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先进制造技术文献综述报告

先进制造技术文献综述报告

发布时间:

先进制造技术文献综述报告

这方面东西挺多的,你能具体点更好。[1]王昌,于同敏,周锦进模具制造领域中的表面工程技术应用综述及展望[J]模具技术,2002,03:46-关键词:模具制造,表面工程技术,稀土表面工程,纳米表面工程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模具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模具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模具研究所 辽宁大连116024 ,辽宁大连116024 ,辽宁大连116024摘要:扼要综述了在模具制造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几类表面工程技术 ,并对其性能指标和经济性作了比较。介绍了稀土表面工程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进展。对纳米表面工程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作了展望。[2]王艳宾模具报价系统综述[A]中山市科学技术协会、珠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江门市学术技术协会首届珠中江科协论坛论文集[C]中山市科学技术协会、珠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江门市学术技术协会:,2011:关键词:模具,报价,综述摘要:对模具报价系统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介绍了模具价格的组成及其特点,并且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其发展进行了总结论述,讨论模具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报价系统提供了依据。[3]李和平,吴霞现代模具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综述[J]商场现代化,2007,03:关键词:现代模具设计制造,CAD/CAE/CAM机构: 井冈山学院工学院,井冈山学院工学院,摘要:本文介绍了当前模具行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的现状,尤其是CAD/CAE/CAM集成技术,并对模具技术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分析。[4]宫敏利国内外模具钢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综述[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8,02:64-关键词:模具钢,生产,发展趋势,综述机构:衡阳财经工业学院 衡阳 421008摘要: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模具钢生产现状,通过对国内外摸具用钢进行分析比较,提出我国模具钢生产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国际模具钢水平的差距,并针对存在问题,对我国模具钢的生产发展提出建议。[5]赵丹阳,宋满仓,王敏杰模具现代制造技术综述[J]模具制造,2003,08:2-关键词:模具,现代制造技术,发展趋势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模具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模具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模具研究所 辽宁大连 116024 ,辽宁大连 116024 ,辽宁大连 116024摘要:对模具现代制造技术中的关键技术(高速铣削、绿色制造、软件技术、快速制模、检测技术等)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和研究,指出了模具现代制造技术的作用和发展方向。[6]钟佩思 ,沈友徽 ,马静敏 ,王素玉模具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趋势综述[J]模具制造,2005,03:1-关键词:模具制造,模具工业,模具CAD/CAE/CAM,逆向工程机构: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大学 (山东青岛266510),(山东青岛266510),(山东青岛266510)摘要:着重对模具CAD/CAE/CAM技术、先进模具制造加工技术、模具材料及表面工程技术、模具工业的逆向工程等进行了综述;分析探讨了模具工业新制造哲理与新模式。

设计题目:数控机床的发展及应用 学生姓名:xx  专    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指导教师:xx  填表 时间:201x 年xx月xx日            毕 业 设 计 开 题 报 告 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了解数控机床的出现到现在信息时代的发展历史;以及数 控机床未来发展的趋势。    (2)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数控机床以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中,是工业制造中不可缺少的生产工具。我国的数控机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探究其寻求发展的途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我国的制造业高速发展,数控机床被广泛应用于生产造业中,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数控机床在制造业占有不可缺少的位置。但我国数控机床的生产起步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  盛伯浩在《我国数控机床现状与发展策略》一文中指出:我国数控机床产量持续高速增长,工具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应重点推进高效、精密为核心的数控机床“μm”级工程,加强发展高性能、高可靠性数控功能部件,积极开展复合加工机床、超精密机床和可重构造系统工程化研究等相应的关键技术。  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一个只重要指标。数控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随着制造业的转移,我国正在逐步成为世界加工厂。我国机床行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数控   化率稳步提高,但机床消费和生产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目前,国内对中高档机床的需求量逐渐超过低档机床。但国产数控机床以低档为主,高档数控机床绝大部分依赖进口。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数控机床处于数量多,而高精度机床少的现状,发展高技术数控机床迫在眉睫。  3.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根据所选的论文题目展开,查阅相关资料,与国内外数控机床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难点相比较,我主要是浅谈数控机床的发展、生产中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4.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及预期目标     重点:数控系统,未来发展的趋势。    难点:数控机床系统的应用及未来的发展。     预期目标:通过调查深入了解数控机床,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从而提高自己对数控机床的认知!     5.设计(论文)进度计划  201x年xx月xx日-xx月xx日              开题报告 201x年xx月xx日-xx月xx日              论文初稿 201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论文终稿   201x年xx月xx日                         汇报PPT、打印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xx  所在专业审查意见:                                                             专业负责人:                院部审查意见:                                     院部负责人:

