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出土文献杂志官网

出土文献杂志官网

发布时间:

出土文献杂志官网

1 、金文编校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年2 、中国文字学史 (合作)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5 年3 、说文部首形义通释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年4 、说文解字考正 作家出版社 2005 年。5 、段玉裁评传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6 、说文部首形义新证 作家出版社 2007 年主编《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现当代卷 作家出版社 2006 年主编《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古代卷 作家出版社 2007 年 1 、非王卜辞中的“天”字研究—兼论商代民间尊“天”为至上神 载《中国文字研究》 2007 年第 1 辑(总第 8 辑)(人大)《语言文字学》 2008 年第 3 期转载 I2 、殷墟卜辞所见商人亡魂崇拜考 载《中国文字研究》 2007 年第 2 辑(总第 9 辑)3 、殷周禘祭探真 载《人文杂志》 1994 年第 5 期4 、甲骨刻辞卿史御史辨 载《松辽学刊》 1992 年第 2 期5 、释 壅 载《中国文字研究》第二辑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 年6 、读铭小记 载《考古与文物》 1997 年第 4 期7 、金文考释二篇 载《于省吾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8 年。8 、释两周铜器铭文中的“业”字 载《吉林大学古籍所建所十五周年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8 年9 、天亡簋铭的重新考察 载《中国古文字研究》第一辑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6 月10 、古文字无倾头形“夭”字说 载《古文字研究》第 26 辑 中华书局 2006 年 10 月11 、古文字书编纂中应当注意的一个形体 载《中国文字研究》第七辑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6 年12 、《甲骨文编》正编笺识 载《中国文字研究》第 3 辑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2 年13 、释楚简中的“辩”字 载《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辑 中华书局 2000 年 7 月14 、释战国楚系文字中从 的几组字 载《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五辑 中华书局 2004 年15 、释 孪 载《汉字研究》第一辑 学苑出版社 2005 年 7 月16 、《尚书·盘庚中》“戚鲜”考辨 载《文史》 2004 年第 2 期(总第六十七辑)17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孔子诗论》解诂(一)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2 年第 2 期18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三诂 载《新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4 年19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孔子诗论》解诂(二)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3 年第 2 期20 、二十世纪中国学者的青铜铭文研究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 年第 6 期 ( 人大 ) 《语言文字学》 1999 年第 2 期转载。21 、二十世纪中国学者的战国文字研究 载《古汉语研究》 2000 年第 2 期 ( 人大 ) 《语言 文字学》 2001 年第 4 期转载。22 、古文字学研究 载《 20 世纪中国学术大典》考古学博物馆学卷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7 年23 、金石学研究 载《 20 世纪中国学术大典》考古学博物馆学卷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7 年24 、宋人在金文文献整理上的创获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2 年第 5 期。25 、也说包山楚简中的“受期”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9 年第 4 期26 、 《老子》“大器晚成”即“大器无成”说补证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0 年第 5 期27 、穆字的形义探索 载《中国文字研究》第一辑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7 年 7 月 《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现当代卷第七册收载28 、古汉字形义探索三篇 载《中国文字研究》第五辑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11 月 《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现当代卷第七册收载29 、谈谈《说文》言部几个字的义训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4 年第 2 期 《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现当代卷第七册收载30 、《说文》“诸,辩也”试解 载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4 年第 5 期 《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现当代卷第七册收载31 、十五年来说文解字研究述评 载《松辽学刊》 1994 年第 3 期 《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现当代卷第十二册收载32 、谈谈徐承庆对《说文解字注》的匡谬 载《陆宗达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5 年 《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现当代卷第十二册收载33 、段玉裁对《说文》的改删补研究 载《许慎文化研究》首届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文艺出版社 2006 年34 、假设分句主谓之间“而”字新探 载《古汉语研究》 1990 年第 2 期35 、《左传》杜注对句法现象的揭示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3 年第 6 期 ( 人大 ) 《语言文字学》 1994 年第 4 期转载36 、甲骨文名词作状语探索 载《东北师大学报》 1998 年第 l 期37 、甲骨文中的“于”字被动式探索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8 年第四、五合刊 又载《古典文献与文化论丛》第二辑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9 年。38 、字形分析和同源词系联 载《汉语词源研究 第一辑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1 年 2 月39 、夬系同源词系联 载《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商务印书馆 2004 年40 、《礼记·内则》“少者执床与坐”解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5 年第 6 期41 、《国语》韦昭注匡谬一则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5 年第 6 期42 、《 汉语大词典》“甚”释责备义商榷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6 年第 6 期

