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现代第一个戏剧文学刊物是什么

中国现代第一个戏剧文学刊物是什么

发布时间:

中国现代第一个戏剧文学刊物是什么

《戏剧文学》是由吉林省文化厅主管、吉林省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月刊,是吉林省惟一的戏剧专业期刊。多年来,作为吉林省戏剧创作的园地和理论建设的平台,为我省培养了大量的创作和理论、评论人才;同时,在戏剧演出市场普遍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戏剧文学》作为在业界颇具影响力的全国核心期刊,为我省的戏剧发展搭建了对外交流与展示的平台,成为吉林文化的品牌和名片。  《戏剧文学》的前身为《戏剧创作》,创刊于1978年,创刊的当年只出版了一期,后为双月刊,内部发行。1985起公开发行。  1987年更名为《戏剧文学》,由双月刊改为月刊,调整了版面,增加了理论栏目,在为本省培养人才的同时,理论版开始面向组稿,发表了一系列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的文章。多年来,《戏剧文学》伴随着改革开放一路走来,薪火相传、默默奉献,发表大小剧本1200多部,理论评论文章2800多篇。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戏剧文学》的质量不断提高,影响不断扩大,曹禺、郭汉城、余秋雨等国内著名戏剧前辈、理论家和文化名人都曾为本刊撰文;大量作品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大奖”、中国戏剧奖等国家级奖项或省部级奖项,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读者》等权威杂志转载。 《戏剧文学》已跻身于吉林省一级期刊、 田汉戏剧奖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艺术类)。特别是在2008年重新评定的全国艺术类核心期刊中,《戏剧文学》在与国家级期刊竞争中排名第6,成为在全国戏剧界和同类期刊中颇具影响力的杂志。今后,《戏剧文学》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将继续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一方面继续承担扶植我省戏剧创作和理论队伍建设的任务,以促进我省戏剧事业的发展;一方面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继续扩大《戏剧文学》在全国业界的品牌影响,保持和提升《戏剧文学》作为全国核心期刊的领先地位。

