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一期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一期

发布时间: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一期

1.《 “癌症村”调查》,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一作者)。《次生焦虑——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社会解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3.《环境社会学研究中的科学精神与中国传统》,《江苏社会科学》,2014年第5期。4.《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填埋处理尚未过时》,《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0月10日A08版。5. 《走出垃圾焚烧发电的困局》,《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03月21日A08版。6.《社会学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5-31(第一作者);7.《“留”或“走”?——民族地区水库移民安置区比选研究》,《江海学刊》,2013(1)(第一作者);8.《“癌症村”内外》,《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9.《游牧的“小农化”及其影响后果》,《学海》,2013(1)(第一作者)【《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6)】;10.《被“制作”的肺癌高发:基于社会学的考察》,《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第二作者);11.《“内”“外”视角看“癌症村”》,《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12(6);12.《巨变:中国环境60年》,《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3.《探索城市生活垃圾处置新方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8-3;14.《农村垃圾处置:传统生态要义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1-3;15.《“癌症-污染”发认知与风险应对——基于若干“癌症村”的经验研究》,《学海》,2011(3)(第一作者);《村民是如何化解环境健康风险的?》,《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第一作者);“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径与后果——环保与卯集皮革业发展之案例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3)(第一作者);《从环境问题看现代性困境》,《绿叶》,2010(8);《生态自觉:引领环保的新理念》,《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4-13;《水污染的社会文化逻辑》,《学海》,2010(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2010(7)】;《再论人水和谐————太湖淮河流域生态转型的契机与类型研究》,《江苏社会科学》2009(4)【《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2009(1)】;《治水新解——对历史上若干治水案例的分析》,《河海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3);《理性的困惑——环境视角中的企业行为判别》,《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4);《水污染的社会文化机理探索(访谈录)》,《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4);《文本规范与实践规范的分离——太湖流域工业污染的一个解释框架》,《学海》,2008(4);《水污染事件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浙江学刊》,2008(4);《论人水和谐》,《河海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4);《从外源污染到内生污染——太湖流域水环境恶化的社会文化逻辑》,《学海》,2007(1)【《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3)】;《安置效果差异及其原因——L站与W站的移民安置类型比较》,《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5); A Social Integration Study of Involuntary Migration, Chinese Sociology & Anthropology, V38, N3/ Spring 2006;《非自愿移民的自愿安置——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水库移民安置策略研究》,《学海》,2006(1);《农业发展项目中的机构设置——以中国水产发展项目社会评价研究为例》,《河海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3);《非自発的移住者を自発的に移住させるには--市场経済化の中国农村におけるダム建设移住対策の研究》(特集中国西部大开発)/陈,阿江:马场,节子(訳):(中国21) (18) 2004(3);《劳动制度变迁与苏南农村经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5);《范式视角下的项目社会评价》,《江苏社会科学》,2003(5);《技术傻化的社会学阐述》,《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2003(4);《社会评价:社会学在项目中的应用》,《学海》,2002(6)【《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2003(3)】;《西部农村发展铁三角》,《西部大开发》,2001(7);《水库移民社会保障研究——T水电站S库区移民社会保障的个案分析》,《河海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2);《土地资源条件约束下的农村经济发展》,《学海》,2001(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2001(8)】;《非志愿移民的社会整合研究》,《江苏社会科学》,2000(6)【《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2001(3)】;《水域污染的社会学解释》,《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2000(1)【《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2000(6)】;《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推算》,《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1);《从农村劳动力外流看中国社会结构及其变迁》,《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1);《论农村技术进步的一般机制》,《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98(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1998(7)】;《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与形成中的农村劳动力市场》,《社会学研究》1997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1997(3)】;《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检讨与战略选择》,《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城市经济、区域经济》,1997(5)】。

