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上海历史论文投稿

上海历史论文投稿

发布时间:

上海历史论文投稿

上海历史简介  上海历史悠久,系1986年国务院颁布的第二批38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上海西部在6000年前就已成陆。市区成陆约在10世纪前叶才全部形成。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后设会稽郡,治所在苏州。会稽郡辖缪县、由拳县和海盐县。缪县包括今嘉定、上海两县及青浦、松江两县大部和市区部分地区。今嘉定县境内还有一个以缪命名的缪城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筑了一条由咸阳经湖北、湖南而抵江苏、上海一带的宽阔驰道。据史载,驰道宽50步,每隔3丈植树一株。驰道通过今松江西北,“经青浦古塘桥,西通吴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率丞相李斯、少子胡亥等一批文臣武将南下巡游,曾通过松江西境和青浦南境的横山、小昆山、三泖地带,看到当地物产丰富,人众熙攘,人们划船在水上交易。这说明上海那时还没有形成城市。  公元前207年的汉代,缪县政为娄县。今金山县境内的海盐县,汉时为刘濞的封国,此地煮海水以制盐。这种盐称散盐,质量好而量多,都被运往吴都(苏州)集散。和海盐县发展同时,由拳县也在发展之中。由于局部地体下沉现象存在,海盐部分沦为拓湖,由拳也陷入了谷水。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前后海盐县被迫向南迁移。  到了晋代上海地区主要依靠渔、盐之利,经济已相当发达。南朝梁大同元年(585年),分割原海盐县地域置青浦县和前京县。唐时将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建华亭县,县治设在今松江县境内,天宝五年(746年),在今青浦东北的吴淞江南岸设置了青龙镇,直属华亭县。青龙镇原是三国时吴孙权建造和停泊战舰的场所。青龙港是吴淞江下游的起点,是唐代对外贸易的新兴港口,航运船只不仅可抵沿海和内河重镇,而且可直达日本、朝鲜。  宋初,华亭县改属两浙路秀州(州治在今嘉兴)。这时华亭县以东的海滩,已经成为重要盐场,“人烟浩穰,海舶辐揍”,商业日益发达。宋宣和元年(1119年),随着松江航道重新疏浚,青龙镇更见发展。据宋诗人梅尧臣在《青龙杂志》中记载,青龙镇有二十二桥、三十六坊,还有“三亭、七塔、十三寺,烟火万家”,时人誉称“小杭州”。青龙镇虽如此繁华,但当年作为华亭一个海口的上海,仍然是个荒凉的渔村。后来因为吴淞江下游的淤浅,曾经繁华一时的青龙镇,就逐渐丧失了作为长江口良港的地位,而日趋萧条冷落。  宋熙宁年间(l068一l077年),贸易中心转移到华亭东北地区,这里形成居民点,由渔村变成初具规模的小镇。南宋咸淳三年(1267),在此正式设立镇治,并派镇将驻守。因地处上海浦西侧,便称“上海镇”。元朝至元十四年(l277年),在上海镇设立市舶司,与广州、泉州、温州、杭州、庆元、澉浦合称全国七大市舶司。本埠市舶司的衙门设在后来的上海县署内,即今小东门方浜南路的光启路上。  元朝至元二十八年(l291年),正式建“上海县”,这是上海建城的开始。到了明代,上海地区商肆酒楼林立,这时,上海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东南名邑”。明末清初,上海的行政区又进行了沿革,逐步形成了今天上海的规模。  到l840年鸦片战争前夕,上海县东界川沙,南邻南汇,西接青浦,北连宝山。县城内有街巷63条,商店林立,鲜萃羽集,地大物博,被称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鸦片战争失败后,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指令投降派蓍英和伊里布同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签订了《南京条约》。“条约”第三款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清道光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接着,英国又以“理定善后事宜”为借口,于l843年l0月8日又同清政府签订了《虎门条约》。“条约”第九款规定:“在万年和约(指《南京条约》)内言明,允许英人携带眷赴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港口居住但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拟于何地方、用何房屋和基地,系准英国人租赁。”同年l1月8日,英国首任驻上海领事巴富尔到任。他根据《虎门条约》向上海道台官慕久要求划出一块土地作“居留地”,专供英国侨民使用。宫慕久居然以为华洋分居能避免“纠纷”,默许巴富尔的要求。据此,巴富尔在11月l4日发出通告,宣布上海于1843年ll月l7日正式开埠。  在上海被迫开埠后的一百多年里,帝国主义列强纷纷侵入上海,他们在上海竞相设立租界。先是英国于1845年在上海建立租界继而美、法也分别于l848--1849年在上海建立租界;后来英、美租界合称为“公共租界”。整整一个多世纪,上海成了外国侵略者“冒险家的乐园”。  1853年,上海“小刀会”响应太平天国革命,举行武装起义,反对帝国主义和清政府封建王朝,占领上海城,坚持斗争十八个月。在19l9年的“五四”运动中,上海工人、学生和各界人士举行全市性罢工、罢课、罢市斗争,充分显示了上海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5年1月奉军进人上海,当时的北京政府将上海改为淞沪市。1927年3月29日上海临时特别市政府成立。1930年7月1日上海特别市改称上海市。1949年5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