矛盾矛盾contradiction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矛盾一词在汉语中最早见于《韩非子》 ,指逻辑上的不一致 。“ 矛盾”一词拉丁语的contradictio ,也指逻辑上的不一致 。在古代哲学中,矛盾概念已包含有对立面的统一的思想。黑格尔在其唯心主义哲学中明确提出矛盾即对立统一。马克思主义吸取了黑格尔的合理思想,系统提出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把矛盾规定为反映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矛盾统一体而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辩证法的矛盾范畴不同于逻辑矛盾,它是指事物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本性及其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而逻辑矛盾则是由于违反了形式逻辑的规则而出现的逻辑错误,是思维混乱的表现。矛盾先生生平: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乌镇人。"茅盾"是他的第一篇小说《幻灭》1927年9月在《小说月报》连载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茅盾这个名字,是随着他的小说创作而产生并享誉文坛的,在新文学初期一直以"沈雁冰"的名字著称于世。茅盾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沈永锡是一个"维新派"的医生。由于父亲早逝,他是在母亲的教育下长大成人的,在私塾中读过《三字经》,也上过新学,家庭开明,可以自由地读《三国》、《水浒》和《聊斋》等闲书。中学时代开始参加学生运动,因反对学监的学潮曾被嘉兴府中学斥退,后转入杭州的安定中学。 1913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三年预科期满毕业后,因家庭经济陷入困境,未能继续在北大学习,经朋友介绍进入在当时的文化界十分著名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受《新青年》倡导文学革命的影响开始翻译介绍欧洲文学,并在《学生杂志》、《学灯》等报刊上发表文章。1920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主办的著名文学刊物《小说月报》上主持《小说新潮》栏目,并发表《新旧文学评议之评议》等著名文章,正式介入文学圈,成为新文学史上最早提倡"文学为人生"的作家之一。同时,他还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前身"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1921年,茅盾同时在文学和政治两个舞台上崭露头角,一出现便显示出领袖的风范。这年1月,他与叶绍钧、郑振铎、王统照、周作人、耿济之、郭绍虞、孙伏园、许地山等12人,共同发起成立了新文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并将他接手主编的《小说月报》由一个"鸳鸯蝴蝶派"的刊物改革为新文学的第一个"纯文艺"刊物。3月,他又与郑振铎、陈大悲、欧阳予倩、汪仲贤、熊佛西等13人在上海组织成立了"民众戏剧社",5月,又参加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戏剧刊物《戏剧》月刊的创办工作,成为了新文学初期重要的文学组织家和理论家。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他即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转为正式党员。此后,他便同时活跃在文学和革命这两个领域,一面参加新文学的建设,一面从事革命工作。从1922年到1927年,茅盾在文学上虽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成就,但始终没有离开文学的圈子,不仅是"人生派"文学的重要理论家和批评家,而且还是革命文学的最早倡导者之一,并在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文学与人生、文学与革命、文学与社会等方面处于先锋地位。同时,又是政坛上最为活跃的文学家。1925年底,当选为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正式代表,第二年年初赴粤,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1927年在"大革命"高潮中,赴武汉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教官和汉口《民国日报》主编。大革命失败后,在去南昌途中受阻于庐山牯岭。1927年8月,从牯岭到上海后,立即将自己参加革命的经过写成小说《幻灭》,这是茅盾的第一篇小说。紧接着他又完成了另外两个中篇《动?泛汀蹲非蟆贰?930年,结集为《蚀》出版单行本,故《蚀》又称"《蚀》三部曲"。这部作品以"矛盾"的基调贯穿始终,正暗含着作者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彷徨苦闷心情。他最初的笔名就是"矛盾"二字(《蚀》原稿署名"矛盾",发表前经编辑叶圣陶改为"茅盾")。在大革命失败后,还出现了一大批类似《幻灭》《动?泛汀蹲非蟆返男∷担�缫渡芫�摹赌呋乐�贰⑷崾�摹抖�隆罚�谖难�飞贤吵莆猏"幻灭小说",此外,还有也以大革命失败为背景,但情绪则以愤激为特点的作品,如将光赤的《菊芬》、《野祭》、《丽莎的哀怨》、《最后的微笑》,巴金的《灭亡》等,在文学史上统称为"愤激小说"。1928年7月经上海逃亡日本东京,后写有带总结性的文学论文《从牯岭到东京》(发表于1928年10月10日的《小说月报》19卷10期)。文章认为,中国革命离不开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也是当时主要的读者,革命文艺应把小资产阶级作为反映对象和服务对象,因此,实事求是地描写小资产阶级的消极悲观情绪是允许的,不应夸大文艺的宣传鼓动作用,回答了创造社、太阳社对《蚀》的批评,并就革命文学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1929年,茅盾在日本还创作了另一部长篇小说《虹》。1933年前后,茅盾的小说创作进入了爆发期。1930年,从日本回到上海后不久即参加了"左联",1931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子夜》,并陆续创作和发表了他最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1933年,《子夜》由开明书店出版,被看作是中国文坛上的一件大事,有人甚至称这一年为"子夜年"。从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茅盾的生活一直处于动荡之中。1937年8月在上海参与《救亡日报》、《呐喊》等报刊的创办。9月,与巴金主编的《烽火》创刊。年底离沪去长沙。期间开始创作《第一阶段的故事》。1938年活动于香港、广州。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被选为理事。4月,主编的《文艺阵地》在广州创刊,同时,在香港编《立报》副刊《言林》。年底远赴新疆。1939年抵疆,在新疆学院任教,后任新疆文化协会委员长、中苏文化协会新疆分会理事。1940年1月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文协名誉主席,5月到延安,10月到重庆。1941年离开重庆到香港,并发表有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和小说《腐蚀》等。在香港主编的《笔谈》创刊。1942年离开香港到桂林,年底回重庆。在1943-1944年间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篇小说《走上岗位》等。1945年在重庆举办"茅盾50寿辰暨创作活动25周年"纪念,并发表剧本《清明前后》。1946年去广州,后经香港到上海,年底应邀赴苏联访问。1947年从苏联回国,年底又经上海去香港,1948年年底去解放区,并在香港发表小说《锻炼》,1949年2月到北平(北京),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被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和作协主席,后历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文化部长、《人民文学》主编、全国政协副主席等。

《戏剧》,1921年5月创办的,一共6期

回答 你好,茅盾的详细资料如下: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 茅盾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您还可以在百度APP或者百度小程序及其他可查询软件中搜索“茅盾”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帮助 您好,因为看到您对我上次的回答没有评分,对于您的体验我非常关注。如果您对我的服务满意,希望可以给一个『赞』呢!如果有问题的话,我随时在线等待为您服务。祝您生活愉快,幸福美满! 更多5条 

