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根据发表在某知名科学杂志上的论文报道

根据发表在某知名科学杂志上的论文报道

发布时间:

根据发表在某知名科学杂志上的论文报道

据2001年最新统计,《Science》杂志年发表论文数901篇,被引用次数282431,影响因子为329,排名所有科学期刊的第8位。由于其独特的学术地位,国内许多科研院所为鼓励学术人员在该刊发表文章,都制定了优厚的奖励措施。《Science》杂志创刊于1880年,目前在全球拥有5万个订户,超过《Nature》杂志三倍。《Science》杂志具有新闻杂志和学术期刊的双重特点,每周除向世界各地发布有关科学技术和科技政策的重要新闻外,还发表全球科技研究最显著突破的研究论文和报告。《Science》杂志发表的论文涉及所有科学学科,特别是物理学、生命科学、化学、材料科学和医学中最重要的、最激动人心的研究进展。据统计,发表的论文中60%有关生命科学,40%是属于物理科学领域的(见附录1)。每年《Science》杂志还出版大约15期专辑,展示某一专门领域的最新成果,例如生物技术、寄生虫学、纳米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除高水平的论文外,每期专辑还发表有关科技职业的专题文章和以不同国家、地区为对象的专栏。除了为发表全世界最好的科学论文和报道全球最好的科学新闻而努力外,《Science》杂志还有三个特别重要的目标:·将《Science》杂志和科学带入更多的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工作者的家中和实验室里;·帮助世界各地青年科技工作者更多地了解今后十年最重要的科技发展趋势、最新的科学仪器和技术以及科技职业的选择;·用电子手段传播科技信息,进一步提高信息质量,并且通过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团体合作利用计算机互联网传送杂志,降低发行成本。1995年,《Science》杂志与时俱进,实现了上网,即科学在线《Science Online》,提供《Science》杂志全文、摘要和检索服务。特别要注意的是:网络版是印刷版的补充,而不是替代。网络版上许多内容是免费的,如今日科学(Science Now)报道每日科学新闻;科学后浪(Science Next Wave)给未来科学家提供职业信息;科学事业(Science Careers)提供就职机会、会议和研究活动信息;科学资源(Science Resources)倡导在线创新;科学电子市场(Science’s E - marketplace)提供当前产品信息。

你的论文将可能高倍索引和引用

我想问一下你的顶级的概念,科学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顶级是北大还是南大还是sci?这个区别很大,必须搞清楚

根据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的报告称

如果全球变暖不阻止的话,它只会影响地球的生态核心吸引力受到影响,49个城市应该是不会消失的,全球变暖它也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我们不能阻止的。

地球倾斜或加速冰盖融化,4万年来地球的最高倾斜度为4度,但是有可能低至4度,也有可能高至5度。所以我们现在应该用一切的方法来阻止他。

科学家在4月6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报告说,新得到的一些化石证据和计算机成像都表明,早期在乍得挖掘到的一具化石属于迄今发现的最早人种。   2002年,法国普瓦捷大学的米歇尔·布吕内及同事在《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乍得沙漠中发现的一个头盖骨、牙齿和下颚碎片距今有七百万年的历史。他们从牙齿和头骨结构判断,化石属于此前从未被发现的一个新人种,将其命名为“乍得人”,并给化石取名“杜马伊”,当地土语的意思是“旱季前出生的孩子”。   但是,一些古人类学家指出,从化石特征判断,“杜马伊”更像猿,而非人。经过一系列研究,布吕内及同事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报告说,“杜马伊”的确是人

