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会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会

发布时间: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会

审稿快好发的大学学报是黑河学院学报、宁夏师范学院学报、通化师范学院学报。绥化学院学报、湖南行政学院学报、齐齐哈尔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学报,这些都是比较好发的,审核也比较快,3天左右都可以出结果。大学学报的作用培育高校科研精神。现在学报基本上都是实行的外审制度,都是匿名审稿,只有一些文章质量高,有应用价值的稿件才能得到录用,水平低、内容空洞和关系稿将被排除在外,这就可以督促科研工作者严谨的工作作风,刻苦钻研,认真撰写科研论文,从而培育了师生严谨的治学精神。论文在发表前,要经过编辑工作,在编辑过程中,编辑要和作者进行深入交流,在编辑的精心指导下,认真修改文章,这样作者就可以从不同角度看自己的成果,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这不仅锻炼了作者的思维能力也提高了他的科研素质。学报对学科建设的作用。学报是一个综合性的学术期刊,教师在科研方面获得的新发现,新认识,就有必要发表来和其他同仁交流自己的成果,学报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科学论坛,不同学科通过在学报这个论坛进行学术探讨,有利于一些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等新兴学科的形成。学报可以为这些新兴学科设置专栏,优先发表其产生的重大科研成果,促进这些新兴学科的发展。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现在由于扩招,高校师资力量不足,因此招聘了很多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在教课之余也要从事一些科研活动,但是他们刚开始从事科研,经验不足,因此写的论文稍有些欠缺,因而学报尤其是本校的学报是他们投稿的首要选择。只要文章有创新点,学报编辑便不厌其烦地帮助作者反复修改,这样也锻炼了青年教师的写作能力,增加了他们继续搞科研的自信心,《复旦大学学报》就确立了不靠名人带刊物,要用刊物育新人的办刊思想,从而造就了很多名家。

(2000年以来):1、《水与舟关系的现代诠释——论文革时期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独立完成,载《中山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二类核心期刊。ISSN 1000—9639 CN 44—1158/C。本文发表后,相继被《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1期摘录、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01年第2期全文复印。2、《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5000字,独立完成,载《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0年第1期,二类核心期刊。ISSN 1009-2528 CN11-183。本文发表后,被人大复印资料《毛泽东思想研究》2000年第3期全文复印,并获“回顾九五与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3、《文革时期的正义抗争》,10000字,独立完成,载《青年思想家》2000年第1期。ISBN7-215-04699-0/C 1224、《文革导火线点燃之后》,8000字,独立完成,载《红岩春秋》1996年第2期。CN51—1330/0。5、《从狂热参与到英勇抗争——青年学生与文革动乱的结束》,7500字,独立完成,载《中国青运史辑刊》1996年第2期。中国青运史会刊,吉字第01—026号。6、《文革时期人民群众的觉醒与抗争》,12000字,独立完成,载《中国研究》1996年第8期。国外刊物,ISBN—962—278—116—0。7、《邓小平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思想》,4500字,第二作者,载《邓小平理论研究文库》第2卷,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ISBN7-5035-1631-38、《邓小平的发展观与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5300字,独立完成,载《刊授指导》1999年第5期。刊号ISSN 1007—3698 CN11—3809/B。9、《经验与教训:共和国50年历史回眸》,1000字,独立完成,在《广东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ISSN1000—114X CN44—1067/C10、《破除陈腐观念 推进国企改革》,2000字,独立完成,载《广州日报》理论版《探索与争鸣》1998年1月12日。11、《值得一读的中国妇女百年奋斗史》,2000字,独立完成,载《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0年第六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ISSN 1007—3698 CN11—3809/B。12、《强化“两课”学科建设 提高“两课”教学质量》,8000字,第一作者,栽《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年第7期,二类核心期刊。ISSN 1009-2528 CN11-183。13、《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反思》,6000字,载《面向21世纪中国共产党建设研究》第2卷理论篇,新华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ISBN 7—5011—5337—X/D856 47—114、《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宗教政策恢复拓展的历史条件》,12000字,第一作者,载《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6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ISSN 1005—4952 CN 11—3200/K。《光明日报》2002年8月9日理论版摘录、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02年第11期全文复印。15、《建国初期的中国宗教界》,4000字,第一作者,载《中国宗教》2002年第5期。ISSN1006—7558 CN11—3598616、《近十年来海内外华人关于中国文化现代化研究述评》,8000字,第二作者,载《河北学刊》2003年第5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ISSN 1003—7071 CN 13—1020/C17、《WTO与广东外向型经济的发展》,7000字,载《广州社会主义学院》2003年第2期。ISSN1672-3562 CN-1589/C18、《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之间关系的多维透视》,8000字,第二作者,载《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ISSN 1008-3605 cn43-1326/C19、《1949-1976: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历史回眸》,8000字,载《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ISSN1672-3562 CN44-1589/C。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05年第1期全文复印。20、《从马克思到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8000字,第二作者,载《中山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ISSN 1000-9639 CN 44-1158/C21、《无产阶级执政党权力制衡的理论依据与历史考察》,3000字,载《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论文集》,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ISBN 7-225-02631-3 D 9822、《加入WTO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综述》,7000字,第二作者,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第3期。ISSN1006-6470 CN11-3527/D23、《我国弱势群体社会公平问题探析》,9000字,第一作者,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2期。ISSN1006-6470 CN11-3527/D24、《中国共产党与重大突发事件》,7700字,第二作者,载《江汉论坛》2006年第4期,ISSN 1003-854X CN 42-1018/C25、《党内权力监督的有效运行与机制创新——对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权力监督理论及实践的考察与思考》,8000字,第一作者,载《理论月刊》2007年第1期,ISSN1004-0544 CN42-1286/C。26、《近年来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综述》,6000字,第二作者,载《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ISSN1004-917 CN45-1185/C。27、《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德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4000字,第二作者,《教育探索》2007年第4期,ISSN1002-0845 CN23-1134/G4,中文核心期刊。28、《正确处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的几种关系》,6000字,独立完成,《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第10期,ISSN1007-192X,CN31-1220。29、《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权力制约监督机制的形成与改革》,7400字,独立完成,《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ISSN1674-0351 CN61-1456/0。30、《意识形态论域中的若干理论误区透视》,6000字,第一作者,《宁夏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ISSN 1002-0292,CN 64-1001/C。

