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人口与经济杂志官网网址是什么

人口与经济杂志官网网址是什么

发布时间:

人口与经济杂志官网网址是什么

是一个公安内部网,通过这个网各地可以依自己的权限,标注更改、查询信息。并记录是谁查询了什么内容的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网站,含机构简介、公安工作、公安信息等。 所属类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网站,含机构简介、公安工作、公安信息等。一、公安部查询系统—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公安部查询系统的身份证号码查询系统是与全国公民身份证中心合作提供身份证号码核查服务的网站。她可以通过手机短信进行身份证信息核查,有效识别身份证真伪,避免您生活中因假身份证上当,人身和财产受到损失。日常生活中人们都离不开身份证,也经常遇到很多身份证相关的问题。依托于公安部查询系统的查身份证网就是为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而产生的。您有什么身份证相关的问题几乎都可以到网站中找到答案。而且可以根据身份证号码和姓名核查该身份证照片的真伪,避免您在日常生活中上当,人身和财产受到不应有的损失。1) 查询身份证号所属地区2) 分析出生年月日、性别3) 由15位旧号码计算出18位新号码4) 分析18位身份证号码的真实性公民身份证号码信息是国家最宝贵的基础信息资源之一,是制定与实施各项政策和指导经济建设的重要依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公民身份证号码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掌握人口信息的动态变化,对于国家加强社会管理,实现社会信息化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打击犯罪、方便群众、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心”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与国家其它有关公民身份证号码信息的系统实现互连互通,数据高度共享。为建立国家公民个人信用体系,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人口与经济杂志官网网址