您好,已经发到指定邮箱,请注意查收。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先进制造技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减速机是一种动力传达机构,利用齿轮的速度转换器,将电机(马达)的回转数减速到所要的回转数,并得到较大转矩的机构。在目前用于传递动力与运动的机构中,减速机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几乎在各式机械的传动系统中都可以见到它的踪迹,从交通工具的船舶、汽车、机车,建筑用的重型机具,机械工业所用的加工机具及自动化生产设备,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家电,钟表等等其应用从大动力的传输工作,到小负荷,精确的角度传输都可以见到减速机的应用,且在工业应用上,减速机具有减速及增加转矩功能。因此广泛应用在速度与扭矩的转换设备。减速机的作用主要有:  1)降速同时提高输出扭矩,扭矩输出比例按电机输出乘减速比,但要注意不能超出减速机额定扭矩。  2)减速同时降低了负载的惯量,惯量的减少为减速比的平方。大家可以看一下一般电机都有一个惯量数值。  减速机的工作原理  减速机一般用于低转速大扭矩的传动设备,把电动机内燃机或其它高速运转的动力通过减速机的输入轴上的齿数少的齿轮啮合输出轴上的大齿轮来达到减速的目的,普通的减速机也会有几对相同原理齿轮达到理想的减速效果,大小齿轮的齿数之比,就是传动比。  [编辑本段]减速机的种类  减速机是一种相对精密的机械,使用它的目的是降低转速,增加转矩。它的种类繁多,型号各异,不同种类有不同的用途。减速器的种类繁多,按照传动类型可分为齿轮减速器、蜗杆减速器和行星齿轮减速器;按照传动级数不同可分为单级和多级减速器;按照齿轮形状可分为圆柱齿轮减速器、圆锥齿轮减速器和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按照传动的布置形式又可分为展开式、分流式和同轴式减速器。以下是常用的减速机分类:  ⑴摆线针轮减速机  ⑵硬齿面圆柱齿轮减速器  ⑶行星齿轮减速机  ⑷软齿面减速机  ⑸三环减速机  ⑹起重机减速机  ⑺蜗杆减速机  ⑻轴装式硬齿面减速机  ⑼无级变速器  蜗轮蜗杆减速机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反向自锁功能,可以有较大的减速比,输入轴和输出轴不在同一轴线上,也不在同一平面上。但是一般体积较大,传动效率不高,精度不高。谐波减速机的谐波传动是利用柔性元件可控的弹性变形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体积不大、精度很高,但缺点是柔轮寿命有限、不耐冲击,刚性与金属件相比较差。输入转速不能太高。行星减速机其优点是结构比较紧凑,回程间隙小、精度较高,使用寿命很长,额定输出扭矩可以做的很大。但价格略贵。  摆线减速机特点  行星摆线减速机是一种应用行星传动原理,采用摆线针轮啮合,设计先进、结构新颖。这种减速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已替代两级、三级普通圆柱齿轮减速机及圆柱蜗杆减速机,在军工、航天、冶金、矿、石油、化工、船舶、轻工、食品、纺织、印染、制药、橡胶、塑料、及起重运输等方面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一、产品特点  传动比大。一级减速时传动比为1/6--1/87。两级减速时传动比为1/99--1/7569;三级传动时传动比为1/5841--1/658503。另外根据需要还可以采用多级组合,速比达到指定大。  传动效率高。由于啮合部位采用了滚动啮合,一般一级传动效率为90%--95%。  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体积和普通圆柱齿轮减速机相比可减小2/1--2/3。  故障少,寿命长。主要传动啮合件使用轴承钢磨削制造,因此机械性能与耐磨性能均佳,又因其为滚动摩擦,因而故障少,寿命长。  运转平稳可靠。因传动过程中为多齿啮合,所以使之运转平稳可靠,噪声低。  拆装方便,容易维修。  过载能力强,耐冲击,惯性力矩小,适用于起动频繁和正反转运转的特点。  二、技术规格  1、机型号:  按传动比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有十三种机型:0,1,2,3,4,5,6,7,8,9,10,11,12。  两级有14种机型:00,20;32,42,53,63,64,74,84,85,95,106,117,128。  三级有8种机型:420,742,842,853,953,1063,1174,1285。  按结构型式分为:卧式、立式、双轴型、直联型四种。  2、传动比:  一级减速的传动比有:9,11,17,21,23,25,29,35,43,47,59,71,87。  两级减速的传动比有:99,121,187,289,319,385,473,493,595,649,731,841,1003,1225, 1505,1849,2065,2537,3045,3481,5133。  三级减速的传动比有:5841-658530  [编辑本段]减速机的发展  20世纪70-80年代,世界上减速器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且与新技术革命的发展紧密结合。通用减速器的发展趋势如下:  ①高水平、高性能。圆柱齿轮普遍采用渗碳淬火、磨齿,承载能力提高4倍以上,体积小、重量轻、噪声低、效率高、可靠性高。  ②积木式组合设计。基本参数采用优先数,尺寸规格整齐,零件通用性和互换性强,系列容易扩充和花样翻新,利于组织批量生产和降低成本。  ③型式多样化,变型设计多。摆脱了传统的单一的底座安装方式,增添了空心轴悬挂式、浮动支承底座、电动机与减速器一体式联接,多方位安装面等不同型式,扩大使用范围。  促使减速器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有:  ①理论知识的日趋完善,更接近实际(如齿轮强度计算方法、修形技术、变形计算、优化设计方法、齿根圆滑过渡、新结构等)。  ②采用好的材料,普遍采用各种优质合金钢锻件,材料和热处理质量控制水平提高。  ③结构设计更合理。  ④加工精度提高到ISO5-6级。  ⑤轴承质量和寿命提高。  ⑥润滑油质量提高。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制订了JB1130-70《圆柱齿轮减速器》等一批通用减速器的标淮,除主机厂自制配套使用外,还形成了一批减速器专业生产厂。目前,全国生产减速器的企业有数百家,年产通用减速器25万台左右,对发展我国的机械产品作出了贡献。  20世纪60年代的减速器大多是参照苏联20世纪40-50年代的技术制造的,后来虽有所发展,但限于当时的设计、工艺水平及装备条件,其总体水平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一批先进加工装备,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科研攻关,逐步掌握了各种高速和低速重载齿轮装置的设计制造技术。材料和热处理质量及齿轮加工精度均有较大提高,通用圆柱齿轮的制造精度可从JB179-60的8-9级提高到GB10095-88的6级,高速齿轮的制造精度可稳定在4-5级。部分减速器采用硬齿面后,体积和质量明显减小,承载能力、使用寿命、传动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对节能和提高主机的总体水平起到很大的作用。  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高速齿轮减(增)速器的功率已达42000kW ,齿轮圆周速度达150m/s以上。但是,我国大多数减速器的技术水平还不高,老产品不可能立即被取代,新老产品并存过渡会经历一段较长的时间。  [编辑本段]减速器的设计程序  一、设计的原始资料和数据  1、原动机的类型、规格、转速、功率(或转矩)、启动特性、短时过载能力、转动惯量等。  2、工作机械的类型、规格、用途、转速、功率(或转矩)。工作制度:恒定载荷或变载荷,变载荷的载荷图;启、制动与短时过载转矩,启动频率;冲击和振动程度;旋转方向等。  3、原动机 作机与减速器的联接方式,轴伸是否有径向力及轴向力。  4、安装型式(减速器与原动机、工作机的相对位置、立式、卧式)。  5、传动比及其允许误差。  6、对尺寸及重量的要求。  7、对使用寿命、安全程度和可靠性的要求。  8、环境温度、灰尘浓度、气流速度和酸碱度等环境条件;润滑与冷却条件(是否有循环水、润滑站)以及对振动、噪声的限制。  9、对操作、控制的要求。  10、材料、毛坯、标准件来源和库存情况。  11、制造厂的制造能力。  12、对批量、成本和价格的要求。  13、交货期限。  上述前四条是必备条件,其他方面可按常规设计,例如设计寿命一般为!"年。用于重要场合时,可靠性应较高等。  二、选定减速器的类型和安装型式  三、初定各项工艺方法及参数  选定性能水平,初定齿轮及主要机件的材料、热处理工艺、精加工方法、润滑方式及润滑油品。  四、确定传动级数  按总传动比,确定传动的级数和各级的传动比。  五、初定几何参数  初算齿轮传动中心距(或节圆直径)、模数及其他几何参数。  六、整体方案设计  确定减速器的结构、轴的尺寸、跨距及轴承型号等。  七、校校  校核齿轮、轴、键等负载件的强度,计算轴承寿命。  八、润滑冷却计算  九、确定减速器的附件  十、确定齿轮渗碳深度  必要时还要进行齿形及齿向修形量等工艺数据的计算。  十一、绘制施工图  在设计中应贯彻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标准。  [编辑本段]减速机的检查和维护  不同的润滑油禁止相互混合使用。油位螺塞、放油螺塞和通气器的位置由安装位置决定。它们的相关位置可参考减速机的安装位置图来确定。  油位的检查  • 切断电源,防止触电!等待减速机冷却!  • 移去油位螺塞检查油是否充满。  • 安装油位螺塞。  油的检查  • 切断电源,防止触电!等待减速机冷却!  • 打开放油螺塞,取油样。  • 检查油的粘度指数  ——如果油明显浑浊,建议尽快更换。  • 对于带油位螺塞的减速机  ——检查油位,是否合格  ——安装油位螺塞  油的更换  冷却后油的粘度增大放油困难,减速机应在运行温度下换油。  • 切断电源,防止触电!等待减速机冷却下来无燃烧危险为止!  注意:换油时减速机仍应保持温热。  • 在放油螺塞下面放一个接油盘。  • 打开油位螺塞、通气器和放油螺塞。  • 将油全部排除。  • 装上放油螺塞。  • 注入同牌号的新油。  • 油量应与安装位置一致。  • 在油位螺塞处检查油位。  • 拧紧油位螺塞及通气器。  [编辑本段]减速机型号选择及注意事项  尽量选用接近理想减速比:  减速比=伺服马达转速/减速机出力轴转速  扭力计算:  对减速机的寿命而言,扭力计算非常重要,并且要注意加速度的最大转矩值(TP),是否超过减速机之最大负载扭力  适用功率通常为市面上的伺服机种的适用功率,减速机的适用性很高,工作系数都能维持在2以上,但在选用上也可以以自己的需要来决定:  要点有二:  A选用伺服电机的出力轴径不能大于表格上最大使用轴径  B若经扭力计算工作,转速可以满足平常运转,但在伺服全额输出时,有不足现象时,我们可以在电机侧之驱动器,做限流控制,或在机械轴上做扭力保护,这是很必要的。

