩》第五期;8  作品《风吹云走》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第四届水彩粉画展;中国美协主办10  作品《秋云》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中国文化部 中国美协(注:署名孟宣兆)1  作品《天宇行云》发表于《中国水彩》第12期;P12 国家级刊物6  作品三幅发表于《艺术信息与交流》第二期;封三《心源有感》《云高山远》》《天宇观象·生存空间》6  作品三幅发表于《振龙美术》第二期;P70《山远云高》P71《红里有感》、《上观天宇》8  作品《大风景》发表于《振龙美术》第四期;P10 作品《上观苍宇》荣获全国第五届水彩粉画展银奖;中国美协主办10 作品《大风景》《天宇观象-生存空间》《有树风景》发表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作品集》10  水彩作品发表于《中国水彩》第十五期;P25国家级刊物12  水彩作品《上观苍宇》发表于《水彩艺术》第二期;P39国家级刊物1  作品《红场上的教堂》发表于《艺术交流》第三期;封底2  水彩作品《上观苍宇》发表于《美术》第二期;P2,国家级刊物3  作品《味象澄怀》发表于《艺术交流》第一期; 封三6  作品《心源有感》发表于《艺术交流》第二期;6  作品《上观苍宇》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黑龙江省美术回顾展中作为特邀作品展出;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联主办6  论文《味象澄怀》和作品《心源有感》发表于《艺术交流》第二期;7  作品参加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与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教师联合展览出国展出;7  作品《上观苍宇》荣获中国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建党80周年 美术作品展优秀奖;9  作品《入梦》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水彩人物画展获铜奖;13 论文《味象澄怀》发表于《黑龙江日报》附有三幅作品;《天宇观象》《大风景观象》《味象澄怀》2001.10 作品五幅发表于《俄罗斯写生作品集》12  作品《教堂》发表于《振龙美术》第三期;P12  作品《入梦》发表于《中国水彩人物画选》;3 作品两幅发表于《文艺评论》第一期;封二《味象澄怀》封三《山远云高》3 作品两幅《味象澄怀·静水》《味象 澄怀·静池》发表于《艺术交流》第一期;封二4 作品发表于《美术》第四期;P87《彼得大帝像》国家级刊物5 作品《怀念》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黑龙江展区获铜奖;中国美协、黑龙江美协主办5 作品《怀念》参加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 中国美协主办 作品《怀念》在黑龙江日报的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黑龙江省展区刊登;7 作品三幅发表于《中国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教师美术作品集》9 作品《蓝色沙发》在中国美协主办第六届全国水彩粉画展获优秀奖;2002   作品《味象澄怀·燎原》《味象澄怀·平原》2幅收入《中国当代艺术》;9 作品参加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欧洲文化交流出国展出9 出版《孟宪德色彩静物》一书;62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被评为2002年度专业实习优秀指导教师4 作品三幅发表于《中国美术》第三期;P74《有铁轨的大风景》P75《心源有感·雨火》《入梦》国家级刊物6 作品发表于《艺术交流》第二期;P49《欧洲行印象之四》7  作品三幅收入《中华脊梁》大型画册;P221《味象澄怀·清池》《味象澄怀·冻土》《入梦》7  参加我校2002-2003年度教学优质奖评选获二等奖;9  作品《远山清冷》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小幅水彩画展获铜奖;9  作品《上观苍宇·暮城》参加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全国美术作品展中获优秀奖,并被收藏;2003.10 作品三幅发表于《域外纪行》12 作品八幅收入《中国书画百杰孟宪德作品选》明信片全国发行;6  参加哈尔滨师范大学2003-2004年度教学优质奖评选获二等奖;6  赴欧洲考察参加中国、俄罗斯、奥地利三国画家联展;有出版物P16-192004.8 作品五幅及个人简介载入《强国丰碑》;P296-297《水彩传情果硕艺精》8  作品《暮城情结》参加第十届全国美展;中国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9  论文《水彩画创作与山水精神》P43、作品《暮城情结》P40发表于《艺术研究》第一期;9  出版《孟宪德水彩画集》;黑龙江美术出版社9  作品《暮城情结》在黑龙江省文化厅、省文联、省美协主办的黑龙江省第十届美术作品展中获银奖;2004.10 作品八幅收入《中国书画百杰孟宪德作品选》明信片全国发行2004.12 《对西方水彩画的中国民族化探索》发表于《现代美术教学论稿》1  作品八幅收入《中国书画百杰孟宪德作品选》明信片全国发行;2005.4 文章《师法天地 寻归自然—孟宪德水彩画创作履迹》作者闻玉智 发表于《美学长廊》5  赴韩国考察,作品与韩国画家交流联展;2005.3  论文《对西方水彩画的中国民族化研究》发表《艺术研究》第一期;2005.3 《形式下面的精神内核――对西方水彩画的中国民族化研究》课题结题。