浅论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一.前言人口、资源和环境这三方面,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涉及到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但就中国的国情而言,人口问题具有突出的重要意义。中国人口数量众多、增长量大,给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可以说,中国的社会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问题的解决,包括人口数量问题、人口素质问题和人口结构问题。二.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讨论总是和两个根本性的问题纠缠在一起:一个是环境问题,另一个就是人口问题。从环境问题本身来看,它的产生似乎同人口增长没有什么直接的和必然的联系。但是,自从8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和经济几乎以同样的速度增长,加上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给我们这个地球增加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这同样是摆在人类眼前的事实。发达国家作为世界环境污染的主要出口商,他们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产、生活垃圾和废物的处理不当造成的,人口增长在其中的影响微乎其微。与发达国家截然相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则是以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在增加,这使本来已经相当脆弱的生存环境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在这些国家中,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好似一对苦难的孪生兄弟,而这两者的关系实际上又相当复杂。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确定了新的发展目标模式。实现这一目标模式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但是,为了确保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致遭受根本性的破坏,人类的选择又显得十分有限。促进经济发展既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涵,同时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但有必要明确一点,为了实现经济的增长,人类目前所采取的某些方式是不可取的,是有背于人类和地球的长远发展目标的。意识到这一点的意义在于,人类已经开始努力改进以往的不利做法,并力图去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克服种种阻力,人口问题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为此,发展中国家已经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妥善地处理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这使今后的种种努力显得更为艰巨,也更具有深远的意义。三.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一)人口与土地与粮食中国在不到全球7%的耕地上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工程,同时它也说明了中国人口对土地和粮食的压力。中国陆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被农林牧副渔业和城乡建设利用的土地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其他三分之一则是沙漠、戈壁、冰川、石山或荒漠,利用难度很高,成本极大。1952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6.2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为2.8亩。当时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5.5亩。虽然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一倍,却是中国50多年的最高水平。1997年,中国的耕地面积约为14.3亿亩,人均只有1.15亩,比1952年下降了一倍多。1952-1997年间,耕地面积减少了近2亿亩,人口却增长了6亿5千万,人多地少的矛盾大大加剧。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耕地面积的减少,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还将进一步下降。预计15年后,人均耕地面积将下降到1亩以下。由于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加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目前,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约为1.5亿,到本世纪末,很可能突破2亿。人口与土地之间的关系不仅表现在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而且表现在对土地环境的污染破坏和人均粮食产量的徘徊不前。由于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压力,迫使农民高强度地使用耕地,使耕地的污染和退化严重。目前,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法是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使土地的结构遭到破坏、肥力下降、板结贫脊。耕地资源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利因素。中国的粮食生产在过去的50多年里有惊人的提高。1949年,中国粮食产量为2264亿斤,人均产量416斤;1997年总产量增长到9883亿斤,人均产量约为800斤。在这期间,粮食总产量增长了3倍,但是由于同期人口总数从5.4亿增长到12.36亿,使人均产量增长不到1倍。目前,农业生产是困扰中国政府的一大问题。政府年年强调粮食播种面积,但我们仍然感到粮食供给处于紧张状态。中国的粮食亩产现已接近世界最高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潜力已远不如过去,因此,为支持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就必须降低人口的增长速度。(二)人口与森林和草原尽管中国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资源,但是由于历史条件和自然条件的限制,目前,中国的生态环境仍比较脆弱,森林资源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中国的人口增长对木材产生了巨大的需求,一方面是对木材制品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对薪柴的需求。这种需求驱使人们对森林的大量坎伐。据统计,在全国140个森林局中,已有61个局处于过度采伐状态,25个局的森林资源已经基本枯竭(曲格平,李金昌,1991年)。目前,中国的用材、薪柴、纸浆和其他林业经济产品的供应都很紧张。与此同时崐,由于人口增长对粮食和耕地的需求,加剧了开荒毁林的过程。随着牧区人口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草原出现了超载放牧和过度开垦的现象,其后果是草原的沙漠化。中国的沙漠专家警告:如果不采取措施,到本世纪末,将有8万平方公里土地沙漠化。由于森林和草原的破坏,使水土流失严重。中国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多达50多亿吨,涉及11个省区,主要在黄土高原和南方的丘陵地区。黄河每立方米水含沙量在37公斤以上,为世界第一。长江每立方米水含沙量也达到了1公斤以上,为世界第四。长江上游多为红色土壤,土层最薄的地区只有4厘米,土层下则是坚硬的岩石。森林的开采、草原的沙化和水土的流失与人口增长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控制人口增长,减少牧业和林业人口,实现人口的产业结构转变,是缓解森林和草原生态环境危机的一项根本性的措施。(三)人口与矿产和能源中国是世界上能源储藏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各种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有不少矿产资源储量在世界上居前列。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并不高。由于人口迅速增长,高耗能工业广泛建立及能源价格长期偏低,使中国的能源供给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各种预测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能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激化,能源利用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将进一步加剧。近年来,中国农民滥采矿藏的问题十分严重,这无疑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对自然环境的直接冲击。为保证矿产能源的长期和有效供给,提高开采效率和减少开采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之一。(四)人口与水资源中国陆地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虽然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利用难度较大。原因在于:一是时间分布不均匀,水资源东南多、西北少;二是时间分配不尽人意,大部分降水量集中在夏季,而且年际变化大。人口的增长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人口的增长使水资源短缺现象更为突出。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增加了一倍多,相当于人均水资源减少了一倍多;与此同时,生活、生产用水量急速增长,逐步出现了大片的缺水现象。以北京市为例,1962年前,北京市的水资源是供过于求,此后,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的发展,使用水量急剧上升,1970年基本上处于供需平衡状态,此后,水资源危机开始出现,目前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北京市生产和生活的一个重要问题。2、人口的增长间接地使水资源总量下降。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增长对耕地的需求导致“围湖造田”,破坏了地表水;二是人口增长导致对地下水的超量开采,减少了地下水的总储量。由于超采地下水,一些城市发生了地面下沉,一些沿海城市还出现了海水侵入,影响了地下水的质量。3、人口经济活动导致了水体的严重污染。目前,中国每年的废水排放量约为350-400亿吨,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工业废水平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或间接地排入水体。地下水的情况也与此类似,大部分城市地下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北方城市地下水的硬度逐年上升。四.总结就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各方面而言,中国已经制定了各自的发展战略,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总体上的协调。但是,要使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共进,必须改变就人口论人口、就资源论资源、就环境论环境、就经济论经济的单一倾向。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考虑到人口增长的长期需要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必须有利于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同时,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的本身也应该以保护和促进长期发展为主要目标。这就要求中国政府建立起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多因素综合治理的总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人口和计划生育是关键问题