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支持,以满足制造业市场需求和增强企业竞争力为目的,现代集成制造技术未来将突出以下八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未来世界,“数字化”将势不可当。“数字化”不仅是“信息化”发展的核心,而且也是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核心。信息的“数字化”处理同“模拟化”处理相比,有着3个不可比拟的优点:信息精确,信息安全,信息容量大。数字化制造就是指制造领域的数字化,它是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管理科学的交叉、融和、发展与应用的结果,也是制造企业、制造系统与生产过程、生产系统不断实现数字化的必然趋势。它包含了三大部分:以设计为中心的数字制造,以控制为中心的数字制造和以管理为中心的数字制造。对制造设备而言,其控制参数均为数字化信号。对制造企业而言,各种信息(如图形、数据、知识、技能等等)均以数字形式,通过网络,在企业内传递,以便根据市场信息,迅速收集资料信息,在虚拟现实、快速原型、数据库、多媒体等多种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对产品信息、工艺信息与资源信息进行分析、规划与重组,实现对产品设计和产品功能的仿真,对加工过程与生产组织过程的仿真,或完成原型制造,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快速重组与对市场的快速响应,以满足客户化要求。对全球制造业而言,用户借助网络发布信息,各类企业通过网络,根据需求,应用电子商务,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动态联盟,迅速协同设计与制造出相应的产品。这样,在数字制造环境下,在广泛领域乃至跨地区、跨国界形成一个数字化组成的网,企业、车间、设备、员工、经销商乃至有关市场均可成为网上的一个“结点”,在研究、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的过程中,彼此交互,围绕产品所赋予的数字信息,成为驱动制造业活动的最活跃的因素。 这是所讲的“自动化”就是减轻人的劳动,强化、延伸、取代人的有关劳动的技术或手段。自动化总是伴随有关机械或工具来实现的。可以说,机械是一切技术的载体,也是自动化技术的载体。“自动化”从自动控制、自动调节、自动补偿、自动辨识等发展到自学习、自组织、自维护、自修复等更高的自动化水平;而且今天自动控制的内涵与水平已远非昔比,从控制理论、控制技术、控制系统、控制元件,都有着极大的发展。制造业发展的自动化不但极大地解放了人的体力劳动,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有效地提高了脑力劳动,解放了人的部分的脑力劳动。因此,自动化将是现代集成制造技术发展的前提条件。 “集成化”,一是技术的集成,二是管理的集成,三是技术与管理的集成;其本质是知识的集成,亦即知识表现形式的集成。如前所述,现代集成制造技术就是制造技术、信息技术、管理科学与有关科学技术的集成。“集成”就是“交叉”,就是“杂交”,就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集成化”主要指:(1)、现代技术的集成。机电一体化是个典型,它是高技术装备的基础,如微电子制造装备,信息化、网络化产品及配套设备,仪器、仪表、医疗、生物、环保等高技术设备。(2)、加工技术的集成、特种加工技术及其装备是个典型,如增材制造(即快速原型)、激光加工、高能束加工、电加工等等。(3)、企业集成,即管理的集成,包括生产信息、功能、过程的集成;包括生产过程的集成。全寿命周期过程的集成;也包括企业内部的集成,企业外部的集成。 制造技术的智能化是制造技术发展的前景。智能化制造模式的基础是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系统既是智能和技术的集成而形成的应用环境,也是智能制造模式的载体。与传统的制造相比,智能制造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人机一体化;2、自律能力;3、自组织与超柔性;4、学习能力与自我维护能力;5、在未来,具有更高级的类人思维的能力。制造技术的智能化突出了在制造诸环节中,以一种高度柔性与集成的方式,借助计算机模拟的人类专家的智能活动,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同时,收集、存储、处理、完善、共享、继承和发展人类专家的制造智能。尽管智能化制造道路还很漫长,但是必将成为未来制造业的主要生产模式之一。 “绿色”是从环境保护领域中引用来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必将走向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人与人类社会本质上也是自然世界的一个部分,部分不能脱离整体,更不能对抗与破环整体。因此,人类必须从各方面促使人与人类社会同自然界和谐一致,制造技术也不能例外。制造业的产品从构思开始,到设计阶段、制造阶段、销售阶段、使用与维修阶段,直到回收阶段、再制造各阶段,都必须充分计及环境保护。所谓环境保护是广义的,不仅要保护自然环境,还要保护社会环境、生产环境,还要保护生产者的身心健康。在此前提与内涵下,还必须制造出价廉、物美、供货期短、售后服务好的产品。作为“绿色”制造,产品还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是艺术品,以与用户的生产、工作、生活环境相适应,给人以高尚的精神享受,体现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环境文明的高度交融。每发展与采用一项新技术时,应站在哲学高度,慎思“塞翁得马,安知非祸”,即必须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计及环境文明。制造必然要走向“绿色”制造。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是中文月刊,外文名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期刊号ISSN l006-5911。《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月刊1995年创刊。为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CIMS主题公开出版的惟一国家级学术刊物,由CIMS主题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第210研究所共同主办。其宗旨是交流国内外CIMS研究、开发和应用的信息,推动和促进中国CIMS的发展。主要报道国内外有关发展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政策措施、重点、趋势、科技成果、科研动态、推广应用、产品开发和学术活动等内容。设有综述、论文、专家论坛、企业实践和动态信息等栏目。《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为大16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作为先进制造领域的权威性学术期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能较全面、直接地反映我国863计划CIMS主题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水平,主题的任何重大技术动向及其进展,均能在CIMS期刊中有所报道,所发表的文章学术价值高,影响力大,被广大读者大量参考和引用,具有国内CIMS领域学术水平的权威性和其他期刊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在学术上注重前瞻性、创新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应用上注重指导性和实用性,实现了学术研究和工程应用的结合。很多文章不仅有理论研究,而且有实践中的验证,反之,使CIMS的科学研究成果用于指导实践,而且能以CIMS工程应用的实践经验来促进CIMS理论研究的发展。对CIMS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应用开发人员在研究同类CIMS工程时,往往首先要翻阅CIMS期刊的相关文献,参考有关案例,对科研人员的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CIMS期刊拥有审稿专家300多人,均为博导、教授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甚至工程院院士,其中博导比例达40%。作者绝大多数是国内高水平的、有实力的研究开发单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CIMS领域的研究人员和组织者,各种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平均占90%以上。文章中的学术内容充分反映了CIMS领域的最新研究水平、应用成果与宝贵经验。 1994年10月,国家863/CIMS主题决定创办《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期刊。经讨论研究成立了第一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包括863/CIMS主题专家组成员、时任国防科工委先进制造专家组成员以及相关国家部委主管先进制造的司局级领导。1995年3月《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创刊。编委会主任由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蒋新松院士担任,主编由CIMS主题办公室主任担任。邹家华副总理和国家科委主任宋健亲笔题词,祝贺CIMS期刊创刊。蒋新松院士亲笔撰写了发刊词。编辑部设在210研究所。创刊之初为季刊48面。1996年1月26日,在北京召开第一届编委会,会议明确地将进入美国工程索引作为具体的工作目标。同年11月,《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期刊获准被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数据库收录,从1996年第1期开始收录论文。当年收录论文数量为22篇,占 6%。协助主题,为863计划实施十周年编辑出版了系列文献资料和音像资料。1997年,《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改为双月刊,页码增加到56页,全年发表论文59篇。配合主题举办了CIMS新技术研讨会。1998年,《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第二届编委会成立,增补了一批专家作编委。编委会主任由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吴澄院士担任,主编由CIMS主题办公室主任担任。当年影响因子达到709,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1286种收录期刊中排名第16 位,在计算机类期刊中排名第1。Ei收录论文56篇,占81%。1999年,《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仍为双月刊,页码增加到72页,全年发表论文83篇。当年Ei收录论文58篇,占70%。影响因子达到746,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的工程类期刊中排名第3位。配合主题协办了全国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战略研讨会。2000年,《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双月刊页码增加到96页,全年发表论文114篇。同年,《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被英国《科学文摘(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收录。2001年,《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改为月刊,页码72页,全年发表论文175篇。12月,获得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颁发的国防科技信息成果奖二等奖。2002年,《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第三届编委会成立,编委会主任由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孙家广院士担任。重新制定了编委会组成原则,改选了编委会成员。经编辑部申请被《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收录。2003年,开通了远程投稿系统和编辑部内部稿件处理系统。实现了网上作者投稿和查询、专家审稿以及编辑远程办公。配合主题承办了《网络化制造与大规模定制学术会议》和《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学术会议》。2005年,经专家推荐,择优被《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收录。2005年1月,获得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荣誉。《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从1995年创刊,至今已经10余年了。作为我国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关科学研究成果的一个重要载体和交流平台,一直坚持以报道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的前沿成果与发展动态,竭诚服务于广大先进制造科技研究者和工作者为己任,为促进我国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方面东西挺多的,你能具体点更好。[1]王昌,于同敏,周锦进模具制造领域中的表面工程技术应用综述及展望[J]模具技术,2002,03:46-关键词:模具制造,表面工程技术,稀土表面工程,纳米表面工程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模具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模具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模具研究所 辽宁大连116024 ,辽宁大连116024 ,辽宁大连116024摘要:扼要综述了在模具制造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几类表面工程技术 ,并对其性能指标和经济性作了比较。介绍了稀土表面工程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进展。对纳米表面工程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作了展望。[2]王艳宾模具报价系统综述[A]中山市科学技术协会、珠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江门市学术技术协会首届珠中江科协论坛论文集[C]中山市科学技术协会、珠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江门市学术技术协会:,2011:关键词:模具,报价,综述摘要:对模具报价系统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介绍了模具价格的组成及其特点,并且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其发展进行了总结论述,讨论模具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报价系统提供了依据。[3]李和平,吴霞现代模具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综述[J]商场现代化,2007,03:关键词:现代模具设计制造,CAD/CAE/CAM机构: 井冈山学院工学院,井冈山学院工学院,摘要:本文介绍了当前模具行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的现状,尤其是CAD/CAE/CAM集成技术,并对模具技术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分析。[4]宫敏利国内外模具钢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综述[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8,02:64-关键词:模具钢,生产,发展趋势,综述机构:衡阳财经工业学院 衡阳 421008摘要: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模具钢生产现状,通过对国内外摸具用钢进行分析比较,提出我国模具钢生产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国际模具钢水平的差距,并针对存在问题,对我国模具钢的生产发展提出建议。[5]赵丹阳,宋满仓,王敏杰模具现代制造技术综述[J]模具制造,2003,08:2-关键词:模具,现代制造技术,发展趋势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模具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模具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模具研究所 辽宁大连 116024 ,辽宁大连 116024 ,辽宁大连 116024摘要:对模具现代制造技术中的关键技术(高速铣削、绿色制造、软件技术、快速制模、检测技术等)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和研究,指出了模具现代制造技术的作用和发展方向。[6]钟佩思 ,沈友徽 ,马静敏 ,王素玉模具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趋势综述[J]模具制造,2005,03:1-关键词:模具制造,模具工业,模具CAD/CAE/CAM,逆向工程机构: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大学 (山东青岛266510),(山东青岛266510),(山东青岛266510)摘要:着重对模具CAD/CAE/CAM技术、先进模具制造加工技术、模具材料及表面工程技术、模具工业的逆向工程等进行了综述;分析探讨了模具工业新制造哲理与新模式。