中国现代第一个戏剧文学刊物是什么书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笔名茅盾,生于1896年,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进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和翻译。1921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并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同年接编《小说月报》,该刊自第12卷第1期,内容大加改革,除发表大量的民主主义、现实主义的学术论文和文艺作品外,并经常介绍世界文学界潮流趋向,讨论中国文学革进的方法,成为中国现代第一个大型文学刊物,对中国现代新文学的建设有杰出贡献。1923年在上海大学教授小说课,还任教于上海大学等校。1925年8月,与陈云等领导商务印书馆职工罢工,要求承认职工会和改善生活条件,取得基本胜利。年底被选为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代表、执行委员,1926年赴福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任国民党中宣部秘书,3月任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宣传部部长,北伐时期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政治教官,后又兼汉口《民国日报》总主笔,四一二政变后被通缉。1927年9月后以茅盾为笔名发表《幻灭》等小说,1928年赴日本,1930年回上海,与鲁迅一起参加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2年,完成长篇小说《子夜》,由开明书店出版。1936年生活书店出版了他主编的《中国的一日》,在读者中有广泛的影响。抗战爆发后,应生活书店邀请创办《文艺阵地》杂志, 1938年冬,任新疆大学文学院院长,1940年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到重庆,任文化工作者协会常委,皖南事变后,一度赴香港主编《笔谈》。抗战胜利后,1946年5月回上海主编《文联》,并撰写话剧《清明前后》。1947年到香港任《小说月报》编委,1949年2月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文学改造者协会主席。建国后,在周总理建议下出任我国第一任文化部部长,他还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等职,主持日常工作、出访、写评论、扶持文学新人。在政务繁忙之际,他对文学创作仍念念不忘,曾写成反映新时代干部形象的小说《锻炼》等。后又着手撰写一部以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黎明》,作为《子夜》的续集,但未发表。他于1981年去世。发表有《动摇》、《追求》、《文艺阵地》、《虹》、《三人行》、《茅盾散文集》等小说和散文著作。小说《子夜》在建国后曾被拍成电影。

矛盾矛盾contradiction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矛盾一词在汉语中最早见于《韩非子》 ,指逻辑上的不一致 。“ 矛盾”一词拉丁语的contradictio ,也指逻辑上的不一致 。在古代哲学中,矛盾概念已包含有对立面的统一的思想。黑格尔在其唯心主义哲学中明确提出矛盾即对立统一。马克思主义吸取了黑格尔的合理思想,系统提出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把矛盾规定为反映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矛盾统一体而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辩证法的矛盾范畴不同于逻辑矛盾,它是指事物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本性及其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而逻辑矛盾则是由于违反了形式逻辑的规则而出现的逻辑错误,是思维混乱的表现。矛盾先生生平: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乌镇人。"茅盾"是他的第一篇小说《幻灭》1927年9月在《小说月报》连载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茅盾这个名字,是随着他的小说创作而产生并享誉文坛的,在新文学初期一直以"沈雁冰"的名字著称于世。茅盾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沈永锡是一个"维新派"的医生。由于父亲早逝,他是在母亲的教育下长大成人的,在私塾中读过《三字经》,也上过新学,家庭开明,可以自由地读《三国》、《水浒》和《聊斋》等闲书。中学时代开始参加学生运动,因反对学监的学潮曾被嘉兴府中学斥退,后转入杭州的安定中学。 1913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三年预科期满毕业后,因家庭经济陷入困境,未能继续在北大学习,经朋友介绍进入在当时的文化界十分著名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受《新青年》倡导文学革命的影响开始翻译介绍欧洲文学,并在《学生杂志》、《学灯》等报刊上发表文章。1920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主办的著名文学刊物《小说月报》上主持《小说新潮》栏目,并发表《新旧文学评议之评议》等著名文章,正式介入文学圈,成为新文学史上最早提倡"文学为人生"的作家之一。同时,他还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前身"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1921年,茅盾同时在文学和政治两个舞台上崭露头角,一出现便显示出领袖的风范。这年1月,他与叶绍钧、郑振铎、王统照、周作人、耿济之、郭绍虞、孙伏园、许地山等12人,共同发起成立了新文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并将他接手主编的《小说月报》由一个"鸳鸯蝴蝶派"的刊物改革为新文学的第一个"纯文艺"刊物。3月,他又与郑振铎、陈大悲、欧阳予倩、汪仲贤、熊佛西等13人在上海组织成立了"民众戏剧社",5月,又参加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戏剧刊物《戏剧》月刊的创办工作,成为了新文学初期重要的文学组织家和理论家。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他即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转为正式党员。此后,他便同时活跃在文学和革命这两个领域,一面参加新文学的建设,一面从事革命工作。从1922年到1927年,茅盾在文学上虽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成就,但始终没有离开文学的圈子,不仅是"人生派"文学的重要理论家和批评家,而且还是革命文学的最早倡导者之一,并在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文学与人生、文学与革命、文学与社会等方面处于先锋地位。同时,又是政坛上最为活跃的文学家。1925年底,当选为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正式代表,第二年年初赴粤,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1927年在"大革命"高潮中,赴武汉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教官和汉口《民国日报》主编。大革命失败后,在去南昌途中受阻于庐山牯岭。1927年8月,从牯岭到上海后,立即将自己参加革命的经过写成小说《幻灭》,这是茅盾的第一篇小说。紧接着他又完成了另外两个中篇《动?泛汀蹲非蟆贰?930年,结集为《蚀》出版单行本,故《蚀》又称"《蚀》三部曲"。这部作品以"矛盾"的基调贯穿始终,正暗含着作者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彷徨苦闷心情。他最初的笔名就是"矛盾"二字(《蚀》原稿署名"矛盾",发表前经编辑叶圣陶改为"茅盾")。在大革命失败后,还出现了一大批类似《幻灭》《动?泛汀蹲非蟆返男∷担�缫渡芫�摹赌呋乐�贰⑷崾�摹抖�隆罚�谖难�飞贤吵莆猏"幻灭小说",此外,还有也以大革命失败为背景,但情绪则以愤激为特点的作品,如将光赤的《菊芬》、《野祭》、《丽莎的哀怨》、《最后的微笑》,巴金的《灭亡》等,在文学史上统称为"愤激小说"。1928年7月经上海逃亡日本东京,后写有带总结性的文学论文《从牯岭到东京》(发表于1928年10月10日的《小说月报》19卷10期)。文章认为,中国革命离不开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也是当时主要的读者,革命文艺应把小资产阶级作为反映对象和服务对象,因此,实事求是地描写小资产阶级的消极悲观情绪是允许的,不应夸大文艺的宣传鼓动作用,回答了创造社、太阳社对《蚀》的批评,并就革命文学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1929年,茅盾在日本还创作了另一部长篇小说《虹》。1933年前后,茅盾的小说创作进入了爆发期。1930年,从日本回到上海后不久即参加了"左联",1931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子夜》,并陆续创作和发表了他最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1933年,《子夜》由开明书店出版,被看作是中国文坛上的一件大事,有人甚至称这一年为"子夜年"。从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茅盾的生活一直处于动荡之中。1937年8月在上海参与《救亡日报》、《呐喊》等报刊的创办。9月,与巴金主编的《烽火》创刊。年底离沪去长沙。期间开始创作《第一阶段的故事》。1938年活动于香港、广州。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被选为理事。4月,主编的《文艺阵地》在广州创刊,同时,在香港编《立报》副刊《言林》。年底远赴新疆。1939年抵疆,在新疆学院任教,后任新疆文化协会委员长、中苏文化协会新疆分会理事。1940年1月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文协名誉主席,5月到延安,10月到重庆。1941年离开重庆到香港,并发表有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和小说《腐蚀》等。在香港主编的《笔谈》创刊。1942年离开香港到桂林,年底回重庆。在1943-1944年间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篇小说《走上岗位》等。1945年在重庆举办"茅盾50寿辰暨创作活动25周年"纪念,并发表剧本《清明前后》。1946年去广州,后经香港到上海,年底应邀赴苏联访问。1947年从苏联回国,年底又经上海去香港,1948年年底去解放区,并在香港发表小说《锻炼》,1949年2月到北平(北京),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被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和作协主席,后历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文化部长、《人民文学》主编、全国政协副主席等。

