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铁道科学期刊官网投稿方式

中国铁道科学期刊官网投稿方式

发布时间:

中国铁道科学期刊官网投稿方式

论文写的好、有创新就可以发表

中铁十二局集团三公司贵阳地铁项目部         李文生   摄

你要发哪方面的文章呢?可以扣M e

国家级普通期刊。附:《中国铁路》(月刊)创刊于1962年,是由铁道部科技司主管,铁道部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大型综合科技类月刊。主要栏目:部长话题、本刊特稿、本刊直击、融资论坛、青藏铁路、客运专线、重大工程、技术创新、铁路视点、世界铁路、学术视角、铁路建设、铁路运输、铁路信息化、城市轨道交通、基层站段、产品·技术·应用、铁路市场、成果信息、要闻、资讯、数据·资料。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中国期刊方阵科技类双效期刊中文核心刊物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和分析用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收录期刊万方数据电子期刊群收录期刊

中国铁道科学期刊官网投稿

《中国铁道科学》审稿周期3个月,见刊时间6个月;《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审稿周期1~2个月,见刊时间12~14个月都是经过小编认真整理的权威数据,希望有所帮助

论文写的好、有创新就可以发表

国家级普通期刊。附:《中国铁路》(月刊)创刊于1962年,是由铁道部科技司主管,铁道部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大型综合科技类月刊。主要栏目:部长话题、本刊特稿、本刊直击、融资论坛、青藏铁路、客运专线、重大工程、技术创新、铁路视点、世界铁路、学术视角、铁路建设、铁路运输、铁路信息化、城市轨道交通、基层站段、产品·技术·应用、铁路市场、成果信息、要闻、资讯、数据·资料。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中国期刊方阵科技类双效期刊中文核心刊物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和分析用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收录期刊万方数据电子期刊群收录期刊

《中国铁道科学》一直是核心期刊,最新第六版也是核心期刊,相当厉害。当前复合影响因子:294 综合影响因子:645 主办: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周期: 双月ISSN: 1001-4632CN: 11-2480/U邮发代号: 82-776创刊时间:1979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EI 工程索引(美)(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铁道学报官网投稿方式

不是EI,只算是核心期刊

《铁道知识》双月刊《上海铁道科技》季刊《国外铁道车辆》双月刊《铁道建筑》月刊《铁道运输与经济》月刊《铁道货运》月刊《铁道车辆》月刊《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双月刊《中国铁路》月刊《铁道机车车辆》双月刊《中文科技资料目录---铁路》双月刊《中国铁道科学》双月刊《中国铁路(英文)》半年刊《铁路航测》季刊《铁道标准设计》月刊《铁道工程学报》季刊《铁道机车车辆工人》月刊《铁道经济研究》双月刊《铁道通信信号》月刊《铁道文摘》月刊《铁路采购与物流》双月刊《铁道学报》双月刊《铁道运营技术》季刊