是跳蚤,它自己可以跳起比自身高几倍的高度

根据文献报道

这几年网络上风靡的“东北虎体型退化”的观点,是网友根据2005年的一篇俄语论文提炼出来的,论文作者是俄罗斯学者斯莱特,标题是《谁是兽中之王?结合历史和当前、圈养和野生数据对东北虎和其他亚种进行对比》。这篇文章是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阿穆尔虎项目”的官方文献《锡霍特阿林保护区的老虎:生态和保护》第六章的内容,其权威性毋容置疑。WCS用红外相机拍到的东北虎但是,文献原文并没有明确提到东北虎体型退化的说法,该说法属于网友的个人理解。东北虎体型到底是不是发生了退化,并无定论。根据这篇文献报道,历史上的东北虎(1900-1970年,只考虑高度可信和中等可信的数据)雄虎平均215千克,雌虎平均138千克;而WCS在1992-2003年科考实测的东北虎,雄虎平均176千克,雌虎平均118千克。表面上看,雄虎平均体重下降了20%,雌虎下降了15%,确实是下降了不少。05年论文原文截图和翻译对于东北虎体重的变化,有以下几个可能的解释。性选择说这也是论文原文中的说法,概括地说就是东北虎性选择竞争不够激烈,影响了雄虎体型的进化。东北虎领地太贫瘠了,猎物密度很低,雌虎养活自己和幼仔就需要450平方千米的领地,而受老虎移动能力的限制,雄虎也不能无限扩大领地,至多只有550-650平方千米。而且这么大的领地雄虎很难守得住,领地边缘地区是和邻居共享的,只不过不会同时使用同一区域。这样每只雄虎能拥有两只雌虎就不错了,弱虎还可以在强虎领地的夹缝中求生存。而孟虎领地内猎物密度非常丰富,雌孟虎领地面积只有20平方千米左右,一只雄虎的领地通常覆盖3-4只,有些特别强悍的雄虎能占有7只雌虎。雄孟虎可以定期巡视领地,确保独占。这样,雄孟虎的性选择竞争非常激烈,很多弱虎在成年之前就被淘汰掉了。根据这种说法,东北虎和孟加拉虎体重范围没有差别(雄虎通常都在160-220千克),不同的是后者种群中壮年虎的比例更大,算出来的平均体重也更大。过去前苏联的雪地追踪数据显示,雌虎领地大约有200-400平方千米,雄虎为800-1000平方千米。也许历史上乌苏里江流域有蹄类密度相对大些,雌虎的领地不那么大,雄虎能守住更多雌虎,生存斗争更激烈,种群中壮年虎的比例比今天更大。遗传说有人注意到,雄性东北虎的大个体记录(250千克以上)多出现在1950年之前。而在1930-1950年,前苏联的东北虎正经历严重的种群瓶颈,仅剩下30-50只,今天俄罗斯500多只东北虎就是在此基础上恢复过来的。大个体基因可能在50年代之前的种群瓶颈中丧失了。由于虚荣心使然,人们更倾向于狩猎大虎,这可能人为地将大个体基因从野生虎种群中剔除了。1890年以来中、俄东北虎数量变化1950年,我国东北地区还有200多只老虎,由于我国境内人虎冲突加剧,不少虎迁往了前苏联那边,帮助了邻国东北虎种群的恢复。因此,今天俄罗斯的东北虎很多不是前苏联东北虎的后代,而是中国东北虎的后代。种群遗传结构发生了变化,可能会对体型造成一定影响。随机说我们要明确一点,任何一种统计结果都只能对样本负责,样本能反映总体的一些特征,但不一定就能代表总体。关键要看取样是不是随机的,样本数是不是充分。而1970年以前的雄东北虎体重数据被斯莱特评定为“中等可信”以上的只有9个,1992-2003年“阿穆尔虎项目”的样本中只有18只雄虎,很难说得上充分。过去的狩猎记录倾向于大个体,而且大个体更有可能被记录下来并报道,因此大个体在1970年的样本中可能被过度代表了。老虎一顿饭能吃下30千克的肉,空腹和饱腹结果差异很大。体重本来就是个很容易波动的数字,在食物丰富的年份可能就壮实一些,在食物匮乏的年份就瘦一些。例如,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很多人都在说当代东北虎的体重上限是202千克,然而2010年左右实测的三只壮年雄虎分别重204、207和212千克,个个破了记录。因此,东北虎体重到底是不是发生了退化,在样本数还不充足的情况下,下结论还是过早的。2011年测量的雄虎Banzai,重207千克不过,通过动物学家的研究和测量,我们已经很清楚东北虎的体型大致在什么水平上了,这的确是一种很大的猫科动物。但要说它远远大于孟虎和狮子肯定是错误的,看起来它们基本处在一个水平上,大也大不了多少。由于孟虎和狮子今天的数量和分布都远超过东北虎,有些年份的局部平均值或近期大个体超过东北虎,都很正常,无需大惊小怪。体重这东西知道个大概就行,没什么好纠结的,多关注生态保护才是正道。