《戏剧文学》是由吉林省文化厅主管、吉林省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月刊,是吉林省惟一的戏剧专业期刊。多年来,作为吉林省戏剧创作的园地和理论建设的平台,为我省培养了大量的创作和理论、评论人才;同时,在戏剧演出市场普遍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戏剧文学》作为在业界颇具影响力的全国核心期刊,为我省的戏剧发展搭建了对外交流与展示的平台,成为吉林文化的品牌和名片。  《戏剧文学》的前身为《戏剧创作》,创刊于1978年,创刊的当年只出版了一期,后为双月刊,内部发行。1985起公开发行。  1987年更名为《戏剧文学》,由双月刊改为月刊,调整了版面,增加了理论栏目,在为本省培养人才的同时,理论版开始面向组稿,发表了一系列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的文章。多年来,《戏剧文学》伴随着改革开放一路走来,薪火相传、默默奉献,发表大小剧本1200多部,理论评论文章2800多篇。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戏剧文学》的质量不断提高,影响不断扩大,曹禺、郭汉城、余秋雨等国内著名戏剧前辈、理论家和文化名人都曾为本刊撰文;大量作品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大奖”、中国戏剧奖等国家级奖项或省部级奖项,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读者》等权威杂志转载。 《戏剧文学》已跻身于吉林省一级期刊、 田汉戏剧奖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艺术类)。特别是在2008年重新评定的全国艺术类核心期刊中,《戏剧文学》在与国家级期刊竞争中排名第6,成为在全国戏剧界和同类期刊中颇具影响力的杂志。今后,《戏剧文学》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将继续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一方面继续承担扶植我省戏剧创作和理论队伍建设的任务,以促进我省戏剧事业的发展;一方面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继续扩大《戏剧文学》在全国业界的品牌影响,保持和提升《戏剧文学》作为全国核心期刊的领先地位。