黑龙江省教育厅。2005.8 作品《湖水》在中国美协主办第七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中获优秀奖。2005.9 作品八幅收入《中国当代书画百杰孟宪德作品选》明信片全国发行2005.9 作品七幅收入《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师作品典藏绘画作品集》P109-P115,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5.12 《暮城情结》发表于《艺术研究》第四期2006.1 作品四幅《上观苍宇》《有铁轨大风景》《暮城情结》《旷野银河》收入《艺术中国》中国画报出版社2006.1 作品一幅《山水》参加《中国哈尔滨国际艺术论坛暨第十三届21CICAA国际艺术节》,并收入同名画集。4 作品十幅《域外写生之一》《域外写生之二》《域外写生之三》等收入《哈师大艺术学院教师写生作品选》4 作品发表于《成人教育》2006年第四期封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5 参加中韩水彩画家交流展暨黑龙江省第三届水彩画双年展担任组织者和评委 作品《味象澄怀》收入《中韩水彩画家交流作品选》2006.6 作品参加《2006中国.哈尔滨艺术高峰论坛》优秀奖。2006.6 作品一幅《秋野》参加《中国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韩国韩南大学美术学院现代美术交流展》,并收入同名画集。2006.6 作品一幅《大风景》参加《哈尔滨师范大学泰国国家艺术大学美术交流展》,并收入同名画集。2006.8 作品一幅《桥》参加《中韩现代美术展》,作品收入同名作品集。2006.9 作品《味象澄怀-秋野》发表于《艺术研究》2006年3期。9 参加《中国水彩画教学与创作百年回顾展暨高峰论坛》,南京师范大学,并有作品《暮城》收入同名画集。9 作品《域外写生》参加中国水彩画教学与创作百年回顾展。江苏省文化厅、中国美协主办10 参加《中国百年水彩画展》。中国文化部艺术司、中国美协主办。2006.12 作品《上观苍宇》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2 作品两幅《冬野》《印象》发表于《中国书画》2006增刊,中国书画杂志社编辑出版。国家级刊物2 作品四幅发表于《共和国骄子艺术篇》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3 作品三幅发表于《艺术收藏与投资》2007年第1期。国家级刊物3 作品多幅发表于《园林水彩》 6 作品《味象澄怀-融雪》参加韩中现代美术交流展。主办:韩南大学美术学院,哈师大艺术学院。 6 参加《中国青岛艺术节》展览。 9 《黑龙江人风采》专题采访。主办: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10 作品参加《韩中水彩画交流展》韩国汉城。2007.11 作品《上观苍宇-家园》在全国第八届水彩粉画展中获优秀奖(不设金银铜奖),中国美协主办。2007.10 作品参加《韩中水彩画交流展暨第34回韩国水彩画协会展》韩国汉城。韩国水彩画协会。2007.10 出版《大画室》一书,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7.12 出版《素描头像30例》书号ISBN 978-7-5318-1078-0、《色彩静物30例》书号ISBN 978-7-5318-1948-6两本书,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7.12 作品发表于《艺术观潮》2007年第6期2008.4 作品发表于《美术观察》2008-04期,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2008.4 作品若干发表于《艺术观潮》2008-02期2008.6 作品两幅发表于《中国当代艺术2007》2008.6 《上观苍宇-家园》参加2008中韩现代美术交流展优秀奖2008.8 出版《大画室色彩静物》2008.9 水彩作品两幅发表于《艺术研究》2008年3期2008.9 《有铁轨大风景》发表于《艺术市场》2008年9期2008.9 《水彩画的精神建构》立项,省文化厅。2008.9 《庆祝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成立50周年――黑龙江省第四届水彩画双年展》组织者和评委。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美协主办。