中国的人口问题会影响经济发展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发展问题,我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诸如吃饭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等,都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有着直接的关系。没有对人口增长的合理控制,没有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很困难的。在人口、资源与环境中,人口与计划生育是中国社会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我们要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认识人口问题的重要性。传统的经济发展理论将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片面追求增长速度和提高产量,而忽视了成本和效益。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直到80年代,世界各国才逐步形成共识,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涉及到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但就中国的国情而言,人口问题具有突出的重要性。中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量大,给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可以说,中国的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问题的解决,包括人口数量的控制、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优化。

人口与经济杂志官网地址

中国的人口问题会影响经济发展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发展问题,我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诸如吃饭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等,都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有着直接的关系。没有对人口增长的合理控制,没有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很困难的。在人口、资源与环境中,人口与计划生育是中国社会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我们要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认识人口问题的重要性。传统的经济发展理论将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片面追求增长速度和提高产量,而忽视了成本和效益。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直到80年代,世界各国才逐步形成共识,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涉及到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但就中国的国情而言,人口问题具有突出的重要性。中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量大,给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可以说,中国的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问题的解决,包括人口数量的控制、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优化。

发动计划声誉的马,自己俩孩子,小的和女儿同岁13岁,8个孩子。汉人计划声誉的时候,某教生俩补贴3万生仨补贴5万。 好嘛,人少了假装顺从人多了射杀卡菲勒,汉人节衣缩食工作努力赚钱补贴某教努力生孩子,这算盘打的

人口研究、中国人口科学、人口学刊、人口与经济,排名分先后~

人口与经济杂志官网网址电话

n《人口研究》、《中国人口科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n《人口与发展》、n《人口经济》、n《南方人口》

