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山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编辑部

山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编辑部

发布时间:

山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编辑部

郭清龙,吴明霞,张筱筱 8周团体辅导对儿童建立性别平等概念的效果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3):168- 欧阳益, 张大均, 吴明霞 大学生网络使用自我控制量表的编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3,27(1):54- 张沛超,迟新丽,吴明霞, 王莎莎, 王健 大学生同性恋、双性恋及跨性别者认知调查 中国公共卫生 2012 , 28(7): 921- 张沛超,迟新丽,吴明霞中国大学生性健康知识、性态度及性相关行为特点及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6):849-8532011 刘会驰、吴明霞。大学生宽恕、人际关系满意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4):531- 杜晓琳、董慧中、樊晓阳、吴明霞。团体辅导提高大学生自我分化水平的有效性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4(7):66- 王钢, 张大均, 吴明霞 中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学业自我的中介作用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1,9(4): 易雯静, 吴明霞 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研究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 31(1):129- 秦波,吴明霞。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教育导刊,2010(3); 王鑫强、杨洪卫、吴明霞。抱负与志向关系的初步探讨及其对幸福感的影响差异研究。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8(3); 王晶、吴明霞、廖礼惠、吴梅宝。国外工作家庭平衡的研究现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10,18(8)。 张佳佳、吴明霞。我国高校团体心理咨询的研究现状。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6):233- 吴明霞 张大均 余林 郭成、陈旭。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的特征分析及建议。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6第6期120- 吴明霞、张大均、陈旭、余林、郭成。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的测量。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25(1); 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的测量 吴明霞、张大均、陈旭、余林、郭成 教育科学文摘,2009,28(1); 大学生自我复杂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欧阳益、吴明霞、张大均、胡姗姗、朱毅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2); 瞿雪峰、余林、吴明霞。看守所在押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特点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2); 刘利敏、吴明霞。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及其心理干预。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1); 迟新丽,张大均,吴明霞网络交往动机的研究进展,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 迟新丽,吴明霞,张大均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研究进展,山西青年干部学院学院,2009(1); 迟新丽、易雯静、 吴明霞、张大均。中小学教师成功恐惧与工作家庭冲突关系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9(8); 吴梅宝,吴明霞,汤万杰。沙盘游戏的发展以及理论分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9); 中小学教师成就动机与成功恐惧关系的研究,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9); 易雯静 吴明霞 郭成。有关学业拖延概念与测量的研究综述。山峡大学学报 2009,31(6); 汤万杰 王钢 吴明霞。师范院校进修教师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中国公共卫生 2009,25(9); 吴梅宝,吴明霞,张大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有问题以及体系建构。中学课程资源。2009,总第28-31期; 迟新丽、吴明霞、田静 浅析大学生学习的个性差异 教育探索,2008, (6); 迟新丽、吴明霞 浅谈中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特点及应对策略 中小学心理健康导航 2008,(7-8); 王金良、张大均、吴明霞 团体训练对提高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有效性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 2008,29(9); 邓自鑫、吴明霞、郭成。心理测验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4); 秦波,胡姗姗,李娜,吴明霞 重庆市中学教师社会支持的现状分析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8,21(3); 胡姗姗,吴明霞,张大均等 中学教师工作绩效、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1(10); 王金良、吴明霞、余林 物质成瘾Stroop 效应研究进展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5(6); 迟新丽, 吴明霞 成人“玩”的研究概况, 社会心理研究,(2); 焦虑敏感问卷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李茜茜; 郭兰婷; 冯正直; 张大均; 吴明霞; 舒建民;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20(10); 吴明霞。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的结构及关系研究。西南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齐晓栋,吴明霞,杨静,郭芳,罗琴,陈丽,大学生强迫症状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1); 吴明霞,齐晓栋,刘衍玲 罗琴 陈丽 大学一年级新生699名强迫症状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2005,(8); 吴明霞、张大均、汤万文 两种世界观影响下的生涯咨询评估 心理科学 2005(3); 吴明霞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现状及相关研究 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5; 吴明霞,张大均,郭成教师职业角色组合及角色压力调适,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9(3); 张大均,吴明霞我国社会变革时期青少年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0(2); 吴明霞,罗琴,李红梅,齐晓栋,欧居湖大一新生网络心理问题调查研究,心理科学,2004,27(4); 李茜茜,冯正直、张大均、吴明霞,焦虑敏感研究的现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6); 吴明霞,张大均,张进辅教师职业气质的理论构建及量表编制,社会心理研究,2003,53(1); 徐晓军,吴明霞,李雪梅国内学习适应性研究综述,国际中华心身医学杂志,2003(2); 吴明霞,张进辅,张大均教师与高师生职业气质特点的比较研究,心理科学,2003,26(4); 冯正直,张大均,吴明霞 论学校心理素质教育衔接 中国教育学刊 2002(3); 冯正直,张大均,吴明霞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衔接现代教育研究(香港)2002(4); 王力新,吴明霞 高师生与教师职业气质的比较研究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6); 吴明霞,张大均,张进辅 高师生职业气质研究的思考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2); 吴明霞,郑涌,汤万文心理治疗效果研究的进展 心理学动态 2001(2); 吴明霞 催眠理论探新 心理科学 2000(3); 吴明霞 三十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概述 心理学动态 2000(4); 李红梅,吴明霞 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家庭危险因素探讨 国外医学 2000(4); 吴明霞,人口统计项目与主观幸福感(SWB)概述,四川心理科学,1999(4);