这个问题不用回答,一目了然,因为,南京师范大学和河海大学都是211高校,也都是双一流建设的高校。一个以师范类为主。一个以工科类为主。但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师范院校是学生一般不愿选择的。普遍认为,当中小学老师没前途,很辛苦,社会地位低,工资水平低。高分考生一般都选择工科类大学。我国前十名大学,几乎没有师范类学校。一般都是考分比较低的学生,没办法了,才上师范类学校,黑不溜秋的,感到很没面子。

(1)稿件需用计算机打印,并寄软盘。用字要规范,字迹和图要清晰;打印的稿件需加大字号和行距。作者可通过E-mail投稿,但不要和文字稿重复。(2)题名(含中英文)。应符合索引要求,一般不超过20个字。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的内容,并符合题录。(3)作者姓名(含中英文)。英译名用汉语拼音,姓全部大写,名字第一字母大写,双名间加连字符。(4)作者单位。包括部门、单位、省市名,邮编。英文邮编之后加列国名。(5)摘要(含中英文)应尽量写成报道性,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和结论等。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采用第三人称表述,一般以300字内为宜。(6)关键词(含中英文)。是反映文章主题内容的名词和术语,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第一关键词应能体现出文章的学科分类,每篇文章给出3-8个关键词,写在摘要下方。

南京师范大学好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据201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成立了食品科学研究院,下设五个研究所(对应五个研究方向):水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果蔬贮藏加工研究所、粮油食品科学与技术研究所、肉品科学与技术研究所、食品质量与安全研究所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下设:区域经济研究所、金融研究所、法经济学研究所、文化产业研究所、网络经济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以及商智企业研究院 。2012年7月1日成立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另外还建有超精细化学品研究开发中心(研究所)、辽西生态环境研究所、影视艺术研究中心、渤海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辽宁省语言学学会、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中外文化比较研究所、现代物理研究所、数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教育哲学与基本理论研究所、教育技术研究所、学科教学研究所、石刻书法研究所、辽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研究中心、渤海画派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食品贮藏加工及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辽宁省高校应用语言学研究基地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渤海大学课程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基地(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所、教师教育研究所、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 辽宁省农村教育区域统筹与均衡发展研究基地:渤海大学农村教育研究中心省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光电功能材料检测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功能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微电子工艺控制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高校食品质量安全与功能性食品研究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高校计算机网络智能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高校应用化学重点实验室 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生鲜农产品贮藏加工及安全控制协同创新中心省部级研究中心:辽宁省硅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生鲜农产品贮藏加工及安全控制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光伏发电控制与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光伏发电控制与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超级电容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7年,实现辽宁省科技进步奖零的突破 。据201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十一五”以来,全校教师主持完成及在研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教育部和辽宁省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等科研项目1434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各类科研成果奖励769项。截至2012年年末,发表论文8700余篇,被SCI、EI、ISTP等三大检索收录论文657篇;出版专著254部;获得专利37项。2011年至2012年年末,共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7项、科技部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及重点科技项目18项。有省高校创新团队4个,建设了国家火炬计划锦州硅材料及太阳能电池产业基地公共检测中心 。2010年,学校累计获准科研项目190项,获项目经费61万元,科研经费同比增长57%,其中,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科技部、教育部项目10项,经费总额200余万元;横向项目16项。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励151项,其中省级科研奖励33项,包括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10项。SCE、EI、ISTP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03篇,出版专著53部 。2011年,学校获得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实现该项目零的突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立项19项,在省属高校中排名第10位,科研经费总额首次突破2000万元。学术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243篇,其中EI论文39篇、CPCI-S论文28篇、SCI光盘版论文76篇、网络版论文100篇,比上年增长61%。三大检索论文中,SCI-CDE全国高校排名第158位,SCIE全国高校排名第164位 。