历史类的杂志有《历史大观园》,或者直接可以发到文史类的,比如《科教文汇》等,

上海历史论文投稿平台

发稿简单的理解就是发某篇文章在某个地方,在近几年这种事情还是比较多的,就像我们公司以前也没注重这方面,只知道竞价,信息流等,短时间还好,时间长了有点伤不起啊,所以在去年开始我们也是不定时的发文,市场上发稿的也比较多,也是做了不少的对比,结合实际情况让锦随推发的,目前首页还有相关信息。

百科探秘 探索发现

你也说说你写的内容呀,是文学作品呢,还是学术论文?或者是教育论文?你说是历史社科类的,我估计是学术论文吧,那你最好直接投到大学的学报,现在假刊物太多,要多慎重考虑建议上"华禹教育网",找每个普通高校的学报,那里不会有假

《历史研究》 《近代史研究》 《世界历史》 《史学月刊》

上海历史论文投稿网站

你也说说你写的内容呀,是文学作品呢,还是学术论文?或者是教育论文?你说是历史社科类的,我估计是学术论文吧,那你最好直接投到大学的学报,现在假刊物太多,要多慎重考虑建议上"华禹教育网",找每个普通高校的学报,那里不会有假

可以直接去官网投稿,《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都是北大核心期刊,用过的早发表网的都可以投。

杂志:《史林》《历史教学》《文史春秋》《文史月刊》《文史杂志》《文史天地》《文史博览》《文博》网站:趣历史:学史博客:历史春秋:/

历史类的杂志有《历史大观园》,或者直接可以发到文史类的,比如《科教文汇》等,

上海历史论文投稿要求

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写

据学术堂了解,喜欢历史的同学有很多,关于历史的话题也有很多,我们首先得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历史话题,这样我们才能有动力去了解与此相关的资料和文献,兴趣才是我们的第一导师  历史论文肯定是要介绍那个时期所发展的故事背景,事情发生的起因结果以及相关的知识,那么这样就基本能够看出事情发展的全部过程,会发现自己的一点想法  再看看历史学家对于这段时间的看法,别的学者对于这个话题有什么样不同的观点看法当然我们也可以说说自己在认真了解了这段的历史之后会有什么不同新观点,这也就是我们写历史论文的收获了

历史论文的标准格式⑴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语词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应避免使用的不常见的省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个题名用语⑵作者姓名和单位,两人以上,一般按贡献大小排列名次①文责自负;②记录成果;③便于检索⑶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中文摘要一般不会超过300字,不阅读全文,即可从中获得重要信息外文250实词包括:①本研究重要性;②主要研究内容,使用方法;③总研究成果,突出的新见解,阐明最终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⑷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3-7个,有专用《主题词表》⑸引言回来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布局,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⑹正文⑺结论:是指全文最终的,总体的结论,而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要求准确,完整,明晰,精练⑻致谢:是对论文写作有过帮助的人表示谢意,要求态度诚恳,文字简洁⑼参考文献表(注释),文中直接引用过的各种参考文献,均应开列,格式包括作者,题目和出版事项(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始页码)连续出版物依次注明出版物名称,出版日期和期数,起止页码⑽附录:在论文中注明附后的文字图表等

首先是所有论文都有的要求,保证原创度;第二就是要按照杂志社的格式要求来,根据版面修改文章,直至被征用。这两步都很难,尤其是第二步,不可控的难,早发表网的第二步很快。