1 网络媒体对我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7/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 论网络“把关人”对网络媒体公信力的影响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 3 网络媒体电视行业的“黄金搭档”——小议网络传播对电视文化的影响 消费导刊 2007/07 4 网络媒体的几个特点和影响 新闻界 2006/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 网络媒体的文化属性及对广告传播的影响 学术交流 2006/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6 网络媒体当下的影响及未来的走向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6/S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7 浅谈网络媒体对传统新闻媒体的影响 消费导刊 2006/1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8 网络媒体对文学走向的影响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9 应当重视网络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影响 党建研究 2005/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0 网络媒体的发展对期刊媒体的影响及对策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3/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1 试论网络媒体对公共关系的影响 嘉兴学院学报 2003/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2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媒体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3/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3 网络媒体与文化价值观——兼析网络影响和当代大学生亚文化的形成 新闻大学 2002/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4 浅析网络媒体对公共关系实践活动的影响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2/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5 网络媒体的发展对期刊媒体的影响与对策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6 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7 转变传播观念 融合先进手段——电视如何应对网络媒体的冲击和影响 声屏世界 2001/10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8 网络媒体对我国青年的影响及对策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9 新著作权法对网络媒体的影响及其立法的不足 程序员 2001/1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0 试论网络媒体对传统报纸发展的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0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参加王岩主编《西方政治哲学史》的编写。此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方近现代政治哲学流派批判与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项目号:04BZZ003)的阶段性成果,已于2010年4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公开出版。2、参加王岩主编《批判与启示:西方近现代政治哲学流派研究》。此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方近现代政治哲学流派批判与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项目号:04BZZ003)研究最终成果;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当代西方意识形态终结理论批判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项目号:09AZZ001)已于2011年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  参研课题:  1、王岩教授主持的200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西方近现代政治哲学流派批判与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项目号: 04BZZ003)。2、王岩教授主持的200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当代西方意识形态终结理论批判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项目号:09AZZ001)。3、王岩教授主持的“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任新民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西南边疆多民族地区的探索与实践》(项目号:07AMZ003)。5、任新民教授主持的云南大学“211工程”三期民族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国西南民族及其与东南亚的族群关系”招标课题:《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基层组织问题研究》。6、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范畴研究》(项目号:12BKS0120)的研究。7、张巨成教授主持的《马克思主义在边疆民族地区青年中的大众化问题研究》。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1、《权利还是权力:民族区域自治研究中一个难解的课题》发表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四期。  2、《政治平等与学习型政府的构建》发表于《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12期。  3、《以人为本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论解析》发表于《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第12期。  4、《卢梭教育思想中的道德自由原理》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12月。  5、《儒家与康德“善”之思想的比较》发表于《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2期。  6、《政治平等的分配维度》发表于《云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  7、《试论科学发展观蕴涵的平等诉求》发表于《商业时代》2010年7月。  8、《转型期我国城市居民社会资本的建构》发表于《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同时入选《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学》2006年第2期索引。  9、《社会公正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基于人的全面发展视角的分析》发表于《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山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编辑部邮箱

1 网络媒体对我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7/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 论网络“把关人”对网络媒体公信力的影响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 3 网络媒体电视行业的“黄金搭档”——小议网络传播对电视文化的影响 消费导刊 2007/07 4 网络媒体的几个特点和影响 新闻界 2006/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 网络媒体的文化属性及对广告传播的影响 学术交流 2006/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6 网络媒体当下的影响及未来的走向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6/S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7 浅谈网络媒体对传统新闻媒体的影响 消费导刊 2006/1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8 网络媒体对文学走向的影响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9 应当重视网络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影响 党建研究 2005/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0 网络媒体的发展对期刊媒体的影响及对策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3/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1 试论网络媒体对公共关系的影响 嘉兴学院学报 2003/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2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媒体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3/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3 网络媒体与文化价值观——兼析网络影响和当代大学生亚文化的形成 新闻大学 2002/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4 浅析网络媒体对公共关系实践活动的影响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2/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5 网络媒体的发展对期刊媒体的影响与对策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6 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7 转变传播观念 融合先进手段——电视如何应对网络媒体的冲击和影响 声屏世界 2001/10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8 网络媒体对我国青年的影响及对策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9 新著作权法对网络媒体的影响及其立法的不足 程序员 2001/1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0 试论网络媒体对传统报纸发展的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0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你不会 用 百度 ?

