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审计的核心环节是识别评估和应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审计的核心环节是识别评估和应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发布时间:

审计的核心环节是识别评估和应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在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下列审计程序:1、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与风险相关的控制)的整个过程中,结合对财务报表中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考虑,识别风险。2、结合对拟测试的相关控制的考虑,将识别出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3、评估识别出的风险,并评价其是否更广泛地与财务报表整体相关,进而潜在地影响多项认定。4、考虑发生错报的可能性(包括发生多项错报的可能性),以及潜在错报的重大程度是否足以导致重大错报。

审计主要是以查账为目的的。

这个题目比较大 并且看出你也是重知识的人这样的话 不防参考下最新版的CPA考试用书中的 《审计》 风险评估体系是新增的内容从风险识别 评估 到应对都有详解 对你应该有帮助别人自己回答的 总没有专家团队出的教材质量高的

回答 您好,审计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名称和主要工作分别是: 1、接受业务委托阶段: 本阶段主要工作包括:了解和评价审计对象的可审性;决策是否考虑接受委托;商定业务约定条款;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等。 2、计划审计工作阶段: 本阶段主要包括:在本期审计业务开始时开展的初步业务活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制定具体审计计划等。计划审计工作不是审计业务的一个孤立阶段,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 3、实施风险评估程序阶段: 本阶段主要工作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确定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即特别风险)以及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等。 4、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阶段: 本阶段主要工作包括:注册会计师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5、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阶段: 本阶段主要工作有:审计期初余额、比较数据、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考虑持续经营问题和获取管理层声明;汇总审计差异,并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或披露;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财务报表;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评价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等。 更多9条 

审计的核心环节是

按照审计项目实施的过程,可分为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体系;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体系;终结阶段的质量控制体系等三部分。 (一)准备阶段的审计质量控制 审计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指在审计工作进行前的审计质量控制,是对审计质量控制的总体规划,是整个审计质量控制的起点和首要环节。它包括审计人员的培训,制订与完善审计法规、审计准则,设计审计程序,编制审计计划,完善审计机构和组织等等。具体要着重抓好三个控制点: 第一个控制点是审计项目立项和编制计划。这个控制点的目标主要是审计项目立项的重要性、针对性和可行性。所谓重要性,是指立项的项目必须是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以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事项。所谓针对性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必须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二是立项审计的目的明确。所谓可行性,是指审计立项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职责范围,适合审计人力资源的现状。 第二个控制点是审前调查。审前调查是编制好审计方案的基础。项目审计前,审计机关要根据审计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性质和执行的财务制度,收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组织人员对被审计的生产经营、内部管理、重大会计政策执行和变更情况等进行认真的调查。 第三个控制点是认真制订审计方案。审计机关统一组织不同级次审计机关或多个审计组开展的审计项目要编制审计工作方案,统一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和重点。审计组在实施审计前,要在搞好审前调查的基础上,制订好审计实施方案,明确审计目标,确定审计的范围、内容和重点,对审前调查所得资料进行初步分析性复核,评估审计风险和确定重要性水平。按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经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审计局分管领导直至审计会议批准后方能实施。 (二)审计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 审计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对具体的审计过程的控制,是审计质量控制的核心部分。具体地讲要抓好四个控制点: 第一,现场作业控制。要深入细致,一丝不苟地全面完成具体的现场作业。审计人员要严格按照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具体审计事项,采取各种审计手段,收集书面、实物、视听、电子数据、口头、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等审计证据。收集的证据必须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如实际情况确需调整审计实施方案的,应经批准审计实施方案的人员或审计会议批准。 第二、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控制。审计组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应当真实、完整地逐日编写审计日记。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以及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审计人员要在编写审计日记的基础上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审计组长(或委托相关人员)复核审计工作底稿,责成审计人员及时纠正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汇总、复核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控制。在审计实施初步完成后,审计组要对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进行认真的汇总、整理、复核,检查:审计实施方案规定的审计事项是否已经实施审计;审计目标是否实现;事实是否清楚;审计证据是否充分等,对于不足部分作必要的补充。 第四、审计组审计报告控制。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应当提出审计报告。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应在审计组长审核后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审计组所在的部门要对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审计事实的清晰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适用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性,评价、定性、处理、处罚和移送处理的恰当性等进行复核,并提出书面意见。 (三)审计终结阶段的质量控制 审计终结阶段的质量控制即审计质量的反馈控制,是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着重要抓好: 第一、审计机关审计报告控制。是审计工作情况和结果的集中反映,它应该起到三个作用:一是下级审计机关向上级审计机关报告审计项目结果的文件,二是审计机关向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结论的方式,三是审计机关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的载体。审计报告必须如实、客观、恰如其分地反映审计结果。第二、审计项目复核控制。审计复核作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是审计机关实行审计质量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机制,也是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确保审计机关依法审计的重要措施。要认真落实三级复核职责,规范复核程序。要严格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规定要求落实三级复核责任制,强化审计组长和业务处(科)室负责人复核责任,加强审计组长对审计证据、事实的复核,业务处(科)室负责人对审计定性、报告的复核。加强审计机关内部专职复核工作,加大复核力度。未经专(兼)职复核的审计项目,其审计业务文书不能签发。同时要完善并坚持审计业务会议制度。 第三、审计终结阶段的质量控制还包括审计回访、后续审计控制和审计档案管理。这一环节旨在清除实际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偏差,保证审计档案的完整性,使审计工作各环节更趋完善。[1]