先进制造技术综述论文

自己在课本上摘抄摘抄,再加上自己的一点发挥,不够再到网上找点,基本就够了。

先进机械制造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摘要】分析了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及发展现状的同时,进一步阐述了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关键词】先进制造技术;机械制造;应用(下转第119页)0引言机械制造技术是研究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制造、销售使用、维修服务乃至回收再生的整个过程的工程学科,是以提高质量、效益、竞争力为目标,包含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完整的系统工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品种要多样、更新要快捷、质量要高档、使用要方便、价格要合理、外形要美观、自动化程度要高、售后服务要好、要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要求,就必须采用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1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1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是由传统的制造技术发展起来的,既保持了过去制造技术中的有效要素,又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并渗透到产品生产的所有领域及其全部过程。先进制造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而产生了一个完整的技术群,它是具有明确范畴的新技术领域,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2是面向工业应用的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并不限于制造过程本身,它涉及到产品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并将它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特别注意产生最好的实际效果,其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和促进国家经济和综合实力的增长;目的是要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是驾驭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先进制造技术特别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4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的全球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发达国家通过金融、经济、科技手段争夺市场,倾销产品,输出资本。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使得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先进制造技术正是为适应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出现的。因此,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它的主体应该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应能支持该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5是市场竞争三要素的统一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产品的技术相对比较简单,一个新产品上市,很快就会有相同功能的产品跟着上市。因此,市场竞争的核心是如何提高生产率。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制造业要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为以时间为核心的时间、成本和质量的三要素的矛盾。先进制造技术把这三个矛盾有机结合起来,使三者达到了统一。2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的制造业不断采用先进制造技术,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个阶段性的整体上的差距。1)管理方面。工业发达国家广泛采用计算机管理,重视组织和管理体制、生产模式的更新发展,推出了准时生产(JIT)、敏捷制造(AM)、精益生产(LP)、并行工程(CE)等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我国只有少数大型企业局部采用了计算机辅助管理,多数小型企业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1]。2)设计方面。工业发达国家不断更新设计数据和准则,采用新的设计方法,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CAM),大型企业开始无图纸的设计和生产。我国采用CAD/CAM技术的比例较低。3)制造工艺方面。工业发达国家较广泛地采用高精密加工、精细加工、微细加工、微型机械和微米/纳米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电磁加工技术、超塑加工技术以及复合加工技术等新型加工方法。我国普及率不高,尚在开发、掌握之中。4)自动化技术方面。工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及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实现了柔性自动化、知识智能化、集成化。我国尚处在单机自动化、刚性自动化阶段,柔性制造单元和系统仅在少数(上接第116页)企业使用[3]。3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1)全球化。一方面由于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例如在机械制造业中,国内外已有不少企业,甚至是知名度很高的企业,在这种无情的竞争中纷纷落败,有的倒闭,有的被兼并。不少暂时还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份额的企业,不得不扩展新的市场;另一方面,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企业向着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进一步激化了国际间市场的竞争。这两个原因的相互作用,已成为全球化制造业发展的动力,全球化制造的第一个技术基础是网络化,网络通讯技术使制造的全球化得以实现。2)网络化。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给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产品设计、物料选择、零件制造、市场开拓与产品销售都可以异地或跨越国界进行。此外,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技术信息的交流、加强产品开发的合作和经营管理的学习,推动了企业向着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向发展。3)虚拟化。制造过程中的虚拟技术是指面向产品生产过程的模拟和检验。检验产品的可加工性、加工方法和工艺的合理性,以优化产品的制造工艺、保证产品质量、生产周期和最低成本为目标,进行生产过程计划、组织管理、车间调度、供应链及物流设计的建模和仿真。虚拟化的核心是计算机仿真,通过仿真软件来模拟真实系统,以保证产品设计和产品工艺的合理性,保证产品制造的成功和生产周期,发现设计、生产中不可避免的缺陷和错误。4)自动化。自动化是一个动态概念,目前它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制造系统中的集成技术和系统技术、人机一体化制造系统、制造单元技术、制造过程的计划和调度、柔性制造技术和适应现化生产模式的制造环境等方面。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制造全球化、制造敏捷化、制造网络化、制造虚拟化、制造智能化和制造绿色化。5)绿色化。绿色制造则通过绿色生产过程、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设备、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管理等生产出绿色产品,产品使用完以后再通过绿色处理后加以回收利用。采用绿色制造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制造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使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高。4结束语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只有跟上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世界潮流,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并以足够的力度予以实施,才能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总之,在我国研究和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势在必行。参考文献[1]马晓春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J]森林工程,2002(3):23-[2]王世敬,温筠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石油机械,2002(11):36-

先进制造技术文献

我可以做机械设计啊给你发了百度消息

激光、原子弹(曼哈顿计划)人类登月、

学了几年毕业设计都不会做,在这里求人,还这么叼,真不知道现在的大学生每天都干什么的

先进制造技术文献名称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513机械制造工艺学或514数字控制技术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514数字控制技术或515机床液压传动 或516液压伺服控制系统或517机械电子学 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512机械原理或518机械设计 080204 车辆工程 512机械原理或519汽车理论 080220 流体传动及控制 515机床液压传动或516液压伺服控制系统 080221 微机电工程 514数字控制技术或517机械电子学 080222 重型装备设计理论及其数字化技术 512机械原理或518机械设计 080300 光学工程 520数字电子技术或521工程光学 080401 精密仪器及机械 522误差与数据处理或523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 或524传感器原理设计及应用 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522误差与数据处理或523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 或524传感器原理设计及应用

