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器官移植文献研究

器官移植文献研究

发布时间:

器官移植文献研究

人体器官移植,是指摘取人体器官捐献人具有特定功能的心脏、肺脏、肝脏、肾脏或者胰腺等器官的全部或者部分,将其植入接受人身体以代替其病损器官的过程。16年来,艾塔拉一直致力于人造器官的研究,他宣布人造膀胱移植成功,这是世界上首例人造器官的成功移植。张宁是亚洲首例胰腺移植成功的病例,这实在太幸运了。今年7月她做手术时,正好赶上国际器官移植学大会,著名器官移植专家Sutherland和北京朝阳医院的管德林教授亲自为她做了手术,手术做得很成功。因为胰腺移植手术是目前最好的积极治疗Ⅰ型糖尿病的方法,张宁既告别了终身依靠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日子,又避免了日后脑、肾、眼底血管等血管硬化的发生。

1920年,俄国医生甫洛诺夫(Serge Voronoff)为了给病人注入青春的活力,将黑猩猩的睾丸切片植入老年男子的阴囊内,10年后,已有数百人接受了这样的手术,女性也接受猩猩卵巢组织移植以治疗更年期症状 基于桃瑞丝的方法已成功培育出一些简单的器官,2008年,患者克劳迪娅-卡斯蒂诺(Claudia Castillo)接受了一个来自死亡捐献者的气管移植器官,研究人员从捐献者体内提取气管,进行大小剪裁,然后放入从克劳迪娅体内提取的干细胞培养环境脚手架中,最终发育形成相应的气管组织。她还基于这项老鼠实验,重复性地试着培育猪的心脏和肝脏,对于猪器官的培育将更简单一些,因为猪的体型更大,要比处理培育体型较小的老鼠器官更容易。预计去细胞化的移植肝脏器官将比心脏更早地培育出来。其他研究小组也从事于移植肝脏培育研究,科学家史蒂文-巴迪拉克(Steven Badylak)称,现已研究出如何在老鼠体内培育肝脏去细胞培育法,只是该技术尚未发布。此外,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研究小组负责人马丁-亚穆什(Martin Yarmush)培育了人造可移植老鼠肝脏器官,从而证明在实验室内可以培育出具备肝功能的移植器官。据该研究小组成员科库特-尤冈(Korkut Uygun)称,研究小组的最终目标是培育出人体去细胞移植器官,并不仅是简单的动物器官。 桃瑞丝这种培育的复杂器官面临的较大挑战是如何确保所有的器官内细胞与患者的血液相溶合,如果没有血液进入,移植器官中心的细胞则会严重缺氧,导致移植后细胞死亡。桃瑞丝称,她有办法能够克服这种困难。2008年1月,她带领的一支研究小组实现了较大的技术突破,他们基于新生老鼠心脏细胞培育出一个跳动中的心脏,这个心脏保持着3D外形,其内部充满着所有血管。当他们植入一些新的细胞,会生长出血管组织。此外,桃瑞丝表示他们几乎能够重新培育出带有细胞的完整血管系统,其中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她说:“由于我们培育出了血管,新的移植器官能够与患者身体的血液供给系统自然地连接在一起。”在移植心脏器官的培育过程中,干细胞转换成为心室和心房的内皮细胞,还可形成血管和心脏平滑肌细胞。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大卫-库珀(David Cooper)是异种器官移植技术的主要研发人员,他指出,“裸体”猪心脏仍携带着alpha-Gal抗原体,人体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遭受其攻击。但是伦敦大学学院再生医学教授克莉丝-梅森(Chris Mason)指出,许多培育的去细胞猪器官都没有施用辅助免疫药物,必须对猪器官内对人体免疫系统构成攻击的物质彻底消除,否则未来数百万名患者一旦接受猪心脏移植后将出现心脏瓣膜和相关组织的副作用。 猪心脏经过去细胞化处理后,现成为培育人类移植心脏“脚手架”动物器官异种移植排异过程在某些方面与同种排斥相似,可以借鉴。但异种移植又有其特性:细胞表面存在更多的“异物”,会与宿主产生强烈的反应,这种跨物种间的移植存在较大的分子差异,包括天然抗体、补体、NK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常出现的超急性排异反应(HAR),排异反应在血液循环后几分钟或数小时发生,也可在24-48小时内发生不可逆转体液排斥反应,较常见的发生在手术台上;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AVR),血管化脏器移植后数天到数周间发生,也是不可逆转性体液排斥反应,常发生在手术后早期,病情进展迅速;加速性细胞排斥反应(TMR),受者循环血液中存在抗供者抗体并不一定引起HAR和AVR的情况下,可能出现加速性细胞排斥反应。该反应对免疫抑制剂抑制效果不良。受者抗供者抗体的存在可促进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促使发生细胞性排斥反应,病理表现以间质水肿和局限性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细胞浸润的局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变性和坏死。异种移植的免疫障碍也远远大于同种移植(Allografts)。异种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类型依据供、受者种族遗传背景差异程度分为协调性(Concordant)和非协调性(Discordant)。协调性异种移植发生在种属较近的动物之间,如大鼠与小鼠之间;非协调性异种移植则在种系发生较远的种属间进行,排斥以分钟或小时计,常导致HAR发生,如猪器官移植到人、豚鼠与大鼠之间的移植。有学者将协调性异种移植分为困难型和容易型;依据排斥反应发生机理将非协调性异种移植分为抗体型和非抗体型两类。所不同的是在协调性异种移植中是诱生抗体,而在非协调性移植中则是预存天然抗体。 虽然异种器官移植给人类移植器官的短缺带来希望,但有些科学实验表明还有令人担心的问题存在。美国加州斯克里普斯研究所丹尼尔·沙罗门等人在实验中发现,猪体内普遍存在的“猪内生逆转录酶病毒”能感染人体细胞。沙罗门等还发现,将猪胰腺细胞移植给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的实验鼠后,该病毒会被激活,使鼠机体多种组织受到感染。科学家尚未发现该病毒对猪有害,受感染的实验鼠也未患上疾病。但是,人体被该病毒感染后会产生什么后果,目前还不得而知。不同动物体内有不同的微生物群,对一种动物无害的病毒,在另一种动物身上可能造成严重危害,这并非没有先例。1997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罗宾·韦斯等就曾报告说,他们在猪体内发现了两种新型病毒。这两种病毒不仅不损害猪的健康,而且一定程度上还能增强猪的机体功能。然而它们却能使猴子、猫和某些鸟类患上白血病。从其结构推断,科学家认为它们也可能会让人类患上白血病。科学家担心,人类对猪体内的各种病毒还了解得太少,将猪器官移植给人存在风险,甚至有可能引发新型大规模传染病,产生不堪设想的后果。尽管病毒问题给异种器官移植的前景投下重重阴影,许多科学家仍赞成继续这类研究。他们指出,异种器官移植具有极大医疗潜力,不应半途而废。科学家们呼吁深入研究猪体内的病毒并寻求相应的对付方法,同时对移植试验进行严格的审查与控制。

