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考古学报告在哪买

考古学报告在哪买

发布时间:

考古学报告在哪买

免费新浪爱问上面有不少考古发掘报告!当然要是在学校或者单位读秀上也有。cnki都是期刊

pok

中国知网cnki或者维普能够找到的吧

中国考古》,安金槐,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社; 《民族考古学初论》,容观琼、乔晓勤, 广西民族出版社; 《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荣新江,三联书店; 《科技考古学》,陈铁梅,北京大学出版社; 《定量考古学》,陈铁梅,北京大学出版社; 《考古学理论》,陈淳, 复旦大学出版社 《聚落与环境考古学理论与实践》,方辉 ,山东大学出版社; 《考古学读本》,杨楠,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考古学十八讲》,张宏彦, 陕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文物分析鉴别与科学保护》 马清林、苏伯民、胡之德、李最雄,科学出版社; 《出土玉器鉴定与研究》 杨伯达,紫禁城出版社; 《汉代画像石通论》,王建中,紫禁城出版社; 《古代玉器通论》,龙仁博,紫禁城出版社; 《中国古舆服论丛》(增订本), 孙机,文物出版社; 《中国家具史图说》, 李宗山,湖北美术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文物博物馆系列教材: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王宏钧 《中国考古》 《中国书画》(修订本),杨仁恺 《中国陶瓷》,冯先铭 《中国青铜器》,马承源 《中国古钱币》,唐石父 《中国古代建筑》,罗哲文 文物出版社出版了一套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曾侯乙墓》,谭维泗 《秦文化》,王学理、梁云 《魏晋南北朝考古》,罗宗真 《古代石刻》, 赵超 《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 蒋英炬、杨爱国 《考古学研究入门》陈淳,北京大学出版社

读报参考杂志在哪买

订阅报刊的方法很多,在邮局可以直接到订阅窗口办理,需要向办理人员提供准确的报刊名称或者邮发代号(可以在报纸上找到)。同时需要确定订阅期限,并支付对应费用。留下你的收货地址,就会有邮递员为你邮递报刊了。要在网站上办理任何业务,必须先成为网站的注册用户,并在注册时提供真实、准确的资料,以确保后续服务能够顺利进行。所有提供的资料将严格保密。未经允许,此资料不会用于其他商业用途。注册后,您可以随时保留客户账户以外的个人信件,并可以查询该注册账户下的业务信息。扩展资料:注意事项1、报刊社(各刊社及各报社,有些传媒集团也可以算入其中,如:深圳报业集团、南都传媒等)2、网络订阅平台(目前比较知名的有:浏览网、蜘蛛网、杂志铺等)3、各地发行公司(由本地的报刊发行公司,如深圳市万象通报刊投递公司等等)4、各报摊亭点(主要负责社区的报刊)5、其它杂散的渠道

报纸的发行商有征订销售网络,可以在他们那订,杂志也基本可以代订,不过最全面(包括一些很冷门的杂志)还是去邮局会好些。当然在报刊亭散卖也很方便,你说的是最传统的做法。

回答 报纸可以在报刊亭、邮政局的营业厅、代售点或网上均可买到。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或电子类出版物。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 优点: 1、可随时阅读,不受时间限制,不会如电视或电台节目般错过指定时间报导的讯息; 2、互相传阅,读者人数可以是印刷数的几倍; 3、即使阅读或理解能力较低的人,亦可相应多耗时间, 吸收报章的讯息; 4、因特网崛起,网上版报纸的传阅力较传统印刷品报章强。 缺点: 1、受截稿及出版因素影响,不能提供最新资讯以及即时更正讯息; 2、纸张过多带来携带及传阅的不便; 3、图片和文字在电视和电台的影音片段的比较下震撼力和感染力比较低; 4、容易沾染油墨污垢。 更多9条 

你好,这个你可以去书店买,现在小杂货铺也有,或者是到网上买,网上买的话它的类型会更加齐全一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报考杂志在哪可以买到

现在想买报刊打字的话可以去书店,书店一般有这种东西。还有就是有些小卖部也有卖。

回答  报纸可以在报刊亭、邮政局的营业厅、代售点或网上均可买到。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或电子类出版物。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

到邮政系统下的报亭,就在太原北街(都市快车对面)或北站的西边(邮报亭)去看一看,这两个地方的杂志很全,应该有!