2012年,学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25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位列全国高校第123位、省属高校第3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项,位列省属高校第9位。学校还获得辽宁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基础理论课题3项,应用课题1项。学校科研总经费达到了18万,其中纵向科研经费98万,横向科研经费2万。中国校友会网2012年中国大学ESI-TOP论文排行中,渤海大学位列全国百强高校第68位,省属高校第1位。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5项,三等奖12项,出版专著60部,获得授权专利24项,申请省科技成果鉴定2项。截止2012年末,已获科研经费1094万元,国家级科研课题7个,专利22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37篇,其中权威核心19篇,主要核心61篇,通过省科技厅鉴定成果2项,其中一项申报国家级科技进步奖 。2013年,学校共获得国家级项目3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7项(含重点项目1项)、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级项目总量比2012年增长了40%,两金项目数量排名位列辽宁省省内高校第9位;科研经费总额首次突破6300万元,比2012年增长了1倍,是2010年的近30倍;共发表三大检索文章235篇,增长了3%,其中SCI论文132篇,位列全国高校第171位;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商业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学校为国务院综改办起草的“国家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试点”项目获批准,国家下拨经费4000万元,项目将对接农业产业项目36个 。 馆藏资源 据2014年4月图书馆官网显示,渤海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总量为200多万册,每年订购中外文期刊1,400余种,电子文献数据库24个,声像资料32,900多件。是国家图书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以及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的协议用户 。 学术刊物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渤海大学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1980创刊,2010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刊登科技服务、化学化工、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学术价值的论文,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科学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读者为科学研究工作者、高等学校理科教师和研究生、中等学校理科教师、有关科学研究和教学管理人员等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前身是1979年8月10日,经辽宁省教育局批准出版的《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原《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名为《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原《辽宁商专学报》刊号由辽宁省新闻出版局收回。《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多次被全国高校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报,被辽宁省新闻出版局评定为省一级期刊。2007年被全国重点文摘类期刊转载、复印、文摘论文14篇,同暨南大学、宁夏大学、苏州大学并列,排在全国综合类大学的第51位;2008年被转载、复印、文摘15篇,与东北大学、南通大学并列,排在全国综合类大学的第45位;2009年被转载、复印文摘9篇,排名有所下降;2010年被转载、复印、文摘12篇,排在全国综合类大学第42位;2011年排名第56位 。

锦州市松山新区科技路19号渤海大学 邮编 121000

刊名: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办: 渤海大学周期: 季刊出版地:辽宁省锦州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3-0569CN: 21-1514/N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曾用刊名:锦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锦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时间:1980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前身是1979年8月10日,经辽宁省教育局批准出版的《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原《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名为《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原《辽宁商专学报》刊号由辽宁省新闻出版局收回。《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多次被全国高校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报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1、《宪法至上:中国法治之路的灵魂》,《法学评论》,1995/6;2、《论宪法的革命》,《珞珈法学论坛》,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宪政中国道路论》,《中国法学》,2004/3;4、《台湾问题的宪法学思考》,《法学》,2007/6;5、《关于中国共产党运用宪法思维执政的思考》,《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5;6、《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理学论丛》第四卷,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7、 《特别行政区制度在我国国家管理体制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8、《“一国两制”理论的定位》,《“一国两制”研究》(澳门),2013年第1期。9、《论宪法资源在两岸政治关系定位中的作用》,《法商研究》2013年第4期。10、《论两岸协议的接受》,《法学评论》2013年第4期。 11、《加快文化立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选择》,《求是》2012年第6期。