你好 请问你在里面读了吗,我今年想考,但不知道这个文凭怎么样

承认的,这个是全国统考的学位型硕士研究生,毕业发双证,到哪都是承认研究生学历与硕士学位的。若只是为了以后考公务员的话,不用管楼上说的含金量。。。何况党校开的那几个专业,在专业领域里也是很有分量的。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只要是参加全国统一研究生考试入学,在学信网上可查学籍,是国家承认学历的

省级以上党校的硕士生学历是承认的,但含金量不如高校的

校(院)设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党的建设与党的学说、法学、公共管理、工商管理、外语、现代科技、共青团理论、妇女理论等12个教研部和1个研究中心,内设有省共青团干部学校、省妇女干部学校、省民族干部学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技术哲学、行政管理8个学科为硕士学位授予点。有5个省级科研基地、9个省级学会挂靠校(院)。办有《湖湘论坛》、《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种公开刊物和省级内刊《理论集萃》。图书馆藏书70多万册,正在向数字化方向迈进,初步建立了理论信息、省情资料等一系列教研数据库。

教育核心期刊有很多,现在我来汇总一下教育方面可以发表的核心期刊有哪些。北大核心《教育与职业》 《科技通报》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商业经济研究》 《人民论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财会通讯》 《学术探索》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双核心《外语学刊》 《出版广角》 《文艺争鸣》《人民论坛》 《法学论坛》 《理论探索》《学术月刊》 《经济纵横》 《心理发展与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 《北京体育学院学报》《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会

1、“阿多诺的‘经验’概念解析”,哲学研究,2012,02;2、“价值观视域下的‘和谐’概念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01;3、“概念同一性与对象多元性的理论建构及其超越”,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01;4、“社会主义公正的价值维度解析”,山东社会科学,2012,02;5、“公共性视野中的核心价值观建设”,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2,02;6、“历史唯物主义范式演变中的价值哲学”,唯实,04;7、“核心价值观建构中的集体主体分析”,湖南社会科学,2011,06;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黑格尔研究向度解析”,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2,02;9、“现代转型与核心价值观边缘化危机透视”,唯实,04;