1、参加王岩主编《西方政治哲学史》的编写。此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方近现代政治哲学流派批判与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项目号:04BZZ003)的阶段性成果,已于2010年4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公开出版。2、参加王岩主编《批判与启示:西方近现代政治哲学流派研究》。此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方近现代政治哲学流派批判与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项目号:04BZZ003)研究最终成果;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当代西方意识形态终结理论批判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项目号:09AZZ001)已于2011年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  参研课题:  1、王岩教授主持的200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西方近现代政治哲学流派批判与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项目号: 04BZZ003)。2、王岩教授主持的200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当代西方意识形态终结理论批判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项目号:09AZZ001)。3、王岩教授主持的“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任新民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西南边疆多民族地区的探索与实践》(项目号:07AMZ003)。5、任新民教授主持的云南大学“211工程”三期民族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国西南民族及其与东南亚的族群关系”招标课题:《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基层组织问题研究》。6、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范畴研究》(项目号:12BKS0120)的研究。7、张巨成教授主持的《马克思主义在边疆民族地区青年中的大众化问题研究》。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1、《权利还是权力:民族区域自治研究中一个难解的课题》发表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四期。  2、《政治平等与学习型政府的构建》发表于《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12期。  3、《以人为本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论解析》发表于《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第12期。  4、《卢梭教育思想中的道德自由原理》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12月。  5、《儒家与康德“善”之思想的比较》发表于《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2期。  6、《政治平等的分配维度》发表于《云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  7、《试论科学发展观蕴涵的平等诉求》发表于《商业时代》2010年7月。  8、《转型期我国城市居民社会资本的建构》发表于《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同时入选《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学》2006年第2期索引。  9、《社会公正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基于人的全面发展视角的分析》发表于《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山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编辑部在哪

