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级别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级别

发布时间: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级别

湖南科技学院(简称湘科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南永州市的最高学府。   学校坐落在素有“锦绣潇湘”之称,文化底蕴深厚,舜文化、瑶文化、柳文化、女书文化、稻作文化、理学发源地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竹城”--永州。学校位于永州市零陵区,毗邻两广,境内湘桂铁路、洛湛铁路、衡昆高速公路、永蓝高速公路、永连公路、207国道和322国道交汇于此,永州零陵机场航线通达国内主要城市,水、陆、空交通便利。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科技学院主办,面向全国高校,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于1980年创刊,1998年更名为《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公开发行,2002年3月更名为《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7月,更名为《湖南科技学院学报》。学报由唐朝阔、陈松柏、杨金砖历任主编,现任主编为张京华。

刊名: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2-7835CN: 43-1436/C邮发代号: 42-184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零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时间:1999《湖南科技学院学报》在2002-2004年短短3年内实现了由季刊提升为双月刊、又由双月刊提升为月刊的“三级跳”。同时每期学报的篇幅也由原来的4-5个印张增加到10个印张、然后又增加到14-15个印张。每年度发表论文总量逐年递增。先后推出“柳宗元研究”、“零陵文化研究”、“零陵风俗调查与研究”、“零陵方言调查与研究”、“瑶族文化”、“湖湘文化”、“舜文化研究”、“女书研究”、“零陵地方志”、“永州风光”等地方性栏目,再附以“安徒生研究”等高水准的机动性学术前沿栏目,较好的实现了自身的特色文化建构。特别是“柳宗元研究”专栏持续开办25年,已形成规模,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在国际上具有一定代表性。2004年,该学院学报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的论文,在全国同类院校学报中排名第二,该学报已经成为服务高校教学、科研、服务永州地方经济于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获得奖项学报还曾在1999年荣获湖南省优秀学报,2002年荣获全国高校学报“质量进步奖”。同年,时任主编杨金砖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优秀主编”。2002年被湖南省高校学报研究会评为“优秀期刊”。学报此次取得辉煌的战果,是湖南科技学院整体发展和整体荣誉的重要部分。《湖南科技学院学报》被确定为中国人文社科百强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柳宗元研究”专栏被评为百种特色栏目《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发展编辑部现有成员5人,每年办刊经费10万元,平均每页经费是全省总平均的8%,人均编辑页数是全省总平均的78倍,但是编辑部成员克服困难,成功打造出了核心期刊。核心期刊的资源含量是普通期刊的10倍。近几年来,学报编辑部在学院领导、全体教职员工的指导、关心、重视下,学报编辑取得了这次辉煌的战果,这是学院整体发展和整体荣誉的重要部分。《湖南科技学院学报》-主编感言学报编辑部主编张京华教授感慨地说,编辑部同仁特别感谢学院领导的关心,感谢前任学报主编杨金砖编审的工作和贡献,没有他在2004年度取得的业绩,学报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在谈到今后规划时,张教授说:“学术无止境,工作无止境,办刊也无止境。前几天陈建民书记刚刚嘱咐学报编辑部,认真研究好下一阶段的工作。我们会在今天的基础上,精益求精,从学院整体利益出发,看管、维护好这一份宝贵的资源。”(周平尚)

张京华,男,1962年生,汉族,北京人。北京大学1983年历史学系本科毕业,北京大学1993年中国政治思想史方向破格副教授,洛阳大学破格教授。现为湖南湖南科技学院教授、湖南科技学院学报主编、湖南科技学院濂溪研究所所长、中华孔子学会学术委员、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湖南省濂溪学会副会长、湖南省舜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船山学社常务理事、广西朱熹思想研究会特邀研究员、网站学术顾问。研究方向为先秦道家、先秦诸子学、宋明儒学、民国学术思想史、中国地域文化、中国古代政治文化。