打开智慧之窗1-4册(合作编译),安徽科技出版社1991年汉字与古风俗,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 汉字文化学简论,贵州教育出版社1994年汉字古俗观奇──先民衣食住行新视界,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汉字与古代人生风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汉字文化综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古汉字与中国文化源(合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异体字字典(副主编),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年无意的辉煌──汉字文化百谈(合著),贵州教育出版社1998年汉字体态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古文字诂林(第一册至第十二册)(常务编委),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2004年汉字的世界(合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金文引得·殷商西周卷(合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金文引得·春秋战国卷(合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零距离看远距离——字词春秋,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金文今译类检·殷商西周卷(主编之一),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新汉字读本(合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新概念成语词典(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  甲骨文今译类检(合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金文新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年铁砚斋学字杂缀,中华书局2006年汉字——中国文化的元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中国异体字大系——篆书编(主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文字中国》丛书五册(主编),大象出版社2007年汉字艺术(合著),大象出版社2007年字辨百题,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上海咬文嚼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08年字脉:撩起汉字的面纱(主编),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年古文字考释提要总览一~三册(主编),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08-2011年。汉字的风景(合著),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1年中国出土简帛文献引得综录·郭店楚简卷(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商周金文数字化处理系统(策划、总制作之一) 广西金海湾电子音像出版社 /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3 年战国楚文字数字化处理系统(策划、总制作之一)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版 从部分女旁字看汉民族古代风俗,民间文艺季刊1989年1期汉字中所见几个先民崇拜物,国风第1卷第5期《异体字手册》评介,辞书研究1989年4期汉字异体流变说(合著),汉字文化1989年4期从若干以弓箭形象构形的汉字看先民的弓箭崇拜,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5期试论《说文解字》递训的价值,辞书研究1990年3期漫谈汉字形义联系的文化蕴涵,语文学习1992年11月“鱼”与“余”,语文学习1993年6月汉字品格与书法艺术,书法研究1994年1期在语言与文学的交接点上──语象论,书城杂志1994年4期“宇宙”说源,语文学习1994年5月试论汉字表义字素的意义变异,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2期汉字方形美学价值论,语言文化学刊15辑甲骨学研究的创新之作,考古与文物1997年1期论汉字体态的汉语范型, 语言文字学刊第一辑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8年2月部首意义三论,辞书研究1998年2期甲骨契刻与汉字体态的规整化,徐中舒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巴蜀书社1998年10月读《甲骨文诂林》兼论古文字考释工具书的编纂,辞书研究1999年5期隶书字形趋扁因由考,中国文字研究1辑,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电脑对汉字的影响,语文建设2000年6期“氓”“流氓”与“盲流”,语文建设2000年12期《左传》“族”字考,语苑集锦――许威汉先生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拉氏与孔氏,语文建设2001年2期从《左传》释《春秋》用语看“春秋笔法”的性质,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1年古文献与古文化研究专号“公子”的来历,语文建设2001年4期“贴”“帖”辨,语文建设2002年9期简说“古文字三级字符全拼编码检字系统”,辞书研究2002年第1期试论古文字信息化处理中“字”的处理问题,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第3期古文字信息化处理基础平台建设的几点思考,语言研究2002年第3期金文原形字整理与金文字库建设,中国文字研究3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汉字方形的书法美学内涵,书法2003年3期从出土文献书迹看“捺”的成因,中国文字研究4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常用字字理分类教学构想,语文论丛第8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名正·言顺·事成——由“萨达姆·邓·非典”引起的思考,《给城市洗把脸》,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年说楚简帛文字中的“宀”及其相关字,中国文字研究5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应当注重异体字的历时特性,异体字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9月也说“严在上,翼在下”之“翼”,考古与文物2005古文字论集三甲骨文部首改良刍议,载中国文字研究7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只”字新考——兼说楚简帛文字“人”的一个变体的形成因由,中国文字研究8辑,大象出版社2007年9月试说楚简新见字理在汉字教学中的作用,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3期古文字在国际标准字符集中的编码与古文字通用数字化平台建设,杭 州 师 范 学 院 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2月古文字异体字辑证,中国文字研究9辑,大象出版社2007年12月《汉语大字典》古文字字形收录缺失拾零,辞书研究2008年2期说楚简文字中的*及其相关字,中国文字研究10辑,大象出版社2008年6月战国出土文献字频的初步研究,中国文字研究11辑,大象出版社2008年12月简说古文字异体字的发展演变,中国文字研究12辑,大象出版社2009年6月楚简帛文字内部差异初步研究,台湾国立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系《第二十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年5月网络时代古文字图书编辑一种探索——“文字网”关联书系编后,编辑学刊2009年3期简说部首的“识字”功能,语文学习2009年5期甲骨文字形规整化再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5期字频视角的古文字“四书”分布发展研究,古汉语研究2009年4期西周春秋金文字频研究,语言科学2010年1期字频视角的古文字“四书”分布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4期甲骨文结构的特殊现象:(韩)汉字研究(创刊号),2009年12月字频视角的甲骨文构件定量研究,(韩)汉字研究(2辑),2010年6月甲骨文字表《屯南》《花东》字形补遗,中国文字研究13辑,大象出版社2010年10月简论甲骨文字频的两端集中现象,语言研究2010年4期, 2010-10“吾大夫恭且俭,靡人不俭”补释,中国文字研究14辑,大象出版社2011年11月用数字化“激活”出土古文献宝藏,光明日报2011年11月9日楚简帛文字笔迹分析方法刍议 ——以《郭店楚简·五行》第10、11简文字异写分析为例,中国文字研究15辑,大象出版社2011年10月偏旁视角的先秦形声字发展定量研究,语言科学2012年1期出土古文字文献语料库建设刍议,(韩)汉字研究(3辑),2011年6月*为“曰”字避复草写说,中国文字研究16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8月汉字:浸润着历史的精灵,秘书工作2012年5期楚简帛文字信息呈示摭谈,第三届中日韩(CJK)汉字文化国际论坛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楚简“用字避复”刍议,古文字研究29辑,中华书局2012年10月西周金文用字避复再研究,(韩)汉字研究(3辑),2012年12月甲骨文同辞同字镜像式异构研究,中国文字研究17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 《关于汉字古文字进入 ISO/IEC 10646 工作进程的建议》,国家语委 2003 年 11 月 20 日采纳。《关于确立古文字字库标准的可行性报告》,国家语委 2002 年 3 月 20 日采纳。《解决 GBK 生僻字输入难的对策研究》,国家语委 2001 年 3 月 20 日采纳。