全 称: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层 次:高职办学类型:成人高等学校(本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学院代码:51191学院性质:公办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青年路19号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是在山西省团校的基础上,经国家教育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于1994年建立的成人高等院校,并附属有山西萨克森HEC外语学院、山西共青中学、山西省青少年研究所和山西青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承担着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普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全省各级共青团干部、各类青年干部和企事业单位青年管理人才的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和语言培训以及青少年研究等工作职能。 学院位于太原市中心的迎泽湖畔,北邻都市商区,西傍秀美园林,人称花园里的学校地理优越,交通便利是省直文明单位和太原市园林化单位。完备的教学新区,布局合理,整洁明敞,是博学、明德、成才的好地方,开放的迎泽公园绿荫碧波,鸟语花香,是晨练、暮读、休闲的好场所,繁华的柳巷闹市大厦高耸,商铺林立,是实习、砺练、求职的好去处 学院设施齐全,有配套的各类教室、实验实训室和近500台微机的计算中心、藏书10万余册的图书馆及电子阅览室、学术报告厅、形体训练室、音乐欣赏厅、运动场、学生公寓,餐厅等。可同时满足2000人学习的需要。学院占地面积54亩,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配套有各类教室、语音室、实验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学术报告厅、多功能礼堂、形体训练室、运动场等硬件设施,拥有计算机及办公自动化设备800余台,语音设备118套,图书12万余册。下属山西省青少年研究所、山西萨克森HEC—外语学院、山西共青中学和山西青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直属法人单位。学院现有在岗正式教职工153人,其中正高职称7人、副高职称41人、硕士14人,博士、硕士在读23人。现设有五系(社会工作系、经济管理系、计算机系、应用艺术系、外语系)两部(培训部、计算中心)十九个专业(社区管理与服务、文秘、心理咨询、电子商务、资产评估与管理、会计电算化、连锁经营管理、物流管理、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电脑艺术设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应用英语、应用德语),在校大专学生2347人(其中成人85人,高职2262人)。 院党委书记 田建安院长 李 伟院党委副书记 李 伟(兼) 李兆灵纪检书记 马秀兰副院长 康万林院长助理 孙卫东院党委委员 田建安、李伟、李兆灵、马秀兰、康万林、孙卫东 学院设有社会工作系、经济管理系、应用艺术系、计算机系和基础教学部、培训部等教学部门。面向高等职业教育开办13个专业。拥有34名副高以上职称及42名研究生以学历组成的中青年教学骨干,并长年聘请30多名各行业专家进行客座教学。学院坚持多层次、高起点、开放式的办学方针,以教学质量求生存,以办学特色求发展。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有理想、会技能、懂管理的高素复合型人才。学院创办的山西萨克森HEC外语学院,与德国、俄罗斯的有关院校、基金会、培训机构和团中央国际人才交流中心长期合作,向德国、俄罗斯、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输送留学生和研究生。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天津财经学院等全国重点院校举办的在职干部研究生课程班,成为我省大学生继续教育基地之一。学院计算中心是国家教委首批设立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点、劳动部高新技术考试点,并被指定为山西省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点。 1、录取原则:将根据教育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管理部门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高考成绩为主要指标,以德智体全面衡量的录取原则择优录取新生;2、对非第一志愿考生录取时无分数级差;3、无专业志愿分数级差的要求;4、外语语种:英语;5、男女比例不限;6、录取结果公布:(1) 录取结果按教育部统一要求与本省统一规定的形式集中向社会公开公布;(2) 由我院为考生寄发录取通知书。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是在山西省团校基础上,经原国家教委和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成人高等院校,她经历了创立-发展-停办-恢复-建院等几个阶段。1949年随着太原的解放,华北人民政府通令建立了新的山西省,同时组建了中共山西省委,随即建立起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并在党校内设立青年干部培训班,由党校副教育长马子谦同志兼任青训班班主任。1950年2月22日,中共山西省委决定以省委党校青年干部培训班为基础,建立共青团山西省委团校。山西省委在青年路北段西侧专门划拨了10万多m2地(原面积)作为校址。20多名教职员工带领受训学员,以一马车的桌椅板凳、劳动和生活用具为家底,开始了一面教学、一面建校的艰苦创业。1951年,为适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共青团中央要求各省经过两年准备、五年奋斗,到1958年建成具备初级党校(地级)标准的省级团校。共青团山西省委高度重视团校的发展,为加强对团校工作的领导,决定由团省委书记兼任校长,下设副校长和正、副教育长;在人员编制上,按在校学员500人,学生与员工5:1的比例配备教职员工。到1957年,在编教工达92人;在行政机构设置上,设立了办公室、教务科、组织科、行政科;在教研机构设置上,建立了哲学教研室、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党史党建教研室、团的业务教研室和妇女业务教研室。正规划、专业化的省团校初具规模,使团校不仅成为全省青年干部和妇女干部的培训基地,而且也是省委干部整体培训的重要阵地之一。在这以后,随着党的中心任务的转移和方针、政策的调整,团校的编制和机构虽有所变化,但总的趋势是加强、充实和提高。据不完全统计,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间,山西省团校(包括党校青训班)共开办干部理论轮训班(受训时间4个月以上)18期,培训干部5000多人;开办短期班(以学习党的中心任务、方针、政策和团妇业务为主)22期,培训干部6000多人,共计11000多人。1966年5月16日以后,“文化大革命”开始,受极“左”思潮的影响,共青团遭受严重的破坏与摧残。1970年8月,随着共青团山西省委的被迫撤销,山西省团校所有干部有的调动、有的下放,校舍设备移交省政府行政事务管理局,省团校被解体,期间停止办学达10年之久。 1978年7月2日,中共山西省委做出《关于加强党对共青团领导的指示》,并决定恢复共青团山西省委团校。同年,省团校开始了干部培训工作。1978年复校时,学校面积减少到现在的2万m2,校舍被占,百废待兴。就在这种艰苦条件下,边建设边培训,在整建校园的同时,圆满完成团省委下达的团干培训任务。自1983年起团校开始举办大专班,与山西大学联办团干部政治专科班(1988年后与山西经干院合办),开始了正规学历教育的探索,使团校教育走上由过去单一的短期轮训发展为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并举的办学路子。此期间,教职工编制由42人增加到75人(后省编办划拨给省青少年研究所2名编制,实为73个编制)。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团干部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1985年经省政府批准同意团校按千人规模文科类专科学校在原址改扩建。经过几年建设,至学院成立前已形成校舍建筑总面积2万多m2(现为18万多m2),硬件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的条件下,团校教育受到巨大冲击,面临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考验,在团省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团校酝酿已久的建院工作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1993年5月26日,山西省政府向国家教委提出在省团校基础上建立“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的申请。1993年10月24日,在湖南长沙举行的全国高校设置评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以优势票获得通过,国家教委以教计字[1994]88号文件签发通知,山西省政府以晋政函[1994]86号文件批转,同意按普通高等专科院校建制,成立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仍保留山西省团校,领导班子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由共青团山西省委主管并主办,教学业务上接受省教委的管理、监督、指导。学院发展规模定为800人,先开设青年思想教育、少年思想教育、科学社会主义和行政管理四个专业。人员编制经省编委1995年8月11日批复由73名增加到133名。自此,在历代团校人的努力下,经过10年准备、六年申请,实现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使团校、学院两项事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1994年12月5日学院举行隆重的建院挂牌仪式,标志着我省青年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载止2001年底,培训全省各级各类团的专兼职干部5万余人;成人大专学历毕业生3000余人;服务社会的各类培训6000多人;研究生课程班结业学生856人。现学历教育有18个专业,在校生人数达到了1543名。为了扩大办学规模,多层次培养人才,学院坚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突出重点学科,注重办学的多样性,在原来单一招成人专科生的基础上,从2000年开始扩展到兼从应届中专、技校和高中毕业生中招收高职生,使在校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办学规模三年迈出三大步:2000年首次突破1000人,2001年达到1500多人,2002年超过2000人。 2002年,学院与石家庄铁道学院合作,在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设立法学专业本科教学班,招生50人,实现了教育层次的一次重大突破。与天津轻工学院的本科教学点设置计划也在实施中。从1996年开始,学院分别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复旦大学、华东师大、华东政法学院、天津财经学院等全国重点高校联合举办了10个专业的在职干部研究生课程班,培训在职中青年干部近千人。附属外语学院与德国、日本等国外院校联合办学,选派研修生近百人。为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1998年创办了全国第一所青年干部院校附属中学——山西共青中学,用现代品牌经营的方法探索了共青团无形资产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在共青中学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办学理念,2001年首届高、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分别达到71%和98%,得到了社会的好评。目前初、高中在校生达到近500人。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学院从1996年开始,自筹资金新建校舍95万平方米,新增800多万元的教学设备,目前,有各类藏书5万册,学院各系部处室全部配备了微机,语音教学、电化教学、电子音像书刊、服装实验室、美容美发实验室等都配备齐全,用于教学的计算机近800台。建院后的学校按普通高等专科建制,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设置有11个系处室。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加强教学职能机构的建设,通过几年的改革调整,现行政机构有办公室、组织人事处、教务处、资产计财处、学工部(与院团委合署)、工会、基建办、科研处(与青研所合署);教学部门有:社会工作系、经济管理系、应用艺术系、计算机系、培训部;教学辅助部门和配套设施包括图书馆、计算中心及各类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学院现有教授和副教授37人,博士生,硕士生16人,研究生56人。下属法人单位有:山西省青少年研究所、山西萨克森HEC—外语学院、山西共青中学和山西青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进入新世纪,针对高校扩招和成人生源萎缩实际,学院根据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总体精神,审时度势、转变思路、抢抓机遇,2000年开始承办高职教育,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和对口中职毕业生。当年专业达到8个,学生首次突破1000人,2001年达1500多人,2002年超过2000人。在数量得到初步扩充的基础上,根据全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和高职办学要求,学院从2003年以来,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在办学模式、专业建设、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学生管理和就业指导等方面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2007年以来,学院又根据高职教育百舸争流实际,按照以“质量求生存,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战略,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以挖掘、激发、培养、增强学生“能说会道、能写会画、能歌善舞、能干善管”的特长和本领为导向,推出了特色教育体系,实现了特色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完成了从数量扩充到质量提升再到特色办学的三次转折,使青年教育事业走上了科学发展、特色发展的新征程。经过新世纪十年的建设发展,学院积累了丰富的高职办学经验,高职学生占90%以上,已经成为在校生主体。2011年3月2日省政府以晋政函【2011】27号文件和教育部教发函[2011]116号,正式批复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改建为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属公办高职院校。与此同时,根据太原市城市改造总体规划,学院将从迎泽湖畔整体搬迁至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园区,以满足5000以上师生学习生活和千人次各类青年技能培训。置换转制战略的顺利推进标志着学院转型跨越的号角又一次吹响。 目前,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重点是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校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后勤保障和督促检查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不断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在稳定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切实在办学模式、专业建设、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学生管理和就业指导等六方面实现突破,使学院成为省内一流的高职院校。