你好!如果有什么需要的话可以进我的空间看看,里面有我的联系方式。

《明代宫廷教育思想初论》,《求是学刊》2015年第2期。《怀柔远人:国史〈明实录〉对西域“回回”记载的价值取向》,《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明清实录对武当山记载的差异》,《南都学坛》2015年第2期。《〈湖北天门熊氏契约文书〉的学术价值》,《中华读书报》2015年2月4日第15版。《〈清实录〉修纂中的汉化现象论析》,《华中国学》第三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第311—324页。《论中国史学谱系的层累与延展——兼论中国史学史体系的发展模式》,《人文杂志》2014年第8期。《历史与社会(文摘)》2014年第4期转载;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年第1期转载。《王士祯家族历史撰述初探》,《中原文化研究》2014年第5期。《明代皇室子弟教育初论》,《长白学刊》2014年第4期。《中国宫廷的游戏与娱乐》,《紫禁城》2014年第2期。《〈宋实录〉川蜀作者群初探》,《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翁心存日记〉所见〈清宣宗实录〉版本考》,《文献》2013年11月第6期。《论国学的学格》,《光明日报》2013年8月26日第15版“国学版”。《试析〈明实录〉对刘基形象的记载与塑造》(与谢盛合作),《学术研究》2013年第5期。《〈宋实录〉河南作者群初探》,《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第4期。《〈清实录〉的文献价值与文本解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13年第10期转载。《试论〈清实录〉在整饬吏治中的指导性作用》,《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民国学者应用、整理和研究〈清实录〉初探》,《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试论儒学思想在史学实践中的贯彻》,《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5期。《从〈翁心存日记〉看清代实录馆的修纂与运作》,《史学史研究》2012年第4期。《试述〈清实录〉史料的来源与流向》,《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又《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12年第8期转载。《实录体史书在中国文化承传上的特殊贡献》,《人文杂志》2012年第1期。《中西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皇帝实录》,《人文论丛》2011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试述〈明实录〉对武当山的记载及其价值》,《江汉论坛》2011年第12期;又收入《故宫·武当山研讨会论文集》,故宫出版社2012年。《王朝与天下之辨:明末清初“新民本”对君主私天下本质的揭露》,《明史研究论丛》第9辑,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从〈清实录〉看海南的航海与海盗问题》(与谢盛合作),《新东方》2011年第3期。《欲乐还忧:崇祯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1年第6期。《化神奇为腐朽——明熹宗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1年第5期。《追回失去的快乐——明神宗后期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1年第4期。《没有快乐的童年——明神宗早期宫廷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1年第3期。《压抑后的“井喷”——明穆宗的宫廷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1年第2期。《修醮宴安求长生——明世宗的宫廷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1年第1期。《试述〈明太宗实录〉对建文帝形象的描写与塑造》,《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1期。《从历史与新闻的关系看史学的传播和普及》,《郑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明宣宗宫廷娱乐生活特征与影响述论》,载《明永乐宣德文物特展·永宣时代解读》,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又载《永宣时代及其影响——两岸故宫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故宫出版社2012年。《论儒学与史学的关系——以儒学对实录体史书编纂的影响为例》,载《中国的思想与社会——历史研究的回顾、探索与展望》,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年。《张舜徽中华人民通史新探》,《华中学术》第二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清实录〉世传版本考》,《明清论丛》第十辑,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试述〈明太祖实录〉对朱元璋形象的塑造》,《学术研究》2010年第5期。《试论〈明实录〉对建文帝的态度及其变化》,《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11年第1期转载。《逐步突围——明武宗娱乐生活的阶段性特征(下)》,《紫禁城》2010年第9期。《逐步突围——明武宗娱乐生活的阶段性特征(上)》,《紫禁城》2010年第8期。《突破围城(下)——明武宗肆无忌惮的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0年第7期。《突破围城(上)——明武宗肆无忌惮的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0年第6期。《滑向逸游:明宪宗与明孝宗的宫廷娱乐》,《紫禁城》2010年第5期。《儒家伦理与皇帝私欲的冲突与折衷——明英宗与明代宗的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0年第4期。《促织瞿瞿叫,宣德皇帝要——明宣宗骄奢荒唐的宫廷娱乐》,《紫禁城》2010年第3期。《新年共乐逢亨运,多寿惟惭祝眇躬——明宣德年间的宫廷节庆娱乐》,《紫禁城》2010年第2期。《红叶舞丹霜后落,青山如画马前看——明宣宗的效游和巡游》,《紫禁城》2010年第1期。《明实录所见登州的对外往来》,《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人民出版社2009年。《明代宫廷修书仪制考述》,《故宫学刊》总第五辑,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朝回足清暇,抚景情更怡:明宣宗的宫廷游乐活动》,《紫禁城》2009年第12期。《闲暇琴书足自娱,每从周孔溯唐虞:宣宗的宫廷文艺娱乐》,《紫禁城》2009年第11期。《天理与人欲的动态平衡:明宣宗宫廷娱乐生活特征》,《紫禁城》2009年第10期。《从心所欲不逾距:明成祖的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09年第9期。《围城里的陶醉:明太祖的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09年第8期。《〈宋实录〉史料的来源与流向》,《武汉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中国历史文献学与中国史学史的交叠与分野》,《湖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9年第7期转载。《皇史宬尊藏〈清实录〉考》,《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年第1期。《论儒臣与宦官对明代皇帝娱乐的影响及较量》,《故宫博物院院刊》2008年第6期。《清实录宫藏版本考》,《中国历史学会史学集刊》(台湾),第40期,2008年。《利玛窦“送礼”初探》,(澳门)《文化杂志》2008年春季刊。《〈清实录〉稿底正副本及满汉蒙文本形成考论》,《史学集刊》2008年第2期。《明代的〈汉书〉经典化与刘邦神圣化的现象、原因与影响》,《长江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从英法德意俄美汉译国名的演变看中国人对西方列强的认知过程》,载《语义的文化变迁》第145~173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五代实录修纂考》,《人文论丛》2005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唐五代实录修纂机构考述》,《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6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中国实录体史学研究:让中华文明的特色更鲜明》,《社会科学报》(上海)2007年5月17日。《实录修撰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朱熹修纂〈宋高宗实录〉考论》,《朱子学刊》2006年第1辑(总第16辑),黄山书社2006年。《司马迁所创纪传体对实录体的影响》,《史记论丛》第三集《逐鹿中原》,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从边缘到中心:明清实录对东北历史观察视角的转换》,《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6期。《从唐实录体裁看实录体的特征与地位》,《长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宋钦宗实录〉的修纂与价值》,《史学史研究》2006年第4期。《明代西器东传探研》,《兰州大学学报》2006第1期。《〈唐太宗实录〉的修纂及历史影响》,《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期。《明实录职官校正》,《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4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大明志书〉修纂及特点考论》,《明清安徽典籍研究》,黄山书社2005年。《饶宗颐对史学正统论研究的学术贡献――〈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发微》,《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5年第9期转载。《张居正官史修纂的革新措施》,《长江大学学报》2005年1期。《明至清中叶长江流域的西器东传》,《中国文化》第21期,2004年6月。《谶谣: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社会学家茶座》总第7辑,2004年第2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家建立新型君臣关系的尝试》,《历史文献论集》,崇文书局2003年。《试论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江汉论坛》2003年10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4年2期。《西器东传与前近代中国社会》,《学术月刊》2003年8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3年6期转载。《试析章学诚妇女观及对其史学观的影响》,《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评中国古代史学的“史才”论》,《史学史研究》2003年3期。《〈明夷待访录〉的近代“误读”与“新民本”思想的历史影响》,《哲学研究》2003年第2期。《“国民性改造运动”与中国民族旅游性格的重塑》,《人文论丛》2001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试论直书与曲笔对明实录价值的影响》,《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1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从唐甄对君民关系的考察看其新民本思想》,《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明代起居注的兴废及其对明实录修纂的影响——兼论儒家意识与君主专制的冲突与摩擦》,《史学月刊》2002年第4期。《明代史馆探微》,《史学史研究》2000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0年8期转载。《张舜徽与二十世纪后半叶的国学研究》,《求索》2001年第6期。《明代国史与野史的生态关系——以〈明实录〉的禁藏与流传为线索》,《学术月刊》2000年5期。《从唐甄的旅游观看中国文化的转型》,《旅游学刊》2000年3期。《明实录修纂程序述要》,《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1期。《略论中国传统旅游的人文精神》,《人文论丛》1999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明实录修纂考述》,《历史文献研究》总18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中国传统旅游的伦理特征》,《旅游学刊》1999年第4期。《直书与曲笔:传统修史原则的一体二翼》,《学术月刊》1999年3期。《睿宗、崇祯及南明诸朝实录修纂考述》,《史学史研究》1999年第2期。《明实录研究述略》,《人文论丛》,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试论〈洪芳洲公文集〉的史料价值》,《洪芳洲研究论集》,台湾洪芳洲研究会1998年。《从宋明家庭经济的经营看中国文化的转型》,《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1998年第3期。《从明代城市功能的转变看中国文化的转型》,《中国前近代史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张舜徽清代学术史研究初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11月专辑。《朱元璋历史观与史学思想初探》,《江汉论坛》1997年5期。《明实录体裁与体例研究》,《史学史研究》1997年第3期。《会通思想及其历史回声》,《船山学刊》1997年1期。《明实录的版本与收藏》,《文献》1997年1期。《明实录修纂与明代政治斗争》,《武汉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7年第3期转载。《明实录主题思想及民族史料价值》,《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4期。《试论〈殷虚书契考释〉的方法和价值》,《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六辑)1995年10月。《大戴礼记经文校正》,《文史》第39辑,中华书局1994年。《从朱元璋的正统观看他对元蒙的政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明实录人名校勘补遗》,《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四辑),燕山出版社1993年。《朱元璋偶像崇拜与政策走向》,《安徽史学》1993年第2期。《谣谚与古代教育及科举》,《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第2期。《史记人民性悖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3年第1期转载。《明实录地名校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明实录人名校勘》,《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二辑),燕山出版社1991年。《大戴礼记校正》,《古籍整理与研究》,第6期,中华书局,1991年6月。《钱大昕史学思想钩沉》,《嘉定文化研究》,三秦出版社1990年;又收入《钱大昕研究》论集,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在历史学视角及体例的转折点上——张舜徽先生〈中华人民通史〉研究》,《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0年第5期转载。《司马迁与郑樵的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史记不朽之迷——史记成功原因新探》,《古籍整理》1990年2期。《时代中心的史学》,《社会科学家》198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89年第10期转载。《苏颂与史学》(与张三夕合作),《古籍整理》1988年第3期;后收入《苏颂研究文集》,鹭江出版社1993年版。《大戴礼记校正二十则》,《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5期。