2008.9 《上观苍宇》收入《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成立50周年 黑龙江省优秀美术作品集1958-2008》2008.11 《上观苍宇-家园1》发表于《美术》2008年11期2008.12 《改革开放30年黑龙江省美术作品展》优秀奖,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美协主办。12 《新世纪中国艺术家丛书-孟宪德水彩画》出版,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3 《色彩写生对造型艺术影响的研究》立项,省教育厅。2009.6 作品发表于《中国当代艺术2008》P1842009.6 《技艺与资源—关于我的水彩画创作散谈》发表于《艺术研究》2009年2期2009.8 作品发表于《艺术观潮-中国水彩名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9 作品和文章《味象澄怀》发表于《美术观察2009-09》P084-085,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2009.9 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参加《新中国美术60年》展览,中国文化部主办。作品收入同名画集2009.9 主编《超越-美术高考百家名师——腾飞速写》黑龙江美术出版社书号ISBN 978-7-5318-2333-92009.10 《城市》获建国60年黑龙江发展成就大型美术书法摄影展银奖省委宣传部,省文联主办2009.10 《城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第十一届黑龙江省美术作品展览铜奖省文化厅,省文联、省美协主办1 出版《水彩画的精神建构》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0.2 作品和文章《对水彩画精神建构的一点思考》发表于《美术观察2010-01》P086-089,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3 出版《孟宪德色彩写生画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3 主编《坚实教程》(系列教材7本)出版 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3 水彩作品三幅发表于《美术》2010年2期2010.3 参加传承与超越中国水彩画家邀请展。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主办岭南美术馆承办2010.3 作品四幅发表于《艺术教育》2010年1期,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2010.3 文章《试论水彩画的精神建构》发表于《艺术教育》2010年3期,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2010.3 《水彩画的精神建构浅析》发表于《美苑》03期,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2010.4 参加上海朱家角国际水彩画双年展2010.6 作品两幅发表于《当代中国水彩》2期6 作品《上观苍宇-家园》发表于《艺术研究》02期2010.8 《论高校函授教学中的绘画教学》发表于《成人教育》09期2010.8 被省文化厅评为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0 作品《看雪》在第九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中获优秀作品奖10 被评为2009年度哈师大“优秀教师”称号。2010.12.17 《中韩画家交流展――黑龙江省第五届水彩画双年展》组织者和评委。省文联、省美协主办。2011.6 被省文化厅评为艺术教育成果奖一等奖2011.8 作品《冬雪》全国第二届小幅水彩画展优秀作品奖(最高奖)2011.9 作品《斜阳》及简历发表于《艺术教育》2011年9期扉页。中国文化部主管,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9 作品《城市—哈尔滨》获“火热时代多彩龙江”——“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专题采风创作活动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主办。 优秀奖12 获得省委宣传部“六个一批专家人才”称号。

1、俄罗斯文艺2、文艺研究3、文艺争鸣4、文艺理论研究5、文艺理论与批评6、文艺评论7、解放军文艺

  • 索引序列
  • 中国文艺家期刊2022年第03期
  • 中国文艺家期刊2022年第03期目录
  • 山东画报杂志2022年第03期
  • 《中国文艺家》杂志2022年第1期目录
  • 文艺评论期刊2022年第一期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