《新青年》 文学研究会

中国现代第一个戏剧文学刊物

《戏剧》,1921年5月创办的,一共6期

《新青年》 文学研究会

矛盾矛盾contradiction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矛盾一词在汉语中最早见于《韩非子》 ,指逻辑上的不一致 。“ 矛盾”一词拉丁语的contradictio ,也指逻辑上的不一致 。在古代哲学中,矛盾概念已包含有对立面的统一的思想。黑格尔在其唯心主义哲学中明确提出矛盾即对立统一。马克思主义吸取了黑格尔的合理思想,系统提出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把矛盾规定为反映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矛盾统一体而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辩证法的矛盾范畴不同于逻辑矛盾,它是指事物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本性及其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而逻辑矛盾则是由于违反了形式逻辑的规则而出现的逻辑错误,是思维混乱的表现。矛盾先生生平: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乌镇人。"茅盾"是他的第一篇小说《幻灭》1927年9月在《小说月报》连载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茅盾这个名字,是随着他的小说创作而产生并享誉文坛的,在新文学初期一直以"沈雁冰"的名字著称于世。茅盾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沈永锡是一个"维新派"的医生。由于父亲早逝,他是在母亲的教育下长大成人的,在私塾中读过《三字经》,也上过新学,家庭开明,可以自由地读《三国》、《水浒》和《聊斋》等闲书。中学时代开始参加学生运动,因反对学监的学潮曾被嘉兴府中学斥退,后转入杭州的安定中学。 1913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三年预科期满毕业后,因家庭经济陷入困境,未能继续在北大学习,经朋友介绍进入在当时的文化界十分著名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受《新青年》倡导文学革命的影响开始翻译介绍欧洲文学,并在《学生杂志》、《学灯》等报刊上发表文章。1920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主办的著名文学刊物《小说月报》上主持《小说新潮》栏目,并发表《新旧文学评议之评议》等著名文章,正式介入文学圈,成为新文学史上最早提倡"文学为人生"的作家之一。同时,他还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前身"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1921年,茅盾同时在文学和政治两个舞台上崭露头角,一出现便显示出领袖的风范。这年1月,他与叶绍钧、郑振铎、王统照、周作人、耿济之、郭绍虞、孙伏园、许地山等12人,共同发起成立了新文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并将他接手主编的《小说月报》由一个"鸳鸯蝴蝶派"的刊物改革为新文学的第一个"纯文艺"刊物。3月,他又与郑振铎、陈大悲、欧阳予倩、汪仲贤、熊佛西等13人在上海组织成立了"民众戏剧社",5月,又参加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戏剧刊物《戏剧》月刊的创办工作,成为了新文学初期重要的文学组织家和理论家。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他即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转为正式党员。此后,他便同时活跃在文学和革命这两个领域,一面参加新文学的建设,一面从事革命工作。从1922年到1927年,茅盾在文学上虽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成就,但始终没有离开文学的圈子,不仅是"人生派"文学的重要理论家和批评家,而且还是革命文学的最早倡导者之一,并在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文学与人生、文学与革命、文学与社会等方面处于先锋地位。同时,又是政坛上最为活跃的文学家。1925年底,当选为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正式代表,第二年年初赴粤,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1927年在"大革命"高潮中,赴武汉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教官和汉口《民国日报》主编。大革命失败后,在去南昌途中受阻于庐山牯岭。1927年8月,从牯岭到上海后,立即将自己参加革命的经过写成小说《幻灭》,这是茅盾的第一篇小说。紧接着他又完成了另外两个中篇《动?泛汀蹲非蟆贰?930年,结集为《蚀》出版单行本,故《蚀》又称"《蚀》三部曲"。这部作品以"矛盾"的基调贯穿始终,正暗含着作者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彷徨苦闷心情。他最初的笔名就是"矛盾"二字(《蚀》原稿署名"矛盾",发表前经编辑叶圣陶改为"茅盾")。在大革命失败后,还出现了一大批类似《幻灭》《动?泛汀蹲非蟆返男∷担�缫渡芫�摹赌呋乐�贰⑷崾�摹抖�隆罚�谖难�飞贤吵莆猏"幻灭小说",此外,还有也以大革命失败为背景,但情绪则以愤激为特点的作品,如将光赤的《菊芬》、《野祭》、《丽莎的哀怨》、《最后的微笑》,巴金的《灭亡》等,在文学史上统称为"愤激小说"。1928年7月经上海逃亡日本东京,后写有带总结性的文学论文《从牯岭到东京》(发表于1928年10月10日的《小说月报》19卷10期)。文章认为,中国革命离不开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也是当时主要的读者,革命文艺应把小资产阶级作为反映对象和服务对象,因此,实事求是地描写小资产阶级的消极悲观情绪是允许的,不应夸大文艺的宣传鼓动作用,回答了创造社、太阳社对《蚀》的批评,并就革命文学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1929年,茅盾在日本还创作了另一部长篇小说《虹》。1933年前后,茅盾的小说创作进入了爆发期。1930年,从日本回到上海后不久即参加了"左联",1931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子夜》,并陆续创作和发表了他最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1933年,《子夜》由开明书店出版,被看作是中国文坛上的一件大事,有人甚至称这一年为"子夜年"。从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茅盾的生活一直处于动荡之中。1937年8月在上海参与《救亡日报》、《呐喊》等报刊的创办。9月,与巴金主编的《烽火》创刊。年底离沪去长沙。期间开始创作《第一阶段的故事》。1938年活动于香港、广州。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被选为理事。4月,主编的《文艺阵地》在广州创刊,同时,在香港编《立报》副刊《言林》。年底远赴新疆。1939年抵疆,在新疆学院任教,后任新疆文化协会委员长、中苏文化协会新疆分会理事。1940年1月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文协名誉主席,5月到延安,10月到重庆。1941年离开重庆到香港,并发表有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和小说《腐蚀》等。在香港主编的《笔谈》创刊。1942年离开香港到桂林,年底回重庆。在1943-1944年间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篇小说《走上岗位》等。1945年在重庆举办"茅盾50寿辰暨创作活动25周年"纪念,并发表剧本《清明前后》。1946年去广州,后经香港到上海,年底应邀赴苏联访问。1947年从苏联回国,年底又经上海去香港,1948年年底去解放区,并在香港发表小说《锻炼》,1949年2月到北平(北京),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被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和作协主席,后历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文化部长、《人民文学》主编、全国政协副主席等。