Dynamic Interaction of Long Suspension Bridges with Running Trains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SCI、EI[1] Dynamic Analysis of Train-Bridge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teel Girder Reinforcement,Journal of Computers & Structures,SCI,2001[2] Dynamic behavior of high-speed railway tracks Proceedings of ICTTS,EI,2001[3] Dynamic analysis of train-bridge system under random excitations,Stochastic,Structural Dynamics,ISTP,1998[4] Dynamic responses of railway bridges under high speed trains,Advances in Structural Dynamics,ISTP,1995[5]Experimental study on train-induced vibrations of environments and buildings,MCCI2000,ISTP[6] Traffic-induced vibrations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surrounding environments,MCCI2000,ISTP,2000[7] Vibration Effects of Light-Rail Train-Viaduct System on Surrounding Environment,I Journal of Structural Stability and Dynamics,2002[8] 车桥耦合系统在随机激励下的动力分析及其应用,工程力学,2002[9] 大跨度悬索桥在风与列车荷载同时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铁道学报,2002[10] 单室薄壁箱梁考虑偏载影响的活载加载计算分析,土木工程学报,2004[11] 车桥耦合系统在随机激励下的动力分析及其应用,工程力学V20, N3,5[12]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High Speed Railway Bridge Under Thalys Trains,Jf Sound & Vibration, 2003 (268), 103-113,SCIEI,10[13]Dynamic Analysis of High Speed Railway Bridge Under Articulated Trains,J of Computers & Structures, 2003 (81), 2467-2478,SCI,10[14] Traffic-Induced Environmental Vibrations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Surrounding Buildings, JSEV,230-241,ISTP,10[15] Problems of railway bridges induced by raising train speed and their treatment,ISSST,EI、ISTP,10[16] Traffic Induced Vibrations in Permafrost Environment of Reshui Coal Mining Site, Permafrost Engineering,ISTP,8[17] Vibration effects of light-rail train-viaduct system on surrounding environments, EASTS, ISTP,10[18] Characteristics of traffic induced vibrations and their effects on environments, TIVC, ISTP, 12[19] Dynamic response of train-suspension bridge under high wind action,TIVC,ISTP,12[20]Traffic-induced ground vibrations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nearby buildings,Life and Environment,ISTP,9[21]Dynamic Response of Suspension Bridge to high Wind and Running Train, J Bridge E, ASCE V8,N8,1[22]提速列车作用下上承式钢板梁受迫振动实验研究,工程力学V19, N5,10[23]Dynamic Experiment and Analysis of A High Speed Railway Bridge Under Thalys Trains, JSEV, 392-401,ISTP,10[24] Dynamic Analysis Of Cable-Stayed Bridge Subjected To Running Trains And Earthquakes, JSEV, 242-251,ISTP,10[25] Safety and serviceability analysis of high speed railway bridge under thalys trains, ISSST,EI、ISTP,10[26] Dynamic responses of Wuhan Tianxingzhou long Suspension Bridge Scheme under running trains,ISSST,EI、ISTP,10[27] Effect of running train induced vibrations on permafrost environment,ISSST,EI、ISTP, 10[28] Controlling approaches of traffic induced environmental and structural vibrations, ISSEYE,ISTP,10[29] Vibration analysis of Tianxingzhou long span suspension bridge scheme, ISSEYE, ISTP,10[30] Dynamic responses of train-bridge system under earthquakes,TIVC,ISTP,12[31] Seismic response of continuous lame bridges considering constraint torsion effect,TIVC,ISTP,12[32] 车辆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第一版),科学出版社,2002,夏禾,张楠著[33] 车辆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5,夏禾,张楠著[34] 直线电机轮轨交通高架结构,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夏禾,郭薇薇,陶毕莲著[35] 交通环境振动工程,科学出版社,2010,夏禾等著[36] HXia, G De Roeck and Jose M G Bridge Vibration and Control [M] NewYork: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c, [37] Traffic Induced Environmental Vibrations and Controls: Theory and Application [M] NewYork: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c,