第一篇 工 程 材 料第一章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第一节 强度与塑性第二节 硬度第三节 冲击吸收功第四节 疲劳极限与断裂韧度第二章 铁碳合金第一节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第二节 合金的晶体结构及二元合金状态图第三节 铁碳合金状态图第四节 碳钢、铸铁第三章 钢的热处理第一节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第二节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第三节 热处理工艺第四节 钢的表面热处理第五节 其他热处理及热处理新技术简介第四章 合金钢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第三节 合金结构钢第四节 合金工具钢第五节 特殊性能钢第五章 有色金属第一节 铝及其合金第二节 铜及其合金第三节 滑动轴承合金第六章 其他材料第一节 粉末冶金材料第二节 高分子材料第三节 陶瓷材料第四节 复合材料第七章 机械工程材料的选用第一节 选用材料原则第二节 典型零件的选材第二篇 毛坯成形方法第八章 铸造第一节 金属的铸造性能第二节 砂型铸造第三节 特种铸造第四节 液态成形技术的发展第五节 铸件结构设计第九章 锻压第一节 锻压工艺基础第二节 自由锻第三节 模锻第四节 板料冲压第五节 锻压件结构设计第六节 其他压力加工方法简介第十章 焊接第一节 焊接的特点及分类第二节手工电弧焊第三节 其他焊接方法第四节 金属的焊接性第五节 焊接结构举例第六节 焊接质量检查第七节 焊接新技术第十一章 机械零件毛坯的选择第一节 常用毛坯的种类第二节 毛坯选择的原则第三节 典型零件的毛坯选择第三篇 切 削 加 工第十二章 切削加工基础知识第十三章 零件表面的加工第十四章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第十五章 先进制造技术第十六章 特种加工参考文献