湖南科技人文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级别

湖南科技学院(简称湘科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南永州市的最高学府。  学校坐落在素有“锦绣潇湘”之称,文化底蕴深厚,舜文化、瑶文化、柳文化、女书文化、稻作文化、理学发源地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竹城”--永州。学校位于永州市零陵区,毗邻两广,境内湘桂铁路、洛湛铁路、衡昆高速公路、永蓝高速公路、永连公路、207国道和322国道交汇于此,永州零陵机场航线通达国内主要城市,水、陆、空交通便利。师资力量 湖南科技学院  学校坚持“人才兴校”发展战略,以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为重点,实施潇湘学者工程,大力加强高层次优秀人才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整体实力和教学团队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现有专任教师710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50余人,占专任教师比达到35%;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480余人,占专任教师比达到67%。有省青年骨干教师40余人,新世纪121人才、省级学科带头人、湖南省教学名师10余人。学校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已有40余人到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家访学进修,有20余位外籍学者、近100名国内著名专家来校任教或讲学。编辑本段学科专业  近几年来,根据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学校积极调整学科专业配置,重组学科专业资源,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学科专业建设,逐步形成了以理、工为龙头,校园风景(11张)理、工、文、经、管、法、教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现建有中国古代文学、有机化学等2个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中国古代文学、有机化学、理论物理、计算数学、文艺学、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等7个校级重点学科。设有28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生物工程专业被确定为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化学专业被确定为湖南省“十一五”重点专业,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被确定为湖南省特色专业。

学校学科专业齐全,办学规模日益扩大。现有14个教学系,2个教学部,13个研究所,全日制本科专业32个,涵盖理、工、文、经、管、法、教七大门类。现有专任教师715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50余人,占专任教师比达到35%;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527余人,占专任教师比达到74%。有省级青年骨干教师40余人,新世纪121人才、省级学科带头人、湖南省教学名师10余人。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2000余人。 学校积极推进应用科学、教育科学和地方文化研究,教职工科研成果显著。近几年来,学校共获得省级以上立项课题430余项,全校教师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50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转载18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近200部,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励150余项。学校被确定为湖南省舜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被评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学校大力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推进学研产结合,科技成果转化迈上新台阶。学校油茶开发项目获国家发改委立项资助,红薯乙醇燃料生产研发和油茶高产应用集成示范项目获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省科技厅重大专项立项,“生物质能源”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油茶籽油深加工及油茶林低改”产学研示范基地均被评为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刊名: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2-7835CN: 43-1436/C邮发代号: 42-184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零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时间:1999《湖南科技学院学报》在2002-2004年短短3年内实现了由季刊提升为双月刊、又由双月刊提升为月刊的“三级跳”。同时每期学报的篇幅也由原来的4-5个印张增加到10个印张、然后又增加到14-15个印张。每年度发表论文总量逐年递增。先后推出“柳宗元研究”、“零陵文化研究”、“零陵风俗调查与研究”、“零陵方言调查与研究”、“瑶族文化”、“湖湘文化”、“舜文化研究”、“女书研究”、“零陵地方志”、“永州风光”等地方性栏目,再附以“安徒生研究”等高水准的机动性学术前沿栏目,较好的实现了自身的特色文化建构。特别是“柳宗元研究”专栏持续开办25年,已形成规模,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在国际上具有一定代表性。2004年,该学院学报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的论文,在全国同类院校学报中排名第二,该学报已经成为服务高校教学、科研、服务永州地方经济于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获得奖项学报还曾在1999年荣获湖南省优秀学报,2002年荣获全国高校学报“质量进步奖”。同年,时任主编杨金砖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优秀主编”。2002年被湖南省高校学报研究会评为“优秀期刊”。学报此次取得辉煌的战果,是湖南科技学院整体发展和整体荣誉的重要部分。《湖南科技学院学报》被确定为中国人文社科百强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柳宗元研究”专栏被评为百种特色栏目《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发展编辑部现有成员5人,每年办刊经费10万元,平均每页经费是全省总平均的8%,人均编辑页数是全省总平均的78倍,但是编辑部成员克服困难,成功打造出了核心期刊。核心期刊的资源含量是普通期刊的10倍。近几年来,学报编辑部在学院领导、全体教职员工的指导、关心、重视下,学报编辑取得了这次辉煌的战果,这是学院整体发展和整体荣誉的重要部分。《湖南科技学院学报》-主编感言学报编辑部主编张京华教授感慨地说,编辑部同仁特别感谢学院领导的关心,感谢前任学报主编杨金砖编审的工作和贡献,没有他在2004年度取得的业绩,学报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在谈到今后规划时,张教授说:“学术无止境,工作无止境,办刊也无止境。前几天陈建民书记刚刚嘱咐学报编辑部,认真研究好下一阶段的工作。我们会在今天的基础上,精益求精,从学院整体利益出发,看管、维护好这一份宝贵的资源。”(周平尚)