研究生院网站“招生信息”下的“联系方式”一栏有。系 别 代码 联系老师 电 话 通讯地址 邮 编外国文学系(外文系) 101 李玲燕 85195585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外国文学所科研处 100732文学系(文学系) 102 张 媛 85195461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文学所科研处 100732少数民族文学系(少文系) 103 莎日娜 85195635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少数民族文学所科研处 100732语言学系(语言系) 104 白长茂 85195385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语言所科研处 100732语言文字应用系(语用系) 105 刘子琦 65592968 北京市东城区朝内南小街51号语言文字应用系 100010历史系(历史系) 201 凌文超 85195806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历史所科研处 100732近代史系(近代史系) 202 杨婉蓉 65250526 北京市王府井大街东厂胡同1号 近代史所科研处 100006世界历史系(世界史系) 203 刘 巍 65275905 北京市王府井大街东厂胡同1号 世界历史所科研处 100006考古系(考古系) 204 雷 然 85116476 北京市王府井大街27号考古所科研处 1007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系(国史系) 205 狄 飞 66572303 北京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当代中国研究所科研处 100009中国边疆历史系(边史系) 206 刘 洋 65598065 北京市东城区先晓胡同10号1门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 100005马克思主义研究系(马研系) 301 杨 静刘晓欣 8519631185195690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研系)1347室 100732哲学系(哲学系) 302 许国荣 65138373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哲学所科研处 100732世界宗教研究系(宗教系) 303 白文飞 85195477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宗教所科研处 100732经济系(经济系) 401 陆 桦 68034303 北京市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经济所科研处 100836工业经济系(工经系) 402 谷玉珍 68033728 北京市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工业经济所科研处 100836农村发展系(农发系) 403 张 斌 85196477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农村发展所 100732财政与贸易经济系(财贸系) 404 孙 亮 68027440 北京市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财贸所科研处 100836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数技经系) 405 沈 嘉 65137561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数技经所科研处 100732投资经济系(投资系) 406 程 翼 63908826 北京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B座806 投资系 100037城乡建设经济系(城乡系) 407 刘美芝 58934029 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 城乡建设系 100835政府政策与公共管理系(政策系) 408 刘克龙 81360225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行政楼225室 102488金融系(金融系) 409 徐义国 85195336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1号楼 金融研究所211室(金融系) 100732系 别 代码 联系老师 电 话 通讯地址 邮 编法学系(法学系) 501 崔燕云 64054224 北京市沙滩北街15号法学所科研处研处 100720政治学系(政治学系) 502 张 宁 85196398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政治学所科研处 100732社会学系(社会学系) 503 殷 维 85195556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社会学系 100732民族学系(民族系) 504 孙 懿 68938538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院6号楼 民族所科研处 100081人口与劳动经济系(人口系) 505 张彦海 85195417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人口与劳动经济所科研处 100007新闻学与传播学系(新闻系) 506 王 颖 65980298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泰达时代中心10层1013室 100026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系(城环系) 507 何 丽 65252160 北京市东城区先晓胡同10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系 100005社会发展系(社发系) 508 张晨曲 65124692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7号博源宾馆604室 100006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系(俄欧亚系) 601 张林山 64039106 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俄罗斯东欧中亚所科研处 100007日本研究系(日本系) 602 林 肖 64039045 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东院 日本所科研处 100007拉丁美洲研究系(拉美系) 603 刘亚楠 64039017 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拉丁美洲所科研处 100007西亚非洲研究系(西亚非系) 604 丁 燚 64039168 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西亚非洲所科研处 100007美国研究系(美国系) 605 许安结 85083507 北京市东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美国研究所309室 100720欧洲研究系(欧洲系) 606 蔡雅洁 85195736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欧洲所科研处 100732亚洲太平洋研究系(亚太系) 607 朴光姬 64063922 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亚太所科研处 100007世界经济与政治系(世经政系) 608 李春姬 85195777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世界经济与政治所科研处 100732法律硕士 801 郝倩倩 6400551081360816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15号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100720102488工商管理硕士 802 孙晓晖 6473123764747082 北京市望京中环南路甲1号214室 招生就业部 100102社会工作硕士 803 林莉云 81360065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图书馆B105室社会工作硕士教育中心 102488公共管理硕士 804 白玲玲 64720837 北京市望京中环南路1号 100102金融硕士 805 张菀洺孙 晓 81360067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图书馆B107室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心 102488税务硕士 806 赵 娜 81360069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税务硕士教育中心(图书馆B109室) 102488文物与博物馆硕士 807 刘 强 81360060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物与博物馆硕士教育中心 102488

人口与经济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关系的一对范畴。一方面,经济离不开人口。人口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经济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没有一定的最低限度的人口,就不可能有任何经济的物质的生活,就没有人类社会分工的发展,也不会有社会经济制度及其运动。人口数量的多少,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人口数量相对经济需要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劳动资源的浪费或劳动工具的闲置。延缓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恰好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则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人口素质的提高,会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分布合理、密度适宜,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有利于各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生产的发展。 另一方面,经济及其运动过程是人口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经济发展对人口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经济及其发展过程不但决定着人口生产和再生产的条件,直接或间接地给人口的出生和死亡以影响,制约着人口数量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和人口质量的提高。同时,其还是人口迁移变动的决定性因素。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制约着人口的密度和分布、人口迁移的流向和流量。