高职高专国家示范性院校机电类专业课改教材金属材料及机械制造工艺 主 编 任长春副主编 单以才 谢 波 陆桂来 主 审 李一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内 容 简 介本书以机械零件的制造工艺过程为主线,把机械零件制造过程分解成改变材料性能的方法、机械零件材料的选用、毛坯成型方式的选择、普通机械加工工艺及加工设备的选择、特种加工方法及加工设备的选择、机械零件加工工艺基础、典型机械零件加工工艺的编制、机械产品装配工艺规程的编制、先进制造技术介绍等九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分解成多个学习任务进行知识讲解。每个项目前有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要求,后有一定数量的复习思考题可供学生练习。本书实用性强,配有大量来自生产实际的实例,书中涉及的专业名词术语、图纸等资料均采用最新国家标准。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参考书及培训教材。★ 本书配有电子教案,需要者可登录出版社网站,免费下载。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金属材料及机械制造工艺/任长春主编—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3高职高专国家示范性院校机电类专业课改教材ISBN 978–7–5606–2740–3Ⅰ ① 金… Ⅱ ① 任… Ⅲ ① 金属材料—高等职业教育—教材 ② 机械制造工艺—高等职业教育—教材 Ⅳ ① TG14 ② 16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2)第006053号策 划 陈 婷 责任编辑 雷鸿俊 陈 婷出版发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电 话 (029)88242885 88201467 邮 编: 710071网  址 电子邮箱: 经 销 新华书店印刷单位 陕西文化彩印厂版 次 2012年3月第1版 2012年3月第1次印刷开 本 787毫米×1092毫米 1/16 印 张 375字 数 551千字印 数 1~3000册定 价 00元ISBN 978–7–5606–2740–3/TG•0033XDUP 3032001 – 1* * * 如有印装问题可调换 * * *前 言本书是为了适应当前我国高职高专发展的需要,配合“国家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体现高职高专办学特色,促进示范性(骨干)建设院校的专业核心建设,本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宗旨,在反复论证、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写的。本书的编写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力求实用性和适度性,教材内容以项目教学为主体,体现了以工作或学习任务为中心的编写思路。本书把机械零件制造工艺过程分解成若干项目,项目内容又分解成多个学习任务,以技术理论知识为背景,以技术实践知识为焦点,以拓展知识为延伸,形成了本书的实用性、系统性和知识的综合应用性的统一。本书以机械零件的制造工艺过程为主线,重点介绍了机械零件制造所需要的材料学、热处理、毛坯成型(热加工)、普通切削加工、加工工艺规程编制、装配等知识,并根据现代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特点,增加了特种加工的相关内容,且对最新的先进制造技术进行了介绍。本书的特点是:(1) 本书在内容安排上以机械零件的制造工艺过程为顺序,有利于学生系统性地掌握机械零件的制造方法。(2) 本书不仅注重学生获得知识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增加了大量的典型零件的实例,体现了对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 本书着重介绍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在注重知识的典型性的基础上,扩展了相关的知识范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生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对机械零件的制造过程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4)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引用参照了目前最新的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本书的教学参考课时为90~120课时,书中内容可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要求进行选学。协助本书编写的企业有宝钢集团梅山冶金公司、南京线路器材厂等,编者在编写过程中从这些企业获得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和最新的工艺、设备资料,并从企业的实际工作要求及基本技能出发,调整、增删了教材的相关内容。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任长春任本书主编,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单以才、南京线路器材厂谢波和陆桂来任副主编,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李一民任主审。参加本书编写的还有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丁友生、张颖利和马云鹏,宝钢集团梅山冶金公司裴新华,以及南京线路器材厂房小明。全书由任长春统稿。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南京工程学院章婷、南京电力金具设计研究院陈作新等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表感谢。由于本书摘录了最新的相关国家、行业标准及相关技术参数,因此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参考书及培训教材。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同类书籍并引用了部分资料,在此向有关作者和单位表示诚挚的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目 录 绪论 1 机械零件概述 2 机械制造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3 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学习方法 项目一 改变材料性能的方法 任务1 金属材料的性能 5 1 力学性能 5 1 刚度及强度 6 2 塑性 8 3 硬度 9 4 冲击韧度 13 5 疲劳强度 14 6 磨损 15 2 物理与化学性能 15 3 工艺性能 16任务2 金属材料的结构 17 1 金属的晶体结构 17 1 晶体结构的基础知识 17 2 典型金属晶格 18 3 金属实际的晶体结构及缺陷 19 2 金属的结晶 20 1 金属结晶的概念 20 2 纯金属的结晶过程 21 3 金属结晶与晶粒大小 22 3 合金的晶体结构 22 1 合金的基本概念 22 2 合金的组织结构 23 4 合金的结晶及相图 24 1 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 24 2 二元合金相图的分析 25 5 铁碳合金相图 28 1 铁碳合金基本组织 28 2 铁碳合金相图 29 6 铁碳合金相图的应用 34 1 含碳量对铁碳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34 2 铁碳相图的应用 35任务3 钢的热处理 36 1 钢的热处理的基本概念 36 1 钢的热处理定义 36 2 钢的热处理工艺曲线 37 3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37 4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40 