杂志社收稿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会

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的公共社会问题。 公共问题一般超越了个人特定的环境和范畴,它与人类整个的社会生活、制度或全部历史有关,因此,公共问题是大众的问题,是人们的价值、观念、利益或生存条件受到了威胁而出现的问题。有时它也泛指那些人类社会存在的某种危机的困境。另外,实际存在的公共问题往往牵涉到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甚至影响到为数众多的民众。(注:赵成根,《行政决策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成人教育自编教材,)这种表述隐含着公共问题的某些基本特征: 第一,公共问题具有影响的广泛性。这集中地表现在:它超越了“私域”的范畴,并不仅仅影响单个的个人或团体,而将对多数或绝大多数人或团体产生普遍的影响。比如,污染控制、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弱势群体(比如少数民族和妇女)的平等机会、产品的质量与安全等之所以被称为公共问题,乃是因为它们影响了许多个体和团体的生活,并通常促使政府机构制定相应的公共政策(注:Rogene ABuchholz,William DEvans,Robert AWManagement Response to Pubic Issues:Concepts and Cases in Strategy Formulation [M]Printice-Hall,1985,1、8、6、)。同时,公共问题可能超越地域的限制,而对一国内部的公共生活产生相似的影响;它也可能超越国界的限制,而对人类的共同生活造成潜在或现实的影响。 第二,公共问题具有影响的不可分性(indivisible)和“社会共享性”(注:陈庆云,《公共管理基本模式初探》[J],中国行政管理,2000,8,31、32。)。这可以理解为:公共问题对所有个体或团体产生的影响都是相同的,没有一个个体或团体可以置身于这些问题之外,它超越了人为的地理界限。比如,“大楼的景观,无论被看作是‘有益之物’或者是‘有害之物’,也为其他人所提供,在通常情况下也无法实现排他。空气、噪声和水污染是‘有害之物’,除非付出一定的代价,任何人都不能排除或者避免;反之,当污染水平降低时,也不可能排除某个人,不让其享受这一好处。”(注: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M],毛寿龙、李梅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99-)换言之,公共问题既包括公益问题,也包含公害问题;它们使所有社会成员都潜在地共同受益或潜在地共同受其威胁。这样,公共问题的存在就不仅仅是公众主观预期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差距问题了,而是公众在客观上潜在地、共同地受其影响;公共问题的解决也不是为了满足公众个人的利益需求,而是为了实现同样具有社会共享性的公共利益(注:张庆东,《公共利益:现代公共管理的本质问题》[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1,)。 基于这些属性,我们可以认为:公共问题是指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那些公共性社会问题。而公共性则是公共问题与社会问题相区别的最本质、最为内在的特性。

克服行政改革阻力的措施主要有:1、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2、发动下层说服上层 3、清理上层的改革阻力 4、所有组织成员平等投票行政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①历史的局限性决定了行政改革的成败②政治因素对行政改革的限制与制约③在行政系统内部行政官僚集团的反对④传统的保守程度决定了行政改革的艰难程度⑤用人惟亲和家长制对行政改革的负面影响主要阻力就是贯彻不彻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且地方保护主义意识比较严重。更何况改革势必损害一部分的利益,很可能就是那些执政者的利益。