上海历史论文

人类文明的旅程从今天跨上新的高度。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一个寄托亿万人美好憧憬的世纪梦想,一个激情体验人类文明成果的科学盛会,一个追求交流、沟通、对话、合作的和谐大舞台,在和煦春风中呈现给世界。  第一次将承载着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使命的综合性世博会带到发展中国家,结束了它历来是“发达国家专利”的历史;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探求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方向;第一次设立实践区,开启博览之余的实践先河——在159年的世博历史上,在人类追求科学发展的不歇征程上,上海世博会,正在树立起新的坐标。  跨越国度、民族、文化的空前聚会  5月1日,随着神奇的“磁悬浮”金钥匙转动,世博会历史上参展成员最多的文明盛会,正式启幕。在随后的180多天里,浦江两岸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内42个自建馆、11个联合馆正式开门迎客。  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188场国家馆日和29个国际组织荣誉日、预计7000万人次以上的海内外参观者……上海世博会将历史性地成为一场跨越国度、民族、文化的空前聚会,一次人类对未来城市美好生活的集体畅想。  开园第一天,法国馆外人头攒动。热情的参观者为了一睹以“感性城市”为主题的法兰西魅力,早早排队等候。馆内,印象派绘画大师的传世名作集体亮相——塞尚的《咖啡壶边的妇女》、博纳尔的《化妆间》、梵·高的《阿尔的舞厅》、米勒的《晚钟》、马奈的《阳台》、高更的《餐点》,还有罗丹享誉世界的雕塑作品《青铜时代》,静候品鉴。  七件“国宝”同时出国展出,在法国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其中有5件单品的保险金额都在1亿欧元以上。上海世博会法国馆馆长弗兰克·赛拉诺说,能与之相比的,只有近半个世纪前,戴高乐将军曾特别批准将《蒙娜丽莎的微笑》送到美国展出。而法国《费加罗报》称:“全法国都为世博会出动。”  正在世博园参观的复旦大学英国留学生尚斐惊叹:简直不敢想象,还有什么展会能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  何止是法国,上海世博会上,很多国家都拿出国宝级珍品和凝聚文明结晶的案例示人。丹麦“小美人鱼”、塞舌尔国宝亚达伯拉象龟、新西兰银厥、日本新概念车、俄罗斯月球车……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总策划师、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介绍,确定在本届世博会博物馆和城市足迹馆展出的顶级珍宝就达330件,“这在世界现代历史上称得上绝无仅有” 。  外形宛如太空堡垒的“紫蚕岛”——日本馆一开馆就游人如织。这个覆有太阳能发电装置膜结构“会呼吸”的展馆,通过融合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历史与未来的精彩展示,来启迪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对21世纪新型的城市生活形态的思索。  俄罗斯首次在世博会上设立自建馆,德国建造了其参展博览会以来最大的展馆……“未来的种子”、“梦想的力量”、“文化的传承”、“城乡的互动”……美妙绝伦的未来画卷在黄浦江畔打开,异彩纷呈的文明之旅从此启程,心灵交融的畅想曲在此奏响——跨越鸿沟的全球文明,汇聚在世博园。  “无论是规模、资金,无论是资源、智慧,迄今为止,各国对其在上海世博会上的展馆投入之多前所未有。”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副主任周汉民说:“这是一次空前的文明大聚会。”  世博会从这里开启新境界  159年前,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伦敦水晶宫举办,盛极一时。水晶宫内万国彩旗飘扬,参观人流摩肩接踵,20多个国家参展,600多万人次参观,展区面积达9.6万平方米,展品逾4万件。但进入21世纪后,世博的光华似有趋淡之势,甚至出现了“世博过时论”。  今天,159岁的世博会在中国、在上海焕发出新的青春。上海世博会对世界的奉献远不止于一个盛典、一届盛会,更在于从这里开启了新的境界。  从传统的产品展示拓展到创新理念和经验的交流、从现实成果的陈列延伸到对未来的展望和畅想,是上海世博会的一大特色,也是世博会的一次历史性变革。在世博园浦西园区一个约15公顷的展区内,“宜居家园”、“可持续的城市化”、“历史遗产保护和利用”、“建成环境的科技创新”四大领域的“活”案例,像磁铁般吸引了一拨又一拨参观者惊奇的目光。从别出心裁的大竹屋到“零碳社区”,从上海的“沪上生态家”到台湾的垃圾零掩埋,从建筑新构造到新能源利用,一个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案例,探寻着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径的种种可能。  而上海世博会首创的“城市最佳实践区”,更是开创了世博会“实践未来”的先河。“城市最佳实践区”集中展示各种“代表性城市”的生动现实和前景。“打开未来城市的大门,引领新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与城市、自然相和谐,推动建设平安、文明、幸福的城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对此大为赞赏,表示以后每一届世博会都要展示“最佳实践”,世博会的“实践征程”将从上海起步。  诞生于蒸汽机轰鸣声中的世博会首次进入中国,也第一次让发展中国家与世博会结了缘。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吴建民说,上海世博会翻开了世博历史的新篇章,让世博会走进了发展中国家,真正让世博会成为人类大团圆的盛会。

答:日本侵华战争中的--松泸战役。不能淡忘这段历史,而且要用不同形式予以表现和揭示。

  • 索引序列
  • 上海历史论文投稿
  • 上海历史论文投稿平台
  • 上海历史论文投稿网站
  • 上海历史论文投稿要求
  • 上海历史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