人口与经济杂志官网

浅论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一.前言人口、资源和环境这三方面,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涉及到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但就中国的国情而言,人口问题具有突出的重要意义。中国人口数量众多、增长量大,给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可以说,中国的社会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问题的解决,包括人口数量问题、人口素质问题和人口结构问题。二.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讨论总是和两个根本性的问题纠缠在一起:一个是环境问题,另一个就是人口问题。从环境问题本身来看,它的产生似乎同人口增长没有什么直接的和必然的联系。但是,自从8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和经济几乎以同样的速度增长,加上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给我们这个地球增加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这同样是摆在人类眼前的事实。发达国家作为世界环境污染的主要出口商,他们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产、生活垃圾和废物的处理不当造成的,人口增长在其中的影响微乎其微。与发达国家截然相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则是以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在增加,这使本来已经相当脆弱的生存环境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在这些国家中,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好似一对苦难的孪生兄弟,而这两者的关系实际上又相当复杂。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确定了新的发展目标模式。实现这一目标模式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但是,为了确保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致遭受根本性的破坏,人类的选择又显得十分有限。促进经济发展既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涵,同时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但有必要明确一点,为了实现经济的增长,人类目前所采取的某些方式是不可取的,是有背于人类和地球的长远发展目标的。意识到这一点的意义在于,人类已经开始努力改进以往的不利做法,并力图去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克服种种阻力,人口问题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为此,发展中国家已经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妥善地处理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这使今后的种种努力显得更为艰巨,也更具有深远的意义。三.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一)人口与土地与粮食中国在不到全球7%的耕地上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工程,同时它也说明了中国人口对土地和粮食的压力。中国陆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被农林牧副渔业和城乡建设利用的土地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其他三分之一则是沙漠、戈壁、冰川、石山或荒漠,利用难度很高,成本极大。1952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6.2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为2.8亩。当时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5.5亩。虽然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一倍,却是中国50多年的最高水平。1997年,中国的耕地面积约为14.3亿亩,人均只有1.15亩,比1952年下降了一倍多。1952-1997年间,耕地面积减少了近2亿亩,人口却增长了6亿5千万,人多地少的矛盾大大加剧。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耕地面积的减少,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还将进一步下降。预计15年后,人均耕地面积将下降到1亩以下。由于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加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目前,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约为1.5亿,到本世纪末,很可能突破2亿。人口与土地之间的关系不仅表现在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而且表现在对土地环境的污染破坏和人均粮食产量的徘徊不前。由于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压力,迫使农民高强度地使用耕地,使耕地的污染和退化严重。目前,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法是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使土地的结构遭到破坏、肥力下降、板结贫脊。耕地资源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利因素。中国的粮食生产在过去的50多年里有惊人的提高。1949年,中国粮食产量为2264亿斤,人均产量416斤;1997年总产量增长到9883亿斤,人均产量约为800斤。在这期间,粮食总产量增长了3倍,但是由于同期人口总数从5.4亿增长到12.36亿,使人均产量增长不到1倍。目前,农业生产是困扰中国政府的一大问题。政府年年强调粮食播种面积,但我们仍然感到粮食供给处于紧张状态。中国的粮食亩产现已接近世界最高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潜力已远不如过去,因此,为支持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就必须降低人口的增长速度。(二)人口与森林和草原尽管中国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资源,但是由于历史条件和自然条件的限制,目前,中国的生态环境仍比较脆弱,森林资源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中国的人口增长对木材产生了巨大的需求,一方面是对木材制品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对薪柴的需求。这种需求驱使人们对森林的大量坎伐。据统计,在全国140个森林局中,已有61个局处于过度采伐状态,25个局的森林资源已经基本枯竭(曲格平,李金昌,1991年)。目前,中国的用材、薪柴、纸浆和其他林业经济产品的供应都很紧张。与此同时崐,由于人口增长对粮食和耕地的需求,加剧了开荒毁林的过程。随着牧区人口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草原出现了超载放牧和过度开垦的现象,其后果是草原的沙漠化。