2007年获南京大学行政管理博士学位。现为中央民族大学行政管理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主讲公共危机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国家公务员制度等课程。 1.《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问题与对策分析》,《理论月刊》2010年第6期(独立完成)《公共协商:群体性事件的治理之道》,《天府新论》2010年第3期(独立完成)《电子政府:多维审视及思考》,《理论学刊》2010年第2期(独立完成)《论公共服务的政府供给》,《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第一作者)《教育制度创新与社会就业增长》,《前沿》2010年第2期(第二作者)《整体政府:西方政府改革新理念》,《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独立完成)《应急管理中多主体社会责任的理论依据与现实对策》,《中国应急管理》2009第12期(第二作者)《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公共服务的责任关系及其建构》(独立完成)收录在《变革与繁荣——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的问题与挑战》一书,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论美国公共服务改革及其理论的新发展》(第一作者)收录在《变革与繁荣——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的问题与挑战》一书,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公共危机管理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思考》收录在《中央民族大学本科教学研究》2009年第5辑(独立完成)《论透明政府及其实现》,《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第一作者)《服务型政府:现实内涵、理论阐释及其实现》,《天府新论》2009年第1期(第一作者)《论协商民主及其实现》发表在《理论月刊》2009年第1期(第二作者)《公共政策视角中的就业问题》,《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超越官僚制与中国公共行政改革》,《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11期(第二作者)被人大复印资料《体制改革》2009年第1期全文转载《协商民主背景的公共决策质量提升》,《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第8期(独立完成)《论政府公共关系与公共危机的治理》,《理论月刊》2008年第5期(独立完成)《有限政府的理论溯源与价值》,《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5期(第一作者)《有限政府:多维阐释及其实现》,《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第一作者)《公共利益:多元阐释及衡量》,《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3期(第一作者)《责任政府:理论逻辑与制度建构》,《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第一作者)《中国法治政府的进程及其面临的挑战》,《东南学术》2008年第2期(第一作者)《大部制: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治道变革的新方向》,《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第一作者)24.《论社会选择与协商民主之互补与交融》,《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第一作者)《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及其模式选择》,《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第一作者)被《公共行政》2008年第5期全文转载《社会风险化解的政策选择》,《前沿》2007年第11期(独立完成)《透明政府更需要拆除无形之“墙”》,《人民政坛》2007年第11期(独立完成)《环保:杜绝运动式》,《中国改革》2007年第9期(第二作者)《论美国公共服务改革及其理论的新发展》,《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3期(第一作者)《政府政策应具开放性——以牙防组事件为例》,《中国改革》2007年第7期(第二作者)《中国公共危机决策中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社科纵横》2007年第7期(第二作者)《论德国公共服务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第二作者)《服务型政府理念下民族自治地区公共服务的供给》,《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3期(第二作者)《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比较研究》,《天府新论》2006年第3期(独立完成)《21世纪政府施政的十大理念》,《党政论坛》2006年第2期(独立完成)《论公共危机中政府形象及其重塑》,《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独立完成)《从“效率”到“服务”——政府管理新理念》,《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2006年第2期(第一作者)《论公共危机的复合治理》,《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3期(独立完成)《论城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治理》,《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1期(独立完成)《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中的腐败问题》,《生产力研究》2006年第6期(第二作者)《论信息公开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作用》,《社科纵横》2006年第10期(第二作者)《论社会资本与我国和谐社会的实现》,《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第10期(独立完成)《论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3期,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05年第9期全文转载(独立完成)《新公共管理:反思、批判与超越》,《公共管理学报》2005年第1期(独立完成)《政府与公民良好合作关系的重塑》,《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第一作者)《新公共服务理论及其对中国政府管理的借鉴》,《新疆社科论坛》2005年第3期(第一作者)《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合法性的路径选择》,《理论探讨》2005年第4期(第一作者)《诺思的经济史观述评》,《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第二作者)《论公民参与与公共管理》,《社科纵横》2005年第3期(第二作者)《论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问题》,《党政干部论坛》2004年第12期(独立完成)发表论文《“一致”通过的决议缘何执行不力》被收入2005年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的《领导科学》一书(独立完成) 1.参与国家985项目“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研究”2.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与应急管理体系研究”3.主持校级青年基金项目“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研究”4.主持校级教改课题“公共危机管理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研究” 参与北京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志愿服务制度化研究” 参与江苏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公共政策视角中的就业问题研究”,2008年获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周晓丽:《公共危机管理》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9月苏保忠,周晓丽,王拥军:《基层公务员素质与能力建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周晓丽:《灾害性公共危机治理——基于体制、机制和法制的视界》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1月《公共管理学》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2月(参编)《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4月(参编)《公共管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参编)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依陆漆依-0陆吧依] 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贰00吧年版) 提示: 排序:中国政治 - 第贰三位 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贰0依依年版) 提示: 排序:中国政治类 - 第贰0位 主题分类: D0,D贰,D四,D陆,A:中国政治: D0,D贰,D四,D陆,A:中国政治 您查询的是: 范围: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贰0依四-贰0依5年版)- 包含: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对不起,未找到任何期刊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我这里可以帮你代发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可以发8月!