【最新最真实】希望能帮到你五次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高等院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湖南省文明单位  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 湖南科技学院创建于1941年,前身为湖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1971年创办专科教育,2002年由原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零陵学院,2004年更名为湖南科技学院。经过70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一所集文学、理学、工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于一体的地方本科院校。学校现有16个教学系部,建有2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32个普通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学生13000余人,成人教育在籍学生5000余人。现有教职员工1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72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260余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560余人。学校占地面积1300余亩,建筑面积45万余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亿余元,图书馆藏书85余万册,固定资产总值5亿余元。长期以来,学校立足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零陵师专时期,曾先后四次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1次,被誉为“全国师范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2002年升格本科以后,学校确立了“立足永州、面向湖南、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和“质量立校、人才兴校、创新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质量工程建设,获得省级以上建设项目100余项,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0余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与此同时,学校以地方文化、应用科学和教育科学研究为重点,积极推进科学研究。近五年来,获得省级以上课题350余项,省级以上科研奖励100余项,全校教师发表论文4000余篇,出版著作近100部。建校70年来,学校先后为各行各业培养本专科及中师毕业生35000人,成人本专科毕业生25000余人,还培训各类非学历教育10000余人次。广大毕业生在各自岗位上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70年来,学校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跨越。学校层次不断提升,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各项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荣获全国高等院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党建工作先进高校、湖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等称号。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级别

截至2015年6月,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有省高等学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基地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 湖南省高等学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农田杂草防控技术与应用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农药无害化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省曾国藩研究基地 馆藏资源截至2015年6月,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165052册,电子图书2139805种,其中本地镜像660000种,远程包库1479805种。有中外电子期刊41076种,中外纸质期刊1587种,报纸105种。有清华同方CNKI、北京万方NSTL、Gale Academic Onefile、EBSCoHost等大型电子期刊数据库6个,其它类型专题数据库24个。 学报期刊《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简称《学报》)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主办,中国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常设栏目有:政治·哲学·法律、经济·管理、文学·艺术、语言·文字、文化·历史、教育·教学、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理科版)等,特设“曾国藩研究”、“梅山文化研究”、“大学与创新人才培养大家谈”、“女性主义研究”等专栏。《学报》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国人文与社会科学论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上网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等收录。1999年获全国文科学报“优秀栏目策划奖“、湖南省优秀学报一等奖, 2003年登上《光明日报》期刊评价专栏并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 2006、2010年蝉联两届“全国百强优秀社科学报”。

这种 地方性的小本科学报,什么核心期刊 都不是。就是最最普通的 省级期刊 罢了。

湖南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成员:湖南省高校学报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名单(以姓氏笔划为序)(2009年10月29日选举通过)马跃龙(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王以群(南华大学)、王海东(中南大学)、王道平(湖南大学)、王新生(长沙理工大学)、文瑞明(湖南城市学院)、文耀智(湘南学院)、龙顺潮(湘潭大学)、石潇纯(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阳太(中南大学)、李建华(湖南科技大学)、刘玉兰(长沙理工大学)、刘剑康(省委党校)、刘景慧(怀化学院)、伍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张静(国防科技大学)、张凤华(湖南工业大学)、张文刚(湖南文理学院)、张齐政(衡阳师院)、张京华(湖南科技学院)、陈灿华(中南大学)、汪晓(中南大学)、吴家庆(湖南师大)、邹乐群(湖南商学院)、林再兰(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 昌兰(中南大学)、易必武(吉首大学)、贺翀(邵阳学院)、钟兴永(湖南理工学院)、胡和平(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姚德权(湖南大学)、徐爱良(湖南中医学院)、徐超富(湖南师范大学)、章育良(湘潭大学)、彭程甸(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熊楚才(农业大学)、薛其林 (长沙学院)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科技学院主办,面向全国高校,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于1980年创刊,1998年更名为《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公开发行,2002年3月更名为《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7月,更名为《湖南科技学院学报》。学报由唐朝阔、陈松柏、杨金砖历任主编,现任主编为张京华。