一、编制好审计实施方案    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组对单个审计项目实施审计时,为了顺利实现审计目标、完成审计任务而对项目审计工作作出的具体安排。审计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直接关系到审计项目的实施质量和效果,因此,如何制订审计实施方案,是国际审计组织和各国政府审计准则中重点加以规范和指导的内容。为了达到预期审计目的,在实施审计前运用重要性和谨慎性原则,在评估审计风险的基础上,围绕审计目标确定的审计范围、内容、步骤和方法,对从发送审计通知书到报送审计报告全部过程工作所作的计划和安排。审计实施方案是用于指导整个项目审计的指导性文件,在审计质量控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一)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前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活动,包括机构设置、人员情况、职责范围、业务经营情况、会计报表以及相关的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等,并要求被审单位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是建立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形成的,没有充分的审前调查,难以制定出高质量审计方案。切忌对调查掌握的情况不作认真分析,就作为制定方案的依据。(二)审计实施方案内容要具体、有操作性。方案编制的核心是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和审计重点。审计人员在掌握被审计单位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要对存在重要问题可能性进行风险评估。内容详尽、指导性强的审计实施方案必须要明确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和审计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安排时间,如何组织力量,如何发现问题,如何探索和运用先进的审计手段、技术和方法,在哪些方面出成果,求突破等等,这样的审计实施方案就是一张“施工”图,实施审计时,审计人员才能按图索骥,易于操作。(三)审计组在审计目标、审计事项等情况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调整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工作的指南,审计组在确定的审计目标、范围、重点和组织实施要求等因素发生变化时,审计组要相应调整审计实施方案,确保审计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二、规范好审计记录    审计记录包括调查了解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和重要管理事项。其中调查了解记录是对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作出的记录,审计工作底稿用于记录审计人员依据审计实施方案执行审计措施的活动的记录,重要事项记录用于记载与审计相关并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管理事项。(一)由于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建立,是在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相关情况和评估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问题可能性基础之上,因此调查记录必须是在审计实施方案编制之前对调查了解和评估判断的情况作出的记录,在审计实施方案执行过程中,根据审计获得的信息,判断可能需要调增新的审计事项时,如需对有关情况进行了解,以确定适当的审计应对措施,审计人员也应在开展相关的调查了解活动之后作出记录。(二)审计工作底稿是对审计实施方案执行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因此在审计实施方案之后作出的记录,是审计查出问题的所有相关事项及审计人员专业判断等审计证据的载体,不仅是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也是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的体现,同时也是证明审计人员按照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完成审计工作、履行应尽职责的证据。(三)重要管理事项记录贯穿于审计项目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记载所有与审计事项相关并对审计结论有重大影响的管理事项,可以使用被审计单位承诺书、审计机关内部审批文稿、会议记录、会议纪要、审理意见书或者其他书面形式,编制人员既包括审计组成员、也包括审计组成员之外的其他单位和人员。审计的过程就是收集审计证据,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得出审计结论的过程。离开审计记录,审计无从谈起。规范化的审计记录是控制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是审计质量控制的源头。三、撰写好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按照《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对审计项目实施审计后出具的,对审计项目发表意见、作出审计结论的审计法律文书。审计报告与审计质量息息相关。审计报告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任务是否完成,审计风险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审计报告的编审是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在审计质量控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集体讨论提出处理处罚意见及审计评价意见。审计组在起草审计报告前检查确定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是否完成,取得的审计证据是否适当和充分,有助于确保现场审计工作质量,为审计组提出高质量的审计报告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有利于充分调动审计组成员的积极性,群策群力,确保审计组提出的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组成员直接参与现场审计工作,对项目有关情况最熟悉、最了解、也最有发言权。审计组成员起草审计报告前集体讨论提出审计评价意见,评估审计发现问题的重要性,提出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处理处罚意见,有助于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确保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事实清楚,证据适当充分,结论正确。(二)审计组组长必须认真审核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是评价审计实施方案执行情况和审计目标实现情况的基础资料,也是形成审计报告的基础。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现场审计质量和审计报告的质量。因此审计组组长在审计组起草审计报告前,对所有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都按照规定经过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所有审核意见是否都得到落实;对于委托主审或者审计组其他成员审核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的,审计组组长应当检查确认受托人是否按照《国家审计准则》的规定,对所有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进行了审核并提出了审核意见,是否所有审核意见都得到了落实。同时审计组组长组织审计组在起草审计报告前,对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和充分性进行评价。也就是说,审计组组长不仅要对每一份审计工作底稿后面所附的具体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和充分性进行审核把关,还要组织审计组对用于支持审计结果和结论的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和充分性进行总体评价,以确保审计质量。(三)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保持谨慎的态度发表审计评价。审计评价是审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审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审计评价恰当准确、公正客观与否,直接关系到审计报告的质量。依据《国家审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审计组在进行审计评价、提出审计评价意见时,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保持谨慎的态度。同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根据项目的特定目标进行审计评价。所谓审计目标,是指审计组实施审计项目预期要完成的任务和结果。每个审计项目都有其特定的审计目标。审计组进行审计评价时,应围绕项目审计目标进行,而不能偏离审计目标;二是要以审计认定的事实为基础进行审计评价。审计组进行审计评价时,应当遵循“审什么,评价什么”的原则。具体地说,就是只对所审计的事项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事项不发表审计评价意见;三是审计组进行审计评价要特别注意防范审计风险。对于审计证据不适当或者不充分、评价依据或者标准不明确以及超越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审计组不得发表审计意见;四是审计组进行审计评价要按照《国家审计准则》第六十六条的规定选择适当的审计评价标准。(四)重视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复核工作。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对审计报告和有关审计事项进行复核的规定,是贯彻落实审计法实施条例的具体要求,有利于保证审计质量。在实践中一是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审计质量进行复核把关:第一,审计组对审计任务的完成情况,具体包括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是否完成等。每二,审计证据和审计记录的质量情况,包括审计认定的事实是否清楚、数据是否正确,取得的审计证据是否适当、充分等。第三,审计报告等审计结论性文件的质量情况,具体包括审计发现的重要问题是否在报告中反映,审计评价、定性、处理处罚和移送处理意见是否恰当,适用法律法规和标准是否适当,被审计单位、被调查单位、被审计人员或者有关责任人员提出的合理意见是否采纳等。二是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应当在全面复核的基础上,就复核结果提出书面意见。(五)审理机构审理也是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审计项目审理制度来源于审计实践。审计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实行审理制度,将审理机构审理作为审计结果形成的必经程序。审理制度的实施,对于进一步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提高审计工作科学化、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开展复核并对审计结论性文书作出修改后,应当将审计项目全部材料报送审理机构审理。审理机构要以审计实施方案为基础,重点关注审计实施的过程及结果。审理机构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审计质量进行审理把关:第一,审计组完成审计任务情况,主要看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是否完成。第二,审计证据和审计记录的质量情况,重点看审计认定的主要事实是否清楚、相关证据是否适当、充分。第三,审计报告等审计结论性文书的质量情况,包括审计发现的重要问题是否在审计报告中反映,适用法律法规和标准是否适当,评价、定性、处理处罚是否恰当等。第四,审计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包括审计通知书是否按规定送达被审计单位,审计报告是否按规定征求被审计对象意见等。