2010年度科研成果:《中国语境中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个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学术传统与问题逻辑》,《中国社会科学》(CSSCI)2010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11期全文转载。《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生态文明理论何以可能》,《哲学研究》(CSSCI)2010年第12期。《从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到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问题与反思》,《学术研究》(CSSCI)2010年第3期;《新华文摘》2010年第16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10年第8期转载。《作为马哲史研究对象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何以可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CSSCI)2010年第3期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法论的三重转换》,《社会科学辑刊》(CSSCI)2010年第4期。《论科尔施后期思想中的马克思主义观》,《南京社会科学》(CSCCI)2010年第6期。《作为当代资本主义理论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江苏社会科学》(CSSCI)2010年第 5 期。《论马尔库塞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化的理解》,《武汉大学学报》(CSSCI)2010年第2期。《论塞耶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解读》《山东社会科学》(CSSCI)2010年第1期。《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消费伦理》,《陕西师范大学学报》(CSSCI)2010年第6期。《论霍克海默尔和阿多诺对启蒙道德的批判》,《江汉论坛》(CSSCI)2010年第12期。《弗洛姆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伦理批判》,《理论月刊》2010年第9期。2009年度科研成果:1.《生态批判与绿色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个人专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2.《略论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范式的转换》,《哲学研究》(CSSCI)2009年第12期。3.《从技术政治学到审美政治学:马尔库塞政治哲学初探》,《国外社会科学》(CSSCI)2009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5期论点转载。4.《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消费主义价值观的批判》,《哲学动态》(CSSCI)2009年第1期,《哲学文摘卡》2009年第2期转载。5.《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价值观》,《北京大学学报》(CSSCI)2009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9年第12期全文转载。6.《论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哲学革命变革道路和实质的考察》,《马克思主义与现实》(CSSCI)2009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10年第4期全文转载。7.《立足于中国具体实际展开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2009年12月29号8.《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南京大学学报》(CSSCI)2009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6期全文转载。9.《一种非压抑性文明何以可能:评马尔库塞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伦理批判》,《江汉论坛》(CSSCI)2009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10年第1期全文转载。10.《加强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观念与方法》,《河北学刊》(CSSCI)2009年第4期。《光明日报》2009年9月1号摘登。11.《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社会科学辑刊》(CSSCI)2009年第3期。12.《论市场经济与社会信用价值体系的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CSSCI集刊),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13.《论科学对人类生态意识的萌生与生态思维方式形成的影响》,《山东社会科学》(CSSCI)2009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09年第11期转载。《孔子之“信”的适用领域与层次及其与当代诚信思想的沟通》,《伦理学研究》(CSSCI)2009年第5期,《光明日报》2009年11月10日摘登。《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自然观和生态价值观》,《鄱阳湖学刊》2009年第2期。16.《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拷问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7月1号。17.《环境伦理学》,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科研课题:1.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研究 经费20万科研奖项:1,西方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研究(系列论文),湖北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教学研究课题:研究生精品课程与教材建设课题”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校级),经费5万元2008年度科研成果:1.《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范式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CSSCI)2008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2008年第4期全文转载。2.《技术批判与自然的解放:评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研究》(CSSCI)2008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08年第8期全文转载。3.《反对资本主义的生态学:评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批判》,《国外社会科学》(CSSCI)2008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5期全文转载。4.《论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生态维度的开启》,《马克思主义与现实》(CSSCI)2008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9年第2期全文转载。5.《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质与理论定位》,《学术月刊》(CSSCI)2008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8年第12期全文转载。6.《日益模糊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图象》,《学术研究》(CSSCI)2008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8年第4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6期论点转载。7.《论马尔库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山东社会科学》(CSSCI)2008年第3期。8.《论威廉·莱斯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南京社会科学》(CSSCI)2008年第6期。9.《论戴维·佩珀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江汉论坛》(CSSCI)2008年第12期。10.《论作为境界的生态文明理论与作为发展观的生态文明理论与作为发展观变想的理论主题及其当代影响》,《青海社会科学》实》》,《道德与文明》(CSSCI)2008年第4期11.《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视阈》,《光明日报》2008年2月20号;《浙江日报》、《贵州日报》全文转载。12.《论生态文明的制度维度》,《光明日报》(理论版)2008年4月8号。13.《论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三个维度》,《淮海工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14.《略论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合著)《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CSSCI集刊)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15.《佩里·安德森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观述评》,《长江论坛》2008年第1期。科研课题:1.省社科基金: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途径的历史经验研究 经费 0。5万科研奖项:1.《哲学批判与解放的乌托邦》,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教学研究课题:1.校级教学研究课题”我校哲学专业建设与发展模式研究”(委托课题),经费5000元2.研究生培养创新项目“人文学科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研究”(委托课题),经费8000元2007年度科研成果:1.《哲学批判与解放的乌托邦》,(独著)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获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2.《生态政治哲学何以可能:评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哲学》,《哲学研究》(CSSCI)2007年第11期;《马克思主义文摘》2007年第12期转载。3.《制度批判、技术批判与消费批判:论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论题》,《国外社会科学》(CSSCI)2007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15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7年第9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4.《论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域与问题域》,《江汉论坛》(CSSCI)2007年第7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5.《技术理性批判与科技伦理的重建:评威廉·莱斯的科技伦理价值观》,《淮海工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08年第3期全文转载。6.《现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述评》,(合著)《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CSSCI集刊),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7.The Study of Marxist Western Philosophy in Chinese Academe and Its Defects Rethinking Marx(USA) 8.西方马克思主义技术理性批判的三个维度》,《理论与现代化》200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2007年第7期全文转载。9.《近年来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进展》,(与郭剑仁合作),载《中国社会科学前沿》(2006—200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10.《论现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与汪信砚教授合作),《红旗文稿》2007年22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6期全文转载。科研奖项:1.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价值观 获湖北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2006年度科研成果:1.《技术祛魅与人的解放:评法兰克福学派的科技伦理价值观》,《哲学研究》(CSSCI)2006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07年第3期全文转载。2.《略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价值观》,《北京大学学报》(CSSCI)2006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20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06年第9期全文转载。3.《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评析:生态唯物主义哲学的重建与生态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研究》(CSSCI)2006年第12期。4.《文化、自然与生态政治哲学概论:评詹姆斯·奥康钠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国外社会科学》(CSSCI)2006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6年第2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2006年第1期全文转载。5.《论北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学术月刊》(CSSCI)2006年第4期。(合著)6.《生态批判与解放的乌托邦:评本·阿格尔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武汉大学学报》(CSSCI)200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6年第8期全文转载。7.《环境伦理学价值立场的转换:从西方化到中国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CSSCI)2006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2期全文转载;入选《当代中国建设与发展的价值哲学审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8.《环境伦理应以人为本》,《长江日报》2006年8月3号。2005年度科研成果:1.《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转型》,《哲学研究》(CSSCI)2005年第4期;《光明日报》摘登。2.《文化价值批判与解放的乌托邦: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国外社会科学》(CSSCI)2005年第6期;入选《国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3.