回答 你好,茅盾的详细资料如下: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 茅盾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您还可以在百度APP或者百度小程序及其他可查询软件中搜索“茅盾”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帮助 您好,因为看到您对我上次的回答没有评分,对于您的体验我非常关注。如果您对我的服务满意,希望可以给一个『赞』呢!如果有问题的话,我随时在线等待为您服务。祝您生活愉快,幸福美满! 更多5条 

中国现代第一个戏剧文学刊物是什么作品

基本知识点1, 中国现文史发展的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1917—1927);第二个十年(1928—1937);第三个十年(1938—1949)2, 中国现代文学总体性、全局性的本质特征:新与旧的冲突与承接;中与外的沟通和融会;伴随始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3,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知识界经历了四个阶段: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三种文化思想:洋务派以经济改革为中心的“中体西用”的文化思想,维新派与革命派以政治改革为中心的启蒙主义文化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以伦理革命为中心的文化思想。4, 晚清的又一次文化繁荣表现在:文化观念的变化,翻译文学的繁荣,小说界革命,话剧的萌芽。5, 两个话剧团题:1906年成立德春柳社和1910年成立的进化团。6, 春柳社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的《茶花女》和排演的五幕话剧《黑奴吁天录》,是中国现代话剧的最初萌芽。7, 《新青年》1915年创刊于上海,主编陈独秀。8, 《新青年》于1917年1月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2月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史》。这两篇文章拉开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大幕,标志着中国现代新文学的正式开始。9, 上述文章的发表得到了一批旗手的积极呼应: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傅斯年,鲁迅,周作人。周作人还发表了两篇重要论文《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10, 1918年1月,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11, 除《新青年》外,五四时期的重要刊物还有:《晨报》副刊,《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等。12, 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被迫承认白话为“国语”,通令全民学校采用。至此,白话文取得了决定性胜利。13, 相信文化新闻学法铺的复古牌:学衡派,甲寅派。甲寅派代表人物:张士钊。14, 胡适的《尝试集》是中国现代第一部新诗集。刘半农的无韵诗和散文诗为中国最早。15, 陈衡哲是最早创作白话小说的女作家。她的小说《老夫妻》1918年10月发表在《新青年》上,是中国现代第二篇白话小说,1920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小雨点》是中国现代最早的童话小说。16, 胡适于1919年3月发表的独幕剧《终身大事》,是中国现代第一步刊载于正是刊物的话剧创作。17, 1921年5月在北京成立了五四文学革命后最早的话剧社团“民众戏剧社”,创办了最早的话剧刊物《戏剧》月刊。18, 1918年4月《新青年》开辟了“随感录”专栏,这是现在散文最早出现的品种。19, 1921年周作人发表了《美文》一文,号召新文学作家致力于美文创作,对推动中国现代散文的自觉发展有重要意义。20, 鲁迅的创作:1)前期创作:现实题材小说集《呐喊》《彷徨》;抒情散文集《野草》; 叙事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2)后期创作:历史题材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花遍文学》《且介亭杂文》。21, 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出版于1921年8月。22, 文学研究会:成立于1921年1月北京。主要发起人:沈雁冰(矛盾),叶圣陶,郑振铎,王统照,周作人,许地山等12人。其机关刊物主要是革新后的《小说月报》。23, 张资平的《冲积期化石》,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版的长篇小说。24, 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集。25, 新月社,1923年由徐志摩发起成立于北京。26, 闻一多的三美主张:新诗要做到:建筑的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27, 语丝社的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代表作家有:鲁迅,周作人,林鱼塘,钱玄同,孙伏元,俞平伯等。28, 沉钟社,鲁迅评价为“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的最久的团体”代表作家有:杨晦,陈炜谟,陈翔鹤,冯至等。29, 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30,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3月2日成立于上海,鲁迅在成立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31, 新感觉派小说:刘呐鸥是最初尝试者,他创办于1928年9月的《无轨列车》半月刊,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实践的开始。他的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是现代中国第一部新感觉派作品集。还有穆时英和施蛰存都是新感觉派代表人物。32, 中国诗歌会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代表诗人有:蒲风,穆木天,任钧,杨骚等。其机关刊物是《新诗歌》33, 延安文艺座谈会于1942年5月由中共中央主持在延安召开。