武汉大学学报 共有6个不同的类别: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 理学版武汉大学学报 工学版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 医学版全部 都是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都算是国家级核心期刊。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一 学术专著   1、《东晋文化》(合著者:傅江),南京出版社,2005年9月。2、《中国墓葬史》(编著),广陵书社,2009年7月。  3、《汉唐考古与历史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1月。二 合著、参著  1、《中国历史文献学》(杨燕起、高国抗主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2003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修订出版。  2、《中国历史文献学》(张大可主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3、《中华文物鉴赏》(罗宗真、秦浩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  4、《隋唐考古》(秦浩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5、《六朝经济史》(许辉、蒋福亚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  6、《中国古代典章制度大辞典》(唐嘉弘主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  7、《江南社会经济研究(六朝隋唐卷)》(范金民主编,分卷主编胡阿祥),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  本人执笔:1,《六朝农业经济概说》,第170-227页;2,《再论六朝江南的麦作》,第271-305页;3,《东晋的“度田税米”制与土断的关系》,第306-343页;4,《论江南在唐帝国时期的地位演变》,第344-356页;5,《20世纪日本的魏晋南北朝经济史研究》,第440-497页。  8、《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报告》(苏新宁主编)第6章《考古学》,第222-27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三 译著  1、《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  2、《中国文明记》,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又收入张明杰主编“近代日本人中国游记”丛书,中华书局,2008年。  3、《日本国立三馆所藏国宝数位处理作品解题》,平凡社(东京),2001年。  4、《中国·南京云锦》(日文版),南京出版社,2003年。  5、《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合译者:伍跃、杨文信),总804页,商务印书馆,2005年。  6、《内藤湖南的世界──亚洲再生的思想》(合译者:马彪、胡宝华、李济沧),总380页,三秦出版社,2005年。  7、《居延汉简研究》,上、下册,总604页,500千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四 学术论文   1、《论唐代江南在唐帝国地位的演变》,载《古代长江下游的经济开发》,三秦出版社,1989年。  2、《唐代江南灾荒研究》,《江苏社会科学》1990年第5期。  3、《试论六朝江南之麦作业》,《中国农史》1990年第3期。  4、《滂民考述》,《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3期。  5、《后赵浮海抄略散论》,《南京史志》1991年第3期。  6、《江苏境内的汉代王陵》,《江苏侨声》1992年第3期。  7、《唐代水旱赈恤、蠲免的实质与实效》,《中国农史》1993年第1期。  8、《菰菜、莼羹、鲈鱼脍与吴人的相思》,载《六朝史论集》,黄山书社,1993年。  9、《曹魏租调制度につての一考察——特にその租额问题を中心として——》,《史林》(日本京都)第81卷第6号,1998年11月。  10、《〈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跋》,《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  11、《〈观世音应验记〉の六朝隋唐における著录と流布》,《古代文化》(日本京都)第51卷第6号,1999年6月。  12、《幕末明治时期的中国见闻录与宇野哲人的〈中国文明记〉》,《中国文明记》附,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  13、《战国秦汉大小亩制新证》,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新第八期,1999年。  14、《〈观世音应验记〉的发现、研究及其在六朝隋唐时期的著录和流布》,《传统文化研究》第7辑,古吴轩出版社,1999年。  15、《论曹魏租调制中的田租问题》,《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4期。  16、《论东晋的度田税米制——特别是从其与土断的关系来看》,《中国史研究》(韩国大邱)第8号,2000年。  17、《西晋の占田、课田、租调制の再检讨》,《东洋史研究》(日本京都)第59卷第1号,2000年。  18、《东晋の哀帝——哀帝を通してみた东晋前、中期の政治と社会》,《古代文化》(日本京都)第52卷第8号,2000年。  19、《遣唐使的虚像与实像》,《日本新华侨报》第37-40期连载,2000年7月8日- 8月8日。  20、《西晋诸侯分食制度考实》,《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1期。  21、《评点校本〈观世音应验记〉(三种)》,《文史》2001年第4期。  22、《东晋的哀帝——东晋前中期的政治与社会》,载《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社,2002年。  23、《九品相通:再论魏晋时期的户调》,《江海学刊》2002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3年第1期。  24、《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亟需认识的两个问题》,《中国文物报》2004年2月6日遗产周刊。  25、《日本对文化遗产的界定》,《中国文物报》2004年2月13日遗产周刊。  26、《日本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财政预算与相应政策》,《中国文物报》2004年2月20日遗产周刊。  27、《日本京都、奈良的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中国文物报》2004年2月27日遗产周刊。  28、《千年历史、百年大计:日本奈良、京都文化遗产保护四例》,《中国文物报》2004年3月5日遗产周刊。  29、《书评:王永平〈六朝江东世族之家风家学研究〉》,《中国学术》第16期,307-313页,2004年3月。  30、《南京司家山出土谢氏墓志研究》,《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32-40页。  31、《读西安出土姚无陂墓志》,《华夏考古》2005年第2期,第97-102页。  32、《南京象山东晋王氏家族墓志研究》,载牟发松主编《“社会与国家关系视野下的汉唐历史变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319-336页。  33、《六朝建康城的发掘与复原的新思路》,《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第26-38页。  34、《论南京钟山南朝坛类建筑遗存的性质》,《文物》2006年第4期,第58-68页。  35、《四—五世纪における东アジア世界の形成と东晋南朝 ——中国侧の史料を中心として——》,载田中良之、川本芳昭编《东アジア古代国家论》,すいれん舍,2006年4月,第298―323页。  36、《日本入唐求法僧最澄所携唐代官文书三种(上)》,载苏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编《传统文化研究》第14辑,群言出版社,2006年,第257―264页。  37、《日本入唐求法僧最澄所携唐代官文书三种(下)》,载苏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编《传统文化研究》第15辑,群言出版社,2007年,第319―322页。  38、《山东临沂洗砚池晋墓墓主身份蠡测——以随葬品的考察为中心》,《文史》2008年第1辑,第31―49页。  