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文学评论期刊电子版官网下载

文学评论期刊电子版官网下载

发布时间:

文学评论期刊电子版官网下载

文学视界榕树下

文学评论杂志,被评为中文核心期刊的有:《文学评论》(社科院主办的,应该是最权威的了。)还有《作品欣赏》《文学遗产》《当代作家评论》

威尔

文学评论期刊电子版下载网站

你可以买一本上外的自考教科书\"英美文学选读\",是全英文的,里面介绍了英国和美国的48位作家的100多部作品,还附有作者生平简介,对作品的评论和当时社会背景的介绍

《现代文学评论集(全2册)》(贺玉波)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 密码:mpqh书名:现代文学评论集(全2册)作者:贺玉波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年份:2017-4页数:158+314内容简介:★《堂吉诃德》中文全译本首译者的文学评论代表作★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坛点将录★ 暌违八十载后,原汁原味经典重现****************************************贺玉波是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坛有名的文艺评论家、作家、翻译家和学者,其评论文稿多达30余万言,至今尚为我国文学研究工作者所肯定和引用。《现代文学评论集》(全二册)整理和收录贺玉波文学评论代表作《中国现代女作家》《现代中国作家论》《郁达夫论》的内容,针对茅盾、巴金、叶圣陶、沈从文、郁达夫、冰心、庐隐、丁玲等民国时期文坛诸位大家的作品,从世界观与创作、文学与政治、文学与大众、创作与生活、内容与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呈现出一种“好揭作品之短,喜言作家之弊”的所谓“酷评”的特点,是民国时期少有的文学批评类书籍,其观点和角度反映了民国时期评论家对民国时期作家作品的真实态度,具有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作者简介:贺玉波(1906—1982),原名贺家春,笔名白露、兰城,湖南津市人。1927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曾任职于上海开明书店、光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等著名出版机构,做过自由撰稿人,后赴湖南益阳教学、办学。贺玉波是20世纪30年代活跃于上海文坛的文艺评论家、作家、翻译家和学者,著述丰富,著有《避难者》《残缺的爱》等小说,译有《吉诃德先生》《龙齿》《野兽世界》等作品,编有《日记文作法》《书信文作法》《儿童书信范本》《小朋友自习法》等教育读本,并长期在各类报刊上发表散文、诗歌。其中,《吉诃德先生》是《堂吉诃德》最早的中文全译本。

文学评论期刊电子版下载网址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主 编:陆建德副主编:高建平 胡 明(常务)编 委:(以姓氏笔画为序)王 尧 王保生 邓绍基 包明德 孙 逊 叶舒宪刘跃进 杜书瀛 杨 义 杨匡汉 陆建德 张 炯张中良 张国星 张新科 张福贵 姚文放 孟繁华陈平原 周 宪 胡 明 赵 园 赵稀方 南 帆钱中文 袁行霈 党圣元 高建平 章培恒 曹顺庆蒋 寅 蒋述卓 董乃斌 董之林 童庆炳 詹福瑞黎湘萍 谭桂林杂志社社长:刘跃进编辑部主任:董之林(代)理论组:高建平 王秀臣 吴子林古代组:胡明 张国星 李超现代组:邢少涛 范智红当代组:董之林 刘艳 朱建新编 务:郑焕玲美 编:郭虹