器官移植文献研究现状

我国的器官需要还是严重不足,但是已经比以前好很多了,国家宣传以及人们的认知在向着更好的方向转变。2016年,全国实现逝世后捐献器官11296个,比前年猛增近一半;登记器官捐献志愿者超10万人,比前年增加三倍多。3月30日、31日,2017年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暨宣传普及活动在上海举行。3月31日活动透露,2010年3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原卫生部启动了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试点工作,倡导公民在生命不可挽救时,自愿、无偿捐献能用的器官,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开展7年来,这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已成为中国人体器官来源的主要渠道。截至2016年12月31日,遗体和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达到169860人,全国累计实现逝世后器官捐献9996例,捐献大器官27613个。其中,2016年实现捐献4080例,每百万人口捐献率为98;捐献器官11296个,比2015年度增加5%;各种渠道报名登记器官捐献志愿人数104538人,比2015年度增加三倍多,器官捐献完成例数、志愿登记数和社会的知晓度与公众支持参与程度明显提升。不过活动也透露,目前器官捐献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发展也不平衡,还需要相关部门出台更多的支持政策。此次活动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洁夫颁发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特别贡献奖。黄洁夫是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的倡导者、开拓者、践行者,多年来为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奔走呼吁。在黄洁夫眼中,中国的器官捐献事业就像新生的婴儿,要呵护这个“新生儿”的成长。

1、 我国器官移植的现状我国器官移植始于20世纪60年代,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早在1974年就成功移植了第l例肾脏。1977—1983年,1个单位施行肝移植57例,其中,受着年龄最大62岁,原发病系中晚期肝癌52例(91%),最长存活264天。1979年卫生部与同济医科大学联合成立了中国第1个器官移植研究所,建立了器官移植登记处,拥有了一大批优秀的器官移植专家。1991年一1996年广州、武汉、天津、上海、杭州、南京、沈阳、成都等地又陆续施行了35例,质量较前有所提高,开始出现了长期存活者。近几年,我国器官移植工作不断取得进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上开展的各种器官移植我国都已经开展,虽然从整体看来距离国际先进水平尚有一段距离,但在一些先进的移植中心某些器官的移植我国效果已经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中国内地已有164家医院经卫生部审定批准开展器官移植,每年肝移植数在3000例到3500例之间,居全球第2位,截至2007年6月底已累计完成14613例。每年肾移植数目超过100例的医院就有30多家,每年进行肾移植手术的有5 000例左右,肾移植数实际累计已超过2万例次,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存活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最长存活可超过20年。器官移植的成功不仅是手术操作技巧的问题,同时与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工程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并涉及伦理学、法学与社会学。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器官移植的基础研究依然比较薄弱,难以取得创新性成果。因此,器官移植的基础研究是我国生物医学基础研究需要加强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应看到,除肾移植外,我国其他器官移植都仍属于起步和发展阶段,与先进国家间存在很大差距。

器官移植文献研究综述

不同的排斥时间,起作用的免疫排斥反应是不一样的,比如移植后很短时间内产生的排斥反应,可能就不是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而是简单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移植成活后,不同的排斥反应,也可能出现体液免疫应答过程,并且在排斥反应中发挥作用,但是细胞免疫比较常见。有专门的关于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的文献综述,可以看看。