39、《日本入唐求法僧最澄所携明州、台州官文书三种》,载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编著《宁波文物考古研究文集》,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240―248页。  40、《中国考古学研究领域作者、机构和地区的学术影响分析——基于CSSCI的分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8卷第6期,2008年11月,第32―43页。  41、《论洗砚池晋墓出土漆器的官工产品性质》,《南京博物院集刊》第10集,文物出版社2008年12月,第47―50页。  42、《中国考古学研究概况分析(2005-2006)——基于CSSCI的分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9卷第1期,2009年1月,第50―55页。  43、《四至五世纪东亚世界的形成与东晋南朝》,载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武汉大学三至九世纪研究所编《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261―275页。  44、《六朝建康城的研究、发掘与复原》,载《蒋赞初先生八秩华诞颂寿纪念论文集》编委会编《蒋赞初先生八秩华诞颂寿纪念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9年,第276―292页。五 译文   1、《回教传入中国及其批判——隋开皇年间说》,《中国回族研究》第1辑,1991年。  2、《简牍的古文书学研究》,《简帛研究》第3辑,1998年。又载《安作璋》,泰山出版社  3、《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商周春秋历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5期。  4、《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战国秦汉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6期。  5、《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7期。  6、《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隋唐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9期。  7、《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五代宋元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10期。  8、《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明清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10期。  9、《2000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战国秦汉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第3期。  10、《2000年日本史学界关于五代宋元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第9期。  11、《2001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战国秦汉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年第5期。  12、《2001年日本史学界关于五代宋元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年第10期。  13、《2002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战国秦汉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年第6期。  14、《2002年日本史学界关于五代宋元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年第10期。  15、《礼忠简、徐宗简研究的展开——以居延新简的发现为契机》,载本书编委会编《安作璋先生史学研究六十周年纪念文集》第357-372页,齐鲁书社, 2007年。  16、《关于东汉边郡统治的一个考察——以放弃和重建为线索》,载《日本中国史研究年刊》刊行会编《日本中国史研究年刊 2006年度》第109-14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教学情况本科: 隋唐考古、中国历史文选  硕士:汉唐文物资料研究、汉唐史料学、考古学研究理论与方法、中国古代史研究与方法、中国古代史通论   博士: 中国中世文物资料研究、汉唐基础史料研读、中国古代史研究

1.[日]三辻利一主编,王世和、王维坤等著:《东アジア古代陶器の传播·流通に関にする研究》,奈良教育大学共同研究报告书,1991年。2.王维坤著:《西安案内》(日文版),陕西旅游出版社,1991年。3.张永禄主编,段浩然、王维坤等著:《唐代长安词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4.湖北省博物馆编,王维坤等译:《鄂城汉三国六朝铜镜》,文物出版社、古代学研究会,1988年。5.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编《考古文物研究(一)》(参编) 三秦出版社 1996年。6.王维坤著:《中日の古代都城と文物交流の研究》,(日本)同志社国际主义教育委员会,1997年。7.王维坤著:《中日の古代都城と文物交流の研究》,(日本)朋友书店,1997年。8.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编《考古文物研究(二)》(主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2年。9.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编《百年学府聚珍》(参编) 文物出版社 2002年。10.王维坤著:《中日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四、论文与译文1.戴彤心、王维坤、张洲:《宝鸡石咀头东区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7年第2期。2.戴彤心、张洲、王维坤:《陕西华县、扶风和宝鸡古遗址调查简报》,《文博》1987年第2期。3.王维坤、冉万里:《唐长安城崇化坊遗址》,载中国考古学会编:《中国考古学年鉴》,文物出版社,1997年。4.王维坤:《隋唐长安城与日本平城京的比较研究——中日古代都城研究之一》,《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1期。5.王维坤:《日本平城京模仿中国都城原型探究——中日古代都城研究之二》,《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2期。6.王维坤:《中日出土的唐三彩工艺技术研究》,《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第4期。7.王维坤:《试论孔子学说的东传及其影响》,《孔子研究》1992年第3期。8.王维坤:《中国唐三彩与日本出土的唐三彩研究综述》,《考古》1992年第12期。9.王维坤:《唐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辨析》,《考古》1996年第1期。另载陕西历史博物馆编:《唐墓壁画研究文集》,三秦出版社,2001年。10.王维坤:《试论隋唐长安城的总体设计思想与布局——隋唐长安城研究之二》,《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王维坤:《沙河古桥的新发现与研究》,《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王维坤:《建国以来我国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思考》,《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王维坤:《睡虎地秦简《日书·玄戈》再析》,载西北大学秦汉史研究室编:《陈直先生纪念文集》,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年。