《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北京大学学报》(CSSCI)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2005年第6期全文转载。4.《论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几个理论误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CSSCI)2005年第1期。5.《试论科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江汉论坛》(CSSCI)2005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5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5年第11期全文转载。6.《论卢梭政治哲学的伦理价值向度》,(合著)《社会科学辑刊》(CSSCI)2005年第4期。7.《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学习与探索》(CSSCI)2005年第3期。8.《试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社会理论》,《山东社会科学》(CSSCI)2005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新视野》2005年第5期全文转载。9.《略论弗洛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解读》,《武汉大学学报》(CSSCI)2005年第3期。10.《“北京共识”对提高我国的软实力的启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CSSCI)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05年第6期全文转载。11.《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建设的意义》,《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文摘卡》2005年第3期转载。12.《和谐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念的变革》,《湖北日报》2005年4月14日。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非哲学化和科学化》,《湖北日报》2005年6月2号。13.《哲学家的使命和责任》,《湖北日报》2005年9月1号。14.《信用伦理与和谐社会》,《长江日报》2005年5月6号。15.《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初探》,《人学与现代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科研奖项:1.《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获湖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2004年度科研成果:1.《哲学与文化价值批判:解读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个人专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2.《略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价值观》,《哲学研究》(CSSCI)200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04年第6期全文转载;《社会观察》2004年第5期转载;入选《当代中国的“人—自然观》,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3.《关于研究和评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研究》(CSSCI)2004年第6期。4.《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与现实》(CSSCI)2004年第1期5.《重新理解和研究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河北学刊》,(CSSCI)2004年第2期,《光明日报》摘登。6.《论价值哲学视阈内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辑刊》(CSSCI)200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4年第7期全文转载。7.《略论马尔库塞科技—伦理价值观》,《江苏行政学院学报》(CSSCI)2004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2期全文转载。8.《“控制自然”观念的历史演变及其伦理意蕴》,《道德与文明》(CSSCI)2004年第5期;入选《东南大学伦理论坛》,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9.《论弗洛姆的规范人本主义伦理学》,《伦理学研究》(CSSCI)2004年第2期,《哲学文摘卡·伦理学》2004年第4期转载。10.《人道主义还是反人道主义:评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关系》,《青海社会科学》(CSSCI)2004年第5期;入选《人学与现代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11.《论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山东社会科学》(CSSCI)2004年第1期。12.《文化选择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论〉》,《武汉大学学报》(CSSCI)2004年第3期。13.《制约学术创新的三大因素》,《长江日报》2005年2月13号。14.《谈谈尊重》,《光明日报》(合著),2004年7月20号。科研课题:教育部重大招标课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陶德麟教授主持)的子课题“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经费 1万元2003年度科研成果:1.《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两种路向》,《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2.《略论儒家生态伦理的基本精神与价值取向》,(CSSCI)《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4年第3期论点转载;《长江日报》摘编3.《西方马克思主义生存哲学研究论纲》,《河北学刊》(CSSCI)2003年第2期,《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3年第3期全文转载。4.《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武汉大学学报》(CSSCI)2003年第5期。5.《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探索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CSSCI集刊)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6.《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与西方政治文化传统》,《青海社会科学》(CSSCI)2003年第1期。7.《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对当代中国哲学的意义》,《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8.《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述评》,《理论月刊》2003年第2期。9.《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初探》,《人学与现代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科研课题:1.西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费 5万 教育部人文专项课题“市场经济与信用价值体系研究” 4万 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教材问题研究,经费3万科研奖项:1.《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若干理论问题的辨析》,获湖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2002年度科研成果:《再论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和评析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CSSCI)2002年第2期;《理论参考》2003年第2期转载。《略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转向》,《世界哲学》(CSSCI)2002年第5期。《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问题》,《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CSSCI)《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2年第5期全文转载。《信用伦理与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信用缺失》,《马克思主义与现实》(CSSCI)2002年4期,《理论参考》2002年第10期转载。《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阈内的当代哲学问题论析》,《江汉论坛》(CSSCI)200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2年第4期全文转载。《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回眸与反思》,《青海社会科学》(CSSCI)2002年第3期。《论阿尔都塞对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社会科学辑刊》(CSSCI)2002年第6期《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基本特点》,《山东社会科学》(CSSCI)2002年第3期。 《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及其对早年思想的超越》,《武汉理工大学学报》(CSSCI)200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2002年第8期全文转载。《青年卢卡奇的文化哲学初探》,《武汉大学学报》(CSSCI)2002年第3期《关于当代中国哲学的困境与未来走向的思考》,《理论前沿》(CSSCI)2002年第7期《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中国:问题·出路·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CSSCI集刊)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13.《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二十年:兼论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基本思路的现代转换》,《理论月刊》2002年第3期。14.《全球化与建构中国现代性伦理体系的几点思路》,《理论月刊》2002年第10期。15.《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哲学对现代性问题的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CSSCI),2002年第4期。16.《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的历史观及其基本价值取向》,《楚天学术》2002年第1辑,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17.《论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意识形态职能关系的解决》,《哲学评论》2002年第1期,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18.《从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到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伦理学评论》(2002),中国财经出版社2002年版。19.《论陈毅军事辩证法》,《创始者的精神家园》,中国财经出版社2002年版。科研课题:1.湖北省社科基金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问题研究 经费5万2001年度科研成果:1.《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校学术丛书),(独著)中国财经出版社2001年版。2.《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再清理与再认识》,《马克思主义与现实》(CSSCI)2001年第6期;入选《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哲学年鉴》(2002)介绍。3.《试论科尔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及其对列宁主义的批判》,《南京社会科学》(CSSCI)2001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2001年第11期全文转载。4.《科尔施的“总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述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CSSCI集刊)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5.《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与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研究》,《青海社会科学》(CSSCI)2001年第4期。6.《试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天府新论》(CSSCI)2001年第5期。7.《论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三大特征》,《理论月刊》2001年第5期。8.《略论葛兰西的市民社会与文化领导权理论》,《广西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9.《论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理论反思》,《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成教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入选《学习型社会的探索之路》,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000年度科研成果:1.《关于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若干问题的辨析》,《马克思主义研究》(CSSCI)2000年第1期;《哲学年鉴》2001年介绍。2.《评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社会科学研究》2000(CSSCI)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2001年第2期全文转载。3.《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探索与重构》,《青海社会科学》(CSSCI)2000年第4期。4.《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及其当代影响》,《中南财经大学学报》(CSSCI)2000年第2期。5.《略论葛兰西实践哲学的内涵和性质》,《社会科学动态》2000年第8期。6.《应加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农行干部管理学学报》2000年第8期。7.《我国学术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历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成教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8.《社会转型期非理性现象透视》,《安徽日报》2000年1月