捐赠器官 捐赠器官  所在地地方红十字会登记。设区市、县(市、区)红十字会应当将登记情况在三日内报送省红十字会。地方红十字会可以委托医疗机构进行登记,医疗机构应当将登记情况在三日内报送所委托的红十字会。  满十八周岁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可以捐献活体器官,捐献前应当有同意捐献的书面证明。捐献人捐献活体器官,应当不危害其生命安全。  自然人愿意死亡后捐献器官的,应当有同意捐献的书面证明;只有同意捐献的口头意思表示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其配偶以及二名医师的书面证明;  (二)没有配偶的,有其父母或者成年子女以及二名医师的书面证明;  (三)没有配偶、父母、成年子女的,有其二名其他近亲属以及二名医师的书面证明;  (四)没有任何近亲属的,有其工作单位或者居住地的居(村)民委员会、养老机构等组织以及二名医师的书面证明。  器官捐赠  器官捐赠就是当一个人被诊断脑死亡,只能依靠呼吸机和药物维持生命体征时,基于个人生前的意愿或家属的同意,以无偿捐赠的方式,把自己的器官捐赠给濒临死亡、等待移植的病人,让他们的生命得以延续。  身体健康的成年人也可以将自己的一个肾脏或部分肝脏捐赠给亲属或配偶。  器 官 捐 赠 的 范 围  器官捐赠的范围包括细胞捐赠、组织捐赠和器官捐  赠。  细胞捐赠  从一个健康人的体内提取有活力的细胞群,输入另外一个需要救助的病人体内。临床上最典型的就是捐赠骨髓以救助需要骨髓移植的病人。  组织捐赠  将人体的部分组织捐赠给那些需要救助的病人。这些组织包括:皮肤、眼角膜、骨骼、肌腱、血管、神经等等。一位捐赠者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同时捐赠多种组织给那些等待移植的病人。  器官捐赠  的某个仍然保持活力的器官捐赠给另外一个需要接受移植治疗的病人。这些病人的病情通常非常严重,而且已经不能用其他治疗方法治愈。目前世界上已经成功地进行过心脏、肾脏、肝脏、胰、肺、小肠以及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等多种移植。  器官捐赠的种类  活体捐赠  健康的成年人可以将自己的一个肾脏或部分肝脏捐赠给三代以内的亲属或配偶。活体捐赠者首先必须是绝对自愿的,而且必须经过医院的检查和公正处的公正才可以进行捐赠。  尸体捐赠  的器官来自一个刚刚去世的人,他/她在生前表示愿意在死后捐赠器官,用于救助那些濒临死亡、需要接受移植手术的病人  脑死亡与器官捐赠  传统判定死亡  传统判定一个人死亡的标准就是永久性的心脏停跳、呼吸停止以及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在心跳、呼吸停止以后,身体其他部位的组织和器官都将因得不到氧气与养分的供应而失去功能。  脑死亡  人体脑组织是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的,脑干是人体的生命中枢,它控制着人体呼吸、心跳、血压等重要功能。人体一些部位的细胞在受到伤害后可以通过再生来恢复功能,脑细胞则不同:一旦坏死就无法再生。所以,当一个人的脑干遭受无法复原的伤害时,脑干就会永久性完全丧失功能,以致呼吸、心跳停止。随后,身体的其他器官和组织也会因为没有呼吸和心跳而逐渐丧失功能。临床上所指的脑死亡,就是指脑干死亡。  近十年来,由于医学技术的进步,当一个人发生脑死亡时,医生可以借助呼吸机和药物来维持他的呼吸、心跳和血压等生理功能长达两个星期。但一旦撤除这些辅助设施,他/她就无法自行呼吸,心跳也会随着停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其他特殊疾病,除了脑细胞发生死亡之外,身体其他部位的器官和组织依旧是健康的。  植物人是否可以捐赠器官  植物人是由于脑部本身疾病或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大脑功能丧失,但脑干功能依然存在。所以,植物人没有思维、记忆、认知、行为和语言能力,但有呼吸和心跳,而且可以有脸部动作。因此,植物人没有发生脑死亡,所以不能捐赠器官。  除了母亲您也可以给予生命。  器 官 移 植  什么是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是将某个健康的器官通过手术或其他方法放置到一个患有严重疾病、危在旦夕的病人身体上,让这个器官继续发挥功能,从而使接受捐赠者获得新生。  移植医学的崛起  器官移植在二十世纪以前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在二十世纪初期,医学界对治疗那些身体某个器官功能严重衰竭的病人依旧束手无策。由于受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器官移植在当时只是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  到了五十年代,世界各地的医生开始进行人体试验,但由于不能很好地控制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器官移植的效果不尽人意。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诺华公司发明了免疫抑制药物--环孢素(新山地明)。环孢素的发明使移植后器官存活率大大提高,器官移植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是本世纪尖端医学的重大成就之一。  哪些病人可以接受器官移植  ● 心脏  由各种病因导致的心脏衰竭的病人,心脏移植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 肺脏  终末期良性肺部疾病的患者,经过传统内科治疗无法治愈,但估计尚有1-3年存活希望,可考虑进行肺移植手术来改善身体状况。  ● 肝脏  处于良性肝病末期,无法用传统内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肝脏移植是唯一的方法。  ● 肾脏  当一些疾病对肾脏产生损害,肾脏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时,就会逐渐发展为肾功能不全, 氮质血症,其终末期就是尿毒症。挽救尿毒症患者生命的方法包括透析和肾脏移植。  ● 胰脏  胰脏移植多数是与肾脏移植同时进行的,主要用于治疗晚期糖尿病、I型糖尿病、和胰切除后糖尿病。  除了上述病人,尚有患有脾脏、小肠等多种疾病的病人可以  通过接受移植手术获得治愈。  器 官 移 植 的 现 状  器官短缺 供求差距增大  由于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器官移植的种类越来越多,成功率越来越高,许多患者都可以通过器官移植来延续生命。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器官短缺,远远不能满足移植的需求。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15万患者在等待移植,而只有不到1/3的患者可以有幸接受移植手术。每年需要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以15%的速度在增加,许多患者由于等不到合适的器官而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要想解决器官的来源问题,救治更多的危重病人,首先要提高公众对"死亡"这一概念的正确认识,建立"脑死亡",即人死亡的科学概念。同时科学地制定出保护应用"脑死亡"供体的法律,使器官捐赠科学化、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使器官移植事业既能被人们所理解、接受,又能成为人们主动参与的自觉行动。  支 持 器 官 捐 赠 活 动  由于世界各国的社会背景、经济条件、宗教信仰和伦理观点各不相同,所以世界各国对"脑死亡"的认识也不尽相同。目前只有少数国家能够通过法律对器官捐赠予以肯定。1970年,美国最早颁布了《统一人体结构捐赠法案》,1994年,欧洲国际基金会在荷兰举办了器官捐赠活动,全世界许多国家和组织都积极响应。  诺华公司作为移植界的领导者,一直都在积极地支持器官捐赠活动,希望通过推动器官捐赠活动使更多濒临死亡的病人延续生命、恢复健康。  自然人愿意死亡后捐献器官的,应当有同意捐献的书面证明;只有同意捐献的口头意思表示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其配偶以及二名医师的书面证明;  (二)没有配偶的,有其父母或者成年子女以及二名医师的书面证明;  (三)没有配偶、父母、成年子女的,有其二名其他近亲属以及二名医师的书面证明;  (四)没有任何近亲属的,有其工作单位或者居住地的居(村)民委员会、养老机构等组织以及二名医师的书面证明。