中国的沙漠专家警告:如果不采取措施,到本世纪末,将有8万平方公里土地沙漠化。由于森林和草原的破坏,使水土流失严重。中国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多达50多亿吨,涉及11个省区,主要在黄土高原和南方的丘陵地区。黄河每立方米水含沙量在37公斤以上,为世界第一。长江每立方米水含沙量也达到了1公斤以上,为世界第四。长江上游多为红色土壤,土层最薄的地区只有4厘米,土层下则是坚硬的岩石。森林的开采、草原的沙化和水土的流失与人口增长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控制人口增长,减少牧业和林业人口,实现人口的产业结构转变,是缓解森林和草原生态环境危机的一项根本性的措施。(三)人口与矿产和能源中国是世界上能源储藏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各种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有不少矿产资源储量在世界上居前列。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并不高。由于人口迅速增长,高耗能工业广泛建立及能源价格长期偏低,使中国的能源供给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各种预测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能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激化,能源利用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将进一步加剧。近年来,中国农民滥采矿藏的问题十分严重,这无疑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对自然环境的直接冲击。为保证矿产能源的长期和有效供给,提高开采效率和减少开采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之一。(四)人口与水资源中国陆地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虽然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利用难度较大。原因在于:一是时间分布不均匀,水资源东南多、西北少;二是时间分配不尽人意,大部分降水量集中在夏季,而且年际变化大。人口的增长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人口的增长使水资源短缺现象更为突出。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增加了一倍多,相当于人均水资源减少了一倍多;与此同时,生活、生产用水量急速增长,逐步出现了大片的缺水现象。以北京市为例,1962年前,北京市的水资源是供过于求,此后,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的发展,使用水量急剧上升,1970年基本上处于供需平衡状态,此后,水资源危机开始出现,目前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北京市生产和生活的一个重要问题。2、人口的增长间接地使水资源总量下降。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增长对耕地的需求导致“围湖造田”,破坏了地表水;二是人口增长导致对地下水的超量开采,减少了地下水的总储量。由于超采地下水,一些城市发生了地面下沉,一些沿海城市还出现了海水侵入,影响了地下水的质量。3、人口经济活动导致了水体的严重污染。目前,中国每年的废水排放量约为350-400亿吨,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工业废水平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或间接地排入水体。地下水的情况也与此类似,大部分城市地下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北方城市地下水的硬度逐年上升。四.总结就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各方面而言,中国已经制定了各自的发展战略,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总体上的协调。但是,要使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共进,必须改变就人口论人口、就资源论资源、就环境论环境、就经济论经济的单一倾向。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考虑到人口增长的长期需要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必须有利于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同时,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的本身也应该以保护和促进长期发展为主要目标。这就要求中国政府建立起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多因素综合治理的总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人口和计划生育是关键问题

人口研究、中国人口科学、人口学刊、人口与经济,排名分先后~

人口与经济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关系的一对范畴。一方面,经济离不开人口。人口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经济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没有一定的最低限度的人口,就不可能有任何经济的物质的生活,就没有人类社会分工的发展,也不会有社会经济制度及其运动。人口数量的多少,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人口数量相对经济需要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劳动资源的浪费或劳动工具的闲置。延缓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恰好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则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人口素质的提高,会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分布合理、密度适宜,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有利于各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生产的发展。 另一方面,经济及其运动过程是人口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经济发展对人口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经济及其发展过程不但决定着人口生产和再生产的条件,直接或间接地给人口的出生和死亡以影响,制约着人口数量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和人口质量的提高。同时,其还是人口迁移变动的决定性因素。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制约着人口的密度和分布、人口迁移的流向和流量。

  • 索引序列
  • 人口与经济杂志官网网址是什么
  • 人口与经济杂志官网网址
  • 人口与经济杂志官网地址
  • 人口与经济杂志官网网址电话
  • 人口与经济杂志官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