上海铁道科技期刊官网投稿方式

北京交通大学代码是10004

铁道警察学院 院校代码0519

北京交通大学代码是10004,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北京交通大学(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建设高校、先后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历史北京交通大学历史渊源追溯到1896年,前身是1909年9月清政府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清宣统元年(1909年),邮传部司员曾鲲化经过十余月的考察后,起草《上邮传部创办铁路管理学堂书》,文中提倡路政、培育铁路管理人才,并极力主张创办铁路管理学校。同年,经邮传部尚书徐世昌上奏清廷批准,于北京府右街创办了“铁路管理传习所”,此为北京交大创校之始,为中国第一所管理学校。次年,为加强邮电事业增设邮电班,学校更名为“交通传习所”,为中国电信工程的开端。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学校改隶中华民国交通部,更名为“交通部交通传习所”,增设电气工程、有线电、无线电等科,开创了中国培养通信人才的先河。后来又成立了电信系,这里走出了简水生院士、黄宏嘉院士等一大批知名学者。铁路与电信工程,及英文、法文各班为北平交通大学之初基。民国凡行车、管理,以及会计、材料人才,以交大北平成就为最多。1917年,中华民国交通部依铁路、邮电的不同,将学校改组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1921年,时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的叶恭绰令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四所学校合并,定名为“交通大学”,下设京、沪、唐三校,学校更名为“交通大学北京学校”。叶恭绰提出按欧美教育制度办学,设立了董事会并亲自担任董事长;同年,为整合交大三校学科,将平校的无线电、有线电科、电气工程科以及唐校的电机科调往上海,沪校的土木科调整到唐校,部分交通管理科师资调往北平。1922年5月,因北洋政府派系纠纷,叶恭绰被迫离职,交通大学存在不足一年即解体。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北京更名为北平;同年6月,学校更名为“交通部第三交通大学”;同年9月,平、沪、唐三校再次合并组成“交通大学“;同年10月,学校改隶属于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1929年2月,时任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部长的孙科训令平院独立,学院更名为“交通大学北平交通管理学院”;同年7月,又更为“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平、津先后沦陷,由于时局紧张,一向以培养工业高级技术、管理人才而享誉国内外的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部分学生在专任教师王芳荃带领下搭乘海轮南下到上海,找上海交通大学校长黎照寰商洽,打算借该校校舍复校。未几,上海抗战全面爆发,南京国民政府西迁武汉,此时又有一部分学生沿京广铁路南下,齐聚汉口,组成校友会致电上海,敦请王芳荃前往主持复院开课事宜。国难当头,面对莘莘学子的殷切呼唤,王芳荃带着抵沪学生辗转奔波,搭乘英商太古公司的客轮,溯江西上抵达汉口。当王芳荃得知他在清华执教时的学生顾毓琇随同陈立夫任职教育部次长时,便亲自去找顾商议复校开学之事。师生见面,顾毓琇深为王芳荃坚守教职、共赴国难的精神所打动,后又得到学校1925年毕业校友张冲从中帮助,取到了复学开课的批文。自此,国立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在战火纷飞中得以复校。1938年1月,交通大学平校并入同在湖南省湘潭县的唐山工程学院,成为“唐山工学院铁道管理系”;同年5月,学校迁至湖南省湘乡县。由于日军进犯,1939年1月,学校被迫迁至贵州省平越县(今贵州省福泉市)。学校一路颠沛流离,图书所剩无几。在交大平院校友金士宣的倡议下,各地校友募捐,为学校购置图书千余册。1941年7月,中华民国教育部令“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改称“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北平铁道管理联合学院”。但由于反对声较大名称未正式使用。1942年1月,中华民国教育部令学校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含平、唐两院)。1944年,学校又迁至四川省璧山县丁家坳(今属重庆市),至日本侵华战争结束。1946年4月,原平、唐两院分离,原平院迁回北平,更名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同年7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下令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华北交通学院与唐山工学院组建为“中国交通大学”。毛泽东主席任命桥梁专家茅以升为校长,中国交通运输学科的奠基人、铁道运输专家金士宣为副校长。学校校部设在北京,另设唐山学校,增设铁道电信系。1950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令中国交通大学更名为“北方交通大学”。1951年,毛泽东主席为北方交通大学亲笔题写校名,原帖至今保存在北京交大校史馆内。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校名中的“交通大学”四字都是从该校原帖取得,同年8月,学校由府右街旧址迁往西直门外上园村现址,并增设铁道商务系。1952年北方交通大学撤销,京唐两院独立,学校改称北京铁道学院,直属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领导1953年,铁道部决定哈尔滨铁道学院与北京铁道学院合并。1960年,中共中央批准北京铁道学院为64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止正常教学、招生工作。1970年,经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学校恢复“北方交通大学”校名;同年,学校准备迁往河北省石家庄市,但由于学校仪器、图书、物资太多,实际上仍在北京办学。1977年,文革结束,国务院批准学校由石家庄市转回北京,学校开始正常教学、招生工作;同年,学校成立电子工程系。1994年,学校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组织的“211工程”部门预审,成为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2000年,原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学校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划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管理。同年获准试办研究生院。2003年,学校恢复使用“北京交通大学”校名。2022年2月,学校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师资力量据2021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全校在职教职工3151人,其中专任教师2049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1504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1959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国家“万人计划”专家17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4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3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2人。学科建设据2021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理学院、语言与传播学院、软件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法学院、詹天佑学院、国家保密学院、威海国际学院等16个学院,并设有研究生院以及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学校开设有62个本科专业,2022年2月,学校新增智能运输工程专业,2022年3月3日,学校成立新学院:北京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1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1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3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系统科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土木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省级重点学科:土木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固体力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系统分析与集成、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安全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车辆工程、系统工程、应用经济学、企业管理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学、传播学、机械工程、铁道工程、视觉传达设计 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物流管理学术科研据2021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70余个,其中包括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1个,智慧高铁系统前沿科学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8个,国家能源研发中心1个,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实验室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个,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3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8个,首批首都高端智库1个,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新型智库1个,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交通大学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4个,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1个。据2020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近5年,学校承担了“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有关部委的各类科研课题1万余项。在国内外重要科技期刊发表论文10103篇;发表国际会议论文2749篇。申请专利3135项,获授权专利1624项。创立学术交流品牌“中国交通高层论坛”“交大大讲堂”“首都高端智库北京交通发展论坛”,主办和承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66场。学校共获得国家级奖励10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38项,其中主持完成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和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主持完成的4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其中,2014年主持完成的“标识网络体系及关键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7年主持完成的“复杂环境下高速铁路无缝线路关键技术及应用”、“智慧协同网络及应用”和“复杂路网条件下高速铁路列控系统互操作和可靠运用关键技术及应用”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学校于2007年和2013年获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17年1月,《高水压条件下隧道工程结构模拟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得2016年度中国铁道学会科技奖一等奖。学校始终瞄准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依托信息、管理和交通科学与技术等优势特色学科,通过智力支持、人才保障和专业服务,全面参与了铁路大提速、青藏铁路建设、大秦铁路重载运输、高速铁路建设和城市轨道交通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等中国轨道交通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一系列原创性重大成果,为服务国家交通、物流、信息、新能源等行业以及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支撑和引领国家、行业和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学校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CBTC地铁运行控制系统的研发和成功应用,使我国成为第4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实现自主可控;FAO全自动无人驾驶列控系统已达到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自动化水平的国际最高等级;复杂环境下高速铁路无缝线路关键技术是轨道结构近百年来最突出的改进与创新;“标识网络体系及关键技术”“智慧协同网络”提高了我国下一代互联网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基于行为的城市交通流时空分布规律与数值计算”对建立现代交通科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复杂路网条件下高速铁路列控系统互操作和可靠运用关键技术”为我国高速铁路列控系统设计研发、测试和运用提供了保障;“大型屋盖及围护体系抗风防灾理论、关键技术”攻克了大型屋盖及其围护体系抗风难题,提出的风荷载公式,填补了国内外空白,纳入国家标准。目前,学校正在全面推进实施学校“十三五”规划和《综合改革方案》各项任务,坚持“三步走”战略,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 合作交流学校把加强合作交流作为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合作交流布局日益完善,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提升。与美、英、德、法等48个国家和地区的279所大学及著名跨国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比利时鲁汶、美国休斯顿、巴西坎皮纳斯和波兰华沙等地共办有4所孔子学院,积极传播中国文化。学校加入国际铁路联盟(UIC)和国际铁路合作组织(OSJD),牵头成立“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UIC高速铁路高校联盟并加入中国-中东欧高校联合会,提升了在国际铁路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主办“一带一路”轨道交通教育培训校企合作对话暨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年会。学校牵头成立了中美、中俄、中英和中印尼高铁研究中心,加强学校与国外高校开展国际科研合作。学校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5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境外办学机构2个,开展本科层次学位教育,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充分发挥校友会、基金会、董事会的作用,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在海内外成立地方校友会51个,吸纳董事单位88家,与交通、物流、信息、能源等行业企业及地方政府等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领域开展长期、广泛的合作。