胡说八道,去亲眼看看成年东北虎的骨架对比一下它和孟加拉虎,非洲狮的骨骼大小粗细很明显的,东北虎的骨架要比这两者都要粗壮,越是粗壮的骨骼架落从生物学上来讲就意味着更大的负载能力所能承受的体重越大,所以说野生东北虎的体重近些年来下降的厉害不是物种变化而是人类过度开发,老虎的食物短缺,东北虎不在正常的生存环境下生存。如果在食物同样充足的情况下东北虎的体重一定会大于孟加拉虎和非洲狮它仍然还是猫科老大。

零次文献(灰色文献即未公开发表的文献)书信、手稿、笔记、试验纪录等,未经任何加工整理的信息。 一次文献(原始文献)指基于作者本人的工作和科研成果而创作的原始论文。 二次文献是对大量无序的一次文献的收集、加工、整理而成的报道性、检索性的文献资料。 三次文献 是利用二次文献,并在其指导下对大量一次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加以浓缩和提炼而写成的文献。

每一个物种都是会根据时代的进步,从而转换自己,东北虎体型退化了,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信的,你看以前他们要经常在野外捕食,运动量肯定是很大的,现在被纳入保护动物名单,有人饲养,他们每天就晒晒太阳,没有以前威猛也正常。

根据美国《发现》杂志最新报道

这一发现意味着,在我们的地球上依然存在着我们没有探索到的东西。

出刊日期是每月的22日

“汽车里、办公室里、学校和家庭中、玩具和手表里,电脑无处不在。在有的飞机上,飞行员不必亲自操纵,他们只是‘飞行管理员’,监督电脑控制飞行和降落,有能‘眼观六路’的机器人和能容纳整个国会图书馆的手提电脑。”1980年12月的美国《发现》(Dis-cover)杂志这样写道。

发表在学报上的论文

写文章可能是最麻烦的,尤其是第一篇,很多人怕写,其实都是好东西,写中文发个核心浪费了,好好写一下,整理一下。当越来越多的民众提出了发表讠仑文的需求,各种就有发表资格和充足版面的期刊也就会提升热度,不过在现如今的讠仑文发表领域,网页输入壹品优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其对用户提出的各种措施,对解决如何发表省级讠仑文。

根据多年的发表经验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普刊或者学报等都会规定作者所撰写并将发表的论文查重率必须低于20%或者30%,这也是大多数普刊为了严格打击学术造假而出台的政策,因此,对于欲发表普刊的同志而言,保障论文重复率低于20%-30%就是能否发表的一个重要门槛。因而,许多作者在将论文提交杂志社或者学报之前都会主动先对论文进行查重,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查重软件,作者通常都会陷入迷茫,不知道杂志社或者学报究竟是用什么查重软件来对论文的重复率进行把关的。通常,无论是杂志社还是学报所发表的论文都需要经知网收录,而凡是要经知网收录的论文都需要通过知网期刊检测,知网期刊检测主要分为以下两种,即AMLC(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以及SMLC(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二者所覆盖的数据库以及收录的文章是有较大区别的。与此同时,除了上述两类学术不断文献检测系统,知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还包括知网VIP1(主要用于硕博论文检测)、知网PMLC(主要用于对本科毕业论文检测)以及知网小分解检测(主要用于对硕博论文初稿进行检测),上述论文检测系统都属于知网旗下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只是在文章的收录以及数据库上有所区别,因而作者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文章究竟属于科技期刊还是社科期刊,然后再选择合适的论文检测系统对所要发表的论文进行检测。此外,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在投稿之前一定要及时了解到杂志社或者学报是用什么论文检测系统检测,现在也有极少数杂志社的文章是用维普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予以检测,但是,我国大部分杂志社或者学报都还是用知网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进行检测,而且大部分杂志社及学报都规定普通期刊论文查重率必须低于20%-30%,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检测系统其最终的查重率也有较大的差别,因此作者一定要审慎对之。

普通期刊的操作流程是:作者投稿--审核(1-2天 免费修改)--作者办理意向定金--杂志社邮寄书面用稿通知--作者收到通知并核实无误后--办理余款--等待出刊、邮寄样刊。

学报类期刊难哦!

  • 索引序列
  • 根据发表在某知名科学杂志上的论文报道
  • 根据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的报告称
  • 根据文献报道
  • 根据美国《发现》杂志最新报道
  • 发表在学报上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