所谓“蛊”,照汉代郑玄的解释是“虫物而病害人者”。又引申为一切毒害。《左传·昭公元年》孔颖达疏:“于文,皿虫为蛊。谷之飞亦蛊。”“蛊”字由皿虫组成,本指生于器皿的虫或器皿被虫蛀坏。逐步引申,谷物腐败所生的飞蛾从及通过其他物体变质而形成的虫也被称为“蛊”。蛊被称为“蛊”。蛊被认为具有变幻莫测的性质和非同寻常的毒性,所以又叫“毒蛊”“以毒药药人,令人不自知者,今律谓之蛊毒。”由毒蛊引发的疾病称为“蛊疾”或径称为“蛊”。先秦秦汉人所说的蛊疾有两个特点:蛊疾患者如同被鬼迷惑,神智错乱;毒蛊主要通过食物进入人体而从体内发作,与蝎螫蛇咬有异。这种巫术不仅危害严重,而且流传甚广,历代文献屡见记载。《周礼·秋官》记载周朝有“庶士”之职,掌除毒蛊。汉代毒蛊盛行,《周礼·秋官·庶士》郑玄注引东汉《贼律》:“敢蛊人者及教令者弃市。”《晋书·郭噗传》:若以蛊为妖蛊诈委者,则当投界裔土。梁·顾野王《舆地志》载:“江南数郡有畜蛊者,主人行之以杀人。行饮食中,人不觉也。”晋以后文献记载有犬蛊、奥蛊、蛇蛊、蜈蚣蛊、猫蛊、蜘蛛蛊等。而宋代以后又有人对蛊进行系统分析,把蛊的种类分成——蛇蛊、金蚕蛊、南片蛊、石头蛊、泥鳅蛊、中害蛊、措蛊、肿蛊、癫蛊、阴蛇蛊、生蛇蛊等。在所有蛊中最有名的就是——金蚕蛊金蚕蛊:传说中的金蚕蛊形状象蚕(废话:P),通体金色灿烂。唐代人认为金蚕蛊“屈如指环,食故绯锦,如蚕之食叶”,故又称之为“食锦虫”也有人说之所以以金为名是因为:“每至金日,则蛊神下粪如白鸟矢,刮取以毒人”所以取名为“金”古代各地对蛊术的命名不尽一致,如清代广东香山一带习惯将蛊术称为“鬼药”或“挑生”。除以上标目分析的影响较大的蛊种外,还有很多蛊只具其名而内容不详,如《本草纲目》提到蜈蚣蛊,玛蝗蛊,草蛊;明代的《浑然子》也有鼠蛊,鸠蛊的名称。古人早有百蛊之说,毒蛊和蛊术的品类是难以系举的。 制蛊法:有些造蛊者强调必须在农历五月五日(端午日)聚置毒虫,这是受了五月五日毒气最盛的传统观念的影响。“蛊,多于端午日制之,乘阳气极盛时以制药,是以能致人于病、死。”又:“多用蛇、虫、蜈蚣之属来制,如果无法解救时,一触便可杀生。” 传说中养蛊的方法、与《通志》上一二载的相类似。《通志》中所记载的.要用一百种虫类,而夷人所要的只有十二种。在养蛊以前,要把正厅打扫得干干净净,全家老少都要洗过澡,诚心诚意在祖宗神位前焚香点烛,对天地鬼神默默地祷告。然后在正厅的中央,挖一个大坑,埋藏一个大缸下去,缸要选择口小腹大的,才便于加盖。而且口越小,越看不见缸中的情形,人们越容易对缸中的东西发生恐怖,因恐怖而发生敬畏。缸的口须理得和土一样平。等到夏历五月五日(端阳),到田野里任意捉十二种爬虫回来问E端阳那天捉回来的爬虫养不成蛊,放在缸中,然后把盖子盖住。这些爬虫,通常是毒蛇、鳝鱼、蜈蚣、青蛙、蝎、蚯蚓、大绿毛虫、螳螂……总之会飞的生物一律不要,四脚会跑的生物也不要,只要一些有毒的爬虫。这十二种爬虫放入缸内以后,主人全家大小,于每夜入睡以后祷告一次,每日人未起床以前祷告一次。连续祷告一年,不可一日间断。而且养蛊和祷告的时候,绝不可让外人知道。要是让外人知道了,自己养的蛊就会被巫师用妖法收去,为巫师使用,主人就会全家死尽。即使不被巫师收去,成蛊以后,也会加害主人。一年之中那些爬虫在缸中互相吞噬,毒多的吃毒少的,强大的吃弱小的,最后只乘下一个,这个爬虫吃了其他十一只以后,自己也就改变了形态和颜色。根据传说的种类很多。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叫做“龙蛊”,形态与龙相似,大约是毒蛇、蜈蚣等长爬虫所变成的。一种叫做“麒麟蛊”,形态与&间相似,大约是青蛙、蜥蜴等短体爬虫所变成的。一年之后蛊已养成,主人便把这个缸挖出来,另外放在一个不通空气、不透光线的秘密的屋子里去藏着。据说蛊喜欢吃的东西是猪油炒鸡蛋、米饭之类,饲养三四年后,蛊约有一丈多长,主人便择一个吉利的日子打开缸盖,让蛊自己飞出去。蛊离家以后,有时可以变成一团火球的样子,去山中树林上盘旋,有时可以变成一个黑影,在村中房屋间来往。蛊的魔力最大的时间是黄昏。每次蛊回家之后仍然住在缸中。吃到人的这天,主人就不必喂它东西了。据说养蛊的好处并非要蛊直接在外面像偷盗一样偷宝贝回来供主人使用,而是要借重蛊的灵气,使养蛊的人家做任何事情都很顺利。如果主人想要经商,借重蛊的灵气,可以一本万利。如果主人想要升官,借着蛊的灵气,可以直上青云。反过来说,如果偶一不慎,被受蛊害的人家知道了,去请专门的巫师来把蛊收掉,蛊的主人便会诸事不宜,全家死尽。养蛊的人家,除了日常要虔诚服侍之外,到每年夏历六月二十四日,要对蛊作隆重的祭礼。