现任校长~ 刘德顺

田银华

音乐系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授博士为主体、研究方向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现有在职在岗教师2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博士1人,硕士19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人,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奉献奖获奖教师1人、湖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1人。 石峥嵘女,苗族,生于1962年6月,湘西人。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创建了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和湖南科技大学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湖南科技大学音乐与舞蹈学学科学术带头人和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负责人,兼任湘潭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艺术类课题评委,湖南省普通高校招生音乐专业主考,湖南省三独(独唱、独奏、独舞)比赛评委。1984年7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9年9月至2001年7月,在中国音乐学院进修学习了两年,师从杨曙光教授主修声乐。2003年主持筹建并创办了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2011年主持申报湖南科技大学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经国务院学位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曾任湘潭师范学院文化素质部主任,湖南科技大学直属音乐教研室主任,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兼院工会主席、音乐系主任。主持完成了省教育厅课题“土家族音乐史研究”, 主持省社科课题“谭盾音乐的文化阐释”和省教育厅重点课题“海外华人音乐研究”,已在《音乐研究》、《中国音乐》、《交响》、《音乐探索》、《艺术教育》、《中国音乐教育》、《北京舞蹈学院学报》、《艺海》、《演讲与口才》、《船山学刊》等中央级和省级学术刊物发表音乐研究论文二十余篇,参与了湖南省教委立项资助的“湖南省高等教育21世纪课程教材”之一《中国文化概论》的编写。论文代表作如:《土家族三千年音乐史考》(《音乐研究》1990年第1期)、《竹枝歌的音乐人类学研究》(《中国音乐》2001年第4期)、《宋玉音乐美学思想钩沉》(《中国音乐》2004年第4期)、《谭盾〈地图〉的音乐人类学解读》(《中国音乐》2006年第3期)、《谭盾音乐的神秘主义倾向》(《艺术教育》2006年第8期)、《谭盾音乐的巫化倾向与现代巫术思潮》(《艺海》2009年第1期)、《〈巴渝舞〉名称考辨》(《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论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的导语设计艺术》(《中国音乐教育》1999年第3期)、《音乐课上,我这样说……》(《演讲与口才》1999年第6期)。其音乐研究成果受到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田联韬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安国教授、南京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伍国栋先生、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明言博士等的高度评价。主持湖南科技大学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声乐”专业课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多次荣获湖南科技大学“教学优良榜”奖。 彭岩男,1970年2月出生河南信阳,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研究。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获学士学位。2002年调入湘潭师范学院音乐教研室工作,现任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基础钢琴》、《钢琴专业课》、《外国音乐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有多篇论文在《艺术教育》、《美与时代》、《教育新发展》等杂志上发表,其中论文《〈老残游记〉与文人音乐美学思想》获省级一等奖。多次荣获学校“教学优良榜”。主持湖南省教育厅一般课题1项,校级教研教改课题1项;参与教育部青年课题1项,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1项,湖南省教育厅一般课题1项。科研成果“成公绥《啸赋》的音乐美学思想初探 ”李湘男,汉族,声乐副教授,1996年6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系。获文学学士学位。曾师从于湖南师大李晓贰教授 ;中乐乐团声乐指导,国家一级演员,男高音歌唱家吴其辉。曾工作于湖南工业学校,2001年5月调入湘潭工学院团委工作,有较丰富的教学和组织大型活动的经验。指导的“世纪之声”教工女子合唱团曾获省工会系统合唱比赛银奖;曾获湖南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优秀指导老师称号。2003年9月起在艺术学院音乐系从事声乐教学工作至今,仍然坚持不断的学习和完善自己,工作认真塌实,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周丰庆男,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音乐系,获学士学位; 2002-2003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进修学习; 2009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获硕士学位。先后师从我国声乐教育家谭树理、莫纪刚、饶余鉴和王晓康等。论文代表作有:《红土深情 物化体现》(《中国音乐》2012年第1期)、《由“滇美”现象所带来的启示——兼论“美声唱法”云南本土化的成功经验》(《民族艺术研究》2008年第6期)、《天籁之音,一听倾心》(《民族音乐》2008年第6期)、《解释学关照下的声乐表演》(《民族音乐》2008年第4期)、《淘金者、思考者、实践者、创作者——写在〈云南民族音乐散论〉出版之后》(《民族音乐》2012年第3期)。主持湖南省教育厅项目《湘潭市汉民族传统音乐的生态护养与资源整合研究》,参与国家青年基金项目《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背景下的中国教育的现代性问题研究》。2007年9月在云南楚雄师范学院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2008年参加范竟马声乐大师班学习;2009年在昆明成功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获专家好评;2009年获第27届贝利尼声乐比赛中国选拔赛优秀奖。 文海良男,汉族,籍贯湖南攸县,1990年入湖南攸县师范学校学习,1995年入湖南师范大学音乐系学习,99年毕业至湖南科技大学工作至今。中国非凡传媒有限公司(FEELFINE MEDIA CO,LTD)首席音乐制作人。主攻舞蹈、音乐制作及通俗演唱理论。