器官移植文献研究方向

动物传染人超级病毒 器官移植可能毁灭人类  文/吕媛  美国匹兹堡大学尝试把狒狒的肝移植给一名35岁的男子,手术后当天,狒狒肝脏就开始发挥功能,但两个月后这名男子死去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移植动物器官的难点主要是担心病毒会传染给人类,这样造成的后果相当严重 供图/Photocome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试想,如果一个人的身体里被安进一颗猪的心脏或者换一个猩猩的肝,他会做何感想,他的生命还会延续吗?日前,大部分澳大利亚人表示,假如自己濒临死亡时,将愿意尝试接受动物的器官移植。这个说法听起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在医学发达的今天,人体究竟能否移植动物器官?移植后会和人体产生排斥吗?移植器官来源的最佳方式是什么呢?带着一系列问题,本报记者专程采访了在我国器官移植领域有多年经验的管德林教授。  用UC每月免费发短信 新浪搜索联盟 不一样  让眼镜成为历史 户外用品全场1元拍  器官移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供体器官奇缺,很多人在等待中死去。  管德林教授是我国器官移植的权威,在谈到器官移植的问题时,他先给记者讲了一件让他终生难忘的事。1997年的秋天,他在澳大利亚做访问期间,有位只有26岁的姑娘,因为酒后驾车撞到了一棵大树上。当时她就发生了脑死亡,只能靠插管维持呼吸和心跳,但她的亲属告诉医生愿意将器官捐献。  管教授回忆说:“当时我们取了她的心脏、肺、肝、两个肾脏、胰腺,一共七个脏器,第二天就给6个病人实施移植手术。特别巧的是,过了几天后,我们在医院的院子里,碰到6个病人在一起聊天,他们正好是姑娘救活的那几个人。他们曾经濒临死亡,现在却因为一个姑娘的脏器,全都活了下来。你不觉得这很神奇吗?”  据介绍,一个病人的死亡原因常常只是某个脏器损坏,而非所有脏器都有问题,所以在这个时候,做器官移植手术就可以使很多患者的生命延续下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的一位科学家实现了人类的这个梦想。  1954年,第一例肾移植手术由美国医生约瑟夫·默里成功进行。迄今为止,全世界仅心、肝、肾人体三大器官的移植已经达到50万例。我国器官移植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虽然开展比国外晚,但进展却很快。目前,器官移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供体器官奇缺,很多人在等待中死去。  在供体器官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动物器官移植成为科学家的探索方向。  全世界目前等待合适的供体器官做移植手术的病人有30万人。为了促进器官移植的快速发展,挽救更多人的生命,科学家一直在寻求更多更好的供体器官。就供体器官的来源和质量问题,当然是同种器官(即人的器官)最好,但在供不应求的局势下,专家们把探索的方向转向了动物器官。  人类最早的尝试是把羊的脏器移植到人体内,但由于当时对免疫学方面的经验缺乏,这个器官很快就被排斥掉了。之后,世界上很多科学家都分别做过尝试,把狗、猪、猴子的脏器试图移植到人体内,但这些尝试最终都没有成功。据管教授介绍,“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例把动物器官移植给人的,但世界上第一个把动物器官移植到人体内的是位中国人,他就是美籍华裔冯宙麟博士,他成功地把狒狒的肝移植到人身上,虽然那人只存活了一个月,但这至少是种新尝试。”  众所周知,器官移植的最大瓶颈在于排斥反应。人和人之间还要发生排斥,那么动物和人之间移植后会发生排斥吗?答案是肯定的,假如动物的脏器不经过特殊处理,移植到人体后几分钟内就会发生超级排斥。因为人类经过亿万年时间生存下来后,有一套自己健全的生态系统,绝不允许外来种族进行干扰。所以一旦有“外物”侵入,人体自身就会产生大量抗体、补体,这些东西被激活后就把所有血管堵塞,此时这个脏器就会立即变黑坏死,不能发挥任何作用。  移植动物器官的想法由来已久,但感染动物病毒的隐患还未能解决。  