《铁道知识》双月刊《上海铁道科技》季刊《国外铁道车辆》双月刊《铁道建筑》月刊《铁道运输与经济》月刊《铁道货运》月刊《铁道车辆》月刊《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双月刊《中国铁路》月刊《铁道机车车辆》双月刊《中文科技资料目录---铁路》双月刊《中国铁道科学》双月刊《中国铁路(英文)》半年刊《铁路航测》季刊《铁道标准设计》月刊《铁道工程学报》季刊《铁道机车车辆工人》月刊《铁道经济研究》双月刊《铁道通信信号》月刊《铁道文摘》月刊《铁路采购与物流》双月刊《铁道学报》双月刊《铁道运营技术》季刊

太原铁道科技期刊官网投稿方式

征稿启事铁路网 2007-01-30 00:00:00 来源:中国铁路网 浏览次数:926 网友评论 0 条 这是一扇窗,从窗口看去,里面是一篇篇激扬的文字,字里行间写满了对社会、铁路以及生活的关注和热爱。如果你热爱生活,希望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更好,那么请不要吝惜你的文字和观点,把你的所见所闻和观点雕琢在一篇文章里发给我们。《人民铁道》报A2版《铁道时评》欢迎您投稿,请将稿件字数控制在800字至1200字之间。 投稿邮箱:或,注明《铁道时评》收 投稿电话:(市电)010-51843282 (路电)021-43282 联系人:信爱华

你要哪里的报刊阿,最好先投本地的,这样比较容易给你几个电子信箱信息时报副刊部 张鹏 电子邮件地址: 《爱人》 电子邮件地址: 《安徽商报》寂寞文章 电子邮件地址: 《百姓故事》 电子邮件地址: 《百姓故事》编辑部 电子邮件地址: 《春风》 电子邮件地址: 《东楚晚报》副刊 电子邮件地址: 《都市女报》文艺副刊部 孙亚睿 电子邮件地址: 《都市消费报》城市笔记 电子邮件地址: 《读写月报》编辑部写作版 电子邮件地址: China- 《儿童文学》 电子邮件地址: 《儿童文学》编辑部 电子邮件地址: 在下面的这个地址很全的

科教导刊、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都可以的,投稿须知可随时问壹品优刊。

现在的网络自媒体比较多,比如头条号百家好,还有百度派等等都可以。

  • 索引序列
  • 中国铁道科学期刊官网投稿方式
  • 中国铁道科学期刊官网投稿
  • 铁道学报官网投稿方式
  • 上海铁道科技期刊官网投稿方式
  • 太原铁道科技期刊官网投稿方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