02-05年先后为连云港交通频率、张家港交通电台、新疆哈密电台、山东音乐时尚调频等创作台歌《Listen to me》《舞调频》等多首;多次担任电视媒体各项赛事评委及音乐总监,并拍摄MTV两部。现出版《玩转软音源》、《网络翻唱实战手册》等书籍7部,通俗钢琴曲集《走进神秘园》等3本。 熊晓辉男,1967年出生,湖南凤凰县人,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人类学、中国传统音乐、钢琴演奏与教学等。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科学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2项、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项、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民族学项目1项、省教育厅科研课题1项。曾在《人民音乐》、《中国音乐》、《黄钟》、《音乐与表演》、《音乐探索》、《国外社会科学》、《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和省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著有《音乐人类学论纲》、《钢琴即兴弹奏基础》等专著5部。2010年荣获湖南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011年荣获湖南省民委科研论文一等奖。 吴广平湖南省汨罗市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湖南科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点和音乐与舞蹈学硕士点硕士研究生导师。曾荣获“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优秀教师”、“湖南省首届普通高校教学奉献奖获奖教师”、“湖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湖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湖南省最受欢迎十大教授”、“湘潭市第三届‘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工作者”、湘潭师范学院“首届十佳授课教师”、湖南科技大学“首届师德标兵”、首届和第二届“十佳魅力教师”、“第三届教学名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周兴杰1973年生,湖南怀化人。1992年毕业于湘潭师范学院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湖南科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点文艺学方向和音乐与舞蹈学硕士点流行音乐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本人学术兴趣广泛,主要从事比较诗学和大众文化研究。现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参与包括国家社科重点课题在内的课题5项。出版专著一部(《批判的位移——葛兰西与文化研究转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合著、参编著作多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成果获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度学术成果评选一等奖。本人还获得“湖南省青年教学能手”、“湖南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湖南科技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王育霖男,汉族,湖南长沙人,现为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合唱指挥与钢琴方向研究。中国合唱协会理事、湖南省音乐家协会合唱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全国高师合唱学会学术委员。1997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师从朱咏北教授主修钢琴。2001年7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系。2001年至2002年,在武汉音乐学院进修学习了一年,师从陈国权教授主修指挥。曾任湘潭师范学院素质部教师。2003年参与筹建创办了音乐系,主要从事钢琴与合唱指挥的教学。2004年考取了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指挥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师从周跃峰教授。2007年获得硕士学位。2005年指导学生参加全省大学生文艺展演获得了二等奖。任职以来独立主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参与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1项,参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1项,在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音乐类)核心期刊《中国音乐》、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源刊《求索》、艺术类专业期刊《艺海》《音乐教育与创作》和ISTP(国际三大检索之一)发表学术论文9篇,合着教材1部,副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1部。并多次率团参加国际、国内及省内合唱比赛和艺术展演,均获金奖、银奖或一等奖、二等奖。第四届湖南艺术节,王育霖副教授负责指导的《大漠之夜》、《喊一声北大荒》荣获群众文化舞台艺术类“三湘群星奖”金奖。 刘海潮 男,汉族,河南省兰考县人,副教授。发表文章《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项目名称: 李双江的艺术道路与演唱风格 。2001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研究生院,获音乐学硕士学位,现任职于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从事声乐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国内省部级以上重要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教学成果:2004级学生刘慧玲于2006年全国神州风采声乐大赛中获民族唱法银奖;2004级学生罗恒于2005年全国首届中国星声乐、器乐大赛中获湖南赛区成年美声组银奖;2005级学生曹鑫江于2006年第六届全国希望之星声乐大赛中获湖南赛区民族组十佳歌手奖。彭浩宇 男,1976年6月出生。1993年从益阳师范毕业后曾在母校团山中学工作了四年, 1997年参加高考并考入湖南师大音乐学院,在校期间,表现优良,曾多次获得校级一二等奖学金与优秀干部称号,2001年本科毕业以较优异的成绩直接考取了该校作曲理论方向的公费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湖南科技大学音乐系工作,主要担任理论作曲科目的教学,教学踏实,科研认真积极,与文海良合作出版有四本专业书籍。2005年11月获得讲师职称。熊莉丹 女,生于1981年6月,湖南省衡阳人。