这个祭礼延续三天,即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日,在这三天之内,主人要每天都用新鲜的猪一头、鸡一只、羊一头,煮熟以后,到晚上星宿齐观天空之时,全家把猪羊鸡搬入养蛊的秘室中去俯伏祷告,祷告完毕,将猪羊鸡砍碎,投入缸中。据说蛊的食量很大,魔力很高。祭扫的时候,外人不得参加,消息不可泄漏,否则又有身家性命的危险。除了聚虫互咬一法外,各种特殊的毒蛊又分别有特殊的制造方法。癫蛊:多是山中人所为,把蛇理土中,取菌以毒人。措蛊:又谓之“放蛋”,更有调之“放瘠”、“放蜂”的,两粤的人,多善为此,方法是端午日,取蜈蚣和小蛇、蚂蚁、蝉、蛔虫、头发等研为粉末,置于房内或箱内所刻的五瘟神像前,供奉久之,便成为毒药了。泥鳅蛊:用竹叶和蛊药放水中浸之,即变为毒的泥鳅。蛤蟆蛊:唐代医家说:“颜色乍白乍青,腹内涨满,状如虾蟆;若成虫吐出如蚵蚪形,是蛤蟆蛊也”蛤蟆蛊的特征是蛤蟆成精为怪。石头蛊:用石头施以蛊药而成。蔑片蛊:将竹片施以蛊药后便成。“岭南卫生方”:制蛊之法是将百蛊置器密封之,使它们自相残杀,经年后视其独存的,便可为蛊害人。蜴蛊和□螂蛊:蜴蛊即蜥蜴蛊,可能是指百虫互食后独存的蜥蜴,据说蜴蛊患者有面色黄赤、腰背沉重、舌上肿胀等症状;□螂蛊“颜色多青,毒成吐出似□螂。”在文献记载中,这两种病例较为少见了。什么是蛊: 是一种以毒虫作祟害人的巫术。是一种古老而神秘、恐怖的巫术,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各地和一些少数民族中。蛊,从字形上看,就是将许多虫子放在一个容器里孔颖达《十三经注疏》曰:“以毒药药人,令人不自知者,今律谓之蛊毒。”《本草纲目·虫部四》中解为由人喂养的一种毒虫,“取百虫入翁中,经年开之,必有一虫尽食诸虫,此即名曰蛊。” 蛊的制作和种类: 蓄蛊者多为妇女,是妇女的专长。《滇南杂志》:“云南人家家蓄蛊……人家争藏,小儿虑为所食,养蛊者别为密室,令妇人喂之,一见男子便败,盖纯阴所聚也。”周去非《岭外代答》:蛊毒为“妇人形披发夜祭”,《滇南新语》:为夷女所悦。蛊的种类很多,通常有:金蚕蛊、疳蛊、癫蛊、肿蛊、泥鳅蛊、石头蛊、篾片蛊、蛇蛊等等。其中金蚕蛊最凶恶。旧时在福建一些县乡,养金蚕的迷信活动较盛。据说金蚕是一种无形的虫灵,它能替人做事,最勤于卫生,大凡室内很干净的人家便认为是养金蚕的人家。金蚕的制作方法是:选用蛇、蜈蚣等12种毒虫,埋于十字路口,经49日(或另一个神秘日数)取出存于香炉中,成为金蚕。在信仰金蚕的人心目中,金蚕是有灵性的,既能使饲养者发财致富,但富起来的人家主人也要告知金蚕亏欠多少,否则金蚕要求花钱买人给它吃,不然则作祟。养金蚕家若不想再养它,可以将其转嫁出去,曰“嫁金蚕”,方法是用包包银两、花粉和香灰(代表金蚕),放在路上,贪财者自然会拾取。金蚕可以致敌人死亡,通常是腹肿、七窍流血而死。疳蛊,又称做“放蛋、放疳、放蜂”,在广东、广西民间流行。制法是在端午日捉蜈蚣、小蛇、蚰蜒、蚂蚁、毒蜂、蝉、蚯蚓等加头发,晒干后研为粉末,供奉在瘟神像前,久而成蛊,放饮食中可毒害人。癫毂在苗族中流行,多将蛇埋土中后生菌类,用以害人成癫;肿蛊则使人腹部肿大;泥鳅蛊,是用蛊粉与竹叶浸泥鳅与人吃,使之中毒;至于石头蛊、篾片蛊均又蛊药泡制而成,放于路中害人,据说可进入人身体作祟成恶疾。 施蛊方法多是放入食物中: 蛊女施蛊多是下在饭菜中,《赤雅》:“蛊成先置食中,味增百倍”,而且多放在第一块食物上。下蛊有的是下虫本身,优点下虫粪便,也有的是下涎沫。有时不经食物也可施蛊。刘南《苗荒小记》:“苗之蛊毒,至为可畏,其放蛊也,不必专用食物,凡嘘之以气,视之以目,皆能传其毒于人;用食物者,蛊之下乘者也。” 患蛊者的症状和验证方法: 刘锡蕃“中蛊者,或咽喉肿胀,不能吞饮;或面目青黄,日就羸瘠;或胸有积物,咳嗽时作;或胸腹胀鼓,肢体麻木;或数日死,或数月死”。验证之法:可令其嚼生黄豆,无腥味则中蛊,在少数民族地区是在嘴里含一块鸭蛋白,其上插一枚银针,如果鸭蛋白和银针变黑,则中蛊。预防和解蛊方法:凡是蛛网灰尘之家,疑为养蛊之家,忌往来;凡就食如主人先用筷子敲一敲杯碗,后盛饭的,疑为施蛊,要特别小心可不食或道破;凡出外就食,随身携带大蒜,可防蛊,蛊入酒难治,出门不饮酒可防蛊。解蛊破蛊的方法:服雄黄、大蒜、菖蒲煎水,或石榴根水,可泻毒;又云金蚕最怕刺,可入药治蛊。古旧医书上多均有医蛊偏方,五花八门。破蛊之法:道破,秋天苗族妇女携布袋卖刺梨于小孩吃,多中蛊者,久为群儿识破,买时先呼而问曰:中有蛊否?答曰:无,则不为害矣。然后可购买。另外,据说蛊怕谓,取谓入养蛊之家,其蛊立擒。放蛊的目的,多半是消解怨气,有时也作为一种保护措施,有人怕别人偷食物,便放蛊,便盗者立毙,相反,“杀人多者,蛊益灵。”