科学家仍在立志解决排斥的难题,“但这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担心动物的病毒会传染给人类”。管教授在评价移植动物器官时,脸上露出了几分担忧。他说:“据科学家报告分析,人类现在谈虎色变的几种超级病毒,都是从动物体内传染给人的。比如,艾滋病病毒最初就是非洲猩猩传染给人的。几亿万年前,猩猩内部也曾流行艾滋病,那时候大部分猩猩死亡,只有一小部分猩猩继续留存下来,而它们体内就会有耐病毒的抗体,这种病毒不会在它们体内发作。但后来这个病毒传染给人后,就开始了新一轮的猛烈攻击。还有禽流感等其他病毒,这些病毒一旦传染给人类,我们目前根本没有办法治疗。一旦这些病毒在人体内适应下来,造成人间传播,那全世界死几十亿人都是可能的,这个后果相当严重。”  为了避免传染动物的病毒,现在英、美等国家已经在法律上开始限制做这方面的研究。瑞士在2001年7月颁布新规定,允许有条件地将动物器官、组织和细胞移植于人体。但瑞士政府严禁向人体移植灵长类动物器官,因为灵长类动物与人类种群过于接近,他们担心移植后感染动物病毒的风险性比较大。  不过就在人们失望之余,事情似乎又有了转机。2000年8月底,美国有科研人员宣布,他们已经培养出一种新型转基因猪,猪体内固有的猪逆转录病毒不会传递给人。这一研究结果似乎给移植动物器官的安全做了某种保证,但研究人员也谨慎地说,他们还不知道PERV不感染人细胞的深层机理,而且PERV的无感染性还需通过活体动物试验才能进一步确认。  解决缺少供体器官的最佳办法,是鼓励人们自愿捐献和出台相应法律规定。  有专家表示,有朝一日人们或许可以解决传染病毒的问题,最终实现无风险异种器官移植。但在目前情况下,解决缺少移植器官供体的最佳办法,还是鼓励人们器官捐献和出台提取器官的有关法律规定。  对此,管德林教授也表示了赞同意见。他说:“国内去年做了将近5000例肾脏移植手术,但亲属提供脏器却非常少,在国内不到1%的比例。这个数字说明老百姓对这个问题认识不足。在中国,大部分的器官捐献都是父母捐给子女的,很少有儿女捐给父母的,有的即使捐献,父母也拒绝接受。实际上这种思想太传统,从医学角度来讲,子女捐给父母最好,因为他们的肾脏很年轻,成活率会很高。”但传统的观念使很多人认为,捐献人的身体健康会受到严重影响,其实不然,管教授说“人的肾脏只要有1/7,就能发挥正常功能正常生活。”  虽然我国器官移植方面的技术已经接近国际水平,但是在立法领域,我国还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现在最关键的就是没有法律的保护,有人愿意捐献,但医院也不敢要。”管教授讲了一件他亲历的事情,“以前我在朝阳医院工作时,有个姑娘找到我,恳求我答应他爸爸一个愿望。原来他父亲得了脑肿瘤,他想把自己的脏器捐献。后来我请示了上级,最后因为没有法律保障,而不敢随便接受。所以老人的这个愿望也没能实现。”  在英、法、美、加拿大等国家,包括我国香港地区对器官移植都有相关法律规定。在美国,每个人考驾驶执照时,都会有一栏内容需本人填写。这栏内容就是一旦你发生意外,造成脑死亡,自愿把脏器捐献。当车祸发生后,警察只要一划卡就知道个人捐献的情况,随时可以通知医院来取脏器。管教授说:“脑死亡的人大脑皮层和脑干已经全部死亡,没有呼吸。脑死亡的病人活不到一个星期,这个时期正好是捐献的最佳时机。”  -operation/

器官移植已成为许多终末期疾病首选的治疗方法,全世界至今接受心、肝、肾等移植者已达60余万例,随着外科手术的成功,免疫抑制剂的不断发展,移植成功率的提高,出现了供体严重短缺现象,异种移植 已成为研究的方向。目前,只有1/2的患者有机会接受移植,大约有1/5的患者在等待中死亡。等待器官移植时间越长,患者死亡机率越大。因此,供者器官来源不足严重困扰着器官移植手术的推广和应用,跨物种异种移植成为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1905年,法国的Princeteau进行了世界第一例异种器官移植手术。将兔肾植入肾功能衰竭儿童体内,手术很成功,但16天后由于排异反应,儿童死于肺部感染。之后,世界各地的研究者逐步加入到异种移植器官研究之中。在人体的某些脏器功能失去作用时,移植动物器官能在人体内存活一段时间并能发挥作用,待找到合适的人体器官后再进行移植。用实验动物的组织和器官代替人类的器官有以下优点:动物器官取之不尽;动物器官比人造器官更具自然和生物性;动物器官随用随取,可克服使用人体器官存在的各种伦理及法律问题。