2 钢的普通热处理 45 1 钢的退火 45 2 钢的正火 47 3 钢的淬火 48 4 钢的回火 51 5 钢的调质处理 52 3 钢的表面热处理 53 1 钢的表面淬火 53 2 钢的表面化学热处理 54 4 热处理新技术 56 1 真空热处理 56 2 可控气氛热处理 57 3 形变热处理 57 4 化学气相沉积 57 5 激光热处理 58 6 电子束表面淬火 58任务4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强化 58 1 金属的塑性变形 58 1 单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 58 2 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 59 3 晶粒大小对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 59 4 合金的塑性变形 59 2 加工硬化 60 3 回复与再结晶 60 1 回复 61 2 再结晶 61 3 结晶后的晶粒长大 62复习思考题 项目二 机械零件材料的选用 任务1 工业用钢 63 1 钢内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 63 1 钢内杂质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 63 2 合金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 64 2 钢的分类和编号 65 1 钢的分类 65 2 钢的编号 65 3 结构钢 67 1 一般工程结构钢 67 2 优质结构钢 69 4 工具钢 76 1 刃具钢 77 2 模具钢 80 3 量具钢 88 5 特殊性能钢 88 1 不锈钢 89 2 耐热钢 90 3 耐磨钢 90任务2 铸铁 91 1 铸铁的石墨化 91 1 石墨化过程 91 2 影响石墨化的因素 92 3 铸铁的性能特点 92 2 常用铸铁 92 1 铸铁牌号表示方法 93 2 灰铸铁 94 3 可锻铸铁 95 4 球墨铸铁 96 5 蠕墨铸铁 97 6 特殊性能铸铁 98任务3 有色金属及粉末冶金材料 99 1 铝及铝合金 99 1 工业纯铝 99 2 铝合金 100 2 铜及铜合金 101 1 纯铜 101 2 铜合金 102 3 钛及钛合金 103 1  纯钛 104 2 钛合金 104 4 镁及镁合金 105 1 纯镁 105 2 镁合金 105 5 滑动轴承合金 106 1 滑动轴承合金的特点 106 2 滑动轴承合金的分类 106 6 粉末冶金材料 108 1 粉末冶金及其特点 108 2 常用粉末冶金材料 109任务4 非金属材料 111 1 高分子材料 111 1 工程塑料 111 2 橡胶 112 2 陶瓷材料 113 1 陶瓷的性能 113 2 常用陶瓷材料及其应用 113 3 复合材料 114 1 复合材料的组成和分类 114 2 常用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和应用 114任务5 机械零件的失效与材料选用的一般原则 115 1 机械零件的失效 115 1 失效的基本概念 116 2 零件失效的主要形式 116 3 零件失效的原因 116 2 机械零件材料选用的一般原则 117 1 使用性能 117 2 工艺性能 118 3 经济性 119复习思考题 项目三 毛坯成型方式的选择 任务1 毛坯成型方式概述 120 1 机械零件常用毛坯的种类 120 2 毛坯成型方式选择的依据 122 3 毛坯形状及尺寸设计 123 4 毛坯的质量检验 123任务2 毛坯成型方式—铸造 125 1 概述 125 2 砂型铸造 126 1 砂型铸造的特点 126 2 砂型铸造生产过程 126 3 特种铸造 130 1 金属型铸造 131 2 压力铸造 132 3 熔模铸造 134 4 离心铸造 135 5 低压铸造 135 4 铸件的常见缺陷 136任务3 毛坯成型方式—锻压 137 1 概述 137 2 锻造 139 1 自由锻 140 2 模锻 141 3 冲压 142 1 冲压的基本工序 143 2 冲模 144 4 其他锻压成型方法 145 1 轧锻 145 2 挤压 146 3 拉拔 147 5 锻压件的常见缺陷 147 1 锻造件的常见缺陷 147 2 冲压件的常见缺陷 148任务4 毛坯成型方式—焊接 148 1 概述 148 2 常用焊接方法 149 1 手工电弧焊 149 2 CO2保护焊 151 3 氩气保护焊 152 4 埋弧焊 153 5 电渣焊 154 6 压力电阻焊 155 7 钎焊 156 8 气焊 157 9 激光焊接 157 3 焊接的常见缺陷 157复习思考题 项目四 普通机械加工工艺及加工设备的选择 任务1 金属切削机床及切削加工概述 159 1 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 159 2 金属切削机床的型号编制方法 160 3 切削刀具 162 1 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162 2 常用刀具材料 162 4 切削液 164 1 切削液的作用 164 2 常用切削液的种类 164 3 切削液的选用 165任务2 车床及车削加工 165 1 车床 165 2 车削加工 167 3 车刀 169 4 车床附件及零件安装 169任务3 铣床及铣削加工 173 1 铣床 173 2 铣削加工 175 1 铣削的特点 175 2 铣削方式 176 3 铣刀 177 4 铣床附件及零件装夹 179任务4 钻床及钻削加工 180 1 钻床 180 2 钻削加工 182 1 钻孔 182 2 扩孔 183 3 铰孔 183 4 攻螺纹 184 5 锪孔 184 3 钻头及铰刀 184 1 钻头 184 2 铰刀 186 4 钻床附件及零件装夹 187任务5 磨床及磨削加工 187 1 磨床 187 2 磨削工艺 191 1 磨削原理 191 2 外圆磨削 192 3 内圆磨削 193 4 平面磨削 193 5 无心磨削 194 3 精密磨削及光整加工 195 1 高精度磨削 195 2 超精加工 195 3 研磨 196 4 珩磨 197 5 抛光 197任务6 镗床及镗削加工 198 1 镗床 198 2 镗削加工 199 1 镗削的特点 199 2 镗孔 200 3 镗刀 201任务7 刨床、插床、拉床及刨削、插削、拉削加工 203 1 刨床及刨削 203 1 刨床 203 2 刨削加工 204 2 插床及插削 206 1 插床 206 2 插削加工 207 3 拉床及拉削 207 1 拉床 207 2 拉削加工 208任务8 齿轮和螺纹加工 209 1 齿轮加工 209 1 齿形加工方法 209 2 齿轮加工机床及加工特点 211 2 螺纹加工 214 1 螺纹加工方法选择 214 2 螺纹加工方法 215任务9 数控机床及数控加工 217 1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 217 2 数控机床的分类 218 3 数控加工机床的编程 219 4 数控加工的工艺特点及应用 220复习思考题 项目五 特种加工设备及加工方法的选择 任务1 特种加工概述 222 1 特种加工的产生及发展 222 2 特种加工的特点 223 3 特种加工的分类 223任务2 电火花加工 224 1 电火花加工概述 224 1 电火花加工的基本原理 224 3 电火花加工的分类 225 2 电火花成型加工 225 1 电火花成型加工的工作原理 225 2 电火花成型加工的特点 225 3 电火花成型加工机床 226 4 电火花成型加工方法 227 3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228 1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工作原理 228 2 电火花线切割的加工特点 229 3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机床 229 4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编程 230 4 电火花高速穿孔加工 230 1 电火花高速穿孔加工的工作原理 230 2 电火花高速穿孔加工的特点及应用 231任务3 电化学加工 231 1 电解加工 232 1 电解加工的基本原理 232 2 电解加工的特点 232 3 电解加工的应用 233 2 电解磨削 233 1 电解磨削的基本原理 233 2 电解磨削的特点 234 3 电解磨削的应用 234 3 电铸加工 234 1 电铸加工的基本原理 234 2 电铸加工的特点 235 3 电铸加工的应用 235 4 涂镀加工 236 1 涂镀加工的基本原理 236 2 