审计实施阶段的核心工作是实施应对风险的进一步

我不清楚你是会计事务所审计,还是国家审计机关。一般审计开始前要编制审计方案,审计过程主要依据审计方案分段。审计方案:一、调查被审计单位或项目基本情况二、确定审计目标三、确定审计范围和方式四、确定审计事项及具体的审计目标、方法和步骤五、确定审计工作步骤及预订起止时间 (一)准备阶段 (二)实施阶段 (三)报告阶段六、确定审计人员分工 根据你的问题,以审计时间分段,审计共分为三个阶段,即 (一)准备阶段(二)实施阶段(三)报告阶段。

回答 您好,审计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名称和主要工作分别是: 1、接受业务委托阶段: 本阶段主要工作包括:了解和评价审计对象的可审性;决策是否考虑接受委托;商定业务约定条款;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等。 2、计划审计工作阶段: 本阶段主要包括:在本期审计业务开始时开展的初步业务活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制定具体审计计划等。计划审计工作不是审计业务的一个孤立阶段,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 3、实施风险评估程序阶段: 本阶段主要工作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确定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即特别风险)以及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等。 4、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阶段: 本阶段主要工作包括:注册会计师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5、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阶段: 本阶段主要工作有:审计期初余额、比较数据、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考虑持续经营问题和获取管理层声明;汇总审计差异,并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或披露;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财务报表;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评价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等。 更多9条 

审计主要是以查账为目的的。

回答 您好,审计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名称和主要工作分别是: 1、接受业务委托阶段: 本阶段主要工作包括:了解和评价审计对象的可审性;决策是否考虑接受委托;商定业务约定条款;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等。 2、计划审计工作阶段: 本阶段主要包括:在本期审计业务开始时开展的初步业务活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制定具体审计计划等。计划审计工作不是审计业务的一个孤立阶段,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 3、实施风险评估程序阶段: 本阶段主要工作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确定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即特别风险)以及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等。 4、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阶段: 本阶段主要工作包括:注册会计师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5、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阶段: 本阶段主要工作有:审计期初余额、比较数据、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考虑持续经营问题和获取管理层声明;汇总审计差异,并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或披露;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财务报表;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评价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等。 更多9条 

审计的核心环节是指

审计实施环节

审计流程七个环节:(一)检查检查记录或文件可以提供可靠程度不同的审计证据,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取决于记录或文件的性质和来源,而在检查内部记录或文件时,其可靠性则取决于生成该记录或文件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检查有形资产可为其存在提供可靠的审计证据,但不一定能够为权利和义务或计价等认定提供可靠的审计证据。(二)观察观察提供的审计证据仅限于观察发生的时点。(三)询问询问本身不足以发现认定层次存在的重大错报,也不足以测试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四)函证通过函证获取的证据可靠性较高,因此,函证是受到高度重视并经常被使用的一种重要程序。(五)重新计算重新计算是指注册会计师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的准确性进行核对。(六)重新执行重新执行是指注册会计师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重新独立执行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七)分析程序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分析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分析程序还包括在必要时对识别出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值差异重大的波动或关系进行调查。