你不会 用 百度 ?

1 网络媒体对我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7/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 论网络“把关人”对网络媒体公信力的影响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 3 网络媒体电视行业的“黄金搭档”——小议网络传播对电视文化的影响 消费导刊 2007/07 4 网络媒体的几个特点和影响 新闻界 2006/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 网络媒体的文化属性及对广告传播的影响 学术交流 2006/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6 网络媒体当下的影响及未来的走向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6/S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7 浅谈网络媒体对传统新闻媒体的影响 消费导刊 2006/1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8 网络媒体对文学走向的影响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9 应当重视网络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影响 党建研究 2005/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0 网络媒体的发展对期刊媒体的影响及对策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3/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1 试论网络媒体对公共关系的影响 嘉兴学院学报 2003/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2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媒体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3/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3 网络媒体与文化价值观——兼析网络影响和当代大学生亚文化的形成 新闻大学 2002/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4 浅析网络媒体对公共关系实践活动的影响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2/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5 网络媒体的发展对期刊媒体的影响与对策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6 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7 转变传播观念 融合先进手段——电视如何应对网络媒体的冲击和影响 声屏世界 2001/10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8 网络媒体对我国青年的影响及对策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9 新著作权法对网络媒体的影响及其立法的不足 程序员 2001/1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0 试论网络媒体对传统报纸发展的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0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山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昨天,最让人感动的捐赠者应该是这位乞讨老人,他在捐了5元后,又找遍身上的零钱,特地到银行兑换了一张百元现钞,放进了募捐箱。这感人的一幕发生在江宁区东新南路的一个募捐点。昨天中午12点,一名约60岁的老人来到了募捐点,他头发花白,穿一件蓝色衣服,胸前的补丁起码3个,背后的则不计其数,衣服下摆已经破烂,脚上穿一双破烂的凉鞋,手中还拿着一个讨饭碗。工作人员郭小姐说,“我们放了好多宣传牌,上面有灾区的一些图片。”老人端着碗,在宣传牌前止步,看了一会,哆哆嗦嗦地从口袋里掏出5元钱,放进募捐箱,念叨了一句,“为灾区人民……”工作人员愣住了,还没反应过来,老人已经离开,“他好像很累的样子,步履蹒跚,看着他的背影,我就想哭。”本以为这就是捐款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谁料,下午3点,老人再一次出现,这次,他掏出了100元,塞进了募捐箱。“这次可把我们惊呆了!”郭小姐赶紧拉住老人问情况,老人才解释,“我上午就想多捐一点,但钱太零碎了……”老人的普通话很不标准,费了很多口舌后,郭小姐才明白,老人本想多捐一点钱,但身上全是讨来的一毛两毛还有一些硬币,不好意思拿出来,特地利用中午凑了凑,接着到银行,将全身的零钱兑换出了一张一百元,“老人一直说,‘灾区的人比我更困难,他们的生命都受到威胁,不容易啊!’”好说歹说,老人总算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但他不会写字,委托工作人员代签:徐超(音)。老人走后,在场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保安说,老人常在附近乞讨,平时很少吃到什么好东西,没想到一下子就捐出这么多……”说到这里,郭小姐已经哽咽。