捐赠器官 捐赠器官  所在地地方红十字会登记。设区市、县(市、区)红十字会应当将登记情况在三日内报送省红十字会。地方红十字会可以委托医疗机构进行登记,医疗机构应当将登记情况在三日内报送所委托的红十字会。  满十八周岁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可以捐献活体器官,捐献前应当有同意捐献的书面证明。捐献人捐献活体器官,应当不危害其生命安全。  自然人愿意死亡后捐献器官的,应当有同意捐献的书面证明;只有同意捐献的口头意思表示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其配偶以及二名医师的书面证明;  (二)没有配偶的,有其父母或者成年子女以及二名医师的书面证明;  (三)没有配偶、父母、成年子女的,有其二名其他近亲属以及二名医师的书面证明;  (四)没有任何近亲属的,有其工作单位或者居住地的居(村)民委员会、养老机构等组织以及二名医师的书面证明。  器官捐赠  器官捐赠就是当一个人被诊断脑死亡,只能依靠呼吸机和药物维持生命体征时,基于个人生前的意愿或家属的同意,以无偿捐赠的方式,把自己的器官捐赠给濒临死亡、等待移植的病人,让他们的生命得以延续。  身体健康的成年人也可以将自己的一个肾脏或部分肝脏捐赠给亲属或配偶。  器 官 捐 赠 的 范 围  器官捐赠的范围包括细胞捐赠、组织捐赠和器官捐  赠。  细胞捐赠  从一个健康人的体内提取有活力的细胞群,输入另外一个需要救助的病人体内。临床上最典型的就是捐赠骨髓以救助需要骨髓移植的病人。  组织捐赠  将人体的部分组织捐赠给那些需要救助的病人。这些组织包括:皮肤、眼角膜、骨骼、肌腱、血管、神经等等。一位捐赠者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同时捐赠多种组织给那些等待移植的病人。  器官捐赠  的某个仍然保持活力的器官捐赠给另外一个需要接受移植治疗的病人。这些病人的病情通常非常严重,而且已经不能用其他治疗方法治愈。目前世界上已经成功地进行过心脏、肾脏、肝脏、胰、肺、小肠以及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等多种移植。  器官捐赠的种类  活体捐赠  健康的成年人可以将自己的一个肾脏或部分肝脏捐赠给三代以内的亲属或配偶。活体捐赠者首先必须是绝对自愿的,而且必须经过医院的检查和公正处的公正才可以进行捐赠。  尸体捐赠  的器官来自一个刚刚去世的人,他/她在生前表示愿意在死后捐赠器官,用于救助那些濒临死亡、需要接受移植手术的病人  脑死亡与器官捐赠  传统判定死亡  传统判定一个人死亡的标准就是永久性的心脏停跳、呼吸停止以及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在心跳、呼吸停止以后,身体其他部位的组织和器官都将因得不到氧气与养分的供应而失去功能。  脑死亡  人体脑组织是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的,脑干是人体的生命中枢,它控制着人体呼吸、心跳、血压等重要功能。人体一些部位的细胞在受到伤害后可以通过再生来恢复功能,脑细胞则不同:一旦坏死就无法再生。所以,当一个人的脑干遭受无法复原的伤害时,脑干就会永久性完全丧失功能,以致呼吸、心跳停止。随后,身体的其他器官和组织也会因为没有呼吸和心跳而逐渐丧失功能。临床上所指的脑死亡,就是指脑干死亡。  近十年来,由于医学技术的进步,当一个人发生脑死亡时,医生可以借助呼吸机和药物来维持他的呼吸、心跳和血压等生理功能长达两个星期。但一旦撤除这些辅助设施,他/她就无法自行呼吸,心跳也会随着停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其他特殊疾病,除了脑细胞发生死亡之外,身体其他部位的器官和组织依旧是健康的。  植物人是否可以捐赠器官  植物人是由于脑部本身疾病或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大脑功能丧失,但脑干功能依然存在。所以,植物人没有思维、记忆、认知、行为和语言能力,但有呼吸和心跳,而且可以有脸部动作。因此,植物人没有发生脑死亡,所以不能捐赠器官。  除了母亲您也可以给予生命。  器 官 移 植  什么是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是将某个健康的器官通过手术或其他方法放置到一个患有严重疾病、危在旦夕的病人身体上,让这个器官继续发挥功能,从而使接受捐赠者获得新生。  移植医学的崛起  器官移植在二十世纪以前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在二十世纪初期,医学界对治疗那些身体某个器官功能严重衰竭的病人依旧束手无策。由于受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器官移植在当时只是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  到了五十年代,世界各地的医生开始进行人体试验,但由于不能很好地控制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器官移植的效果不尽人意。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诺华公司发明了免疫抑制药物--环孢素(新山地明)。环孢素的发明使移植后器官存活率大大提高,器官移植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是本世纪尖端医学的重大成就之一。  哪些病人可以接受器官移植  ● 心脏  由各种病因导致的心脏衰竭的病人,心脏移植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 肺脏  终末期良性肺部疾病的患者,经过传统内科治疗无法治愈,但估计尚有1-3年存活希望,可考虑进行肺移植手术来改善身体状况。  ● 肝脏  处于良性肝病末期,无法用传统内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肝脏移植是唯一的方法。  ● 肾脏  当一些疾病对肾脏产生损害,肾脏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时,就会逐渐发展为肾功能不全, 氮质血症,其终末期就是尿毒症。挽救尿毒症患者生命的方法包括透析和肾脏移植。  ● 胰脏  胰脏移植多数是与肾脏移植同时进行的,主要用于治疗晚期糖尿病、I型糖尿病、和胰切除后糖尿病。  除了上述病人,尚有患有脾脏、小肠等多种疾病的病人可以  通过接受移植手术获得治愈。  器 官 移 植 的 现 状  器官短缺 供求差距增大  由于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器官移植的种类越来越多,成功率越来越高,许多患者都可以通过器官移植来延续生命。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器官短缺,远远不能满足移植的需求。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15万患者在等待移植,而只有不到1/3的患者可以有幸接受移植手术。每年需要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以15%的速度在增加,许多患者由于等不到合适的器官而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要想解决器官的来源问题,救治更多的危重病人,首先要提高公众对"死亡"这一概念的正确认识,建立"脑死亡",即人死亡的科学概念。同时科学地制定出保护应用"脑死亡"供体的法律,使器官捐赠科学化、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使器官移植事业既能被人们所理解、接受,又能成为人们主动参与的自觉行动。  支 持 器 官 捐 赠 活 动  由于世界各国的社会背景、经济条件、宗教信仰和伦理观点各不相同,所以世界各国对"脑死亡"的认识也不尽相同。目前只有少数国家能够通过法律对器官捐赠予以肯定。1970年,美国最早颁布了《统一人体结构捐赠法案》,1994年,欧洲国际基金会在荷兰举办了器官捐赠活动,全世界许多国家和组织都积极响应。  诺华公司作为移植界的领导者,一直都在积极地支持器官捐赠活动,希望通过推动器官捐赠活动使更多濒临死亡的病人延续生命、恢复健康。  自然人愿意死亡后捐献器官的,应当有同意捐献的书面证明;只有同意捐献的口头意思表示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其配偶以及二名医师的书面证明;  (二)没有配偶的,有其父母或者成年子女以及二名医师的书面证明;  (三)没有配偶、父母、成年子女的,有其二名其他近亲属以及二名医师的书面证明;  (四)没有任何近亲属的,有其工作单位或者居住地的居(村)民委员会、养老机构等组织以及二名医师的书面证明。