出土文献研究杂志官网

《中国古代文房四宝》、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唐代墓志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参加编写)《篆书诗词名句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蒋维崧临商周金文》、齐鲁书社1998(与蒋维崧先生合著)《篆刻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参加编写)《中国古代玺印大典》,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2(参加编写)《刘绍刚印存》,中华书局2004。《走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贰),文物出版社2007(合著)《泉城雅集》,中华书局2007《出土文献研究》第九期(主编)2010年《篆书舜典》荣宝斋出版社2010年《出土文献研究》第十期(主编)2011年《肩水金关汉简》(合著)2011上海中西书局《二十世纪书法名家——蒋维崧卷》(主编)2011人民美术出版社《新疆博物馆新获文献》(主编)2012年中华书局 《石墨、丹雘和墨》《文史》1992年 总第36期《十六国时期高昌郡书法简论》《书法丛刊》1992年第4期《儒家思想对书法艺术的影响及魏晋书法艺术的发展》,《中日书法史论研讨会论文集》 文物出版社1993年《湖北长阳所见陶玺——兼论古玺之用途、质地》《中国篆刻》1995年第1期《东周金文书法艺术简论》,《周绍良先生欣开九秩庆寿文集》中华书局1997《仰之弥高——蒋维崧先生的篆刻艺术》《中国篆刻》1997年第4期《隶书发展概说》《书法报》1997年连载《“印宗秦汉”和“印外求印”》,载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辅助教材《采菊东篱下》、《早发白帝城诗中的几个字》、《展览的失误》、《幸毋见忘》、《一丝不苟》,《书法报》2002年连载。《秦泰山刻石传本二种考》,《第二届全国书法教学论文集》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3年《学者书法及其收藏》,《文物天地》2004第4期。《文房器具》,《文物天地》2004第10期。《汉律伪写玺印罪与西汉的政治斗争》,《出土文献研究》第6辑。《释郭店楚简中的“达”》,《出土文献研究》第6辑。《早期石刻拓本中的几个问题》,2005年《书法丛刊》第1期。《古玺补释三则》2005年《出土文献研究》第7辑。《忆峻斋师二三事》,2006年《书法报》8月。《民国篆刻流派与名家》,2007年《文物天地》第3期。《大漠里的胡杨林》,2007年《人民日报》4月,2007年《书法报》5月2日。《蒋峻斋先生与潘伯鹰先生二三事》《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07年《帛书<天文气象杂占>释文再补》(合著)《出土文献研究》第8期2007年《<玄隐庐印录>中峻斋师治印辨正》《蒋维崧教授纪念文集》齐鲁书社2008年《儒学与东汉魏晋书法艺术的发展》,《二十世纪书法艺术研究丛书·历史文脉篇》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书法导报》2008年10月1日)《楚简书法概论》,《全国楚简帛书法艺术研讨会暨作品展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日照海曲历日简研究》(合著),《出土文献研究》第九期,中华书局2009年11月《蒋维崧先生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和意义》,《第七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09年《碑帖技法讲座(四)——毛公鼎》,《书法》杂志2010年第4期《碑帖技法讲座(九)——石鼓文》,《书法》杂志2011年第11期,二文收入《碑帖的鉴定与考辩》,上海书画出版社2011年《秦泰山刻石传本二种考》(修订稿)《第八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11年