200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主修方向为小提琴演奏及教学;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担任湖北省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第一小提琴声部演奏员;2004年7月至今,在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从事视唱练耳及小提琴演奏等音乐学专业教学工作。参加工作以来,对学生尽职尽责,对专业严谨认真,对个人的教学水平孜孜以求,获得了其他教师及其学生的一致认可。2005年获得了由湖南省教育部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杨 姝 女,汉族,湖南株洲人,1979年10月生。2001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教育系,获学士学位。现为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讲师。主要从事音乐系钢琴专业教学工作,并任钢琴教研室负责人。肖 潇 女,汉族,湖南湘潭人,1982年1月出生。2003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获学士学位,同年应届考取湖南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攻读西方音乐史方向,2006年获硕士学位。现为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教师,主要从事音乐系理论教学工作,论文曾在《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冯灿明 女,汉族。1973年1月出生于湖南湘乡。1995年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2001年至2002年期间于武汉大学进修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为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讲师,从事音乐史、正音等课的教学工作。谢文静 女,1983年9月2日出生于湖南长沙。湖南省音乐家协会琵琶专业委员会会员。2005年6月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民乐系,学士学位。2005年7月参加工作,任职于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琵琶专业教师。自幼学习琵琶,跟从多位名师进行专业学习。工作认真,责任心强,对教学充满热情,与学生沟通能力强,善于根据每个学生的专业水平因材施教,进行学习安排。赵 琴 女,2004年6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4年7月至今任职于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从事声乐基础课,声乐专业课以及《音乐教育理论基础》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2006年5月,指导的学生参加全校教学比赛,取得了理科组第四名,获得十佳选手称号。2006年6月,代表湘潭电视台在杭州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联合举办的纪念建党85周年全国红色革命根据地群众歌手大赛,获得了最高奖项最佳歌手奖。汤瑾 女汉族 1981年11月出生出生于湖南株洲,2004年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5年分配到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任艺术学院音乐系助教。任教课程:声乐。 李俊 男, 汉族 , 6出生,籍贯 广东, 出生地 湖南岳阳, 无党派人士, 现任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声乐教师。曾以优异成绩被天津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及声乐系两系同时录取 ,音乐教育专业,文学学士2005年聘入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1、2003年参加全国第十届推新人大赛在湖南赛区总决赛中获“湖南十佳”奖。2、2003年参加湖南省青年歌手大赛获美声专业组一等奖。3、2005参加全国“德艺双馨”声乐大赛湖南总赛区声乐组评委会评分工作。 王雯 女,汉族。1982年10月6日出生,团员。贵州省安顺市人。自四岁起便跟随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刘丽玲副教授学习钢琴。1996年9月考取贵州大学艺术学校音乐系钢琴专业。并于1997年1998年期间到北京艺校进修学习。师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主任黄媚莹教授。在学习期间曾得到中央音乐学院卞蒙副教授及钢琴界权威周广仁教授的亲自指导。2000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师从硕士研究生导师顾馨教授,主修钢琴专业。2004年7月大学毕业后到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工作至今。主要从事钢琴专业的教学。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级别

这是一个很普通是学报

正厅级别待遇1、湖北科技学院坐落于长江之滨的中国香城泉都——湖北省咸宁市,是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2011年经教育部同意原咸宁学院更名为湖北科技学院1、湖北科技学院是湖北省省属本科院校,主管部门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属于正厅级别编制。2、学校校长、党委书记享受正厅级别待遇(与咸宁市市长、湖北省教育厅厅长享受同等行政待遇,但行政权力、各种 隐 性 待 遇方面要差一些)。

湖北科技学院现任是校长吴基良,行政级别是享受正厅级别待遇。湖北科技学院是湖北省省属本科院校,主管部门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属于正厅级别编制。学校校长、党委书记享受正厅级别待遇。湖北科技学院位于湖北省咸宁市,是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全国百所产教融合示范高校,长期以来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以服务求发展、以贡献求支持。学校占地1861亩,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1亿元,图书馆藏书210万册;设有教学院19个,本科专业6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个;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7000余人,教职工1425人(其中专任教师1031人)。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创刊于1979年,是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科技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为月刊。

  • 索引序列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级别
  • 湖南科技人文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级别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级别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级别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