器官移植文献

近年来高考题中考查器官移植相关知识的试题不少,这类题目中一般都会涉及器官移植时的排斥反应的本质,但各地命题人员的看法不一,有的认为是体液免疫,有的认为是细胞免疫。 我们先来看看这几个高考试题及其答案: 试题1、(2003年江苏高考36题)某种哺乳动物的心脏形状、大小和很像人的心脏,有可能成为人体器官移植的重要来源,但会遭到人体的强烈排斥,这主要是因为该动物有一对纯合的基因(AA)能表达GT酶,从而使细胞表面具有一种多糖类物质。人体能够识别该多糖类物质,从而确定该心脏是外来的异种器官。经过科学家多年的努力,目前得到了编码GT酶的一对基因中有一个丧失表达功能的一些新型个体(Aa)。请回答:(1)人体对该动物心脏的排斥,是人类 系统起作用的结果,其本质是人体的 与该动物的 相互作用。(2)上述新型个体能否作为人体器官移植的来源?为什么?(3)今后用常规的杂交方法能否获得GT酶一对基因都丧失表达功能的个体?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免疫,抗体、抗原(2)不能,因为该新型个体控制GT酶的一对基因中仍有一个具有表达功能。(3)能,因为现有新型个体的一对GT酶基因中,有一个丧失表达功能,所以杂交的后代会出现一对GT酶基因都丧失表达功能的个体。 从参考答案可以看出:当年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命题人员认为器官移植时的排斥反应本质上属于体液免疫。 试题2、(2005年江苏高考36题)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对维持人体健康极为重要。 (1)免疫功能失调可引起过敏性疾病。尊麻疹的起因是在过敏原的刺激下,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分布在 ;当同一种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有关细胞释放出的组织胺引起毛细血管 变化,进而出现红肿现象。 (2)器官移植时、异体器官常不可避免地会被患者的 细胞识别并攻击。为了避免器官移植时的异体排斥反应,医院建议保留婴儿的脐带血,以便必要时 。 (3)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健康人也可能在短期内不止一次地患流感,其免疫学原因可能是 。参考答案:(1)皮肤某些细胞的表面 扩张、管壁通透性增强(2)效应T 利用自身的干细胞构建组织器官(3)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的寿命比较短;流感病毒易突变,使原来的疫苗失去效用 试题3、(2006年上海高考第40题A)用A、B、C三个纯种品系的小鼠进行皮肤移植实验。移植时, 在某小鼠背部切除部分皮肤,将其他个体的皮肤移植上去,实验过程如右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2的皮肤片移植到A1上,皮肤片存活,这是因为它们属于 ;从遗传学角度看,它们的 相同。(2)B1的皮肤片移植到A2上,移植后14天,皮肤片结痂脱落。这表明它们 ,因此,A2对B1皮肤片产生了 反应。这种反应属于细胞免疫,主要是由 细胞引起的。被生物细胞识别为异物的物质,称为 。(3)如果B2和C1的皮肤片同时移植到曾移植过B1皮肤片的A2上,移植后,B2皮肤片6天脱落,而C1皮肤片14天脱落,产生这两种现象的原因分别是 。参考答案:(1)同一品系 基因型(2)品系不同(或基因型不同) 排异 T淋巴细胞 抗原(3)因为A2已经接受过B1皮肤片移植,体内已经产生对B品系的记忆T淋巴细胞,因此当B2皮肤片移植上去时,很快引起免疫应答,所以排异反应出现快。而C1皮肤片是第一次移植到A2,A2体内没有能识别C品系的T淋巴细胞,所以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引起免疫应答 试题2的参考答案说明当年江苏省的命题人员认为器官移植时的排斥反应本质上属于细胞免疫。试题3上海的命题人员更是在题目中明确指出了器官移植时的排斥反应属于细胞免疫! 到底谁是谁非,抑或兼而有之?高中生物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都没有相应的阐述,高中生物老师真的是一头雾水。教辅资料中虽然也会选进这几个高考题,但可笑的是,他们也就是给答案作注释——讲到试题1就跟着答案说这是体液免疫,遇到试题2、试题3,对不起,来个翻脸不认人,马上改口说是细胞免疫了!弄得高中生物教师左右为难,进退维谷。 