回答 报纸可以在报刊亭、邮政局的营业厅、代售点或网上均可买到。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或电子类出版物。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 优点: 1、可随时阅读,不受时间限制,不会如电视或电台节目般错过指定时间报导的讯息; 2、互相传阅,读者人数可以是印刷数的几倍; 3、即使阅读或理解能力较低的人,亦可相应多耗时间, 吸收报章的讯息; 4、因特网崛起,网上版报纸的传阅力较传统印刷品报章强。 缺点: 1、受截稿及出版因素影响,不能提供最新资讯以及即时更正讯息; 2、纸张过多带来携带及传阅的不便; 3、图片和文字在电视和电台的影音片段的比较下震撼力和感染力比较低; 4、容易沾染油墨污垢。 更多9条 

考古学报告读后感

一般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主标题,下一行是读《xxx》有感,为副标题。也可直接写读《xxx》有感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合,否则作文会显得空虚。要符合情理、写出真情实感。注意不要写成流水账!

多看看盗墓笔记就什么都会了

威尔•杜兰(Will Durant。1885--1981),美国麻省北亚当姆人,生于1885年。美国最著名的通俗哲学史家历史学家。威尔•杜兰先后在圣彼得堡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于1917年获得博士学位。从1914年起,前后14年,为他的《哲学的故事》与《文明的故事》两部书做准备,于1926年成功出版其一《哲学的故事》。获得出乎意料的成功,畅销200万册。从此偕同夫人投注毕生精力从事《世界文明史》的著述。杜兰曾漂洋过海,浪迹天涯,他以哲学家的敏锐目光审视埃及神秘的狮身人面像、印度古老的泰姬陵、中国雄伟的万里长城,又奔走于地中海的波涛之中,在已被人遗忘的克里特岛,在残垣断壁的雅典古城,在残酷的斯巴达古战场,搜寻、鉴赏。直至1975年,历四十年的光阴,终于完成了《世界文明史》这一部旷世巨著。[2] 杜兰一直认为,一般分类历史写作法对于评价或批判人类整体的生活都有欠公正;历史的写作,一定要经纬兼顾,分析与综论并用;最理想的历史纂述应设法把每一时代、每一国家的文化、组织、发展和变动等整个错综复杂的现象都加以综述。他希望这部《文明史》永远能诱导出一点进取的精神,使我们能冲进文明史的致命深处。 但很遗憾,在笔者草草的为着赶写论文而读其著作的过程中,并没有丝毫的领略到关于其内在的精神,故此更不用说为其写书评,本书唯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文明”,因为开篇就讲到了文明,故此,笔者就自己对于文明的了解开始谈起: 文明顾名思义就是文字明了,也就是说文字的出现使得人类加快了升级[3]的速度,进而使社会得以进化,从远古时期至今,进而使得人能够在地球上称王称霸,正因为文明的出现,人们的进化产生了社会的更新,法治道路的前进也随文明的脚步从中得到了更快的前行,故此,我们不难发现,文明本身存在内在实质性的改革与创新,这点我们可以通过中国的社会变迁中得到发现,从奴隶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步伐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其存在的内在联系,我们也可以从先秦的法律体系的逐渐成形,到现今的社会法律体系建构的逐渐明朗化,我们发现了这样的一个事实,法律变迁的脚步从未止步,我们不断地将社会习俗,和社会生活中的习惯逐步逐步地将其纳入法律体系的建构[4]进程中,当我们回望过去,解构法律的时候,我们会惊奇的发现,原来无一法律的成形无不与本土资源相互衔接在一起,当我注意事实,发现本土资源的踪迹的时候,我们却听到了这样的声音: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无需结合本土资源,而必须一贯的实施。那么我想要问,这样的法律是否能够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呢? 那么这样的文明,是否还符合我们当今对于文明的定义呢? 故此,笔者必须解决一个问题:什么是文明? 通过字典我们发现文明可以解释为:第一,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第二,指人类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并具有较高文化的状态;第三,旧指具有当时西方色彩的;第四,光明,有文采。 