《唐碑汉刻的文化视野》,31万字,人民出版社,2009;《咸阳碑刻》,57万字,三秦出版社,2003《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卷壹》,100万字,文物出版社,2000;《陕西石刻文献目录集存》,68万字,三秦出版社,1991《西安交通大学校址千年历史文化考》,23万字,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试议墓志铭变格破体的文学现象,《文学遗产》2005年第3期(权威期刊)五代朔方节度使冯晖墓志初探,台湾中央研究院《大陆杂志》(96),1992中国碑刻文化的现代哲学观照,《西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CSSCi)庾信及魏晋南北朝墓志与韩愈及唐墓志之比较,《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CSSCi)浅谈咸阳地区近年出土的唐代墓志,《出土文献研究》,中华书局,1998陕西杨陵区文馆所四方唐墓志初探,《考古与文物》2004年第1期(CSSCi)传播美学视野下的碑刻媒介,《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CSSCi)现代视角下的西部多民族文化探索,《人文杂志》2006年第4期, (CSSCi)《白鹿原》的修辞艺术,《小说评论》2003年第2期(核心期刊)“诗书俱妙”探证,《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CSSCi)美学系统中的意象,《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CSSCi)论中国诗歌精神对主体意识与危机意识的超越,《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CSSCi)

我们一般所说的出土文献,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的。广义的出土文献是相对于传世文献而言的,即考古发掘出土的(或经过鉴定、来源明确的馆藏品)文字材料,都可叫做“出土文献”。原文化部的“古文献研究室”编辑了五辑《出土文献研究》,其涵括的研究对象上自甲骨文、金文、战国盟书、玺印、简牍、帛书、敦煌文献、吐鲁番文书,下到明清墓志,还有佉卢文等古民族文字等等。另外,像古籍整理规划领导小组制定的出版规划所列的出土文献等,都是用的广义的概念。王国维指出的对中国学术有重大影响的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几项发现是甲骨文、敦煌文献、汉晋边塞竹简和中国境内的外族遗文,还有内阁档案。这其中,除了内阁档案一般不包括在内,其他都算是出土文献。——这是广义的出土文献。狭义的概念,一般是指出土的书籍(包括典籍和公、私文书),主要是指上个世纪大量出土的简牍、帛书和纸质文书等。广义概念中的一些内容,有的已形成了自身的独立的学科,像甲骨文;有的则成为其他学科的一部分,如金文,现在更多的把它作为器物——青铜器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另外,像墓志、碑铭,则更多的被纳入传统的金石学的范畴里。可以看出,不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概念,都不是一个严格的分类学上的概念。