涂镀加工的特点 236 3 涂镀加工的应用 236任务4 超声波加工 237 1 超声波加工的基本原理 237 2 超声波加工的特点 238 3 超声波加工的应用 238任务5 高能束加工 238 1 激光加工 238 1 激光加工的基本原理 238 2 激光加工的特点 239 3 激光加工的应用 239 2 电子束加工 239 1 电子束加工的基本原理 239 2 电子束加工的特点 240 3 电子束加工的应用 240 3 离子束加工 240 1 离子束加工的基本原理 240 2 离子束加工的特点 241 3 离子束加工的应用 241复习思考题 项目六 机械零件加工工艺基础 任务1 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243 1 基本概念 243 1 机械的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 243 2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244 3 生产纲领、生产类型及生产组织形式 246 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248 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 248 2 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 248 3 制订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 249 4 制订工艺规程的步骤 249 5 机械加工工艺文件的格式 249 3 零件的工艺分析 250 1 分析研究产品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250 2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250 3 技术要求分析 255 4 定位及定位基准的选择 256 1 基准的概念及其分类 256 2 工件定位的概念 257 3 工件定位方法 258 4 定位的基本原理 258 5 定位基准选择 260 5 工艺路线的拟订 263 1 加工方法的选择 263 2 加工顺序的确定 267 6 加工余量的确定 270 1 加工余量的概念 270 2 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 272 3 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 273 7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273 1 工艺基准和设计基准重合时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273 2 工艺尺寸链 275 3 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279 8 机床、工艺装备等的选择 286 1 机床的选择 286 2 工艺装备的选择 286 3 切削用量与时间定额的确定 287任务2 机械加工精度 287 1 概述 287 1 机械加工精度的概念 287 2 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 288 2 影响加工精度的原始误差 289任务3 机械加工的表面质量 290 1 概述 290 2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对机器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影响 291任务4 机械加工中的振动 292 1 机械加工中的强迫振动及其控制 293 1 强迫振动的主要特点 293 2 减小强迫振动的措施和途径 293 2 机械加工中的自激振动及其控制 294 1 自激振动的主要特点 294 2 控制自激振动的措施和途径 294复习思考题 项目七 典型机械零件加工工艺的编制 任务1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 298 1 概述 298 1 轴类零件的功用与结构特点 298 2 轴类零件的技术要求 299 3 轴类零件的材料和毛坯 299 4 轴类零件的预加工 300 5 轴类零件的热处理 300 2 轴类零件的一般加工方法 301 1 轴类零件外圆表面的车削加工 301 2 轴类零件外圆表面的磨削加工 302 3 轴类零件的单键槽、花键及螺纹加工 302 3 轴类零件的装夹 303 4 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分析及 举例 304任务2 套筒类零件加工工艺 309 1 概述 309 1 套筒类零件的功用与结构 309 2 套筒类零件的技术要求 310 3 套筒类零件的材料与毛坯 310 4 套筒类零件的热处理 310 2 套筒类零件的一般加工方法 311 1 套筒类零件加工方法的选择 311 2 深孔加工 311 3 套筒类零件的装夹 311 1 套筒类零件的装夹方法 311 2 保证套筒类零件表面位置精度的方法 312 3 防止加工中套筒变形的措施 313 4 套筒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分析及举例 314任务3 箱体类零件加工工艺 318 1 概述 318 1 箱体类零件的功用和结构特点 318 2 箱体类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 318 3 箱体类零件的材料及毛坯 319 2 箱体类零件的一般加工方法 319 1 箱体类零件的平面加工方法 319 2 箱体类零件的孔系加工 320 3 箱体类零件加工工艺过程遵循的原则 324 3 箱体类零件的装夹 325 1 箱体类零件的装夹方法 325 2 箱体类零件加工的定位基准选择 327 4 箱体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分析及举例 328任务4 板类零件加工工艺 330 1 概述 330 1 板类零件的功用与结构 330 2 板类零件的技术要求 330 3 板类零件的材料与毛坯 331 4 板类零件的热处理 331 2 板类零件的一般加工方法 331 1 板类零件加工方法的选择 331 2 板类零件的装夹与定位 332 3 板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分析及举例 333复习思考题 项目八 机械产品装配工艺规程的编制 任务1 机械产品装配工艺基础 342 1 概述 342 1 装配的概念 342 2 装配工作的基本内容 342 3 装配的组织形式 343 2 机械产品的装配精度 344 1 装配精度的概念 2 装配尺寸链 3 装配方法及其选择 344任务2 机械产品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 346 1 制订装配工艺规程的原则 346 2 制订装配工艺规程所需的原始资料 346 3 制订装配工艺规程的方法及步骤 347复习思考题 项目九 先进制造技术介绍 任务1 高速切削技术 350 1 高速切削的概念 350 2 高速切削的特点 350 3 高速切削机床简介 351 4 高速切切削的应用 351任务2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 351 1 快速原型制造的概念 351 2 快速原型制造的方法 352 3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应用 354任务3 逆向工程技术 354 1 逆向工程技术的概念 354 2 逆向工程技术的应用范围 355任务4 成组技术 356 1 成组技术的概念 356 2 成组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356任务5 柔性制造技术 357 1 柔性制造技术的概念 357 2 柔性制造单元 357 3 柔性制造系统 358 4 柔性自动生产线 359 5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359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361

  • 索引序列
  • 先进制造技术文献综述报告
  • 先进制造技术文献综述
  • 先进制造技术综述论文
  • 先进制造技术文献
  • 先进制造技术文献名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