威尔

文学评论期刊电子版下载

《现代文学评论集(全2册)》(贺玉波)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 密码:mpqh书名:现代文学评论集(全2册)作者:贺玉波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年份:2017-4页数:158+314内容简介:★《堂吉诃德》中文全译本首译者的文学评论代表作★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坛点将录★ 暌违八十载后,原汁原味经典重现****************************************贺玉波是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坛有名的文艺评论家、作家、翻译家和学者,其评论文稿多达30余万言,至今尚为我国文学研究工作者所肯定和引用。《现代文学评论集》(全二册)整理和收录贺玉波文学评论代表作《中国现代女作家》《现代中国作家论》《郁达夫论》的内容,针对茅盾、巴金、叶圣陶、沈从文、郁达夫、冰心、庐隐、丁玲等民国时期文坛诸位大家的作品,从世界观与创作、文学与政治、文学与大众、创作与生活、内容与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呈现出一种“好揭作品之短,喜言作家之弊”的所谓“酷评”的特点,是民国时期少有的文学批评类书籍,其观点和角度反映了民国时期评论家对民国时期作家作品的真实态度,具有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作者简介:贺玉波(1906—1982),原名贺家春,笔名白露、兰城,湖南津市人。1927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曾任职于上海开明书店、光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等著名出版机构,做过自由撰稿人,后赴湖南益阳教学、办学。贺玉波是20世纪30年代活跃于上海文坛的文艺评论家、作家、翻译家和学者,著述丰富,著有《避难者》《残缺的爱》等小说,译有《吉诃德先生》《龙齿》《野兽世界》等作品,编有《日记文作法》《书信文作法》《儿童书信范本》《小朋友自习法》等教育读本,并长期在各类报刊上发表散文、诗歌。其中,《吉诃德先生》是《堂吉诃德》最早的中文全译本。

《欧美文学评论选》

你可以买一本上外的自考教科书\"英美文学选读\",是全英文的,里面介绍了英国和美国的48位作家的100多部作品,还附有作者生平简介,对作品的评论和当时社会背景的介绍