(一)课题研究:主持完成团中央课题《当代青年接受特点与邓小平理论教育方式的选择》(2001年至2004年)。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决咨委课题《本市党员队伍结构变动的历史分析与系统研究》(2005)、市直机关工委课题《上海市市级机关系统党建工作绩效评估体系研究》(2005)、校“战略聚焦”课题《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人才资源共享研究》(2005)的研究工作。参与奚洁人教授主持的国家课题《江泽民领导思想研究》的研究和写作,完成《第十三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领导目标的与时俱进》(2005)。(二)公开发表的代表性论著:1.《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理论探讨》2005年第5期)2.《长三角人才资源共享的背景与路径》(《长三角》2005年第6期)3.《试论陈云的学习之道》(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编:《陈云思想与生平研究——上海市纪念陈云诞辰100周年研讨会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版)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发展路径探析》(《理论月刊》2004年第7期)5.《试论社会主义民主价值及其要素》(《求实》2004年第1期)6.《试析精英民主论的民主价值观》(《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7.《民主的起源》、《民主的价值》、《修宪与宪法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学习时报》2002年11月25日、2003年3月3日、11月10日)11.《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初论》(专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版)。12.《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范畴》(《理论学刊》2002年第5期)13.《文化殖民主义背景下的青年使命感建设》(《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青少年导刊》2002年第1期),14.《攻克改革之难》、《“每哺必警”》(《了望》1998年第13期、2002年第16期)16.《提高执政能力和政治水平的历史明鉴—试论我党正确处理重大突发性政治事件的历史经验及其现实意义》(《科学社会主义》1996年第3期)。(三)获奖情况:1.《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协调方面的重要作用》(1996)获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部1996年理论研讨会一等奖2.中共中央党校1996年度科研成果三等奖。3.论文《试论知识经济兴起对青少年创新能力的要求》(1998)获中国青少年研究会1999年度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4.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2002年度科研成果二等奖(四)主要学术研究方向和主要学术观点:1994年以来,我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理论方向的研究。在研究主题上,我的主要工作是对90年代以来出现的社会主义民主价值概念的内涵作出界定,并且对社会主义民主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实现途径进行了讨论,力求从社会主义民主价值的角度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内在逻辑;在研究方法上,注重政治学与历史学相结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规律。我的基本认识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需要深化对社会主义民主问题的研究。深化研究的重要路径之一是在观察和思考民主问题的方法和视角方面有所突破。从价值层面观察和思考民主问题,可能是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把握民主的本质和规律的途径之一。研究社会主义民主价值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防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异化(即重蹈当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遭遇的“逻辑背反”的覆辙,王沪宁先生在1994年就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经验,提出了民主政治本身的“逻辑背反”命题。),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文明化。国内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价值问题的研究,发端于20世纪50、60年代,兴起于80年代,集中在90年代,深化于党的十六大以来。所谓社会主义民主价值,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对于人民群众本身的意义,即社会主义民主的属性、功能及其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生存、发展、自由、解放的需要和目的相符合、相一致和相接近。其实质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对于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的效用。社会主义民主价值的内涵、特征、基本内容和实现途径,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路径的内在逻辑。此外,我还根据工作的需要,进行党政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建设的研究。按照能力建设理论,党政领导人才能力建设就是通过教育、培训、社会保障、领导人才开发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促进党政领导人才的“功能”转变为现实的“能力”的过程。党政领导人才能力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政治性、系统性和主体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我们实施新世纪新阶段党政领导人才能力建设的根本指针,特别是其中所包含的关于党政领导人才能力建设的基本观点,是构建新世纪新阶段党政领导人才能力框架的重要思想理论资源。

(一)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 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 ,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有人知道这位妇女和孩子叫什么名字吗?还有那个哭着喊“再让我救一个”的男英雄叫什么名字?能举出事情的过程吗?谢谢~~~~~~