一、编制好审计实施方案    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组对单个审计项目实施审计时,为了顺利实现审计目标、完成审计任务而对项目审计工作作出的具体安排。审计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直接关系到审计项目的实施质量和效果,因此,如何制订审计实施方案,是国际审计组织和各国政府审计准则中重点加以规范和指导的内容。为了达到预期审计目的,在实施审计前运用重要性和谨慎性原则,在评估审计风险的基础上,围绕审计目标确定的审计范围、内容、步骤和方法,对从发送审计通知书到报送审计报告全部过程工作所作的计划和安排。审计实施方案是用于指导整个项目审计的指导性文件,在审计质量控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一)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前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活动,包括机构设置、人员情况、职责范围、业务经营情况、会计报表以及相关的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等,并要求被审单位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是建立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形成的,没有充分的审前调查,难以制定出高质量审计方案。切忌对调查掌握的情况不作认真分析,就作为制定方案的依据。(二)审计实施方案内容要具体、有操作性。方案编制的核心是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和审计重点。审计人员在掌握被审计单位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要对存在重要问题可能性进行风险评估。内容详尽、指导性强的审计实施方案必须要明确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和审计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安排时间,如何组织力量,如何发现问题,如何探索和运用先进的审计手段、技术和方法,在哪些方面出成果,求突破等等,这样的审计实施方案就是一张“施工”图,实施审计时,审计人员才能按图索骥,易于操作。(三)审计组在审计目标、审计事项等情况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调整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工作的指南,审计组在确定的审计目标、范围、重点和组织实施要求等因素发生变化时,审计组要相应调整审计实施方案,确保审计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二、规范好审计记录    审计记录包括调查了解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和重要管理事项。其中调查了解记录是对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作出的记录,审计工作底稿用于记录审计人员依据审计实施方案执行审计措施的活动的记录,重要事项记录用于记载与审计相关并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管理事项。(一)由于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建立,是在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相关情况和评估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问题可能性基础之上,因此调查记录必须是在审计实施方案编制之前对调查了解和评估判断的情况作出的记录,在审计实施方案执行过程中,根据审计获得的信息,判断可能需要调增新的审计事项时,如需对有关情况进行了解,以确定适当的审计应对措施,审计人员也应在开展相关的调查了解活动之后作出记录。(二)审计工作底稿是对审计实施方案执行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因此在审计实施方案之后作出的记录,是审计查出问题的所有相关事项及审计人员专业判断等审计证据的载体,不仅是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也是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的体现,同时也是证明审计人员按照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完成审计工作、履行应尽职责的证据。(三)重要管理事项记录贯穿于审计项目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记载所有与审计事项相关并对审计结论有重大影响的管理事项,可以使用被审计单位承诺书、审计机关内部审批文稿、会议记录、会议纪要、审理意见书或者其他书面形式,编制人员既包括审计组成员、也包括审计组成员之外的其他单位和人员。审计的过程就是收集审计证据,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得出审计结论的过程。离开审计记录,审计无从谈起。规范化的审计记录是控制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是审计质量控制的源头。三、撰写好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按照《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对审计项目实施审计后出具的,对审计项目发表意见、作出审计结论的审计法律文书。审计报告与审计质量息息相关。审计报告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任务是否完成,审计风险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审计报告的编审是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在审计质量控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集体讨论提出处理处罚意见及审计评价意见。审计组在起草审计报告前检查确定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是否完成,取得的审计证据是否适当和充分,有助于确保现场审计工作质量,为审计组提出高质量的审计报告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有利于充分调动审计组成员的积极性,群策群力,确保审计组提出的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组成员直接参与现场审计工作,对项目有关情况最熟悉、最了解、也最有发言权。