《欧美文学评论选(19世纪)》第二卷中有

新文学评论杂志电子版官网下载

【76本】温瑞安作品集    链接:  提取码: ntbn

你在提问中所说到的《嘉莉妹妹》是美国作家德莱塞的代表作之一。如果你需要《嘉莉妹妹》文学评论的书籍或文章的话,可以到以下地址去下载: 《嘉莉妹妹》这部作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18岁的嘉莉,漂亮而胆小,年轻无知,充满了对大都市繁华生活的幻想,对家人故土充满了留恋之情,但是,都市耀眼的万点灯火还是驱使她登上了去芝加哥的火车,去投奔她的姐姐,寻求新的生活。但是,她不知道那耀眼的光华掩盖了多少谎言、谬误、邪恶和伪善。 在车上,她结识了一个年轻的推销员杜洛埃。这是一个穿着时髦,油腔滑调的情场老手,老于世故、衣着得体,很能够吸引一些涉世未深和举止轻浮的女性。对他的百般殷勤嘉莉深受感动,尤其是对芝加哥繁华景象的描述,使嘉莉倍感兴趣。分手时,他们相互留下了地址。嘉莉要去西凡布伦街找她的姐姐敏妮。 芝加哥在嘉莉的想象中是十分美好的,以为那儿满是金钱和欢歌。 但是,刚到芝加哥,她的梦想就破碎了。 姐姐住在工人和职员的住宅区,房间狭小寒酸而简陋,看得出姐姐的生活很拮据,这使初来乍到的嘉莉感到很沮丧。 第二天一早,嘉莉怀着朦胧的希望出门找工作,虽然她有些胆怯,但是美好的梦想和都市的繁荣的强大引力驱使着嘉莉东奔西走。眼前林立的高楼和一家家大公司显得财大气粗,使嘉莉感到高不可攀。可是,嘉莉还是鼓起勇气走进一家家公司和店铺,她希望总有一次实现她的愿望。但是,无论在绸缎铺、帽子店还是百货店、服装店,她得到的都是“不要人”的冷冰冰的回答。她慢无目的的走着,最后,好不容易才在一家制鞋厂找了份工作,算有了个着落。嘉莉想象着工作的美好,她想象着用那微薄的收入满足自己的欲望,她幻想着种种特权和享乐,她把一切可以买到的欢乐都想遍了。 鞋厂里的工作十分繁重,手脚不停地劳累一天简直叫人腰酸背痛,精疲力竭。嘉莉是新手,一直手忙脚乱,回到家里,早已四肢僵硬,动弹不得了。尽管如此,她所能挣到的工钱每周只有四块半,还往往受到工头的苛责或无聊青年的调戏,她丧气极了。更苦恼的是她还要把那微薄的工资的大部分交给姐姐作房租,这样,嘉莉就所剩无几了。 与此同时,杜洛埃正在豪华的酒店里同那些花花公子们夜夜欢歌,根本没在意嘉莉的存在。并且,他还得到费莫酒家的经理——一是个成功人物,很有名气,交际很广的乔·威·赫斯渥的赏识。杜洛埃为了挤进上层社会而投其所好,嘉莉则在无意间成为他们口中的谈资。正当嘉莉悲叹自己苦命的同时,这种悲叹几乎如影随行地伴随着她。不久,嘉莉病了,三天后再去上班时,鞋厂已经把她辞了。她又开始一次次的东奔西走,但什么工作也没有找到,而她最后的一点钱也因为卖了顶御寒的帽子花光了,她不敢回家,怕姐夫汉森那冷淡的眼光,也怕姐姐虽然和气却透出懊恼的神情。她百无聊赖的毫无目的地在街上浪迹着。 正当嘉莉心灰意冷的时候,却与那个年轻的推销员杜洛埃不期而遇。 杜洛埃对嘉莉十分热情,请他到豪华的饭店吃饭,并邀请她看戏。嘉莉看出了他对自己的倾慕,她高兴而矜持地欣赏杜洛埃眉飞色舞的殷勤劲儿。当杜洛埃给她钱让她去买衣服、鞋子的时候,她虽然惭愧,但又没有勇气拒绝,她觉得杜洛埃是一个漂亮的好心的男人。嘉莉在接受杜洛埃的钱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金钱不是代表掠夺来的特权,而只代表一个人应得的报酬,即诚实劳动的回报。只有在这种场合才可以接受金钱。而嘉莉对金钱的道德意义的理解和一般人一样肤浅,认为“金钱是某种别人已经有了我也必须有的东西,”她手里拿着的钞票让她感到自己的境遇好多了。 回到姐姐家的时候,发现姐姐失业了,他们不能再留嘉莉住了。但是,嘉莉不想回到死气沉沉的家乡,不久,嘉莉接受了杜洛埃的建议,和他住到了一起。虽然开始的时候她还有些胆怯,但是欲望使她选择了这种生活。既没有回家乡,也没有找到工作的嘉莉,就这样开始了她的另一段生活。 其实,杜洛埃只不过是受到内心欲望的驱使,按常规玩弄一下女人罢了。嘉莉渴望着幸福,现在她又有一个安身之处了,杜洛埃为她花钱,带她出去玩。但是,嘉莉的心理上承受着很大的负担,虽然,她住着宽大的房子,过着舒适的生活,虽然她喜欢奉承,爱慕虚荣,但是心里的声音告诉她:她在堕落。