山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编辑部在哪里

全 称: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层 次:高职办学类型:成人高等学校(本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学院代码:51191学院性质:公办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青年路19号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是在山西省团校的基础上,经国家教育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于1994年建立的成人高等院校,并附属有山西萨克森HEC外语学院、山西共青中学、山西省青少年研究所和山西青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承担着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普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全省各级共青团干部、各类青年干部和企事业单位青年管理人才的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和语言培训以及青少年研究等工作职能。 学院位于太原市中心的迎泽湖畔,北邻都市商区,西傍秀美园林,人称花园里的学校地理优越,交通便利是省直文明单位和太原市园林化单位。完备的教学新区,布局合理,整洁明敞,是博学、明德、成才的好地方,开放的迎泽公园绿荫碧波,鸟语花香,是晨练、暮读、休闲的好场所,繁华的柳巷闹市大厦高耸,商铺林立,是实习、砺练、求职的好去处 学院设施齐全,有配套的各类教室、实验实训室和近500台微机的计算中心、藏书10万余册的图书馆及电子阅览室、学术报告厅、形体训练室、音乐欣赏厅、运动场、学生公寓,餐厅等。可同时满足2000人学习的需要。学院占地面积54亩,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配套有各类教室、语音室、实验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学术报告厅、多功能礼堂、形体训练室、运动场等硬件设施,拥有计算机及办公自动化设备800余台,语音设备118套,图书12万余册。下属山西省青少年研究所、山西萨克森HEC—外语学院、山西共青中学和山西青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直属法人单位。学院现有在岗正式教职工153人,其中正高职称7人、副高职称41人、硕士14人,博士、硕士在读23人。现设有五系(社会工作系、经济管理系、计算机系、应用艺术系、外语系)两部(培训部、计算中心)十九个专业(社区管理与服务、文秘、心理咨询、电子商务、资产评估与管理、会计电算化、连锁经营管理、物流管理、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电脑艺术设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应用英语、应用德语),在校大专学生2347人(其中成人85人,高职2262人)。 院党委书记 田建安院长 李 伟院党委副书记 李 伟(兼) 李兆灵纪检书记 马秀兰副院长 康万林院长助理 孙卫东院党委委员 田建安、李伟、李兆灵、马秀兰、康万林、孙卫东 学院设有社会工作系、经济管理系、应用艺术系、计算机系和基础教学部、培训部等教学部门。面向高等职业教育开办13个专业。拥有34名副高以上职称及42名研究生以学历组成的中青年教学骨干,并长年聘请30多名各行业专家进行客座教学。学院坚持多层次、高起点、开放式的办学方针,以教学质量求生存,以办学特色求发展。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有理想、会技能、懂管理的高素复合型人才。学院创办的山西萨克森HEC外语学院,与德国、俄罗斯的有关院校、基金会、培训机构和团中央国际人才交流中心长期合作,向德国、俄罗斯、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输送留学生和研究生。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天津财经学院等全国重点院校举办的在职干部研究生课程班,成为我省大学生继续教育基地之一。学院计算中心是国家教委首批设立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点、劳动部高新技术考试点,并被指定为山西省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点。 1、录取原则:将根据教育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管理部门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高考成绩为主要指标,以德智体全面衡量的录取原则择优录取新生;2、对非第一志愿考生录取时无分数级差;3、无专业志愿分数级差的要求;4、外语语种:英语;5、男女比例不限;6、录取结果公布:(1) 录取结果按教育部统一要求与本省统一规定的形式集中向社会公开公布;(2) 由我院为考生寄发录取通知书。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是在山西省团校基础上,经原国家教委和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成人高等院校,她经历了创立-发展-停办-恢复-建院等几个阶段。1949年随着太原的解放,华北人民政府通令建立了新的山西省,同时组建了中共山西省委,随即建立起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并在党校内设立青年干部培训班,由党校副教育长马子谦同志兼任青训班班主任。1950年2月22日,中共山西省委决定以省委党校青年干部培训班为基础,建立共青团山西省委团校。山西省委在青年路北段西侧专门划拨了10万多m2地(原面积)作为校址。20多名教职员工带领受训学员,以一马车的桌椅板凳、劳动和生活用具为家底,开始了一面教学、一面建校的艰苦创业。1951年,为适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共青团中央要求各省经过两年准备、五年奋斗,到1958年建成具备初级党校(地级)标准的省级团校。共青团山西省委高度重视团校的发展,为加强对团校工作的领导,决定由团省委书记兼任校长,下设副校长和正、副教育长;在人员编制上,按在校学员500人,学生与员工5:1的比例配备教职员工。到1957年,在编教工达92人;在行政机构设置上,设立了办公室、教务科、组织科、行政科;在教研机构设置上,建立了哲学教研室、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党史党建教研室、团的业务教研室和妇女业务教研室。正规划、专业化的省团校初具规模,使团校不仅成为全省青年干部和妇女干部的培训基地,而且也是省委干部整体培训的重要阵地之一。在这以后,随着党的中心任务的转移和方针、政策的调整,团校的编制和机构虽有所变化,但总的趋势是加强、充实和提高。据不完全统计,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间,山西省团校(包括党校青训班)共开办干部理论轮训班(受训时间4个月以上)18期,培训干部5000多人;开办短期班(以学习党的中心任务、方针、政策和团妇业务为主)22期,培训干部6000多人,共计11000多人。1966年5月16日以后,“文化大革命”开始,受极“左”思潮的影响,共青团遭受严重的破坏与摧残。1970年8月,随着共青团山西省委的被迫撤销,山西省团校所有干部有的调动、有的下放,校舍设备移交省政府行政事务管理局,省团校被解体,期间停止办学达10年之久。 1978年7月2日,中共山西省委做出《关于加强党对共青团领导的指示》,并决定恢复共青团山西省委团校。同年,省团校开始了干部培训工作。1978年复校时,学校面积减少到现在的2万m2,校舍被占,百废待兴。就在这种艰苦条件下,边建设边培训,在整建校园的同时,圆满完成团省委下达的团干培训任务。自1983年起团校开始举办大专班,与山西大学联办团干部政治专科班(1988年后与山西经干院合办),开始了正规学历教育的探索,使团校教育走上由过去单一的短期轮训发展为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并举的办学路子。此期间,教职工编制由42人增加到75人(后省编办划拨给省青少年研究所2名编制,实为73个编制)。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团干部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1985年经省政府批准同意团校按千人规模文科类专科学校在原址改扩建。经过几年建设,至学院成立前已形成校舍建筑总面积2万多m2(现为18万多m2),硬件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的条件下,团校教育受到巨大冲击,面临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考验,在团省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团校酝酿已久的建院工作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1993年5月26日,山西省政府向国家教委提出在省团校基础上建立“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的申请。