审计组成员起草审计报告前集体讨论提出审计评价意见,评估审计发现问题的重要性,提出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处理处罚意见,有助于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确保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事实清楚,证据适当充分,结论正确。(二)审计组组长必须认真审核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是评价审计实施方案执行情况和审计目标实现情况的基础资料,也是形成审计报告的基础。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现场审计质量和审计报告的质量。因此审计组组长在审计组起草审计报告前,对所有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都按照规定经过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所有审核意见是否都得到落实;对于委托主审或者审计组其他成员审核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的,审计组组长应当检查确认受托人是否按照《国家审计准则》的规定,对所有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进行了审核并提出了审核意见,是否所有审核意见都得到了落实。同时审计组组长组织审计组在起草审计报告前,对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和充分性进行评价。也就是说,审计组组长不仅要对每一份审计工作底稿后面所附的具体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和充分性进行审核把关,还要组织审计组对用于支持审计结果和结论的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和充分性进行总体评价,以确保审计质量。(三)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保持谨慎的态度发表审计评价。审计评价是审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审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审计评价恰当准确、公正客观与否,直接关系到审计报告的质量。依据《国家审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审计组在进行审计评价、提出审计评价意见时,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保持谨慎的态度。同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根据项目的特定目标进行审计评价。所谓审计目标,是指审计组实施审计项目预期要完成的任务和结果。每个审计项目都有其特定的审计目标。审计组进行审计评价时,应围绕项目审计目标进行,而不能偏离审计目标;二是要以审计认定的事实为基础进行审计评价。审计组进行审计评价时,应当遵循“审什么,评价什么”的原则。具体地说,就是只对所审计的事项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事项不发表审计评价意见;三是审计组进行审计评价要特别注意防范审计风险。对于审计证据不适当或者不充分、评价依据或者标准不明确以及超越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审计组不得发表审计意见;四是审计组进行审计评价要按照《国家审计准则》第六十六条的规定选择适当的审计评价标准。(四)重视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复核工作。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对审计报告和有关审计事项进行复核的规定,是贯彻落实审计法实施条例的具体要求,有利于保证审计质量。在实践中一是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审计质量进行复核把关:第一,审计组对审计任务的完成情况,具体包括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是否完成等。每二,审计证据和审计记录的质量情况,包括审计认定的事实是否清楚、数据是否正确,取得的审计证据是否适当、充分等。第三,审计报告等审计结论性文件的质量情况,具体包括审计发现的重要问题是否在报告中反映,审计评价、定性、处理处罚和移送处理意见是否恰当,适用法律法规和标准是否适当,被审计单位、被调查单位、被审计人员或者有关责任人员提出的合理意见是否采纳等。二是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应当在全面复核的基础上,就复核结果提出书面意见。(五)审理机构审理也是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审计项目审理制度来源于审计实践。审计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实行审理制度,将审理机构审理作为审计结果形成的必经程序。审理制度的实施,对于进一步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提高审计工作科学化、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开展复核并对审计结论性文书作出修改后,应当将审计项目全部材料报送审理机构审理。审理机构要以审计实施方案为基础,重点关注审计实施的过程及结果。审理机构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审计质量进行审理把关:第一,审计组完成审计任务情况,主要看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是否完成。第二,审计证据和审计记录的质量情况,重点看审计认定的主要事实是否清楚、相关证据是否适当、充分。第三,审计报告等审计结论性文书的质量情况,包括审计发现的重要问题是否在审计报告中反映,适用法律法规和标准是否适当,评价、定性、处理处罚是否恰当等。第四,审计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包括审计通知书是否按规定送达被审计单位,审计报告是否按规定征求被审计对象意见等。