铃木重治、王维坤:《坦桑尼亚出土的中国陶瓷器》,《考古与文物》1992年第1期。王维坤:《日本平城京模仿隋唐长安城原型初探》,《文博》1992年第3期。王维坤:《试论日本正仓院珍藏的镀金鹿纹三足银盘》,《考古与文物》1996年第5期。17.王维坤:《试论隋唐长安城的总体设计思想与布局——隋唐长安城研究之一》,载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编:《考古文物研究》,三秦出版社,1996年。18.王维坤:《武则天造字的分期》,《文博》1998年第4期。19.王维坤:《试论中国古代都城的构造与里坊制的起源》,载史念海主编:《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第1期。20.王维坤:《中国古代都城的历史演变与定型研究》,载《远望集》编委会编:《远望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华诞四十周年纪念文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21.王维坤:《关于中日古代文化交流的几个问题》,载黄留珠主编:《西北大学史学丛刊1·周秦汉唐研究》,三秦出版社,1998年。22.王维坤:《略论日本出土武则天造字的历史意义》,载黄留珠主编:《西北大学史学丛刊2·周秦汉唐研究》,三秦出版社,2001年。23.王维坤:《再论汉唐时代的长安渭河三桥》,载史念海主编:《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增刊·汉唐长安与关中平原》,中日历史地理合作研究论文集第二辑,1999年 。24.王维坤:《建国以来我国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思考》,《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25.王维坤:《隋唐墓葬出土的死者口中含币习俗溯源》,《考古与文物》2001年第5期。26.王维坤:《科学的考古发掘与合理的开发利用》,(中共陕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办:《调研与决策》)2001年第10期。27.王维坤:《长安の都と平城京から探る日中文化の交流》,(日本)《富山市日本文化研究所报》第14号,1995年。28.[日]太田进著,郭笃信、王维坤译:《我在中国的经历——与阿六有关的事情》,《西北大学校刊》第105期,1984年12月13日。29.王维坤:《漫话元宵节》,载西安市历史学会、西安市地方志馆:《西安今古》1985年第2期。30.王维坤:《虞世南及其书法艺术》,载西安市历史学会、西安市地方志馆:《西安今古》1985年第6期。31.王维坤:《漫谈昭陵》,载张铭洽主编:《长安史话·隋唐分册》,陕西旅游出版社,1991年。32.王维坤:《正仓院超す大量の唐代织物》,《毎日新闻》1987年7月2日。33.王维坤:《中国の秦始皇帝の兵马俑》,《同志社国际学生》,(日本),1986年第2号。34.王维坤:《中国陕西法门寺の歴史と考古発掘记》,《同志社国际学生》,(日本),1987年第3号。35.王维坤:《龙生九子の传说につぃて——考古学の立场からみる》,载森浩一编:《同志社大学考古学シり-ズⅢ·考古学と地域文化》,(日本),1987年。36.王维坤:《古代中日文化交涉史の一考察——日本の遣唐使のルートを中心に》,载森浩一编:《同志社大学考古学シり-ズⅣ·考古学と技术》,(日本),1988年。37.王维坤:《古代中日の都城に関にする研究——长安城と平城京を中心として》,(日本)同志社大学大学院修士论文,1988年。38.王维坤:《平城京の模仿原型》,载上田正昭编:《古代の日本と东アジア》,(日本东京)小学馆,1991年。39.[日]吉川忠夫著,王维坤译:《五、六世纪东方沿海地域与佛教——摄山栖霞寺的历史》,《敦煌学集刊》1992年第2期。40.王维坤:《唐代耀州窑の考古学的新发见》,载同志社大学文化史学会:《文化史学》第49号,(日本),1993年。41.王维坤:《シルクロードと死者の口に货币を含ませる习俗》,载森浩一编:《同志社大学考古学シり-ズⅥ·考古学と信仰》,(日本),1994年。42.王维坤:《长安の都と平城京から探る日中文化の交流》,《富山市日本海文化研究所报》第14号,(日本),1995年。43.王维坤:《考古学から见た孔子学说の东传とその影响》,(日本)佛教大学综合研究所编:《佛教大学综合研究所纪要·アジアのなかの日本》第2号,1995年。44.王维坤著、气货泽保规訳:《长安城のプランニング》,《月刊しにか》1996年第9号。45.王维坤:《则天造字と日本における“则天文字”の受容》,载上田正昭编:《古代の日本と渡来の文化》,(日本)小学馆,1997年。46.王维坤:《中国陕西の古代陵墓出土の文字瓦当》,载森浩一编:《古代探求》,(日本)中央公论社,1998年。47.王维坤:《试论中国古代都城的构造与里坊制的起源》,载(韩国)汉城大学地理教育科编:《’97首届韩中日古代都市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1997年。48.王维坤:《中国古代都城的历史演变与定型研究》,载(韩国)韩中考古学研究所编:《韩·中考古学研究5》,1998年。49.王维坤:《隋·唐长安城の総设计プランと平城京におけるその受容》,(日本)同志社大学文化史学会编:《文化学年报》第48辑,1999年。50.王维坤:《唐长安城における 大明宫含元殿の発掘と新认识》,载森浩一、松藤和人编:《同志社大学考古学シり-ズⅦ·考古学に学ぶ 遗构と遗物》,(日本),1999年。51.王维坤:《汉·唐代の桥》,载(日本)春日井市教育委员会、春日井シンポジウム実行委员会编:《第六回春日井シンポジウム 古代を 步く 旅と 道——道路、桥、駅、渡し、布施屋》,1998年11月13日—14日。52.王维坤:《日本の三角缘神兽镜は日本の工人が 制作した》,载(日本)古代研究编辑室编:《古代研究》(隔月刊),1999年9月、10月。53.王维坤:《汉·唐代の桥》,载森浩一、门胁祯二编:《旅の古代史― 道·桥·関をめぐって》,(日本)大巧社,1999年。54.[日]大泽正昭著,王维坤译:《唐代的蔬菜生产与经营》,《文博》1985年第4期。55.王维坤:《日本的“曲江池”和“西内苑” 》,《陕西日报》1990年3月4日第4版。56.[日]成家彻郎著,王维坤译:《睡虎地秦简《日书·玄戈》》,《文博》1991年第3期。57.张岂之著,王维坤译:《孔子の文化と日本の文化》,载上田正昭编:《古代の日本と东アジア》,小学馆,1991年。58.[日]镰川茂雄著,王维坤译:《贤首大师法藏与法门寺》,载张岂之、韩金科主编:《首届国际法门寺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59.[日]小谷仲男著,王维坤、刘勇译:《关于死者口中含币的习俗——汉唐墓葬中的西方因素(一)》,《人文杂志》1991年第5期。60.[日]小谷仲男著,王维坤、刘勇译:《关于死者口中含币的习俗——汉唐墓葬中的西方因素(二)》,《人文杂志》1993年第2期。王士伦著,王维坤译:《后汉“屋舍人物画像镜”の图像に関する研究》,《古代学研究》第129号,1993年。62.[日]气贺泽保规著,王维坤译:《试论法门寺出土的唐代文物与“衣物帐” 》,《文博》1996年第1期。63.[日]上田正昭著、王维坤译:《古代中日关系史上的问题点——以隋、唐、渤海的交流为中心》,《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64.[日]气贺泽保规著,王维坤译:《法门寺的起源与拓跋育》,《文博》1997年2期。65.[日]岸俊男著,王维坤、李自智译:《探寻日本古代都城的源流》,《考古与文物》1998年第4期。66.[日]杉本宪司著,王维坤译:《关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研究》,《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67.王维坤《科学的考古发掘与合理的开发利用》中共陕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办《调研与决策》2001年第10期。68.王维坤《唐代乾陵应为“寿陵”之蠡测》黄留珠主编《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第二集、三秦出版社 2003年。69.王维坤《丝绸之路沿线发现的死者口中含币习俗研究》《考古学报》2003年第2期。70.王维坤《死者の口に货币を含ませる习俗の再研究》松藤和人编《同志社大学考古学シリーズⅧ 考古学に学ぶ(Ⅱ)考古学研究室开设五十周年记念》2003年。71.