《新青年》 文学研究会

1,首先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穷则思变的结果①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大门从此被打开→军事革命,实业革命(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失败,1906中日甲午战争致远舰长邓世昌战死北洋水师总督丁汝昌自杀)→政治革命(戊戌政变失败,日本明治维新成功;辛亥革命大权被迫移交袁世凯)→文化革命(深感国民素质的低劣,教育救国;深感国民思想意识上的麻木,落后,五四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文学首先是为救亡图存服务的。2,其次是中国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①古典文学已近尾声。历史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的思维方式,思想情感,心理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固有的古典文学模式已再也不能满足人们思想情感表达的需要。a,语言障碍,世界上最难学的文字。30年代,鲁迅还指出,要普及文化,非废除汉字不可(《门外文谈》)。b,体式陈旧,诗词文,严格的规范使现代人望而却步。c,文风不健康,师古,拟古。形式主义。脱离实际人生,成了无病呻吟的玩意儿。②近代文学实则先声。近代以来,与政治思想革命相适应,文学界也相应掀起革命浪潮。a,小说界革命。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为代表。戊戌政变失败以后,梁启超转重于思想文化启蒙工作。以西方为借鉴,特别注重小说的宣传启蒙作用。贡献:一是借此抬高了小说的地位,二是开了近现代启蒙文学的源头。b,诗界革命。最先提出还是梁启超,但最有代表性是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梅县区人)。黄遵宪长期做国外大使,思想很开化。他看到中国古典诗歌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于是提倡诗界革命。著名观点是: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 即今流俗语,我若登简编,五千年后人,惊为古斑斓。(《杂感》)认为诗无古今,而不必模仿古人,只要能将身之所遇,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笔之于诗,我诗自有存在的价值。而且不必避俗字俗语,要求言意合一,明白畅晓,通俗易懂。还是与启蒙有关。代表作《人境庐诗草》,1911年刊行于日本,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之一。 对胡适的影响。c,文界革命。以梁启超为代表。反对传世之文,提倡觉世之文。还是与启蒙有关。日本流亡期间,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创建一种笔端常带感情,不拘一格,汪洋恣肆的新政论文体,梁自称新文体。d,戏剧界革命。柳亚子等创办近代第一个戏剧性刊物《二十世纪大舞台》。李叔同,曾孝谷等人的春柳社及其文明新戏。《巴黎茶花女遗事》和《黑奴吁天录》(林纾翻译)先在日本演出,后回国内如上海,天津等地演出。促使国内风气的转变。旧剧改编。对五四的影响。e,白话运动。1898年裘廷梁《苏报》发表《论白话为维新之本》揭开序幕。从救国救民的高度认识文字革新的意义。1911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召集读音统一会,议定注音字母39个。1916年教育部设立注音字母传习所,同年8月,北京成立中国国语研究会。1918年教育部正式审布注音字母,同时设立国语统一筹备会。1919年,重新颁布注音字母次序。接着,国音字母出版。白话国语运动无形中推动了白话文学运动。3,外国文学,文化的巨大影响可以说,没有外国文学,文化的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的产生是无法想象的。严复(1853—1921,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是中国最早派向英国的海军留学生,但他没有成为海军将领,却成了中国最早的思想界的翻译家(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著《进化论与伦理学》翻译成《天演论》等)。也翻译过西洋文学作品。