当然以上纯粹是字典中的解释,而唯一让笔者感觉能够接受的并不是人们都认可的第一项的解释,笔者倒是更看重第二项的解释,因为第一项,太过于泛泛而言,通过阅读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使得我更加的确认自己的观点,他是这么定义的:“文明是增进文化创造的社会秩序”[5]。虽然威尔•杜兰的文明是引用自拉丁文中的Civilis,但是就文明而言,笔者认为其定义的非常的好,而且精确,文明并不是自人类产生就存在的,而是在人类漫长的演化中才逐渐形成的,而形成文明的标志,笔者认为必须以私有财产的产生,并且有一个被统治的地域区划下形成的政治团体,同时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关于文明的条件也列出了关于政治组织的论点,故此更加肯定了笔者对于文明的认识。 至于文明的四大因素:经济供应,政治传统,伦理的传统,以及知识与艺术的追求。关于文明的因素,笔者认为威尔•杜兰虽然提的比较的科学但是并不够周延,笔者认为至少还应该包括军事,虽然在原始文明时期军事的概念并没有提出来,但实际上是存在的,追溯文明的脚步,至少我们可以追溯到部落时期,那么当时人们不但要防止野兽的攻击,同时还要防止他族的入侵,这点我们虽然很多考古工作者已经得到了证实,但是我们可以除去文献而得到更加直观的了解,相信大家都看过动物世界,姑且允许笔者以猩猩为例来加以说明,猩猩的军事防卫,除了上述所言之外,同时还会涉及到猩猩王的地位问题,如果说一只流浪的雄性猩猩入侵了一个猩猩群,如果他成功的战胜了猩猩王,那么他将取代他的位置而成为该部落的新的猩猩王,至此,他出去享受一切物质生活外,还将额外的拥有该部落所有雌性猩猩的与其性生活的自由权利。为此很多的猩猩王为求自己的地位得到巩固,就必须不停的战斗与防卫。故此,笔者认为军事是推动文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而威尔•杜兰并没有单独的将其列出来,笔者表示非常的惋惜。 上述因素,仅仅是文明的条件,是产生文明必须的基础,没有该因素的存在,文明是什么相信没有人能够给他定义,也有一种可能的存在,那就是文明不再今天的文明,而是如同什么是国家一般容易定义了。感觉上述的论点有点矛盾,实际只要细心的从两个角度来分析,并不矛盾。 至于,文明的发展,我想上述因素的发展对于推动文明的进程固然重要,但是另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我们不能忽略,那就是关于文化。“文化”的本质是人的精神上或思维上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又总是要通过特定的“文化形态”表现出来。“文明”则是体现这种联系所形成的文化形态发展到特定阶段的总体的和基本的价值尺度。“文化”是动态的发展过程,“文明”是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文化价值结晶。文化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渐进式实践创造过程,是人类文明进化的内涵。文明是文化发展的一定阶段和积极成果,呈跃进式前进趋势。文化推动文明进步,文明促进文化发展。但本质均是对人自身和人与世界关系的发现。[6]下面笔者就自己对于文化的了解做出一番阐释:文: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7]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说文》五章以奉五色。——《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美于黼黼文章。——《荀子·非相》茵席雕文。——《韩非子·十过》织文鸟章,白旆央央。——《诗·小雅·六月》斑文小鱼。——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这些都是关于最初的本义的印证,到后来“文”的意思渐渐地衍生为一切能与文所搭配的词组,比如文章、文化、文德、文才、文字等等。化:古字为“匕”。会意。甲骨文,从二人,象二人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变化。本义:变化,改变。[8]知变化之道。——《易·系辞传》。虞注:“在阳称变,在阴称化,四时变化。”荀注:“春夏为变,秋冬为化,坤化为物。”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文化实际上是一个组合词从两字的本义来看,我们可以将其解释为:纹理变化。但似乎不太合理。