就在这时候,杜洛埃把嘉莉介绍给他的朋友,费莫酒店的经理赫斯渥。 赫斯渥十分富有,在生意上春风得意,颇有能耐,家庭生活虽然缺乏宽容体谅和关心爱护,但靠习惯的力量和传统观念维系着,也算是安稳,儿女们也都长大了,都有了自己的事业和活动圈子,赫斯渥和妻子之间虽无爱情可言,但也无大的不满,虽然偶尔也有些艳遇,但是名利、权势、地位使他只能是逢场作戏,他必须维系住家庭的稳定。另一方面,他温和、宁静、自信、处世圆滑,对女士殷勤周到,他对嘉莉表示的那份恭维,是每个女人都会赏识的。 他一见到嘉莉,就迷上了她的美貌,为她神魂颠倒。而嘉莉也觉得赫斯渥更聪明,而且衣着得体,气度不凡,温文尔雅。相比之下,杜洛埃就显得相形见绌。为了取得嘉莉的好感,他寻机陪嘉莉去看戏,去散步,与嘉莉谈天说地,暗示自己对她的感情或自己生活的不幸……终于嘉莉感情的天平倾向了赫斯渥这一边。 嘉莉对赫斯渥并没有一丝邪念,她想象赫斯渥将能使她摆脱目前这种不体面的生活,她只是把他的爱当作一种美好的东西,想象着他们的感情会有更美好更高尚的结果。然而赫斯渥只想寻欢作乐,并没有打算负什么责任。他认为他的做法不会引起家庭纠葛和地位的稳固,嘉莉的爱只是增添了他生活的一份额外的乐趣。同时,杜洛埃虽然表面信誓旦旦地说要与嘉莉结婚,实际上只是在拖延,嘉莉心里也很明白这一点,因此觉得赫斯渥看起来更诚恳一些。 不久,由于杜洛埃的偶然推荐, 嘉莉在一次游艺筹款活动中扮演了《煤气灯下》罗拉的角色,由于她天生丽质,情感丰富并善于模仿,居然获得了成功。她惊人的才华,在金碧辉煌的舞台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赫斯渥更加对嘉莉着迷了。她与赫斯渥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最终被杜洛埃发觉,在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吵之后,一气之下离开了嘉莉,独自出走了。自由而孤独的嘉莉终于投入赫斯渥的怀抱。 赫斯渥虽然为嘉莉提出要求结婚的问题感到狼狈,但他对嘉莉的迷恋使他丧失了理智,在心醉神迷之中他什么都答应了。而这场恋情终于导致了一场家庭风波的来临。他的妻子工于心计,嫉妒心强,并且冷酷无情,关于赫斯渥和嘉莉的风言风语终于被他的妻子知道了,对于爱的妒忌最终变成了仇恨,她不断索要名下的财产并提出离婚,想使赫斯渥就范,而赫斯渥也担心这样做会使自己声名狼藉,一无所有,因为他过去慢慢积聚的财产都记在妻子的名下,如今要归她所有了,他感到忧心忡忡,进退维谷。 一天晚上,赫斯渥在烦恼中偶然发现酒店保险箱并未锁好,而里面有整整一万元钱。天哪,他要是有一万元钱就可以毫无顾忌地离开他的妻子,和嘉莉在一起了!一阵犹豫之后,他终于偷走了这些钱。决定带上嘉莉远走高飞。当晚,他以杜洛埃受伤要见嘉莉的名义将嘉莉出来,一同离开了芝加哥。 嘉莉和赫斯渥经由底特律、蒙特利到了纽约。虽然她对他的欺行为十分恼火,但是她是孤苦伶仃的,若是她不投奔他——接受他的爱情——她又能去别的什么地方呢?于是她接受了这样的安排。 赫斯渥改名换姓,请来律师为他们主持婚礼,找到一所房子,卖了一些家具,他们就这样定居下来。 赫斯渥在芝加哥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可是在纽约,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他寻找职业,几次失败,最后只得到一家酒店投资1000元,与人合股经营。但是,生意并不像他想象中的赚钱,尽管如此,他仍佯装再增资加强他的营业,他们的生活大不如在芝加哥是那样风光,赫斯渥也找不到那种受到瞩目的感觉了。 这一切,天真的嘉莉都不知道,丈夫的盗窃行为她也不知道,她认为自己一生中第一次安顿下来了,也满足于当一个家庭主妇的生活。 第一个冬天就这样过去了。转眼三年过去了,赫斯渥的生意并不见有起色。嘉莉也渐渐为经济的困窘、服饰的寒碜、娱乐的缺少而忧伤起来。一天,嘉莉结识了万斯一家,在万斯太太的影响下,她又开始去看戏,向往那些美丽的服饰和所有浮华的东西,当演员的梦想又在她的心里滋长起来。 她现在觉得赫斯渥每天郁郁寡欢、沉默不语,已不再是年轻力壮、心情舒畅的人了。