王维坤《中国の死者の口に玉を含ませる习俗の研究》敬和学园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环日本海の玉文化の始源と展开》富山県民会馆 2003年12月13日。72.王维坤、张小丽:《论隋唐洛阳城的设计思想与影响》,《西北大学学校报》2004年第4期。73.王维坤:《关于中日古代都城的最新研究》,西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空海入唐1200周年纪念文集》,三秦出版社,2004年。74.王维坤:《唐代乾陵陵寝制度的初步探讨》,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东方学报》第76册,明文舍,2005年。75.王维坤:《关于唐日本留学生井真成墓志之我见》,《西北大学学校报》2005年第2期。76.王维坤:《井真成墓志に関する诸问题》,《东アジアの古代文化》123号,2005年。77.王维坤:《唐の日本留学生の井真成墓志に関する私见》,《东アジアの古代文化》124号,2005年。78.王维坤:《遣唐留学生の井真成の渡唐の歴史的背景と改名の问题》,专修大学·西北大学共同プロジュクト:《井真成墓志研讨会资料》,专修大学·朝日新闻社,2005年。79.王维坤:《遣唐留学生の井真成の渡唐の背景と改名の问题》,专修大学·西北大学共同プロジュクト:《遣唐使の见た中国と日本》,朝日新闻社,2005年。80.王维坤、杜辉远:《日本关于井真成墓志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黄留珠、魏全瑞主编:《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第四辑,三秦出版社,2006年。81.铃木靖民撰、王维坤译:《中国西安的日本遣唐使墓志与墓主井真成》,黄留珠、魏全瑞主编:《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第四辑,三秦出版社,2006年。82.石见清裕撰,王维坤、杨洁译:《关于入唐日本人井真成墓志的性质——从中国唐代史的角度来看》,黄留珠、魏全瑞主编:《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第四辑,三秦出版社,2006年。83.王维坤:《唐日本留学生井真成改名新证》,《中国文物报》2006年9月15日第7版。84.王维坤:《再论唐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的两个问题》,陕西历史博物馆编:《唐代壁画研究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06年。85.王维坤:《唐日本留学生井真成墓志的初步考释》,西北大学考古学系、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编:《西部考古——纪念西北大学考古学专业成立五十周年专刊》第一辑,三秦出版社,2006年。86.王维坤:《乾陵的陵寝制度似为前后双室墓之蠡测》,樊英峰主编:《乾陵文化研究》(二),三秦出版社,2006年。87.王维坤:《遣日使になりたい》,《奈良新闻》2006年11月14日第8版。88.王维坤:《古代からアジアは一つ》,《奈良新闻》2006年10月25日第9版。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一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是西北师范大学主办,综合影响因子为402,是CSSCI南大核心期刊,

1.也评“澶渊之盟”历史教学 1984/02   2.宋代榷酤发达原因初探西北师院学报 1985年增刊   3.榷酤与北宋边防西北师院学报 1986年增刊   4.南宋抗金名将刘锜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02   5.试论西夏经营河西兰州学刊1987/05   6.庆州兵变与王安石变法甘肃社会科学1989/04   7.北宋仁宗时期联蕃制夏政策述论河北学刊1989/06   8.宋代榷曲、特许酒户和万户酒制度简论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03   9.宋代蕃兵设置时间考中国史研究 1990(4)   10.中国烧酒起始的论争中国史研究动态 1990(8)   宋代榷酒制度中的买扑形式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01   宋代酿酒业简述中国史研究 1991/3   试论宋代酒价及酒的利润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1/3   14.宋代非商品酒的生产和管理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03   15.论宋夏争夺西北少数民族的斗争西北民族研究1991/02   16.论金朝经营陕西甘肃社会科学1992/02   17.关于《青苗法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03   18.中国烧酒起始探微历史研究 1993/5   19.宋代酒课的征收方法析论河北学刊1993/02   宋代画市场初探美术史论 1993/1   论宋初的西部边疆政策西北史地 1993/1   宋代酒课征收的方法析论河北学刊 1993/2   24.宋金太原之战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06   25.论宋代酒业产销的管理体制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03   26.关于宋代政治史的分期问题甘肃社会科学1994/02   北宋时期经济中心南移了吗?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4/03   28.关于宋代酒课的几个问题——与杨师群同志商榷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02   29.两宋改革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04   30.宋代酒的销售简论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3   31.北宋抗金名将王禀事迹述评中州学刊1995/02   32.宋初黄老思想三题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3   33.On the Origin of Alcohol in Chin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5/04   34.读漆侠、乔幼梅先生《辽夏金经济史》书后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04   35.宋初统治思想略论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06   36.元朝人不修西夏史刍议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3   37.宋代建元与政治中国史研究1996/04   38.对《<宋代经济史>质疑》一文的驳议李华瑞等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04   39.对《〈宋代经济史〉质疑》一文的驳议(续) 李华瑞等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01   40.贸易与西夏侵宋的关系宁夏社会科学1997/03   41.北宋朝野人士对西夏的看法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04   西夏酿酒业初探见:首届国际西夏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998   43.关于宋初先南后北统一方针讨论中的几个问题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4   44.北宋末期及南宋与西夏的关系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3   45.论西夏联辽、联吐蕃抗宋固原师专学报1998/05   46.论宋哲宗元祐时期对西夏的政策中州学刊1998/06   47.论宋夏战争河北学刊1999/02   48.论北宋政治变革时期的文化文献1999/02   49.试论宋代工商业税收中的祖额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02   50.