出土文献研究杂志官网价格

《中国古代文房四宝》、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唐代墓志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参加编写)《篆书诗词名句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蒋维崧临商周金文》、齐鲁书社1998(与蒋维崧先生合著)《篆刻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参加编写)《中国古代玺印大典》,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2(参加编写)《刘绍刚印存》,中华书局2004。《走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贰),文物出版社2007(合著)《泉城雅集》,中华书局2007《出土文献研究》第九期(主编)2010年《篆书舜典》荣宝斋出版社2010年《出土文献研究》第十期(主编)2011年《肩水金关汉简》(合著)2011上海中西书局《二十世纪书法名家——蒋维崧卷》(主编)2011人民美术出版社《新疆博物馆新获文献》(主编)2012年中华书局 《石墨、丹雘和墨》《文史》1992年 总第36期《十六国时期高昌郡书法简论》《书法丛刊》1992年第4期《儒家思想对书法艺术的影响及魏晋书法艺术的发展》,《中日书法史论研讨会论文集》 文物出版社1993年《湖北长阳所见陶玺——兼论古玺之用途、质地》《中国篆刻》1995年第1期《东周金文书法艺术简论》,《周绍良先生欣开九秩庆寿文集》中华书局1997《仰之弥高——蒋维崧先生的篆刻艺术》《中国篆刻》1997年第4期《隶书发展概说》《书法报》1997年连载《“印宗秦汉”和“印外求印”》,载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辅助教材《采菊东篱下》、《早发白帝城诗中的几个字》、《展览的失误》、《幸毋见忘》、《一丝不苟》,《书法报》2002年连载。《秦泰山刻石传本二种考》,《第二届全国书法教学论文集》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3年《学者书法及其收藏》,《文物天地》2004第4期。《文房器具》,《文物天地》2004第10期。《汉律伪写玺印罪与西汉的政治斗争》,《出土文献研究》第6辑。《释郭店楚简中的“达”》,《出土文献研究》第6辑。《早期石刻拓本中的几个问题》,2005年《书法丛刊》第1期。《古玺补释三则》2005年《出土文献研究》第7辑。《忆峻斋师二三事》,2006年《书法报》8月。《民国篆刻流派与名家》,2007年《文物天地》第3期。《大漠里的胡杨林》,2007年《人民日报》4月,2007年《书法报》5月2日。《蒋峻斋先生与潘伯鹰先生二三事》《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07年《帛书<天文气象杂占>释文再补》(合著)《出土文献研究》第8期2007年《<玄隐庐印录>中峻斋师治印辨正》《蒋维崧教授纪念文集》齐鲁书社2008年《儒学与东汉魏晋书法艺术的发展》,《二十世纪书法艺术研究丛书·历史文脉篇》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书法导报》2008年10月1日)《楚简书法概论》,《全国楚简帛书法艺术研讨会暨作品展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日照海曲历日简研究》(合著),《出土文献研究》第九期,中华书局2009年11月《蒋维崧先生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和意义》,《第七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09年《碑帖技法讲座(四)——毛公鼎》,《书法》杂志2010年第4期《碑帖技法讲座(九)——石鼓文》,《书法》杂志2011年第11期,二文收入《碑帖的鉴定与考辩》,上海书画出版社2011年《秦泰山刻石传本二种考》(修订稿)《第八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11年

出土文献研究杂志官网查询

参考文献的期刊名在作者在前,书名中间年份在后的地方看。查询文献基本都是通过文献所在的当期期刊的期号和卷号来检索的,期刊的期号和卷号在期刊封面上都有标注,所以翻阅期刊就可以看到卷号和期号。参考文献的来源参考文献是报告中引用或参考过的著作和文章的目录,放在研究报告后面,通常位于附录之后。编写参考文献的目的主要在于为从事相同或相近问题研究的读者提供参考资料,帮助他们减少寻找相关资料的时间,提高研究效率。参考文献来源的方式有书籍,书籍包括教育专著,名着药学教科书工具书,报刊包括学报报纸期刊,教育档案类文献,包括教育年鉴,学术会议文件教育调报告,专家询问,包括与于专家个人交往接触的非正式渠道搜集的资料,第五个是文字资料,包括校社出土的文物,绘画,歌谣。

出土文物研究属于考古专业。另外,没有历史文献学这个专业,只有古代文献专业,一般在中文系。

《唐碑汉刻的文化视野》,31万字,人民出版社,2009;《咸阳碑刻》,57万字,三秦出版社,2003《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卷壹》,100万字,文物出版社,2000;《陕西石刻文献目录集存》,68万字,三秦出版社,1991《西安交通大学校址千年历史文化考》,23万字,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试议墓志铭变格破体的文学现象,《文学遗产》2005年第3期(权威期刊)五代朔方节度使冯晖墓志初探,台湾中央研究院《大陆杂志》(96),1992中国碑刻文化的现代哲学观照,《西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CSSCi)庾信及魏晋南北朝墓志与韩愈及唐墓志之比较,《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CSSCi)浅谈咸阳地区近年出土的唐代墓志,《出土文献研究》,中华书局,1998陕西杨陵区文馆所四方唐墓志初探,《考古与文物》2004年第1期(CSSCi)传播美学视野下的碑刻媒介,《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CSSCi)现代视角下的西部多民族文化探索,《人文杂志》2006年第4期, (CSSCi)《白鹿原》的修辞艺术,《小说评论》2003年第2期(核心期刊)“诗书俱妙”探证,《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CSSCi)美学系统中的意象,《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CSSCi)论中国诗歌精神对主体意识与危机意识的超越,《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CSSCi)