查字典我们发现文化最常用的有三种意思∶第一,culture,考古学上指同一历史时期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第二,civilization,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第三,literacy,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9]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最早关于文化的成文定义,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天文”和“人文”,而天文,实际上就是天象,可引申为自然科学;人文,即为人伦教化,可引申为社会科学。也就是说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将文化涵括了自然社会和人文社会两个方面,其远瞻性这对于现今社会来说都是极具意义的。 同时笔者还了解到,有人将文化定义为:人类的劳动成果。并可区分为狭义广义。狭义文化主要指观念形态文化,包括法律、信仰、道德、知识、艺术、习俗等隶属于上层建筑的共同体,即精神文化。广义文化包括人类的一切劳动,由四部分组成: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 关于文化对于文明的作用,请允许笔者通过法律文化的四部分要素进行阐述。 物质文化:法律制度的建立,通过众所周知的文化体系中我们不难发现源自于契约文明,而所谓的契约文明也正是因为私有财产的产生,使得拥有者或者说占有者为了更好的占有,并保证自己的财产不受他人的侵犯,那么势必得找到一些最基本的保证,从私利救济到公立救济,从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到现在的产权问题,无不印证了法律制度建构和建成的足迹,物质文化的发展,无形中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又无形中加快了文明的进程,同时文明的升级也加快了文化的创新,从而促进了法律的进一步发展,这样循环周始得进行着。 制度文化:法律制度的建立,无非得明确一点,是谁赋予了法律的基本属性——强制力保障实施,并被人们所认可和信仰,柏拉图本来不用死,为什么他在被公审之后居然愿意服从法律的制裁,当然他非常了解,该裁判是非常不公正的,和有失法律尊严的。但是正因为他觉得法律应该被信仰,那么使得我不禁要问,法律为什么必须被人们所信仰?道理很简单,法家经典言论乱世用重典,从秦朝的暴君暴治,到后来的休养生息之德治,这样鲜明的对比无不清楚的体现了制度对于一个国家的存亡的重要性,因此制度文化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那是必不可少的,至于现时文明[10]国度大多采用法律制度来维系国家的运行,规范社会各个阶层的行为,它成功的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争端和麻烦,同时也体现了一个主题,人权。 行为文化:行为文化自然包含了多反面的因素,但是从法律层面而言,实际上就两个方面,作为与不作为。而正因为作为或是不作为,大到国家统治治国方略,小到家庭成员个人日常行为,无不体现了行为的重要性,区分作为和不作为,并不是某个人的功课,应该是全历史全人类永恒的责任,只有这样,文明国度才能朝着文明的方向发展。 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最简单的来说那就是宗教对于人们生活的意义了,宗教的出现,无不反映出了一种文明的奇迹,这体现了人们对于生活的向往和希冀,而这样的精神寄托只有在文明程度相对比较发达的情况才会出现,尤其在中世纪的欧洲大陆上其存在的意义更是不言而喻,虽然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一场灾难,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自然法推动了世俗法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文明更新的曙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文明的建立并不是简单的时代在进步,从考究词条,我们必须承认文明的建立要有政治文化的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文明才可能是文明,是现代意义上的文明。[1] 方南白:浙江万里学院法本[2] 摘自百度大百科全书[3] 升级,笔者引用游戏“帝国崛起”中关于城镇升级的说法。[4] 建构和解构是哲学上关于分析学术体系的一种方法。但并不属于行而上学理论的范畴。[5] 参见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第一章 文明的条件P3[6] 源自网络关于文化与文明的联系。[7] 参见《金山词霸2007》关于文的定义。[8] 参见《金山词霸2007》关于化的定义。[9] 参见战国《易传》。[10] 此中文明并非本文中心关于文明的定义,而是指理性社会下的一种行为和思想的文明。