《宋代货币与货币流通研究》评介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02   51.论北宋与河湟吐蕃的关系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02   52.宋史研究的新视点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6   53.“国际宋史研讨会暨中国宋史研究会第九届年会”会议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01   54.唐末五代宋初的食人现象──兼说中国古代食人现象与文化陋俗的关系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1   从《续资治通鉴长编》注文看李焘对王安石及新法的态度文史 2001/02   四库馆臣对王安石及其法的评议韩国宋辽金元史研究 2001/05   57.南宋浙东学派对王安石变法的批判史学月刊2001/02   58.《武士的悲哀——北宋崇文抑武现象透析》评介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05   59.论李焘对《王安石日录》的取舍抚州师专学报2001/02   60.评《明清高利贷资本》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02   61.漆侠先生访谈录史学史研究2001/03   62.南宋理学家对王安石新学的批判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1   63.南宋时期新学与理学的消长 史林 2002/03   20世纪王安石及其变法研究回顾和瞻望(1900-1949)(日本)中国史学 2002/12   也评朱熹论王安石见:漆侠先生纪念文集 2002   西夏纪念综考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2年西夏研究专号   67.评邓广铭、漆侠五十年来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研究 河北学刊2003/03   68.20世纪中日“唐宋变革”观研究述评史学理论研究2003/04   69林希与《林希野史》见:李埏先生九十华诞论文集 2003   70.《西夏经济史》评介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04   宋史研究现状与前瞻见:21世纪中国历史学展望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略论南宋政治上的“法祖宗倾向”韩国宋辽金元研究,2003(8)   宋代妇女地位与宋代社会史研究见邓小南主编唐宋女性与社会上海辞书出版社   朱胜非与南宋和战文史 2004/01   宋代思想的新诠释见:岳飞研究第五辑中华书局 2004   76.九百年来社会变迁与王安石历史地位的沉浮(上) 河北学刊2004/02   77.2003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综述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02   78.九百年来社会变迁与王安石历史地位的沉浮(下) 河北学刊2004/04   79.朱熹禳弭救荒思想述论中国农史2004/03   80建国以来的宋史研究中国史研究 2005年增刊   81.《金宋史论丛》读后史学集刊2004/03   宋代的酒文史知识 2004/02   一桩难以了结的公案北京日报2005-3-7理论版   论宋代乡村客户的社会流动见:唐研究,2005年11卷(专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5.2004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评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02   86.《宋史》论赞评析史学集刊2005/03   87.历史学视野中的政治文化读书2005/10   88.建国以来的宋史研究中国史研究2005/S1   靖康之变文史知识 2005/11   北宋治河管理机制述论中韩辽宋金元史研讨会论文,2005   20世纪西夏党项拓跋部族源及西夏国名研究见:20世纪西夏学,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   从矿冶业看宋代经济光明日报2006-1-28   论儒学与佛教在西夏文化中的地位见:10-13世纪北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94.北宋士大夫与王安石变法的兴起史学集刊2006/01   95.西夏巡检简论中国史研究2006/01   96.广知邃密求贯通——李华瑞教授访谈录历史教学2006/03   97.2005年辽宋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02   关于唐宋变革的两点思考见:唐宋变革论合肥:黄山出版社,2006   宋代历史小说中的王安石形象见:中国社会历史评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九百年来王安石变法评议的演变与发展历史教学 2007   101.北宋黄河河防中的官员奖惩机制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   102.九百年来王安石变法评议的演变和发展历史教学(高校版) 2007/04   103.2006年辽宋西夏经济史研究述评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02   北宋黄河河防中官员奖惩机制(与郭志安合作),河北大学学报,2007   北宋治河与防边见澶渊之盟新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106.宋神宗与王安石共定“国是”考辩文史哲2008/01   107.2007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评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02   北宋治理黄河的技术和费用见: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新探索与新动向三秦出版社,2008   论宋代祭龙祈雨习俗的嬗变见:基调与变奏—七至二十世纪的中国台北“国立”政治大学历史系、日本中国史学会等,2008   文天祥与南宋末年宰执之关系考见:庆祝宁可先生八十华诞论文集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宋代放生池考见纪念邓广铭教授100周年诞辰国际宋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华书局,2008   112.王安石变法的再思考河北学刊2008/05   113.黑水城出土文献与西夏史研究中国史研究2008/04   论题:王安石历史地位沉浮透视历史教学问题 2009/01   近三十年来国内宋史研究方向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取向分析与思考历史教学(高校版)2009/06   116.唐宋变革论对国内宋史研究的影响中国史研究 2010/01   劝分与宋代救荒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0/01   改革开放以来宋史研究若干问题评述史学月刊 2010/03   西夏历史与文化文史知识 2010/05   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上)2010/04   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下)2010/05   北宋荒政的发展与变化文史哲 2010/06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变法2011/01

  • 索引序列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一期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一期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