1、我国现阶段政策执行阻滞及其防治对策的制度分析,《政治学研究》2002年第1期;2、威尔逊的行政学思想,《政治学研究》1998年第3期;3、听证制度: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保证,《政治学研究》1999年第1期;4、从区县人大换届选举看提高公民民主意识,《中国软科学》1999年第3期;5、浅析浮夸歪风屡禁难止的体制根源,《中国软科学》1999年第10期;6、西方企业家政府理论评述,《国外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7、发展中的中国政策科学---我国公共政策学科发展的回眸与展望,《管理世界》2003年第2期;8、防治浮夸的关键在于完善干部评价机制,《科学社会主义》2000年第2期;9、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败说”及其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0年第3期全文转载;10、论行政听证制度的民主底蕴,《武汉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1年第3期全文转载;11、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与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2年第3期全文转载;12、提高政策执行效率的关键在于完善监督机制,《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3年第2期全文转载。13、监督虚脱:妨碍政策有效执行的重要因素,《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14、法国政府的分权改革及其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法国研究》2002年第1期。15、政府形象建设:提高政策执行效率的重要途径,《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16、寻求公平与效率的协调与统一------评现代西方新公共行政学的价值追求,《中国行政管理》1998年第12期(学术论坛专版);17、周恩来行政改革思想探析,《武汉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18、法约尔对西方行政管理学发展的理论贡献,《法国研究》,1998年第2期;19、浅析法国公务员制度的廉政机制,《法国研究》1999年第2期;20、人民至上: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的重要特征,该文先后入选教育部举办的全国高校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理论研讨会和湖北省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理论研讨会,并被收入教育部选编的《全国高校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版;21、周恩来民主监督思想探析,《理论学习月刊》1998年第3期;22、周恩来民主行政思想初探,《求实》1998年第5期;23、当代政府管理新范式,《行政论坛》2000年第3期;24、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1999年第3期;25、邓小平民主行政理论论略,《云南行政学院学报》1999年第6期;26、日本政府成功实施宏观管理职能的体制保障,《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1年第2期;27、政策概念再认识,《地方行政与公共管理》2001年第3期;28、研究政策执行问题必须遵循科学的方法论,《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29、行为主义政治学的“价值中立论”与西方政府中性化理论评析,《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第3期;30、完善政府系统的权能配置是防治我国现阶段政策执行阻滞的关键,《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7期;31、浅谈政策有效执行的信任基础,《理论探讨》2003年第7期;32、西方国家民营化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第一作者,《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第3期;33、“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博弈缘由探析,第一作者,《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第7期34、丁煌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道德风险的成因及规避机制研究——基于利益博弈的视角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4)35、丁煌 政策执行过程中政府与公众的谈判行为分析——非对称权力结构的视角探索与争鸣,2010,(7) 丁煌 正本清源:公共行政学“身份危机”之新考量——基于“政治-行政二分”视角的思考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丁煌 从社会资本视角看“村改居”社区治理特区实践与理论,2010,(3)丁煌 风险社会语境下我国安全生产网络状治理模式初探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0,(2)第二作者丁煌 法国市镇联合体发展的历史、特点及动因分析法国研究,2010,(1)丁煌 逆向选择、利益博弈与政策执行阻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丁煌 政策工具选择的视角、研究途径与模型建构行政论坛,2009,(3)--------------------------------------------------------------------------------

杂志社收稿

  • 索引序列
  •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会
  •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会
  •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会
  •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