审计的核心环节

回答 您好,审计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名称和主要工作分别是: 1、接受业务委托阶段: 本阶段主要工作包括:了解和评价审计对象的可审性;决策是否考虑接受委托;商定业务约定条款;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等。 2、计划审计工作阶段: 本阶段主要包括:在本期审计业务开始时开展的初步业务活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制定具体审计计划等。计划审计工作不是审计业务的一个孤立阶段,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 3、实施风险评估程序阶段: 本阶段主要工作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确定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即特别风险)以及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等。 4、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阶段: 本阶段主要工作包括:注册会计师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5、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阶段: 本阶段主要工作有:审计期初余额、比较数据、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考虑持续经营问题和获取管理层声明;汇总审计差异,并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或披露;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财务报表;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评价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等。 更多9条 

审计主要是以查账为目的的。

审计流程七个环节:(一)检查检查记录或文件可以提供可靠程度不同的审计证据,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取决于记录或文件的性质和来源,而在检查内部记录或文件时,其可靠性则取决于生成该记录或文件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检查有形资产可为其存在提供可靠的审计证据,但不一定能够为权利和义务或计价等认定提供可靠的审计证据。(二)观察观察提供的审计证据仅限于观察发生的时点。(三)询问询问本身不足以发现认定层次存在的重大错报,也不足以测试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四)函证通过函证获取的证据可靠性较高,因此,函证是受到高度重视并经常被使用的一种重要程序。(五)重新计算重新计算是指注册会计师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的准确性进行核对。(六)重新执行重新执行是指注册会计师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重新独立执行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七)分析程序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分析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分析程序还包括在必要时对识别出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值差异重大的波动或关系进行调查。

工作内容不完全相同,注会的工作内容要多于一般的审计工作,政府审计除外。注会的工作内容包括验资、审计、会计咨询等业务。

  • 索引序列
  • 审计的核心环节是识别评估和应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 审计的核心环节是
  • 审计实施阶段的核心工作是实施应对风险的进一步
  • 审计的核心环节是指
  • 审计的核心环节
  • 返回顶部