出土文献研究杂志官网电话

《唐碑汉刻的文化视野》,31万字,人民出版社,2009;《咸阳碑刻》,57万字,三秦出版社,2003《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卷壹》,100万字,文物出版社,2000;《陕西石刻文献目录集存》,68万字,三秦出版社,1991《西安交通大学校址千年历史文化考》,23万字,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试议墓志铭变格破体的文学现象,《文学遗产》2005年第3期(权威期刊)五代朔方节度使冯晖墓志初探,台湾中央研究院《大陆杂志》(96),1992中国碑刻文化的现代哲学观照,《西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CSSCi)庾信及魏晋南北朝墓志与韩愈及唐墓志之比较,《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CSSCi)浅谈咸阳地区近年出土的唐代墓志,《出土文献研究》,中华书局,1998陕西杨陵区文馆所四方唐墓志初探,《考古与文物》2004年第1期(CSSCi)传播美学视野下的碑刻媒介,《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CSSCi)现代视角下的西部多民族文化探索,《人文杂志》2006年第4期, (CSSCi)《白鹿原》的修辞艺术,《小说评论》2003年第2期(核心期刊)“诗书俱妙”探证,《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CSSCi)美学系统中的意象,《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CSSCi)论中国诗歌精神对主体意识与危机意识的超越,《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CSSCi)

联系电话:0531—88364067 联系人:王老师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招生人数 考 试 科 目 备 注 017历史文化学院 28 060101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王学典张书学* 2 ①501英语或503日语②699史学理论③519史学史专题 同等学力加试:中国历史文选中国近现代史在职申请硕士学位或跨学科加试任选一门 060102考古学及博物馆学01中国新石器考古02夏商周考古03汉唐考古04博物馆学04美术考古05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研究 栾丰实于海广任相宏方 辉崔大庸于海广刘凤君任相宏崔大庸 4 ①501英语或503日语②628考古学理论与方法③832考古学通论 同等学力加试:中国历史文选中国考古学在职申请硕士学位或跨学科加试任选一门 060103 历史地理学01中国历代边疆史地研究 马大正*张金龙 1 ①501英语或502俄语或503日语或505法语②622中国古代史专题或725中国近代史专题③966历史地理学 同等学力加试: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地理在职申请硕士学位或跨学科加试任选一门 060104 历史文献学01出土文献研究02古文字学03历代史籍研究04中国传统典籍外文翻译研究 于海广栾丰实任相宏谭世宝张 涛*顾銮斋方 辉 2 ①501英语或502俄语或503日语②622中国古代史专题③968历史文献学 同等学力加试:中国历史文选中国近现代史在职申请硕士学位或跨学科加试任选一门 060105专门史01宗教与思想文化史02中国民间信仰与基层社会03中国思想文化史04中外关系史05中国经济史06文化资源与文化经济研究07中国民间艺术资源研究08文化资源与现代传媒产业研究09文化与艺术产业政策研究10中外旅游文化研究 姜 生胡新生刘 平马 新王晓毅*王育济曾振宇陈尚胜晁中辰齐 涛*黄少安江奔东*刘凤君胡正荣*江奔东*崔大庸 6 ①501英语或502俄语或503日语或505法语②01-03方向,05-10方向:622中国古代史专题;04方向:719中外关系史史料学;③01-03方向:520中国思想文化史专题;04方向:521中外关系史专题;05方向:969中国古代经济史;06-10方向:522文化产业研究专题 01-05方向:同等学力加试:中国历史文选中国通史在职申请硕士学位或跨学科加试任选一门06-10方向:同等学力加试:中国历史文选中国文化史在职申请硕士学位或跨学科加试任选一门 060106 中国古代史01先秦秦汉史02魏晋隋唐史03宋元明清史04中国古代艺术史 胡新生马 新张 涛张金龙王晓毅谭世宝齐 涛*王育济晁中辰朱诚如*刘凤君 8 ①501英语或502俄语或503日语或505法语②622中国古代史专题③822中国古代史史料学 同等学力加试:中国历史文选世界古代史在职申请硕士学位或跨学科加试任选一门 060107中国近现代史01中国近代史02中华民国史03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李文海*刘 平于化民* 3 ①501英语或502俄语503日语或505法语②725中国近代史专题③523中国现代史专题 01方向:同等学力加试:明清史史学理论在职申请硕士学位或跨学科加试任选一门02—03方向:同等学力加试: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史学理论在职申请硕士学位或跨学科加试任选一门 060108世界史01英国史02世界古代中世纪史03西方文化史 钱乘旦*顾銮斋 2 ①501英语或502俄语或503日语或505法语②709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专题③524世界近现代史专题 同等学力加试:世界史文献专题,专业外语在职申请硕士学位或跨学科加试任选一门

楼上说错了,历史文献是历史专业的一个很重要分支,很多有成就的大家都是对历史文献颇有研究的,比如陈垣先生,文献专业现在比较好的是华中师大,但是出土文物方面,现在就是上博简研究比较热点,老一点的有敦煌与吐鲁番文书研究,复旦,北大,南大都是不错的

有敦煌与吐鲁番文书研究、复旦、北大、华中师大。南大历史文献是历史专业的一个很重要分支,很多有成就的大家都是对历史文献颇有研究的,比如陈垣先生,文献专业现在比较好的是华中师大,但是出土文物方面,现在就是上博简研究比较热点,老一点的有敦煌与吐鲁番文书研究,复旦,北大,南大都是不错的

  • 索引序列
  • 出土文献杂志官网
  • 出土文献研究杂志官网
  • 出土文献研究杂志官网价格
  • 出土文献研究杂志官网查询
  • 出土文献研究杂志官网电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