鲁迅文学研究

中国现代第一个戏剧文学刊物是什么时期

推荐一本书,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在这里面可以找到你想要的内容

胡适的《终身大事》,写于3,刊发在1919年《新青年》第六卷第三号。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在刊物上公开发表的独幕话剧。

《戏剧》,1921年5月创办的,一共6期

基本知识点1, 中国现文史发展的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1917—1927);第二个十年(1928—1937);第三个十年(1938—1949)2, 中国现代文学总体性、全局性的本质特征:新与旧的冲突与承接;中与外的沟通和融会;伴随始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3,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知识界经历了四个阶段: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三种文化思想:洋务派以经济改革为中心的“中体西用”的文化思想,维新派与革命派以政治改革为中心的启蒙主义文化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以伦理革命为中心的文化思想。4, 晚清的又一次文化繁荣表现在:文化观念的变化,翻译文学的繁荣,小说界革命,话剧的萌芽。5, 两个话剧团题:1906年成立德春柳社和1910年成立的进化团。6, 春柳社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的《茶花女》和排演的五幕话剧《黑奴吁天录》,是中国现代话剧的最初萌芽。7, 《新青年》1915年创刊于上海,主编陈独秀。8, 《新青年》于1917年1月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2月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史》。这两篇文章拉开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大幕,标志着中国现代新文学的正式开始。9, 上述文章的发表得到了一批旗手的积极呼应: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傅斯年,鲁迅,周作人。周作人还发表了两篇重要论文《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10, 1918年1月,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11, 除《新青年》外,五四时期的重要刊物还有:《晨报》副刊,《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等。12, 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被迫承认白话为“国语”,通令全民学校采用。至此,白话文取得了决定性胜利。13, 相信文化新闻学法铺的复古牌:学衡派,甲寅派。甲寅派代表人物:张士钊。14, 胡适的《尝试集》是中国现代第一部新诗集。刘半农的无韵诗和散文诗为中国最早。15, 陈衡哲是最早创作白话小说的女作家。她的小说《老夫妻》1918年10月发表在《新青年》上,是中国现代第二篇白话小说,1920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小雨点》是中国现代最早的童话小说。16, 胡适于1919年3月发表的独幕剧《终身大事》,是中国现代第一步刊载于正是刊物的话剧创作。17, 1921年5月在北京成立了五四文学革命后最早的话剧社团“民众戏剧社”,创办了最早的话剧刊物《戏剧》月刊。18, 1918年4月《新青年》开辟了“随感录”专栏,这是现在散文最早出现的品种。19, 1921年周作人发表了《美文》一文,号召新文学作家致力于美文创作,对推动中国现代散文的自觉发展有重要意义。20, 鲁迅的创作:1)前期创作:现实题材小说集《呐喊》《彷徨》;抒情散文集《野草》; 叙事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2)后期创作:历史题材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花遍文学》《且介亭杂文》。21, 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出版于1921年8月。22, 文学研究会:成立于1921年1月北京。主要发起人:沈雁冰(矛盾),叶圣陶,郑振铎,王统照,周作人,许地山等12人。其机关刊物主要是革新后的《小说月报》。23, 张资平的《冲积期化石》,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版的长篇小说。24, 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集。25, 新月社,1923年由徐志摩发起成立于北京。26, 闻一多的三美主张:新诗要做到:建筑的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27, 语丝社的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代表作家有:鲁迅,周作人,林鱼塘,钱玄同,孙伏元,俞平伯等。28, 沉钟社,鲁迅评价为“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的最久的团体”代表作家有:杨晦,陈炜谟,陈翔鹤,冯至等。29, 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30,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3月2日成立于上海,鲁迅在成立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31, 新感觉派小说:刘呐鸥是最初尝试者,他创办于1928年9月的《无轨列车》半月刊,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实践的开始。他的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是现代中国第一部新感觉派作品集。还有穆时英和施蛰存都是新感觉派代表人物。32, 中国诗歌会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代表诗人有:蒲风,穆木天,任钧,杨骚等。其机关刊物是《新诗歌》33, 延安文艺座谈会于1942年5月由中共中央主持在延安召开。

  • 索引序列
  • 中国现代第一个戏剧文学刊物是什么
  • 中国现代第一个戏剧文学刊物是什么书
  • 中国现代第一个戏剧文学刊物
  • 中国现代第一个戏剧文学刊物是什么作品
  • 中国现代第一个戏剧文学刊物是什么时期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