1993年10月24日,在湖南长沙举行的全国高校设置评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以优势票获得通过,国家教委以教计字[1994]88号文件签发通知,山西省政府以晋政函[1994]86号文件批转,同意按普通高等专科院校建制,成立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仍保留山西省团校,领导班子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由共青团山西省委主管并主办,教学业务上接受省教委的管理、监督、指导。学院发展规模定为800人,先开设青年思想教育、少年思想教育、科学社会主义和行政管理四个专业。人员编制经省编委1995年8月11日批复由73名增加到133名。自此,在历代团校人的努力下,经过10年准备、六年申请,实现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使团校、学院两项事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1994年12月5日学院举行隆重的建院挂牌仪式,标志着我省青年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载止2001年底,培训全省各级各类团的专兼职干部5万余人;成人大专学历毕业生3000余人;服务社会的各类培训6000多人;研究生课程班结业学生856人。现学历教育有18个专业,在校生人数达到了1543名。为了扩大办学规模,多层次培养人才,学院坚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突出重点学科,注重办学的多样性,在原来单一招成人专科生的基础上,从2000年开始扩展到兼从应届中专、技校和高中毕业生中招收高职生,使在校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办学规模三年迈出三大步:2000年首次突破1000人,2001年达到1500多人,2002年超过2000人。 2002年,学院与石家庄铁道学院合作,在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设立法学专业本科教学班,招生50人,实现了教育层次的一次重大突破。与天津轻工学院的本科教学点设置计划也在实施中。从1996年开始,学院分别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复旦大学、华东师大、华东政法学院、天津财经学院等全国重点高校联合举办了10个专业的在职干部研究生课程班,培训在职中青年干部近千人。附属外语学院与德国、日本等国外院校联合办学,选派研修生近百人。为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1998年创办了全国第一所青年干部院校附属中学——山西共青中学,用现代品牌经营的方法探索了共青团无形资产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在共青中学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办学理念,2001年首届高、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分别达到71%和98%,得到了社会的好评。目前初、高中在校生达到近500人。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学院从1996年开始,自筹资金新建校舍95万平方米,新增800多万元的教学设备,目前,有各类藏书5万册,学院各系部处室全部配备了微机,语音教学、电化教学、电子音像书刊、服装实验室、美容美发实验室等都配备齐全,用于教学的计算机近800台。建院后的学校按普通高等专科建制,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设置有11个系处室。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加强教学职能机构的建设,通过几年的改革调整,现行政机构有办公室、组织人事处、教务处、资产计财处、学工部(与院团委合署)、工会、基建办、科研处(与青研所合署);教学部门有:社会工作系、经济管理系、应用艺术系、计算机系、培训部;教学辅助部门和配套设施包括图书馆、计算中心及各类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学院现有教授和副教授37人,博士生,硕士生16人,研究生56人。下属法人单位有:山西省青少年研究所、山西萨克森HEC—外语学院、山西共青中学和山西青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进入新世纪,针对高校扩招和成人生源萎缩实际,学院根据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总体精神,审时度势、转变思路、抢抓机遇,2000年开始承办高职教育,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和对口中职毕业生。当年专业达到8个,学生首次突破1000人,2001年达1500多人,2002年超过2000人。在数量得到初步扩充的基础上,根据全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和高职办学要求,学院从2003年以来,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在办学模式、专业建设、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学生管理和就业指导等方面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2007年以来,学院又根据高职教育百舸争流实际,按照以“质量求生存,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战略,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以挖掘、激发、培养、增强学生“能说会道、能写会画、能歌善舞、能干善管”的特长和本领为导向,推出了特色教育体系,实现了特色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完成了从数量扩充到质量提升再到特色办学的三次转折,使青年教育事业走上了科学发展、特色发展的新征程。经过新世纪十年的建设发展,学院积累了丰富的高职办学经验,高职学生占90%以上,已经成为在校生主体。2011年3月2日省政府以晋政函【2011】27号文件和教育部教发函[2011]116号,正式批复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改建为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属公办高职院校。与此同时,根据太原市城市改造总体规划,学院将从迎泽湖畔整体搬迁至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园区,以满足5000以上师生学习生活和千人次各类青年技能培训。置换转制战略的顺利推进标志着学院转型跨越的号角又一次吹响。 目前,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重点是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校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后勤保障和督促检查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不断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在稳定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切实在办学模式、专业建设、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学生管理和就业指导等六方面实现突破,使学院成为省内一流的高职院校。

自己搜索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是在山西省团校的基础上,经原国家教委和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于1994年成立的一所成人高等院校,现已升格为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院原占地面积54亩,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配套有各类教室、语音室、实验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学术报告厅、多功能礼堂、形体训练室、运动场等硬件设施,拥有计算机及办公自动化设备800余台,语音设备118套,图书12万余册。下属山西省青少年研究所、山西萨克森HEC—外语学院、山西共青中学和山西青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直属法人单位。

  • 索引序列
  • 山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编辑部
  • 山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编辑部邮箱
  • 山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编辑部在哪
  • 山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 山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编辑部在哪里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