她开始觉得自己做错了事,也开始回想起那次实际上是强迫的私奔。后来,赫斯渥投资合股的酒店倒闭了,贫困落到了他们的头上,为生活发愁的阴云降临了。这使得嘉莉想起早年冒险闯荡芝加哥的日子,她实在是向往纽约的上层生活。而赫斯渥也不得不再次四处奔波寻找职业,可是在纽约他没有熟人和朋友,也没有做职员的经验,找来找去,一无所获,以前认识他的人,恭维他的人见了他都唯恐避之不及,最后只得待在家里,抱着剩下的钱节衣缩食的拖延起来。不久,他就自暴自弃,闯进赌场,以希望在那里寄托其赢钱的微薄希望。但是,很快就输得所剩无几了。这些凄惨的琐事侵蚀着嘉莉的心,她实在害怕过这种穷苦的日子,她不知道究竟自己要飘荡到哪里去,对丧失了自尊心的赫斯渥也不再抱有敬意了。于是,她决定出去,再去独自奋斗了。 现在,由于在芝加哥的经历,舞台成了嘉莉困难中最后的希望。嘉莉终于走出了家门,前往百老汇寻求职业,几经碰壁之后,她终于在加西诺戏院的合唱队谋到了个位置。由于嘉莉年轻貌美又有表演的天赋,不久,就由无名小卒成了合唱队领队,她逐步地向成功迈进。而赫斯渥却依然如故,每天待着看报,一直下决心找工作却总是一事无成,俨然一个累赘,生活的开支全靠嘉莉的收入。他们之间仿佛已丧失了相互交谈的共同基础,嘉莉已对他产生了厌恶之情。 嘉莉对这个家不再关心了,她对饰物的需求随着现实的发展而迅速增加, 她越来越喜欢购物、交朋友,两人的分歧越来越大,嘉莉越来越游离赫斯渥的生活了。 冬天来了,随着欠债的增多,赫斯渥到底决心要做些事情了。布鲁克林的电车工人在罢工,急需招雇司机。赫斯渥以为机会来了,于是前去求职。虽有警察的保护还是受到了工人的围攻,只好悄悄逃走,冒雪回了家。而嘉莉却在戏院又一次交上好运,薪水又长到35元了,她可以当演员了,连她的朋友奥斯本小姐也断定她要红起来了。这就使嘉莉更觉得自己应该离开赫斯渥,在奥斯本小姐的提议下,嘉莉决定搬出去住。 这一天终于来了。一天,当赫斯渥又去街上转悠回来时,发现屋里空荡荡的,嘉莉留下一封信,走了!她搬去和奥斯本小姐同住,把他抛弃了。赫斯渥颓然得跌坐在椅子里。嘉莉被自己的职业所吸引,渐渐地忘掉了赫斯渥的存在,嘉莉真的走红了。她担任了重要的角色,薪水已是每月150元了。剧评家的竞相吹捧使她获得了成功,她的照片也到登上了周刊。她的化妆室换成了专用的,甚至百老汇新开的威灵顿饭店也主动邀请她去住宿,借她的名声以引起注意。现在,嘉莉每天都收到一些信件,她的世界是这么光辉灿烂!她享受着金钱所能买到的种种奢侈豪华。那些上等地方的大门似乎都对她敞开着,这是她从前梦寐以求的生活,现在,一切都实现了。然而,在这种荣光下面,嘉莉渐渐感到的是一种空虚和寂寞。 赫斯渥仍然一事无成。如今他衣衫褴褛,瘦骨如柴,境遇堪怜,靠救济和乞讨为生,当年显赫的荣光已成为历史一去不返了。最后在严冬的一天晚上,躺在乞丐收容所的黑屋里,让煤气结束他的生命。这时嘉莉已经达到了那初看上去像是人生的目的,或者至少是部分地达到了,如人们所能获取的最初欲望的满足,已经进入了杜洛埃、赫斯渥原来代表的世界。可是,置身于豪华富贵中的嘉莉并不快乐,她觉得寂寞,一切都变得无足轻重和微不足道了——因为这里也并无幸福存在。从她身上可以看到一个只善于感受而不善于推理的人在追求美的过程中,是怎样误入岐途的。她常坐在窗边的摇椅里沉思、低吟、梦想…… 以下是《嘉莉妹妹》作者德莱塞的相关资料: 西奥多·德莱塞(MarkTwainl871~1945)美国小说家。1871年8月27日生于印第安纳州的特雷霍特镇。出生于破产小业主家庭。曾长期在社会底层劳动挣扎。父亲原是德国的纺织工人,于1846年逃避兵役到了美国,开过纺织工场。德莱塞12岁起充当呢绒绸缎店的店员和报童;17岁时去芝加哥谋生,曾在一家小饭馆里洗碟子,在铁器店做伙计。18岁时。由小时候的一个女教师资助,进入印第安纳大学肄业,有机会接触到达尔文、赫胥黎和斯宾塞的著作。一年后又回到芝加哥,充当房地产公司的推销员和洗衣店的送货员。从23岁开始。先后在芝加哥和圣路易斯的报纸任记者,在纽约《每月》杂志任主编。开始写作《嘉莉妹妹》,第二年完成并出版。《嘉莉妹妹》通过农村姑娘家莉到芝加哥谋生而成为名演员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繁荣的表面底下的失业、贫困和饥饿,对美国贫富对立的社会作了深刻的描写。