怎么办?怎么办?!上网搜搜看。 搜了一阵功夫,终于搜到了一个有价值的资料——《医学免疫学》教材!书上是怎么说的: 二、移植排斥的免疫学基础 同种异基因器官移植后,由于供、受者之间的组织相容性抗原不同,它们可以刺激相互的免疫系统,引起宿主抗移植物或移植物抗宿主的移植排斥。在实体器官移植中,移植物中完整的活细胞。脱落的细胞,或由于移植前灌洗不彻底而残留在器官中的淋巴细胞(又称过客淋巴细胞,passengerlymphocyte)都可以是启发免疫应答的抗原。移植抗原诱发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都参与排斥过程。 (一)细胞免疫在移植排斥中的作用 在移植排斥中,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这一类抗原呈递细胞,在启动移植排斥的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它们的主要作用是:①摄取、处理并呈递抗原给TH/TD细胞、B细胞,提供活化第一信号;②分泌IL-1等第二信号分子,导致TH细胞活化。TH细胞一旦被激活,就可以释放IL-2、IL-4、IL-5、IL-6及IFN-γ等一系列细胞因子。在这些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识别了移植抗原的TD细胞、TC细胞、B细胞,就开始增殖、分化为效应TC细胞、TD细胞和抗体分泌细胞,导致移植排斥的发生。TC细胞可通过直接杀伤作用杀伤靶细胞,TD细胞则通过诱发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炎症参与移植排斥。目前认为,细胞免疫应答是移植排斥的主要机制;CD4+的TD细胞和CD8+的TC细胞是主要的效应细胞。 (二)抗体在移植排斥中的作用 抗体在移植排斥中的作用比较复杂。它可以通过传统的途径,即活化补体和ADCC作用参与移植排斥。在某些性况下,也可以起到封闭抗体的作用,保护移植物不受排斥。 1.抗体激活补体参与移植排斥抗体与移植抗原结合后,可以激活补体,直接破坏靶细胞;同时也可通过补体-血凝系统的活化,导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多形核白细胞的趋化浸泣润,血小板凝集,血栓形成等一系列病理性变化,导致移植器官被排斥。参与这种作用的抗体主要是IgM类抗体,超急排斥中最为典型,在肾移植中最为常见。 2.抗体通过ADCC作用参与移植排斥抗体与移植物结合后,可通过其Fc段与具有IgGFc受体的K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结合,导致它们活化,直接破坏移植的器官。参与这种ADCC作用的抗体是IgG的某些亚类,如IgG2。 增强抗体与移植排斥抗体除参与称植排斥外,在某些情况下可保护移植物不被排斥,这种抗体称为增强抗体(enhancing antibody)。增强抗体可与植入组织上的抗原结合,但不激活补体,也不引起细胞毒效应,却可阻断其他抗体或T细胞与这一抗原决定簇结合,从而对移植物起到保护作用,因此此类抗体又称为封闭抗体(bioking antibody)。 上述资料说明,在器官移植时的排斥反应,既有细胞免疫,又有体液免疫,但为细胞免疫为主。这就是我们所要的结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已经2007年3月21日国务院第171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1968年,美国律师协会(AmericanBarAssociation)等组织就倡议通过了《统一组织捐献法》(UniformAnatomicalGiftAct,简称UAGA),至1973年,该法案已经在全国50个州及哥伦比亚特区统一实施。1984年,美国又通过了法律效力更高的《器官移植法案》(NationalOrganTransplantsAct)。这样一来,在美国,一般的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受器官移植法的规范,而脑死亡的判定则受脑死亡法的规范;如果在器官移植过程中涉及到了脑死亡的判定与实施等问题,则要受到器官移植法与脑死亡法的双重约束。

  • 索引序列
  • 器官移植文献研究
  • 器官移植文献研究现状
  • 器官移植文献研究综述
  • 器官移植文献研究方向
  • 器官移植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