中国考古学报告集

历年出版的重要考古报告,内容多属最新发掘资料。重要者史前时期有《山西襄汾县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河》、《西安半坡》、《庙底沟与三里桥》、《京山屈家岭》、《大汶口》、《元君庙仰韶墓地》、《宝鸡北首岭》、《青海柳湾》等;商周时期有《辉县发掘报告》、《长沙发掘报告》、《郑州二里冈》、《洛阳中州路(西工段)》、《上村岭虢国墓地》、《四川船棺葬发掘报告》、《殷虚妇好墓》、《曲阜鲁国故城》、《江陵雨台山楚墓》等;秦汉时期有《云梦睡虎地秦墓》、《洛阳烧沟汉墓》、《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满城汉墓发掘报告》、《广州汉墓》、《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发掘报告》、《三门峡漕运遗迹》、《巩县铁生沟》等;唐宋时期有《唐长安大明宫》、《西安郊区隋唐墓》、《南唐二陵发掘报告》、《白沙宋墓》、《陕西铜川耀州窑》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的发掘材料,整理出版的有《浚县辛村》、《山彪镇与琉璃阁》、《吐鲁番考古记》、《塔里木盆地考古记》、《前蜀王建墓发掘报告》、《唐长安城郊隋唐墓》等。过去发掘的安阳小屯殷墟建筑遗存、侯家庄西北冈商代陵墓,以及殷墟所出陶器和青铜器,则在台湾省陆续出版报告。新近出土和旧日传世的各种考古资料的重要集录,多属古代铭刻方面。甲骨文、青铜器和其他古文字方面有《小屯南地甲骨》、《陕西出土商周青铜器》、《河南出土商周青铜器》、《商周青铜器纹饰》 、《侯马盟书》、《古玺汇编》等;简牍和写本文书有《睡虎地秦墓竹简》、《银雀山汉墓竹简》、《武威汉简》、《居延汉简甲乙编》、《马王堆汉墓帛书》、《吐鲁番出土文书》等;历代碑刻有《汉石经集存》、《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千唐志斋藏志》等。又有汉唐壁画、画像石、唐三彩、铜镜、瓷器、度量衡器和石窟寺等方面的资料集录。集成性大型资料汇编的编辑出版方面,《甲骨文合集》13册、《殷周金文集成》和《中国石窟》也已陆续出书。考古学家个人的重要论著、论文集有《梁思永考古论文集》、尹达《中国新石器时代》、夏鼐《考古学论文集》及《考古学和科技史》、《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贾兰坡旧石器时代考古论文选》 、安志敏《 中国新石器时代论集》、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马衡《凡将斋金石丛稿》、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等;专著有北京大学考古教研室《商周考古》、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王仲殊《汉代考古学概说》、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及《汉简缀述》、郭宝钧《商周铜器群综合研究》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集体编著的《新中国的考古收获》和《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二书,以及文物编辑委员会汇编的《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中国考古学研究进行了简要的全面总结。

一、教材类如果想全面了解考古学这一学科,最简易的方法就是看通论性质的教材。以下排名分先后:1、科林·伦福儒、保罗·巴恩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译:《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文物出版社,2004年。据原书第3版(Thames & Hudson,2000)译出(现在已出到第5版,是英美最流行的考古学教材)。厚达640页,“168元吉利的价格显然也不是中国的穷学生能够享受的”。书评见陈洪波2005、陈胜前20072、罗伯特•沙雷尔、温迪•阿什莫尔著,余西云等译:《考古学:发现我们的过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据原书第3版(McGraw-Hill,2003)译出。共565页,也是大部头,但定价88元,相对伦福儒那本还是更加便宜和吉利。此书还有一个相对简洁的版本即AW,SharerRJ:Discoveing Our Past:A Brief Introduction to Archaeology,中译本是温迪·安西莫、罗伯特·夏尔著,沈梦蝶译:《发现我们的过去:简明考古学导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因为译者可能没有考古学背景,译文有点怪异,不建议看。这两本书视野开阔、图文并茂、便于深入,兼容性和系统性都很强,对基本概念、方法与原理的介绍细致入微(有点百科全书的味道),研究实例也都经过精挑细选。从门外汉、初学者到研究者,都能从书中汲取营养。要通读这两本皇皇巨著即使连考古专业的学生恐怕也有些困难,但是就目前来看,国内还没有其他任何一种书(包括译著)能取代其地位,90年代及以前的教材就更加难以相提并论。另外很多人都存在一种误解,以为中国历史和文明悠久、文物丰富,所以考古学必然发达;要认清中国考古学在世界上的地位,明白考古学的“正统”在西方,国外的书非看不可。3、陈淳:《当代考古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陈淳:《考古学研究入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这两本书从编写的体例和思想看,与其他国内教材偏重介绍考古发现的特点迥异,具体的教育效果有待实践和时间检验。但至少对爱好者来说,只要有系统性且不枯燥就足够了。两本内容有些重复,择一即可。4、戈登·柴尔德著,安志敏、安家瑗译,陈淳审校:《考古学导论》,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考古学系列》(陈淳主编)中还包括柴尔德的《历史发生了什么》、《欧洲文明的曙光》、《人类创造了自身》,可参看。从《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开始比较好,但也仅仅是基础。最好去听课,找到笔记、试卷或老师推荐的教材,掌握他们教学体系的重点,再去看主要授课老师的重要论文或著作、各段考古的基本材料

  • 索引序列
  • 考古学报告在哪买
  • 读报参考杂志在哪买
  • 高考报考杂志在哪可以买到
  • 考古学报告读后感
  • 中国考古学报告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