《嘉莉妹妹》用巴尔扎克式的现实主义写成为美国文学开创了一个新的天地。它虽在美国被禁,后来却在英因出版。1907年终于在美国再次出版。 《嘉莉妹妹》被禁后,德莱塞被迫停笔10年。这10年中他仍任编辑工作。1909年着手写作长篇小说《珍妮姑娘》,1911年出版。以后写了著名的《欲望三部曲》的第l部《金融家》(1912),第2部《巨人》(1914),第3部《斯多葛》(1947)。这个三部曲描写垄断资本家柯柏乌豺狼般的一生,从南北战争结束后的“镀金时代”直至20世纪初柯柏乌之死,以他的死亡暗示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 1917年,德莱塞住在纽约的格林威治村,与以后成为美国共产党领袖的威廉·海伍德和《震撼世界的十日》的作者约翰·里德相识。友人中还有其他社会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这个时期,德莱塞发表了《自然和超自然戏剧集》(1916);短篇小说集《自由及其他》(1918),《十二个人》(1919);剧本《陶工之手》(1918);散文集《敲吧,鼓儿!》(1920)和《关于我自己的书》(1922)。 代表作《美国的悲剧》(1925)使德莱塞获得了世界声誉。小说描写一个穷女工的不幸遭遇,深刻表明美国的社会制度是造成劳动人民悲剧的根源。1927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锁链》。同年11月应邀访问苏联。1928年出版了《德莱塞访苏印象记》。1929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妇女群像》,塑造了女共产党员艾尼达的形象。1931年出版政论集《悲剧的美国》,对美国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冷静而严肃的全面的解剖。这一年他又出版了带有自传性质的《黎明》。1941年发表政论集《美国是值得拯救的》。 1944年接受美国文学艺术学会的荣誉奖。同年与海伦·理查逊结婚。1945年7月卯日,德莱塞申请参加美国共产党。1945年12月28日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好莱坞逝世。死后出版的作品有《堡垒》(1946)和《斯多葛》(1947)。 德莱塞的作品在中国早有介绍。德莱塞一些著名的长篇小说,如《美国的悲剧》、《欲望三部曲》和《嘉莉妹妹》等,都已有中文译本。 德莱赛的其他 《美国的悲剧》和《天才》与《嘉莉妹妹》有着类似的风度。并非严格的现实主义,努力保持的客观视角,严正的道德立场。对于美国而言,这是菲茨杰拉德们登台之前的铺垫,是麦尔维尔、霍桑和海明威之间的一座桥梁。德莱塞无法成为巴尔扎克式的巨匠,因为他开始写作时,时代已过去五十年。而他又无法成为卡夫卡,因为他始终信奉过去的年代。 无论如何都不算是先锋人物的德莱塞,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许就只能显得这么尴尬。20世纪的美国文学是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县,是海明威的西班牙和古巴,是海勒、塞林格以及索尔·贝娄们的年代。在这些不断引领着文体和叙述极限的大师们之后,德莱塞的光芒显得极其尴尬。即使作为一个道德评判家,他的某些拘泥的习惯,都使他无法和索尔·贝娄一样,达到一个思想者的高度。他和毛姆、辛格们一样,保持着对旧时代的最大尊崇和最严格模仿——即使最严格遵守现实主义叙述方式的巴别尔,都不如他们这样带有清教徒式的,克己、严谨和纯道德化取向——而在福楼拜、康拉德们渐次远去之时,他们成为流星带着光焰的修长尾部。他们构成了时代的脊梁,而并未浮上水面,为人所知。

  • 索引序列
  • 文学评论期刊电子版官网下载
  • 文学评论期刊电子版下载网站
  • 文学评论期刊电子版下载网址
  • 文学评论期刊电子版下载
  • 新文学评论杂志电子版官网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